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

生物农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钱江生化(600796)、扬农化工(600486)、新安股份(600596)、苏利股份(603585)、海利尔(603639)、蓝丰生化(002513)等本文核心数据:生物农药分类、结构占比、登记情况、农药利用率生物农药分为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与生物化学农药目前,生物农药按生物源的不同分为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与生物化学农药。2020年3月19日,农村农业部制定《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有效成分清单(2020版)》(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于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依然沿用老版《规定》,但对于转基因生物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伦理以及生态风险,不再作为单独的一类生物农药,而是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类别管理。同理,由于农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环境微生物耐药性上升问题,也从新版的生物农药登记目录中暂时移除,以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商榷。我国按产品与按有效成分登记产品占比略有不同中国生物农药登记产品中,生物化学农药为按产品与按有效成分登记占比最大的产品品类。2020年,生物农药主要登记产品类型为生物化学农药,同时,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较高。我国按产品登记的生物农药中,生物化学农药占51%;按有效成分登记的生物农药中,生物化学农药占38%。生物农药细分品类主要登记类型各具特征——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登记类型为细菌类杀虫剂微生物农药可分为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制成的杀虫剂与以拮抗菌筛选为基础开发的微生物杀菌剂。根据农药信息网登记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国登记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制成的杀虫剂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分别达181个、25个、21个、13个,其中,苏云金杆菌为细菌类杀虫剂,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为真菌类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主要登记产品对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同期,我国登记的以拮抗菌筛选为基础开发的微生物杀菌剂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分别达83个、17个、12个,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主要作用为防治细菌性病害,木霉菌主要作用为防治真菌性病害。——植物源生物农药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源杀虫剂或杀菌剂我国登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产品中,植物源生物农药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蛇床子素等,分别达115个、27个、23个与17个,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源杀虫剂或杀菌剂。——生物化学农药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产品我国登记的生物化学农药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赤霉酸、氨基寡糖素、萘乙酸、香菇多糖等,分别达168个、66个、62个与42个,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产品。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下生物农药市场潜力较大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颁布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相关政策。农业农村部开展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2020年,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超过90%。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从2020年的6%,提高到2025年的43%。预计政策支持下,我国生物农药市场潜力较大。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农药行业供需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专著:《农业化学》《农业化学讲义》 苏联季米利亚捷夫农学院X.K.阿沙洛夫(Acapoв)教授于1956~1957年受农业部委托,在北京农业大学组织的农业化学讲习班讲课时编写的讲义。尹崇仁等译《农业化学,1.肥料》 《农业化学,2.作物施肥法》 《农业化学(总论)》 《作物营养化学》 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中国肥料概论》《肥料手册》 《农业化学手册》《农业化学研究法》《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 《微量元素肥料研究与应用》 《肥料效应函数》《作物营养障碍的诊断及其防治》 《植物营养原理》 《硼肥》 《植物营养原理》《作物营养与施肥》 《土壤肥力物质基础及其调控》 《植物营养与肥料》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微量元素的农业化学》 《中国南方农业中的钾》 《中国磷矿的农业利用》 《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丛书之一,是集近半个世纪(1939~1988)有关磷矿粉直接利用的研究资料,经全面、系统的整理而写成的专著。