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官网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官网

发布时间: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官网

华罗庚 华罗庚同志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萤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爿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他12岁从县城仁劬小学毕业后,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1927年秋,和吴筱之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 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即多方打听并推荐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当图书馆助理员。1931年秋冬之交,华罗庚进了清华园。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走完了一般人需要八年才能走完的道路,1933年被破格提升为助教,1935 年成为讲师。1936年,他经清华大学推荐,派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在剑桥的两年中,把全部精力用于研究数学理论中的难题,不愿为申请学位浪费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注意。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从1939年到1941年,他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了20多篇论文,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数学专著《堆垒数素论》。在闻一多先生的影响下,他还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之中。《堆垒数素论》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德文、英文、匈牙利和中文版。1946年2月至5月,他应邀赴苏联访问。 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昆明城内恐怖万分,他于6月离开昆明赴上海, 9月和李政道,朱光亚等离开上海前往美国,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感到无比兴奋,决心偕家人回国。他们一家五人乘船离开美国,1950年2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发表了一封致留美学生的公开信,信中充满了爱国激情,鼓励海外学子回来为新中国服务。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信。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和夫人、孩子乘火车抵达北京。华罗庚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接着,他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开始筹建数学研究所。1952年7月,数学所成立,他担任所长。他潜心为新中国培养数学人才,王元、陆启铿、龚升、陈景润、万哲先等在他的培养下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1959年莱比锡首先用德文出版了《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又先后出版了俄文版和中文版;1963年他和他的学生万哲先合写的《典型群》一书出版。他为培养青少年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从出题、监考、阅卷,都亲自参加,并多次到外地去推广这一活动。他还写了一系列数学通俗读物,在青少年中影响极大。他主张在科学研究中要培养学术空气,开展学术讨论。他发起创建了我国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也是我国最早主张研制电子计算机的科学家之一。华罗庚以高度的爱国热情参加新中国的各项社会活动。 1953年,他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表大会。他还出席了亚太和平会议、世界和平理事会。 1958年他和郭沫若一起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新德里召开的“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 1958年,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应用数学系主任。在继续从事数学理论研究的同时,他努力尝试寻找一条数学和工农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经过一段实践,他发现数学中的统筹法和优选法是在工农业生产中能够比较普遍应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工作管理面貌。于是,他一面在科技大学讲课,一面带领学生到工农业实践中去推广优选法、统筹法。1964年初,他给毛主席写信,表达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同年3月18日,毛主席亲笔回函:“诗和信已经收读。壮志凌云,可喜可贺。”他写成了《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优选法平话及其补充》,亲自带领中国科技大学师生到一些企业工厂推广和应用“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夏去江汉斗酷暑,冬往松辽傲冰霜”。这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1965年毛主席再次写信给他,祝贺和勉励他“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 “文革”开始后,正在外地推广“双法”的华罗庚被急电召回北京写检查,接受批判。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情况后指示:“统筹方法还是要搞的。”1970年4月,国务院根据周总理的指示,邀请了七个工业部的负责人听华罗庚讲优选法、统筹法。这之后,他凭个人的声誉,到各地借调了得力的人员组建“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小分队”,亲自带领小分队到全国各地去推广“双法”,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小分队共去过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所到之处,都掀起了科学实验与实践的群众性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的工作受到胡耀邦、叶剑英等同志的关心和支持。1975年他在大兴安岭推广“双法”时,因积劳成疾,第一次患心肌梗塞。 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从单位圆谈起》、《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与王元合作)、《优选学》等专著也相继正式出版了。 1979年5月,他在和世界隔绝了10多年以后,到西欧作了七个月的访问,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的心愿,把自己的数学研究成果介绍给国际同行。1982年11月,他第二次患心肌梗塞症。 1983年10月,他应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邀请,赴美作为期一年的讲学活动。在美期间,他赴意大利里亚利特市出席第三世界科学院成立大会,并被选为院士;1984年4月,他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科学院授予他外籍院士的仪式,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华罗庚担任的社会工作很多。他是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于1952年9月加入民盟,1979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他1958年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答邓颖超同志的勉励时他表示:“横刀哪顾头颅白,跃进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1985年6月3日,他应日本亚洲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日本访问。6月12日下午4时,他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下午5时15分讲演结束,他在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10时9分宣布他因患急性心肌梗塞逝世。 华罗庚一生在数学上的成就是巨大的,他的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个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及高维数值积分等很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之所以有这样大的成就,主要在于他有一颗赤诚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坚忍不拔的创新精神。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毅然放弃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迎接祖国的黎明;他才能够顶住非议和打击,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华罗庚同志是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一九八五年六月十二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华罗庚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科学技术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损失。全国人民为失去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万分悲痛。 