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建材报总编辑

中国建材报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建材报总编辑

你好,可以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总之在cnki没查到,我网速慢,可以自己查询下,有问题可以扣我

一、徽州缘何重回视线?徽州牌坊(版画),应天齐作徽州自1987年更名为黄山市后,至今将近三十年了,经过当初十年左右的激烈而无望的抵制与反弹之后,近二十年间民间对徽州之名的怀念与复名的呼吁与日剧增。前不久,李辉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对恢复徽州地名提出理性的看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观点,各类媒体作出的随机民意调查均显示:赞同者居于压倒多数。但对于当年徽州地区如何从“徽”改姓“黄”,亲历者大都采取回避态度,语焉不详。只留下诸多流言以致揣测,甚至其中有些当事人还成为背黑锅的人。因此,在徽州更名黄山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事各方的态度究竟如何?都成为今天需要理清的问题,有些亲历者已经隔世,有些当局者也已风烛残年,因此为那段历史留下一些痕迹纪录是有必要的,因为弄清真相,会避免未来重蹈覆辙。为此,笔者对几位当局者进行了电话访问,他们有的作为当时的省领导参加过当年的决策过程,有的参与了徽州、黄山的行政区域规划,对当时的背景与经过历历在目,虽然长期保持缄默,但面对行政区划的非议之声,以及自己年事已高的现实,认为对历史和未来仍富有还原的责任。而且他们在采访中不约而同地表示,“徽州”的复名只是时间问题,迟复不如早复。 二、徽州与黄山的“离婚”与“复婚”西递台阶(版画)       应天齐作众所周知,徽州的更名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究竟哪些人、哪次会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呢?风起于青萍之末。1979年7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首登黄山,从11日抵达至16日离开,在黄山一共待了6天,并于15日在观瀑楼发表了著名的“黄山谈话”,当时参加会议的是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及省委常委班子,小平同志提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设想。16日万里书记陪同邓小平返京,省委书记顾卓新在观瀑楼继续主持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用一周时间讨论落实小平指示,自此由黄山引发的中国旅游业发展大潮启动。同年10月8日,也就是三个月不到,一个直属省政府管辖的厅级黄山管理局成立,取代了原来隶属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黄山管理处。这是国务院对该区域行政管理体制的第一次调整。但因为同一区域两个平级的行政机构(徽州地区、黄山管理局)并存,权力与资源均构成体制性重叠与掣肘。于是在1984年1月,对该区域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第二次调整,即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但这次调整并未解决根本的体制问题,徽州与黄山仍然是两张皮,反倒滋生出新的体制乱局,从过去的徽州地区、黄山管理局的“二人转”,变成了徽州地区、黄山管理局、小黄山市的“三国杀”,管理更显混乱。面对载道怨声,1986年6月4日,做出了第三次动作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小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黄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区双重领导。这一轮调整虽然将两张皮在朝一块贴,但仍未能根除一仆二主的局面,非议之声并未停息。 三、一锤定音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徽州水乡(版画)       应天齐作在众声喧哗与不断摩擦的双重背景下,围绕徽州与黄山行政管理体制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安徽省的决策层面,成为国家决策层面的事情,1987年中召开的一次安徽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便显得至关重要,这次会议直接决定了徽州和黄山的命运,影响至今,赞与弹的反差也延续至今。1987年5月15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旅游经济协调小组组长谷牧来到安徽,安徽省委书记李贵鲜因在省外公干,时任省委副书记卢荣景、副省长孟富林、邵明等人陪同谷牧来到徽州和小黄山市调研,并在合肥稻香楼宾馆主持召开了安徽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会上谷牧提出几项原则性意见:一、改革黄山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二、将黄山建成国家重点、世界著名旅游景点;三、撤销徽州地区,建立大黄山市;四、对黄山市行政管理区域进行重新划定。据当时列席会议的时任副省长王厚宏回忆,当时会议的气氛凝重甚至有些压抑,对于前两项意见,大家具有高度共识,基本没有异议。但对于后两项尤其是第三项则争议颇大。最主要的争议在于,“徽州”是古已有之的称谓,更是构成“安徽”省名的要件,没有了徽州,徽文化、徽商等重要概念便失去支撑和载体。但由于心知肚明的政治生态,官员们大都只能私下议论,会上公开表示反对者寥寥,因此时任徽州地委书记的胡云龙在谨慎地表达了异议后,便被视为地方保护主义。因此,会议在主要领导人拍板定调的情况下,基本达成一致,即撤销徽州地区、成立黄山市。也许是压力空前,因此落实的效率极高,一个月后的6月9日,徽州地委、行署便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报告《关于进一步完善黄山管理体制设立徽州市的报告》,从报告的题目上可以看出,反对“撤徽改黄”的徽州地委书记胡云龙还在试图做最后的努力,他在接受将徽州地区与小黄山市“合二为一”的大前提下,仍然希望合并后的名称为“徽州市”。之所以特别强调这点,是因为很久以来,徽州内外的人大都把胡云龙视为“撤徽改黄”的主力推手,这位生于徽州、官于徽州的本土人,致死都被颇多同乡怪罪,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出卖徽州的罪人”。但从了解当时背景的知情者看来,胡云龙是背了黑锅的。此外,还有一位媒体人不能不提到,他虽非安徽人,但对“撤徽改黄”也曾著文高调反对,他就是曾任《经济日报》副总编辑、时任《中国建材报》社长兼总编辑的张颂甲,他在安徽采访时恰逢省里决策撤徽改黄之际,于是在报纸上大声疾呼,力陈徽州与黄山行政区划之弊端。但一切还是无可挽回地发生了。又一次高效率的落实,五个月后的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省辖地级黄山市,这就是俗称的“大黄山市”,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则分别改为屯溪区和黄山区。 四、危险的范例徽州之梦(版画)       应天齐作第四次徽州与黄山的行政管理体制调整至此尘埃落定。但舆论和非议却由此拉开帷幕。更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的是,黄山的“改名成功”一时成为国家发展旅游业的范例,在国家的鼓励或默许下一批历史地名纷纷改为自然景观名称:1994年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2001年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等等,这种背离文化传统,一位让历史为经济让路的短视行为,被熟悉历史文化的人们传为笑柄。与此同时,湖北省也曾将荆州市改为荆沙市、襄阳市改为襄樊市,但在李辉等文化人的呼吁中很快恢复古称,可见科学决策与尊重民意在当今弥显珍贵。地名作为一个区域的文化定位,必须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严肃性,不可随意更改,美国历史虽短却非常注重历史资源,立国两百多年,行政区划几乎没有调整,也没有更名,以加州为例,该区域曾经属于墨西哥,因此很多地名都用西班牙语命名,但被划入美国领土后,这些西班牙语的地名均得以保存至今。中国是个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历史文化遗产理应受到保护,如果继续数典忘祖,用不了很久,文化断根的危险将发生在我们这一代或下一代的身上。徽州与黄山的名称之辨,表面上看是语词或者旅游经济问题,但根子里正是对传统文化轻视与鄙夷的显现。即使从纯粹的旅游经济发展来看,未来的旅游产业也终将从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转移,人们不仅仅去看奇松怪石,更流连的是徽派村落、牌坊匾额、文房四宝。黄山无论你去与不去,它都在那里。徽文化如果再不保护,它就会像徽州地名一样死去。 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胡腔野调

