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初中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初中

发布时间: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初中

通过一学期学习经济法,我有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和大家分享!~ 要学好这门课程,并顺利通过考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阅读、钻研教材   考生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教材,全面系统地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这门课程有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涉及的内容较多,知识范围广泛,各章既分别阐明不同的问题,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考生应深入学习各章内容,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内涵,同时要注意各章之间的逻辑联系,了解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经济法科学体系。      二、系统学习与重点深入相结合      在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应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学习,掌握对学习经济法概论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原理和概念,但要注意在学习中切忌单纯孤立地抓重点,甚至押题猜题。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要学好一门课程,对其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概念、范畴、公式、原理和主要制度规定等,应认真记忆,但不能死记硬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要把课程内容的学习同分析研究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实经济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重视联系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经济生活,提高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转帖)pilgrim 发表于: 2005-7-03 14:13 来源: 考博网 (北大中心牛人的经验)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前言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离芝大经济系的期末考试只有两周不到了,我这里的很多同学都开始 “ 玩命 ” 地复习迎考。但我还是很乐意为《经济学人》投一篇出国前写的关于学习体会的稿子。因为我本科时也曾和大家一样,渴望着师兄师姐们在悠悠学习路上能多给我们一点建议和提醒,而且在这份刊物上也曾留下过我自己的歪歪斜斜的学习经济学的脚印。 放眼国际经济学界,我们复旦的经济学人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因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华人经济学家中出自复旦的远比你听说过的和想象到的还要多,你将惊诧于百年复旦所特有的培养经济学家的厚重传统!!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经济学家,又谈何容易!在芝大,我们亲眼看着一位位曾光彩照人的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的助教授数年拼搏之后仍不得不黯然神伤地离开芝大,留下的只是诺奖得主们轻描淡写的评语:“是的,他(她)的确很优秀,可是以芝大的标准还不够优秀。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学习经济学并不轻松,但是真的很过瘾!!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 在即将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求学之时,我有幸成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以来首位获得北大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称号的学生,心里当然感到特别高兴。转眼间我在国内接受经济学教育已有七年了,此间虽然写过一些小练笔,发表过一些小文章,但是至今我仍然不敢妄称自己是在做最严格标准上的经济学 “ 学术研究 ” ,我更愿意说这些只是为将来真正的经济学研究打基础。近年来,我们国内的经济学教学发生着跳跃性的变化,我也很幸运地从这些变化中受益。借应邀为《我在北大作学术》撰写材料的机会,我也将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说来与大家交流。 体会一、主动培养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学经济学的同学中,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有谁比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更浓。这一点总是让我觉得特别幸运和幸福,特别是在为申请出国深造准备自我陈诉材料的时候。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种兴趣使得我愿意比很多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经济学论文,攻克一道道数学与经济学习题,去感受学习经济学的快乐。 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始于本科期间读经济学国际大师们的传记故事,阅读中感受着大师们普通人的一面,让我觉得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与我们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并且发现原来这些被奉若神灵的大师们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懵懂过,失败过,甚至小心眼过,然后在良师的提点下才 “ 茁壮成长 ” ,而且这些严谨的大师们居然也很有幽默感,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激动而兴致倍增的事!正如球迷,歌迷和影迷对于球星,歌星和影星可以娓娓道来那样,我不知不觉之间也了解了大经济学家们的生活方式和研究历程,我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很幸运,在国内学习期间我总是能遇见真正做学问的良师和志同道合的益友(见我的硕士论文的英语后记)。当第一次得到著名经济学家的热情洋溢的鼓励时,当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变成经济学期刊上的铅字时,当听到电话里第一次被人误称为教授时,当第一次受邀请参加高级的学术会议时,当你的同学与朋友都觉得你将成为一名经济学家时,你自然而然地就努力起来以争取 “ 理性化 ” 师友们的 “ 预期 ” 。