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三明日报编辑部地址

三明日报编辑部地址

发布时间:

三明日报编辑部地址

一个山区城市啊,也是一个市区咯,怎么说呢,应该来说现在三明发展的还不错,消费和物价相对低点,福州坐车到三明大约4个小时这样,坐火车6个小时,你说近吗,我想这样你会更直观点

还行吧

我就是明溪的,明溪在福建西北部,离三明大概一小时左右车程。其实楼主可以上网用谷歌地图百度地图查,更清楚。如果想了解明溪,网上资料其实还算清楚。

在帮助学习书法和国画的杂志有哪些

三明日报总编辑

杨朝楼

有一个人,年过40,一次参加了一个公司的招聘,前几个人都面试了,到他时,招聘人员说,我们的招聘规定是只要35以下的,你年龄他说,让我说一下吧,我说完,你们想要面试还是不面试都行最后,招聘人员同意了他说:"我没有什么让人骄傲的经历,我在40多家公司工作过,它们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失败了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不知道如何成功,但是我知道它们都是为什么失败的这就是我的财富如果贵公司需要的话,我可以使用这一财富,为公司在成功的路上做提示"最后,他应聘成功了任何工作,你只要发现你的价值,你就是成功的报怨没有用

助人为乐好人郑培城事迹——闽西地质大队郑培城同志,男、1953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1970年8月参加工作,是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工程师,闽西地质大队侨联主席。曾任三元区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和三明市政协第七届委员,现任三明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三明市和三元区两级侨联委员。他是一位归侨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讲政治,讲文明,积极参加闽西地质大队、三明市(三元区)政协、三明市(三元区)侨联安排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认真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以“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郑培城同志在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主要分管房地产、绿化卫生环境建设工作,多年来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具有一种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作为政协委员,他不忘履行职责,关注民生,有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情怀。1988年以来,他始终热心帮助单位同事或家属处理亲人去世的善后工作,不论是节假日,不分周末或下班时;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只要遇上此事,他总是放弃自己的时间,鞍前马后地跑上跑下,主动帮忙打电话联系,亲自前往殡仪馆为同事帮忙处理各种善后事情,而且他每次都帮人帮到底,送人送到家,从不推辞,从不忌讳什么。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郑培城同志二十年来坚持帮忙同事办理善后之事的善举,得到了闽西地质大队广大职工和家属的赞誉,大家都说郑培城同志是个肯帮忙的大好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帮忙别人这种事情是积德行善,人都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何况这种时候。”他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快乐,不分份内份外,一直坚持了二十年。作为队侨联主席,他十分关心归侨、侨眷侨属的生活状况,注意与他们沟通交流,有谁生病住院了,他知道后便去看望问候;有谁生活有困难了,他知道后及时向上反映,帮助生病困难的归侨或侨属得到上级的经济补助。他热心为归侨侨属做实事,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他把助人为乐化作一种自觉行为。九十年代初有一次,他在单位门口遇到有一个孩子遭遇车祸,他二话没说,立即冲过去抱起受伤孩子,督促车主赶往医院急救,使受伤的孩子及早脱险。事隔十几年,受伤孩子的爷爷,每当遇见郑培城同志时,总不忘感谢几句。这时郑培城同志总平静地说:“不用感谢,这是应该的,谁遇上这种情况都会帮忙的。”郑培城同志担任三明市和三元区两级政协委员以来,始终不忘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撰写提案。在他的提案中有许多是关注民生,反映民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建议。1994年“5、2”洪灾发生后,他立即提笔撰写对受灾区域及居民楼房进行消毒的建议,因该提案他获得提案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当他听到东霞、富文居委会和所在居民对公共道路和人行道因多年失修,路面出现塌陷、变形起翘,低洼积水,给行人造成不便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分别察看了三元区永兴路、富文二路、富兴路路段的状况,分别提交了改造建设永兴路、富文二路、富兴路两旁人行道铺置彩砖的建议提案。当永兴路、富文路重新改造建设,富兴路两旁人行道(按三明市建设局规划,待三泉高速通车后再安排彩砖铺置,先将塌陷、变形、破损的人行道修复)修平后,他又感到为民众办了好事,增加了几分快乐。郑培城同志始终认为助人是快乐之本,是一种美德,人生要有善心,多点爱心,能为他人多办点好事,多帮一份忙,就多一份快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他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多年来,他助人为乐之举一直得到妻子和女儿的理解和支持。他个人曾多次获得“双文明先进个人”,家庭也曾多次获得“文明示范户”等荣誉。助人为乐好人董克云事迹——中法院董克云,男,38岁,中共党员,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1997年,董克云同志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十年来,在信息化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敬业爱岗,恪尽职守,不断创新,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有力提升了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董克云同志将“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作为自己的信条,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他不断学习,努力钻研,在较短的时间内自学了VB、FrotPage、phtotshop,flash等常用的软件,能够使用Access和ASP制作办公应用程序。