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通知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通知

发布时间: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通知

哪的人都有~ 我很少去大学玩

我是石河子大学大四的历史系的一个老壳子,要说有哪些老师的课值得上,那我当然是要隆重介绍一下历史系的几位老师了。第一位我想推荐的是马学芹老师,这是一位老教授了,马上要退休了,主讲的是世界史。我们这一届是她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在石河子大学任教几十年,学术功底当然是非常牢固的。上他的课可以说是赚到了。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上课对于她来说可以说是随手拈来一样。不过上马老师的课是需要相当厚的历史基础的,上完之后你会发觉以前学的历史都是小儿科。但如果历史基础不牢固,那是跟不上马老师的思维的。第二个我要推荐的是王宗磊老师。石河子大学是没有考古系的,而历史系学生同样也会学习考古方面的内容。王宗磊在承担历史方面的课程之外,还教考古学的课程,他曾经担任过新疆考古学的领队发掘过小河墓地,楼兰古城等著名历史遗迹。专业素养那是没话说。                                          在思考诗和远方的王宗磊老师第三位我要推荐的是杨发鹏老师。我们送爱称发哥,除了名字里有个发字这个原因在,还有像赌神一样大背头。所以我们叫他发哥。可以说我最喜欢上发哥的课,因为他讲课非常幽默,他的课堂总是非常有活力。而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徒手画地图的技能。“发哥”在上课

还有舰船知识

石河子大学在新疆还可以了,当然是新疆人具多了。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资料参考: 专著类: 《美语、英语分类对照手册》作者侯宁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西文参考文献 Aleksandr D,svejcer; Standard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M];; 1978年1、《美语和英语比较分析初探》 作者:杨鑫 来源: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收藏 本文章讨论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中国人来说,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如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或“择一而从”是每个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英语与美语间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我们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这可能会在某种场合下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所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美语,异同,多重标准 2、《英语与美语的比较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 摘要:英国英语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它们二者各自的历史 3、《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作者陆树英 本文论述了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存在的一些差异。通过概括地描述了二者在词义,构词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由,说明美国英语跟英国英语并不是不同的语言,而是一种语言。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词汇;差异 【分类号】:H313 【DOI】:CNKI:SUN:GWDT2009-07-06 4、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窦东友(华东师大); 浅议英美用语差异 [N];文汇报; 2003年 2 高枫 屈海燕; 词典引进的另一面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 3 魏令查; 英语学习词典的趋势 [N];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 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李培华,王学信; 浅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02期; 30-33 2 张玥;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91-92 3 公维贵; 浅谈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 [J];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04期; 93-95 4 谭海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某些差异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112-113 5 傅友相;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法上的某些差异 [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03期; 68-70 6 张智全;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61-62 7 牛道生,牛晓; 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 109-112 8 郭元中; 英语教学应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异 [J];河南教育; 1998年06期; 22 9 王华荣; 略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01期; 62-65 10 赵英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04期; 28-2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沈军;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法差异比较 [D];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 2 李烨; 美语变体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 2004年 3 陈国华; 民族语言活力、语言态度、文化态度以及语言行为 [D];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 4 樊丽霞; 英语传播及地域变体研究 [D];中国海洋大学; 2003年 5 唐芳;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 [D];上海师范大学; 2006年 6 郑秋坤; 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D];暨南大学; 2006年 7 祁荣; 英国英语标准发音元音系统的最新演变 [D];四川大学; 2006年 8 熊燕; 非洲英语变体及非洲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 [D];重庆师范大学; 2007年 9 延宏; 中国英语及其语言特征 [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 10 陈俊; 中国大学EFL学生恭维答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D];西北工业大学; 2006年 6、《美语和英语使用差异的比较》 <<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 第10期 作者: 牛跃辉, 彭丹丹, 期刊 QCode : zgdljy200710006 本文从商业信函日期、时间和数字、俚语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掌握这些不同,进而在与英美人士交往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 美语, 英语, 差异, 比较 7、 - 美国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作者:刘立群, 期刊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04年 第06期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民族文化 作者:覃宏, 期刊-核心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5期 - 试论从美语自身特点看英美词汇差异 作者:蔡琮瑶, 期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8年 第01期 -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On inherent vit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作者:叶海燕, 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3期 - 从介词的使用看语言思维的差异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Thought From the Usage of Preposition 作者:银云忠, 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2005年 第03期 8、李哲; 《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C]; 2006年 9、 1 李相群;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4期; 107-110 2 李蕾,聂小民,甫卫东; 浅析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差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0-22 3 王正明,公丽艳;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英文)[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 83-87 4 王建卿; 浅谈美语与英语之差异[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50-54 5 俞奕凌;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J]; 嘉兴学院学报; 2002年S1期; 171-173+178 6 屈春芳;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J];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117-120 7 梁艳君;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54-55+69 8 王艺平;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01期; 40-41 9 廖瑛; 试论美语和英语的差异及其由来与发展[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70-73 10 魏绪涛; 当代英、美英语辨异[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期; 125-127 9、《从英美两种语言的起源谈如何区分英语与美语词汇》 来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18 08:00:00 作者:刘立娥; 摘要:本文从英美语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重点阐述了英美语的区别、英美语的特点和英美人的性格特征等。中国加入WTO后,了解一些英美语之间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英语和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们和广大英语爱好者,解除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正确辨认词汇方面的疑惑。尤其对于那些商务、贸易和涉外部门的人员而言,了解英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更可避免出现一些误解或尴尬的情况。 10、《简论英语与美语的演变及差异》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volution and Difference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2卷 第02期 作者: 秦莉, 期刊 ISSN : 1000-5242(2002)02-0060-03 发展变化是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英语派生出新的一支——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不断变化,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英语, 美语, 演变, 差异 11、《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gional Varieties)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20卷 第01期 作者: 薛莉, 寇新智 期刊 ISSN : 1008-3030(2006)01-0056-03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词: 英语变体, 发音, 语法, 形成, 演变, 发展趋势 12、《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 (A Study on Language Relativity and the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 第24卷 第05期 作者: 郭遂红,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1007-7995(2004)10-0064-06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从语言相对性的角度对英语区域性变体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文化差异,并阐述了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分类以及人们对区域性变体所持的态度 关键词: 英语, 标准, 区域性变体, 相对性 13、《从英语发展的历史看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The Chang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English)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21卷 第04期 作者: 唐文生, 期刊 ISSN : 1008-696X(2004)04-0041-03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区域性变体, 中国英语

