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

发布时间: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以上都是的。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省办刊最早的学报。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坚持“二为”方向,强调学术品位,注重对当代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突出理论研究的思想性、前瞻性、地域性、师范性、创新性、可读性。尤其重视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的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中国的核心主要七大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官网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

是月刊。但属于cssci来源刊,在上面发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祝福好运!

《求索》主管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 ISSN 1001-490X 国内刊号: CN 43-1008/C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CSSCI期刊 期刊类型: 月刊期刊地址: 长沙市德雅村7号(410003)投稿邮箱:《江西社会科学》征稿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ISSN 1004-518X国内刊号:CN 36-1001/C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期刊期刊类型:月刊投稿邮箱:期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330077)《社科纵横》(新理论版)主办单位:甘肃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106国家统一刊号:CN 62——1110/C投稿邮箱:《统计与决策 》主管单位:湖北省统计局 报刊刊期:月刊 主办单位: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报刊版面: 编辑出版: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邮政编码:430071 创刊日期: 国内统一刊号:CN42-1009/C 互联网址:国内邮发代号:38-15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487 期发行量:5000 国外发行代号:DK42008 投稿邮箱:《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月刊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月刊是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教育刊物。刊物始终坚定地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倡导生命化教育写作,关注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关注儿童文化,以平民立场办刊,以成全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国际刊号:ISSN 1672-6847国内刊号:CN 35-1268/C投稿邮箱:《甘肃社会科学》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甘肃社会科学》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3-3637国内刊号:CN 62-1093/C邮发代号 54-2,投稿邮箱:《湖北社会科学》国内统一刊号:CN42-1112/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477 投稿邮箱:《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投稿邮箱:《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教育学会编辑单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2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3X邮发代号:22-31国外发行代号:BM6049投稿邮箱:《教育研究与实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60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41/G4 邮发代号:38-144投稿邮箱:《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开发研究【主办单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出刊周期】:双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161【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05/C【收录情况】:《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网收录期刊【邮发代号】:54-48【发行情况】:国内外公开发行【投稿邮箱】: 《兰州学刊》《兰州学刊》是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科学性、思想性、前沿性为指导,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论文,并设有一定的研究专栏。 主办: 兰州市社科院;兰州市社科联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 开本: 大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492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15/C邮发代号 54-71国内统一刊号:投稿邮箱:《中国成人教育》国际刊号:ISSN 1004-6577国内刊号:CN 37-1214/G4邮发代号: 24-96投稿邮箱: 《中国医院管理 》刊名: 中国医院管理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主办: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 1001-5329国内刊号:CN 23-1041/C邮发代号 14-76投稿邮箱: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江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两个星期还是很正常的,你觉得慢,可以给响应版块的责任编辑发邮件催稿,之前投过一次江西师大学报,复审拖了很长时间,给相应的责任编辑发了邮件,第二天就有回复了

