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怎么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怎么写

徐忠美1,2 盛秀杰1,2 唐文莲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摘 要 油气勘探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活动,如何采用有效的技术来规避或降低勘探风险一直是国际石油公司研究的重点。本文探讨了基于油气成藏体系理论的地质风险因子,通过成藏要素的分析来建立地质风险评价参数体系;在参数体系建立的基础上,根据评价区勘探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概率法、层次分析法、风险模拟等多种方法来开展地质风险分析。关键词 成藏体系 风险评价 概率法 层次分析法 风险模拟G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ethod Discussion of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XU Zhongmei1,2,SHENG Xiujie1,2,TANG Wenlian2(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SINOPEC,Beijing 100083,China;College of Geosciences,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Abstrac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s a activity,which has high risk,high investment and high In many oil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company,they focus on how to use effective techniques to avoid or reduce the risk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isk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First,we should establish the ge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parameter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e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xploration degree,we canuse the probability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risk simulation to carry out the ge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and optimize the favorable Key words 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risk assessment;probability method;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Risk simulation石油地质勘探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进行科学的地质风险分析是油气勘探的基本内容之一。随着风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今多数大型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机构都把风险分析作为勘探评价及决策的一项重要且必需的研究内容,这对降低勘探成本及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大意义。在油气勘探中,关键的决策不是钻探哪个圈闭,而是勘探哪个盆地或区带[1]。因为,在油气勘探中的每一个油气藏都是独特的——是所有地质因素的复杂结合。同时,油气藏通常成群出现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了这些规律性,那么我们就有了开启油气勘探秘密的钥匙。因此,地质学家通过不同的视角或地质理论来揭示其地质规律,以此来规避地质风险。常用的方法包括:以油气产生过程为主线的 “生、储、盖、运、圈、保” 分析;以烃源岩为中心的 “含油气系统分析”;以系统论为指导的 “油气成藏体系评价”。1 油气成藏体系定义及风险因子识别1 油气成藏体系概念及内涵油气成藏体系(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PAS)是地表以下含油气的自然系统[2-4]。它包括了形成油气藏的一切必要元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效配置结构。其中的成藏要素包括烃源体、输导体和圈闭体,要素之间的有效配置能够产生任何单一元素所不具备的功能——形成油气藏。油气成藏体系概念具有以下内涵:(1)元素—结构—功能,体现了系统论思想与石油地质研究的紧密结合,也是油气成藏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2)三大成藏要素中,烃源是物质基础,圈闭是勘探目标,疏导是纽带,强调了二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系统性” 综合方法;(3)结构研究采用 “源位匹配” 的思路,不同结构的油气成藏体系研究的内容、重点和思路均有差异;(4)功能(形成油气藏)是油气成藏体系研究的核心,是烃源、输导、圈闭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随时间在空间发生变化。2 地质风险因子识别以系统论为指导的 “油气成藏体系” 地质风险评价,地质单因素选取是定量评价的基础。油气成藏体系中,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优质烃源是油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完好的区域盖层是油气富集的关键,优质储层与大型圈闭的配套。