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经济学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

经济学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

发布时间:

经济学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

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其他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用科学方法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新常态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所以在新常态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原理一:代价需要定律(张五常) 获得一种商品的价价越大,则需求越小;获得一种商品的代价越小,则需求越大。 原理二:新古典决策的边际相等原理   任何决策变量调整的规则在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达到最优。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继续增加这个决策变量;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减少这个决策变量的值。 几个体现: 消费者决策中,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商品价格之比。这等价于,对于X商品而言,增加一单位X的边际好处MUx等于其边际成本MUy·Px/Py。或者反过来,对于Y商品而言,增加一单位Y的边际好处MUy等于其边际成本MUx·Py/Px。 厂商决策中,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价格之比。这等价于,对于L要素而言,增加一单位L的边际好处MPL等于其边际成本MPk·w/r。或者反过来,对于K要素而言,增加一单位K的边际好处MPk等于其边际成本MPL·r/w。 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决策中,产量的边际收益等于产量的边际成本时,产量达到最优。 厂商利润最大化要素组合决策中,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要素投入达到最优。 原理三:利益相互影响原理 人与人的利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有人的利益是由所有人的行为共同决定的。每个人的行为决策不仅影响到他自己的利益,而且影响到他人的利益。用公式表示就是: 设世界上有n个人,符号设为k=1,2,…,n。设人们的利益为U,行为为a,那么有: Uk=Uk(a1,a2,…,an),k=1,2,…,n 但是由于不同的人们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有大有小,因此,为了研究的简化,通常忽略那些相互之间较小的影响,而主要研究那些较大的影响。 行业间厂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有行业厂商的利益受到所有行业厂商决策的影响。反过来,所有行业厂商的决策影响到每个行业厂商的利益。

比方说,你开了一家鞋厂,当你生产第1万双鞋时,这双鞋给你带来新增加的收入是10元,而你因此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也是10元,那么,你的最佳产量规模就是1万双鞋,因为再多生产一双鞋,得到的增量收入可能不足以弥补新增加的成本。利润的最大化产量是1万双鞋。 注意:西方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边际即增量分析方法,来源于微积分的分析。中国人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困难就在于此。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产生发展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经济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

我记得是人才和科技

供需

经济学主要研究选择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请你参考梁小民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经济学他的重要概念经济学它的重要概念是以经济为主,它是一个很大的分支,一个学科。历经

跟着现在生活水平 那么我们的经济也慢慢的离高 所以我们要坚持加油的赚钱 努力的赚钱

一、经济学的定义一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是有系统地探索财富的转化和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财富的转化和传递就是指财富的创造,财富的消费,财富的传递等过程;经济学的核心就是经济规律。新定义出自刘德著作的《财富论》。二、经济学的定义二经济学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也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以及消费进行研究的社会科学。注重的是研究经济行为者在一个经济体系下的行为,以及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在现代,经济学的教材通常将这门领域的研究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检视一个社会里基本层次的行为,包括个体的行为者(例如个人、公司、买家或卖家)以及与市场的互动。而宏观经济学则分析整个经济体和其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成长、财政和货币政策等。

经济学核心概念

首先,这是一个普适的结论,任何类型的厂商(自由,垄断,垄竞,寡头)都要把这条作为自己经营的原则边际收益可以理解为每多生产一件产品获得的增加收益边际成本则是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因为边际收益指的是最后一单位生产要素能带来的收益,而边际成本则是指最后一单位要素的价格当边际成本和收益不相等时,自然会有缺口,这个缺口在利润方,则厂商有动力去增加新单位的生产,在成本方,则即刻就会出现亏损

画个图其实很容易看出来。这里就说说道理吧。 边际收益可以理解为每多生产一件产品获得的增加收益。 边际成本则是每多生产一件产品增加的成本。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时候,这就意味着 每多生产一件产品 增加的收益 都大于增加的成本,这就意味着总收益是随着产量的上升而不断增加,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的时候,总收益自然可以达到最大值。

经济学主要研究选择问题和资源配置问题。请你参考梁小民著的《经济学是什么》一书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

经济学他的重要概念经济学它的重要概念是以经济为主,它是一个很大的分支,一个学科。历经

1)含义: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2)区别:第一,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3)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主要干什么?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规律的学问。它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如何满足自己的欲望,人的行为如何影响到资源配置,社会财富生产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怎样才能促使经济顺利发展,等等。 雨果在《悲惨世界》卷首的题词就是:"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经济学就不会是无益的。"我其实以前就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当时我就觉得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进步。 当然,愿望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单独看起来,经济学对个人用处不是很大,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 经济学展示着人类真正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并且透过表面现象透析事物的本质。 例如人们为什么相互交换?表面上看是为了互通有无。但是,既然没有所需物品,人们为什么不自己制造?为什么要先生产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找陌生人交换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在买不到所需商品时,人们排队、托人、出高价,但是不动脑筋自己生产?为什么抱怨商品价格太高时,仍然要去买,而不是自己制造这些东西? 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用"互通有无"来解释。人类进行交换的本质动机是"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即使商品标价很高、购买紧俏商品要花费很多额外的"成本",但是总的代价仍然远远低于自己生产所需的成本,购买商品仍然比自己生产同样的物品合算,所以他们仍然选择购买,而不是自己制造。 现在的人们极少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而制造所需物品,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忘记或者忽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制造的原因,就拒绝研究这一原因。就好象我们不能忽视黄河水不向天上流的原因,否则就无法理解黄河水为什么总是向低处流。 在改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知识中,经济学也是最有力的一种。它能让我们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社会问题的本质,使我们更加的独立和自信;但它不会让你丧失起码的谦虚,因为你知道每个人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大家都来学习和掌握经济学知识的话,社会进步会加快,经济效率会提高,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学术本身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很有限的,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经济学研究者身上,就更是如此了。但是,经济学家庇古说得好:"希望经济学知识的发展将大大改变现实事件是非常渺茫的。我们的创造不太可能有市场。然而我们培育我们的花园。因为我们追随的不是思想而是一种冲动——一种探求的冲动——这至少不是可耻的,虽然'可能'被证明是无用的" 这句话也许对所有的学术研究都适用吧:真正的学术研究最初可能都是无用的,但它至少满足了人们探求的冲动。正如我所思考过的那样——经济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推动社会进步。而这也正是学习经济学的动机所在

  • 索引序列
  • 经济学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
  • 经济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
  •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 经济学核心概念
  • 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