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 Mankiw 教授曾经说:做经济学研究本身那么地有趣,更有趣的是居然还会有人给你钱让你去做。 体会二、首先练好基本功, “ 厚积 ” 才能 “ 薄发 ” 。 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硕士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在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这些标准课程上经受过严格训练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太可能做出让国际经济学界认可的 “ 学术成果 ” 。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如果单纯追求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数量而不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那么将来的研究就有可能只是低水平重复,缺乏后劲。因为经济学比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更加接近自然科学 , 只有先学习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才可能了解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自己的创新。在担任国内一些顶尖经济学杂志的匿名审稿人期间,我经常审到一些宣称自己做出了开创性发现和成果的论文,但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在 1950 年代就在国外基本终结了,而且甚至早已是国际上标准教科书中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国内很多经济学人基础训练薄弱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北大学经济学的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了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求解一道道的高级宏微观习题,去数学系上数学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大师 Lucas 教授就说过他曾学了数以吨记的数学书。客观地讲,在国内的多如牛毛的二三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困难。我自己始终觉得在读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多去数学系听几堂随机过程或者泛函分析的课程从而充实自己的 “ 工具箱 ” 要比在国内杂志上多发表几篇文章更有意义,更有 “ 学术 ” 价值。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经济学家都是这么叮嘱我的。 体会三、抽时间多练笔,重视 “presentation” 。 一般在学完标准基础课程以后就开始在专业领域学习并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我觉得在了解基本问题和方法之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某些有意思的想法以规范的方式写下来,包括相关文献的综述以及对自己 “ 贡献 ” 的明确界定,然后拿给这个领域的专家教授们去求教,就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独立研究的基本功。很多时候,只有我自己先思考过了,尝试过了,然后才能恍然大悟为什么在那些经济学大师们的经济学模型中采用的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假设,才理解到为什么在某些问题上国际前沿的研究会 “ 卡 ” 在这里不动了。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而是为了学习大师们的研究方法,在练习中掌握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技能。有时候对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模型进行反复 “ 临摹 ” 方能体会其内在的魔力。我自己就是这个方法的最大受益者。 写完习作以后,最好要多争取机会向老师与同学作报告 (“presentation”)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功之一。经济中心每周至少一次的海外访问学者学术报告让我不仅了解了很多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且也渐渐学到了如何做学术报告,如何从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中吸取精华。在做报告时也要掌握各种方法,这样在交流中就特别有利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扩展自己的视野并改进自己的文章。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自己有不少习作都改过很多很多遍,在很多学术场合作过报告,聆听了十几位国际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意见。当觉得自己的文章修改得差不多了,然后投给相对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的话,还可以得到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写一篇文章就扔在那里不改了,或者直接投给二三流的杂志,那么其实是很可惜的事。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如果不善于或者甚至不会做学术报告,而只是自己独斟独酌的话,那么研究水平就会大大地落后。 经济学论文在强调逻辑严谨,行文规范的同时,也要求文字流畅。 Mankiw 教授就曾说到他本科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写作课对他后来的经济学写作非常有益处。在经济中心我比较早地开始尝试用英语写论文,包括后来的硕士论文。一方面因为我觉得英语是世界顶级杂志的唯一接受语言,另一方面经济中心所有老师都是海外博士的优势使我更加珍惜机会向这些老师们学习英语写作。这对于任何非英语国家的经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训练。 在经济中心的三年对我来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第一年的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基本上剥夺了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第三年要完成申请出国留学的一整套纷繁的程序。之间还要抽空考完 TOEFL 和 GRE 甚至 TSE 。