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论文答辩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论文答辩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通过论文答辩

部分高校屡次爆出论文抄袭,对于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态度不端正,指导老师有责任,学校管理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但不论基于哪个层面分析,作者作为事件的“核心人物”都应负起主要责任并接受道德的审判以及规定的处理。经历过的人都能体会到,写作毕业论文是让人畏惧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如果要认真写好一篇论文,从选题一直到成文,除了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有些学科还要做大量的问卷调查,或者大量的实验,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都是非常大的。之前新闻上甚至还爆料过有的农学方向的毕业生种植的用于论文研究的植物被损坏了,可能面临毕不了业的状况,由此也可见一斑。当前高校确实存在着诸多学术风气不好的现象,尤其对于学生本身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一方面,有些学生从刚入大学的时候学习态度就不够端正,平时学习就养成了懒散的习惯,随着大学管理的放松和学习时间的自由,很多学生自控力不够,对于学习和思考的投入严重不足。平时作业就依靠“谷哥”和“度娘”,习惯了“Ctrl C”和“Ctrl V”的作业模式。“平时不努力不认真,长此以往,到毕业时面对毕业论文变得漫不经心,甚至“麻木”。另一方面有些同学平时就缺乏有效规范的训练,没有形成学术规范的意识,所以在毕业论文中也就没有过多考虑学术规范,如果导师和学校的管理再不到位,那么很多学生通过抄袭也就混过去了。也有些学生是无知而胆大,平时不认真学习,面对毕业论文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但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不得不铤而走险,想出各种歪门邪道。学生为了毕业,而一些大学教师为了获取高职称高工资,为了个人私利和头上的光环也去抄袭作弊。他们在这些诱惑中一步步丧失着人性的尊严。如今的现实我们看到,对那些抱着侥幸的心理的人警钟已经敲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诚信体系的不断健全,失信行为的高压线终究会拉起,更加严重的也会有规范甚至法律的严格约束。失信的成本和代价是玩不起的!前路漫漫,人生的道路只有脚踏实地才会走稳走远!

2008年是我院实施《广东省“十一五”卫生科技发展规划》、《“十一五”专科建设计划》和《“十一五”继续医学教育规划》第三年,在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科教兴院”的战略思想,同时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我院科教工作的全面发展,科研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管理工作(一) 进一步完善我院科研与继续医学教育各种管理制度,细化投稿、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等各项管理程序,继续以服务、公正、公开为原则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全年共下发各种通知、公示、公告等35项,科研管理相关工作16项;继续教育管理工作19项;及时公布新修订的《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办法》。新的《办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我院按季度公布全院专业人员获取学分情况,经年终考核汇总公布全院专业人员学分达标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收到良好效果。(二) 按上级部门科研工作管理的要求,认真梳理我院在研的各级科研课题141项,如实填报在研课题的进展情况、经费开支情况等,进一步加强了我院科研项目的后期管理。我院2005、2006年度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按时申请结题11项;申请延期2项。二、科研工作(一) 科研立项正常推进。全年院内立项课题6项。共组织申报院外各级科研项目30项,已获批准立项12项,其中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8项,省中医药局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由朱光华副院长牵头申请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化学毒物暴露人群生物样品库的建设与运作》通过卫生部专家评审和答辩,并按财政部要求提交了总额为100万元的经费预算申报书。我院丘创逸副院长、放射卫生防护所杨宇华所长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聘为应急管理专家,分别申报的《广东省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现状与能力评估体系研究》、《广东省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资源整合与调度研究》应急管理研究课题均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立项,共获补助经费10万元。(二) 专科建设取得突破。《毒理实验与应用》批准为省医学重点专科,获经费支持30万元;《核应急与辐射防护》、《职业病防治与控制》批准为省医学特色专科,分别获支持15万元。目前,三个专科正在按计划进行建设,将不定期接受省卫生厅的考核,三年后终期评估验收。(三) 科技成果登记取得新进展。黄汉林院长负责的省科技厅重点计划项目《广东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系统》通过成果鉴定,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并获成果登记证书。该项目研究成果建立和发展了我国化学中毒事故、急性职业性危害评估和医学应急救援信息支持综合平台,具有创新性;危害评估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成果已在我省地级市职防机构推广应用,为申报科技成果奖奠定了基础。(四) 知识产权保护有新成果。由我院牵头研制《化学中毒突发事件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职业健康监护与监测信息系统》已完成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并首次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分别为2008SR05677、2008SR我院成功研制的两个信息系统对处置化学突发中毒事故以及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 国内科研合作开拓新领域。由黄汉林院长负责参与中国CDC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牵头研究的国家“十一五”重点攻关项目《卫生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研究》、《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损害的预防控制研究-三氯乙烯免疫系统损伤的研究》、《职业卫生安全卫生防护干预试点(WHO)》,共获得科研资助经费53万元。目前,三个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六) 国际科研合作更上一层楼。 1、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合作研究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研究》课题有了新的进展。今年9月日方派出5名实验人员来我院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11月我院也派出6位学者到日本参加三氯乙烯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5人在大会发言。课题双方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交流。 2、与美国合作开展的《三氯乙烯-甲醛接触工人生物标志物研究》项目取得新进展,人才培训如期进行。项目负责人唐小江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修工作。按协议今后将连续多年派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为我院人才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该项目已撰写高水平论文三篇,分别投稿国际知名杂志。由于我院在合作中的良好表现,美方已与我院签订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协议,并邀请我院与基层职防机构共10人前往美国考察,讨论新的合作事项。 3、进一步巩固与WHO的合作。我院利用卫生部在我省召开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经验交流大会期间,邀请国际职业卫生学会主席DJorma Rantenen博士访问我院,黄汉林院长汇报了我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受到了国际职业卫生学会主席的赞许,并希望我院能成为国际职业卫生分中心,为此我院已向国际职业卫生学会递交了申请书。此外,我院还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签署了有关科研人才交流备忘录;泰国卫生部代表团应邀前来我院进行了访问;我院还与香港公开大学进行了互访,双方就远程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等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协商。(七) 科研立项合同经费创历史新高。全年共获得科研立项合同经费超过260万元,其中已到位的上级经费8万元,国际合作经费3万美元。院投入配套经费4万元。 (八)职业卫生标准研制有新贡献。