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截至2001年底,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累计合同外资额2680亿美元,占全国合同外资总额的97%。2001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外金额11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35%。正是由于中国政府积极、合理、有序地引导外商进入中国服务业市场,才促进了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中国银行、保险、电信、商业零售以及旅游等领域吸收外资的一些基本情况及政策。 求采纳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中国的贸易发展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4%。中国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4%和1%,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货物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外贸经营主体除了国有企业外,还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后二者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均已超过国有企业。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外贸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由2%提高到8%,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9%提高到9%,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5%和8%提高到2%和3%。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服务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规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排名也进入世界前列。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增势平稳,建筑、通讯、保险、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4%提高到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6%提高到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对外贸易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成长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极大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壮大使中国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其中60%以上来自农村,就业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更加活跃。以信息、通讯为主导的科学技术进步使生产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国际产业转移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进步、国际产业转移和各国之间加强合作等为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了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深化,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个进程中,外国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大量投资机会,其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要素实现增值,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坚持走互利合作共赢道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扩展资料: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不分大小、贫富,与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了优势互补和互惠互利。中国与欧盟贸易近年来稳步发展。欧盟对中国出口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技术领先的机械、电子产品、运输车辆、成套设备、核心零部件和精密元器件等在中国市场颇具竞争力。中国与美国贸易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国出口丰富多样的消费品适应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不断扩大自美国的电子、航空、生物、医药、农产品以及服务贸易进口,也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与日本贸易具有地缘相近的有利条件。中日贸易促进了两国产业的持续合作和进步,也带动了东亚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等发达国家的贸易及投资合作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2010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全面实施,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迅速增长。中国与东盟各自有特色和竞争力的商品自由进入对方市场,适应了双方多方面的需求。中国与韩国贸易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两国相互投资和经济合作领域十分宽广。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近年来快速增长,带动了各自优势产业的强劲发展,显示了新兴经济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贸易也以较快速度增长,与阿拉伯国家源远流长的贸易进一步发展,与拉美国家经济贸易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充分发挥双方资源条件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优势,促进了各自发展。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目前与中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定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50个。中国与美、欧、日、英、俄等主要经济体均建立和保持着经济高层对话机制。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大图们倡议”等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边境经济贸易合作。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经与五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5个自由贸易安排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谈判,签订和实施了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5个。中国倡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与10个自由贸易协定或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伙伴(东盟、巴基斯坦、智利、新加坡、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到7826亿美元,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中国强调谈判要有利于贯彻落实多边贸易体制的公平、公正原则,体现多哈回合作为发展回合的目标。中国全面参与了多哈回合的农业、非农产品、服务、规则等议题的谈判,独立提交谈判案文40多份,联合其他成员提交案文100多份。为推进多哈回合谈判,中国多次表示愿意为谈判作出建设性的、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贡献。中国在解决与贸易伙伴的争议时兼顾各方利益,求同存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随着进出口持续增长,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有所增多。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中国始终认为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施压好,应当努力通过协商谈判解决贸易伙伴之间的争议。中国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的对外贸易

论如何发展中国对外贸易 我国近几年采取的对外贸易发展措施主要有: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但最关键的是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跃升至2010年的29740亿美元,年均增长16.8%,连续两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 但是要想在未来取得长足的发展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各方面的政策及措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中国出口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还比较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一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等。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进程,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积极主动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的争端和摩擦,我国要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目前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轮胎、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化工产品,争议问题主要涉及知识产权、贸易平衡、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叙述:(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美国房地产景气状况仍在下滑,次贷危机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已经开始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纵深发展。