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发行部招聘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发行部招聘

发布时间: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发行部招聘

《足球俱乐部》《小星星》《小学生之友》还有最出名的就是时尚杂志《touch》了反正挺多的

查看审批手续,手续齐全就合法

老区建设杂志社招聘

北上广的话,最好问问老板

广东省源流杂志社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国家新闻机构,持有国家级《新闻记者证》,可参与国际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拥有独立新闻发布平台。《源流》主管协办单位: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州地区老游击战士联谊会。 《源流》刊名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同志题写。国内统一刊号 CN44-1494/D,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9-5616,是立足广东,面向全国革命老区发行的新闻、时政类彩色期刊。1994年 10月创刊至今,已历经19个春秋,为月刊。   《源流》实行全省各地级市老促会共办的方针,30多位厅级老干部及现任干部担任编委委员,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由原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部长肖耀堂同志担任。《源流》读者群以广东省为中心,辐射全国,读者对象主要是各级党政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在职领导、各地离退休老干部、中小学校、团体,以及企业家读者群体,深受广东及全国老区读者的喜爱。是广东省委宣传部评定的重点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全国综合类核心期刊。2013 年《源流》月发行量迈向新的数字旅程,成为该刊发展史上的新里程碑。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源流》为能更好的展示及巡礼老区建设新貌,成为老区人民的喉舌,如实地反映老区人民的呼声,监督及宣传地方政府各级部门对老区建设的各项民生工作情况。2013 年 5 月 8 日,经广东省源流杂志社批准,《源流》驻阳江市工作站成立,梁连顺同志任阳江市工作站站长。传承红色精神、建设崭新老区是《源流》的办刊宗旨,刊物内容 栏目涉及老区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特色产业、经济建设、行业发展、民生热点、典型人物及“三农”、扶贫开发 等方面。一直以来《源流》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关心和支持。  -- --2013年最新相关链接新闻:新闻一、   《广东省老促会换届,陈开枝当选理事会会长》2013年8月19日上午,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九届第一次理事大会在广州举行。广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朱明国,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帼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石宝华,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游宁丰、陈坚,省政府原副省长范希贤,省政协原副主席肖耀堂、徐尚武等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省老促会第八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通过了新修改的理事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并通过了聘请名誉会长名单。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会长,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人事任免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林华景当选为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于1989年1月,是由一批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对老区人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同志发起组成的社会团体。第一任会长罗天,第二任会长林若。第九届理事会现有理事160名,大多是省直机关离退休的厅局级干部,有多位担任过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职务领导同志任名誉会长。 新闻二、    《阳江市老促会召开会员大会,市领导要求重视老促会工作》     2013年9月3日,阳江市老促会召开会员大会,传达学习广东省老促会九届一次理事大会精神。阳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黎泽林在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老促会的工作,为老促会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其当好参谋助手,促进阳江老区建设发展。会议指出,学习贯彻好省老促会九届一次理事大会精神,对促进阳江市老区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老促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当好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的参谋和助手。  黎泽林强调,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要加大宣传老区力度。各县(市、区)要结合我市实际,认真贯彻去年市“两办”21号文件要求,按规划完成革命遗址的修建工作,做好《中国老区建设》和《源流》两份宣传老区的重要刊物的征订工作。二要加强老区调研工作,当好党委和政府参谋。老促会的同志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不断深入调查研究,善于发现老区新问题新情况,多出谋献策,共同努力促进老区建设得更好。三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使老促会工作有新提高。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

北上广的话,最好问问老板

部 门 姓 名 职 务 办公室 赵建毅 主任  宣传部 何洪利 部长  联络部 王炳国 部长  调研部 马守廷 部长  行管部 李广文(兼) 部长  《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 漆志恒 社长  红色思源网站 裴翔宇 站长

党建杂志社招聘发行员

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刊名的《党建》杂志创刊于1988年,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的综合性党刊。《党建》杂志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期刊奖”。《党建》杂志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理论指导,注重思想内涵,面向基层,联系实际,为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级党务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者和广大党员的欢迎。——常识政治篇。

不清楚。但是太多太多都是打着北京旗号的党建杂志社、党建网站,其实都是,就是忽悠企事业单位掏钱,动不动就几万块钱,做个专栏、封底形象页面啥。其实发的杂志啥,连个邮政号都没。

