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

发布时间: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

王兴旺,1959年生,上海市人,中国科学院博士、博士后,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中国天然药物”等杂志的特邀编委,美国科学促进会和纽约科学院国际会员,从事药品研发和管理30多年,承担过国家“863”重大项目等10余项,为近20项国家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之一,领衔研制的20多个新产品已实现产业化,获得过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特别奖和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无锡市“东方硅谷”(泛“530”计划)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国际上发表SCI研究论文20余篇、其他文章近百篇,主编《围产期药理学》等学术专著3部,参加编写《中华临床药物学》等医药类书籍10余部。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可以从其目前所从事的职位来寻找联系方式,有诚意的话会联系到的。随便就能把个人信息曝光在网上是对学者的不尊重,建议还是从其所属院校来询问比较好。虽然是兼职,但总不能说联系不到。你的目的如果单纯且有诚意,相信会得到联系方式的。

金文明  金文明,编审,上海市人,1936年生,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汉语大词典》编委,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1996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现任上海新闻出版局特聘图书质量检查组审读专家,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咬文嚼字》月刊编委。  金文明父母皆文盲,早年丧父,自幼家境困难,免费就读教会小学,1948年小学毕业,考入灵粮中学(即今沪西中学),无力支付学费,要求减免学费未果,遂失学在家四年,大量阅读旧体小说、志怪笔记,因学过绘画,故解放初在里弄工作,后凭借“人民奖学金”考入育英中学,毕业后进入第一师范(中专),得遇著名学者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主编),时为金文明语文任课老师,自兹影响金文明一生。  早年酷爱古典诗词,曾师从著名词学前辈胡云翼先生,终身服膺其严谨治学的精神。中年转攻《春秋左氏传》,兼及音韵训诂文学,于清代朴学中高邮王氏父子,桐城马瑞辰,瑞安孙诒让诸家尤致意焉。现代文学则散文,话剧,传记,诗歌,小说无所不窥,尤喜关心民瘼,切中时弊之杂文,近贤佳作,讽诵殆遍,独推鲁迅先生为第一圣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主要著述有《金石录校证》《语林拾得》《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辩》等。  金文明因为公开指出余秋雨文章中的文史差错,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说他是在炒作,有人赞扬他的严谨治学的作风。而余秋雨先生对此异常的恼怒和辩解更是引起众说风云。  附1:  金文明:我为什么要“咬”余秋雨  文/陈海妮  由山西书海出版社出版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余秋雨散文文史差错百例考辨》于6月18日开始正式发行,因为其作者金文明“揪”出了余秋雨散文中130多处文史差错,使该书尚未出版就引起了轰动效应。自然也有不少人心中暗暗称奇——据说金文明只花了3个月时间将该书一蹴而就,如此短的时间他怎么来得及将诸多文史知识一一考证?当代作家几许,金文明又为何偏偏“专研”余秋雨的作品?记者采访了现居上海的金文明。  爱之深关之切  金文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接触到余秋雨的散文就深深喜欢上了,他认为余秋雨视野独特,文笔优美,非常合从事了几十年古代文学历史研究的自己的口味,于是只要是余秋雨的文章,他全都找来细细研读,当成美文欣赏品味,直到有一天,金文明发现了一个“不妥之处”——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十万进士》一文中写到“大量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便是争取科举、致仕……”,有着深厚古文学功底的金文明记得“致仕”一词是“告老还乡”的意思,用在这句话里显然是意思反了,为了保险起见,金文明立刻查阅了《辞海》,证实了自己的发现。从此以后,金文明脑子里就多了一根筋,读起余秋雨的文章来也就更加仔细了。凡事就怕较真,金文明这一较真,就陆陆续续“咬”出了余秋雨的不少文史差错,每发现一个,金文明就用小卡片记录在案。身为《咬文嚼字》月刊的编辑,金文明几次将自己的发现刊发在《咬文嚼字》上,并将刊物寄给余秋雨,可惜没有得到余秋雨本人的任何反馈,只收到其助手金克林的来信,告知《咬文嚼字》编辑部“以后不要再给余秋雨先生寄这本刊物了”。余秋雨这种和其他被“咬”作家截然不同的态度,使金文明意识到,自己的考辨是不受欢迎的。  金文明的“咬文嚼字”没有引起余秋雨的重视,却在读者中得到了反响,1998年末,一位名叫徐如顾的读者给《咬文嚼字》写了封信,语气极其委婉地提出《秋雨散文》中《西湖梦》第三部分有几处与史实不符的小疏忽,编辑部随即将这封信转给了余秋雨,一段时间后,余秋雨的回信《答徐如顾先生》(见《咬文嚼字》1999年2月号)从墨尔本飞来,除了在纸上为自己的散文辩解之外,还写有如下一段:“我认为,年轻人热爱文史知识不错,但是大量非专业的年轻人没必要过度地沉溺在浩如烟海又真伪难辨的古代文史细节间。因为这样做既是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国文化的不幸。”余秋雨此番观点无疑激怒了金文明,这位对古代文学怀有深厚感情的老先生,怎么也想不通,余秋雨作为一名大家,为何要如此打击一个年轻人的积极性和信心,为什么就不能宽容和谦逊一些呢?  而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情,不仅再次激起了金文明的怒火,甚至惹恼了文化圈子里一大批人,因为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未上市就遭遇盗版,书名为《霜天话语》,令余秋雨非常生气,公开发表了《余秋雨教授敬告全国读者书》,在这篇檄文中他写道:“一个人在大街上遇到抢劫,正要奋力追抓盗贼,突然横向里冲出来两个蒙面人,拦住被盗者说有重要的历史问题需要盘问。”  这样的措辞在金文明看来,无异于将写批评文章的作者形容成了妨碍他打击盗版的绊脚石,犯了众怒,此事一时间成为文化圈的一件无人不晓的大事。金文明自然接受不了这样不恰当的比喻,虽然时至今日他说到此事时仍然忍不住拔高声调,但是当时的金文明的确还没有立下出书的决心。  对年轻人的爱护之情才是金文明出书“咬”余秋雨的最大动力。