所以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练习经济学写作并且能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在国内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论文周期通常要半年以上,在国外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周期至少为 1 年两年。所以能耐住苦,挤时间,愿意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确是一种对自己意志和兴趣的考验。 体会四、多与经济学家交流甚至合作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要勇于并善于向老师们请教。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理论研究重心,所以多多听取各位经济学者的教诲特别有利于寻求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风格,及时认识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详细地了解优秀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遇到理论困难时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举世闻名的经济学大师,像 Tom Sargent, Paul Romer, Richard Nelson 等美国教授指点我学习数学,热情地评论我的论文初稿时,我的学术自信心与兴趣都陡然提高。与林毅夫老师合作写论文又让我切实地感受并学习他那种重视对现实的观察与归纳能力,与赵耀辉教授讨论问题让我认识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与陈平老师的对话则提醒了我不要放弃从其他学科汲取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尝试,等等。与经济学家的交流与接触还有利于增进自己对国内外经济学术界的了解,有利于制定适合自己的比较长期的学习与研究规划,避免走前人的弯路。 --------------------------------------------------------------------------------* 作者系 96 级世界经济系本科, 2000 年免试直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3 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获得第五届 “ 许继杯 ” 北京大学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以后应邀撰写的材料《我在北大作学术》稍加改编而成的,所以主要侧重于研究生经历。不过希望本科的学弟学妹们觉得阅读的收益仍然大于成本。

☆中学生学习心得☆“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它是学习力中最讲科学含量,最讲技术操作品质,其优劣程度决定着一个人学习的成败。”——哈佛学习格言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就是这句话。在大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提高的是自己的学习力;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修炼良好的心态,这些才是我们能够受用终身的东西。^_^ 『一』给自己找个目标。世界之大,知识之广博,使我们很难成为那种极少有的全才,致使我们要在“得失”间衡量。经济学中,最根本研究的出发点也是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在大学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如果可以尽早的就有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给自己个目标,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效率会更高,我们也不容易迷失方向,因为我们更有针对性,可以有选择的涉及相关方面的知识及准备相应的技能。显而易见的,立志做学问和立志在外企工作的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做的准备肯定是不同。相比之下前者会花更多时间去读书、做实验和思考、总结;后者则需要有更丰富的参加活动经历和更open的想法。不管怎样选择,都没有好或坏的区别,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方向,坚持走下去,在大学中都会取得不错的结果。『二』给自己找点压力。好的环境,好的学习伙伴,好的师资力量,好的资源,这些都是很好的外因,可是真正让自己踏实的去学习的还是源于自己的心。学习是一种心态,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想学真正的知识,而不只是去混个大学的学士证书时,才真的能静下心来读书。有时候人会和自己妥协,告诉自己,做到这样就够了。但如果我们稍微往后面想一想,就知道现在的一些能力、技能的遗失,在以后人生路途中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那时,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或者已经因此而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就像无间道中一句话:“出来混是需要还的。”所以,常常给自己一个需要学习的动力,一点压力,告诉自己把握好现在!现的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是为了以后的梦,为了以后的生活,所以必须要学点什么,给自己一个这样的心态,这种紧迫感,去积极的主动的学习。『三』做个蜗牛吧。一直喜欢这首歌:“……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照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有时候,我们该学会做个蜗牛吧,当我们发现自己那里不足,又迫切的想改善时,那时千万不要浮躁。因为很多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个有时点滴的过程(就像英语),一步一步的爬,最后才能“乘着叶片往前飞”。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给自己一个每天努力“爬行”的方向,习惯这种微小的步伐,不急于看到效果,当然最终时间的坐标轴上一定会看到递增线条。『四』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可能当我们走出校园,形式上的学习终结了,但我们一辈子还是学生。直到生命和世界告别时,我们才真的结束学习生活。所以,不要妄想逃开学习,试着去找到里面的快乐,那里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一、结构学术写作与小说或新闻写作不同,其整体结构是正式且有逻辑的。这意味着句子和段落之间应该有叙述性的联系,这样读者才能理解论点。引言应包括对论文其余部分如何组织的描述,以及在整个论文中正确引用的所有来源。二、基调整体基调是指一篇文章所传达的态度。论文中以叙述语气陈述他人的观点是很重要的。当陈述一个你不同意的立场或论点时,准确地描述这个论点,不要使用带有偏见的语言。在学术写作中,应该从正规的角度来研究问题。因此,应该使用中立的语言,而不是对抗或轻蔑的语言。三、措辞 措辞是指使用的词语的选择。因为具有几乎相同字典定义的单词可能有非常不同的内涵(隐含意义)。学术写作中尤其如此,因为词语和术语可以演变出一种微妙的含义。四、语言  使用明确的语言很重要。