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发布时间: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冯江平,男,1955年10月生。1979年9 月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3年7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83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生, 1986年7月毕业, 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1988 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5月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2000年评为教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职务:研究室主任 专业领域: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 通讯地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650092联系电话:0871—5169751 电子邮箱:参加学术团体情况: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科研方面:1、出版学术专著(独撰或主编)8部,合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50篇,如: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冯江平:考试方略与心理调节,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改进,《云南师大学报》(教育版),2000年第六期。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学生的影响与改进措施,《学术探索》,2004年第二期冯江平、刘应洁:拓展训练近期效果的评估研究,载杨鑫辉主编:《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第四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罗国忠、冯江平:国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新发展,《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第7期。倪峰、冯江平:国外关于EAP的评估研究,《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6年第九期:40~倪峰、冯江平:下岗职工SCL-90的元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四期:108~ 2、承担国家、省、厅等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10项(已有6项圆满结题),如:2000年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中小学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系统研究”(已结题)。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级营销人员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已结题)。2005年主持云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整合性研究。2006年主持云南省政府资助课题: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云南省社会预警系统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预警指数的构建。教学方面: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并主讲过的课程:《普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员工激励与薪酬设计》、《社会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与主讲的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心理学专题》、《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师大实验中学以原师大附中选派的骨干教师为基础,通过严格考核,层层筛选,面向省内外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学校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各学科教师,配备率达100%。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证和在读研究生共2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中、高级教师共7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14%(其中:高级教师37人(含特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40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的73%。多位一线教师是参加过省市级会考、中考命题的专家,是省市教研活动的骨干。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学识渊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他们教育观念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知识传授,更重智力开发,为学生今后具有更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潜力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教学方法当,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课堂上有教师的循循善诱,更有学生活跃的思维,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协作精神强,重视发挥团队的优势——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老教师传、帮、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而充满朝气、善于学习的年轻教师比、学、赶,是学校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教研能力强,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多位一线教师是参加过省市级会考、中考命题的专家,是省市教研活动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李幼芹校长被昆明市政府评为第七届昆明市优秀园丁,杨红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多位老师在省、市、区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数十人被省市相关部门评为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大批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学校在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爱国主义、理想教育、情操陶冶、品德升华、意志培养、“三生“教育、国防教育等,既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平时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更被贯穿实施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讲文明、争先进、学楷模蔚然成风——“每月之星”专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精神面貌昂扬,“今天我以学校为骄傲,明天学校以我为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勤奋地、刻苦地学习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阳光向上的莘莘学子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动人图画。而 “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学生社团活动及广泛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的积极氛围,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学6年来,共有千余人次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级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获奖。学校先后被授予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学校20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昆明市文明校园”、“五华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五华区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五华区先进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获“昆明市教育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等奖”;通过了“五华区文明学校”、“五华区文明单位”的检查评审。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彰显。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我们为学校的崛起而自豪。但昨天已悄然逝去,今天又握在手中,而明天等待我们开拓。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勇于拼搏、甘当弄潮儿的师大实验中学人,同心同德、意气风发地坚定着为云南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信念,正在向着“办民校中的名校”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谱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

籍贯广东顺德。1952年生于云南昆明。1969年2月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傣族村寨当知青。1972年8月招工到昆明汽车运输总站当车工、美工。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1986年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2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后兼任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及《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和主编(1995—1999)。2000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兼任过系副主任(2001—2005)、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2003—2010)、中山大学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10—)[1]。学术活动籍贯广东顺德。1952年生于云南昆明。1969年2月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傣族村寨当知青。1972年8月招工到昆明汽车运输总站当车工、美工。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1986年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2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后兼任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及《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和主编(1995—1999)。2000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兼任过系副主任(2001—2005)、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2003—2010)、中山大学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10—)[1]。学术活动籍贯广东顺德。1952年生于云南昆明。1969年2月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傣族村寨当知青。1972年8月招工到昆明汽车运输总站当车工、美工。1978年考入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毕业分配到政府机关工作。1986年到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2年破格晋升副研究员。1993年破格晋升研究员。后兼任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及《山茶人文地理》杂志社长和主编(1995—1999)。2000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任教,兼任过系副主任(2001—2005)、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2003—2010)、中山大学媒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2010—)[1]。学术活动