金文明并不想针对余秋雨本人,因此记录差错的小卡片一放就是五六年,也就是仅仅当自己的资料存着,但是一次朋友间的闲谈让金文明觉得,出书一举事不宜迟。  朋友告诉金文明,上海出过一本《余秋雨散文赏析》,其中选了《文化苦旅·道士塔》一文,该书在注解中将原文的甘肃学台“叶炽昌”改正为“叶昌炽”,但并未标明这是余秋雨的差错,一个中学语文老师买了此书给学生上课,当说到“叶昌炽”时,有学生拿着《文化苦旅》对老师加以“驳正”,老师只好尴尬地回答:“当然以余先生的原作为准。”这样一来,原本被纠正的错误再次走入了错误轨道。这让金文明好不心焦,他实在担心,很多文史知识会这样被以讹传讹。在朋友的鼓励下,他终于下决心将自己的小卡片公诸于众。  金文明特意将2003年1月新版的《文化苦旅》和2003年3月新版的《山居笔记》等全都买回家来,将一些曾经提请余秋雨注意的差错仔细比对,当时他想,只要余秋雨改正了,这本书也就没必要出了。结果令金文明非常失望,所有的错误依然故我。金文明不再迟疑,重新梳理自己五六年积累的小卡片,只花了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稿。因此,金文明笑称,这本书实在是被“逼”出来的。  不完全差错考辨  “舜逐三苗于三危”这句话是否出在《山海经》里?  考辨:各种版本的《山海经》都没有这句话。  吕洞宾是道家的始祖吗?  考辨:不是。“道家”是哲学概念,创始人是老子。余秋雨把他跟道教混淆起来了。道教创始人是汉代的张道陵。吕洞宾是唐代的道士,怎么轮得到他呢?  “洛西”能不能翻译成“洛水之西”?考辨:不能。洛水为东西流向的河水。只有洛北、洛南之称。就像上海的黄浦江自南向北而流,故有浦东、浦西之称,而没有浦南、浦北的说法。“洛西”指洛阳之西。  开凿莫高窟第一窟的前秦和尚的名字是“乐樽”还是“乐”?  考辨:古往今来的和尚哪有以“酒樽”为法名的。古代的文献和现代所有的权威工具书都作“乐”。  柳侯祠中的《荔子碑》是不是柳宗元手书的?考辨:不是。此碑为北宋苏轼所书。北宋隐士林和靖有没有妻子和小孩?考辨:历史早有定论:林和靖“不娶,无子”。史称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余秋雨想推翻这个定论,但毫无根据。  歌颂王安石变法的《巷议》十篇是不是李师中写的?  考辨:不是。应为吴孝宗所作。余秋雨“吴冠李戴”了。  苏东坡最后一个官职是“舒州团练副使”吗?  考辨:苏轼最后一个官职是“朝奉郎”,不是“舒州团练副使”。  “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两名诗的作者是苏轼还是苏辙?  考辨:这两句诗为苏辙所作,余秋雨先生把它拉到苏轼头上去了。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岳阳楼上写的吗?考辨:不是。当时范仲淹正在邓州任知州,不可能到岳阳来登楼作文。写作地点应在邓州。  朱权编过《神秘曲谱》吗?  考辨:朱权编撰的是《神奇秘谱》,不是余秋雨说的《神秘曲谱》。  托名“王敬轩”反对白话文的是刘半农吗?  考辨:不是。应是钱玄同。  附2:  秋雨“乐”了,大家笑了  金文明  在5月2日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作为综合素质评委的余秋雨先生,在点评时引了一句古语“仁者乐山”,他把“乐”字念成了lè。据说有上万观众打电话提出批评:这个“乐”字应当读yào,念成lè是错误的。余秋雨则通过媒体作了辩解,他说:  古代的读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千多年前孔老先生的确提出的是“乐(yào)山乐(yào)水”,但二千多年过去,我们到底是拘泥于传统的文言,还是用现在的通用语言来读解?  “仁者乐山”的“乐”古音读yào,但我用现代语音读lè也没有错。  这种辩解自在我意料之中。余先生是不会转弯的,任何批评也是多余的。本是小事一桩,作点说明即可,但余先生偏要一“乐”到底,偷着“乐”也好,明着“乐”也罢,让余先生自得其“乐”吧。这里,我只能纯粹从语言的角度谈谈“仁者乐山”的“乐”究竟该怎么读。  大家知道,无论是古代或现代,“乐”字都有两种常见的用法:一是用作名词,义为“音乐”,读yuè;一是用作形容词,义为“快乐”,读lè。但“仁者乐山”的“乐”却有所不同。这句话见于《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意思是说:智慧的人爱好水,仁德的人爱好山。两个“乐”字都是带宾语的动词,义为“喜好,爱好”。为了将这个“乐”字同前面两个常用的“乐”区别开来,大约从北宋开始,官修的韵书《广韵》就专门为它定了个“五教切”的读音,折合成今音就读yào。到了南宋时代,儒学大师朱熹又把这个规范读音写进了《论语集注》。由于朱熹在阐释儒家经典方面的权威地位,他的注音便广泛通行于全国,经过约定俗成,一直传承了下来。  关于《论语》里“仁者乐山”的“乐”字,其读音、意义和用法有没有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呢?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既有变,也有不变。所谓“变”,就是“五四”以后白话取代了文言,表示“喜好、爱好”的“乐”字,便不再作为活的语言因素通用于社会了。它只能以一个古义词的身份留存在历史的文献中。《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录“喜好、爱好”和yào这个义项和音项,原因就在于此。所谓“不变”,就是说:如果你在阅读《论语》时遇到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两句话,需要对人们讲解或诵读,那么这个“乐”字就只能仍然解释为“喜好、爱好”,它的读音也只能仍然读作yào。这里没有什么古义、古音向今义、今音的转变,而是古今一贯,不得随意乱解乱读。如果有谁不知道这个传统的读音,而稀里糊涂地把“乐山乐水”的“乐”念成“快乐”的“乐”(lè),那就只能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贻笑大方了。  历代比较权威的韵书、字典和词典对于“乐”字“喜好、爱好”这个古义的读音是怎么记载的呢?从元代黄公绍、熊忠的《古今韵会举要》,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清代官修的《康熙字典》和《音韵阐微》,民国年间的《国音字典》(1919年)、《中华新韵》(1941年)和《国语辞典》(1947年),一直到解放后修订的《辞源》(1979年)、《辞海》(1979年)和新编的《汉语大字典》(1987年)、《汉语大词典》(1989年)以及《现代汉语大词典》(2000年),可以说一无例外,都为“乐”字这一古代特有的动词义“喜好、爱好”专立了读yào的音项,而且没有哪一家说过yào也可以读作lè。由此可见,对于“仁者乐山”的“乐”,当代学术界的意见都是一致的,早已成为定论。余秋雨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强不知以为知,硬说自己读lè并没有错,显然是无稽之谈。当然,我也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差错。余秋雨不是专攻语言的,读错一两个字,本在情理之中。问题是分明错了,却还要乌龟垫床脚——硬撑,还要编出一套理论来唬人,则让我觉得有点可怜。秋雨先生活得真累。  (原载于2006年第8期《咬文嚼字》月刊“语林漫步”)  附3:  金文明vs余秋雨  沪上资深编辑金文明与当红散文大家余秋雨之间的论战似乎在一夜之间戛然而止,余秋雨以不屑于再谈此类话题的姿态,使这场刚刚开始的论战成为一场没有对手的城下叫喊。  争论的缘起十分简单,曾参与《辞海》编纂,担任过《汉语大词典》编委,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退休后又被聘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的金文明,从一个余秋雨散文爱好者的角度,发现了余秋雨散文中很多文史差错。写成多篇文章在《咬文嚼字》上发表,希望余秋雨能够在以后的版本中改正。但是,金文明后来发现,余秋雨对批评的态度是公开拒绝,而这些错误并非一般的细节问题,有的是余秋雨整篇文章的立论基础,因此他将近几年来阅读余秋雨散文记录下来的文史差错进行了整理,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辨,写成了《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指出了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三本散文集中126处差错,7个有待商榷之处,每一处指正都有史料佐证,这本22万字的书共引用了170种古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考证。  但是,余秋雨不以为然,他认为金文明太夸张了。在余秋雨眼里,金文明所谓的大量错误,有的是他不理解死文字与活文字的关系;有的是他不清楚学术文化界的现状,把历史学家新的研究成果当作了“错误”;有的是金文明读书太少,把自己没有接触到的材料说成是毫无根据;余秋雨认为,像金文明这样的“咬嚼派”纠缠真伪难辨的文史细节,对大一点的文化学术课题一片茫然,心中没有大文化,对年轻人创造性思维损害太大。  本来这些话题也还属于正常的学术争辨,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文章的末尾,余秋雨话锋一转,借沪上已故著名出版家、杂文家罗竹风之口对金文明进行了含沙射影的攻击。  被余秋雨称为“我的朋友”、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对这种含沙射影的做法十分不屑。认为偏离了学术探讨,是一种旁门左道,很不可取。郝铭鉴认为金文明对余秋雨的批评是有根据的,有震撼力的,金文明的文史功底远在余秋雨之上,由于工作经历以及本身的刻苦努力,金文明是个稀有人才。当年筹办《咬文嚼字》是罗竹风同意请金文明做编委,并多次对郝铭鉴说金文明很有学问。余秋雨的反驳文章郝铭鉴连看了三遍,他认为文章本身很失分,余秋雨对自己的差错完全不认账,他的反驳气势汹汹,强词夺理,玩弄论战技巧,缺少文化人应有的虚怀若谷的气度。郝铭鉴说,余秋雨过去对《咬文嚼字》一直说好话,但2000年选咬12位作家后,那么多作家被咬,态度都很好,惟有余秋雨没有表态。在这篇反驳文章中,更是流露出了对咬嚼派的一种情绪。郝铭鉴说任何文化的消费过程都是一个咬嚼的过程,咬嚼是文化生态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咬嚼,文化也就不可能健康地发展。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评论家郜元宝在谈到金、余之争时说:涉及历史的文学写作都应该以尊重历史为前提,这似乎用不着多说。但有的作者并不服气,他们自认为有比历史更真实更重要的思想要表达,而表达这样的思想,是可以牺牲历史甚至捏造历史的。他们忘记了,他们那些重要思想为什么非得和历史绑在一起不可呢?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语文教育专家赵志伟说:我觉得余秋雨的“咬嚼派无补文化”的判断下得太武断,有失分寸。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咬文嚼字即其一也。你可以写你的大散文,别人也可以搞他的“小标点”。术业有专攻。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没有听说过桐城派作家批评乾嘉学派是没有大文化观的。  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李伟国是金文明文章中提到的一个人物。他从金文明那拿到《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后认真研读了全书。他说金文明指出了100多处的“文史差错”,都是有根有据,文章写得洋洋洒洒、曲折有致。书中指出的许多问题,比如“洛西”不等于“洛水之西”,“华阳亭”不能漏了一个“亭”字,《巷议》的作者是吴孝宗而不是李师中,吕洞宾是唐朝著名道士,不是道家始祖,化名“王敬轩”的是钱玄同而不是刘半农,《荔子碑》不是柳宗元的手迹,等等,都是提得对的。不过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简单,比如将李师中写成吴孝宗,显然是因为在宋魏泰的《东轩笔录》中有一条记李师中和吴孝宗两个人阿谀王安石的事,余先生将吴的事记在李身上了。李伟国说,像这样的问题,如果不作太多的“考辨”,对方也不会“申辩”。  但李伟国认为余秋雨的散文毕竟不同于文史学术论文,在某些问题上,似乎可以探讨、补充,而不足深罪。比如关于林和靖究竟有没有妻儿的问题,既然前人有两种说法,余秋雨先生在作品中使用了一种说法,尽管这种说法不是主流,将来在学术界甚至可能被彻底否定,现在余先生使用它,也不能说是大错。又比如说关于嵇康《广陵散》的传承问题,余秋雨先生采用的是一种比较通常的说法,这种说法富有传奇色彩,自然经不起古今学者的学术推敲(在学术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但作为文人的余先生借助这段故事来传达自己的感受,似无可厚非。范仲淹写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却没有到过岳阳楼,很多人都是这么说的,从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来看,他实在没有欲为此事做学术翻案文章的意思,而相反,说范仲淹没有到过岳阳楼,也没有铁证。  还有如叶昌炽误作“叶炽昌”之类,则是明显的编校差错。李伟国说,金文明的这本新作既然是对别人所出的差错的考辨,肯定会特别注意自己不要发生差错,但差错毕竟是难免的,除了金先生自己已经发现的“知识盲点”“任匡卫理斯”以外,李伟国也看到了几处编校的疏忽,如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以及排字形近而误之类。  李伟国认为,余秋雨和金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知识人士和社会角色。金先生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辞书编辑和编者,还出版过古籍整理著作,在他看来,对词语和文史资料的运用,来不得半点的马虎,而且他又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倔劲,于是就有了“石破天惊”的“逗”和“咬”。