外国出版的著作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原文为Die Chemie in Ihrer Anwendung Duf Agrikultur und Physiologie。农业化学创始人J.von李比希著,被誉为本学科的经典著作。《农业化学》 原名为Агрохимия,苏联现代农业化学学派创始人Д.H.普里亚尼什尼柯夫院士的重要著作。《氮肥的农业化学》 原名为Агрохимия АзотньIх Удобрений。全面介绍氮肥施用原理及技术的专著。Д.A.柯连科夫(Корeнькoв)编著,1976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植物的氮代谢》 原文为Nitrogen Metabolism in Plants。L.毕沃斯(BeeveIs)著,Edward Arnold出版(1976年)。全书共分9章,着重阐述了高等植物中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过程;分别介绍了种子的氮代谢、植株整体的氮代谢和果实成熟时衰老叶子的氮代谢。中译本由薛应龙、欧阳光察译,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磷在农业中的作用》 原文为 The Role of Phosphorus in Agriculture。F.E.凯萨文(Khasauwneh),E.C.塞姆波(Sample)和E.J.凯姆普思(Kamprath)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0年)。主要内容为:世界磷的贮备及资源,美国的磷酸盐工业、原料及肥料,世界磷肥供需的展望;植物的磷营养,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吸收磷中的作用,土壤中的磷与其它元素的关系;农作物、蔬菜、林木及牧草的磷营养及其与动物和人的磷营养的关系等。《植物无机营养》 原文为Inorganic Plant Nutrition。A.拉鲁斯(Lauchli)和R.L.比莱斯基(Bieleski)编辑,Springer-Verlag出版(1983年)。撰稿者大多是世界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营养学家,E.爱普斯坦撰写了前言。书中全面阐明了植物营养理论、植物营养元素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养分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析了源—库关系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阐述了根际微生物及菌根在植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溶液培养技术,营养诊断技术以及植物营养研究展望。中译本是张礼忠、毛知耘译,199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作物生产中的氮》 原文为Nitrogen in Crop Production。R.D.霍克(Hauck)主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4年)。系统地阐述了氮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的氮源、作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氮的利用效率、如何培育氮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分析了影响植物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和氮代谢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介绍了氮肥的施用方法及效率。《农业中的钾》 原文为Potassium in Agriculture。R.D.芒森(Munson)主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5年)。系统地阐述了世界钾矿资源、贮备和采集,精制技术;钾肥的销售与施用;土壤中的钾,植物中的钾,人类和动物体内的钾;阐明了钾的生理功能、钾的吸收转运、各种作物的钾营养、缺钾症状与诊断;钾肥的施用方法和获得最高产量的需钾量,钾与其它营养元素的平衡等;还介绍了中国和日本施用有机和无机钾肥的经验。《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 原文为Mineral Nutrittion of Higher Plants。H.马斯纳尔编著,Academic Press出版(1986年)。着重阐述了矿质元素的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源—库关系及植物—土壤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植物矿质营养的遗传学基础;介绍了共生固氮作用及其前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诊断以及矿质营养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等。中译本是曹一平、陆景陵等译,199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植物营养原理》 原文为Principles of Plant Nutrition。K.门格尔和E.A.柯尔比(Kirkby)编著,1987年由国际钾研究所出版第四版。《土壤农化分析》《化肥分析》《中国化肥使用研究》 (全国化肥试验网六五 试验研究论文汇编)包括福建省钾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研究等70篇《较量先较真》《肥料质量鉴别》《新型肥料无风险施用100条》《主要肥料与施肥技巧》《水溶性肥料生产与施用》《西藏自治区肥料研究与实用技术/ 关树森》至于论文嘛,各个专业杂志及网站,还有百度文库都有啊。杂志:《化肥工业》《化肥分析《化肥设计》—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化肥信息》是目前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唯一一份化肥信息类专业刊物,是化肥业界享有很高声誉的《化肥导报》、《化肥市场周报》的整合、升级。《中国农资》《农资导报》《科学》《世界农化E周刊》(电子杂志)《报告电子月报》(电子杂志)还有网络媒体中国化肥网,中国化肥信息中心,卓创、中宇、……等等信息中心收费的。最实惠的当然是中国农资人论坛了,自己搜索吧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摘要

