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北大学期刊部陈老师怎么样

西北大学期刊部陈老师怎么样

发布时间:

西北大学期刊部陈老师怎么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2011版核心,位于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N38位置,比较厉害的 复合影响因子:849 综合影响因子:503 主办: 西北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274XCN: 61-1072/N邮发代号: 52-1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1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没蹭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蹭课一时爽,一直蹭一直爽。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老师太优秀辽~蹭课也是有讲究的,不能盲目的乱蹭,谁说蹭课一定就要去教室蹭,在青青草地上,依然可以蹭到好玩的课。不卖关子了,这个课就是西大网红攀树课啦。对!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上过三秦都市报、人民网的“爬树课”没错了。任课老师陈超,全国共有3名国际树木协会注册攀树师,他是其中之一;全国共有5位定向运动国际裁判,他是其中之一;全国共有10位国家正高级定向制图员,他是其中之一。你以为这个课仅仅就是爬爬树而已?NO NO NO 爬树只是一方面,帮助保护树木是另一方面。这样有意思,有温度的课,心动了吗?那就来快来西大玩耍吖。 当代大学生嘛,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马院赵沛老师的思政课也是值得一蹭滴。什么?听到思政课就不由自主想逃避?赵沛老师的思政课了解一下?上完以后,你会改变对思政课的看法的。老师会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里,用一些我们喜欢的,新奇的方式来上课。比如,扫码签到,线上答题,还有上墙互动,等等。一趟课下来,时事政治也了解了,该学的知识也学会了。是不是棒棒哒!当然啦,探索无止境嘛,期待会有更多的宝藏教授被发掘出来呢。谢谢。