一九二四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一九二九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一九三一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八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一九三八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他白天教学,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写下了名著《堆垒素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一九四六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195O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一九五七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二百篇学术论文,十部专著,其中八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十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人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华罗庚同志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十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华罗庚同志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生产工艺和提高质量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乎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平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二十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他组织和领导了广大工人、农民、战士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推广“双法”,使“双法”得到大面积普及和推广,以至运用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研究,不仅为节约能源,增加产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毛泽东同志对华罗庚同志在科学上的这一创新曾给予高度评价,一九六四年和一九六五年两次写信给华罗庚同志,”祝贺和勉励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十年动乱期间,当华罗庚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时,周恩来同志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保护华罗庚同志,支持他继续从事“双法”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胡耀邦同志一九八二年给华罗庚同志写信,充分肯定他把数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号召“更多的同志投身到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的行列中去,从而把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共同建造中国的“通天塔”。 华罗庚同志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闻一多烈士的挚友。一九四六年春,他应邀赴苏联访问,写下了《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他对社会主义的向往。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他看到“祖国已黎明”,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横渡太平洋的航船上,他致信留美同学:“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他爱国不怕险,纯真赤子心,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爱国知识分子的称颂。华罗庚同志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强烈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十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拨乱反正以来,他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一九七九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宿愿。他在答邓颖超同志的祝贺中兴奋地写道:“沧海不捐一滴水,洪炉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和高尚情操。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三年的拼搏,终于把十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华罗庚同志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他多次出国访问,广交朋友,在华裔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的工作,常以“海外有知己,天涯成比邻”的诗句,来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并为加强我国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华罗庚同志是推动我国科学事业前进的伟大数学家,是中华民族一代人自学成才的典范。华罗庚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了振兴中华和人类进步,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科学事业。他走过的道路,一是本世纪我国知识分子前进的光明大道。华罗庚同志给我国和世界科学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也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是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习的榜样。华罗庚同志自学成才,勤奋求实,勇于开拓,永远向前。他一共上过九年学,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最后能成为蛮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完全是依靠刻苦自学取得成功的。他即使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同志热爱祖国,热爱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常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他企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党的热爱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只要是党的需要他愿赴汤图火。他把“一心为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以衡量一切是非真谬的尺度。他把自己的思想、行为、追求、理想,溶于祖国、党、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中,不愧为一位品德高尚的共产党人。华罗庚同志精心扶持年轻一代茁壮成长。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他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入数学研究领域,扶持他们成为我国新一代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十年前,华罗庚同志第一次患心肌梗塞症,出院后曾留下这样的诗句:“壮士临阵决死,哪管些许伤痕。向千年老魔攻战,为百代新风斗争,慷慨掷此身!”一九八二年秋,他因日夜写作,劳累过度,第二次患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他在病床上谆谆要求助手们坚持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方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应用数学的发展。今年六月三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十二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金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一颗恒星就此陨落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实现了他“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让我们以他为榜样继续为中国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无名英雄"奉献多----华罗庚夫人吴筱之 华罗庚是驰名中外的数学家,其斐然成绩早为世人所推崇。而每当人们问及他的成功之道时,他总是盛赞他的夫人吴筱之,并感叹道:"她是无名英雄,我的整个事业,是与她分不开的!"几十年来,吴筱之在华罗庚的生活和事业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吴筱之18岁那年,经人说合,嫁给了同乡的同龄人华罗庚。 婚后不到几个月,瘟疫病蔓延江苏金坛县,夺去了婆婆的性命。不多久,华罗庚也染上了瘟疫,每天处于昏迷状态。这时,吴筱之将吃奶的女儿交给母亲去照管,自己日夜守候在丈夫身旁。由于婆婆刚刚过世,女儿又新来人间,加上丈夫身患重病,使得本来就不富足的华罗庚家中更为困难。为此,吴筱之背着家人,将结婚时心爱的饰物拿到当铺,换钱给丈夫治病买药。也许是爱情的力量增强了华罗庚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他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可惜的是,这场病使他的一条腿成了残疾。 二 华罗庚病愈之后,身体虽残,意志弥坚。他立志献身于祖国的科研事业,更加刻苦地钻研起数学来。为给丈夫提供方便,即使有时到了无米下锅的境地,她也是一个人设法解决,从不让丈夫为之分心。 不久,华罗庚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得到了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赏识,并邀请他去清华执教。吴筱之自然也想去北京居住,但想到丈夫每月薪水太低,难以维持一家三口人的生活;而且她又身怀六甲,生孩子更会增加许多费用;何况公公年迈多病,需人照料。于是,取消了随夫进京的打算,挑起了沉重的家务担子。 三 1936年夏,25岁的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第二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七七事变"。华罗庚得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后义愤填膺,他毅然放弃了在英国深造的机会,满怀抗日救国的热忱回到了祖国,并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去执教。于是,一家四口久别重逢,开始再次团圆。 由于华罗庚工作极忙,无暇给子女以更多的关心和教育,于是这一重任又落在了吴筱之的肩上。 四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一家迁居到了北京。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吴筱之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却未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华罗庚精神振奋,报国之心愈烈。同时,各项工作也更加繁忙起来。吴筱之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一旦客人来家,吴筱之便代他承担起待客的各种杂务;而当他外出开会、办公时,又总是将他的拐杖、香烟和帽子拿出来,一递到他手上。 鉴此,华罗庚的亲朋好友曾问吴筱之为什么对丈夫关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帮他一点忙,他就少操一点心,为国家多出点力。"他们有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 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曾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哲学教授。1925年,母亲带他来到北京,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5岁入小学,在父亲指点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础。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学,与比他高两班、且是清华大学院内邻居的杨振宁结为最好的朋友。邓稼先在校园中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他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在父亲安排下,16岁的邓稼先随大姐去了大后方,在四川江津读完高中,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4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