余先生则是一位带有学者色彩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富含思想,优美大气,拥有数百万读者,享有较高声誉,他赞同一位先哲的说法,在艺术中只有美丑而没有对错,余秋雨并不想歪曲事实甚至篡改历史,但当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文思如泉涌的时候,他也会忽略一些他认为并不重要的细节乃至发生差错。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这样两种大相径庭的理念,现在发生了碰撞,这种碰撞对于读书界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人们可以参与讨论,从中获益。不过讨论要有良好的气氛,金先生和余先生素昧平生,但好像已经有了过节,从金先生的书和见诸报端的各种谈话来看,其间有不少话也是多余的。  据了解,金文明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最近已被台湾一家出版社买去了中文繁体字版权,金文明为这本繁体字本除增加了几篇文章外,将原先4000多字的序改换成一万多字。金文明对余秋雨回答的回答一文(一万多字)也被转至台湾。这场争论是否会转移战场,不得而知,但广大文史爱好者以及爱好文史知识的年轻人,希望的是无论是学术大师还是散文大师,在为青少年普及文史知识的之前,首先为年轻人树立好的学术品质和学术风范。(余传诗)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级别

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成员,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首批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地;入选国家“111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创建的时间是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属于当时最先建立起来的中医药高校之一。高校的规模其实不大,远不及一所高级中学的面积大,仅有500多亩。但是小却不能忽略其实力的强劲,该校光两院院士就有三个,并且国医大师和中医名师有四位,另外还有六个国家重点的学科以及八个附属医院。

09 ~ 07 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学士学位12 ~ 12 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徒班学习(师承陈湘君教授)07 ~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风湿科 住院医师11 ~ 1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   主治医师11 ~ 1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 副主任医师1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 主任医师1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名医传承工作室主任

李祥云,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中医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至今已45年。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龙华医院妇科教研室主任,上海市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市中医妇科学会顾问,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是谁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7-208) 总编:李伟国 地址: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200001) 电话:(021)64335250 传真:64331665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ISBN:7-5322) 社长、总编:李新 地址:上海市长乐路672弄33号(200040) 电话:(021)54035088 传真:54032331 上海三联书店(ISBN:7-5426) 副社长:戴俊副 总编:陈启甸 地址: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200231) 电话:(021)61213900 传真:61213915 上海大学出版社(ISBN:7-81058) 社长、总编:姚铁军 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200436) 电话:(021)66135122 传真:56333024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ISBN:7-81010) 社长、总编:陈秋生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201203) 电话:(021)54231924 传真:51322548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ISBN:7-81060) 社长:石进英 总编:李春德 地址:上海市翔殷路800号(200433) 电话:(021)25070240 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7-309) 社长:贺圣遂 总编:高若海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200433) 电话:(021)65642854 传真:65104812 http:// E-mail: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7-5628) 社长:朱广忠 总编:荣国斌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130号(200237) 电话:(021)64252405 传真:64250090 学林出版社(ISBN:7-80616) 社长:曹维劲 总编:王介云 地址: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3楼(200233) 电话:(021)64519017 传真:64515055 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7-5608) 社长:郭超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电话:(021)65981474 传真:65982476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7-5617) 社长:朱杰人 