据此,进一步梳理成藏要素的评价因子。构成烃源体的地质单因素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烃源岩厚度、供烃面积系数和生烃强度等;构成输导体的地质单因素有输导层类型、供烃方式、运移距离、生运聚的时间匹配、生储盖配置等;构成圈闭体的地质单因素有圈闭类型、圈闭面积系数、圈闭幅度、储层沉积相、储层孔隙度、储层渗透率、储层埋深、盖层厚度、盖层岩性及断裂破坏程度等。2 油气成藏体系地质风险评价方法根据勘探程度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方法来开展油气成藏体系地质风险评价。其中,针对低勘探程度区,由于资料有限和认识不足,可以基于概率论来开展快速评价和优选;针对中低勘探程度地区,在深入开展成藏要素及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层次分析法来开展地质风险评价;针对高勘探程度区,尽可能结合各种勘探信息和成果,基于成藏理论来开展地质风险模拟。1 基于概率论的地质风险评价概率论以及现代决策等理论引入石油资源评价,使得地质学家们在认识和方法上产生了一个飞跃。能将所谓灵感或直接的、唯理或机制的、唯象或统计的两种思路结合在一起,用于勘探实践。针对地质研究的 “不定性” ——其实质就是 “随机性”,采用概率方法能有效揭示随机地质现象的统计规律。概率是指任一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量陈述,通常用来表示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概率以百分比或者用从0(绝对不可能)到1(绝对肯定)之间的某个数值来表示。假定事件A的概率记为P(A),则0≤P(A)≤1。在地质风险分析中,常用的基本概率法则有4条。1)任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1减去该事件不发生的概率。2)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一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乘法定理)。设事件A1,A2,…,An独立,则P(A1,A2,…,An)=P(A1)×P(A2)×…×P(An)。该法则可用来估计地质风险分析单元的发现概率。例如,烃源岩、储层和圈闭是某勘探目标含油气的基本地质风险因素。在钻前预测中,设A表示事件“烃源存在”,B表示事件 “储层存在且其孔隙度等于或大于风险评价中设定的孔隙度下限值”,C表示事件 “圈闭存在且其封闭条件良好”。其存在概率依次为9、8和6,则该勘探目标的发现概率P为:P=P(A)×P(B)×P(C)=9×8×6=432。3)两个互斥事件A、B,事件A +B和的概率等于事件A的概率与事件B的概率之和(加法定理),即:P(A+B)=P(A)+P(B)。如果有两个事件是一次试验得出的两种可能结果,而它们又不能同时发生,我们就说它们是互斥(互相排斥)的。在油气勘探中,钻一口探井是一次试验。这口井是干井或者是发现了油(或气),是互相排斥的两种可能结果。该井为干井或是有油气发现的概率,是这两个单独概率之和:P(油或干)=P(油)+P(干)。4)两个独立随机事件中至少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1减去这两个事件均不发生概率的乘积(组合定理)。例如,某远景区有两套潜在烃源岩(A和B)。烃源岩A的存在概率P(A)为6,烃源岩B的存在概率P(B)为3。若该区某勘探目标的油源来自烃源岩A或烃源岩B或同时来自烃源岩A、B,则其烃源岩的存在概率P为:P=1-(1-P(A))×(1-P(B))=1-(1-6)×(1-3)=72。2 基于层次分析的地质风险评价1 方法介绍层次分析法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将问题按层次进行分析和求解的一种决策方法,也称为解析递阶过程(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5,6]。它将决策者对复杂对象的决策思维过程系统化、模型化、数学化,可用于求解多目标、多准则问题,特别是它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因此,对目标(因素)的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的数据,甚至是没有明确的结构问题,都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思想是: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按层次分解成不同的因素。同一层次内各个不同因素的权重,可通过他们两两之间进行成对判断比较得到。下一层次因素的重要程度,既要考虑本层次,又要考虑上一层次的权因子。因此,一般要计算组合权重,并一层一层计算下去,直到最后一层。由于他们的相对重要性在最后都可以算出,则多方案的相对优劣也相应地清楚了。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油气成藏体系地质风险时,首先通过地质研究划分出多个成藏体系或者亚成藏体系(甚至更细的评价单元)。一个成藏体系或亚成藏体系包含烃源体、输导体、圈闭体3大功能元素,而每一个元素又是一系列地质单因素的集合。这些评价单元与参数构成了成藏体系内由高到低的层次组成序列。因此,在进行成藏体系定量评价时,遵循由地质单因素→元素→聚集单元→亚成藏体系→成藏体系的评价序列(图1)。如前所述,地质单因素的选取及其评价标准的确定是正确定量评价成藏体系的关键。图1 成藏体系定量评价单元及评价参数2 应用实例黄骅坳陷位于冀东平原渤海之滨,构造位置处于燕山褶皱带之南,沧县隆起以东,埕宁隆起之西,南与济阳坳陷毗邻。其油气勘探始于1955年,通过40多年的勘探,在黄骅坳陷大港油田探区已查明了北塘、板桥、歧口、沧市、南皮、盐山、吴桥等7个有利的生油凹陷,确定了9个潜山构造带、9个断裂构造带、6个裙边构造带等24个二级正向构造带。由于探区地质结构复杂,有待进一步对控制油气藏分布、储量丰度的主要因素进行解析。根据前人研究成果[7],黄骅坳陷划分为4大成藏体系和16个亚成藏体系。按照烃源体、输导体、圈闭体3大功能元素,进一步选择了22个地质因素进行成藏体系地质风险评价。根据划分的评价单元,逐一分析了各个评价单元地质因素的参数取值,并进一步求取了各个成藏体系的风险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表明,中部滩海成藏体系各因素最好,其次是中部板桥-黄骅成藏体系,南部成藏体系较差,北部成藏体系最差(图2)。3 基于成藏理论的地质风险模拟1 方法介绍前述两种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是针对中低勘探程度。