随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化设备不断增加,对设备的管理、使用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董克云同志克服各种困难,利用一切机会,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挤出时间学习计算机硬件、路由器、服务器等使用维护知识,业务水平显著提高。董克云同志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了使审判人员能尽快掌握软件的使用,他经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对个别干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为了使本院网络能够安全运行,他对全院所有计算机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每天上互联网下载升级杀毒软件,并做好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备份检查,防范于未然。除做好本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外,董克云同志还善于帮助他人,有求必应,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同事家中维护电脑。2008年7月,董克云同志因工作需要调整到刑一庭,他能够虚心向领导、同事、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增强工作责任心,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时转换角色,较快地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董克云同志能够努力学习法律业务,不断提高法学理论水平和能力,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2001年7月毕业于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法律专业,2003年结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法学专业,2004年通过全国司法统一考试,2007年获得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董克云同志多次被中院评为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中院评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先进个人,2007年被省院评为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助人为乐好人赖应亮事迹——移动公司赖应亮(男、07出生,08参加工作,群众、中专学历。2006年获集团公司无线专业练功比武优秀奖;2006年获福建省移动公司网络技术标兵;2007年获福建移动无线专业练功第一名;2008年6月中国移动抗震救灾保通信先进个人。)小时候,我总是喜欢看一些《三侠五义》、《水浒传》等描述侠义人物的小说,对英雄人物景仰至极,对英雄人物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侠义行为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长大后,走上了通信服务这一行业,让我对助人为乐这一古道热肠的精神有了更实际的理解。从邮电时代的“满意在邮电”到中国移动提出的“沟通从心开始”,行业的服务理念不断加深,将客户放在第一位,让客户满意、如意、惬意始终是我们的服务宗旨。在近二十的职业生涯中, “与人方便,与几方便”的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我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在通信行业的多年工作中,我一直从事通信网络技术方面的工作,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意思是:关键技术不可轻易传人。但我不论对公司同事还是对协维、代维单位的同行,从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助人为快乐之本;因为只有在教授和帮助别人时,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会发现学习的乐趣;因为只有让大家的水平都提高了,自己技术才能更加精进。正因如此,很多同仁亲热的喊我“赖工”,每每听到这样的称呼,我会加倍努力,并不断以此来鞭策和勉励自己。乐于助人方能广结善缘,对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在生活中,不论是周围的邻里,还是新认识的朋友,只要有困难我都喜欢伸出友谊之手,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帮人一把。也因此得到了邻里和同事的喜爱,结交了许多朋友。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0级强烈地震,一时山崩地裂,数万同胞罹难,数百万群众失去了家园。大地震给四川灾区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情震惊全国,震动世界。看到报纸电视中的报道,我明白此时的灾区人民最需要援助之手,灾区更需要象我这样有一枝之长的专业人员,我一刻也坐不住了。作为一名中移动技术支援专家,我于大地震的第二天就急冲冲赶赴还在余震不断的灾区。在灾区,我只有一具念头--那就是既然来了,就为灾区多做点事。我在灾区的奔走期间,看到受灾群众时,总是慷慨解囊伸出热心援助之手。当余震来临时,当人们纷纷撤往屋外之际,我没有迟疑毅然奔向了四楼的监控中心,因为那儿最需要我。作为一名技术保障人员,此时我别无选择,坚守在四楼的监控中心,严密关注各项重要指标,及时安排各种应急措施,果断执行应急预案……。我们的技术保障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整个网络运行良好,没有出现12时的宕机现象,保证了每个移动客户能够正常通话。但愿每次的顺利通话,都能为被困群众传递希望的电波。在灾区的工作期间,我光荣地被评为“中国移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然而,我更让的欣慰的是灾区人民那发自内心的一声声“谢谢!”。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显然是一句致理名言,助人仍快乐之本。助人为乐好人张明事迹——科技局张明同志(女、1962年9月出生,1980.4参加工作,群众、大专学历,现为三明市科学技术局普通职工)是一位助人为乐、古道热肠的好同志。她有许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勤于助人、乐于助人的慈善之举。多年来,她一直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响应“春蕾计划”结对活动,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高中学费,还圆其大学梦,并以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助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等。