生物肥料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根力多(831067)、航天恒丰(839664)、史丹利(002588)、鲁北化工(600727)等本文核心数据:生物肥料分类、生产成本、有效活菌数生物肥料分为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与生物有机肥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使农作物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的一类肥料制品。目前涉及微生物的肥料产品分为三大类:微生物菌剂(主要包括:根瘤菌菌剂、固氮菌剂、硅酸盐菌剂、溶磷菌剂、光合菌剂、有机肥料腐熟剂、促生菌剂、生物修复菌剂和土壤改良剂等);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从每亩地使用量角度 微生物菌剂生产成本最高从有效活性菌的含量上来说,微生物菌剂所含的有效活性菌含量要比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中的有效活性菌多,一般来说,菌剂的有效活菌量不少于1亿/g(颗粒型)、2亿/g(ml)(液体型和粉剂型),生物有机肥的有效活菌量不少于2亿/g,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活菌量不少于2亿/g(固体型)、5亿/ml(液体型)。在使用方法与用量上来说,微生物菌剂一般大多在田间作物上做喷施、滴灌、淋浇根或淋浇定植穴使用,每亩用量一般为5-10公斤左右;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料一般大多在田间作物上做底肥或冲施追肥使用,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一般在150-200公斤左右,复合微生物菌肥一般每亩用量在50-80公斤左右。从每亩地的使用量角度来看,微生物菌剂生产成本最高,其次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成本,最后为生物有机肥生产成本。生物肥料有效活菌数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之一就航天恒丰与根力多披露的微生物肥料分产品价格来看,微生物菌剂产品单价最高,2018-2020年,航天恒丰微生物菌剂单价分别为生物有机肥的26、84以及46倍;2020年,根力多微生物菌剂单价为生物有机肥的78倍,为有机无机混合肥的6倍。注:根力多未披露2018-2019年生物肥料单价数据。从京东商城单价来看,微生物肥料价格区间在0~50元/500g;生物有机肥价格区间在5~25元/500g;复合物生物菌剂菌肥价格区间在10~70元/500ml。就单一生物肥料品种来看,有效活菌数为影响生物肥料价格的因素之一。以微生物肥料为例,今朝生物有效活菌数≥10亿/g的产品单价在32元/L,有效活菌数≥5亿/g产品单价在14元/L。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肥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型肥料的功效 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新型肥料的发展趋势与农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和农产品需求量增多,只有加快新型肥料的发展速度,才能保证农业生产沿着高产、优质、低耗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1、高效化。随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对新型肥料的养分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浓度不仅有效地满足作物需要,而且还可省时,省工,提高工作效率。 2、复合化。农业生产要求新型肥料要具有多种功效,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含有微量元素的复合肥料,以及含有农药、激素、除草剂等新型肥料在市场上日趋增多。 3、长效化。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肥料的效能和有效时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肥料要根据作物的不同需求来满足作物的需要。

说到肥料这种东西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植物的生长和人一样需要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随着肥料研发技术的进步和迭代,现在市场上的肥料种类令人眼花缭乱,那么什么是新型肥料?都有哪些?下面和三农苑说一起了解下吧。什么是新型肥料所谓新型肥料可从形态、成分和施肥方式等三方面来讲,这几方面跟传统的肥料相比较有一定的不同:(1)从形态讲,所谓新型肥料可从形态、成分和施肥方式等三方面来讲,如以往的肥料都是颗粒居多,现在的新型肥料有粉剂、清液型、悬浮液体型或者浓稠剂等,这也是肥料制造企业在研发生产工艺方面的进步。(2)从成分讲,另外从成分上来讲新型的肥料除了传统肥料中所含有的氮、磷、钾、铁、锰、锌、铜、钼、硼、镁、钙、硼、硫等其它营养元素外,现在的一些新型肥料中添加有活性物质比如鱼蛋白,从植物果实中提取的橙皮橘油类等,这些物质能更好地促进普通养分的吸收,对植物生长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3)从施肥方式讲,还有一点就是在施肥方式上更加灵活和高效,如现在的新型肥料水溶性好,种植户只需要在田间地头兑水稀释肥料加入喷雾器材喷施追肥,或者是采用滴灌、喷灌等为植物高效补充养分,在成本上更划算。新型肥料种类及作用新型肥料的分类还是很多的,下面三农苑说以日常种植户常用的几种新型肥料为主为大家介绍:粉剂型,新型肥料现在粉剂形态可以说是占据很高的比例,比如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主要在种植过程中为作物追肥使用,由于入水即溶使得追肥期间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高效成本低,最主要的在补充养分时能促进植物更快吸收和转化利用,大量元素类的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或者三元素不同比例混合的肥料,当然这其中也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液体型,液体肥也叫液肥,可能一些朋友在种植花草时用的液体肥比较多,现在在农业中液体肥也逐渐在挤占着粉剂肥料的市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运输、存储、规格上液体肥更具优势,同时液体肥不会存在不溶解的问题,因为它本身就呈液态。总的来讲,无论是哪种新型肥料其中都少不了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广大种植户在选肥用肥时要看好肥料的成分比例以及追施后的实际效果来合理高效为植物施肥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比如沃叶水溶肥就是一款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题目