结构良好的段落和清晰的主题句使读者能够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你的语言应该简洁、正式,并准确表达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要使用不具体或不够精确的模糊表达。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学术论文的规范是课题研究与表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通过对于学术论文特征的全面分析,确立出评价论文质量的一般标准。学术规范包含着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丰富内涵。学术论文的特征表现为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与理论性四个方面。学术性是指语言的学术性、内容的学术性和问题的学术性。创造性的内涵包括:研究是否推翻前人不正确的定论;有无新发现或提出新理论,或解决新问题;研究虽为老问题,但有无新意,或在继承前人成果的运用中发现不足而予以完善;是否反映在众多观点中独树一帜的见解。科学性指合乎规律、真实、准确的知识与结论,在学术研究中体现出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性与论证推理合乎逻辑性。理论性是指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理论思维,通过抽象、概括、说理来剖析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所组成的论证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使被解决的问题由一般现象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所有这些规范,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三个层面:1、道德层面,即坚守学术道德,要以德治学,主要靠自律;2、精神层面,即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技术层面,即应遵守论文当一般编写格式和体例。硕士论文写作应当严格遵循这几个方面的规范性要求,严格接受制度化规范的制约,才能保证写出乎共通标准、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硕士论文写作是最为基础的专业学术训练,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与程序,明确学术规范意识,掌握论文写作规律与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如果不进行基本的学术规范教育与学术训练,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抄袭、剽窃、侵占、拼凑等不端行为,必将在学术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术规范教育和学术训练理应成为硕士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二、 学术论文写作的意义硕士论文写作是研究生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之一,也是硕士研究生知识与能力结合、提升理论水准的一项重要环节。进行硕士论文写作,有利于全面训练研究生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研究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钻研,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同时,硕士学位论文是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硕士论文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硕士论文体现着高等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术论文是发表学术成果的基本方式,是现代学术研究的标志,理应成为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者熟练掌握的一种应用文体。适应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惯例,能够写出合乎标准和要求的论文成为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是现代高级专业人才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2、硕士论文是高校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检验方式。研究生论文写作水平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生生论文的水平往往能够体现出学校的教学水平。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高等教育和公立民办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而言,学术论文作为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方式,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3、硕士论文是专业学习的总结,是必需的学术训练。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论文写作是一项基本内容。通过论文的撰写,研究生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梳理、检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结构,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规范、规律和标准,培育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

我只能说楼上的太高端大气了,《经济科学》是CSSCI,在很多学校算B加的,权威杂志啊,

经济学动态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初三