这些方法在区块优选时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但是也存在评价结果不能直接指导勘探部署的问题。这是因为,将评价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的研究方法中,一个评价对象只有一个统一的含油气概率值,无法反映单一评价对象内部不同部位含油气性的差异,导致其无法为中高勘探程度区的钻探部署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导。基于此,以White[8,9]为代表的部分学者通过叠合油气成藏的各因素,进而来定性分析评价区的地质风险。同时,Chen等[10,11]提出了基于多元统计、模糊逻辑和贝叶斯的算法来评价地质有利性及区域地质风险评价的方法,胡素云和郭秋麟[12]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本质上,地质风险评价是在钻井之前定量估计待钻位置上油气存在的可能性。在一个成藏体系中,地质变量是油气资源空间分布的特征函数,从统计角度来推测在某一特定位置油气存在的可能性,实际上等同于勘探的风险计算。与已知总体相似性的比较来确定待探位置上油气存在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一分类问题。而由于各种不确定性造成的分类错误等同于勘探风险。通过分析地质因素和属性的分布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学判别分析方法,能客观地判别未钻探井的类别——油气井或干井,进而计算待钻位置的含油气概率。2 应用实例齐家地区位于大庆长垣西部外围地区,西至龙虎泡—大安阶地东界,工区主体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境内。多年的勘探工作表明,该区为有利的生油凹陷区,油气资源丰富,生储盖匹配合理,在中下部具有良好的找油气前景。但本区的油藏条件十分复杂,埋藏深、物性差、产能低,油水分布复杂,油藏分布零散;其中,扶杨油层是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本区已钻探249口探井,根据油气显示分为油井和干井两个总体——油井164口,干井85口。将扶杨油层油气成藏特征细化到油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构造条件和运移条件,建立整个齐家地区扶杨油层勘探风险评价参数体系与取值标准,并将参数赋值给每一口样本井。通过对扶杨油层7个参数的筛选,设定有利构造指数、沉积相和孔隙度3个参数为有效参数(图3)。图2 黄骅坳陷四大成藏体系定量评价直方图图3 扶杨油层地质参数有效性对比分析利用马氏距离和费希尔算法,得到齐家地区扶杨油层含油气条件概率等值线图(图4,图5)。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已探明、控制或预测储量,从图中可以看出,利用马氏距离预测的有利区与实际储量区叠合较好,说明利用马氏距离算法预测油气有利区是可行的。图4 扶杨油层马氏距离含油气条件概率图图5 扶杨油层费希尔含油气条件概率图根据预测结果,齐家扶杨有利区主要为萨西、杏西、杜37-金80井区和龙28-金396井区;有利区的成藏概率一般大于70%;主要受到有利构造指数(超压、断层)、沉积相和孔隙度的影响。3 小结1)石油地质勘探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地质风险评价的重点是选择合适勘探区带,进而选择钻探目标。2)以 “系统论” 为指导的油气成藏体系研究方法,通过成藏要素分析来建立地质风险评价模型和评价因子标准,其评价结果能有效指导勘探区带优选。3)针对不同勘探程度的评价区,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低勘探程度区,通常基于概率论来开展快速评价和优选;针对中低勘探程度地区,在深入开展成藏要素及评价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层次分析法来开展地质风险评价;针对高勘探程度区,尽可能结合各种勘探信息,基于成藏体系理论来开展地质风险模拟。参考文献[1]RRisk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ventures,AAPG methods in exploration,2001,#12:[2]金之钧中国典型叠合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34(增刊1):1~[3]金之钧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陈善勇,金之钧,刘小平黄骅坳陷第三系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5):544~547,[5]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5~[6]张昌民储层研究中的层次分析法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2,3(13):344~[7]刘小平黄骅坳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效益分析石油大学(北京),[8]White DOil and gas play,maps in exploration and AAPG Bulletin,1988,72:944~[9]White DGeological risking guide for prospects and AAPG Bulletin,1993,77:2048 ~[10]Chen Z,Osadetz K G,Gao H,et al Super SD:an object-based stochastic simulation program for modeling locations of undiscovered petroleum Computer and Geosciences,2004,30:281 ~[11]Chen Z,Osadetz K GUndiscovered petroleum accumulation mapping using model-based stochastic Mathematical Geology,2006,38(1):1~[12]胡素云,郭秋麟,谌卓恒,等油气空间分布预测方法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1):113~