如:2008年,张明同志到沙县大洛镇中洋村资助2名贫困而又学习优秀的大学生,每年捐赠给就读于福州大学的贫困生鲍钦铭5000元和泉州师范学院的贫困生鲍金英3000元学费,直到他们完成大学学业。受赠学生及家人十分感激张明同志捐资助学、助人为乐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她还带动周围人参与慈善事业。每年中秋节,她都给三明市特殊学校赠送中秋月饼,受到该校全体师生的高度赞扬。助人为乐好人林丽娟事迹——七五五处林丽娟(女)1961.11出生,1978.12参加工作,党员、高中学历。1982年评为福建七五五处优秀工作者;1983年评为福建七五五处先进工作者;荣获共青团三明市梅列区委员会1992年“优秀团干部”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荣获共青团三明市委员会1993年“新长征突击手”称号;2003年被评为福建七五五处优秀党员,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005年6月获得三明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优秀党务工作者。提到福建七五五处办公室的林丽娟,大家最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热心”。离退休老同志都亲切的叫她“丽娟”,年青同志尊敬地称她为“大姐”或调皮地叫她“阿婆”。她天性好动,闲不住,大到事关单位的发展、改革,小到职工家的红白喜事、头疼脑热,不论大事小情她都爱关心,热心帮忙,用无私地爱温暖着七五五处大家庭里的每个人。充分利用闲置的设施设备,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工作是储备基层单位的重要工作之一。支持配合做好这项工作就成了林丽娟的热心之事。2005年,承担三泉高速公路建设的中铁二局五公司,来到我处租用住宿楼和办公楼,租用面积大且租金高。经处党委研究,决定调整职工的宿舍和办公室,以腾出房子搞创收。林丽娟居住的楼栋被定为了出租楼。为了七五五处整体利益,她毫不犹豫,没提任何条件就带头搬了出来,是七五五处最快腾出住房的职工。有人说她傻,从一人一套的舒适、宽敞的二楼,搬到了又潮又湿的一楼,且与人合住一套,却不向单位提条件。她回答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单位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愿意为单位的整体利益着想,为单位的事业着想,为职工的利益着想。单位发展了,有了收获,我就高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林丽娟就是继承了这种传统美德的人。在单位,关心离退休老同志、关爱新进大学生是她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的工作。为做好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工作,让老同志们在为储备事业辛苦半辈子后,能够安享晚年,她会及时摸清每位离退休干部在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帮些什么。除每月定期到离休干部家中收取医药费发票外,她还经常到老同志家中,与老干部谈心,了解老同志们的生活、思想情况。这些事情虽说是小事,说起来轻松,但要长期坚持做好却非常不容易,没有乐于吃苦、甘愿受累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酷暑,她看望老干部做法都从未间断过,老干部要办的事从未耽误过。老干部生病住院时,她像“亲闺女”一样奔忙、照顾。若遇到老干部去世,她会不辞辛苦地协助老干部的家属安排处理后事,尽心尽力地送老干部最后一程。随着的时间的变迁,离退休干部的年龄不断的增大,林丽娟对他们的关心却有增无减,她用真心的付出温暖着每一位老同志的心。随着事业的发展,七五五处近年来陆续招录了多名大学生。为使新进的大学生尽快融入单位,安心地为储备事业的服务,她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着他们。大学生们吃不惯食堂的饭菜,她就邀请他们到自己家中为他们改善伙食;夏天天气热,蚊虫多,大学生睡不好,她又送凉席又送蚊帐;大学生生病不舒服,她比自己孩子生病了还着急,又是陪看病又是买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把他们招进来的人,我要对这些孩子负责”。时间长了,年轻的大学生们没人称呼她为“林主席”或“林科长”,都亲切地叫她“阿姨” 或“阿婆”,感情好的像一家人似的。有人曾问过林丽娟,你这样做不累吗?能图到些什么呢?她说:我爱七五五处,更爱我的同事,帮助别人让我觉得充实而美好。等我年老退休后,离开了单位,回想起现在的一幕幕,我会觉得问心无愧,会为曾经帮助过别人而感到欣慰,感到温暖……“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幸福的香味,关爱的美丽。助人为乐好人张长海事迹——三明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工 张长海(男、1968、07出生, 1990、09、01参加工作,党员、本科学历,1998年本科获福建省优秀人民警察称号2006年获福建省交警总队三等功,现任三明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中队长)今年年初一场罕见的冰雪灾害降临南方大地,由于气温骤降,导致福银高速公路部分路面结冰,很多旅客被迫滞留在服务区内,三明高速交警支队二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张长海同志带领中队民警,不顾天气寒冷和饥饿疲惫,一边耐心细致地对滞留乘客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一边帮助安排泰宁服务区做好滞留乘客的用餐、用水保障工作。1月28日深夜,正带领民警在冒雨巡逻的二中队长张长海及时发现了来自江西九江的李俊伙夫妇刚满四个月的女儿因饥寒交迫而号啕大哭,张长海中队长立即协调泰宁征管所腾出了一间暖气客房供桂珍花母女休息,并为他们准备好饭菜和热牛奶,让身体虚弱的母女二人不再挨饿受冻。张长海同志爱民、为民、助民的真诚受到了现场滞留群众的一致赞誉,《三明日报》更是在头版对此事进行了专题报道。2月2日晚22时许,暴雨倾盆、天寒地冻,泰宁路段已实行交通管制,大量车辆被分流至泰宁出入口滞留,一辆货车在连接线上突然暴胎,车子陷入路基的泥中,车身严重倾斜,差点就要侧翻了。随着滞留车辆的逐渐增多,这辆车埋下的安全隐患就越来越大。正在冒雨巡逻,了解滞留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的张长海同志发现这一情况,顾不上倾盆的大雨,拿起工具就帮着驾驶员桂某换起轮胎,由于雨势过大、能见度较低,换胎操作十分困难,不一会,大雨就淋透了民警的全身。雨越下越大,天气也越来越寒冷,但是张长海顾不上这些,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抢修工作,帮助该车驶离了现场。该车驾驶员桂某被张长海同志真诚帮助深深感动,他紧紧握着张长海同志的手说:“我开车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地方,从没见过这么好的警察,你们福建的警察,行!”6月25日下午,张长海同志来到将乐县一中,为该校高一(1)班的李文静同学送去了助学金人民币500元,帮助他度过了面临辍学的难关。