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小学校长杂志第四期

中小学校长杂志第四期

发布时间:

中小学校长杂志第四期

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20123年,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试行)》明确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选拔任用制,推行校长职级制。如今山东只有潍坊市试行了校长职级制改革,即校长不再有行政级别,工资按职级发。例如湖南,山东济南等地区早已经取消校长行政级别待遇,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还是中小学校长大部分保留有行政级别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校长阅刊 学校管理 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中小学校长 华人时刊(校长) PS:我列举的是跟校长相关的学术杂志,其他娱乐、新闻类杂志不做参考

中小学校长杂志电子版第四期

《中小学校长》杂志是国家级的,但非北大核心期刊期刊CN号 11-5612/G4 ISSN: 1673-9949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周期: 月刊创刊时间:1995

回答 《校长》这是一份面向大中华区发行的高端教育管理月刊,创刊三年来,已被誉为“国内教育管理第一刊”。 她以“学校卓越发展及全球管理智慧”为办刊宗旨,以“学校成长解决方案”为刊物特色,以各级教育行政官员、中小学校长、职业院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主要的读者对象,帮助教育领导者在办学理念、学校战略、学校制度与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课程变革、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理念的触动和案例的启发,开阔视野,提升理想,结交朋友。 在当下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教育困境面前,我们的教育人需要读报读刊,更需要读好报阅良刊。如果您审读《校长》也有这方面的共鸣,敬请将这份刊物推荐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手上,让有价值的书刊占据教育人的案头书架! 《校长》将秉持专业、责任和爱心的坚守,努力塑造一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类品牌杂志,并因此而促进中华教育事业在21世纪的更大复兴。 更多2条 

