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林业科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林业科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林业科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中文核心期刊吧,都不是很快!除非找低一点影响因子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期刊级别: CSCD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天津农林科技》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可以推荐杂志之家,因为我通过这个网站发过期刊。感觉整体都要比其他网站快一点!而且发表老师态度很好,不懂的问题一一解答!值得合作!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林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不是太容易,看你文章的水平了,有没有项目支持。一般审稿不会低于1个月。

2011年部分林业期刊影响因子序号期刊名称期刊等级刊期影响因子10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635216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核心,CA,РЖ,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242250林业科学研究核心,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161283林业科学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月刊087317世界林业研究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043383福建林学院学报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季刊938394浙江林学院学报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923400林产化学与工业核心,CA,РЖ,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917429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893589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742638福建林业科技核心季刊708705西北林学院学报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665734林业经济问题核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双月刊64976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月刊6331073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核心,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月刊491111中国森林病虫核心双月刊473

林业工程师的技术业务自传写作

林业科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不是太容易,看你文章的水平了,有没有项目支持。一般审稿不会低于1个月。

1、在篇首标明作者姓名、论文署名的单位(全称)、及单位所在省市、邮编(附英文)。  2、稿件须有:摘要220字左右(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切忌使用“本文”如何、“文章”如何这类评价性、解释性、介绍性的词语)、关键词(3—6个)(附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或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作者须提供:详细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4、来稿中的注释与参考文献分别排列。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图书报刊等资料的引文。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或出版地,起止页码{刘国东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经济意义[J]商业经济,2001,(9):10-18)}  5、所有来稿,字数以4000—8000字为宜,来稿以 word 格式发送电子邮件。    学术期刊论文撰写格式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

以前还算正常,现在像垃圾一样。投稿3个月还是显示等待责任编辑处理。即使有意见,也不及时反馈给作者

林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范文

朋友你好,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陈嵘担任林业部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近20年。任职期间,他非常强调营林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强调科研工作必须为林业建设服务。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他与所内其他领导同志、研究人员一起规划研究机构的设置,重点课题的安排,使林业科学研究所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能适应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科研体系,科学研究工作蓬勃发展,呈现一派生机。1953年2月15日,朱德副主席(在林业部长梁希陪同下)来所视察,指示尽快绿化西山,而小西山一带尤应先行一步。陈嵘为贯彻这一指示,增设了“西山山丘地区造林方法的研究”课题,以便更快地把首都西郊绿化起来;以后又召开了山地造林技术座谈会,交流造林绿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华北地区油松、落叶松造林技术试行方案》。这一方案,不仅有助于西山绿化工作,而且对整个华北地区造林技术都有指导作用。为有利于营林科研工作的开展,1953年,陈嵘创建了林业研究所植物标本室,在这里,至今还保存有陈嵘采集和鉴定的一批标本,对营林科学的研究有很大参考价值。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灾害,他立即组织林研所科研人员奔赴灾区,深入调查树木受淹后的生长情况,写出了《1954年长江流域洪水后树木耐水力强弱的调查报告》,这对洪涝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1955年,陈嵘随林业部梁希部长赴西南各省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对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营造橡胶林试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设性意见。陈嵘还积极参加了1956—1967年全国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与有关专家提出了林业研究方面的具体奋斗目标,为林业科技工作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制订规划时,他多次强调把营林科研工作放到首要位置。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林业建设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产生了巨大影响。晚年,他倾注全力著书立说,将30年代出版的《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补充修改著成《中国森林史料》,并编著了《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 《竹的种类及栽培利用》等专著,共约400余万字。这些著作,对发展中国的林业科学,促进林业生产,培养人才,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林业科学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能不去就不要去了吧,亲身经历后悔的要死现在。