西北大学是一个大规模的研究大学,其学生大多数寄宿。中北部院校协会和相应的美国化学、心理学、商业、教育、新闻业、音乐、工程、法学和医学专业组织认可其130多个本科项目以及70个研究生和专业项目。在2006年至2007年学期中西北大学授予2089个学士学位、2665个硕士学位、462个博士学位和416个专业学位。本科项目四年,有大学大多数学生,强调“艺术和科学/专业”。每个学校的系自己设立学位要求。每学年分三学期,每学期约十周,三个学期从每年的九月末开始,六月初结束。一般本科生需要在毕业前至少学习了12个学期,但是西北大学的学生业可以通过加速、荣誉和混合医学、科学、数学、工程和新闻学科。博士研究生项目与本科项目一起进行。本科毕业生班中按照成绩平均积点最高的3%被授予最优等,其次的5%被授予极优等,在其次的8%被授予优等。西北大学也有荣誉学术协会。至今为止西北大学向不同人物授予了520个名誉学位。 在2006至2007年学术年西北大学招收了8284名本科生、8249名研究生和1495名专业学生。本科生中6%是女生,他们来自美国50个州和其它50个国家。收录被定义为“比较选择,较少转入”。2011届(2007年入学)的本科生有21,930名学生报名:5872名被接受(8%)、1981名征收(7%)还有3%的降级学生。86%的学生在四年后毕业,六年后93%的学生毕业。教学资源西北大学共设有11间图书馆,其中以埃文斯通校区的主图书馆最具规模,总藏书超过460万本,共收藏逾4万本杂志与期刊,学生可以经由电脑化的图书馆设备查知资料的所在处。全校共设有611台电脑供学生使用,分别设于电脑中心、电脑室、图书馆、学生中心、宿舍及教学大楼。此外,学生也可在宿舍及校外上国际网络。大学宿舍除建有4千多个房间,也成立了250多个学生社团,体育及休闲娱乐设备更是不缺,而且大学也为学生提供生活上的各种服务,例如法律、医疗、心理辅导,并设有为全体学生提供的safe ride夜间交通服务。西北大学的建校宗旨是建立并加强在学术及专业上的特长。这包括在大学本科阶段涉及的专业及学术范围的综合性。而研究生阶段,则主要强调主修学术及专业领域,通过教学及科研服务社会。西北大学有6个学院,包括文理学院、语言学院、音乐学院、梅迪尔新闻学院、迈科密克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教育及社会政策学院。在这6所学院中以梅迪尔新闻学院最出色,是公认的全美最好的新闻学院之一,可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新闻学院相媲美。新闻学院学士学位课程为4年,学生最少要修读45个科目,包括经济、历史、国际研究、文学、理科及数学、社会科学等。另外有12门新闻专业课,包括新闻写作及报告、报章写作及编辑、杂志写作及编辑、电台广播写作及编辑、新闻操守及法规、广告学、市场学等。在第三学年,学生会被安排在报社、杂志社或电视台实习。此外,音乐学院的铜管乐器和吹奏乐器表演课也是全美数一数二的。经济、政治及工程系更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选修科系。 西北大学图书馆系统由四座埃文斯顿校园上的图书馆和三座芝加哥校园上的图书馆组成,中心图书馆位于埃文斯顿,此外还有两座与两个神学院相关的图书馆。图书馆藏4600万册书、4500万微胶卷和5万分杂志,是美国第30大的大学生图书馆和第十大的私人大学图书馆。2006年图书馆费用共为2630万美元,增添了10万册书。图书馆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非洲研究收藏、大量早期印刷音乐和手稿以及后现代化作品收藏、19和20世纪西方艺术收藏和建筑学杂志。图书馆系统与12个其它大学一起参加Google图书搜索数字化其收藏。大学的艺术博物馆是芝加哥地区的大艺术博物馆之一,其永久性收藏包括4000多部艺术品。它三分之一的展览地面用来进行临时和巡回展出。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3月,成立了以张凤翙为会长的西北大学创设会,并推原陕西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为校长,积极筹建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礼堂草坪西北大学最初定名为“关中大学”,1912年10月改今名。其前身为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关中大学堂,以及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三秦公学等校。其中关中大学堂(1905年改为陕西高等西北大学)位于咸阳、长安两县考院旧址(今西安市东厅门),是为今天西北大学的历史源头;陕西法政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成立,位于今西安市老关庙什字万寿宫),是由陕西巡抚西北大学历史沿革图(1902——2002)曹鸿勋在原课吏馆的基础上,根据北洋法政学堂成规创办的,为民国前培养官吏及法、商人才的专门西北大学,它以后直接成为西北大学早期校舍所在地及专业设置和师资构成的根基;而农业学堂的校址则成为今天西北大西北大学舍的永久基础。这一时期的西北大学设有大学部、大学预科及文科、法律科、商科、边务科、农科等专门部,于1912年春开学。到1913年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484人(不含从法政学堂转来的甲班毕业生、蚕桑科简易班学生和附中学生)。在1912至1915年间,还向日本送出两批留学生。教师组成除有数名前清举人外,多系留日归国学生。西北大学还设有出版部,创办了学术刊物——《学丛》。[2] 正当西北大学初具规模、诸事渐入正轨之时,陕西政局急剧变化。1914年6月,袁世凯以扬威将军衔将张凤翙调入北京,遣其亲信陆建章率兵入陕,夺取了陕西都督兼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张凤翙的职位。当年冬,陆建章派兵将西北大西北大学长钱鸿钧逮捕入狱,派关中道尹宋焕彩接任校长。西北大学随之日渐衰落,到1915年春季开学时,仅有学生百余人,于开学不久即被陆建章宣布撤销,改为公立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今西安市第二十中西北大学址)。之所以改为以法政为主的西北大学,其关键是法政为西北大学的学科主干,实际上是保留了西北大学的根基和血脉。而其校政主持者,亦为与西北大学密切相关者。[2] 1915—1923年从1915年到1923年底,其四任校长中:第一任校长周镛(石生)为原陕西高等学堂监督;第三任校长郗朝俊为原西北大学创设会委员、农科学长,原高等学堂留日法学学士,1946年8月起复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主国立西北大学讲宪法;第四任校长蔡江澄(屏藩)于1923年长校不久,即被任命为国立西北大学重建筹备主任、交际主任兼法科专门部(后改法学系)主任、教授评议会成员等。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不仅保留了西北大学的学科主脉,而且也保留了其优良的革命传统。1923年,陕西省省长、军阀刘镇华顺应时势,重建西北大学。傅铜、李仪祉相继任校长。在西安讲学的康有为为西北大学书写了校牌。校址选在1912年创建时的原址——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今西安市二十中学),又将市内东大街省教育厅(原陕西日报社旧址)增为预科新校舍。1923年,在曹锟贿选总统的前夕,西北大学经北洋军政府正式批准立案。之后,又将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陕西水利工程专门西北大学、渭北水利局附设之水利道路工程专门西北大学及甲种商业西北大学等并入。[2] 1924—1936年1924年3月正式开学。全校设四院: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社会科学院(史学系、哲学系 长安校区风光(21张)、教育学系、法学系);自然科学院(数理化学系、生物学系);应用科学院(农学系、林学系、工学系)。以后,按师资、生源情况又设法科专门部、工科专门部、国学专修科和蒙藏文专修科。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五四时期以著名长篇抒情诗《婉容词》而蜚声诗坛的吴芳吉、著名文学家胡小石等均被聘为教授,到校执教。最为轰动的是1924年暑假,邀请鲁迅等名流前来西北大学讲学。应邀前来的还有爱因斯坦的中国学生、北京大学前理学院院长夏元王栗,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王桐龄、林砺儒,南开大学教授蒋廷黻、陈定漠,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刘文海等。这无疑为闭塞的西北,投下一束文化之光。1927年1月,国民联军解围入城后,以总司令部名义命令:“以该校(西北大学)所有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这次收束西北大学和改办中山学院的筹备委员会由王凤仪、李寿亭、赵葆华、刘含初和李子洲5人组成。