中小学校长杂志电子版第四期下载

已发

坚持教师优先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近几年,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教师FAff-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宏观指导。   2、着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二是优化配置教师教育资源,努力构建教师培养新体系。   三是按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的实际需求,我省适时停止了培养专科层次初中教师的招生计划,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英语、艺术类和综合类等农村基础教育急需的学科教师。同时,根据新时期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师范教育质量。2008年,我省开展了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试点工作,152名学生在农村小学的顶岗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3、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一是从2003年开始,我省扎实开展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远程教育为依托,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据统计,至2007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部完成了新课程培训任务,40.8万名专任教师接受了240学时的岗位培训,15万和5万人分别参加了信息技术初级、高级培训,8万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州三级骨干教师培训。  二是强化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科教师培训。从2004年开始,我省针对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失衡的突出问题,由省本级筹集专项资金,以本科院校为依托,为全省农村乡镇中小学培训了英语、计算机骨干教师近1万名、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生命与健康等学科省级骨干教师1500名。全省各市州普遍开展了相应专项培训,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师短缺的矛盾。  三是狠抓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我厅先后下发《关于推荐优秀在职小学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达到专科学历水平培训的通知》、《关于推荐优秀在职中学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达到本科学历水平培训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采用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年组织2万名小学教师和1.5万名中学教师免试入学,分别进行专科和本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同时,鼓励教师通过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提高学历层次。据统计,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和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从2000年的12.94%和11.26%提高到2008年的65.64%和46.61%。  四是大力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认真落实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规定,加大对农村、民族地区校长培训的力度,有计划地安排相对薄弱学校的校长到较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发达地区优秀校长到民族地区学校任职。2003—2007年,共有3.5万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育管理干部参加了岗前培训,累计选拔了340多名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校长到较发达地区学校挂职锻炼。  五是健全中小学教师培训网络,积极推进示范性省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工作。目前,全省108个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办学水平有明显提高,有9个已通过了省里的评估验收,其中2个受教育部通报表彰。2004年,我省建立了两个用于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培训的远程教育平台,并在90个县市区设立教学点,为边远地区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优质资源、提升自身学历水平提供了条件。2007年,我厅又利用省电大系统的网络和资源优势实施中小学教师远程学历教育。2008年,又投资600万元建设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专用平台和开发学习资源,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非学历培训开辟了新的途径。  4、不断完善教师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教师队伍的职责。2004年,省政府发文重申“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统一归口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并将教师管理体制落实情况作为县级政府及其党政主要负责人教育实绩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省政府明文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由事业费开支”,“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据统计,2003--2007年,省、市、县三级政府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财政专项经费累计达到2.92亿元。  二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制定了《湖南省(教师资格条例>实施细则(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2004年,我省全面开展了面向社会人员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出台了《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标准及办法(试行)》、《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办法(试行)》等操作性文件,加强了非师范教育毕业生申请人员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与能力测试工作。截止到2008年底止,我省已累计认定各类教师资格53.39万人。  三是完善教师职务和特级教师评审制度。从2001年开始,我们将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权有计划地下放到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2004年明确规定评聘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均应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从2005年开始,实行职务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凡在农村工作满20年、符合规定条件的乡镇以下教师可在3年内获得一次参评中小学中级职务的机会,凡没有中学高级教师的农村中学可至少允许1名符合条件教师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2002年,我省修订颁发了《湖南省特级教师评审实施细则》。在2008年特级教师评选中,明确规定80%的申报指标用于教学一线教师,重点保证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  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是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工作在教师工作第一线的同志们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务实工作的结果。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曾多次受到教育部及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教育部两次编发专题《简报》推介我省做法;2006年,原副省长许云昭同志在教育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作专题发言,介绍了我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和经验:2007年,新华社以“湖南推行免费定向培养农村教师计划,,为题专门编发一期《国内动态》。  二、准确把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教育事业正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和正确判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主动适应新的变化。  1、充分认识时代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抓住当前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在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师是关键。  从教育事业自身发展来看,教师队伍的科学发展,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具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很多中小学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感“不适应”,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队伍的教育理念、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与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之间存在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一定意义上说,师资的水平决定教育的水平,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就是教师的差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的作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的素质。  当前,随着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有学上、有书读”的要求正在被“上好学、读好书’’的愿望所取代。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发展,努力破解择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高质量的教育,提升教育的内涵。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最首要而关键的,仍然是教师队伍的师德和专业水平。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全民族素质、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满足人们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都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我们一定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甘于奉献、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充分认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教师编制、资格、待遇、管理、培养、培训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但随着收入分配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津贴、福利和住房、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方面的问题又凸显出来;教育发展对新进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但教师资格、聘用等准入制度的改革完善相对滞后;提高现有教师素质的要求日趋紧迫,但教师的培训制度、激励机制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教师资源配置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但相应的教师聘用、流动和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还在探索当中;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但与城市学校教师素质和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在一些地方还有扩大趋势;尊师重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教师的法律地位仍不清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文化多样化环境下,如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培养优秀教师和新一代教育家,仍然是我们面临的全新课题。  3、充分认识当前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现有普通中小学校18058所,有教职工553848人,其中专任教师496486人。经过长期不懈地建设,我省中小学教师这支队伍结构明显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为我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一支很好的队伍。但这支队伍自身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较突出,短缺与超编并存,学段、学科不配套。目前,一方面我省农村初中和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另一方面,中小学各学段教师结构性缺超共存,如全省高中与幼儿园学段教师,按照现行标准分别缺编10142和39321人。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中小学信息技术和英语专业教师严重不足,音乐、美术、体育及综合类学科专业教师短缺,如音乐、体育、美术学科教师,按课时比分别需补充5666、14532和6245人。从客观上看,这一问题与教师来源、补充以及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课程门类和学时比例进行调整等因素有关,但按照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及时补充部分学段和学科的专业教师,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有待提升。按照国家现行各学段的教师学历要求,目前我省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49%、96.82%和23%,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学段高层次学历水平教师比例与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在全国所处的地位很不相称,如2007年,我省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为62.5%,仅位列全国第22。