化肥行业是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化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从化肥产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结构、产品质量、经营企业的税率、产品进出口税率等方面出台政策调整化肥市场秩序,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在经历前期的快速发展之后,目前国内化肥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整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投入物质,是指任何有机或无机、天然或合成的,施入土壤或喷洒于作物叶片上,为作物提供一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的物质。科学施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政策调控稳定行业发展2015年开始,国务院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等政策开始控制化肥用量;2019年,我国政府在不断调控化肥行业的税率,积极改善我国化肥企业的运营压力和产能过剩问题;2019-2020年,我国政府进一步调整我国化肥行业主要产品的进口税率,管控化肥进口情况。现阶段,中国化肥行业的政策体系相对完善,农业部、工信部等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并不断完善化肥行业政策,从化肥产量、利用率、施用方式、原料结构、产品质量、经营企业的税率、产品进出口税率等方面出台政策调整化肥市场秩序,促进化肥行业健康发展。农用化肥消费逐年下降目前氮磷钾三种肥料是我国最主要的农用化肥元素。氮肥是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磷肥是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钾肥是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2010-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增。2015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达到6023万吨,较2018年同比增长44%。由于2015年我国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导致2015年之后我国化肥施用量开始下降。2015-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2019年我国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5404万吨,较2018年同比下降42%。产销失衡问题依旧明显2010-2019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下降趋势。2010-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0万吨,达到九年以来的峰值。2015-2019年,受我国“减肥增效”政策的影响,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开始呈波动下降趋势。2020年1-11月我国农用氮磷钾化肥产量为7万吨,较2019年同期同比下降9%。从我国农用化肥产销率来看,2010-2017年整体呈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到2018年稍有缓和,2019年行业产销率又回升至1%。主要是在政策层面,基于环保要求对化肥使用受限,而行业企业生产产能不断提升,导致国内化肥呈现产大于销的局面。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相较于国外化肥工业,中国化肥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速度较快。自中国开始施用化肥以来,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可分为起步发展时期、高速发展时期和转型升级时期三个阶段。国内化肥行业历经近八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存量整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也提到“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整体来看,目前中国化肥行业总体政策倾向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鼓励环保、高效的新型肥料发展。面对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未来中国化肥产业发展趋势呈现以下特点:——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化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生物农药行业主要上市公司:钱江生化(600796)、扬农化工(600486)、新安股份(600596)、苏利股份(603585)、海利尔(603639)、蓝丰生化(002513)等本文核心数据:生物农药分类、结构占比、登记情况、农药利用率生物农药分为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与生物化学农药目前,生物农药按生物源的不同分为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与生物化学农药。2020年3月19日,农村农业部制定《我国生物农药登记有效成分清单(2020版)》(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于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依然沿用老版《规定》,但对于转基因生物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伦理以及生态风险,不再作为单独的一类生物农药,而是通过基因修饰的微生物类别管理。同理,由于农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环境微生物耐药性上升问题,也从新版的生物农药登记目录中暂时移除,以待更进一步的研究商榷。我国按产品与按有效成分登记产品占比略有不同中国生物农药登记产品中,生物化学农药为按产品与按有效成分登记占比最大的产品品类。2020年,生物农药主要登记产品类型为生物化学农药,同时,植物源农药的有效成分较高。我国按产品登记的生物农药中,生物化学农药占51%;按有效成分登记的生物农药中,生物化学农药占38%。生物农药细分品类主要登记类型各具特征——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登记类型为细菌类杀虫剂微生物农药可分为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制成的杀虫剂与以拮抗菌筛选为基础开发的微生物杀菌剂。