著作:《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联动效应研究--兼论我国世纪之交的粮食发展战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6月《中国粮食市场化大趋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月《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200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北京流通产业结构创新报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5月《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模式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行业协会运作与发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1月《高级电子商务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30年——体制与模式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1月《中国流通产业改革30年——理论与实践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2月论文:1《论建立中国式的综合商贸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连锁经营体系+综合商社的功能》1994年第9期 《财贸经济》核心2《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产权制度模式》1995年第1期 《求索》核心3《关于农村综合配套第三步改革--赴山东淄博市农村考察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4期核心4《1992-1995年粮食价格波动的分析》《财贸经济》1996年第7期 核心5《开放、竞争、保护、管理--外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思考》《财贸经济》1997年第8期核心6《我国跨世纪蔬菜产销体制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7《按市场化原则加快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集团化运营》,《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9期核心8《商品交易市场下一步如何走》,《经济日报》2005年2月25日核心9《升级改造、管理创新、诚信规范——2005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三大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商贸经济》2005年第11期核心10《流通产业迎接全面开放时期到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核心11《加快食品安全的法制体系建设》,《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5年第6期核心12《农产品现代物流需进入快车道》,《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7期核心13《商业开放与经济安全》,《中美经济评论》2006年12期(中英文版)核心14《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构建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4期、第25期核心15《浅析我国粮食交易市场体系创新》,《市场营销导刊》2008年第4期16《评选资源不可泛滥成灾》,《人民论坛》2006年第1期(总第167期)17《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制胜的四个关键》,《销售与管理》2006年第1期(总第39期)18《品牌创新是市场市场制胜法宝》,《服装时报》2006年1月20日19《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推进中国向贸易强国跨越》,商务部十一五规划社会征文三等奖20《2005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回顾,2006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展望》,《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21《2005年国内贸易稳步发增长》,《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22《突出优势,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中国畜牧业迎接2006年机遇与挑战》,《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23《2005年粮食15大特点,2006年粮食12大趋势》,《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核心刊物)24《2005年四季度及全年外贸分析》,《中国市场》2006年第2期(核心刊物)25《尽快建设现代化的棉花物流交易市场》,《中国市场》2006年第2期(核心刊物)26《中国畜牧业面临开放经济的“大考”》,《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2月12日、19日27《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中国商报》2006年2月21日28《农产品现代物流需进入快车道》,《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7期(核心刊物)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物流管理》2006年第6期29《商业开放与经济安全》,《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年第4期、第5期、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商贸经济》2006年第9期转载(核心刊物)30《商业开放与经济安全》,《中美经济评论》2006年12期16《创造需求 引导消费》,《中国市场》2006年第5期(核心刊物)17《现代流通——先进技术创造优质高效》,《中国市场》2006年第5期(核心刊物)18《畅谈白酒业商业文化竞争力》,《世界名酒》2006年第5期(总第42期)19《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第二次浪潮》,《中国外资》2006年第6期20《物流企业不应该多元化》,《现代物流报》2006年6月15日21《物流企业面临资本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报》2006年6月29日22《发展农村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现代物流报》2006年7月13日23《如何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商报》2006年7月14日24《零售企业增长模式之弊》,《全国商情·零售世界》2006年第8期25《在结构调整中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竞争力》,《中国市场》2006年第8期(核心刊物)26《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6年8月23日27《未来5年我国消费发展趋势》,《光彩》2006年第9期28《重视消费主导型经济特征》,《中国市场营销导刊》2006年第4期29《粮油交易市场:大型化趋势明显,盲目发展应该刹车——2005年我国亿元以上粮油交易市场增加96个》,《中国粮食经济》2006年第9期30《加快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现代物流报》2006年10月19日31《在兼并重组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6年11月1日32《构筑和谐商业是时代的要求》,《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年第10期(核心刊物)33《关注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中国牧业通讯》2006年第21期34《走向国际化:从遵守规则起步》,《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6年12月6日35《重视和发展我国现代畜牧业物流》,《中国禽业导刊》2006年11月5日36《我国建材装饰市场电子商务与“装饰诚信通”革命》,《现代装饰市场》2006年第11期37《北京CBD商圈应有新商业概念》,《楼市》2006年第12期38《中国流通业开放存在“强国歧视”现象》,《中国商报》2007年1月12日中国人民报刊复印资料《商贸经济》2007年第6期转载39《2006年商业回顾与2007年商业前瞻》,《经济日报》2007年1月16日40《商品交易市场:调整与升级》,《中国市场》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41《商业地产:狂热与理性》,《中国市场》2007年第2-3期42《俄“禁商令”引发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反思》,《中国商报》2007年3月2日43《安全优质畜产品加速收回良性回报》,《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7年3月11日《中国畜牧杂志》2007年第8期44《物权法出台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中国房地产信息》杂志2007年第3期45《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取向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市场》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46《商业地产开发趋向精耕细作》,《中国商报》2007年3月9日47《把反“强国歧视”进行到底》,《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48《俄罗斯的非理性“禁商”》,《中国外资》2007年第4期49《市场集群与市场联盟创新》,《现代世界》2007年第4期50《商业品牌竞争——零售业发展的大趋势》,《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6期(核心刊物)51《加快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水平》,《现代商业》2007年7月期(核心刊物)52《推广绿色流通科技 政府应首当其冲》,《中国商报》2007年7月13日53《完善协同机制,促进环渤海服务业发展》,《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7卷54《加快我国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核心刊物)55《论商业经济学会运作模式创新》,《商业时代》2007年第30期(核心刊物)56《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中国商报》2007年11月9日(人大报刊转载)57《我国流通产业已成为基础性产业》,《现代商业》5-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商贸经济》2007年第11期转载58《用四个统一监管商品交易市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59《中国商业对外开放的六个阶段》,《中国商贸》2007年第12期60《我国老字号衰退原因及发展策略研究》,《中华老字号》2007年第6期61《现代商道——智商 情商 逆商 律商的复合素质》,《北京观察》2007年第8期62《商品交易市场的2007’》,《中国市场·商品交易市场》2007年第12期(核心刊物)63《2007年商品交易市场大事回眸》,《纺织服装周刊》2008年第5期64《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走势与发展》,《纺织服装周刊》2008年第8期65《粮食市场营销模式与市场模式创新》,《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2期66《不容忽视的商品交易市场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年第10期(核心刊物)67《农产品流通中的“两大政策缺陷”》,《中国外资》2008年第5期68《我国建材市场的多资本运营模式探讨》,《现代装饰》2008年第4期69《奥运经济双刃剑》,《中国商贸》2008年第4期70《利丰集团的供应链模式》,《现代物流报》2008年5月9日71《活跃的流通企业资本运营》,《中国商贸》2008年第6期72《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走势与发展》,《中国市场》2008年第8期(核心刊物)73《转变流通业发展发方式势在必行》,《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期(核心刊物)74《十大举措拓展农村物流》,《现代物流报》2008年7月23日75《构建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经贸参考》2008年第15期76《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及其他……》,《纺织周刊》2008年第28期(8月)77《“业态+连锁”——零售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纺织周刊》第30期(2008年8月18日)78《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构建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4期(8月30日)第25期连载(核心刊物)79《我国农村物流亟待拓市》,《现代物流》2008年8月29日80《北京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对策》,《北京投资》2008年第9期81《13大大问题 11大预警》,《中国商贸》2008年第9期82《浅析我国粮食交易市场体系创新》,《市场营销导刊》2008年第4期83《商品交易市场折射我国市场经济特色》,《中国商报》2008年10月14日84《保障奥运食品安全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5《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渔业致富指南》2008年19期、20期(半月刊)86《企业多业态经营及其发展趋势》,《百货商业》2008年第10期87《抚前追昔——我国商品交易市场30年》,《中国商贸》2008年第11期88《流通体制改革13问题》,《超市周刊》2008年11月19日89《30年流通改革开放缺陷点析》,《超市周刊》2008年11月26日90《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核心刊物)91《创新流通产业理论问题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1期(核心刊物)92《流通理论分析》,《零售世界》2008年第期93《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巨变》,《现代物流报》2008年12月12日94《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历史功绩》,《现代装饰市场》2008年第11期95《构建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分析与思考》,《经济要参》2008年第75期96《我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30年》,《经济要参》2008年第79期97《探索和谐流通业结构——北京和谐商业结构的政策建议》,《北京社科》2009年1-2期98《2008年中国零售业十大短板》,《2008年度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2009-1-2099《2008年中国商业十大并购案》,《2008年度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2009-1-20100《振兴农村物流刻不容缓》,《现代物流报》2009年3月10日101《我国消费市场运行分析》,《纺织服装周刊》2009年2月9日102《2008年商品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纺织服装周刊》2009-2-16103《金融危机下对流通业的展望》《中国市场》2009年第3期(核心刊物)104《中美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趋势探讨》《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6期(核心刊物)