其中王凤仪为西安被围期间李仪祉离陕后西北大学的代理校长(1925年冬~1927年1月18日)。中山学院筹建时对西北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去留容纳、高年级学生的函送府考录用或插班,以及旧欠西北大学教职员工工资和外债等均做了妥善处理,方于1927年3月10日正式成立,表明了新的延续性。不少学生继续在该校学习,也有不少进步教师继续留任。由于中山学院系国民联军司令部与共产党合办,故当时在西安中山军事西北大学任教的邓小平等人也常到中山学院兼课。[2] 1937—1948年1937年,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危机,芦沟桥事变爆发,大片土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平津地区的一些著名高校遭到空前的浩劫,遂有在长沙和西安设立西南和西北两个临时大学之举。1937年9月10日,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部长王世杰任主席,聘任李书华(未到任)、徐诵明、李蒸、李书田、童冠贤、陈剑、周伯敏、臧启芳、辛树帜为筹备委员。随后,又指定北平大西北大学长徐诵明、北平师范大西北大学长李蒸、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和教育部特派员陈剑四人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商决校务。西北大学下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大学院,24个系。临大一开始就遇到极大困难,经多方努力,全校才在西安市城隍庙后街4号、小南门外抗战内迁来的东北大学(今西北大西北大学址)和北大街通济坊三地栖身。经过2个多月的筹备,于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是为西北大学重建之始。据1938年2月10日统计,在校学生人数总计为1472人。黎锦熙、曹靖华、许寿裳、赵进义、傅种孙、张贻惠、张贻侗、刘拓、岳吉力恒、金树章、黄国璋、黄觉非、章友江、沈志远、季陶达、寸树声、马师儒、袁敦礼、董守义、虞宏正、李仪祉、张伯声、潘承孝、萧连波、李仙舟、吴祥凤等著名教授被聘到校任教。[2] 公诚勤朴1937年底,日寇逼近潼关,飞机亦频频轰炸西安。教育部遂令西安临大迁往陕南。1938年3月16日正式迁离西安。师生们步行250多公里,过渭河,越秦岭,渡柴关,历时半个多月,到达汉中。全校被分别安置在3县6个地方,校本部设在城固县城。1938年4月3日,教育部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之《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西北大学整理方案》,令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全校设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6个学院,23个系。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今天的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独立为国立西北工学院(7-12)(又名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西北大学合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2] 1939年8月8日,教育部又令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并指定西安为永久校址。同时,原师范学院和医学院亦独立设置,分别改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西北大学将原文理学院分为文、理两院,连同法商学院共3院。下设有中国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地理学等12个系。1939年9月,国立西北大学正式开学。行政体制改西北联大的校务委员制为校长负责制。在城固时期先后由胡庶华、陈石珍、赖琏、杨宙康、刘季洪出任校长。这一时期新聘任的著名教授有赵学海、刘鸿渐、姜琦、杜光埙、高文源、卢峻、于赓虞、曹国卿、杜元载、萧一山、汪奠基、罗章龙、黄文弼、周传儒等。1945年9月,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李约瑟第一次访问西北大学,作了题为《科学与民主主义》的学术报告,并向图书馆赠送了数百册英文书刊。1941年底,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到校作了有关书法的学术演讲。1944年10月,岳吉力恒教授在校主持了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西北分会的学术讨论会。西北大学还相继创办了《国立西北大西北大学刊》、《西大学报》、《西北学术》等10余种学术期刊,反映了这一时期西北大学学术的繁荣景象。[2] 194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西北大学随即于1945年8月开始筹备迁回西安。9月20日,教育部明令,将东北大学西安校址(早期西北大学农科原址),准拨西北大学使用。1946年夏,西北大学全部迁回西安。1946年5月,教育部令将原国立西北医学院汉中部分,自1946年度起并入西北大学,改称西北大学医学院。此时全校共有4院15个系。理学院之地质地理系,于1947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分为地质、地理两系。迁回西安后,先后由刘季洪、马师儒、杨钟健、岳吉力恒等出任校长或代校长。这一时期,新聘教授、副教授71人,其中有张西堂、傅庚生、王子云、侯宗濂等教授来校执教。西北大学的学术活动尤为活跃,仅1947至1948年,正式安排的大型学术演讲就有30余次。裴文中、屈武、郑伯奇、吴雨僧、陈梦家等著名人士先后到校进行学术交流。[2]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北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949年7月,陕西师范专科西北大学、陕西商业专科西北大学、陕西省立医学专科西北大学并入西北大学;1950年3月,南郑师专分校并入西北大学;1950年4月原并入西北大学的医学院独立为西北医学院(即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1952至1953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时,将英语系二、三年级并入北京大学,一年级与俄语组教师并入西北俄文专科西北大学(后发展为今 太白校区风光(15张)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兰州大学经济、银行会计系并入西北大学,连同原西北大学财经学院调整为经济、企业管理、会计、统计4系;1952年11月,少数民族系迁往兰州,并入西北民族学院。1953年师范学院独立为西安师范学院(后发展为今陕西师范大学);1954年成立法律系,1958年法律系分立,与西北政法干校合并,成为西北政法学院;1960年经济系与他校合组为西北财经学院(今陕西财经学院);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撤销,该校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学。[2] 1959年以前,西北大学为高教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9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将西北大学改归省属。1949至1997年间,先后由岳劼恒(代)、侯外庐、刘端棻、苏贯之、郭琦、巩重起、张岂之、郝克刚、陈宗兴、王忠民执掌校政。1992年12月,陕西省政府决定“将西北大学作为重点建设院校,积极争取第一批进入国家‘211工程’”。1993年6月,陕西省政府决定投资3亿元,重点建设西北大学,并批准了《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规划》,同时决定将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列入陕西省中长期发展规划。1996年10月4日至6日,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6月4日,又顺利通过了“211工程”立项专家论证。[2]