如果你想考博,可以试一下,但是你想到硕士就停止了,那还是不去,亲身经历,林业的工作难找,最后不是考公就是拿本科专业找

干铎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能虚心地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对于所承担的课题,能悉心研究,探索求新,因而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干铎知识渊博,不仅对森林经理学有很深的造诣,对林学的其它分支学科也有坚实的功底。特别是对于森林经理学的专业基础学科——树木学、测树学等具有独到的见解。1941年10月,干铎由鄂人川,途经四川省万县谋道溪,见土地庙后面有一株从未见过的落叶针叶大乔木,便停下来作了观察,因时令已属深秋,未采到标本。但为以后进一步考察和对水杉这一新种的鉴定、定名提供了线索。1948年5月8日由翁文灏主持的中国水杉保存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纪录中记载:“一、发现水杉经过……中央大学森林系干铎教授于民国三十年十月底由鄂入川路经人川境五里许之谋道溪见路旁有落叶大树一株,当地俗称水杉(应为“桫”字,当地土名——编者注),干氏极为注意,惜因当时树叶尽落未获标本,翌年转请万县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杨龙兴氏采得枝叶标本,迄今未鉴定……。”这就是后来经胡先骕、郑万钧研究和鉴定,于1948年定名的水杉。1948年4月水杉被确定为新种发表之后,干铎提出研究其生长情况的课题,遂与郝文荣、华敬灿合作,在水杉生长地水杉坝山谷20余株水杉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一株,进行树干解析,并将成果《水杉之树干解析》发表于1948年5月刊行的中央大学森林学研究报告上。他们计算了水杉的高度、胸径、材积生长量和生长率,又用相近纬度的杉木、柳杉解析木进行比较,三者的生长过程在相同纬度时很相似,但水杉垂直分布较高,表明水杉有较强的耐寒性和适应性。这为后来国内近20个省市和50多个国家引种水杉成功所佐证。干铎不仅敏于观察,而且勤于思考,注意研究森林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942年他带领学生去四川缙云山实习,住在一座寺庙中,庙内的主持请干铎给众僧讲学,他慨然允诺。讲毕回来后,学生们好奇地问他给和尚讲了些什么?他答道就是讲的“寺庙与森林”。中国有许多地方的森林和古树,是靠寺庙得以保存,而寺庙也是由于有森林和古树而得以成为名刹古寺。他联系到过去在谋道溪见到的那棵新奇的大树说,当地的老百姓就是因它古老新奇而在旁修了一座庙,那棵树因庙而保存至今,而庙则以此古树而得以传名。干铎于30年代在湖北省建设厅农业改进所任职时,即对“龙泉码价”有所研究。后整理成《长江流域杉木市价计算法之研究》一文,发表在《林学》1943年第1卷第10期上。长江流域杉木市价采用“龙泉码价”计算,即以杉木原条的粗度、长度和缺陷的有无及大小等来评定,以“两”为单位,确定码价后,乘以“两”的时价,算出价格。论文中指出:木材价格应按木材标准,因材种而定,材积计算须以实积为单位,“龙泉码价”为篾码计算法,不能再因袭应用。随着木材商品学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改为按国定木材规格(后改称标准)计量。1959年《辞海》开始修订,南京林学院负责编写林学类部分的词目,干铎担任这一分科的主编工作。他召集院内负责编写各分支学科的人员,就词目的选择、释文的撰写进行商榷和指导。1960年初稿写就后,由干铎携去上海,按照《辞海》编写的要求,即“政治性、科学性、通俗性、知识性、正面性、稳定性”,对所选词目进行增删修改,各学科之间又进行统稿。他从上海编辑《辞海》回宁时,兴高采烈地对人说:“我深切体会到我国科学文教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突飞猛进,这是我们知识分子在解放前所梦想不到的。”上海《辞海》编辑所从报上获悉干铎教授逝世的消息后,发来唁电,感谢“他以谦虚踏实,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负责修订辞海林学类二稿,给我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干铎去世后,由马大浦等人完成他未竟的林学分科辞目的编撰任务。1960年,南京林学院接受了林业部下达的关于研究和整理中国古代林业技术史的任务,院领导指定干铎等人主持这一工作,课题定为“中国林业科技史料初步研究”。除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提供基本资料外,又参考了有关书籍200余种,动员了100多人查阅摘录资料。根据“面向生产、古为今用”的原则,就祖国林业技术遗产加以分析阐述,为当今林业建设事业服务。该项研究应用现代林业科学理论,分析和鉴别我国古代传统的林业技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和整理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林业遗产。在此课题的基础上,1960年10月,由干铎主编写成《中国林业技术史料初步研究》一书,这是中国当代研究祖国林业遗产的较为完整的一本专著。可惜干铎本人未能看到该书的出版。

估计你应该问得是考研院校的选择吧,研究院和大学的区别可能就是研究院经费会充足一些,这样研究生期间补贴待遇就会好一些。

  • 索引序列
  • 林业科学杂志投稿经验总结
  • 林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
  • 林业科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林业科学投稿经验总结范文
  • 林业科学研究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