回想过去,人们生活使用的电器很少很少,仅仅是那些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如今,科技发达了,家家都至少有一台彩色电视机,电冰箱,电灯,录音机,有的家庭还有微波炉,手机,甚至是电脑。那些知名人物家里的电器和高科技更是数不胜数呀!在这么多的电器里,我想最受欢迎的就是电脑了。说起电脑,很多孩子都会说我喜欢。原因是它能玩游戏。很多家长就会说,电脑是耽误学习的。其实,说起来,电脑是很好的学习工具。当你需要一些资料去充实知识的时候,你大可不必去图书馆翻阅很多书籍,这样会浪费很多时间。你可以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不一会儿你就能找到有关的资料了。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保证你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不仅如此,电脑还是你休闲时间的好伙伴。当你拥有了休闲时间,你可以坐在电脑前,玩自己喜欢的电子游戏,或者登陆internet网,去和各地的网友们畅所欲言。这样不也很好吗?但是,很多孩子都没有很好的控制力,他们除了上学以外,其他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玩电脑或者上网聊天等等。很多大人们为此也是非常气愤,因为他们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就这样,电脑一直是很受大人的谴责,但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为此,很多家庭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就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喜与忧,他们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矛盾。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的人们:“科技发展是为了更好的帮助人类的进步,帮助国家发展,不是为了帮助人们消磨时间。同时我希望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把握分寸,不要太在意它的存在,也不要忽略它的存在。”