你好此类议论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是指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发表评论,或褒贬是非,或判断正误,或甄别优劣等。如: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一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千多个日子。材料2:某杂志社做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读了上面的三则材料,很容易让人看出它们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话题——助人为乐。三则材料都来源于生活,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行为,都有其思想的基础。面对这种情形发表议论,就属于评论型议论文。围绕上述材料,河南的一考生这样写的:助人为乐应从自己做起这样一则调查让我感触很深:在青少年中,当被问及“最欣赏的品质”时,回答是“助人为乐”;而对如何对待他人的麻烦,却有不少回答是“悄悄走开”。要求别人提供帮助,自己却竭力逃避对别人的帮助,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的反思。我认为,帮助别人是应由全社会共同承担的义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助人为乐要从自身做起。首先,时代的进步要求我们具备助人为乐的品质。“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行为古已有之,她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其次,“帮助人”与“被帮助”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帮助别人”这一前提,我们没有资格接受他人的帮助。有付出才能有收获,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再次,“助人为乐”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综上所述,“助人为乐”是时代的召唤,“帮助人”是“被帮助”的前提。我们应从自身的小事做起,坚决克服“悄悄走开”的错误思想,作一名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好青年!例文开头通过简洁地引用材料,点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奇怪的现象——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愿意去帮助别人,接着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通过系统的评论,褒贬的情感很明显,是非曲直不言自明。在我们初中课本上也有两篇评论型议论文的典范作品,那就是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和《“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这两篇短论,都是评论报纸用词不当。作者在读报过程中对某种语言现象产生了疑问,就记下来,经过细致地分析这一语言事实,作出了评论。有很强的针对性。写好评论型议论文,我们要注意四个方面:一、选好论题。写评论首先要确立评论的对象和目标。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和矛盾很多,在纷繁的表象中,通过自己敏锐的感觉以及对新事物、新问题的感受力和思考力,来选取有价值的论题,引起人们的重视。二、以小见大。在写评论时,要学会选材,要能从生活中的大事中选取一个小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开掘,揭示其普遍的、深刻的含义,从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角度越小,评论起来越集中,力度和深度就越好,就越能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体验和高屋建瓴地思考分析,从而写出新意迭出的评论来。三、要有剖析和概括。评论的主要手段是议论,议论则应以剖析和概括为重点。只有剖析才能揭示事物、问题的内部与外部的联系;而概括则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个别显示一般。这两者在文章中是相辅相成的。在剖析的过程中,根据对象或问题的实质,要中肯,还要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也要有推心置腹、设身处地的谈心,将议论深入到灵魂的深处。概括则要简洁明快。针对公共汽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问题,对爱抢占的青年人所做的评论,大声棒喝的评论,则不如推心置腹的谈心来得有效果。四、短小精悍、活泼隽永。评论要写得短小精悍才容易阅读,也便于扩大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用心地提炼思想,锤炼语言。在内容上和篇幅上都要精练。形式以灵活多样为主,不要有八股的老面孔,给人一种说教的姿态,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反感的情绪,在轻松幽默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隽永的文字,从而打动读者才好。望采纳祝你好运