总编:王铁仙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电话:(021)62450163 传真:62571025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7-5432) 社长:李梦生 总编:刘文祥 地址:上海市福建中路193号(200001) 电话:(021)53594508 传真:63914552 百家出版社(ISBN:7-80703) 社长、总编:胡南榆 地址:上海市茶陵路175弄3号(200032) 电话:(021)64175340 传真:64177185 东华大学出版社(ISBN:7-81038) 社长:孙福良 总编:贾平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882号(200051) 电话:(021)62373057 传真:32230112 立信会计出版社(ISBN:7-5429) 社长:黄汉江 总编:孙时平 地址:上海市中山西路2230号(200233) 电话:(021)64287328 传真:64287328 中国福利会出版社(ISBN:7-5072) 社长:张鸣 总编:秦文君 地址:上海市常熟路157号(200031) 电话:(021)64373790 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7-5324) 总编:王一方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1538号(200052) 电话:(021)62823136 传真:62821340 http:// 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7-5326) 社长、总编:张晓敏 地址:上海市陕西北路457号(200040) 电话:(021)62472088 传真:62472368 http:// / ) 电话:(021)64319166

目前大约有30多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名单

目前只有面试名单。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年春季招生面试资格线:316分。请达线的考生2015年2月12日9:00-12:00登录我校阳光招生信息平台(),点击“网上报名”系统,按要求填写并下载打印《上海中医药大学春季招生面试报名表》,同时选择参加面试的时间。如达线的考生未在指定的时间段进行网上报名,我校将统一安排参加面试的时间,考生最终参加面试的时间安排由我校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布。我校现场确认时间为:2015年2月13日9:00-15:00,具体要求详见网站。面试名单:B毕凯莉 卞邹吉C蔡静怡 曹洁慧 陈晨珺 陈 珏 陈淑怡 陈 晓 陈晓玥 陈轶炜陈宇嘉 程宇豪D戴子琦 董梦菲F范书晗 方诗韵 费张丽云G龚宇昕 顾君茹 顾乐雁 顾思敏 顾文怡 顾雨婷 郭思悦 郭紫薇H和善琳 贺立羽 贺云蔚 胡雨谦 黄妍微 黄怡菁 黄怡茗 黄钰莹J吉梅龙 江意微 姜靖洁 蒋静涵 金勰赟L乐依宁 李楷文 李 莉 李梦楠 李宇风 李之沁 李宗玥 梁雪怡刘沁欣 鲁 敏 陆洪源 陆晓磊 陆言欢 陆紫荆 M马可人 马 勤 马旭涛 毛子卉 闵 吉N倪舒雯P潘 涛 潘笑懿 潘云倩 庞月佳 彭莹颖Q戚晓语 钱心译R任嘉怡 任 婕 戎妙颖S沈欣悦 沈宇杰 沈芷毓 石星宇 史雯静 宋时雨 宋雯怡 宋紫薇T唐慧莉 陶静雯 陶逸群W王传昊 王 昊 王凯昕 王 璐 王诗绮 王维平 王文辉 王新怡王亦祺 王禹珏 王则嘉 翁申杰 翁旭峰 吴海燕 吴君奕 吴孟婷吴婷妍 吴闻硕 吴骁钺 吴雨放X夏培杰 肖 韵 谢 恩 忻 悦 徐晨阳 徐泓辉 徐梦园 徐汶鑫 许 娟Y杨 陈 杨 婕 杨雪琪 杨依芸 杨倚萱 姚 犇 姚 敏 姚纬航 尤佳闻 郁至诚 袁激夏Z张楚雨 张弘菁 张林森 张霈钰 张盛禹 张吴昊 张晓顺 张宇捷 张雨沁 张子韫 张紫菱 赵明敏 赵妤修 郑佳琳 郑淑婷 钟佳玮 周佳能 周 悦 周芷晴 朱希晨 朱雁翎 朱旖旎 朱俞儿 庄紫欣

2012年上海中医药大学赴美文化交流活动安排一、学习和考察活动安排(一)学习交流1、西部华盛顿洲圣马丁大学访学活动(包括英语课程、工作坊等);2、圣马丁大学附近社区居民家中周末寄宿活动;3、西雅图等地区疗养机构、儿童医院、社区医院等的参观访问;4、华盛顿州立大学村、巴士底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的参观访问。(二)考察考察美国西部主要城市,包括西雅图、洛杉矶、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主要景点包括圣地亚哥军港、好莱坞环球影城、科罗拉多大峡谷、金门大桥等。(三)总经费每人约35000元。二、选拔范围具有我校学籍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不含港澳台华侨学生和在职、定向、委培、毕业班学生)。三、选拔及资助标准(一)自费公助选拔条件1、曾获得我校校级各级综合奖学金、校级以上各类奖励;2、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符合以上条件的学生,经学校选拔,学校视情况给与每人1000—5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二)破格条件在文体、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确有专长,为学校争得荣誉,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学校将酌情予以破格选拔,并给予每人10000—20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三)自费不符合自费公助和破格选拔条件的大学生可报名参加,全部费用由学生自行承担。四、选拔时间安排(一)报名1、2月下旬,学生至各学院、部报名并填写报名表,各学院根据要求做好初审工作。2、3月1日16:00前,各学院、部将初审后名单及报名表分别交学生工作部(处)和研工部。(二)面试面试时间为3月初,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一、学习和考察活动安排(一)学习交流1、川崎学园参观医学博物馆和医院;2、与日本学生交流;3、大阪滋庆学园,学生交流,参观访问活动;4、上海中医药大学日本六甲山海外活动基地访问。(二)考察考察日本主要城市,包括冈山、大阪、东京、京都、奈良等。主要景点包括金阁寺、仓敷地区、大阪城、心斋桥、东京迪士尼、濑户大桥等。(三)总经费每人约18000元。二、选拔范围具有我校学籍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不含港澳台华侨学生和在职、定向、委培、毕业班学生)。三、选拔及资助标准(一)自费公助选拔条件1、曾获得我校校级各级综合奖学金、校级以上各类奖励;2、通过大学英语六级。符合以上条件的学生,经学校选拔,学校视情况给与每人1000—5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二)破格条件在文体、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方面确有专长,为学校争得荣誉,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学校将酌情予以破格选拔,并给予每人6000—12000元不等的经费资助。(三)自费不符合自费公助和破格选拔条件的大学生可报名参加,全部费用由学生自行承担。四、选拔时间安排(一)报名1、2月下旬,学生至各学院、部报名并填写报名表,各学院根据要求做好初审工作。2、3月1日16:00前,各学院、部将初审后名单及报名表分别交学生工作部(处)和研工部。(二)面试面试时间为3月初,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还有一个赴英国的,价格和去美国的一样。我没去过。认识的去过的孩子都不是一般孩子。