我是石河子大学大四的历史系的一个老壳子,要说有哪些老师的课值得上,那我当然是要隆重介绍一下历史系的几位老师了。第一位我想推荐的是马学芹老师,这是一位老教授了,马上要退休了,主讲的是世界史。我们这一届是她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在石河子大学任教几十年,学术功底当然是非常牢固的。上他的课可以说是赚到了。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上课对于她来说可以说是随手拈来一样。不过上马老师的课是需要相当厚的历史基础的,上完之后你会发觉以前学的历史都是小儿科。但如果历史基础不牢固,那是跟不上马老师的思维的。第二个我要推荐的是王宗磊老师。石河子大学是没有考古系的,而历史系学生同样也会学习考古方面的内容。王宗磊在承担历史方面的课程之外,还教考古学的课程,他曾经担任过新疆考古学的领队发掘过小河墓地,楼兰古城等著名历史遗迹。专业素养那是没话说。                                          在思考诗和远方的王宗磊老师第三位我要推荐的是杨发鹏老师。我们送爱称发哥,除了名字里有个发字这个原因在,还有像赌神一样大背头。所以我们叫他发哥。可以说我最喜欢上发哥的课,因为他讲课非常幽默,他的课堂总是非常有活力。而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徒手画地图的技能。“发哥”在上课