受此影响,美国近几个月耐用品订单和工业生产不断下滑,就业形势继续恶化,失业率持续走高,个人消费正趋于疲软,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还在上升,美元对欧元和其他货币继续大幅贬值。如果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下滑的态势还将持续。受美国经济减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已将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1%调降至7%,比1月份预计再次调低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低增速。其中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由2007年的2%回落到今年的5%,欧元区由6%回落到4%,日本由1%回落到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将回落2个百分点。IMF认为,美国正在发生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为25%。同时,IMF还预计,国际贸易增速将由2007年的8%回落到今年的6%。⑴美国经济形势与美元汇率走势;2007年美国经济增长2%,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08年美国经济继续呈现疲弱态势。反映制造业发展状况的ISM制造业指数在1、2月连续低于50,处于走弱状态。总体建筑支出1月份下滑7%,降幅为14年来最高水平,已连续4个月下降。其中住宅建筑支出较上年同期下降4%。新屋销售2月份降至13年来最低水平,下降8%,连续4个月走低。个人实际消费增长自去年12月起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今年3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在楼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情况下,就业市场严重受挫。2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3万,创5年以来最大跌幅,当月失业率为8%,3月份进一步升至1%。自去年9月份以来,美联储已连续7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已累计降低25个百分点至2%。美国国会和布什政府已就财政刺激方案达成一致。整个方案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但是,美联储降息以及政府刺激经济举措对化解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作用目前还不明显。一季度美国经济仅增长6%,经合组织(OECD)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已承认,美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可能很小,甚至出现萎缩。IMF最新报告指出,受次贷危机和金融市场动荡的交叉影响,2008年美国经济将陷入轻度衰退,全年经济增长将只有5%。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持续下跌。2007年,美元对欧元下跌幅度接近10%,2008年以来跌势不减。截至3月底,美元综合加权指数收报于31,较上年末下跌4%,其中,欧元对美元汇率收于1:5805,美元对欧元较上年末贬值6%;美元对日元汇率收于1:85,较上年末贬值6%。鉴于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还在加大,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进一步大幅降息,而欧洲央行可能保持中性货币政策,加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分流美元资产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上半年美元疲弱态势仍难以逆转。(二)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持续攀高;2007年,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需求旺盛、生产成本提高、美元大幅贬值等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已连续6年攀升,其中尤以原油和农产品价格涨势最为迅猛。国际原油价格年末比年初几乎翻了一番,粮食、植物油价格大幅上扬,其他农产品如饮料、畜禽产品以及棉花、羊毛、木材、天然橡胶等工用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全线上涨。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42%。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呈震荡上升趋势。原油、黄金及小麦、大米、大豆、豆油等主要农产品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加大了各国的通胀压力。为抑制通货膨胀,粮食进口国增加采购量,出口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发生扭曲,供应趋紧,刺激国际粮价进一步上涨。预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粮价都将保持在高位。高粮价可能加剧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也将进一步加大全球通胀压力。从目前情况分析,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球初级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美元汇率虽有反复,但总体趋软,加上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波动。(三)国内人民币升值加快等影响更加明显;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影响出口的主要因素有人民币升值加快、原材料涨价、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利率提高以及去年外贸政策调整等因素产生叠加。从长远来看,这些因素将有利于促进外贸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如工资上涨有利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国内消费;环保成本上升有利于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从近期来看,企业结构调整和消化成本上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可能影响企业利润。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步伐加快,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4%。同时,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比去年同期加快7个百分点。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越来越多的进出口企业感受到流动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压力增加。许多企业反映,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相当有限,在国际市场低迷的条件下通过提价转移成本越来越困难,出口利润率下降甚至亏损。许多出口企业出现了有单不敢接或长单改短单的情况,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尤为明显。(四)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近年来,针对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快速扩大,与贸易伙伴摩擦增多,外贸发展对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国家对进出口税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一是调整商品进出口关税,对部分商品实行暂定税率。出口方面,主要针对资源性产品提高或开征了出口关税。进口方面,主要是降低了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以及国内不能生产又有较大需求的医疗器械、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关税。2008年,我国又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主要涉及最惠国税率、年度暂定税率、协定税率和特惠税率等方面。调整后的关税总水平为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2%,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92%。二是调低出口商品退税率。近年来国家几次调低或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2007年7月进一步取消了553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同时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有效抑制了部分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矛盾,有利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也明显促进了部分能源和资源性商品、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装备以及百姓日常生活用品等商品的进口。但是,由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较低,消化成本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调低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优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中国应坚持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体制内,利用多双边渠道,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解决争议。近年来,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保护知识产权、促进贸易平衡、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范进出口经营秩序等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充分照顾到贸易伙伴的关切。在协商不能解决争端的情况下,中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与贸易伙伴的贸易争端,维护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和解决我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我自己写的,但有些是书上的观点,还有从网上查了点资料,这位仁兄你看着办吧!能不能帮上你!我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的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论文