今年六月,张长海同志从将乐一中了解到,学习和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的李文静同学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辍学这一情况后,立即发动全队民警捐款,将资助李文静同学直至其中学毕业。助人为乐好人刘玲玲事迹——三明日报社刘玲玲,女、4出生,7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三明日报社记者。《有一种奉献叫做爱心》获2006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二等奖;2007年被三明日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该同志热爱集体、团结同事,关心他人、乐于助人。2005年9月,三明市华恩儿童村正式开办,她开始在那儿做义工。3年来,每个双休日、节假日,她都会到儿童村辅导孩子们功课,陪他们聊天、玩耍。她经常会带食物、文具、书籍等礼物给孩子们;把他们的作文推荐到《三明日报》发表;带他们到报社、公园参观、游玩,和他们打成一片。她还负责编制儿童村的固定刊物《华恩茁苗》,并经常帮助孩子们组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同时,她动员报社其他年轻记者到儿童村带补习班、合唱团。2004年10月,她在和另一名记者一起采访一位拾破烂的江西籍老大娘时,发现老大娘捡到的一个弃婴到了上学年龄,但因无法入户口而只能交高额借读费,她们把老大娘的爱心故事写成文章见报后引起较大反响。随后,她们奔走于民政、公安等部门,试图帮助孩子解决户口问题,但因当时的政策限制,一直未能解决。她便经常约同报社其他年轻记者一起看望老大娘及小女孩,带给她们温暖。2005年,三明市户口政策有了变动,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小女孩终于有了自己的户口,可以像正常的城里孩子一样上学了。平常生活中,她也总是积极帮助别人。有一次,她碰到一对母子,说是外地人,包被人偷了,她立刻给了他们50元钱;在采访一对脑瘫兄弟小文、小武的母亲时,得知他们的中餐还没有解决,当场把身上仅剩的20元钱给他们做饭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她先在单位组织下捐款200元,后又向中国红十字会捐款500元。助人为乐好人林瑞班事迹——卫生局林瑞班同志,男、11出生,8参加工作,党员、本科学历。三明市红十字会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中华慈善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青年五四奖章、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他的一家被授予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荣誉称号履行捐血救人核心价值的实践,从1995年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已无偿献血85次(其中成分献血57次),累计献血量达97000毫升,相当于19个成年人的体内血量总和,是福建省无偿献血冠军。他发起创立了全国首家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在全国开创了用志愿者形式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先河,省内外许多地方借鉴协会做法和经验,各地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如雨后春笋,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在不断扩大……他开设“爱心献血屋”网站,点击量已超过49万人次,发起了网络宣传献血捐髓全国行、世界行活动,已先后在50多个国家的3000多个网站进行了宣传,举行“献血婚礼”,写下了中国无偿献血史上最浪漫的一页。他的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开展无偿献血、捐献骨髓、敬老助残、捐资助学、环境保护、拥军优属、社区服务等公益事业活动,感动、带动、发动了国内外千千万万的人们一起参与公益事业。助人为乐好人卢环真事迹——电业局卢环真(女、01出生,07参加工作,团员、大专学历。三明电业局变电部,三明局优秀共青团员、三明局先进生产者、三明局工会积极分子)从小开始,父母就教育我说“要助人为乐”、“帮助人是快乐的”,一直以来我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从读书时老师对我的爱护,同学对我的帮助,到了工作单位,周围同事、领导对我的帮助,甚至是在社会上陌生人对我伸出的友爱之手。这一切都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成长所不可缺少的动力。因此这就成为了我帮助他人想法的来源。在单位中我是一名技术骨干,我总是努力学习和工作着,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在工作中我与周围的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用团队精神完成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在同事遇到困难时我总能上前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由于我们的工作是倒班性质的,在节假日的时候经常需要值班,家里有事情的时候找人替班都很困难。每次周围同事找到我的时候,我都很痛快地答应下来,帮忙同事值班,虽然自己值班挺辛苦的,但是能够帮助别人总是快乐的。每年都有新员工分配进来,看着他们一开始茫然的样子,我又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从头开始给他们讲解设备的特性,讲解工作中的注意事项,给他们讲解各种系统的使用,看着他们从一个茫然的新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电力工人,成为一个电力企业的骨干,心里充满了快乐。助人不只是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也以助人为快乐之本。作为一个青年团员,我加入了三明电业局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福利院帮忙进行卫生清理、植树等工作,看着经过自己的努力变得干净的教室,看着小朋友快乐的笑容,我的心里也是快乐的。我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了些义工团体,我也积极加入其中。街头献血、虎头山垃圾清理等等公益活动我都积极参与其中,体会着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帮助的那种快乐。我还同周围朋友一起到岩前等地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参加失踪儿童搜救行动等等活动。通过自己的行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帮助和希望。“助人是快乐的”这是我的信念,也一直是我行动的指南。