西北大学期刊部陈老师

没蹭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蹭课一时爽,一直蹭一直爽。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老师太优秀辽~蹭课也是有讲究的,不能盲目的乱蹭,谁说蹭课一定就要去教室蹭,在青青草地上,依然可以蹭到好玩的课。不卖关子了,这个课就是西大网红攀树课啦。对!你没有看错,就是那个上过三秦都市报、人民网的“爬树课”没错了。任课老师陈超,全国共有3名国际树木协会注册攀树师,他是其中之一;全国共有5位定向运动国际裁判,他是其中之一;全国共有10位国家正高级定向制图员,他是其中之一。你以为这个课仅仅就是爬爬树而已?NO NO NO 爬树只是一方面,帮助保护树木是另一方面。这样有意思,有温度的课,心动了吗?那就来快来西大玩耍吖。 当代大学生嘛,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马院赵沛老师的思政课也是值得一蹭滴。什么?听到思政课就不由自主想逃避?赵沛老师的思政课了解一下?上完以后,你会改变对思政课的看法的。老师会抓住当代大学生的心里,用一些我们喜欢的,新奇的方式来上课。比如,扫码签到,线上答题,还有上墙互动,等等。一趟课下来,时事政治也了解了,该学的知识也学会了。是不是棒棒哒!当然啦,探索无止境嘛,期待会有更多的宝藏教授被发掘出来呢。谢谢。

本刊1913年创刊,是我国高校办刊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学报之一。本刊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刊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核心期刊,获首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陕西省一级期刊、陕西省高校十佳学报,在新建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本刊位列全国社科学报被引次数第14名。本刊主要发表具有高理论价值和学术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旨在促进科学文化发展和交流。 邓小平理论西部大开发公共管理法学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古代史古典文学书评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首届)陕西省一级社科期刊陕西省高等学校“十佳”学报

外国语学院的童鞋来报道啦~西北大学人才辈出,教授们更是才华横溢~现在就让我带你领略一下,西北大学的综合软实力之强:外国语学院@任海棠教授。我第一次听说她是从学姐那里听到的,真的很严谨的一位老师,她也是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欢迎大家来南校区一起跟任老师交流学习~@高淑玲教授。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主要从事大学英语、语言学、测试学、教学研究及科研工作。这位教授主要带研究生,当然也会带选修课,讲《英语考试策略与学习》,她上课风趣幽默,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思辨性很强,安利给大家。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耿国华教授。我是她的小迷妹啊,虽然我是文科生,但是完全抵抗不了,炒鸡喜欢这个老师~她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副院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我平时会在中国大学慕课app上搜她的课,讲得真的很有意思,这样的老师,再给我来一打!经济管理学院@任保平教授。他是经管学院的院长。由于我个人辅修会计学的缘由,常常会去经管院蹭课,去听他的课。前方高能预警!!这位教授讲课,可以把经济理论的东西与现实经济发展状况联系起来,用很独特的视角做一番透彻的经济分析,真的特别佩服他,快去听课!!~法学院@吕康宁讲师,老师虽然是讲师职称,但是不逊于教授哦,他所属于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我有听过他的讲座,讲得是烧脑的洞穴奇案该怎么判。炒鸡有意思,把那个人情义理分析得绝妙的不得了,强烈推荐,一定要去蹭蹭他的课,我和我的室友都被他圈粉了呢~……还有很多啊,每个学院都会有很多教授和老师的课值得去听听,对自己开拓眼界和增长常识是很有帮助的哦!最后,我想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应该抓住这些优秀的资源,不断提高自己,愿诸君与我共勉,去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这个过程永无止境。当然,也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注:部分图片来源于学院公众号和网络取材)

楼上的,人家本来说的就是西安邮电学院嘛、、、激动个啥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老师怎么样