像人民日报啊,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

《足球俱乐部》《小星星》《小学生之友》还有最出名的就是时尚杂志《touch》了反正挺多的

何慧丽,2010,“留守群体 留守学术——兼评叶敬忠等著《阡陌独舞》、《静寞夕阳》、《别样童年》”,《开放时代》,第7期何慧丽 赵晓峰 魏程林,2010,“后税费时代的县乡关系与乡村治理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辑刊》(夏季卷),邓正来主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胡跃高 何慧丽,2010,“兰考县农民合作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何慧丽,2010,“兰考试验:外部力量、农民精英和当地政府结合增强农民发展合作社的主体意识”,载《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何慧丽等,2009,“城乡链接与农民合作”,《开放时代》,第9期何慧丽,2009,“低碳乡建的原理与试验”,《绿叶》,第11期何慧丽,2009,“小农困境的突破和‘平湖经验’的机制创新”,《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何慧丽,2008,“乡级农民生产合作联社的使命及其可持续发展”,《调研世界》,第11期何慧丽,2008,“百年乡恋的历史背景与人生抉择”,《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何慧丽,2008,“我在兰考的乡村建设实验”,“李村老年人协会:农村社群文化行动的表达”,“人民艺术源于劳动实践”,载《乡土中国与文化研究》,薛毅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何慧丽,2008,“农民合作社研究(下)——农民的经济合作与文化合作”,载《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朱启臻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何慧丽 温铁军,2008,“新农村建设在村庄层面上是农民全方位的合作”,《农村.农业农民》(B版),第1期温铁军 何慧丽 周立等, 2007,“健康农业 文明消费 公平贸易 城乡和谐——关于城乡互助合作社的对话与争锋”,《中国合作经济》,第10期He Huili, 2007,Experiments of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n Lankao,Chinese Sociology & Anthropology,S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统购的经验”,《贵州社会科学》,第6期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的结构性力量之形成”,《学习与探索》,第3期何慧丽,2007,“农民合作统销与村庄经济人之间的冲突和调适”,《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何慧丽,2007,“美国合作社印象(上)”,《中国合作经济》,第3期何慧丽,2007,“美国合作社印象(下)”,《中国合作经济》,第4期何慧丽,2007, “探索‘文化本位’的新农村建设”,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期王勇 何慧丽 姜柏林等,2006,“重塑农业合作社”,《中国供销商情》,第5期何慧丽,2006年,“兰考乡村纪事”,《决策》, 第5期何慧丽,2006,“通向农民合作的实践历程”,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何慧丽 温铁军,2006,“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2006,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何慧丽,2006,“农村社群文化组织的发育与新农村建设”,载《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瞿振元 李小云 王秀清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何慧丽,2005,“回归中国,回归农民——评《中国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研究》(温铁军著)”,《读书》,第5期何慧丽,2005,“新乡村建设试验在兰考”,《开放时代》,第6期何慧丽,2005,“唱响新乡村”,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1期何慧丽,2004,“印度卡邦的乡村建设——知识分子对改善乡村状况的作用”,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2期张兴杰主编 何慧丽副主编,2004,《现代社会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何慧丽,2003,“政府作为经济主体”,载《视界》,李陀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第12辑何慧丽,2003,“另类的声音,另类的路——评《新乡土中国》(贺雪峰著)”,《读书》,第8期何慧丽,2003,“尴尬的农业现代化”,《中国改革》(农村版), 第6期何慧丽,2003,“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小城镇建设》,第3期何慧丽,2003,“农民增收的两大制约因素”,载《三农中国》,贺雪峰主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第1期何慧丽,2001,“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弊端——对法国有关政策的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何慧丽,2001, “当前我国的‘人口倒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何慧丽,2000,“关于农民现代特质的探讨”,《小城镇建设》 ,第3期何慧丽,2000,“是农村城市化,还是城乡一体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期何慧丽,1999,“教与学:合作式互动关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对何慧丽的采访(期刊部分):贾丽君,2008,“何慧丽——行动中的研究者”,《中国合作经济》,第9期石破,2008,“何慧丽:走‘野路子’的乡建派”,《南风窗》,第8期此文同时载在《决策探索》(上半月)杂志(2008年17期)曹晖,2009,“农民合作党政必须主导——何慧丽访谈录”,《中国老区建设》,第9期。玛雅,2007,“探索‘文化本位’的新农村建设——访社会学者何慧丽”《决策与信息(上半月)》, 第9期 ,此文被收录在《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一书黎光寿,2006,“‘教授卖大米’的城乡互助理想——中国农大副教授何慧丽的乡土实践,《新华社每日电讯》,4月29日,此文同时载于同年《农村经济与科技》 第8期贺海峰,2005, “何慧丽和兰考乡村建设实验”,《决策》,第11期

  • 索引序列
  •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发行部招聘
  • 老区建设杂志社招聘
  •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
  • 党建杂志社招聘发行员
  • 中国老区建设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