学中医一定要边学习边实践,毕业了,我就会看病,可以开药店,那是最热门的,到处欢迎。学校是名牌,专业是一流,但是只有理论,不会看病,不会卖药,恐怕还是无法就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会长  王国强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副会长(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建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王辰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王新陆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   刘维忠 甘肃省计委党组书记、主任  闫希军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研究员  李俊德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主任医师  李清杰 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   杨殿兴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教授  吴以岭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正校级调研员、教授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达灿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陈凯先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安龙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研究员  萧 伟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  曹正逵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主任医师  屠志涛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秘书长  曹正逵(兼)副秘书长  谢钟  洪净理事会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德泉 王永炎 邓铁涛 石仰山 石学敏 占堆 吉格木德 刘志明 刘尚义 刘敏如 严世芸 李大鹏 李今庸 李连达 肖培根 吴浈 张大宁 张奇 陈可冀 陈传宏 卓同年 金世元 姚新生 徐镜人 高思华 谢阳谷 路志正 禤国维常务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建中 马融 王书强 王华 王庆国 王阶 王辰 王国辰 王国强 王忠和王学军 王承德 王笑频 王淑军 王琦 王键 王新陆 王耀献 乌兰 方祝元 邓娟 甘培尚 石鹏建 卢国慧 卢勇 丛丹江 冯前进 匡海学 吕玉波 吕志平 朱月信 朱立国 任武贤 刘平 刘清泉 刘维忠 闫希军 安晨 许冬瑾 许能贵 阮诗玮 孙光荣 孙树椿 孙晓波 苏荣彪 苏钢强 李宁 李京文 李俊德 李振江 李清杰 李楚源 杨让成 杨关林 杨国晋 杨明会 杨威 杨殿兴 肖小河 肖锋 肖鲁伟 吴以岭 吴勉华 吴海东 邱德亮  宋柏林 张为佳 张允岭 张伯礼 张重刚 陆金根 陈卫国 陈少仕 陈立典 陈达灿 陈亦江 陈明人 陈凯先 陈宝贵 邵湘宁  邰烈虹 武继彪 武智 范玉强 范永升 范吉平 欧阳兵 欧阳学农 周天寒 庞军 郑伟达 郑进 郑锦 房敏 赵涛 赵静 胡鸿毅 查德忠 姜在旸 洪净 姚云 索天仁 贾德贤 夏鸣九 夏祖昌 徐庆锋 徐安龙 徐英 徐荣祥 凌昌全 高文柱 高秀梅 高金波 唐旭东 唐农 唐祖宣 涂志亮 桑滨生 黄亚博 萧伟 梅群 曹正逵 曹洪欣 曹麒 崔瑾 梁立武 梁繁荣 屠志涛 彭磷基 董润生  蒋健 温长路 谢建群 谢钟 谢恬 赖伟 蔡钢 廖端芳 颜清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

1撰稿要求1总体要求文稿力求内容新颖,主题明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语言通顺,用词规范,数据可靠。文稿一般以4 000~6 000字为宜,论著、综述类不得超过8000字。2名词术语医学名词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及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基本名词》系列为准。文稿内使用的名词术语前后统一,新名尚无统一译名时,首次出现应在名词后面圆括号内注明原文。药物名称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药名词汇》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采用批准的药名;创新性新药,请参照我国药典委员会的“命名原则”。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新译名词应附外文原文。在摘要及正文中,如原词过长且文内又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时一律先写出中文名词全称,后在圆括号内标注英文全称及缩写词,英文全称及缩写词之间用逗号分隔,以后再出现时则用简称。常用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可不加说明直接引用,例如:WBC、RBC、Hb、DNA、HBsAg、IgG、IgA、IgM、CO2、NO等。文中引用中国人姓名时,应写全名。3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花诸体,并注意上、下角标使用准确。如kg不能写成Kg,ml不能写成ML,pH不能写PH或Ph。4数字用法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1时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间,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用4位数表,如1999年不宜写成99年。避免用时间代词,如“今年”、“去年”、“近期”等。