著书  1.古文観止译注(共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2.鹤林玉露(単著)中华书局 1983年  3.宋宰辅编年録校补(単著)中华书局 1986年  4.中国歴代名君(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年  5.中国文化概覧(共著)东方出版社 1988年  6.全宋文(共著)巴蜀书社 1990年  7.全宋诗(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8.白话二十五史精选(共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年  9.全注全訳史记(共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年  10.宋史选挙志訳注(2)(共著)东洋文库 1996年  11.宋史选挙志訳注(3)(共著)东洋文库 2000年  12.宋代の皇帝権力と士大夫政治(単著)汲古书院 2001年  13.郷土中国訳注(共著)学习院大学 2001年  14.中国语急就篇(単著)白帝社 2002年  15.中国史略(単著)DTP出版 2006年  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単著) 中华书局 2007年  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场 (单著) 中华书局 2010年  宋季三朝政要笺证(単著) 中华书局 2010年   宋史宰辅表考证(単著) 中华书局 2012年  隆平集校证(単著) 中华书局 2012年  范仲淹集(『儒蔵』204册) (点校、単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  论文  【史学】  1.『鹤林玉露』作者罗大経考 1982年  『学林漫録』 五集  2.『宋会要辑稿』证误 1984年  『史学月刊』 第5号  3.岳珂生平考述 1984年  『文史』 第23辑  4.『史记』辩误 1985年 『北京师院学报』 第1号  5.论宋代相権 1985年 『歴史研究』 第2号  6.昭君名キョウ考辩  1985年 『江汉论坛』 第9号  7.赵抃『御试官日记』考釈――兼论北宋殿试制度的演変 1986年 『东北师大学报』 第4号  8.略论宋太宗 1987年 『社会科学戦线』 第4号  9.蘇颂论 1988年 『浙江学刊』 第4号  10.试论宋祁 1988年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第4号  11.论宋代皇権 1989年 『歴史研究』 第1号  12.试论导致庆暦新政失败的一个因素  1990年 『学术月刊』 第9号  13.『続资治通鉴』证误 1990年 『安徽史学』 第3号   14.「烛影斧声」事件新解  1991年 『中国史研究』 第2号  15.范仲淹三至杭州考実 1992年 『浙江学刊』 第2号   北宋党争与庆暦新政 1992年 『歴史』 第52期(台湾)  17.皇帝権力に関する再论――あわせて富田孔明氏の反论に答える 1999年 『东洋文化研究』 第1号 (创刊号)  (再録:『中国関系论说资料』第42号)  18.「圣相」李沆――君臣関系のケース・スタディー(1) 2000年 『中国社会と文化』 第15号  (中国语訳は中国の『文史』第52号に掲载)  19.「平世の良相」王旦――君臣関系のケース・スタディー(2) 2000年 『东洋文化研究』 第2号  (中国语訳は台湾大学歴史学系编『転変与定型:宋代社会文化史学研讨会论文集』に掲载)  20. 皇帝権力に関する再论(その2)――思想史の视点からの展开 2001年 『东洋文化研究』 第3号  (再録:『中国関系论说资料』第45号)  21.「倭」の本义考――あわせてその意味変迁を论ずる 2001年 『「つくる会」の歴史教科书を斩る』、日本侨报社  22.王安石の新法――「祖宗法るに足らず」 2002年 月刊『しにか』第13巻第1号  23.代王言者――以宋真宗朝翰林学士为中心的考察 2002年『漆侠先生纪念文集』、河北大学出版社  24.『鹤林玉露』著者罗大経に関する再考   2004年 『东洋文化研究』 第6号  25.『宋史・宰辅表』辨误  2004年 『文史』 第66辑   26.徽宗と蔡京――権力の络み合い―― 2004年 『アジア游学』 第64号 特集「徽宗とその时代」  27.宋代士大夫主流精神论――以范仲淹为中心的考察 2005年 『宋史研究论丛』 第6辑   28.科擧停废的歴史――立足於元代的考察 2006年 『科擧制的终结与科擧学的兴起』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左右天子为大忠――君臣関系个案研究之三 2007年 『「さんずい+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朝野类要』编撰者赵升考 2007年4月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9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史・宰辅表』考证(补正篇) 2007年12月 『宋史研究论丛』 第8辑   走向象徴性的皇権 2008年7月 『宋史研究论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佞臣如何左右皇权:以北宋王钦若为例 2008年 『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 第48期 香港中文大学   「烛影斧声」与宋太祖之死(柱斧考) 2008年 『文史知识』第12期 中华书局  超越:一个「贰臣」的贡献――索隠歴史尘埃中的细节 2008年 『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 中华书局  宋代権相第一人(上)――君臣関系箇案研究之五:丁谓论 2009年『河南大学学报』第4期  宋代権相第一人(下)――君臣関系箇案研究之五:丁谓论 2009年『河南大学学报』第5期  范仲淹生平事迹记载考辨――『范文正公年谱抉误』 2009年 『范仲淹研究文集(五)』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季三朝政要』考述 2009年『南宋史及南宋都城临安研究』 人民出版社  金榜题名後:「破白」と「合尖」――宋元変革论実证研究挙隅之一 2009年『国际社会科学雑志』第26巻第3期  皇权再论 2010年 『史学集刊』第1期   崔与之事迹系年补考 2010年7月 『崔与之与岭南文化研究』 人民出版社  「百世闻之尚激昂」――读菊坡诗 2010年7月 『崔与之与岭南文化研究』 人民出版社  醉翁之意不在酒――漫谈宋太祖与酒 2011年2月 『文史知识』第2期  配享功臣:盖棺未必论定――略说宋朝官方的歴史人物评価操作 2011年10月  『史学集刊』第5期  「宁鸣而死,不黙而生」――范仲淹『霊乌赋』发覆  2011年11月 『文史知识』第11期  写意黄公望――由宋入元:一个人折射的大时代 2011年『国际社会科学雑志』第28巻第4期  「内擧不避亲」――以杨万里为个案的宋元変革论実证研究 2012年3月 『北京大学学报』第49巻第2期  「范仲淹」问世――文正帰宗更名考实 2012年6月『文史知识』第6期  『宋季三朝政要』辨误 2012年6月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4辑  『隆平集』释疑 2012年6月 台湾『辅仁歴史学报』 第28期  李元昊七娶 2012年11月  『文史知识』第11期  范吕解仇公案再探讨 2013年3月 『歴史研究』第1期  「镜古孰非殷监呈」:『銭塘遗事』考述 2013年7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第40巻第4期  『隆平集・夏国传』笺证 2013年11月 『呉天[土+犀]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  小官僚,大投射:罗大経仕履考析――――宋元変革论実证研究挙隅之三 2014年1月 『文史哲』第1期   【思想史】  1.孔子天命観新探 1982年 『哲学研究』 第2号  2.譲歩政策理论渊源初探  1982年 『史学月刊』第4号  3.中国経学史漫谈 1988年 『歴史教学』 第5号    4.宋代士大夫の精神世界の一侧面――范仲淹を中心に 2000年 『东洋学报』 第82巻第2号   『论语』开篇发覆 2008年 『现代哲学』第5期    将错就错:宋代士大夫「原道」略说 2009年 『学术月刊』第4号  【文献学(书志学)】  1.