油气资源评价作为一个学科领域,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一个发生和发展过程。关于油气资源评价的起源,不同专家有不同看法,没有定论。笔者认为,自从人类有目的地进行油气勘探与开发以来,任何一个勘探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油气资源评价,从本质上讲,油气勘探过程本身就是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油气资源评价起源于人类第一次有目的的油气勘探活动(约在1850年左右)。但是,在随后的100年中,油气资源评价主要是定性的,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其间有少量的定量评价,但方法很简单,属于粗略估算性质。如前苏联专家古勃金(1937)在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即采取相当粗略的方法,对全球的油气资源进行了估算,所得结果精度低,可靠性差。故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属于资源评价起始阶段,以评价意识不强、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性不高为特点。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油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全球经济发展对油气需求增加,石油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对油气资源评价就更加重视,评价理论与方法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石油地质理论的飞跃发展,油气勘探技术和分析测试技术的日益完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油气资源评价迈入了定量评价阶段。其中,60年代至70年代初,油气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卓著,扎根于油气地质理论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思路与程序,提出了大量的评价模型与数学方法,特别是基于实验和统计学的评价方法日趋成熟,同时对资源分类体系进行了研究,对如何进行评价参数的取值和提高评价结果可信度方面进行了大量讨论。这一时期,美国、加拿大、前苏联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学术委员会,组织了本国及全球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成果。70年代中后期以来,油气地质理论、计算机和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油气资源评价的发展,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蒙特卡洛法的引入和应用、盆地模拟的起源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专家系统的建立。另一方面,由于老区勘探向精细和高难度领域发展,新区勘探向非常规领域发展,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其成藏机制和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故而人类认识到其评价的方法也应不同,从而促使了评价的“个性化”发展。经过自50年代统计预测至80年代的盆地模拟、勘探层分析再到90年代专家系统、决策分析的不断发展,现在油气资源评价已形成一个评价理论成熟系统、评价方法多达数十种的相对完整的科学体系。从评价模型上看,可分为含油气性评价方面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逻辑信息及专家系统等,资源量计算方面的丰度法、成因法(包括盆地模拟)、经验历史趋势外推法、勘探目标分析法、主观评价法,经济、决策分析方面的各种方法;从处理方法上看,可分为统计分析、盆地模拟及人工智能类。所有这些方法均在全球、含油气区、盆地、区块、勘探层以及圈闭等不同级别对象的评价实践中得到大量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怎么写的

一、火山岩油气藏评价预测流程火山岩具有较强磁性、较高电性和较大密度等地球物理特性,重磁电方法在火山岩区域预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内、外火山岩勘探中得到了证实。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并非均能成藏,火山岩风化壳与原生型火山岩相比其地球物理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重磁电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火山岩油气藏评价预测的难题。以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为例,研发了地球物理评价预测方法步骤:①以重磁电为主预测火山岩及岩性区域分布;②井震结合及地震属性、相干体火山岩目标识别和描述;③岩心、测井资料评价火山岩风化壳有利储层,井震结合反演预测有利储层分布;④油气层测井评价、岩性、储层和振幅衰减属性、吸收系数差异结合检测含油气性,确定钻探目标。该方法通过勘探应用证实是可行有效的,其流程见图7-20。二、火山岩区域预测重磁电处理解释方法主要有空间时间域方法及波数频率域方法两大类。基于大地电磁法和频率域电磁测深法,结合空间时间域方法的高精度和高分辨率,以及波数频率域方法的计算速度快、定性评价效果好特点,开发了重磁电剥层处理、沿层延拓信号增强反演的火山岩区域预测方法,提高了处理解释精度和有效性。通过重磁二阶导数异常精细刻画火山岩分布,重磁正演剥层处理,消除了浅层影响,突出了深层目标重磁特征,沿层下延拾取重磁异常,增强了目的层火山岩异常特征。重磁电震综合处理解释减少了多解性,增加了火山岩体识别的可靠性。其中重磁异常增强和电磁反演是火山岩区带预测的关键。由原始航磁异常分离得到的局部磁异常仍然是由基底内部各磁性体产生的异常叠加的综合反映,利用垂向二阶求导数分离叠加在中下磁性体组合异常上的顶部异常和旁侧叠加异常,能更精细地刻画目的层磁性体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图7-21)。重磁正演剥层处理,消除了浅层影响,突出了深层目标的重磁特征,通过建立火山岩以上地层密度模型的重力正演,从原始重力异常中减去中浅层重力异常效应,可消除浅层的影响,突出火山岩地层的重磁特征,沿层下延拾取重磁异常,增强了目的层火山岩异常分布特征。以上处理是从地面上远距离地研究探讨目标,为了近距离精细刻画火山岩勘探目标的重磁异常特征,采用下延方法逼近场源、沿层拾取重磁异常,突出目标的局部细节特征。重磁电震综合处理解释减少了多解性,增加了火山岩体识别的可靠性。任何地质体均具有弹性模量、电阻率、密度等多种属性特征,通常各种方法分别观测的是地质体单一的属性参量,但由于地面观测条件和地下地质构造条件不同,所获得的各种参数均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反演的多解性,因此,充分利用重磁电震进行综合处理解释,可提高火山岩识别的可靠性和精度。