时间天用“d”表示,小时用“h”表示,分钟用“min”表示,秒用“s”表示。2数字范围的表示形式表示范围用“~”,不用“-”。5至10应为5~10;5万至10万应为5万~10万,不能写成5~10万;3×10至5×10应为3×10~5×10,或(3~5)×10,不能写成3~5×10;60 %至70%应写为60%~70%,不能写成60~70%;60 mg至70 mg应为60~70 mg不能写成60 mg~70 mg;5±5摄氏温度应写(5±5)℃。3附带长度单位的数值表示方法每个数值后的单位不能省略。如40 mm×20 mm×30 mm不能写成40×20×30 mm,也不能写成40×20×30 mm。5计量单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的规定,正确使用和书写单位的名称和符号。6统计学符号应以国家标准GB/ T 1-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为准,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符号一律用斜体,大小写应写清楚,如:(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表示(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样本数用英文小写n;(10)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2稿件格式1题名题名应恰当简洁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中不得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标题。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实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2作者署名和单位作者姓名全部列出,置于题名下方。作者单位需写全称(包括具体科室、部门)并注明省份、城市和邮政编码。如作者单位为两个以上,应分别注明;集体署名的文章需注明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在论文首页脚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性别、最高学位、职称、是否为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等内容;整理者姓名列于文末。如果需要确定一名对文稿及其研究内容负责的通讯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并注明通讯作者的职称、是否为硕士生导师或博士生导师、电子信箱;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各类文稿均须附英文题名及全部作者与单位的英译。中文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字母均大写,名的每一个汉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双名之间加连字符“-”。3摘要摘要字数要求在200~300字,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论著类文稿的摘要形式采用结构式,内容应包括目的(阐明研究的背景和设想、目的)、方法(必须包括材料或对象,应描述课题的基本设计,双盲、单盲还是开放性,使用什么方法,如何进行分组和对照)、结果(应列出主要结果,包括主要数据,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真实、准确、具体)、结论(全文总结,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英文摘要可略详于中文摘要,但文意要一致。4关键词各类文稿均须标引关键词,数目一般为3~8个,不得少于3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关键词的选择要规范、准确,可以参照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系列名词选词,也可以使用主题词标引,具体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情报研究所编著的《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关键词应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附中英文摘要的文稿,须注中英文关键词。5正文体例论著一般分为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5部分。各级标题的编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均左顶格书写,后空一格写标题文字;二级以上层次序号的数字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不加圆点。分级编号示例:“1”“1”“1”“1”。编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超过4级。引言和参考文献不标序号。各层次的标题应简短明确,以15字为限,同一层次的标题所用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应一致。文内接排的序号一律用圆括号数码,如:(1)、(2)……;若再分级用圈码,如:①、②……表示。6图表图表要精选,凡能用文字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插图和表格应具有足够的自明性信息,使读者不查阅正文即可理解其内容,并注意勿与正文内容重复。插图和表格均应有简要的图题和表题,图、表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示。即使只有1张图或表,也须标示“图1”或“表1”。1图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或在图的下方)标明图题、图号、放置方向及作者姓名。图可集中附于文后,图题、图注应置于正文内,外加方框标明所在位置。照片图要求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示,不要写在照片上。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须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2表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不用竖线)。表内不设备注栏,如有需说明的事项(如P值等),可在表内依次用*、#、△、□、☆号标注在相应内容的右上角,并以简练的文字写标注在表格的左下方。表内参数的单位应尽量相同,放在表的右上方;如各栏参数的单位不同,则放在各栏的表头内,均值±标准差用±s,置于表的右上方。