(1986-2009)(一)明代国家制度研究《明代国家权力结构及运行机制》(50万字),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明代卷》(36万字,与杜婉言合作),国家社科基金七五重点课题子课题,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一等奖(集体)。《论明代的君主集权制度》(10千字),《严嵩与明代政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2万字),《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明代的巡抚制度》(5万字),《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1万字),《文史》第40辑,中华书局1994年版,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明代的御马监》(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6万字,与欧阳琛合作),《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辑,中华书局2006年版。《明代的四卫、勇士营》(1万字),《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明代军队的编制与管理体制》(5万字),《明史研究》第3辑,黄山书社1993年版。《阳明史事三题》(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1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4万字),《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3万字),《历史研究》2007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二)明清江西商人及地域经济社会研究《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3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56万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西通史·明代卷》(54万字,与谢宏维合作),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附:11卷本《江西通史》副主编,江西省社科重大课题。《明清江右商帮》(6万字),(香港)中华书局、(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版《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8万字),《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5万字),《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明清西南地区的江右商》(4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5万字),《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赣文化专辑《再论明代士人的“弃学经商”》(2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5万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9万字),《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8万字),《中国史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3万字),《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辑,中华书局2004年版。《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5万字),《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黄山书社1997年版。《“学而优则仕”:明清江西士人生存方式研究之一》(5万字),《赣学》第1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近代九江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5万字),《近代沿江经济战略研究论集》,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版。(三)明代市民文学研究及其他   《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36万字),中华书局2004年版,2005年重印,江西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明成化皇帝大传》(30万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千古一人----苏东坡传》(18万字),21世纪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旷世大儒----王阳明传》(3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30万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发展》(5万字),《扬州大学文化研究所辑刊》第1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从现存版刻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8万字),《明史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9年版《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9千字),《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海外中国学》(5万字),待发。《“定法”与“定论”: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1万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1万字),《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院》1989年第4期。《略论青苗法的推行与效果》(5万字),《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三、论著编年(1996-2008)1986年《明代的户口食盐与户口盐钞》,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6年第3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摘要,获江西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987年《明代内阁的票拟制度》,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4期。《新华文摘》辑目。《略论汉初的同姓分封与削藩》,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1988年《明代的巡抚制度》,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88年第3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三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略论青苗法的推行及效果》,天津:南开大学《南开学报》1988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宋辽金元史》复印。《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88年第12期。收录于《漫话明清小说》,中华书局1992年。《“内阁始于东汉”说质疑》,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1988年第3期。《“江浙”辩》,南昌:江西省社联《争鸣》杂志1988年第5期。1989年《论明代的君主专制》,江西省社科院:《严嵩与明代政治》,上海:上海社科出版社1989年。《江右商略论》,南昌:江西方志办《江西方志》1989年第2期。1990年《论明代内阁制度的形成》,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33辑。《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从明末农民战争看汉族地主阶级》,四川省社科院:《第二届国际明末农战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1年《弹指惊雷侠客行——港派新武侠小说面面观》(著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明清江右商的经营观念与投资方向》(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明代的知识宦官》,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收录于《中国历史百题》,中华书局1993年。《明代内阁建置的几个问题》(署名刘礼芳),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1992年《明清江右商的社会构成与经营方式》(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1期。人大资料中心《经济史》复印,获江西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王守仁的个性与明代士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7期;收录于《93海峡两岸明清史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武林世界与历史真实》,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2年第12期。《明代吉安的诉讼》,南昌:《南昌职业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1993年《明代的四卫、勇士营》,南开大学:《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中国秦汉史学会第三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12期。《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江右商帮》(合作,第一作者),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4期。《再论明代中后期的弃学经商之风》(合作,第一作者),南昌:《江西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1994年《(明)成化皇帝大传》(著作),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40辑。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明代军队的编制与领导体制》,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3辑,合肥:黄山书社1994年。《“摇篮”说》,南昌:《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赣文化专辑。《地域文化与江西商业文化》,南昌:南昌大学《赣文化研究》第1辑。1995年《明清江右商帮》(著作),香港:中华书局1995年;台湾:万象书局1995年。此为中国商业史学会重点课题“中国十大商帮研究”的子课题。《千古一人——苏东坡传》(著作),台湾:国际村文库1995年。《论正史<奸臣传>》,香港:香港大学国际明史学术会宣读论文,1995年12月。《江西士大夫与明代政治》,江西省社科院:《江西名人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3期。《明清江右商与商事诉讼》,南昌:《南昌大学学报》1995年增刊。1996年《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著作,第二作者,与杜婉言合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为国家社科七五重点课题,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中国社科院首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7年《千古一人----苏东坡传》(修订版),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7年。《明代的御马监》,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获江西省高校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近代九江的进出口贸易与江西市场》,中国商业史学会:《近代沿江经济发展论集》,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几点商榷》,中国明史学会:《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明代统治者对佛道二教的利用与限制》,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7年第9期。1998年《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长春:1997年8月;《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会论文集》,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扬州:《扬州大学文化所辑刊》第一辑,苏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10月。《王阳明与江右王门学派》,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期。《明代的乡试、会试与殿试》,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4期。《历史上的奸臣与奸臣传》,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8年第12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转载。1999年《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明清时期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研究的回顾》(二人合作,为第二作者),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从现存版籍看明代市民文学的地域分布》,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建系七十周年国际学术会宣读论文,1997年12月;中国明史学会《明史研究》第6辑,合肥:黄山书社1999年3月。2000年《旷世大儒——王阳明传》(著作),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一个儒学实践者的悲喜剧》,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0年第9期。2001年《明清湘鄂赣地区的人口流动与城乡商品经济》(著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第十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明清湘鄂赣地区的食盐输入与运销》,厦门: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4期,第九届国际明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2002年《明清中央集权与地域经济》(论文集,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庐陵文化中的异端文化》,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9期。2003年《阳明史事三题》,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新华文摘》2003年24期摘要。2004年《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著作),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2005年重印。获江西省高校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明代苏松江浙人“毋得任户部”考》(合作,第一作者),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4年第6期。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获江西省第十一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明清湘鄂赣地区的“讼风”》,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68辑(2004年第3期)。人民出版社《新华文摘》论点摘要。《明代文化专制三议》,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4年第12期。2005年《一段历史、一段水土与一方人----走进明朝的江西》(合作,第一作者),广州:广东省社联《粤海风》2004年第1期。收录于江西人民出版社《第三只眼睛看江西》(胡平编),2005年。《谷霁光教授的学术经历与学术个性》,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人大资料中心《历史学》复印。2006年《明末购募西炮葡兵始末考》(第二作者,与欧阳琛合作),北京:中华书局《文史》第77辑(2006年第4期)。《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北京: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2007年《“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9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2期摘要、人大资料中心《明清史》复印。《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南昌:《江西师大学报》2007年第1期。《明代前期荒政中的腐败及对策》(第二作者,与萧发生合作),《北方论坛》2007年第1期。《历史研究方法论二题》,南昌:《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摘要、人大资料《历史学》复印。2008年《成化皇帝大传》(著作,修订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明代国家权力及运行机制》(著作,华夏英才基金项目结题成果),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另,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南昌晚报》和《农业考古》、《民主》等报刊发表史学评论、史学杂文约100篇,篇目从略。