还有舰船知识

作为石河子大学的一名大三学姐,可以给我们学校的小萌新介绍一下。石河子大学由于地处偏远,可能没有很多人了解,但其师资力量不容小觑,学校厉害的老师比比皆是,老师们也刻苦钻研,一心投入科研事业。除上面以外呢,我再介绍一些其他不同学院的老师,都是大牛。王力教授是我校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垦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棉花经济与信息委员会常务理事,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棉花产业经济,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兵团社科基金、兵团软科学基金多项。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经济日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著作,CS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篇成果要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对这方面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他的论文哦!郑已东教授是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目前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其近3年代表性科研成果如下:1)论文,“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青春岁月》,2017年11月,第二作者。2)论文,“新疆石河子市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调查研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2月,第一作者。3)论文,“近十五年国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文献计量分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6月,第一作者。4)会议论文,“威权主义与埃及社会转型”,石河子大学“一带一路”背景下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2016年10月。5)会议论文,“比较政治学视角下的中东阿拉伯国家转型研究”,湘潭大学“地缘政治回归与海湾国家转型”学术研讨会,2017年11月。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超级棒的!程中海教授是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绿洲学者”,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包括:国际贸易与投资、农产品贸易、新疆与中亚经济贸易跨区域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开发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营销管理、金融理论与政策等问题研究。张波,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新疆植物药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开设课程:主要承担《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高级药理学技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主持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兵团课题2项,人才类课题4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类课题3项。他在环境医学与民族药药理学领域取得了代表学术成果,我们学校的骄傲啊!应雪,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主任。2015年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学一年。在药剂学领域研究,主要从事靶向药物制剂研究、新型纳米药物载体递送系统、抗肿瘤药物载体传递系统及其调节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名副其实的女神。还有其他很多超级优秀的老师呢,能在大学期间知道这些优秀的榜样,深感荣幸!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会

不是核心期刊,但是刊物质量还行,双月刊,每期只有80页,关键是不要版面费,只要文章入了编辑的法眼,审稿和发刊都很快!