其尸不烂:宫样装束,项下带一锦

彭荆风 江西萍乡人,生于1929年11月,汉族。中共党员。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协。于1990年退休。 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参军后进入云南边疆,担任过编辑、连队文化教员、专业作家,还“当”过22年“右派”,“文革”中坐牢7年。1979年后又继续从事创作,担任过昆明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生活极坎坷又丰富。书目及简介: 《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短篇小说集。1954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3万,印数1600。内收描述拉祜族人解放前后的悲欢离合故事,以及新的一代在战斗中成长的两个短篇。 《边寨亲人》,短篇小说集。1955年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7万,印数25000。内收反映滇南边疆拉祜族人生活和边防军剿匪斗争的6个短篇小说。 《佧佤部落的火把》,短篇小说集。1956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12000。内收描述佤族、景颇族、傣族生活的6个短篇,反映了解放初期边地人民对新事物的感触。 《祝福边防战士》,电影剧本。林予、姚冷、彭荆风合著。1957 年8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2万。长春电影厂拍摄时改名为《边寨烽火》,描述景颇人对新社会从迷茫走向理解的故事。 《芦笙恋歌》,电影剧本。彭荆风、陈希平合著。1957年8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字数6万,印数2万。根据彭荆风短篇小说《当芦笙吹响的时候》改编。描述一对拉祜族男女解放前后的悲欢离合和反压迫斗争。 《驿路梨花》,短篇小说集。1978年9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印数40500。内收描写云南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 《蛮帅部落的后代》,中篇小说。1979年3月由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字数7万,印数20万。描述了两个佤族部落解放前后从械斗仇杀,转变为和睦相处的故事。刻划了一个佤族少年的成长过程。 《鹿衔草》,长篇小说。1979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22万,印数58000。描述了深居原始老林里的苦聪人的苦难生活,以及人民解放军历尽艰辛去寻找苦聪人并动员他们走出老林定居。 《阿佤姐妹》,多幕话剧。苏策、陈希平、彭荆风合著。1980年2月由红岩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印数18万。描述阿佤头人两个女儿各受所爱的人(一个是解放军,一个是国民党)的影响而产生的矛盾冲突。 《爱与恨的边界》,长篇小说。1980年3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9万,印数20741。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边防团队众多英雄人物的战斗历程和边地人民的关系。 《绿色的网》,中、短篇小说集。1981年8月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字数9万,印数2万。内收11个中、短篇小说。从各个侧面塑造了边地人民的战斗生活和“文革”十年动乱中各种丑类的嘴脸。 《雾茫茫》,中篇小说。1981年11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字数9万,印数108000。以“文革”为背景,描述一个无罪入狱的瑶族青年与他的恋人相互信任的忠贞爱情以及对丑类的反抗。 《绿色的网》,电影剧本。1982年12月由贵州《山花》月刊发表。字数6万,描述一个傣族少女和两个侦察员(中国和越南)在原始森林中相遇产生的矛盾和斗争。由云南民族电影厂拍成电影。 《巫山一段云》,中、短篇小说集。1983年5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字数10万,印数222000。内收8个中短篇小说。 《秋雨》,中篇小说。1984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字数8万,印数6000。描述“文革”期间“造反派”想挑起部落之间的仇杀,遭到探明大义的佤族人的反对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 《云里雾里》,中篇小说。1984年5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字数7万,印数94000。描述一个边防士兵被误认为与瑶族少女有暖昧关系;她们在外敌入侵时却不顾个人的屈辱,英勇投入战斗。 《红指甲》,短篇小说集。1985年1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字数25万,印数31000。这是作者的短篇小说自选集。内收31个短篇。著名老作家陈荒煤为此书写了长达两万字的序言。 《断肠草》,长篇小说。1987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字数16万,印数15705。以两个苗族姑嫂为主角,描述了“左”风正炽的“四清”运动中,正直的苗家人所遭受的苦难。 《泸沽湖水色》,散文集。1989年9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字数11万,印数3000。内收29篇散文。有对云南边地风情的描述,有访问泰国的感受,也有对作家朋友的怀念。 《红指甲的女人》,中篇小说集。1989年11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字数20万,印数9000。。这是作者的中篇自选集。内收4个中篇。有的写边防战斗,有的写美丽的傣族少女的纯朴…… 《师长在向士兵敬礼》,长篇小说。1992年7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字数15万,印数2220。以边地战争为主线,塑造了从将军到士兵的众多人物。同时在《中国作家》刊载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 《伴随白花蛇》,长篇小说。1994年8月——12月由《警坛风云》发表。字数22万,印数28万。描写一名边防女警官化装成傣族姑娘,潜入犯毒团伙,侦破了出入于边境的大犯毒集团的故事。 《九月衣裳》,散文集。1995年12月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字数14万,印数加2000。内收35篇散文。从多角度描述了边地的变化、昆明的民俗风情、作家的生活。 《秦基伟将军》,传记文学1996年9月由昆仑出版社出版。字数32万,印数5000。描绘了一代名将秦基伟战斗的一生。 《绿月亮》,长篇小说。1994年9月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字数22万,印数30080。描述3个越狱犯的心态和他们重新犯罪后的不同结局。揭示了人性的美丑。 《孤城日落》,长篇小说。1999年5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字数24万,印数8000。以1944年中日腾冲之战为背景刻划了一个台湾慰安妇的悲壮人生。在《红岩》刊载后,又为《今晚报》、《春城晚报》连载。