随着教师专业化和我省建设教育强省进程的加速,我省基础教育师资整体学历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相对老化。我省小学45岁及以下教师比例为43%,51岁及以上教师比例为24.35%。但同比在城市分别为36%和96%,在县镇为68.06%和18.O%,在农村则为54.54%和30.1%。且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问题在随后5年还会进一步加剧。  四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亟待加强。上世纪末,我省全面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实施新课程以来的情况看,教师专业发展亟待加强的问题已凸显出来,并成为影响和决定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及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关键。虽然我省已建立每5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也花大力气开展了新课程、信息技术、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等专项培训,由于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实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培训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作用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来。从总体上看,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对教育提出更快更好发展的要求之间,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今世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加快,以及我省教师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受到我省尚不够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原因,又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师资源的需求持续地增长,其增幅超出了教师教育发展速度的影响,还有教师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等因素。  在当前经济社会与教育事业发展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主观方面总结和思考,查找自身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把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坚持教师队伍优先发展。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事业的总体格局中之所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使然。  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从事教师工作的同志,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把教师队伍建-i=瑟N-在最为优先发展的地位。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国家的事业和政府的责任,结合当前突出问题和未来要求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统筹规划;要坚持政府主导、运用国家公共财政的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要着眼于制度创新,下更大的决心,建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为教师队伍建设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将教师队伍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  2、必须坚持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2020年,我国将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教师队伍不仅在规模结构上,更是在水平质量上要适应更高的目标要求。就我省的情况看,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已基本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提升质量成为我省教师队伍建设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任务。2007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出台后,又专门制定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计划》,作为落实建设教育强省要求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予以重点保障。  金省各地要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心迅速转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来,要将提升素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努力达到《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实现教育强省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3、必须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教师专业化是当今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全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看,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正在加速,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表明,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自身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等方面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复杂的发展过程,是高水平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要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赖于每一位教师自觉进行专业发展、提升素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内容,制定积极的政策和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提升素质提供平台。  4、必须坚持以农村师资建设为重点。近年来,通过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我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整体面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当前农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城乡师资配置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农村教师结构失衡、骨干教师缺乏、待遇偏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村教师仍然是教师队伍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着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牢牢牵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发展步伐,促进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科学发展。  三、扎实推进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全省各地从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同志要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把握方向、统筹全局、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能力。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关于2009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工作,湘生同志刚才已作了安排和要求,我这里强调的是今年乃至今后几年要重点把握的几项工作。  1、调整优化结构。当前,我省中小学教师数量矛盾基本缓解,教师资源的结构性问题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当前我省教师队伍诸多结构性问题中,最突出的是结构性缺编与超编并存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前中小学教师总数不少,但某些学科教师特别是合格的专业教师缺乏,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前面已经谈到,我省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三个学科教师短缺,其实还不止是这几个学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还有一批“教非所学”的教师。专业是专业化的基础,没有专业基础,专业化从何谈起?  今后几年,我省的学龄人口和教师供求关系都会发生较大变化,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抓紧进行教师队伍的结构性调整。一是要根据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和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情况,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分学科分专业培养的计划性,从培养源头上有效控制学科专业结构的失衡;二是在教师补充环节上,要按学科(课程)教学工作任务配置编制,按学科(课程)教学需要进入,同时新补充的小学和初中教师分别应具有专科以上和本科以上学历,切实把好新进教师“入口关”;三是加紧对“教非所学”且在所教学科专业有培养前途教师进行所教学科专业培训,有效缓解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失衡的矛盾。  2、狠抓素质提升。教师的水平决定教育的水平,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低水平的师资绝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此,一是要普遍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学历水平是反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基本要素,目前我省小学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和高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的排位分别位居全国23、23和15位,这与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极不相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关注、加大工作力度,把教师学历提升作为一项过硬的任务来抓。  二是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要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和其他各类专项培训,研究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施训方法,努力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师德令人敬佩、教学令人满意的合格教师。  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中小学名师、特级教师和专家型校长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军人物。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团队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教师素质提升。  3、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省是个农业教育大省。农村教师占教师人数的87%,同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相对薄弱。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成为影响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这一重点。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促进优质教师资源流向农村。为此,我们一是坚持面向农村地区和农村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工作,为农村教育储备、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二是积极探索区域内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和办法,加大教师交流力度,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农村,缩小区域间师资差距。三是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提高培训实效。四是制定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补充完善农村教师扶持措施,防止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4、创新建设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教师职业的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加,教育劳动力市场的人才竞争机制和自主择业机制日益形成,这一转变在客观上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中小学教师政策定位在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促进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学识能力和水平、提升竞争能力上,大力推进教师教育和教育人事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研究建立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的机制,吸弓f优秀人才投身教育、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政策措施,严格教师资格制度,让优秀的人才“想进来、进得来”,让不合格的人“想进来、进不来”。  二是研究制订激励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制度,让广大教师能够“想教好、能教好”。  三是研究制订培养造就教育家的制度和倡导教育家办学的制度,让骨干教师“出得头”。  四是研究制订防止优秀人才流失和让不合格教师退出的制度,使优秀教师能够“留得住”,让不合格人员能够“出得去”。  同志们,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天,我们遇上了我省教育事业推进科学跨越、建设教育强省的良好时机。我相信,只要我们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教师工作的规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适合我省省情的教师队伍建设新路子、在湖湘教育的历史上书写新的篇章!