2014-2-28 1、高校不良学风的制度审视与改进策略,光明日报2014年1月22日理论版,田蜀华 易连云 2、电影《唐山大地震》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启示,薛娟 易连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1期3、当代教师德性研究述评,杨建朝 易连云,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1期4、略论建国后我国教师伦理的时代变迁----基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演变的分析,易连云 李琰,中小学德育2014年第1期2013-12-301、以三个倡导引领高校德育深化发展,光明日报2013年8月17日理论版。赵国栋 易连云2、当代越南大学生儒家道德继承现状的调查报告,高等教育研究,黎文升 易连云,2013年第7期。3、论成“人”视域中的认识论教育自由,高等教育研究,杨建朝 易连云2013年第6期。4、试析德育回归生活的价值选择,中国教育学刊,李琰 易连云2013年第5期。5、作为成“人”的教育精神:人性视角的内涵分析,杨建朝 易连云 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6、纯粹与必然遭遇温纯与不确定性----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德育困境,易连云 易然,教育科学,2013年第6期。7、高校教师聘任的出身论现象研究----对百所“985,211”院校的调查,易连云 赵国栋毋改霞,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9期8、意蕴、境遇及诉求:大学班级文化的德性审视,江苏高教研究,黄正夫 易连云,2013年第1期。9、班级管理制度的正向德育功能及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王静文 易连云,2013年第5期10、论班级生活中 儿童生命实践意识的培养,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龙红霞 易连云2013年第1期11、自然之“德”与教育之“道”,中小学德育,易连云,2013年第8期20121、专业化发展视域下师范生专业伦理培养研究,《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第2作者)2、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课程述评----以初等教育专业为例,谈心、易连云,《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P70-78页。3、密西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述评——以初等教育专业为例,《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第2作者)4、政治社会化取向的美国高校公民道德教育行动,《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2作者)5、西南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思考,《教育与经济》,2012年第1期,(第2作者)  6、论关系存在中的当代教师德性的消解与回归,易连云 毋丹丹,《教育学报》,2012年第10期7、内涵发展: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战略的路向选择,《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第1作者)8、论政治社会化进程中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第2作者)9、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视域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探析,李琰 易连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0期10、高校教师教学任务厘定与反思,黄正夫 易连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2期11、小学德育灌输中的成人化倾向省思,《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5期,(第2作者)12、班级文化的学生道德发展功能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第17期,(第2作者)13、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社会使命,《教育文化论坛》,2012年第1期,(第1作者)14、当前我国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困惑与对策,《当代教师教育》,2012年第6期,(第2作者)15、德育社团:德育课程建设不应忽视的资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第2作者)16、在三尺讲台上起舞,陈丹 易连云,中小学德育,2012年第10期2011  1、美国科学道德价值观与德育思路,王海莹 易连云,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年第3期  2、从博弈论角度看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张凌洋,易连云 杨公安,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5期3、论意义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邱永琼,易连云,前沿,2011年第8期4、教会选择: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目标,张伟 易连云,教学与管理,2011年第10期5、论组织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章程建设,金家新 易连云,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二期6、论民族认同与爱国主义的契合,王付欣 易连云,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7、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王付欣 易连云,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第1期8、研究生“买椟还珠”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张凌洋,易连云 杨公安,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9、普遍信任感培养与儿童道德养成,李佳 易连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21期10、《周易·蒙》中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易连云,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18期11、家有儿女,易连云,中小学德育2011年第8期12、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大学生风险教育研究,黄东升 易连云,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9期13、论组织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协构,金家新 易连云,内蒙古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14、教育学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目标定位:研究型教师,唐智松易连云,《教育研究》2011年第8期。15、论多元目标下的博士后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金家新 易连云,教育与职业,2011年29期。16、高等师范教育实践中的道德体悟教育论析,韩玉 易连云,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10期。20101、德育的关怀:让道德和意义与生命相遇,《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2期。(第2作者)2、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第1作者)3、新媒体时代比较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与选择,《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第1作者)4、传统道德教育研究的范式转换,《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独立)5、传统故事在现代德育中的理性诠释,《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第2期。