科技--双刃剑 当然,那些从科学知识转化出来的技术成果中,纯粹只能作恶的太少。绝大部分既可以为社会造福,也可以危害社会,伤人害命。所以,“双刃剑”才是它们最准确的比喻。 利用科学发明称霸世界,是“双刃剑”的一个例子。最早描写科学狂人的是凡尔纳。他在《世界主宰》中描写了一个隐身在火山口中的狂人罗比尔。他发明了水陆空三栖航行器,以此为称霸的手段。不过,凡尔纳是个忠厚长者,写坏人总是写不到位。这位“世界主宰罗比尔”的形象也十分滑稽。 在威尔斯的《隐身人》中,格里芬隐身后狂性大发,自称“隐身人一世”。不过,他连一个英国偏僻的村庄都没有统治得了,就被村民们当成怪物围捕致死了。 在《大独裁者》中,前苏联作家别利亚耶夫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科学狂人形象。德国心理学家施蒂纳长期研究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终于发明了用脑电波直接控制他人思维的设备。他离开科学界,混入金融家戈特利布门下,先是控制了戈特利布和他的主要助手,再控制商界对手,甚至可以制造股市风波供其获利。最后,当施蒂纳的阴谋被识破后,居然使用这一武器和几个国家的军队对抗,让进攻的军队魂不附体,四散奔逃。只是被苏联同行用同等武器袭击,施蒂纳的阴谋才告失败。而苏联科学家则将控制他人思维的仪器改造成造福人类的工具:它大大加快人类个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协调集体劳动,甚至可以让一个乐队不再有指挥。 赵南元曾经说过:由道德狂人和宗教狂人制造的灾难和浩劫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在现实中也比比皆是。而科学狂人却只出现在好莱坞的科幻恐怖片中。所以,晚近时期,科幻作家笔下利用科学作恶的人,不再是那些动不动就想控制全世界的疯子。这些恶人要通过手头的新技术,实现一些较具体,影响范围较小,但更为现实的目标。 罗宾·科克以“医学恐怖小说”见长。《死亡激素》是他的一部科幻题材医学恐怖小说。死亡激素本是人体固有的一种激素,和生长激素一样由脑垂体分泌,只是要在性激素分泌停止后才出现。医学家海耶斯受到太平洋鲑鱼的启发,这种鲑鱼在产卵后立即死亡。海耶斯最终从鲑鱼头部提取了死亡激素的诱发剂。注射到生物体内,可以使死亡激素立刻大量释放。 海耶斯供职于一家大型会员制保健中心。一些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加入这个保健中心,以便得到终生保健治疗。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总是有一些中年人突然死亡。他们都有烟酒恶习,但进入保健中心前体验表明,他们的身体情况还很正常。瘁死时,他们的心血管都极度衰老。这个死亡名单里最终包括了海耶斯自己。这些表面上的正常死亡引起了医生杰逊的怀疑。他经过反复调查,终于发现是保健中心雪莉等人将海耶斯提取的死亡激素诱发剂暗地里施给这些人,让他们早点死亡,以免等这些人衰老以后,被迫大量提供免费药品。 在小说结尾处,几个书中人物就死亡激素问题,直接讨论起科技的善与恶,要不要设置法律来约束科学家,使他们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发明创造。这说明,作者在创作时,对科学的善恶问题有自觉的认识。 十九世纪末,摩天大楼在美国诞生,很快便成为科技和财富相结合的象征。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东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入了摩天大楼竞赛,高层建筑竖起的速度,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恐怕不过分。而摩天大楼带来的高成本负担和灾难隐患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说《摩天大楼失火记》便以此为题材。 小说问世时,世界第一高楼是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作者在故事中虚构了新的世界第一楼,就座落在西尔斯大厦对面,以致于小说最后,抢救队可以在西尔斯大厦和“世界第一楼”之间架起钢索救人。这座世界第一楼的老板为了赶工期,偷工减料,导致电路负载过大,在开业典礼那天引起暗火。摩天大楼特有的“烟囱效应”使暗火逐层向上,直到顶楼。在那里,数百位达官贵人正在举行庆祝仪式。由于保安疏漏等原因,等到人们发现大火,已经无法扑灭了。 作品对于摩天楼火灾隐患的担忧是通过消防大队长的口说出的。火灾发生后,消防大队长来到现场,遇到建筑师,质问后者道:你们明知现在消防技术对七层以上的火灾无能为力,为什么还要建造这么高的楼?而在结尾处,他讲了一段更为恐怖的话:今天还不错,只有二百人死亡。以后,类似的火灾将会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到那时,你们才知道应该建什么样的楼!电影拍摄于八十年代,十几年以后,这段恐怖预言落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上。911袭击中,五角大楼的伤亡就远远小于世界贸易中心。如果不是高层建筑来“助威”,911袭击可能只是一次放大的洛克比空难。 这部小说后来改编成大腕云集的电影,颇有影响。只不过小说结尾处,包括州长在内的许多人没有逃出火海。电影则加了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尾:抢救人员炸开了楼顶的水箱,浇灭了大火。不过那并不是现实。对于911事件中那样的熊熊烈焰来说,屋顶水塔里的水真可谓杯水车薪。 1972年,人类跨过了转基因技术的门坎,地点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它释放了一种几乎无限的可能性:按照人类的需求,将不同物种的基因混合起来,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基因技术一出世,立刻就被运用到农业科技中,创造了大量新物种。它们在提供高产农作物的同时,也制造了针对转基因作物接受与抵制的大风波。不久前一次武汉农民捣毁转基因实验田的风波说明,这场抵制风潮现在已经吹到国内。短篇科幻《替天行道》便是以转基因作物为素材的。 在这篇小说里,美国MSD生物公司投资二十亿美元,研制成功“魔王品系”麦种。它高产、抗病,品质优良。为了防止农民将收获的麦子留种,MSD公司在魔王麦的基因中混入了导致不孕的毒蛋白基因。这样,第二代麦种如果没有公司秘密掌握的特别溶剂来抑制毒蛋白基因,都将无法生长。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手段,这本无可厚非。MSD公司一名低级职员负责将它推销到中国陕西地区。第一年收成极好,第二年,一些农民偷偷留种,结果导致大片麦田失收。虽然MSD公司曾经作过大量预防性研究,但这种自杀基因还是因为某些特别病毒的搬运功能,扩散到其它麦种上。黑色的死亡小麦瘟疫般地传播开了。 在关于粮食的“坏科学”作品里,《永生粮》也是很有趣的一例。别利亚耶夫笔下的科学家布罗依尔不仅没有恶意,甚至连MSD公司那样的商业目的都没有。他培养出一种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空气中获得养分,自身不断膨胀,并且可以直接食用,成为“永生粮”。然而,这种“永生粮”不仅没有解决饥饿问题,反而导致农民破产,加重了经济危机。最后,夏天来临,适宜的温度又使“永生粮”飞速滋生,覆盖了一片又一片土地,成为人造灾难。 网络技术自从七十年代出现以来,以井喷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在笔者认识的人中间,凡是上过网的,没有一个会选择从此不再接触网络。它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但网络也使许多人上瘾,成为它的俘虏。如今,网瘾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教育问题。而据笔者的观察,成年人中也早已经有着大量的网瘾患者,只不过他们独立负责,不象青少年那样,有监护人去向社会舆论反映这个问题。 在短篇科幻《藕荷色的蒲公英》中,星河就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网瘾现象普遍存在的未来世界。在这个离现在并不遥远的时代中,上网成瘾已经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需要强制戒断。和今天的戒毒所一样,出现了司法体系内的戒网监狱。小说令人怵目惊心地描写了网络成瘾后的反应:昼夜颠倒,无法从业,难以与人交流,着魔般地到处寻找上网工具,甚至用监狱暴动来反抗强制性戒瘾。更由于作者使用了第一人称,从一个网瘾患者的角度讲这个故事,极好地表现了网络瘾的危害。小说中描写的严重生理反应,在如今某些网络成瘾者身上多少已经存在了。 作者还设想了未来社会强制戒断网瘾的具体措施:首先要使成瘾者基本脱离网络,这是强制性的,有法律作后盾。当然,为了使他们的精神不至崩溃,会在监视下有限制地上网。然后强迫成瘾者参加大运动量活动。一个长年坐在电脑前的人,身体情况相当恶化。另外,强制成瘾者读纸印的书,逐渐摆脱对电脑的依赖。 1928年,一次实验室中的偶然现象,加上英国医学家弗莱明有准备的头脑,帮助人类进入了抗生素时代。如今,抗生素已经成为医生们惯用的武器。然而,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也形成了新的医疗问题。长篇科幻《生死平衡》描写的便是这一题材。虽然作者王晋康在科幻圈里早已很有名气,但他能为科幻圈以外的公众所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部小说,因为它涉及了当今科技前沿的一个棘手问题。 小说以中东为背景,描写了某军事狂人对邻国发动细菌战的故事。与此平行的一条线索,则是皇甫家族对“平衡医学”的研究。作为一个小说中虚构的元素,平衡医学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这个元素,讲述了他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关注。通过医学狂人皇甫右山之口,作者这样写道:“耐药菌株如洪水一样发展,连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这种普通病菌也有了耐药菌株,抗生素也奈何不得。治疗败血症的青霉素用量已由几万单位加大到几千万单位,但死亡率仍回升到抗生素问世前的水平。”《科幻世界》97、5、15页。 作者甚至虚构了一个肾功能衰竭症患者的病例。这是一个高干家属。正是由于她的地位,能够大量使用新药,好药,才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落入到抗生素滥用的陷井中。作者用长长的病历记录,描写她怎么样一步步“小病大养”,最终被药物包围的可怕结局。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