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

十亿储量全球之冠 延伸产业价值千亿广丰方正布局“中国黑滑石之都”新浪财经讯 从中国建材杂志社近日主办的“四方对话广丰黑滑石暨媒体访谈会”上获悉,据江西省国土厅2009年最新勘测结果表明,江西上饶市广丰县境内,高品位黑滑石储量达10亿吨以上,储量之大居世界之首。另据广丰县方正非矿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梅端杰介绍,该公司通过招拍挂获得黑滑石独家开采权,历经五年的努力,开始全方位布局“中国黑滑石之都”,其延伸产业链价值可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已经形成产业链雏形的陶瓷制造领域用黑滑石替代高岭土项目,不但提高了陶瓷产品质量,还大大缓解了国内高岭土资源日益枯竭的危机,仅此一项,便可形成几百亿元的经济规模。据了解,黑滑石是一种稀有的非金属矿种。经过煅烧工艺处理后,白度高达95%,具有良好的绝缘、耐热、吸附、润滑等性能,可应用于造纸、陶瓷、塑料、油漆、涂料、医药、化妆品、航天、机械、电子、计算机、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由于经济价值巨大,涉及多个行业,所以,此次访谈会引起了行业主管部门和黑滑石产业上下游企业的高度关注,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中国建筑(44,01,29%)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石材工业协会等相关负责人,我国非金属矿开采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中材集团,华北最大的建材骨干企业北京金隅集团,建筑卫生陶瓷领域的名牌企业惠达集团、东陶公司、诺贝尔公司、新中源集团、新明珠集团等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黑滑石产业发展大计。据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张湛介绍,为了有效利用资源,造福地方经济,广丰县政府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实施招拍挂的政策,投标企业竞价中标独家开采。这项政策为广丰培育出了行业领军企业——广丰方正非矿开发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成功运作,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拍卖价款从早期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9080万元,增长近9倍;年税收从年度100万元左右上涨到后来的500多万元,直至2009年突破1000万元;每吨黑滑石原矿的价格由早期的评估价4元至9元,上升到34元;多年形成的乱采滥挖受到有效遏制,为大规模发展黒滑石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方正非矿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梅端杰介绍说,过去,广丰的黑滑石产业是以出售原矿为主,现在则转向发展深加工产品为主。经过煅烧和研磨工艺生产出的高级滑石粉,已经成为了生产高档镁质瓷、日用瓷厂商替代高岭土的上佳原材料;与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研制出的广丰纳米石,是一种仿真性极高的人造装饰石材,不仅弥补了天然石材的种种缺陷,而且可复制出已经绝迹的名贵石种;与香港企业合作开发的镁质电工绝缘瓷产品,为方兴未艾的工业陶瓷产业提供了优质原材料,也为汽车制造、机械制造、航天工业提供了高耐磨、高强度的新材料。洛玻、诺贝尔、新中源等许多建材知名企业,都已成为了方正公司的客户。根据目前广丰已经形成的黑滑石产业规模和增长幅度测算,黑滑石延伸产业链直接或间接形成的经济价值超千亿元。广丰地处赣、浙、闽三省交界处,过去属于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多方面原因,该县10亿吨的黑滑石矿产资源,目前开采量尚不足1000万吨。在国家新近出台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开发建设规划中,黑滑石矿产开发利用已经被列入重点项目。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方正公司开始大规模引资合作,通过与大型企业合资合作,形成以矿产资源为源头,以资本运作为手段,以打造产业链为目标的矿产资源开发格局。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领导认为:“广丰县政府和方正公司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等十二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的通知》精神,为各地合理开采、有效利用矿产资源,科学持续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本次绿色建材博览会有哪些有特色和亮点的活动?答:我们本届的建博会可以说是每一个活动都是有特色和亮点的活动。一是我们的高峰论坛,这个论坛是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建材报社主办的国内最高水准的高峰论坛,将会邀请法国能源署专家、国 务院参事、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蒋明麟、住建部工信部有关司局领导、《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虞建华等中外专家和学者就“未来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战略思 考”、“中国绿色建筑执行情况及其发展战略”、“建筑能效在中国”、“中国建材市场整合及其发展之路”等话题展开研讨,并发布《中国绿色建材发展(长沙) 宣言》。可以说,这次高峰论坛是行业精英的一次思想碰撞,是中国绿色建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二 是文化展:包括“长沙铜官窑”“湘绣”“釉下彩”文化艺术展览,我们组委会联动长沙铜官窑、还有湘绣,一起开展非物质文化艺术展,展出铜官窑的瓷器、精品 的湘绣,大力的推介我们长沙的非物质文化。在活动现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些精美的瓷器,湘绣,我们的消费者还可以在现场进行陶艺制作的互动活动。三是市民互动活动:组委会将组织绿色建材市民体验活动、市民评选的“最受欢迎十大绿色建材品牌评选”活动、连续两天的现场建材砍价会活动。四是我们组委会联合长沙市人才中心开展的大型现场招聘会。