(第2作者)6、一个留守儿童的经历,《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第2作者)7、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人民日报》2010年7月27日(独立)8、道德教育的未来担当,《中国德育》,2010年第8期9、传统师道尊严思想辨析,《人民日报》,2010年8月27日。10、美国教育研究的历史教训及其对中国同行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9期。(第2作者)11、杜威经验理论视角下幼儿道德经验的内核与建构,《学前教育研究》,2010年第11期。(第1作者)12、1999-2009年我国关于“情绪智力”选题的研究状况及分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1期。(第2作者)13、信仰、责任、爱与道德----《潜伏》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中国德育》2010年第11期。(第1作者)14、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今日教育》转载,2010年第10期(独立)15、当前中小学德育理论研究:现状、问题与前瞻,《教育导刊》,2010年第11期。(第2)20091、儿童道德智慧的养成,《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41-44)(第2作者)2、警惕德育的“婢女化”趋势,《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12期(4-7)(第2作者)3、学校德育不能承受之重----论“德育实效”研究的负效应,《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第5期(第2作者)4、文化资本与学生文化建设,《光明日报》,2009年4月20日第七版。(第2作者)5、邓小平对学校德育理论的创新探索,《探索》,2009年第4期。(第2作者)6、影像暴力对青少年的道德影响,《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第2作者)7、身份认同视域下的教师道德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作者)8、道德信仰:高校境界德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第2作者)20081、从规范约束到意义引领----生存论视野下的大学职业道德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第2作者)2、论大学德育中道德批判力的缺失 《教育学报》2008年第1期(第2作者)3、后现代语境下的传播与青少年道德自律,《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第2作者)4、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作者)5、家庭教育:儿童同情心发展的基石,《学前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第2作者)6、“康德划分问题”的理论启示,《光明日报》2008-07-03 10:00 (第2作者)7、稷下学宫与学术规范建设,《兰台世界》2008年第13期(第2作者)8、道德的误读:对当代学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反思,《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第9期。(第2作者)9、对立还是融合:对“5+2=0”的诘问,《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第1作者) 2007年1、道德教育的知识基础与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1作者)2、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独立)3、个体道德叙事:儿童道德教育的可能方式,《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第2作者)4、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初中德育的困境与生机----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1期(第2作者)5、对儿童中心论的反思与批判,《教育发展研究》2A(第2作者)6、走向对话的学校道德教育,《江西教育科研》,1(第2作者)7、教育的万能与无能----对完美主义教育观的批判,《教育学报》2007年第3期(第2作者)8、美国公学教育模式及其启示,《教学与管理》2007年第1期,第143-144页。(第2作者)9、取消高校行政级别是一个短视的观点,《江苏高教》2007年第5期,第6-8页。(第2作者)10、一种民主的班级管理模式:值日生班长制,《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9期,第9-12页(第2作者)11、教育的万能与无能----对完美主义教育观的批判,《教育学报》2007年第3期第22-27页。(第2作者)2006年1、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第2作者)2、论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一元指导,《道德与文明》2006年第3期(第2作者)3、教育理论建设的文化价值观,《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1日教育科学版(第2作者)4、The Construction of Living-Practicing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Basing on the Life Connotation in the Moral Tradition,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Springer-Verlag2006(第1作者)5、传统“道德”概念的历史演变对学校德育的现代启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第2作者)6、组织文化的融合:合并后高校发展的关键,《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期(第2作者)(第2作者)7、“谈民主化取向的班级建设”,《新德育》2006年第5期(第2作者)8、“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角度看当前基础教育状况”,《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第7期(第2作者)9、“中小学中层干部的管理与培养”,《云南教育》2006年第10期(第2作者)10、“民主取向的班级建设”《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8期(上)(第2作者)2005年1、传统道德中的生命意义解读----论“生命·实践”道德体系的构建,《教育学报》2005年第5期(独立)2、“课程资源视野下的西南少数民族学校德育变革”《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第2作者)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理论导刊》2006第12期(第2作者)4、农村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教育探索》2005年第12期(第2作者)5、“大德育”实践困惑与理论反思,《四川教育学院学院》2005年7月(第2作者)2004年1、论中国教育学派的创生,《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本文入选《中国教育科学》2004)(第1作者)2003年1、“道”、“德”的层次性与新时期学校德育改革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独立)2、《重建“家园”----对当代我国中小学校德育的困境与出路之“思”》,载《1999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2002年1、遭遇后现代:文化交融与冲突中的学校德育,《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独立)2、新时期学校德育改革构想,《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3期(独立)3、遭遇后现代:文化交融与冲突中的学校德育,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2001年1、新机遇·新战略·新挑战——西部开发与发展高级研讨会综述,《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3 月(第1作者)