范文:  这一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起初我对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真的一无所知。西方经济学学习心得4篇。以前的学习都是反复的上几门应试的课程,上了大学,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一下子全变了。虽然当初填志愿时我首选了现在的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主要研究什么、主要学习什么、主要将会接触哪些课程、哪些知识都不曾深涉深知,有点懵懵懂懂地闯进了这个专业。所以,开学至今,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完全是按照学校的安排而进行的,每一门课程也都是从开学的一无所知、不知道学习目的与方向到渐渐了解,知道了一些知识、一些原理,渐渐明白学习这门课的原因和目的,渐渐学到一些学习每门课所需的一些方法和重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让我更有感触。  从第一节课,老师您对我们进行洗脑开始,我们接触、认识了这门课程,我们从您那里了解了该如何去学这门课,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学习这门课的目的等一系列开启我们进入这门课学习大门的关键。  对这门课的学习,您对我们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经济现象,要求我们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学着做一个理性的人。  这学期即将结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有了稍稍的了解。能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某些原理简单地解析一下身边的一些小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的配置,研究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动、生产者行为的决定和变化、市场结构差异、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化、一般均衡过程等问题,其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以上理论的研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提供解释和指导。微观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规范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大量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和边际分析方法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以此再推广到整个市场,如单个的消费者、单个的厂商、单个行业等,它主要以单个数量的分析为主。在微观经济学中,这种分析方法有两个重要的假设条件。一是理性人的假设,即“经济人的假设”,即在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个体总是以利己心为动力,企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另一个假设条件是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它要求人们对有关的经济情况能确切的了解,即完全知识或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但这一条件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实现。  这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需求与供给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等。通过对需求与供给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分析,我知道了为什么校门口的西瓜从每公斤3元渐渐降至每公斤1元。因为起初西瓜刚刚上市,供给量较小,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所以价格较高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而随着西瓜上市季节的来临,新的供给商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使供给量增加,供给量大于原先价格下的需求量,所以价格下降,直至供求均衡。因为这个季节西瓜市场能给供给商带来利润,所以可能仍有供给商加入这个市场,一旦供给量大于现有价格下的需求量,那么西瓜的价格将还会有所下降,直至不再有厂商加入或退出这个市场,整个市场上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那么西瓜的价格就不会再降了。  通过对效用论的学习,我知道了应该做个理性的经济人,使利益达到最优。利用效用论,我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在手里的钱一定的情况下不会一早上喝三杯最爱喝的可乐,而会去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虽然可乐是他的最爱,但只有在他喝第一杯的时候他所获得的效用即满足感最大,当他喝第二杯时,根据效用递减规律,他所获得的效用将会减少,而当他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因为喝多了而不想喝了,从而第三杯的效用很小甚至会减少总效用。但他若拿买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钱去买早点的话,由于早点可以填饱肚子,所以一份早点的效用大于他喝第二杯第三杯可乐的效用,所以他会选择买一份早点一杯可乐,而不是买三杯可乐,从而使他的效用获得最大,他的利益也达到了最大。  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利用生产、成本以及市场等理论去分析解释一些市场上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  从个人来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分析方法,培养个人的经济触觉,学会利用知识、理论去分析、解释问题,学会理性的决策。但却不可以一味地抄书、搬书,要在实际中运用、理解、拓展我们的经济思想。

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经济管理基础教程》,接受了有关经济管理基础方面的学习,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有关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加深了对一些经济学名词的理解,并了解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注意点,以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基层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来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经济学尤其如此。经济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都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系统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在第一章导论中,我了解到经济学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类。微观经济学是主要研究个体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而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我还了解到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经济模型等。此外,从第二章,我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消费者应如何选择以及消费者的行为会对经济有何影响等等。