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韩

《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是2014-05-15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南楼(298号楼)。《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3992954011,企业法人张忠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中国建材科技》的出版、发行;广告设计、制作;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467932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1141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建材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本次绿色建材博览会有哪些有特色和亮点的活动?答:我们本届的建博会可以说是每一个活动都是有特色和亮点的活动。一是我们的高峰论坛,这个论坛是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建材报社主办的国内最高水准的高峰论坛,将会邀请法国能源署专家、国 务院参事、原国家建材局副局长蒋明麟、住建部工信部有关司局领导、《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虞建华等中外专家和学者就“未来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战略思 考”、“中国绿色建筑执行情况及其发展战略”、“建筑能效在中国”、“中国建材市场整合及其发展之路”等话题展开研讨,并发布《中国绿色建材发展(长沙) 宣言》。可以说,这次高峰论坛是行业精英的一次思想碰撞,是中国绿色建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二 是文化展:包括“长沙铜官窑”“湘绣”“釉下彩”文化艺术展览,我们组委会联动长沙铜官窑、还有湘绣,一起开展非物质文化艺术展,展出铜官窑的瓷器、精品 的湘绣,大力的推介我们长沙的非物质文化。在活动现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些精美的瓷器,湘绣,我们的消费者还可以在现场进行陶艺制作的互动活动。三是市民互动活动:组委会将组织绿色建材市民体验活动、市民评选的“最受欢迎十大绿色建材品牌评选”活动、连续两天的现场建材砍价会活动。四是我们组委会联合长沙市人才中心开展的大型现场招聘会。

中国建设报社总编辑

孙德宏,历任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秘书,中国建设报编辑、记者,工人日报社记者、一版主编、编委、副总编辑。2005年7月起任工人日报社总编辑。

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

投稿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通过邮箱投稿。投稿邮箱:《中国铁道建筑报》1989年铁道部为史所下属施工企业尽快适应市场向经济体制的转变发展,对其所有计划体制、分配机制性质的单位进行了体制性改革,其中我们工程指挥部在同年8月31日,由铁道工程指挥部改制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1992年10月总公司党委报请铁道部政治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铁道工程报》更名为《中国铁道建筑报》,同时也由原来的四开四版变为对开四版(仍为周二刊。三、六出版)。2003年1月1日起由周二刊变更为周三刊(二、四、六出版)为对开四版。

当兵的,中铁建的早期员工都是铁道兵出身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詹天佑儿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P116)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迭,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第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w

  • 索引序列
  • 中国建材报总编辑
  • 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
  • 中国建材杂志社总编辑韩
  • 中国建设报社总编辑
  • 中国铁道建筑报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