『鹤林玉露』版本源流考  1985年 『艺文志』 第3集  『宋宰辅编年録』考述 1986年 『古籍整理与研究』 创刊号  『建炎以来繋年要録』略论 1987年 『史学月刊』 第2号   漫说『宋史』  1987年 『书品』 第2号  『続资治通鉴长编』佚文辑考 1988年 『宋史研究通讯』 第1号   二十四史汇刊本述略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 188号  『呉郡図経続记』考述  1988年 『蘇州大学学报』 第4号  『宋景文集』版本源流考   1988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第4号  『宋朝事実类苑』雑考 1990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第5号     宋代玉牒考 1991年 『文献』 第4号   日本东洋文库所蔵『四库全书』文源阁本『草庐集』考述 1994年 『中国书目季刊』 28巻第2号(台湾)  『范仲淹集』版本问题考辩 1996年 『国家図书馆馆刊』 第85巻第1号(台湾)  『黄帝内経素问』版本源流考 1997年 『国家図书馆馆刊』 第86巻第1号(台湾)  『朝野类要』(附:朝野类要研究)前言 『书品』第1号 2008年第1号  略述『朝野类要』的成书与流传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9年第1号 (北京大学)  流出海外的『清实録』――记日本东洋文库所藏「大红绫本」 『书品』 2009年第3号  『朝野类要』现存版本考述 2010年4月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  「礼失われて诸を野に求む」――実例で和刻本汉籍の価値を试论 2009年3月 『东洋文化研究』第11号  (中国语版:「礼失而求诸野」――従自身研究経歴看和刻本汉籍の価値 2011年6月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3期)  略述明清时代文献対『朝野类要』的徴引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0年第3号 (北京大学)  「尽信书不如无书」:透过『朝野类要』看『四库全书』对文献的改窜『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及集刊』第11辑2011年12月  【校勘学】   略谈古籍校勘底本的选択  1986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65号   古籍校勘与音韵 1987年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第4号   略论古籍校勘的范囲 1987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77号   典章制度与古籍校勘 1987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78号   略谈古籍的校勘记 1987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80号   歴史年代与古籍校勘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86号   略谈他校的取材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87号   略谈本校的両个问题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88号   歴史地理与古籍校勘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91号   略谈古籍的校改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93号   略谈古籍点校本的失校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94号   関於古籍校勘中脱文的処理  1989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205号   略谈古籍引文的校勘 1989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207号   略谈古籍校勘中的辩伪问题 1989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215号   関於推算歴史人物生卒年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 1989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215号   说版本校  1990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 221号   略谈古籍的「点校说明」 1990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227号  「襄王枕上元无梦」――略谈理校  1990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229号     略谈古籍校勘  2008年2月『古籍整理与出版専家论古籍整理与出版』、凤凰出版伝媒集団   汉籍の版本调査と鉴定について――その常识と非常识―― 2011年12月 『东アジア书志学への招待』第1巻 东方书店  【文学】  1.试论『诗経・ヒン风・七月』作者的阶级地位――兼谈对『七月』研究的一点看法 1979年『教学与进修』 第2号  2.歴史上的岳飞与小说中的岳飞 1981年 『文史知识』 创刊号  3.岳飞诗词辑考  1988年  『岳飞研究』 1集    4.「范成大交游考略」补正  1991年  『文学遗产増刊』 第17集    5. 断语不可軽下――也谈岳飞「満江红」词的真伪 1981年 『宁夏大学学报』 第4号  6. 范仲淹与北宋古文运动 1997年 『大陆雑志』 第94巻4号(台湾)    7.二宋年谱 2008年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 第10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  8.闲话「野水无人渡」 2012年8月 『文史知识』第8期  9.「子道自能久」――读欧阳修『重读徂徕集』诗 2013年8月 『文史知识』第11期  哈哈镜的真实――歴史与文学漫谈 2014年3月 『文史知识』第3期   【言语学】  中国语における指示代名词の性格について 1996年 『ク沫集』 第9号  会话场について――言语场论(その1) 2001年『千叶工业大学研究报告』 人文编 第38号  (再録:『中国関系论说资料』 第45号)  中国语指示代词に関する再论 2003年 『千叶商大纪要』第41巻第1・2合并号  ニュアンスをどう捉えるか――中国语教学现场からの研究覚书(1)―― 2005年 『庆应义塾 外国语教育研究』 创刊号  その他  【翻訳】  1.日本五代宋元史研究近况(近藤一成原著) 1985年 『宋史研究通讯』 第4号  2.论宋代官制的発展(梅原郁原著) 1986年 『宋史研究通讯』 第5号  3.日本五代宋元史研究近况(木田知生原著) 1989年 『宋史研究通讯』 第1号  4.日本五代宋元史研究近况(本田治原著) 1990年 『中国史研究动态』 第3号  5.「文明」的悲剧(稲畑耕一郎原著) 1990年 『思与言』 第28巻(台湾)  6.日本五代宋元史研究近况(大岛立子原著)  1991年 『中国史研究动态』 第1号  7.英国的中国学(上)(近藤一成原著) 1993年 『汉学研究通讯』 第12巻3号  8.英国的中国学(下)(近藤一成原著) 1993年 『汉学研究通讯』 第12巻4号    【书评】  1.史学名家的労瘁之作――『世说新语笺疏』述评 1985年 『中国社会科学』 第4号  2.『元豊九域志』点校本述评 1985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41号  3.深入浅出,雅俗共赏――评『三国志选注』 1985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41号  4.拓荒者的耕耘――评『唐代仓廪制度初探』1986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63号  5.考源校譌,语林増辉――评『唐语林校证』 1988年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 第189号    6.近藤一成教授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 2010年『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1号(创刊号)  【辞书编纂等】   出版词典(共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担当执笔部分:『册府元亀』の条)(図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  世界のなかの江戸・日本(担当执笔部分:汉籍解说) 江戸东京博物馆 1994年   宋会要辑稿食货索引(共编)(职官编) 东洋文库 1995年   古汉语知识辞典(共编・担当执笔部分:文献学) 中华书局 1996年、再版2004年  【エッセイ】  1.治史尤応専 1987年6月17日付 『光明日报』史学面  2.中国の正月今昔谈 2002年 月刊『アジア游学』第46号  3.外来语 优れた表记の伝统复活を 『朝日新闻』「私の视点」(2004年7月17日付き)  4.遣唐使井真成の墓志 作者は中国人なのか 『毎日新闻』夕刊 8面 (2005年9月1日付き)  5.歴史教科书 东アジア共通を目指せ 『朝日新闻』「私の视点」(2007年2月27日付き)  6.中国における皇帝権力の実态再考(讲演记録) 2007年 『学习院史学』第45号  7.なぜ东アジア共通歴史教科书づくりなのか 『理戦』季刊志第88号(2007年5月夏号)  8.「此情可待成追忆」――追忆日本宋史学者中嶋敏先生 『中国史研究动态』第2号(2008年2月)  9.「中国」考(讲演记録) 『东洋文化研究』第10号(2008年3月)   无声の革命 『かけはし』第17巻90号(2009年2月)   赵匡胤 五代十国を终结させ文治时代を开く 『歴史読本』2009年10月号  『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権力场』前言 『书品』 2010年第 2 号   范仲淹『题叶氏巻』诗当属伪作 『中国文物报』 2011年3月9日  琉球与日本:江蘇省文物保护単位琉球国京都通事郑文英墓说明文字指瑕 『中国文物报』 2011年7月13日  此东京非彼东京――読久保田和男『宋代东京研究』 『文汇読书周报』(2011年10月23日付き)  「汉语」和「汉学」表述商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0月18日付き)  『宋史宰辅表考证』前言 『书品』 2012年第6号