一、曹宇爷爷的作品有——书画、篆刻、编著二、分别是:1、书画——《几度沧桑》《五更鸡》《甲戌大吉》2、篆刻——《艺海》《腾升》《三凤鸣春》3、编著——《麟山佛寺》、《九成宫醴泉铭通释》《古今剪纸与艺术创作》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

孙策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尽管他只活了短短的26岁,但对三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最直接的就是他打下了吴国的江山,奠定了三分天下中的一鼎,而他死后吴国的国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更证明了他存在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孙策不死,三国的历史会不会改变?有多大的改变?既然是假设,那就应该有一个参照,同为君主,我们就先看孙策与孙权的区别。应该有很多三国迷还记得,孙策死前对孙权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若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创业之艰难,善自图之!”话中说的很明白,那就是孙策在两军对战乃至夺取天下这一方面比孙权要强,而孙权则在任用贤能保持国家稳定这一方面见长,两者似乎是一武一文,一猛一稳。那么历史上的孙策是不是像他自己评价的那样呢?首先明确一点,孙策的第一句话相信大家是没有异议的,孙策17岁就随父孙坚征战四方,到二十来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了,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好(要知道军事指挥能力的提高需要战场的历练,而不是光读读兵书就行的,诸葛亮在刘备死前一直未独立带过兵,刘备一直把他当萧何来用,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前几次伐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低级失误,到后期才依靠他的天赋慢慢成熟),虽然可能和曹操比还有差距,但在统兵用兵上很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相反孙权在参加的仅有的几次战役中表现了拙劣的军事指挥才能,要不是几位大将的拼死保护,恐怕连命都没了。所以孙策在这一方面强于孙权是可以肯定的。关键在于孙策的第二句话,按照意思就是孙权比孙策稳重,孙策可能保不住江东,而孙权反倒可以保住江东。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个问题,就是保江东需要什么?很明显第一点就是人才,有人才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国策,才能让国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到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为兄弟俩的态度是一致的,史书《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孙策“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像吴国中的“二张”还有一大批武将都是孙策任用的,说明孙策是能够举贤任能的,而孙权也是一位能够听取部下意见的君主,因此两人都是能用人的明主。而保住江东的第二点就是民心,只有国民同仇敌忾,才能抵御外敌,而这个又需要君主的威望来聚拢民心,在这一方面孙权显然不如孙策。当时吴国人不仅呼孙策为“孙郎”,还叫其在战场上得来的称号“江东小霸王”,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个称呼,想想之前有谁拥有“霸王”之称呢?项羽阿,再联想到吴中子弟多敬爱项羽,由此可见吴国人把孙策当成了项羽式的英雄,他们愿意如他们的前辈一样为这个“转世的项羽”而赴汤蹈火。而孙权在在孙策死前都少有露面,继位时都有不少江东元老迟疑,市民们就更是怀疑了,可见他没有他哥哥那样的威望。至于施展仁政提升民心是两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在这里没有必要讨论。经过这一番讨论说明孙策在安邦定国这一方面绝对不比孙权差,甚至由于早年的英武表现而比孙权有更强的资源。至于为什么孙策会在临死前说这一段话,个人估计,由于孙权当时继位才17岁,没有威望,而孙策为了让弟弟拥有信心,才说这段话让弟弟知道他也有比哥哥强的地方。同时也是给江东元老们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我这个弟弟争天下虽然不行,但保住已有的成果还是可以的。”以防这些人觉得君主无能而叛变。说完君主的对比,我们知道孙策如果在位,那么东吴不仅可以保住,且有更大的发展可能。那下面就来讨论孙策在位对天下大势的影响。