学报的级别一般是省级的。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求索》主管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 ISSN 1001-490X 国内刊号: CN 43-1008/C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CSSCI期刊 期刊类型: 月刊期刊地址: 长沙市德雅村7号(410003)投稿邮箱:《江西社会科学》征稿主管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国际刊号:ISSN 1004-518X国内刊号:CN 36-1001/C期刊级别:北大核心/CSSCI期刊期刊类型:月刊投稿邮箱:期刊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649号(330077)《社科纵横》(新理论版)主办单位:甘肃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7——9106国家统一刊号:CN 62——1110/C投稿邮箱:《统计与决策 》主管单位:湖北省统计局 报刊刊期:月刊 主办单位: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报刊版面: 编辑出版:统计与决策杂志社 邮政编码:430071 创刊日期: 国内统一刊号:CN42-1009/C 互联网址:国内邮发代号:38-150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6487 期发行量:5000 国外发行代号:DK42008 投稿邮箱:《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月刊主办: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月刊是福建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编写的教育刊物。刊物始终坚定地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前沿,倡导生命化教育写作,关注教师生存与发展现状,关注儿童文化,以平民立场办刊,以成全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国际刊号:ISSN 1672-6847国内刊号:CN 35-1268/C投稿邮箱:《甘肃社会科学》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甘肃社会科学》是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1979年创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国际刊号:ISSN 1003-3637国内刊号:CN 62-1093/C邮发代号 54-2,投稿邮箱:《湖北社会科学》国内统一刊号:CN42-1112/C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8477 投稿邮箱:《教学与管理》《教学与管理》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全国综合教育类“核心期刊”全国教育学院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山西省一级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5872,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4/G4,四封彩色印刷,内文80页。《教学与管理》创刊于1984年,创刊伊始为季刊,1997年扩容为月刊,2000年扩容为半月刊,2001年扩容为旬刊。投稿邮箱:《教育理论与实践》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山西省教育学会编辑单位:《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地 址: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27/G4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633X邮发代号:22-31国外发行代号:BM6049投稿邮箱:《教育研究与实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160X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41/G4 邮发代号:38-144投稿邮箱:《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开发研究【主办单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出刊周期】:双月【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161【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05/C【收录情况】:《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中国科技期刊网收录期刊【邮发代号】:54-48【发行情况】:国内外公开发行【投稿邮箱】: 《兰州学刊》《兰州学刊》是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兰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以科学性、思想性、前沿性为指导,主要刊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论文,并设有一定的研究专栏。 主办: 兰州市社科院;兰州市社科联出版地:甘肃省兰州市语种: 中文 开本: 大6开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3492国内统一刊号:CN 62-1015/C邮发代号 54-71国内统一刊号:投稿邮箱:《中国成人教育》国际刊号:ISSN 1004-6577国内刊号:CN 37-1214/G4邮发代号: 24-96投稿邮箱: 《中国医院管理 》刊名: 中国医院管理 Chinese Hospital Management主办: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周期: 月刊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 1001-5329国内刊号:CN 23-1041/C邮发代号 14-76投稿邮箱:

你是问北大核心期刊吗,当代财经,江西社会科学,求实,江财学报,可能还有一些学报,上网搜搜就知道了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江西似乎没有列为核心期刊的媒体。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

三茶六礼是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嫁娶过程中的一种习俗礼仪,现也用于代指生意、交易、合作等。三茶,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 六礼,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仪式。三茶六礼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承认为明媒正娶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六礼“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三茶礼”可不是指我们今天喝的绿茶、红茶和花茶。旧时“三茶礼”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六礼”始于周代,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后来将此仪式定为“六礼”。“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意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人们认为雁若失去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之意。“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家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辰,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八字是否相合。“纳吉”是男方将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礼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纳征”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即由此而来。“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征”的同时决定婚期。“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汉族地区大约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入洞房等多种程序。三茶六礼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使结婚的夫妇取得祖先神灵的认可和承担履行对父母及亲属的权利义务。在古代,男女若没有完成三茶六礼的过程,婚姻便不被认为是明媒正娶。

[已重置]洞房花烛,男婚女嫁,无疑是人生值得庆贺的喜事。但是现在婚礼逐渐趋于多元化,融合了西方等一些个性元素,中国传统的婚礼婚俗越来越少了。但有些新人依然热衷于举行一场地道的传统婚礼,那么传统婚礼中的三茶六礼是什么呢?快来详细了解一下吧!茶礼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雁。”(注:这里的“昏”通“婚”)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纳吉”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以前是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礼物,进入“小聘”阶段,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后来礼品由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纳徵”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聘礼中的物品多取吉祥语,其数取双忌单。后来说的“要得发不离八”即由此而来。“请期”俗称“提日子”“送日头”等,是男家聘礼后择定结婚日期,备礼去女家征求意见的仪式。这项礼仪多从简,在“纳徵”的同时决定婚期。“亲迎”是迎娶新娘的仪式,礼仪十分繁杂,也有多种样式,各地各有惯例,不尽相同,大致是由门外进入室内的全过程。汉族地区大约有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卺礼、入洞房等多种程序。六礼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特征,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自1991年以来,《江西社会科学》 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详摘的论文每年1~8篇不等,约计5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每年达40~60篇左右,约计上千篇。此外,有5篇文章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有16篇文章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推荐奖和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还有200余篇论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江西社会科学》杂志是CSSCI南大核心。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社科双效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三次获得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获得江西省优秀期刊奖 。

  • 索引序列
  •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
  •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官网
  • 江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江西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
  • 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