可能是学报。

本学报由北京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3版)和中国生物医学称盘数据库核心期刊。本刊报道基础、临床、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主要栏目:述评、专论、科研快报、论著、研究工作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技术方法、讲座。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主编: ISSN:1671-167X CN:11-4691/R 地址: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政编码:100191 北京大学学报咨询QQ:228799400 北京大学学报辅导发表:童老师 北京大学学报采编网址: 北京大学学报采编邮箱:(稿件在3天内必回复) 我们承诺合作的保密性,所推荐期刊的合法性; 我们承诺按时完成任务,以高效率高品质求发展; 我们承诺收取费辅导费的合理性,坚持诚心诚意服务的原则。 备注:本机构非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请作者在文章里面留下您详细的联系方式(包括作者单位、邮政编码、通讯方式及地址,性别、出生年、职称或职务、QQ及其它特殊要求等),以便我们为发表北京大学学报同类型同级别期刊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本机构坚持”诚信服务,满意合作”的服务理念,打造学术服务行业第一流品牌。

天津大学期刊中心陈曦老师

天津大学精馏中心李鑫钢何林隋红李洪老师介绍。这里是极其黑暗的。精馏中心的导师喜欢抢第一作者,硕士生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必须是导师,博士生的论文有两篇第一作者是导师。实验室管理制度极其变态,导师不是关心学生的毕业,而是想着其他的没有用的制度,完全像一个公司,学生毕业与否与他们无关。内容扩展:学生延期的话,更能为他们创造价值。李鑫钢是大老板,基本上放羊,什么也不管。每天只注意跑业务,跑经费,一点也不关心学生的发展。李洪看似表面和蔼可亲,内心极其狭隘,每次开组会,注意进度是口头语,每天早上要查岗,如果有不到的就发到群里就像公司的工人。李洪极其喜欢延期学生,去年两个硕士被延期,一共9个学生应该毕业,不让学生去实习,课题组小圈子氛围严重。高鑫此人水平较差,但人品不错。隋红老师在俄罗斯,不是很了解,基本上不怎么管学生。何林老师比较喜欢一些宏观的把控,基本上对他的学生指导也不是很多,喜欢讲一些很官僚的话。本课题组发文章困难,而是第一作者都是导师,是以文件形式规定的。此外,课题组不是真正搞科学研究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想学点东西的学生不要来这个组。精馏中心现在这么恶心学生,究其原因在李鑫钢教授,他有着出色的科研能力,但是对学生不上心,在精馏中心和学生的管理上更是像一个「愚蠢的老皇帝」。有能力的年轻人才跑的跑走的走,最后却重用了一个科研上毫无建树的李洪作为大管家。李洪拿着课题组的财政大权控制欲很强,为了弥补自己在工作能力上的无能,各种作妖(最新的学生实习规定了解一下)。李洪的光源氏计划——高鑫,查查他本科和研究生出身,再看看他平时的组会的发言,就知道他的科研非常平庸。李洪高鑫暧昧这么多年也没公开,互相抱团排挤别人、两人一起占着学生一作+通讯也不是一两次了。如果说老师不靠谱是一般问题,那霸占学生论文一作可算是大问题了,根本不能洗的黑点,现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也没有几个课题组还在占学生一作了吧。李鑫钢教授看起来关心学生,但是占学生一作这个问题他就是装聋作哑了,低下小老师也是霸占学生成果偷着乐。不过据说学院其他年轻老师对高鑫李洪这么搞很不满意,毕竟非公平竞争。