说先就是以中国对外贸易为检索词,多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然后楼主就需要对资料进行仔细分析和解读了。同时楼主要拟定一个纲领来完成,主要就是写对外贸易的现状、特点,并结合其发展趋势,来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很好搞定的。

好。z好喔。。帮你。。是的额。 给你。。那行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1、对外贸易的机遇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迎来了新的机遇。国际上的制造业在不断转移,我国的一些企业抓住了这一机遇,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加工基地。从另一方面上看,服务贸易的份额在不断提升,无论是物流还是技术的研发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可见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速度的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另外我国的对外贸易市场空间变得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之一,我国企业的投资形式逐渐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多变贸易趋势更加完善。无论是商品出口还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上看,国际市场的空间性越来越强。国内市场上的短缺资源可以从国际市场中获得。实现了资源和技术的相互融合。2、对外贸易的挑战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渐提升。在这种状态下,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资源就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制度的影响。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渐突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如果贸易交易的平稳程度不够,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比较明显,要想保证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需要保证交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①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②转变粗放型贸易增长方式③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7-1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们应该从WTO对中国农业的规定和要求出发,重点分析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特征,分清中国农业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判断WTO对中国农业乃至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作用。 肉类进口实行单一的关税管理制度,同时削减肉类关税,关税减让到2004年完成。 降低鱼类进口关税,税率将从目前的3%逐步调整到2005年1月1日的6%。我国农村人口大约为9亿。根据统计部门的统计,农村有劳动就业能力的人口估计达到6亿人左右,根据劳动力与土地的正常配比,农业只需要1亿左右的劳动力,另外5亿左右的劳动力需要转移到非农就业上去。虽然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不小,但是从人均拥有量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显得十分稀缺,劳动力大大过剩。我国自然资源十分稀缺,集中表现为土地资源稀缺。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十分不经济,每个农户土地面积的占有量不到一公顷。美国的耕地面积差不多是中国的2倍,而农场数量只有200万,不到中国的1%,农场平均规模超过100公顷。欧盟的农地面积与中国相同,但只有740万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的规模将近20公顷,同样大大高于中国农户土地面积的平均拥有量。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水平。以国际期货价格为比较标准,假如1998年国际期货价格为100 ,那么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应该是:小麦143、大米101、玉米180、大豆179、棉花107、豆油156、花生油153、生猪 68、原糖183。很明显,在9种主要农产品方面,8种已丧失价格优势,只有生猪还有价格优势。(三)主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普遍比较差。1、大米:从1990年到1996年一直处于净出口的状态,其竞争力系数也一直维持1。大米是我国在粮食作物中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米的生产成本逐年上升,这种比较优势也在逐渐消失。2、小麦:中国小麦1991-1997年一直从国外进口,其竞争力系数争定在-1。3、玉米:出口竞争力系数1990-1995年为-1,1996年后,中国玉米的出口有了快速增长,1997年的出口竞争力系数竟达到999。但是入世后,对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是复杂和多方面的2、基本判断从今年上半年农产品进出口状况看,形成了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局面,特别是粮、棉、糖等大宗农产品出口呈现下降形势,相比之下,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产品出口形势较好。虽然少数品种进出口形势有所变化,但是从总体上看,依然维持原有的格局,即出口竞争能力结构照旧,土地密集型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六)分析结论三、加入WTO对农业的影响作用分析从各个省市来看:1、福建、上海、广东、天津、山东、浙江、北京等7个省市,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较优势,将从促进出口中获利较大,但是将面临较大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压力;2、新疆、内蒙、黑龙江、陕西、青海、宁夏、山西、云南、安徽、甘肃等10个省市,因在国内具有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面临的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压力较小,但是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发展中得益也较少;3、海南、广西、辽宁、江西、河北、湖北、吉林等7个省市,由于在劳动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不但可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大,而且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小,形势相对比较有利;4、湖南、江苏、四川、重庆、贵州、西藏等6个省区,在两类农产品生产上都缺乏比较优势,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作用中获利较小,所面临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压力较大,形势相对不利。(二)因农业各子行业对生产要素要求存在差异,生产要素能得到满足的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各子行业在国际市场中比较优势或劣势存在差异,从而受WTO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中国加入WTO后对农业各子行业的影响作用大体形势为:3、畜牧饲料业:正负效应同时存在畜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我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猪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不但是猪肉生产大国,也是猪弱消费大国。中国加入WTO后,有望通过低价的进口饲料来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猪肉产品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相比之下,其它肉类产品尽管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优势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受疯牛病等因素影响,扩大出口前景具有不确定性。饲料行业,由于所用原料主要来自土地密集型的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缺乏竞争力。但是,如果部分企业使用低价的进口谷物来生产饲料,成本有望下降。问题是,饲料成本与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密切相关,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竞争力差的局面难度较大。就我一个,顶哦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第1章 绪论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贸易顺差必要性(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论文框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介绍简要地总结论文主题,说明为什么这个主题有价值,也许还可以概述一下你的主要结果。2、背景信息(可选)简短地介绍背景信息是必要的,特别是当你的论文涉及两个或多个传统领域时。3、新技术回顾这部分回顾了与论文相关的研究现状。  4、研究问题或问题陈述工程论文倾向于提到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其他学科则是用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来表述。在这两种情况下,有三个主要部分: 对你的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的简明陈述;研究这个问题的原因;  阐述为什么值得研究这个问题。5、描述你如何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  论文的这一部分形式更加自由,可以有一个或几个部分和子部分。 6、结论  结论部分通常涵盖三件事,并且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单独的小节: 结论;对成果的总结;未来的研究。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列表与第3部分中给出的技术现状综述紧密相关。所有的参考文献都必须在论文正文中提及。参考书目可能包括论文中没有直接引用的作品。8、附录  一般来说,太过具体的材料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但可供考官仔细阅读,以充分说服他们。

  • 索引序列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史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论文
  •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