图7-20 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地球物理评价预测流程图7-21 准噶尔盆地重磁二阶导数异常精细刻画火山岩分布三、火山岩目标识别火山岩目标受喷发期次和爆发指数控制,其大小和形态差别较大,不同岩性和岩相的地球物理特征不同。原生型火山岩火山机构和形态完整易识别。受风化淋滤改造后的火山岩火山机构和形态不完整,地球物理参数发生了变化,识别难度较大,但其低频特征基本未变,同样可识别。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火山岩类型不同,其结构、构造、孔隙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不同。可综合常规测井、微量元素俘获测井(ECS)、成像测井(FMI)响应特征识别岩性,划分相带,通过分析提取火山岩储层变化的敏感性参数,井震结合识别火山岩目标。一般从基性到酸性火山岩自然伽马值逐渐增大,密度、速度和电阻率逐渐降低,同类火山岩岩性由熔岩、过渡岩类向角砾岩类密度和速度逐渐减小(图7-22)。风化淋滤可导致火山岩放射性减弱,同类火山岩岩性蚀变后放射性明显低于蚀变前;在同样的蚀变环境下,不同类型火山岩蚀变程度不同,由基性到酸性蚀变由弱到强变化;蚀变环境下均伴随裂缝的产生,火山岩发生破裂,孔隙空间增大,导致放射性、密度和速度降低(图7-22),可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测井解释建立火山岩岩性识别图版,根据敏感参数识别不同岩性。图7-22 火山岩岩性及蚀变程度识别图版火山岩目标剖面识别在利用重磁电震宏观识别火山岩体和梳理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火山岩测井和地震识别模式,在剖面上识别火山岩目标,平面上根据地震属性和波形分类等划分火山岩岩相,预测火山岩目标。不同火山岩相带及岩性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不同,如振幅、频率、相位及波形特征,外部几何形态如丘状、席状、平行和亚平行等,这些特征是地震识别火山岩目标的基础。由于火山岩产出和侵位方式不同,火山岩岩相多样。不同岩相组合的地震反射特征不同,因火山岩风化淋滤程度、岩相等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反射特征(表7-7),可根据其特征识别火山岩目标。如改造较轻的安山岩和角砾岩互层表现为平行连续强反射特征(图7-23a),改造较严重的安山岩和角砾岩互层呈现亚平行弱连续反射特征(图7-23c),受构造改造严重的熔结角砾岩和安山岩互层呈现弱连续弱反射特征(图7-23d),改造严重的流纹岩为弱连续杂乱反射特征(图7-23b)。表7-7 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目标地震反射特征续表图7-23 火山岩目标地震相剖面火山岩目标平面预测首先根据地震相分析对火山岩相进行定性分类,利用波形分类和多数性聚类分析对火山岩岩相进行半定量评价,利用相干体、分频属性、振幅特征等方法确定火山岩目标平面分布范围。利用倾角、方位角、振幅、频率信息等多属性相干检测,预测裂缝发育程度。裂缝发育主要受断裂和古构造控制,断裂带、古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带裂缝较发育,古构造斜坡部位裂缝和微裂缝次之,低洼部位裂缝和微裂缝不发育。首先确定同类型岩相分布区,在同类岩相带内根据古构造位置和相干体特征确定裂缝发育区,如古构造和断裂发育处的溢流相分布区相干体检测的裂缝和微裂缝发育,而低洼部位溢流相分布区裂缝和微裂缝不发育。火山岩经受风化淋滤后,储层物性变好,密度和速度变小,导致振幅减弱。新疆北部火山岩储层以风化壳型为主,原生型火山岩一般不能形成有利储层,因此,结合岩相、相干体、振幅属性等参数可确定有利火山岩目标边界,在平面上预测有利火山岩目标的分布。四、火山岩有利储层评价预测火山岩储层地质预测完整的火山岩序列自下而上一般由致密熔岩、杏仁-裂缝-气孔熔岩、熔结角砾岩、凝灰岩组成,位于原生型火山岩序列上部的熔结角砾岩和自碎-裂缝-气孔熔岩相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连通性较差,一般不能形成良好的储层。火山喷发时的构造相对高部位一般凝灰岩较薄,经短暂风化淋滤后,表生环境的地表水沿裂缝和微裂缝下渗,对熔结角砾岩和熔岩段进行淋滤,使本身孔隙较发育段的孔隙更加发育,连通性变好,同时受裂缝和微裂缝改造储层物性更好。因此,受短暂风化淋滤的火山岩有利储层一般发育于喷发序列中上部(图7-24),最有利层段为火山岩序列的熔结角砾岩、自碎熔岩和裂缝-气孔熔岩相。图7-24 单期次喷发火山岩相模式及特征裂缝和微裂缝对火山岩有利储层的改造至关重要,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中对有利储层起控制作用的裂缝主要包括喷发时形成的节理缝、热气爆炸缝、冷凝收缩缝,风化淋滤形成的网状缝和受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不同(微)裂缝成因机理不同,其产状存在差异,节理缝和热气爆炸缝一般横向沟通,但距离较短,相互沟通较差,成像测井上虽然显示为裂缝发育段,但一般控制的流体渗流半径较短,对渗流能力贡献较小;冷凝缝一般发育于粒间和粒内,单条裂缝延伸距离短,相互沟通较差,成像测井上显示裂缝发育,对有利储层贡献不大;风化淋滤形成的网状裂缝和构造应力形成的裂缝一般延伸距离较长,相互沟通性较好,是有利储层和流体渗流的主要贡献者。火山岩经风化淋滤后孔隙度可增加10%~200%,而渗透率可增加几倍至上百倍,风化淋滤增加的孔隙和裂缝主要是沟通原生孔隙和裂缝的储集空间,因此,对火山岩有利储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溶蚀孔隙和裂缝是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主要储集渗流空间。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对火山岩风化壳有利储层的预测主要采用地震反演方法,但对储层参数预测精度不高。进行有利储层预测时,首先通过目标识别和解释,对泥岩、砂砾岩、火山岩的分布段进行预测,在火山岩中利用储层反演预测有利储层分布。火山岩储层预测技术难点表现在火山岩埋藏深,纵向厚度大和横向岩性岩相变化大,岩成层性差,分布规律复杂,地震追踪困难,地震属性分析时窗难以确定,建模难度大。因此,在火山岩有利储层预测时采取分步骤循序逼近的方法,对火山岩有利储层进行预测和描述。储层反演方法很多,波阻抗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如新疆北部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相带变化快,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地进行岩性识别和储层预测,主要采用地震波阻抗方法预测火山岩有利储层,测井曲线归一化处理及子波选取、储层标定及反演初始模型建立是关键。