首先明确一点,孙策这个人是不会甘愿在江东做他的“小霸王”的,那么征战就成为必然,而矛头毫无疑问会指向刘表,不仅因为那是他的杀父仇人,更重要的是那里有荆州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已打拼多年的孙策应该能够预见到这一点,即使预见不到,周瑜这样的战略家也应该会给出相应的建议。而综观孙刘两家的实力,不论是从统帅的才能,将领的实力还是士卒的精锐程度上看,孙策显然要比刘表强,那么战争的结果就很明显了,刘表必败,关键就看孙策要花多长的时间来征服荆州。(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到刘备会帮刘表守荆州,我的意见是,刘备这时候实力很弱,几乎无法对战争进程造成多大的影响,至多延缓一下,更何况他还要时不时地应付曹军的进攻和刘表的猜疑;而从孙权杀败黄祖之后刘表询问刘备时刘备的回答可以看出,刘备是不希望招惹孙氏的)为什么要看时间呢?因为别忘了,另一位强大的对手曹操也在向荆州步步紧逼,势头相当猛。那哪一个更可能抢先开入荆州呢?答案是孙策。为什么?因为第一,孙策手下的吴军熟悉水军战术,要知道防守荆州或进攻荆州都必须熟悉水军的使用(像关羽兵败之前虽然徐晃击败了关羽在襄樊北部的陆军,但对南面围城的水军却无可奈何,要不是吕蒙背后偷袭,关羽最终很有可能攻下襄阳),而曹军显然在这一方面要差得多,自然进攻的脚步会比较慢。其二,孙策毕竟是江东来的人,也就是南方人,而曹军是北方人,荆州人可能会更乐意接受孙氏的统治,更何况孙策相比于曹操,名望,实力一点都不差,还没有曹操一直流传的“汉贼”之名,所以孙策更容易获得荆州的民心一鼓而下。假如孙策能够按照设想中的情况抢先夺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荆州,那么此后一系列的重大事件都会因为这一局面而改变,因为刘备当阳兵败之后就是经过荆州向南逃窜的,而曹操也是在攻下荆州之后才威胁要攻打江东的。那么刘备能不能为孙策所接受?会不会被曹操灭了?曹操还会不会轻易地向孙策宣战?这些在孙策不死且占领荆州的情况下都是值得从新讨论的。按照常理,孙策征战一生,从来都是身先士卒,从未惧怕过任何对手,所以对于曹操虽不会轻视但也决不会惧怕。而当初刘备投靠孙权得到接纳是因为孙权本人对于自己的实力不够放心且对于刘氏的仇恨没有父兄辈那么强烈(注意此时刘备与刘表已认了同宗,所以江东有些人认为刘备和刘表一样是敌人)。现如今在孙策信心百倍且很可能敌视刘备的情况下,刘备是否能得到孙策的接纳呢?还是投奔他势力而灭亡?(据当时情况下,投奔其他势力为曹操所灭可能性很大,且其他势力也不一定能接受)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孙策仍会接纳刘备。因为孙策本身就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君主,加上周瑜这样的战略家的辅佐,他们一定能够预见到曹操一旦消灭刘备,剩下的对手就只有自己,而面对曹操的威胁,对策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投降这个字眼是不会存在于孙策和周瑜的脑中的,因为他俩天生就是鹰派。那既然要对抗强敌,有帮手总是好的,虽然孙策可能因为刘表而不喜欢刘备,但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一定会放弃个人的恩怨为自己的集团谋取根本的最大利益,更何况和刘备合作可以获得巨大的政治优势(刘备是“皇叔”,且一直是振兴汉室的代言人)。所以刘备是能为孙策接纳的,这也直接避免了刘备的灭亡。那么反过来,曹操还会不会进攻孙策呢?如果进攻,结果又如何?对于第一个问题,似乎有太多的理由说会,也有太多的理由说不会。因为一方面,曹操对孙策是很敬畏的,当年得知孙策风卷残云般地攻下江东后,曹操叹到:“狮儿难与争锋也!”由于忌惮孙策,还与其联姻,可见曹操是绝对不敢小视孙策的(青梅煮酒中曹操说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其实那是为了单说刘备而如此,未见得是曹操的真实想法,要知道江东基业实际上是孙策开创的,他用短暂的一生做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所以曹操是不是会进攻孙策就很难说。而另一方面,既然孙策这么强,那要是在准备上几年,孙策只会变得更强,到时候就更难对付,那还不如趁现在把他连刘备一起除掉,这个也是不一定的。总之,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各位自己去想象。而如果曹操决议开战,那么我想战役的结果是不用说的,曹操仍然无法取胜,因为孙刘联军取胜并不是因为有了东风或者某某人的诈降,其根本原因是曹军在水战方面的巨大劣势和曹操本人的轻敌与准备不足,所以不管吴国的君主是谁,孙刘联军都将取得胜利。现在来看,不管曹操是兵败还是屯兵江北,刘备的生存环境都会被压缩到极限(这里的假设是荆州已被孙策占领,而刘备也不可能借到荆州,因为历史上刘备借荆州是在占领荆州的情况下再向孙权借的,有点强抢地盘造成既成事实的意思,而在这里这一条件已不存在)加上孙策的霸气和周瑜的谋略以及东吴整体实力的相对强大,本人认为此后进取西川的很可能是东吴,而最后刘备只会成为一个发展不大的小势力,进而天下就会逐渐演变为孙曹两家的对决。