资料参考: 专著类: 《美语、英语分类对照手册》作者侯宁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7 西文参考文献 Aleksandr D,svejcer; Standard Englis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M];; 1978年1、《美语和英语比较分析初探》 作者:杨鑫 来源:自然科学 / 自然科学总论收藏 本文章讨论对于一个生活在英美两国之外的中国人来说,英语只是一种语言.如何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对英语和美语“兼收并蓄”或“择一而从”是每个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英语与美语间的差异或许并不构成我们与英美人士交流的障碍,而对使用同种语言的英国人和美国人说来,由于使用的词语不同,或词语的内涵不同,这可能会在某种场合下造成他们之间的误解.所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对于英语学习者和研究者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英语,美语,异同,多重标准 2、《英语与美语的比较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British English ) 摘要:英国英语是在特定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而形成的美国英语是在英国英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基础上衍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它们二者各自的历史 3、《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的差异》 作者陆树英 本文论述了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词汇上存在的一些差异。通过概括地描述了二者在词义,构词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由,说明美国英语跟英国英语并不是不同的语言,而是一种语言。 【关键词】:美国英语;英国英语;词汇;差异 【分类号】:H313 【DOI】:CNKI:SUN:GWDT2009-07-06 4、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 窦东友(华东师大); 浅议英美用语差异 [N];文汇报; 2003年 2 高枫 屈海燕; 词典引进的另一面 [N];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 3 魏令查; 英语学习词典的趋势 [N];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 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 李培华,王学信; 浅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02期; 30-33 2 张玥;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91-92 3 公维贵; 浅谈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 [J];临沂师专学报; 1996年04期; 93-95 4 谭海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某些差异 [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03期; 112-113 5 傅友相;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在语法上的某些差异 [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年03期; 68-70 6 张智全;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03期; 61-62 7 牛道生,牛晓; 浅析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 [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04期; 109-112 8 郭元中; 英语教学应注意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异 [J];河南教育; 1998年06期; 22 9 王华荣; 略谈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 [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01期; 62-65 10 赵英玲;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 [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年04期; 28-29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沈军;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语法差异比较 [D];大连海事大学; 2004年 2 李烨; 美语变体及其社会影响研究 [D];吉林大学; 2004年 3 陈国华; 民族语言活力、语言态度、文化态度以及语言行为 [D];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 4 樊丽霞; 英语传播及地域变体研究 [D];中国海洋大学; 2003年 5 唐芳; 论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法 [D];上海师范大学; 2006年 6 郑秋坤; 论美国国家英语传播政策对中国语言发展的影响及启示 [D];暨南大学; 2006年 7 祁荣; 英国英语标准发音元音系统的最新演变 [D];四川大学; 2006年 8 熊燕; 非洲英语变体及非洲英语文学的语言特征 [D];重庆师范大学; 2007年 9 延宏; 中国英语及其语言特征 [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4年 10 陈俊; 中国大学EFL学生恭维答语的语用迁移研究 [D];西北工业大学; 2006年 6、《美语和英语使用差异的比较》 <<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 第10期 作者: 牛跃辉, 彭丹丹, 期刊 QCode : zgdljy200710006 本文从商业信函日期、时间和数字、俚语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对美语和英语的差异进行比较掌握这些不同,进而在与英美人士交往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 美语, 英语, 差异, 比较 7、 - 美国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作者:刘立群, 期刊 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2004年 第06期 - 英汉委婉语比较与民族文化 作者:覃宏, 期刊-核心期刊 广西社会科学GUANGXI 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5期 - 试论从美语自身特点看英美词汇差异 作者:蔡琮瑶, 期刊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2008年 第01期 - 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语固有的活力 On inherent vitality in American English from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作者:叶海燕, 期刊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2002年 第03期 - 从介词的使用看语言思维的差异 On the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Thought From the Usage of Preposition 作者:银云忠, 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CHI UNIVERSITY 2005年 第03期 8、李哲; 《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 [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C]; 2006年 9、 1 李相群; 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主要差异[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4期; 107-110 2 李蕾,聂小民,甫卫东; 浅析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差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20-22 3 王正明,公丽艳;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差异(英文)[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 83-87 4 王建卿; 浅谈美语与英语之差异[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50-54 5 俞奕凌; 浅谈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差异[J]; 嘉兴学院学报; 2002年S1期; 171-173+178 6 屈春芳; 美国英语与英国英语的区别[J];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3年06期; 117-120 7 梁艳君; 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异[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02期; 54-55+69 8 王艺平; 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的差异[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01期; 40-41 9 廖瑛; 试论美语和英语的差异及其由来与发展[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70-73 10 魏绪涛; 当代英、美英语辨异[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2年12期; 125-127 9、《从英美两种语言的起源谈如何区分英语与美语词汇》 来自: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09-18 08:00:00 作者:刘立娥; 摘要:本文从英美语的起源与发展入手,重点阐述了英美语的区别、英美语的特点和英美人的性格特征等。中国加入WTO后,了解一些英美语之间的区别是很有必要的。了解英语和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们和广大英语爱好者,解除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时正确辨认词汇方面的疑惑。尤其对于那些商务、贸易和涉外部门的人员而言,了解英美语词汇之间的区别,更可避免出现一些误解或尴尬的情况。 10、《简论英语与美语的演变及差异》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volution and Difference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42卷 第02期 作者: 秦莉, 期刊 ISSN : 1000-5242(2002)02-0060-03 发展变化是语言的普遍性规律。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英语派生出新的一支——美国英语。这两种语言在各自不同的环境里不断变化,逐渐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英语, 美语, 演变, 差异 11、《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glish Regional Varieties)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20卷 第01期 作者: 薛莉, 寇新智 期刊 ISSN : 1008-3030(2006)01-0056-03 英语区域变体的形成与发展是有其历史原因的文章从语法和语音的角度区别了英语的不同区域变体,指出变体的相似性、一致性是绝对的,差异是少量的、相对的随着语言的相互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变体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且现代英语的美语化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键词: 英语变体, 发音, 语法, 形成, 演变, 发展趋势 12、《语言相对性与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研究》 (A Study on Language Relativity and the Regional Varieties of English)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 第24卷 第05期 作者: 郭遂红, 期刊-核心期刊 ISSN : 1007-7995(2004)10-0064-06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许多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变体从语言相对性的角度对英语区域性变体进行分析研究,论述其产生的历史根源是由于英国在世界上的扩张、以及文化差异,并阐述了英语区域性变体的分类以及人们对区域性变体所持的态度 关键词: 英语, 标准, 区域性变体, 相对性 13、《从英语发展的历史看英语词汇的开放性》 (The Chang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f English)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第21卷 第04期 作者: 唐文生, 期刊 ISSN : 1008-696X(2004)04-0041-03 从古英语,中古英语到现代英语,英语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无不烙上了时代的痕迹,英语不断地从各民族中扩充词汇不断丰富发展英语词汇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它的区域性变体上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等等各有其不同的风格中国英语作为英语的一种地域性变体,也必将得到广泛的认同 关键词: 英语词汇, 区域性变体, 中国英语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重新送审通知