彭荆风(1929年11月22日—2018年7月24日),男,汉族,祖籍江西萍乡,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就职于成都军区创作室,任主任,职称文学创作一级,1956年加入江西省作协。1956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退休。其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入选中国初中学生课本。2018年7月24日上午6时53分,彭荆风在昆明逝世,享年89岁。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受到好评。其中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在全国产生影响。1957年,与林予合写的《边寨烽火》,与陈希午合写的《芦笙恋歌》两部电影剧本,摄制成影片,很受欢迎。 1976以后,陆续有作品问世。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颇得好评。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均在全国获奖。1962年创作的反映苦聪人由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长篇小说《鹿衔草》在“文革”中曾被批为毒草,也在1979年得以出版。彭荆风代表作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没有部长,只有主任或主编

社长和总编最牛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有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校长胡克州,汉族,共产党员,云南师范大学附属镇雄中学校长,云南民族中学党委书记,云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物电学院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国培、省培项目专家组成员,云南省学科带头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民族生生的传承者。鉴于此,“把孩子们教好,把好孩子教活"就成了我校的核心教育理念。“把孩子们教好”,即把来我校就读的每一位学生都教育成:崇尚社会主流文化、思想境界高、志存高远、积极向上的学子;也培养成: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好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编辑部部长 官大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什么官都不是,政府机关才有官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

出版社、报社、杂志社等团体的最高负责人,如××出版社社长。

编辑部部长和编辑部主任一个职务。叫法不同而已。没有编辑部这个职务。只有部门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师大实验中学以原师大附中选派的骨干教师为基础,通过严格考核,层层筛选,面向省内外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学校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各学科教师,配备率达100%。各学科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证和在读研究生共2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中、高级教师共7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14%(其中:高级教师37人(含特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40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的73%。多位一线教师是参加过省市级会考、中考命题的专家,是省市教研活动的骨干。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学识渊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他们教育观念新,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知识传授,更重智力开发,为学生今后具有更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潜力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教学方法当,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课堂上有教师的循循善诱,更有学生活跃的思维,同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协作精神强,重视发挥团队的优势——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老教师传、帮、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而充满朝气、善于学习的年轻教师比、学、赶,是学校工作的生力军。他们教研能力强,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多位一线教师是参加过省市级会考、中考命题的专家,是省市教研活动骨干及学科带头人。李幼芹校长被昆明市政府评为第七届昆明市优秀园丁,杨红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多位老师在省、市、区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数十人被省市相关部门评为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大批教师撰写的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学校在坚持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爱国主义、理想教育、情操陶冶、品德升华、意志培养、“三生“教育、国防教育等,既是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平时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更被贯穿实施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讲文明、争先进、学楷模蔚然成风——“每月之星”专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精神面貌昂扬,“今天我以学校为骄傲,明天学校以我为光荣”的意识深入人心,勤奋地、刻苦地学习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为——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阳光向上的莘莘学子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幅催人奋进的动人图画。而 “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学生社团活动及广泛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的积极氛围,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办学6年来,共有千余人次学生在全国、省市区级学科竞赛及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获奖。学校先后被授予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学校20强”、“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昆明市文明校园”、“五华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五华区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先进单位”、“五华区先进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获“昆明市教育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等奖”;通过了“五华区文明学校”、“五华区文明单位”的检查评审。学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彰显。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赞誉。我们为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我们为学校的崛起而自豪。但昨天已悄然逝去,今天又握在手中,而明天等待我们开拓。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勇于拼搏、甘当弄潮儿的师大实验中学人,同心同德、意气风发地坚定着为云南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信念,正在向着“办民校中的名校”的宏伟目标奋勇迈进,谱写着历史的新篇章!

社长和总编最牛

  • 索引序列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呀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啊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是谁任命的
  •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