著作:《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联动效应研究--兼论我国世纪之交的粮食发展战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年6月《中国粮食市场化大趋势》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1月《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200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北京流通产业结构创新报告》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5月《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模式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10月《行业协会运作与发展》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年1月《高级电子商务教程》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30年——体制与模式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1月《中国流通产业改革30年——理论与实践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2月论文:1《论建立中国式的综合商贸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连锁经营体系+综合商社的功能》1994年第9期 《财贸经济》核心2《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产权制度模式》1995年第1期 《求索》核心3《关于农村综合配套第三步改革--赴山东淄博市农村考察的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4期核心4《1992-1995年粮食价格波动的分析》《财贸经济》1996年第7期 核心5《开放、竞争、保护、管理--外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思考》《财贸经济》1997年第8期核心6《我国跨世纪蔬菜产销体制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4期7《按市场化原则加快国有流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集团化运营》,《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9期核心8《商品交易市场下一步如何走》,《经济日报》2005年2月25日核心9《升级改造、管理创新、诚信规范——2005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的三大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商贸经济》2005年第11期核心10《流通产业迎接全面开放时期到来》,《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核心11《加快食品安全的法制体系建设》,《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5年第6期核心12《农产品现代物流需进入快车道》,《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7期核心13《商业开放与经济安全》,《中美经济评论》2006年12期(中英文版)核心14《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构建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4期、第25期核心15《浅析我国粮食交易市场体系创新》,《市场营销导刊》2008年第4期16《评选资源不可泛滥成灾》,《人民论坛》2006年第1期(总第167期)17《本土零售企业竞争制胜的四个关键》,《销售与管理》2006年第1期(总第39期)18《品牌创新是市场市场制胜法宝》,《服装时报》2006年1月20日19《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推进中国向贸易强国跨越》,商务部十一五规划社会征文三等奖20《2005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回顾,2006年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展望》,《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21《2005年国内贸易稳步发增长》,《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22《突出优势,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中国畜牧业迎接2006年机遇与挑战》,《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23《2005年粮食15大特点,2006年粮食12大趋势》,《中国市场》2006年第3期(核心刊物)24《2005年四季度及全年外贸分析》,《中国市场》2006年第2期(核心刊物)25《尽快建设现代化的棉花物流交易市场》,《中国市场》2006年第2期(核心刊物)26《中国畜牧业面临开放经济的“大考”》,《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2月12日、19日27《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中国商报》2006年2月21日28《农产品现代物流需进入快车道》,《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年第7期(核心刊物)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物流管理》2006年第6期29《商业开放与经济安全》,《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年第4期、第5期、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商贸经济》2006年第9期转载(核心刊物)30《商业开放与经济安全》,《中美经济评论》2006年12期16《创造需求 引导消费》,《中国市场》2006年第5期(核心刊物)17《现代流通——先进技术创造优质高效》,《中国市场》2006年第5期(核心刊物)18《畅谈白酒业商业文化竞争力》,《世界名酒》2006年第5期(总第42期)19《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第二次浪潮》,《中国外资》2006年第6期20《物流企业不应该多元化》,《现代物流报》2006年6月15日21《物流企业面临资本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报》2006年6月29日22《发展农村物流促进新农村建设》,《现代物流报》2006年7月13日23《如何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商报》2006年7月14日24《零售企业增长模式之弊》,《全国商情·零售世界》2006年第8期25《在结构调整中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竞争力》,《中国市场》2006年第8期(核心刊物)26《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6年8月23日27《未来5年我国消费发展趋势》,《光彩》2006年第9期28《重视消费主导型经济特征》,《中国市场营销导刊》2006年第4期29《粮油交易市场:大型化趋势明显,盲目发展应该刹车——2005年我国亿元以上粮油交易市场增加96个》,《中国粮食经济》2006年第9期30《加快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现代物流报》2006年10月19日31《在兼并重组中提高企业竞争力》,《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6年11月1日32《构筑和谐商业是时代的要求》,《中国市场·现代商业》2006年第10期(核心刊物)33《关注我国畜牧业物流体系建设》,《中国牧业通讯》2006年第21期34《走向国际化:从遵守规则起步》,《名牌时报·超市周刊》2006年12月6日35《重视和发展我国现代畜牧业物流》,《中国禽业导刊》2006年11月5日36《我国建材装饰市场电子商务与“装饰诚信通”革命》,《现代装饰市场》2006年第11期37《北京CBD商圈应有新商业概念》,《楼市》2006年第12期38《中国流通业开放存在“强国歧视”现象》,《中国商报》2007年1月12日中国人民报刊复印资料《商贸经济》2007年第6期转载39《2006年商业回顾与2007年商业前瞻》,《经济日报》2007年1月16日40《商品交易市场:调整与升级》,《中国市场》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41《商业地产:狂热与理性》,《中国市场》2007年第2-3期42《俄“禁商令”引发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反思》,《中国商报》2007年3月2日43《安全优质畜产品加速收回良性回报》,《中国畜牧兽医报[东方畜牧周刊]》2007年3月11日《中国畜牧杂志》2007年第8期44《物权法出台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中国房地产信息》杂志2007年第3期45《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的政策取向及其发展趋势》,《中国市场》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46《商业地产开发趋向精耕细作》,《中国商报》2007年3月9日47《把反“强国歧视”进行到底》,《今日中国论坛》2007年第2-3期(核心刊物)48《俄罗斯的非理性“禁商”》,《中国外资》2007年第4期49《市场集群与市场联盟创新》,《现代世界》2007年第4期50《商业品牌竞争——零售业发展的大趋势》,《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6期(核心刊物)51《加快提高零售企业竞争力水平》,《现代商业》2007年7月期(核心刊物)52《推广绿色流通科技 政府应首当其冲》,《中国商报》2007年7月13日53《完善协同机制,促进环渤海服务业发展》,《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7卷54《加快我国现代易货贸易的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核心刊物)55《论商业经济学会运作模式创新》,《商业时代》2007年第30期(核心刊物)56《转变流通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中国商报》2007年11月9日(人大报刊转载)57《我国流通产业已成为基础性产业》,《现代商业》5-6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商贸经济》2007年第11期转载58《用四个统一监管商品交易市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59《中国商业对外开放的六个阶段》,《中国商贸》2007年第12期60《我国老字号衰退原因及发展策略研究》,《中华老字号》2007年第6期61《现代商道——智商 情商 逆商 