中小学校长杂志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校长阅刊 学校管理 吉林教育(现代校长) 中小学校长 华人时刊(校长) PS:我列举的是跟校长相关的学术杂志,其他娱乐、新闻类杂志不做参考

去看一下就知道了

《校长》这是一份面向大中华区发行的高端教育管理月刊,创刊三年来,已被誉为“国内教育管理第一刊”。 她以“学校卓越发展及全球管理智慧”为办刊宗旨,以“学校成长解决方案”为刊物特色,以各级教育行政官员、中小学校长、职业院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为主要的读者对象,帮助教育领导者在办学理念、学校战略、学校制度与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课程变革、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得到理念的触动和案例的启发,开阔视野,提升理想,结交朋友。 在当下人类社会面临共同的教育困境面前,我们的教育人需要读报读刊,更需要读好报阅良刊。如果您审读《校长》也有这方面的共鸣,敬请将这份刊物推荐到每一位教育管理者的手上,让有价值的书刊占据教育人的案头书架! 《校长》将秉持专业、责任和爱心的坚守,努力塑造一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类品牌杂志,并因此而促进中华教育事业在21世纪的更大复兴。

一类期刊: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学与研究、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国大学教学、高教探索、教育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电化教育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数学教育学报、教育科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现代大学教育、教育与经济、中国电化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高等理科教育、教育与职业、中国教育学刊、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评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职教论坛、复旦教育论坛、学前教育研究、中国特殊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校教育管理、课程·教材·教法、教育探索、中国远程教育、教育发展研究、开放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思想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教育与现代化、高教发展与评估、高教论坛、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理工高教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大学教育科学、中国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化学教学、外国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当代教育科学、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成人教育、人民教育、生物学教学、辽宁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大学(学术版)、教育导刊、教学与管理、教育月刊、中小学管理、中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通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物理、化学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外国中小学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教学、中学政治教育参考、物理教学、中学化学教育参考

中小学校长杂志社社长

【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共计18人,按姓名拼音排列】柴纯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贾西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康 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前北大附中校长)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王 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主任)王 丽(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 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江苏扬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文东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谢 湘(中国青年报前副社长)谢小庆(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桂林(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袁连生(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朱永新(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小蔓(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郑新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目录个人简历介绍经历生平早年生活文学推广运动记者生涯政治生涯逝世公文写作文教理念文学贡献现实主义儿童文学语言与修辞外语元素文学作品作品列表童话代表作任职报纸、杂志叶圣陶的创作纪念叶圣陶叶圣陶纪念馆苏州园林叶圣陶研讨会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稻草人瀑布重到角直倪焕之个人简历介绍经历生平 早年生活 文学推广运动 记者生涯 政治生涯 逝世公文写作文教理念文学贡献 现实主义 儿童文学 语言与修辞 外语元素文学作品 作品列表 童话代表作 任职报纸、杂志叶圣陶的创作纪念叶圣陶 叶圣陶纪念馆 苏州园林 叶圣陶研讨会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作品鉴赏 稻草人 瀑布 重到角直 倪焕之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历介绍 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1]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1894年,叶圣陶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开始文言小说创作。 1915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尚公学校国文教员,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怡琐谭》。 1919年,加入了北京大学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开始白话文学的创作。 1921年,与茅盾(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并与朱自清等人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诗》。 1923年,进入商务印书馆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1930年,转入开明书店,主办《中学生》杂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1]编辑本段经历生平早年生活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帐房,家境清苦。他六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低下阶层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在此期间,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 叶圣陶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文学推广运动 受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影响,叶圣陶终其一生都投入在推动文学运动。他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内迁四川,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灾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在四川他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支援抗日前线的将士。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

李捷,求是杂志社社长。1955年2月生,山东平阴人,汉族,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12月入伍。1979年2月至1983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一分校历史系学习。1983年3月至1983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分校历史系教员。1983年9月至1986年8月,中央党校理论部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8月至1987年4月,北京联合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员。1987年4月起先后任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研究组研究人员、毛泽东研究组生平小组副小组长、第一编研部毛泽东研究二处副处长、第一编研部主任助理、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副主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兼第一编研部主任。2004年10月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2012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党组书记。2014年4月,任求是杂志社社长。 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 索引序列
  • 中小学校长杂志第四期
  • 中小学校长杂志电子版第四期
  • 中小学校长杂志电子版第四期下载
  • 中小学校长杂志
  • 中小学校长杂志社社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