根据农药信息网登记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我国登记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及其制成的杀虫剂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分别达181个、25个、21个、13个,其中,苏云金杆菌为细菌类杀虫剂,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为真菌类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主要登记产品对细菌性或真菌性病害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同期,我国登记的以拮抗菌筛选为基础开发的微生物杀菌剂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分别达83个、17个、12个,其中,枯草芽孢杆菌主要作用为防治细菌性病害,木霉菌主要作用为防治真菌性病害。——植物源生物农药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源杀虫剂或杀菌剂我国登记的植物源生物农药产品中,植物源生物农药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蛇床子素等,分别达115个、27个、23个与17个,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源杀虫剂或杀菌剂。——生物化学农药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产品我国登记的生物化学农药产品中,登记量较多的产品为赤霉酸、氨基寡糖素、萘乙酸、香菇多糖等,分别达168个、66个、62个与42个,主要登记类型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产品。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下生物农药市场潜力较大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颁布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相关政策。农业农村部开展高效低风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行动,2020年,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超过90%。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从2020年的6%,提高到2025年的43%。预计政策支持下,我国生物农药市场潜力较大。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农药行业供需状况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样做嘛,应该是出现在化学系他们写的论文,如果你想要找的话,你可以到我们百度文库里面自己去搜索一下,应该会有很多你需要的。

摘 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离不开物质,任何物质与化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化学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明确人类对化学在农业、食品、能源、材料和医药等方面的有效利用,是更好地驾驭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文化基础。关键词: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关系、认识和探究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化学家白春礼院士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和转化过程的科学,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对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认识这些关系,对于人类利用化学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促进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本文仅从一下几个方面认识和探究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一、化学与农业的关系 人类对化学的认识和利用始于农业。两千多年前,人类就能够通过腐殖或燃烧植物获得肥料,通过用石灰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争取粮食的丰产丰收。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合成肥料,而后又创造了各种农药、高效饲料、肥料添加剂。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土壤为基础,以植物营养为中心,以肥料为手段综合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农业化学的出现,将盆栽试验、田间试验、农业化学分析、作物营养诊断、同位素技术、仪器分析技术等化学技术应用于农业,开辟了农业生产的新天地。无论在任何时候,农业都离不开化学的支持。比如:要使农作物优质高产,就必须防治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在目前的条件下首选就是使用农药,而研制高效低残毒的农药必须应用化学知识。为了使农作物的果实色泽、大小、品质、风味及抗逆能力符合人们的要求,就必须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实施人工调控,而植物生长调控剂的研究也需要化学。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便于人们对其营养成分的吸收,更是化学的功劳。 二、化学与食品的关系 食品中的三大主要营养素是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内,糖被氧气氧化后,产生足够的热量,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要;脂肪供给人体热量以维持体温;蛋白质是人类细胞原生质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人体组织的生长和修补。除此之外,食品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人体得到均衡发展,增强抵抗力,抵御各种传染病。