这个问题不同专业情况要具体分析。本人主修计算机学科,下面就个人所知推荐几位老师。公共课:数学类推荐刘丹红教授。我曾有幸听过刘丹红老师的高等数学课程,真的受益匪浅。作为少数的教课不用PPT的老师之一,刘老师的板书可谓是一绝。一堂课下来思路清晰严谨,行云流水。不管是数学系还是考研党,这门课都能让你受益匪浅。除此之外,刘老师还讲授《概率统计》、《线性代数》、《模糊数学》、《专业英语》的课程。英语类推荐Parker。从来没有这么喜欢一个英语外教,Parker的课从不让人感到无趣,也不会因为许许多多的课堂任务而头疼。他独具一格的教学会让人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另外,他去过很多地方,会在课上让大家了解许多稀奇的事物,而且他的课会很贴近生活,有实用性。各个英语水平的同学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大的进步。教近代史的老师我不太记得名字了,但总共就几个找起来不难。天大的这门近代史课是听不够的,老师根本不受一本小教材的拘束。他会给学生讲很多历史趣闻,课堂效果好极了,不亚于评书先生,听过一次就能感觉到这个老师实在博学。选修课:推荐杨朝桂老师的日语课。亲身上过,感觉很有意思,课上也会看一些比较好玩的日剧之类的。当年“李狗嗨”盛行的时候,老师上课放给我们看,真心觉得学语言还是要有这种趣味性结合进来的,远比自己捧着本书照本宣科来得有效率。课上学的一些生活用语我到现在 还记得很清楚。专业课:计算机相关推荐王征老师。王征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与其他老师的课相比,王老师的课更加生动有趣味性。计算机的知识本身是很枯燥繁琐的,王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把上课时间变得十分高效。课后会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学生甚至有机会参加教学视频的录制,亲身感受许多复杂的算法原理。

有些怀疑我和其他答主上的不是一个学校~李树业老师可能真的很兢兢业业,但是我们当年选课时是被安利要避开的,因为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略高同样试卷答题给的分数会比其他老师稍低一点 ~但一直是传闻不知道真实性因为当年没有选上他的课,今年师弟们选了一个贾老师的课程,期末给的分数都挺高的(没有别的意思)王勇老师给我们上过随机过程基础,好消息是我们专业今年不用上这门课换成最优化了,上课时感觉老师挺好的但是~但是考试容易不及格,反正是很让人瑟瑟发抖的一门课,当然我不是否定王老师的个人魅力,上课还是很风趣的,冷笑话很多~ 也可能我说的王勇老师和别人说的不是一个王勇老师)推荐一个老师吧,天大材料学院的刘文广老师,个人非常崇拜他,感觉有一种侠儒之气,虽然没有上过刘老师的课,但是少有的几次接触让我十分仰慕刘老师哎,学术搞得也非常不错,继续仰慕,而且刘老师还会写诗,接着仰慕。还有他们材料院的李悦生老师,答主对这种学术搞得好又有特别有个人魅力的(大牛)老师十分推崇,就是那种他凶任他凶的我还是要接着崇拜有一种自己在给两个大牛老师拉学生的感觉,因为答主本科不是在这边上的,接触到的都是专业相关的老师,其实不管哪个教授能在天津大学以教授之职任教都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学校各种教学平台都搞得不错,像图书馆购买了好多数据库或者培训平台的权限,在校生只要有心都不会被限制积极学习的最后再秀一波北洋帝国图书馆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张老师怎么样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内二级学术期刊

同志不要来,很苦,而且这个专业就是用来撑场面当观众的,让你去那就得去那,就没把你当这个学校的学生看,早上5点起,上课等着睡觉吧,挂科率特高,现在还有不考大证不让毕业的政策,往年大概有20%有大证的,毕不了业的有很多,当然如果你觉得你有信心,我不介意看着你们训练的

学生内部的交流资料吧~好像没有什么省级还是国家级的,办的很一般啊~

在二本校里还是不错的 轮机是集美的优势学科 教学和就业在集美里排在前列

  • 索引序列
  • 西北大学期刊部陈老师怎么样
  • 西北大学期刊部陈老师
  • 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老师怎么样
  • 天津大学期刊中心陈曦老师
  • 集美大学学报编辑部张老师怎么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