通过储层物性响应特征分析,确定敏感参数,将能够有效地反映储层岩性、物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特征曲线声波量纲构建”,构建成声波量纲进行反演,来预测火山岩的有利储层分布。如通过对牛东地区的火山岩有利储层的预测发现,由多次喷发组成的多层叠置火山岩在经受不同时间的沉积间断风化淋滤后,形成了多层叠置的火山岩有利储层(图7-25)。图7-25 三塘湖盆地多期次喷发火山岩储层预测及测井响应特征五、火山岩的含油气性预测由于火山岩地震响应特征的复杂性,叠后和叠前方法均不能完全满足含油气性预测的需要。叠后流体预测通过振幅、频率衰减属性对流体进行定性预测,火山岩储层与非储层波阻抗差异小,传统叠后储层描述效果差,其主要原因在于叠加造成了地震信息损失,降低了流体识别能力。叠前反演通过获得岩性参数,如岩石密度、纵横波速度、纵横波阻抗与泊松比等,使用了未经叠加的地震资料,多道叠加虽然能够改善资料品质,提高信噪比,在增加信息量的同时减小了多解性,提高了流体识别的可靠性和精度,但火山岩埋藏深、岩性变化大、相变快,叠前含油气性的有效预测同样也较困难。为了有效地预测火山岩的含油气性,采用岩性、储层预测和振幅衰减属性、吸收系数差异预测结合的方法。在以横波波阻抗反演的岩性、储层预测(图7-26a)基础上,通过排除岩性影响的振幅衰减属性与吸收系数差异的纵波波阻抗和泊松比进行预测,二者反演特征存在相反响应特征的为含油气区(图7-26a,b),通过二者之间的差异对比,可确定含油气性。如准噶尔陆东地区在岩性、储层预测和振幅衰减属性与吸收系数差异预测图上特征相反层段即为含气层段,气藏剖面可以验证其有效性(图7-26c)。利用该方法预测三塘湖牛东地区的含油性,预测结果与试油结果一致(图7-27)。图7-26 火山岩储层及振幅衰减属性、吸收系数差异性方法结合进行含油气性预测图7-27 三塘湖盆地牛东地区火山岩含油性预测

底水油藏水平井增大了泄油面积,减小了生产压差,起到一定的压水锥作用 厚层状油气藏单一厚油藏最适合水平井开发,但要注意对纵向沉积韵律和平面沉积相带的论证如果是多层油藏,可以用水平井或大斜度水平井打穿几个主力含油层,同时注意对动用储量 和井网形式的论证如果是较薄的层状油气藏,需要对水平井的单井控制储量进行评价厚做决定 稠油油藏原因一是增大了泄油面积,增强了导流能力,二是增大了蒸汽接触面积,增加了热效率,三是减小了生产压差,减少了出砂 碳酸盐岩或火山岩油气藏这类储层一般具有双重孔隙性质,直井开发容易造成底水锥进、大孔道水窜等问题,可以考虑用水平井开发 裂缝性油气藏注意论证裂缝与水平井方位之间的关系 其他类油气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

cssci 是南大核心,南京大学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两年评一次核心期刊,通常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4年一次每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单位科研领先的专业相近的刊物,通常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一般来说,单位能够划分A类、B类、C类的,基本上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地方,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选择出来的,也有极个别把不是不是核心的报纸刊物划在A类、B类里面,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

《岩性油气藏》由中国石油集团西北地质研究所;甘肃省石油学会主办,主要探讨油气勘探开发规律,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新油气勘探开发方法,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促进油气勘探开发综合学科建设。适用于石油与天然勘探开发领域的广大工作者与管理者,大中专院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与管理工作者阅读。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题目怎么写

国内外手机制造业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比较研究——以诺基亚和波导为例国产手机营销策略研究 手机营销与手机广告形式分析

论文在写题目的时候应该写的比较严谨,比如说你现在做的是财务管理系统,你就可以说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研究。

一、定义: 所谓论文就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的外延是文章,其内涵是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它是一种说理文章。这里着重是要理解“讨论”和“研究”,这是论文的本质属性。 二、分类: 一是科研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写成的调查报告;对某种问题进行科学实验后,写成的实验报告;对某项经验进行总结,并上升的理论高度写成的经验报告。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明确的实践过程,反映了撰写者已进行的实践与研究过程。它们往往通过测量、统计数据、事例旁证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果作为一个课题研究,那就是研究报告。 二是学术论文。它是对某个问题尚未进行实验或实践,但依赖与某种理论或查阅文献资料,在理论上进行构想、探索,提出策略性思考的论文。或对某一理论问题进行思辩性思考的论文。 上述两类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截然划分的界线。 三、形式: 目前教育界的论文大多数出自于一线老师,经验总结论文居多。也有课题研究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这给人们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论文就是上述三种形式。其实,课题的方案、个案研究报告、甚至一篇说课稿均属于论文。