这些教会我们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如何从需求的一方,也就是从消费者偏好和选择方面来研究市场。而作为进入市场的另一方,也就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第三章又讲了作为一个厂商应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以获得最大效益。而第四章又介绍了有关国民经济的基本变量,包括国民经济如何统计核算、GDP如何计算、国家财富与储蓄的含义、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利率、失业率等,这些又加深了我对一个国家国名经济的了解。而第五章讲了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从中,我了解了国家为达到宏观调控目标可采取的政策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而第二篇讲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从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企业与管理的知识。企业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总量,标志着国家的富裕程度。而管理则是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活动。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所有杰出的工程项目无一不是在严密的管理之下进行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管理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组成生产的第四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已为多数高速发展的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有技术的原因,而更多的则是管理水平的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以求得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其实,经济管理的知识含盖诸多方面,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写出来是一种收获,一种可以和别人分享心得的体验。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统一。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英文

ational FDT refers to the proportion which in a country total technology the exterior technology occupies, is a country technology foreign level of dependency The FDT computation adopts the formula is: the research's goal mainly lies in uses the newest official statistics data, carries on the reckoning to our country to FDT, and attempts by the new angle of view and the new method carri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in-depth this article to the data which collects, carries on using the current capacity and the storage quantity two ways to our country's FDT[reckoning],[analysis], and carries on with Japan international Thus further right[reckoning]In the formula two factors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it analyze thoroughly, like technology aquisition and[independent innovation]And so And through establishment econometric model, measure technology aquisition funds current capacity as well as R&D funds current capacity to our country[technical knowledge storage quantity]Boundary returns Finally the joint analysis situation, has given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this article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empirical study unifies,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echnical advanced countries situation relativity, the continuation person superiority with makes the suitable innovation to link In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the method weight and the choice, in the analysis angle and the depth, myself have also carried on the massive earlier period preparation as well as the paper process the unceasing improvement and the Therefore, the findings have certain use value and the research topical glossary: Foreign technical degree of dependency FDT, Foreign Dependency of Technology, surveys measuring, measurement, analyzes Analyzing, analysis, technical knowledge storage quantity technology knowledge stocks, the technology imports technology import, innovates independently independence