为了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改善食品的品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人们往往要通过化学的手段,达到既定的目的。比如:生柿子含有鞣质,不仅涩口,还对胃肠有刺激。我们就可以把生柿子密闭在一个室内,增加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氧气的浓度。使生柿子在缺氧呼吸的条件下,内部产生乙醛、丙酮等有机物。而这些有机物能将溶解于水的鞣质变成难以溶解于水的物质,于是柿子吃起来没有涩味,又香又甜。在我们的生活中,制作糕点、馒头等的面团一般都要添加酵母或发醇粉进行发酵,使制成的糕点、面包疏松可口。这实质是在食品制做中应用了化学反应。酵母中的酶促进面粉中原含有的微量蔗糖以及新产生的麦芽糖发生水解;发酵粉受热时就产生出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制品成为疏松、多孔的海绵状。可以说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食品的色香味俱全。 三、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能源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长远发展。随着社会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化石能源需求持续增加,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能源压力,化学则提供了一些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一是通过化学手段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包括:①提高石油的利用率。西德汉堡大学卡密斯库教授发现的一种新型石油化工催化剂——由钴化物和铝氧烷络合而成的固相钴催化剂,具有活性高、能迅速形成大聚合物链、可将丙烯或高级α—烯烃生成高分子量的无规聚合物、与淀粉或纤维素以及其他填料生成均匀聚烯烃复合材料、寿命长、易长期保存等优点,提高了石油化工装置的经济效益。②带动了新型煤化工。煤的直接液化是煤化工领域的高新技术。该技术是将煤在450 ℃高温和10~30MPa高压下催化加氢,获得液化油,并进一步加工成汽油、柴油及其它化工产品。也可以对煤间接液化。将煤气化并制得合成气(CO、H2) ,然后通过F - T 合成,得到发动机燃料油和其它化工产品。二是通过化学手段发掘新能源。包括:①燃料电池。将储存于燃料(H2、甲醇等) 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②开发金属氢化物中以原子形式存储的氢。③研制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系列太阳能电池。 四、化学与材料的关系 材料与粮食一样,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化学是新材料的“源泉”,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都是人类文明的一件大事,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件大事。早在2500年前,文明的祖先就开始了金属合金的研究,1965年在湖北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的宝剑和青铜编钟,表明当时的铜合金技术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境界。盛行于唐宋时期的唐三彩体现了化学工艺在陶瓷烧结中的高超造诣。现代工业中的钢铁冶炼技术,应用了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金属防腐技术,运用了化学中的置换反应原理。20世纪中期科学家在电子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实现了电子元件的大型集成化,为电子产品的微型化、智能化、低耗能、高品质创造了条件。21世纪,人类进入了纳米材料时代,比如由6%的光肽纤维、2%的竹纤维、37%的纳米硒纤维、2%的纯棉纤维科学配置成的纳米服饰就是化学在服装领域应用的新成果。这种纳米服饰抗菌、阻挡紫外线,还含有人体必需的、体内不能生成的以纳米硒为主体的多种微量元素,具有保肝护肝、预防多种疾病的功能。化学还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材料的研究,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外层覆盖的蓝膜就是材质为“ETFE”(即“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环保节能透明膜。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力强,抗压能力强,且能起到遮光、降温的作用。 五、化学与医药的关系 化学是医药健康的基础。在中国,2000多年前人们就知道了在发生汞、铂、铬等重金属中毒时,利用牛奶、生鸡蛋白、豆浆等食物中丰富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作用,减轻人体器官和血液的蛋白质发生沉淀,缓解中毒的毒性(《神农本草》)。现代医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的研究几乎都离不开化学,化学遍及与医药相关的所有领域。许多医疗器材的工作原理与化学密切相关,供氧器就是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来制氧;大多数医疗习惯与化学有关,最常见的就是用酒精杀毒、灭菌。化学在医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青霉素的发明。当常规消炎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束手无策时,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培养这种霉菌进行了多次试验,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生物化学家钱恩、弗罗里、瓦尔特深化了青霉菌的培养和青霉素的分离、提纯和强化,使其抗菌力提高了几千倍同,并大规模生产出实用的青霉素。青霉素的开发成功,挽救了数以亿计人的生命。因此,弗莱明、钱恩、弗罗里、瓦尔特四人一起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目前,无数的化学家正在为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从事药物化学研究,以化学为武器向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发起冲锋。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与如何事物一样,化学在人类生活中也表现出其双刃剑的属性。化学发展带来的最突出问题是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等。这些污染造成的恶果,关系到人类的延续和发展。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化学这门科学,以环境保护和对人体安全无害为标准,选用无公害原料,采用无污染工艺,使化学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承静 把化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年 第12期 [2]汪家全 浅谈化学知识与生活《成才之路·教育教学版》2011年第03期 [3]白春礼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写在化学年百年纪念《知识就是力量》2011年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怎么写