我认为历史并不会改变多少,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此,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生或死而改变呢?【默默表示并不会码字QAQ】至于转变为孙曹两家的斗争,在下不以为然。诸葛亮的作用不可小觑,至少孔明会竭尽一切力量帮刘皇叔。更何况……季汉太弱,司马懿怎么对诸葛亮看上眼⊙_⊙激情满满的懿亮呢^=_=^

《三明学院学报》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活跃学术氛围,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展示科研成果,为提高本院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三明学院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严格执行稿件的“三审制”。学报编辑部制定了《三明学院学报》稿件处理制度和《三明学院学报》审稿制度。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队伍。主编、副主编都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主编岗位培训班,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现任主编为赵峰研究员,编辑部主任为王宗篪教授。

“十一五”期间获科研课题212项,其中教育部社科基金1项,到位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达到105%,教师出版著作10部,获授权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6项,获奖78项,其中2项产学研项目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表彰 。2013年,三明学院共有8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立项,共获得资助经费5万元。其中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13万元)、福建省重点项目3项(30万元)、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1项(50万元),福建省软科学项目1项(5万元) 。7个项目获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共计经费5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资助经费共50万元 。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公布的2012年度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主要评价指标(一般本科高校)中,学校获得了“科研创新平台”列第一位;“年度科研成果转化(万元)”等列第二位;“年度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年度科研成果转化(项)”等列第三位;“年度横向科研经费”、“年度科研经费”等列第四位。 据2015年6月官网显示,学校建成校级研究所12个。拥有省级科研团队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福建省高校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重点项目8个,省级创新平台12个,培育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固定床洁净煤气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三明机械CAD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材料工程与结构加固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三明学院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所:福建省三明汽车工程研究所、闽台林业研究所、客家文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林产化学与涂料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CAD/CAM技术研究所、生态文化与地方文化研究所、应用化学与化工研究所。其他还有复旦大学——三明学院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中药材草珊瑚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基地、海峡动漫游研发与制作中心等科研机构 。 期刊学报 《三明学院学报》创刊于1984年,201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多家数据库和检索期刊收录 。 馆藏资源 截至2011年12月31日,馆藏纸质文献总量58万册,电子图书71万册,报刊1733种。积累和保存了明末版《玉海》、清版《四库备要》、民国版《万有文库》等历史参考价值较高的古籍文献15万册 。