英文原文: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ural, economic ,science and 英式音标:[ɪt] [pleɪ] [æn; ən] [ɪmˈpɔːt(ə)nt] [rəʊl] [ɪn] [ðə] [ˈkʌltʃ(ə)r(ə)l] , [ˌiːkəˈnɒmɪk; ek-] , [ˈsaɪəns] [ənd; (ə)n; ænd] [edjʊˈkeɪʃ(ə)n] 美式音标:[ɪt] [pleɪ] [ənˌæn] [ɪmˈpɔrtnt] [rol] [ɪn] [ðə] [ˈkʌltʃərəl] , [ˌikəˈnɑmɪk] , [ˈsaɪəns] [əndˌ ənˌænd] [ˌɛdʒuˈkeʃən]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转帖)pilgrim 发表于: 2005-7-03 14:13 来源: 考博网 (北大中心牛人的经验)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前言 写给复旦经济学本科的学弟学妹: 离芝大经济系的期末考试只有两周不到了,我这里的很多同学都开始 “ 玩命 ” 地复习迎考。但我还是很乐意为《经济学人》投一篇出国前写的关于学习体会的稿子。因为我本科时也曾和大家一样,渴望着师兄师姐们在悠悠学习路上能多给我们一点建议和提醒,而且在这份刊物上也曾留下过我自己的歪歪斜斜的学习经济学的脚印。 放眼国际经济学界,我们复旦的经济学人完全有理由感到骄傲,因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华人经济学家中出自复旦的远比你听说过的和想象到的还要多,你将惊诧于百年复旦所特有的培养经济学家的厚重传统!!然而,要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经济学家,又谈何容易!在芝大,我们亲眼看着一位位曾光彩照人的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的助教授数年拼搏之后仍不得不黯然神伤地离开芝大,留下的只是诺奖得主们轻描淡写的评语:“是的,他(她)的确很优秀,可是以芝大的标准还不够优秀。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学习经济学并不轻松,但是真的很过瘾!! 在国内学习经济学的体会 * : 在即将远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求学之时,我有幸成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以来首位获得北大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称号的学生,心里当然感到特别高兴。转眼间我在国内接受经济学教育已有七年了,此间虽然写过一些小练笔,发表过一些小文章,但是至今我仍然不敢妄称自己是在做最严格标准上的经济学 “ 学术研究 ” ,我更愿意说这些只是为将来真正的经济学研究打基础。近年来,我们国内的经济学教学发生着跳跃性的变化,我也很幸运地从这些变化中受益。借应邀为《我在北大作学术》撰写材料的机会,我也将一些个人的学习体会说来与大家交流。 体会一、主动培养自己对经济学的兴趣 在我所认识的所有学经济学的同学中,至今我还没有发现有谁比我对经济学的兴趣更浓。这一点总是让我觉得特别幸运和幸福,特别是在为申请出国深造准备自我陈诉材料的时候。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正是这种兴趣使得我愿意比很多同学花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经济学论文,攻克一道道数学与经济学习题,去感受学习经济学的快乐。 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始于本科期间读经济学国际大师们的传记故事,阅读中感受着大师们普通人的一面,让我觉得那些诺贝尔奖得主们与我们学生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并且发现原来这些被奉若神灵的大师们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懵懂过,失败过,甚至小心眼过,然后在良师的提点下才 “ 茁壮成长 ” ,而且这些严谨的大师们居然也很有幽默感,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激动而兴致倍增的事!正如球迷,歌迷和影迷对于球星,歌星和影星可以娓娓道来那样,我不知不觉之间也了解了大经济学家们的生活方式和研究历程,我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很幸运,在国内学习期间我总是能遇见真正做学问的良师和志同道合的益友(见我的硕士论文的英语后记)。当第一次得到著名经济学家的热情洋溢的鼓励时,当看到自己的名字第一次变成经济学期刊上的铅字时,当听到电话里第一次被人误称为教授时,当第一次受邀请参加高级的学术会议时,当你的同学与朋友都觉得你将成为一名经济学家时,你自然而然地就努力起来以争取 “ 理性化 ” 师友们的 “ 预期 ” 。新凯恩斯主义代表人物 Mankiw 教授曾经说:做经济学研究本身那么地有趣,更有趣的是居然还会有人给你钱让你去做。 体会二、首先练好基本功, “ 厚积 ” 才能 “ 薄发 ” 。 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硕士课程的学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在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这些标准课程上经受过严格训练的话,那么就几乎不太可能做出让国际经济学界认可的 “ 学术成果 ” 。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如果单纯追求在国内杂志发表论文数量而不重视基础训练的话,那么将来的研究就有可能只是低水平重复,缺乏后劲。因为经济学比其他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更加接近自然科学 , 只有先学习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和工具才可能了解和掌握国际最前沿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做出自己的创新。在担任国内一些顶尖经济学杂志的匿名审稿人期间,我经常审到一些宣称自己做出了开创性发现和成果的论文,但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在 1950 年代就在国外基本终结了,而且甚至早已是国际上标准教科书中的内容。这充分反映了国内很多经济学人基础训练薄弱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北大学经济学的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学会了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求解一道道的高级宏微观习题,去数学系上数学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大师 Lucas 教授就说过他曾学了数以吨记的数学书。客观地讲,在国内的多如牛毛的二三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不困难。我自己始终觉得在读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多去数学系听几堂随机过程或者泛函分析的课程从而充实自己的 “ 工具箱 ” 要比在国内杂志上多发表几篇文章更有意义,更有 “ 学术 ” 价值。我认识的很多优秀的经济学家都是这么叮嘱我的。 体会三、抽时间多练笔,重视 “presentation” 。 一般在学完标准基础课程以后就开始在专业领域学习并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我觉得在了解基本问题和方法之后,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某些有意思的想法以规范的方式写下来,包括相关文献的综述以及对自己 “ 贡献 ” 的明确界定,然后拿给这个领域的专家教授们去求教,就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很多独立研究的基本功。