论文研究现状 以当前学者出版的刊物论著为研究对象 将他们的观点成就你进行总结归纳就可以了 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范围 广度 深度 你进行概括总结

你的选题我不懂,但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其实就是文献综述,从你的选题可以看出你可以选择这样的架构1、关于网络组建的研究,这点又可分为国内和国外研究两块,国内上期刊网,国外的也可以上西文期刊网或者直接上雅虎的外文网站上查询;2、关于中小型企业的网络组建的研究,这点这要是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的必要性啊、怎么做啊之类的别人是怎么研究述说的。呵呵,隔行如隔山,我是学文的,还真不是很通啊

1,研究背景2,目的意义3,成员分工4,实施计划5,可行性论证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要求: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指明方向。注释和参考,1、内容:书籍、刊物、报纸、网络 ,完整注明出处附录,问卷、量表、研究材料、统计数据、方案、计划等。拓展资料: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是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学生选定课题后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

复混肥料是肥料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要谈它的发展其实有很多方面,而且内容很多。我就我所学的给你列几个提纲吧。1、复混肥料的定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大量元素的肥料,若要细写的话还得区分复合肥和混合肥)2、复混肥料的发展现状(着重点出在肥料行业中的重要性,是肥料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具有哪些优势例如施用简便、见效快等等)3、存在的哪些问题(技术层面:浓度低,技术含量不高以混合肥居多复合肥较少,肥料利用率不高等……;经营层面:质量良莠不齐,养分含量不足的伪劣商品很多等……)4、发展方向(技术层面:向高浓度、复合化、专用化、长效化以及多功能化发展;经营层面:保质保量,杜绝偷养分和夸大宣传的现象)

新型肥料论文

专著:《农业化学》《农业化学讲义》 苏联季米利亚捷夫农学院X.K.阿沙洛夫(Acapoв)教授于1956~1957年受农业部委托,在北京农业大学组织的农业化学讲习班讲课时编写的讲义。尹崇仁等译《农业化学,1.肥料》 《农业化学,2.作物施肥法》 《农业化学(总论)》 《作物营养化学》 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中国肥料概论》《肥料手册》 《农业化学手册》《农业化学研究法》《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 《微量元素肥料研究与应用》 《肥料效应函数》《作物营养障碍的诊断及其防治》 《植物营养原理》 《硼肥》 《植物营养原理》《作物营养与施肥》 《土壤肥力物质基础及其调控》 《植物营养与肥料》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微量元素的农业化学》 《中国南方农业中的钾》 《中国磷矿的农业利用》 《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丛书之一,是集近半个世纪(1939~1988)有关磷矿粉直接利用的研究资料,经全面、系统的整理而写成的专著。外国出版的著作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原文为Die Chemie in Ihrer Anwendung Duf Agrikultur und Physiologie。农业化学创始人J.von李比希著,被誉为本学科的经典著作。《农业化学》 原名为Агрохимия,苏联现代农业化学学派创始人Д.H.普里亚尼什尼柯夫院士的重要著作。《氮肥的农业化学》 原名为Агрохимия АзотньIх Удобрений。全面介绍氮肥施用原理及技术的专著。Д.A.柯连科夫(Корeнькoв)编著,1976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植物的氮代谢》 原文为Nitrogen Metabolism in Plants。L.毕沃斯(BeeveIs)著,Edward Arnold出版(1976年)。全书共分9章,着重阐述了高等植物中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过程;分别介绍了种子的氮代谢、植株整体的氮代谢和果实成熟时衰老叶子的氮代谢。中译本由薛应龙、欧阳光察译,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磷在农业中的作用》 原文为 The Role of Phosphorus in Agriculture。F.E.凯萨文(Khasauwneh),E.C.塞姆波(Sample)和E.J.凯姆普思(Kamprath)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0年)。主要内容为:世界磷的贮备及资源,美国的磷酸盐工业、原料及肥料,世界磷肥供需的展望;植物的磷营养,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吸收磷中的作用,土壤中的磷与其它元素的关系;农作物、蔬菜、林木及牧草的磷营养及其与动物和人的磷营养的关系等。《植物无机营养》 原文为Inorganic Plant Nutrition。A.拉鲁斯(Lauchli)和R.L.比莱斯基(Bieleski)编辑,Springer-Verlag出版(1983年)。撰稿者大多是世界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营养学家,E.爱普斯坦撰写了前言。