律商的复合素质》,《北京观察》2007年第8期62《商品交易市场的2007’》,《中国市场·商品交易市场》2007年第12期(核心刊物)63《2007年商品交易市场大事回眸》,《纺织服装周刊》2008年第5期64《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走势与发展》,《纺织服装周刊》2008年第8期65《粮食市场营销模式与市场模式创新》,《粮食科技与经济》2008年第2期66《不容忽视的商品交易市场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年第10期(核心刊物)67《农产品流通中的“两大政策缺陷”》,《中国外资》2008年第5期68《我国建材市场的多资本运营模式探讨》,《现代装饰》2008年第4期69《奥运经济双刃剑》,《中国商贸》2008年第4期70《利丰集团的供应链模式》,《现代物流报》2008年5月9日71《活跃的流通企业资本运营》,《中国商贸》2008年第6期72《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走势与发展》,《中国市场》2008年第8期(核心刊物)73《转变流通业发展发方式势在必行》,《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期(核心刊物)74《十大举措拓展农村物流》,《现代物流报》2008年7月23日75《构建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经贸参考》2008年第15期76《购物中心、工厂直销中心及其他……》,《纺织周刊》2008年第28期(8月)77《“业态+连锁”——零售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纺织周刊》第30期(2008年8月18日)78《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构建研究》,《商业时代》2008年第24期(8月30日)第25期连载(核心刊物)79《我国农村物流亟待拓市》,《现代物流》2008年8月29日80《北京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对策》,《北京投资》2008年第9期81《13大大问题 11大预警》,《中国商贸》2008年第9期82《浅析我国粮食交易市场体系创新》,《市场营销导刊》2008年第4期83《商品交易市场折射我国市场经济特色》,《中国商报》2008年10月14日84《保障奥运食品安全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管理》,《北京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5《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水产品流通体系》,《渔业致富指南》2008年19期、20期(半月刊)86《企业多业态经营及其发展趋势》,《百货商业》2008年第10期87《抚前追昔——我国商品交易市场30年》,《中国商贸》2008年第11期88《流通体制改革13问题》,《超市周刊》2008年11月19日89《30年流通改革开放缺陷点析》,《超市周刊》2008年11月26日90《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及其发展趋势》,《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核心刊物)91《创新流通产业理论问题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11期(核心刊物)92《流通理论分析》,《零售世界》2008年第期93《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的巨变》,《现代物流报》2008年12月12日94《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及历史功绩》,《现代装饰市场》2008年第11期95《构建北京和谐流通业结构分析与思考》,《经济要参》2008年第75期96《我国农村流通体制改革30年》,《经济要参》2008年第79期97《探索和谐流通业结构——北京和谐商业结构的政策建议》,《北京社科》2009年1-2期98《2008年中国零售业十大短板》,《2008年度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2009-1-2099《2008年中国商业十大并购案》,《2008年度北京商业发展蓝皮书》2009-1-20100《振兴农村物流刻不容缓》,《现代物流报》2009年3月10日101《我国消费市场运行分析》,《纺织服装周刊》2009年2月9日102《2008年商品交易市场回顾与展望》,《纺织服装周刊》2009-2-16103《金融危机下对流通业的展望》《中国市场》2009年第3期(核心刊物)104《中美发展模式的比较及其趋势探讨》《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第6期(核心刊物)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研究 2005-11-14 0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制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效市场假说信息披露管制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在现实非有效市场环境下,必须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管制的根源性诱因是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投资者经验能力不丰富、不均衡,会计程序、方法在公司之间运用上的差异,无意义会计数据的存在及其干扰,内幕信息、粉饰乃至虚假性行为的存在以及信息披露成本的存在等因素综合造成的信息失[查看详细]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2005-11-14 1 中国股市的博弈分析 内容提要:中国股票市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为人共知。作者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微观基础,要使中国股市稳健发展,首先要改变这种微观机制。作者在本文中,运用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上交易所、庄家、散户和政府之间的博弈,并以1996年和1997年上半年的实例说明这些博弈怎样导致了中国股市的泡沫化。 一、股票市场参与人特征[查看详细] ·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曲折性再探讨[上] 2005-11-14 4 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曲折性再探讨[上] 发布时间:2003-10-13作者:房宁 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三世界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引人注目的高速发展嘎然而止,东亚奇迹转入危机。人们为危机所震撼,危机促使人们思考。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东亚的金融、经济危机所提出的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能[查看详细] ·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与金融 2005-11-14 3 国际金融市场的非均衡性与金融发布时间:2003-5-6作者:秩名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我国金融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要开放,资本项目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也必然要开放。国际金融市场不是风平浪静的,时刻有可能出现金融风暴。对此,我们不应退却或裹足不前,而应未雨绸缪。本文在此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资本流动如何给一国带来金融风险或危机[查看详细] ·日本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适应效率 2005-11-14 2 日本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适应效率发布时间:2003-10-6作者:秩名摘要:本文通过考察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劣化的过程,探讨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适应效率问题。昭和银行危机和战时金融管制决定了战后日本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以银行体系为中心,银行体系受到政府严格保护。政府严格保护下的银行体系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旧金融制度下的制度[查看详细] ·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曲折性再探讨[下] 2005-11-14 2 第三世界工业化进程曲折性再探讨[下] 发布时间:2003-8-5作者:房宁 2、金融危机对实物经济的反作用 从目前可以观察得到的情况看:在金融高度扩张,金融投机增强,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日益脱离,票面资产与其货币基础日益脱节的条件下,金融企业的破产、倒闭,乃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连带性等方面的特点。 ——由于金融杠杆的作用,能使一定数量的票面资[查看详细] ·逐鹿“中元”,走向金融全球化 2005-11-14 3 逐鹿“中元”,走向金融全球化发布时间:2003-4-10作者:徐滇庆 I欧元所揭示的历史潮流 II汇率体制变迁 1货币的作用 2最早的世界货币-黄金 3古典金本位 4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 III.金融危机的教训 1金融危机理论 2单一货币与金融风暴 IV统一货币的理论基础 1回避金融风暴的必要条件 [查看详细]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2005-11-14 24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发布时间:2003-3-9作者:林毅夫改革开放以前,为了执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全面实行了计划体制,金融业也不例外.正规的金融市场被取缔,金融机构只剩下中国人民银行一家,既充当中央银行,又是唯一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一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渐渐恢复,还开设了一些新的金融机构。到1997年底,全国[查看详细] ·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其运作发展趋势 2005-11-14 23 现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及其运作发展趋势发布时间:2003-1-8作者:在传统的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被视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组织和机构;但是,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现代金融理论则强调,金融机构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分担风险同时能够有效管理自身风险以获利的机构,金融机构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风险溢价。因此,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金融机构不[查看详细]