三明日报编辑主任

龚德银。成都商人林新生在西安参加全国糖酒博览会时,不慎遗失装有1万元现金和30多万元有价证券的密码箱。在会场做清洁工的旬阳农民龚德银捡到密码箱后,通过电话联系,确认了林新生的失主身份。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林新生并没有去西安收领失物,而是抱着防备心理要龚德银把失物送回。不想,龚德银果然来到成都,全部奉还失物。扩展资料: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周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郑培城,男、1953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毕业,1970年8月参加工作,是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物业管理中心副主任、工程师,闽西地质大队侨联主席。曾任三元区政协第三、第四届委员和三明市政协第七届委员,现任三明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三明市和三元区两级侨联委员。他是一位归侨干部,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讲政治,讲文明,积极参加闽西地质大队、三明市(三元区)政协、三明市(三元区)侨联安排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认真完成任务,履行职责。在实际工作中,他坚持以“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关心他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综合素质。郑培城同志在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主要分管房地产、绿化卫生环境建设工作,多年来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具有一种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高尚精神;作为政协委员,他不忘履行职责,关注民生,有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情怀。1988年以来,他始终热心帮助单位同事或家属处理亲人去世的善后工作,不论是节假日,不分周末或下班时;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抑或严寒酷暑,只要遇上此事,他总是放弃自己的时间,鞍前马后地跑上跑下,主动帮忙打电话联系,亲自前往殡仪馆为同事帮忙处理各种善后事情,而且他每次都帮人帮到底,送人送到家,从不推辞,从不忌讳什么。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郑培城同志二十年来坚持帮忙同事办理善后之事的善举,得到了闽西地质大队广大职工和家属的赞誉,大家都说郑培城同志是个肯帮忙的大好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帮忙别人这种事情是积德行善,人都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何况这种时候。”他把帮助他人当作一种快乐,不分份内份外,一直坚持了二十年。

一九六一年五月的一天,雷锋因公事到丹东出差,清早五点钟从连部出发,在去抚顺火车站的路上,看到有一位大嫂背着小孩,手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他们母子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因掉进泥坑里,弄了一身泥,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况,雷锋立即想道:我军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雷锋急忙上前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背小孩的大嫂身上,马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她买好了票,又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那个小女孩,全身衣服没有一点干处,头发还在往下滴水,冻得她直打颤。雷锋自己一身衣服也湿了,他急忙解开外衣,摸摸贴身的那件绒衣还是干的,立即脱了下来,给那个小女孩穿上。听说他们母子三人早晨没吃饭就出来了,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送给了他们。上午九点钟,列车到了沈阳,雷锋领着小女孩,把他们母子三人一直送出车站。

《三明学院学报》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活跃学术氛围,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展示科研成果,为提高本院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三明学院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严格执行稿件的“三审制”。学报编辑部制定了《三明学院学报》稿件处理制度和《三明学院学报》审稿制度。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队伍。主编、副主编都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主编岗位培训班,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现任主编为赵峰研究员,编辑部主任为王宗篪教授。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是

《三明师专学报》1999年在福建省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在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2002年高职高专学报评比中被评为优秀学报三等奖2002年获首届《CAJ-CD规范》优秀期刊称号 2003年获全国市属高校学报质量进步奖

给你个信息 贼他妈垃圾

《三明学院学报》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活跃学术氛围,交流学科建设经验,展示科研成果,为提高本院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三明学院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严格执行稿件的“三审制”。学报编辑部制定了《三明学院学报》稿件处理制度和《三明学院学报》审稿制度。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编辑队伍。主编、副主编都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署举办的主编岗位培训班,持有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现任主编为赵峰研究员,编辑部主任为王宗篪教授。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邮政编码:365004

  • 索引序列
  • 三明日报编辑部地址
  • 三明日报总编辑
  •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
  • 三明日报编辑主任
  • 三明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地址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