如果把它们排斥在外是错误的。如果不是论文,难道是文艺作品或者是新闻报道?或者说是鲁迅的杂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职称论文,都需要按照标准格式进行排版。论文的格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论文题目格式:(在标题下注明作者,邮编,工作单位,学生就写所在学校)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刚才已经讲过,不管是用来发表的论文,还是在校大学生写的毕业论文,都需要按照上面的论文格式进行排版,否则,你的论文或毕业论文就可能通不过审核。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亲,专业解决疑惑,能在平台相遇我们就是缘分。(温馨提示:如果提问不够可以结束订单继续咨询。)我这就把您需要的资料发给您,大概3分钟左右!祝您生活愉快!未来的每一天有一个好心情! 您好, 课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相一致; 了解国内外该题研究概况,假如有人研究过,问题解决的程度、分歧和延伸等在哪里,找出新的突破点; 选择现实性强的科目和现实性强的科目; 选择题目须结合实际能力及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提问 选题是:今年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这我可以写哪些题目呢 回答 稍等 提问 好的 回答 你是什么专业的 提问 注会 回答 好的 提问 请问还需要多久才可以答复 回答 稍等一下,我这还有一个人。 提问 好的 回答 你可以写论物价上涨的影响与举措 新一轮物价上涨,人民如何生活 提问 好的,谢谢老师 回答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20条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格式怎么写

格式:1、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2、封面格式3、排版格式(1)纸张:A4纸,单面打印。(2)标题:三号黑体字加粗。(3)正文各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内容则用小四号宋体字。(4)参考文献四个字用小四号宋体字加粗,参考文献内容用五号宋体字,其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常用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如下:a、期刊类格式:作者.文章名.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书籍类格式:作者.书名.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c、论文集类格式:著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d、学位论文类格式:作者.题名.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页眉页脚小五号宋体字居中。(6)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5厘米;行间距为5倍行距;字符距离:标准。不同的期刊要求不一样,如果普通期刊,在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间,省级期刊在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之间,国家期刊,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之间,如果是核心期刊,一般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之间。要求1、在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各条参考文献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注意一定要按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2、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中文参考文献请改为中英文对照。3、文后期刊类、会议论文集中的参考文献表中的英文期刊名称、会议论文集名请写全称。4、各类参考文献请严格按照“二、各类参考文献写法”中的标点符号写。

期刊论文的格式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发表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3、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4、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5、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6、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7、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8、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9、附录。论文发表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补充普通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如下图:

  • 索引序列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怎么写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怎么写的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题目怎么写
  •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期刊论文格式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