石河子大学在新疆还可以了,当然是新疆人具多了。

作为石河子大学的一名大三学姐,可以给我们学校的小萌新介绍一下。石河子大学由于地处偏远,可能没有很多人了解,但其师资力量不容小觑,学校厉害的老师比比皆是,老师们也刻苦钻研,一心投入科研事业。除上面以外呢,我再介绍一些其他不同学院的老师,都是大牛。王力教授是我校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垦经济学会理事,中国棉花经济与信息委员会常务理事,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王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棉花产业经济,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兵团社科基金、兵团软科学基金多项。在《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经济日报》等国内权威期刊和报纸上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著作,CS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多篇成果要报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对这方面感兴趣的童鞋可以去看看他的论文哦!郑已东教授是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目前承担多项科研项目。其近3年代表性科研成果如下:1)论文,“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自我调节能力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系”,《青春岁月》,2017年11月,第二作者。2)论文,“新疆石河子市内初班少数民族学生学校归属感现状调查研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12月,第一作者。3)论文,“近十五年国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文献计量分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6月,第一作者。4)会议论文,“威权主义与埃及社会转型”,石河子大学“一带一路”背景下阿拉伯—伊斯兰世界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2016年10月。5)会议论文,“比较政治学视角下的中东阿拉伯国家转型研究”,湘潭大学“地缘政治回归与海湾国家转型”学术研讨会,2017年11月。外国语学院的老师超级棒的!程中海教授是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绿洲学者”,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金融学等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具体包括:国际贸易与投资、农产品贸易、新疆与中亚经济贸易跨区域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开发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营销管理、金融理论与政策等问题研究。张波,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新疆植物药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开设课程:主要承担《药理学》、《中药药理学》、《高级药理学技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主持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基金4项,兵团课题2项,人才类课题4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类课题3项。他在环境医学与民族药药理学领域取得了代表学术成果,我们学校的骄傲啊!应雪,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主任。2015年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访学一年。在药剂学领域研究,主要从事靶向药物制剂研究、新型纳米药物载体递送系统、抗肿瘤药物载体传递系统及其调节机理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项,校级课题4项。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名副其实的女神。还有其他很多超级优秀的老师呢,能在大学期间知道这些优秀的榜样,深感荣幸!

新疆人最多,石河子大学的硬件在新疆来说还算可以, 师资不怎么样!不过医学院和农学院的师资很强!