书中全面阐明了植物营养理论、植物营养元素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养分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析了源—库关系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阐述了根际微生物及菌根在植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溶液培养技术,营养诊断技术以及植物营养研究展望。中译本是张礼忠、毛知耘译,199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作物生产中的氮》 原文为Nitrogen in Crop Production。R.D.霍克(Hauck)主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4年)。系统地阐述了氮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的氮源、作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氮的利用效率、如何培育氮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分析了影响植物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和氮代谢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介绍了氮肥的施用方法及效率。《农业中的钾》 原文为Potassium in Agriculture。R.D.芒森(Munson)主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5年)。系统地阐述了世界钾矿资源、贮备和采集,精制技术;钾肥的销售与施用;土壤中的钾,植物中的钾,人类和动物体内的钾;阐明了钾的生理功能、钾的吸收转运、各种作物的钾营养、缺钾症状与诊断;钾肥的施用方法和获得最高产量的需钾量,钾与其它营养元素的平衡等;还介绍了中国和日本施用有机和无机钾肥的经验。《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 原文为Mineral Nutrittion of Higher Plants。H.马斯纳尔编著,Academic Press出版(1986年)。着重阐述了矿质元素的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源—库关系及植物—土壤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植物矿质营养的遗传学基础;介绍了共生固氮作用及其前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诊断以及矿质营养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等。中译本是曹一平、陆景陵等译,199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植物营养原理》 原文为Principles of Plant Nutrition。K.门格尔和E.A.柯尔比(Kirkby)编著,1987年由国际钾研究所出版第四版。《土壤农化分析》《化肥分析》《中国化肥使用研究》 (全国化肥试验网六五 试验研究论文汇编)包括福建省钾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研究等70篇《较量先较真》《肥料质量鉴别》《新型肥料无风险施用100条》《主要肥料与施肥技巧》《水溶性肥料生产与施用》《西藏自治区肥料研究与实用技术/ 关树森》至于论文嘛,各个专业杂志及网站,还有百度文库都有啊。杂志:《化肥工业》《化肥分析《化肥设计》—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土壤与肥料》《中国化肥信息》是目前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唯一一份化肥信息类专业刊物,是化肥业界享有很高声誉的《化肥导报》、《化肥市场周报》的整合、升级。《中国农资》《农资导报》《科学》《世界农化E周刊》(电子杂志)《报告电子月报》(电子杂志)还有网络媒体中国化肥网,中国化肥信息中心,卓创、中宇、……等等信息中心收费的。最实惠的当然是中国农资人论坛了,自己搜索吧

化学与人类的关系这样做嘛,应该是出现在化学系他们写的论文,如果你想要找的话,你可以到我们百度文库里面自己去搜索一下,应该会有很多你需要的。

长期从事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研究工作。在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土壤组分交互作用研究、平衡施肥理论与技术研究、实施农业相关技术和新型肥料研制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和可喜进展,为我国土壤资源高效和持续利用,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担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期间,分析研究了国际土壤科学的发展趋势,针对中国社会对土壤科学的需求和土壤资源特点,团结全国土壤学界,提出土壤科学的发展战略,并借助国家相关科技计划的实施,有力推动了中国土壤科学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13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编中英文专著和国际会议论文集6部,协助完成中英-英中土壤、植物营养和环境词汇1部,申报国家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1996年获江苏省首届青年科学家提名奖,2004年获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并获“在宁部属科研院所科技标兵”称号。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5年),二等奖2项(2003年、2005年),2005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先后培养研究生17名,其中博士生12名。国家科技部“973项目”土壤质量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性项目新型肥料研制首席科学家。199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你的把信箱给我,我给你发几个文献吧用Adobe reader看你的课题是什么呀?

  • 索引序列
  •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
  •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摘要
  •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题目
  • 新型肥料研究现状论文怎么写
  • 新型肥料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