很多时候,只有我自己先思考过了,尝试过了,然后才能恍然大悟为什么在那些经济学大师们的经济学模型中采用的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假设,才理解到为什么在某些问题上国际前沿的研究会 “ 卡 ” 在这里不动了。写这些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而是为了学习大师们的研究方法,在练习中掌握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技能。有时候对一个基本的经济学模型进行反复 “ 临摹 ” 方能体会其内在的魔力。我自己就是这个方法的最大受益者。 写完习作以后,最好要多争取机会向老师与同学作报告 (“presentation”) ,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功之一。经济中心每周至少一次的海外访问学者学术报告让我不仅了解了很多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且也渐渐学到了如何做学术报告,如何从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中吸取精华。在做报告时也要掌握各种方法,这样在交流中就特别有利于认识自己的不足,扩展自己的视野并改进自己的文章。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我自己有不少习作都改过很多很多遍,在很多学术场合作过报告,聆听了十几位国际和国内著名经济学家的意见。当觉得自己的文章修改得差不多了,然后投给相对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的话,还可以得到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如果写一篇文章就扔在那里不改了,或者直接投给二三流的杂志,那么其实是很可惜的事。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如果不善于或者甚至不会做学术报告,而只是自己独斟独酌的话,那么研究水平就会大大地落后。 经济学论文在强调逻辑严谨,行文规范的同时,也要求文字流畅。 Mankiw 教授就曾说到他本科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写作课对他后来的经济学写作非常有益处。在经济中心我比较早地开始尝试用英语写论文,包括后来的硕士论文。一方面因为我觉得英语是世界顶级杂志的唯一接受语言,另一方面经济中心所有老师都是海外博士的优势使我更加珍惜机会向这些老师们学习英语写作。这对于任何非英语国家的经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功训练。 在经济中心的三年对我来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第一年的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基本上剥夺了自己的绝大部分课余时间,第三年要完成申请出国留学的一整套纷繁的程序。之间还要抽空考完 TOEFL 和 GRE 甚至 TSE 。所以如何利用好课余时间练习经济学写作并且能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就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在国内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论文周期通常要半年以上,在国外较好的匿名审稿杂志上发表文章,周期至少为 1 年两年。所以能耐住苦,挤时间,愿意一遍遍地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确是一种对自己意志和兴趣的考验。 体会四、多与经济学家交流甚至合作 我自己的经历告诉我,要勇于并善于向老师们请教。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不同的理论研究重心,所以多多听取各位经济学者的教诲特别有利于寻求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风格,及时认识和纠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详细地了解优秀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遇到理论困难时他们是如何克服的。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举世闻名的经济学大师,像 Tom Sargent, Paul Romer, Richard Nelson 等美国教授指点我学习数学,热情地评论我的论文初稿时,我的学术自信心与兴趣都陡然提高。与林毅夫老师合作写论文又让我切实地感受并学习他那种重视对现实的观察与归纳能力,与赵耀辉教授讨论问题让我认识到实证研究的重要性,与陈平老师的对话则提醒了我不要放弃从其他学科汲取经济学思想与方法的尝试,等等。与经济学家的交流与接触还有利于增进自己对国内外经济学术界的了解,有利于制定适合自己的比较长期的学习与研究规划,避免走前人的弯路。 --------------------------------------------------------------------------------* 作者系 96 级世界经济系本科, 2000 年免试直升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3 年进入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获得第五届 “ 许继杯 ” 北京大学研究生 “ 学术十杰 ” 以后应邀撰写的材料《我在北大作学术》稍加改编而成的,所以主要侧重于研究生经历。不过希望本科的学弟学妹们觉得阅读的收益仍然大于成本。

当代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经济科学》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复合影响因子:1100综合影响因子:283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当代经济科学》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复合影响因子:6190综合影响因子:8010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2014年版这2个期刊都比较好,都是CSSCI核心+中文核心期刊。从影响因子上说,《经济科学》更好些。

朋友你好,现在有稿费的媒体已经少如凤毛麟角了。我每年都会在全国100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文章上千篇(次),但收到稿件的媒体也就《人民公安报》《中国安全生产报》,其他的几十家都统统没有稿费的。至于你所说的媒体有没有稿费,由于没有这样的经历,不敢枉说,但愿会有。祝你成功!

  • 索引序列
  •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初中
  •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经济学动态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初三
  • 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英文
  • 当代经济科学投稿经验总结与体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