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统计学显著性标注统一用*、#、△、□、☆表示P<05;* *、##、△△、□□、☆☆表示P<01。7致谢致谢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应征得被致谢本人同意,对被感谢者可直书其名。文字力求简练,评价恰当,用语准确。8参考文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标注法,即按引文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外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作者的右上角;如文献作者名不出现时可作为文中词语的一部分引用。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列出第1~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期刊文献卷和期均须著录。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主,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内部资料、私人通信、未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尽量不引用文摘、综述等第二、三次文献。每条参考文献题后需加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期刊[J]、普通图书[M]、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标准[S]、报告[R]、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未定义类型者[Z];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采用[A]。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要在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如: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磁带数据库[DB/MT]、光盘图书[M/CD]、磁盘软件[CP/DK]、网上期刊[J/OL]、网上电子公告[EB/OL]。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期刊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页-止页图书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M]版本(第1版可以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报纸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N]报名,出版年-月-日(版次)会议论文集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A]//文集的编者文集名[C]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学位论文文献格式:[序号]著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起页-止页专利文献格式:[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电子文献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文献来源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起页-止页3投稿须知1投稿方法电子版来稿请进入相应杂志的主页注册、登陆后投稿,点击“修改全文”上传投稿原文;纸质版投稿采用邮寄方式,邮寄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114信箱“学报”编辑部收(邮政编码201203)。请勿寄个人,以免影响稿件处理。不采用稿件一般不寄还,请自留底稿。2补充材料来稿应列出通讯作者的姓名、地址、电话和电子邮件。如系国家或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或攻关项目文稿,请在文稿首页页脚位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并附寄项目任务书复印件。3稿件处理编辑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发出稿件处理通知。若作者在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可向本刊编辑部查询。作者若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多投。一旦发现一稿多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之内拒绝采用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4修改事宜来稿经同行专家审查后,认为内容需要修改、补充或删节时,本刊编辑部将把稿件及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修改,作者必须于1个月内将修改后的稿件寄回编辑部,否则将作自动退稿处理。5版权声明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请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并同意将印刷版和电子版出版权转让给本刊编辑部。对来稿一律要求文责自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本刊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性修改、删减等加工处理;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将提请作者考虑,如不同意删改者请事先声明。另外,本刊已独家加入《中国期刊网》,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时请在来稿时说明。6稿酬支付来稿一经发表,本刊即按国家有关规定向作者寄付稿酬(已含各类文摘、光盘版、网络版稿酬),并赠送2本样刊。

中医针灸

  • 索引序列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级别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是谁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社长名单
  • 上海中医药大学杂志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