一般说来,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周期都在半年左右。我不知道你愿多出多少money,我有朋友在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刊物出版,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给你加急开绿灯出版。

文稿论点鲜明,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内容注意保守国家机密。 投稿请用电子文档传送,并将“文章标题”作为电子邮件的“主题”发送。电子版稿件请用 Word 格式,并在标题下注明作者姓名、职称职务、学历、单位、邮政编码,文后注明联系地址、电话、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 来稿文字、数字、计量单位和符号请按有关国家标准、法规撰写;附图请精绘达到出版要求,表格请用三线表。 每篇论文均需注明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中文摘要以 200 字左右为宜 , 最长不得超过 300 字。 属于基金项目论文请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下载

简介:栏目有专论、粮食安全、产业化经营、市场分析、粮油储藏、粮油工程、检测与分析、食品科学。注册资本:31万人民币

报纸:粮油市场报。刊物:河南工业大学的粮食储藏。绵阳的粮油科技,各省的粮食经济刊物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官网电话

在全国省、市、县级报刊发表文章(包括论文、新闻、诗歌、楹联、文史)400余篇(全国25篇,省104篇、市109篇、县164篇)如加上主编三个会刊,自撰文章250篇,共为600余篇。其中评优秀论文24篇,入选《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中国改革成果通报》各1篇、《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3篇,《粮食工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尝试》一文发表于湖南《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上,在首届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优秀论文评审大会上荣获二等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评优秀论文2篇;四川《粮食问题研究》杂志评优秀论文3篇;《四川商业经济》评优秀论文1篇;市级评优秀论文7篇;县科协评优秀论文5篇。全国性大型文献如《中国经济文库》、《改革纵横谈》、《中国改革经纬录》、《中国当代学者大论文精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当代领导者管理艺术丛书》、《今日辉煌》、《世界文典》等入编14篇。《一桩历史奇案》被收入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中国大案纪实》一书。省、市、县诗、联刊物发表诗歌楹联近百首(副),5次荣获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等单位颁发的文艺创作奖。主编的三会(粮经学会、老年人协会,门球协会)会刊《粮食经济通讯》已出103期,《晚霞通讯》已出27期,《健身通讯》已出6期。自撰文章250余篇,参加江苏江南诗词学会、四川楹联学会,成都吴芳吉研究会、四川诗书画社和蓬山诗词学会、蓬溪楹联学会,遂宁市粮食学会、蓬溪县粮经学会等省、市、县社会团体16个,在9个社团中担任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被聘为《蓬溪县志》编辑,政协文史研究员、县委政研室研究员、参加编写《蓬溪县志》编辑、《蓬溪县人事志》、《蓬溪县粮食志》、《蓬溪县总工会志》主编。获县市修志先进个人称号。先后获各项奖励80余次。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发录》、《中国百科学者傅略》、《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世界名人录》“99”新版。遂宁市《老有所为精英事迹简介》等。

湖南省粮食局领导成员及分工 夏文星 男 党组书记、局长主持省粮食局全面工作。向才昂 男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协助局长主持局机关日常工作。分管办公室、财务处、省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管理办公室、省粮油信息中心工作。联系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粮食工作。焦小毅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局调控与统计处、局储备粮管理处、湖南天下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工作。联系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粮食工作。邓德林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局监督检查处(政策法规处)、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省军粮长沙供应站、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联系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粮食工作。石少龙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局行业管理处、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社)省粮食行业协会、省粮食经济科技学会工作。联系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粮食工作。彭利萍 女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分管局人事处、局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处工作。周 辉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机关党委(含总值班室)、省直属粮食企业生产经营指导办公室、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联系邵阳市粮食局、娄底市粮食工作。田力民 男 副巡视员协管办公室、省粮油信息中心工作。参与局领导有关协调管理工作。胡检生 男 副巡视员协管财务处、机关党委工作。参与局领导有关协调管理工作。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官网

湖南省粮食局领导成员及分工 夏文星 男 党组书记、局长主持省粮食局全面工作。向才昂 男 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协助局长主持局机关日常工作。分管办公室、财务处、省世界银行贷款粮食流通项目管理办公室、省粮油信息中心工作。联系衡阳市、郴州市、永州市粮食工作。焦小毅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局调控与统计处、局储备粮管理处、湖南天下洞庭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省经济贸易高级技工学校工作。联系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粮食工作。邓德林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局监督检查处(政策法规处)、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省军粮长沙供应站、湖南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联系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粮食工作。石少龙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局行业管理处、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社)省粮食行业协会、省粮食经济科技学会工作。联系张家界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粮食工作。彭利萍 女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主管纪检监察工作。分管局人事处、局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处工作。周 辉 男 党组成员、副局长分管机关党委(含总值班室)、省直属粮食企业生产经营指导办公室、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工作。联系邵阳市粮食局、娄底市粮食工作。田力民 男 副巡视员协管办公室、省粮油信息中心工作。参与局领导有关协调管理工作。胡检生 男 副巡视员协管财务处、机关党委工作。参与局领导有关协调管理工作。

粮食科技与经济主办单位:湖南省粮食经济科技学会; 中储粮管理总公司湖南分公司出版周期:双月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就是最最普通的省级期刊。更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

  • 索引序列
  •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官网
  •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
  •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电子版下载
  •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官网电话
  • 粮食科技与经济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