作为一个医学生,我觉得石河子大学厉害的老师超级多。不仅调动气氛的水平一流,而且教学水平也是杠杠的。 我蹭过课姬春老师的妇产科护理学,老师知识面很广,能够旁征博引,由点及面,让同学们学到大量课本之外的知识。老师讲课风趣幽默,能将将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同学们整堂课都聚精会神,绝不走神。老师讲课循循善诱,能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解析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轻松掌握。老师经验十分丰富,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同学采用不同的策略,让所有同学共同进步。老师既注重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又注重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打好基础考好成绩都不耽误。老师关心爱护同学,如同慈母一般,谆谆教导自己的学生。 我还蹭过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鱼明老师的网页设计课,老师的课堂活泼有趣,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老师常引人入胜,我们总是身临其境。老师还与同学们互动,使课堂效率达到高点。老师还平易近人,总是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难问题,谢谢老师的教诲。还有机械电气工程学院蒙贺伟老师,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平常的教学工作,还要担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蒙贺伟说,虽然压力很大,但他很骄傲,他相信无论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做什么,只要走心、专心、用心,认认真真地去对待学生、对待课堂、对待工作,一定能在点点滴滴中影响学生,启迪学生,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我是石大大三的学生。我觉得石大有很多优秀的教授和老师。我就把我知道的或者是我认为的一些比较好的教授和老师列出来吧。1、谢谦老师——中华文化文学介绍一下,中华文化是我们学校的选修课,分为文学篇、历史篇、艺术篇、哲学篇等,选修任意一类即可。他给人感觉特别儒雅而不失风趣,有岁月沉淀的一种气质,同样是每次上课都爆满。文学篇本来讲的各家思想就容易让人乏味听不明白,但经过谢谦老师一讲就特别好理解到更深层次的,同时他的幽默使得这门课非常有趣。除此之外,生活中的谢谦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很可爱的老师,时不时在生活发表一些感悟、对学生的关心、对制度的吐槽以及撒狗粮,没错,他和夫人非常恩爱,有兴趣可以去围观。2、熊思远老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西方经济学》等。真的是能把貌似枯燥的课讲得妙趣横生。当然,熊思远老师也会亲临讲座哦。3、杨仕老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杨仕老师是我大二整个学年的毛中特课程任课老师,第一学期选这个老师的课完全是因为听学长学姐说,这个老师的课很好上。但是自从上了杨仕老师的课程以后,我觉得杨仕老师是一个对教学极其负责任的老师。上课并不是照着书本一句一句读给同学,而是根据他自身的理解,将授课内容讲得生动形象。

你说的《兵团教育》无法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查到,可能是非法期刊,或者内部发行期刊,建议你咨询期刊当地的新闻出版局。 另有一相关杂志《兵团教育学院学报》,信息如下:主管单位: 兵团教育学院 主办单位: 兵团教育学院 编辑单位: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主  编: 蔡文伯 主  任: 向青 国内刊号: CN 65-1196/G4 国际刊号: ISSN 1009-1548 希望我们的答复能够帮到你。

我是石河子大学大四的历史系的一个老壳子,要说有哪些老师的课值得上,那我当然是要隆重介绍一下历史系的几位老师了。第一位我想推荐的是马学芹老师,这是一位老教授了,马上要退休了,主讲的是世界史。我们这一届是她老人家的关门弟子。在石河子大学任教几十年,学术功底当然是非常牢固的。上他的课可以说是赚到了。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上课对于她来说可以说是随手拈来一样。不过上马老师的课是需要相当厚的历史基础的,上完之后你会发觉以前学的历史都是小儿科。但如果历史基础不牢固,那是跟不上马老师的思维的。第二个我要推荐的是王宗磊老师。石河子大学是没有考古系的,而历史系学生同样也会学习考古方面的内容。王宗磊在承担历史方面的课程之外,还教考古学的课程,他曾经担任过新疆考古学的领队发掘过小河墓地,楼兰古城等著名历史遗迹。专业素养那是没话说。                                          在思考诗和远方的王宗磊老师第三位我要推荐的是杨发鹏老师。我们送爱称发哥,除了名字里有个发字这个原因在,还有像赌神一样大背头。所以我们叫他发哥。可以说我最喜欢上发哥的课,因为他讲课非常幽默,他的课堂总是非常有活力。而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徒手画地图的技能。“发哥”在上课

  • 索引序列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通知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点评会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重新送审通知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