我院承担的卫生部下达的《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研制历经三年,现已经卫生部批准颁布,并于2009年3月实施;负责研制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正丁基硫醇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胺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二十六甲烷标准检测方法研究》现已完成报批稿,待卫生部颁布实施。三、教育工作(一)学历学位教育 1、在职攻读学历学位蔚然成风。我院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采取引进与自培的方式,不断加大投入,继续支持鼓励在职专业人员报读各种学历学位教育。目前我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49人,是2001年的10倍,高级职称总人数比2001年增长了76%。通过八年的努力,从而改变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2008年4人在职获得硕士学历学位或硕士学位。目前我院尚有在职攻读博士学历学位4人,攻读硕士学历学位12人,业余时间参加大专或本科学历教育18人。 2、研究生教育继续扩大。充分发挥我院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专业的优势,继续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人如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目前我院有兼职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7名,带教博士生3人、硕士研究生9人,其中5人在院进行课题研究。另外,我院还开辟了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等的研究生培养合作。 3、本科实习基地稳步发展。继续发挥我院高等院校实习基地的作用,接收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实习、见习学生123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65篇,并完成学生论文答辩工作。2008年我院被广东药学院授予先进带教单位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4、基层业务骨干培训终于启动。自2005年以来酝酿筹备的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职业卫生业务骨干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项目获得批准,并得到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资助经费50万元,目前已完成学员入学资格考试工作。(二)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1、按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规定,完成2008年度拟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周期验证考核工作,共32人。 2、为实施掌握新的技术规范,举办院内《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班》1期、举办《职业健康监护新规范》专题学术讲座3场,其他专题讲座6场,全院共1700多人次参加学习。各业务科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学习。 3、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90多人次,其中国外学术交流6人、研修1人。 4、继续支持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好医生”网站远程医学教育,全院共205人参加学习,根据个人业务专业特点,选学不同的课程,开拓知识面视野。 5、为使我院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了解卫生相关政策,掌握化解医患策略和技巧,根据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要求,组织全院卫生医务人员参加“好医生”网站制作的《棘手医患问题人文知识培训》教育课件学习。全院共250多人参加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6、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4篇,其中SCI收录1篇(影响因子8),核心期刊49篇,其他14篇;主编或参与专著编写各1本。投入版面费近4万元。 7、充分发挥我院职业卫生、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尽量满足基层单位工作需要,共安排28人来我院进修学习,做到妥善安排,提供条件使进修人员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8、完成新员工岗位业务技能考核工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14位新员工实习岗位届满一年进行业务考核。 9、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投入继续教育经费50多万元。经年终考核,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学分达标率达95%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达98%,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三)面向基层,办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为了贯彻执行新的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继续发挥我院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我省基层职防机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我省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我院按照省继教委员会的有关规定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了2008年度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全年共举办7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期,共1221人次参加;协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项共151人参加;主办广东省劳动卫生学会学术交流会1期共135人参加。在举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过程中严格按项目的授课内容、课时执行,每期学习班都进行考试,发放问卷调查,严格学分证的发放。由于我院举办的继教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贴近基层工作实际,能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实际工作难题,并送班到基础举办,深受欢迎。经问卷调查统计,举办的继教项目满意率达95%以上。此外,为贯彻执行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法律法规,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专项培训,应各大医院的要求,我院采取送班上门的办法,利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授课,很受各大医院的欢迎。2008年共举办此类学习班9期,1254人参加学习考试。四、存在问题(一)科研教育的各种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力度不够,创新尚不够;科研人员的热情尚未有效激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明显不足。(二)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尚有差距。(三)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形式缺少多样化,重在抓达标率,忽视继续教育的效果评估。(四)由于举办学习班任务重、时间紧,个别项目授课内容有重复现象。五、2009年工作计划与设想(一)提高科研人员的独立自主性。继续改革科教管理制度,权力下放,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引导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权力下放的核心是完善项目负责人责任制,把项目经费、人员聘用、研究内容、合作交流等,交由项目负责人决定,科教、财务、后勤等部门提供政策与管理服务。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二)科研教育与日常工作适度分离。由于科学研究与日常工作特别是对外提供公正数据的标准化试验性质、内容和方法都不同,适度分离是保证试验质量的有效手段。科研与研究生教育集中起来管理,为下一步申报和组建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并在今年获得卫生厅重点实验室、特色专科的基础上,抓紧申报省重点实验室。 适度分离的基本做法是:将科研与日常工作的管理程序和记录完全分开,把科研人员分为专职和兼职,把仪器设备分为专用和通用。具体办法由新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室制定。(三)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形成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孵化机制。由于近年来我院硕士学位人数明显增加,但博士学位人员尚不足,特别是形成了自己明确研究方向、承担了大型项目、发表了重要论文的人员不足。当前一方面应重点鼓励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创造条件到国外留学,另一方面,要有组织、有计划地使用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科带头人配备专用研究室,这将成为重点实验室的有机组成部分。(四)扩大开放,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 首先应扩大单位内部合作,充分发挥我院特有的“现场-临床-实验-管理”模式,把科学研究与职业病和中毒防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组建综合研究队伍,对若干重大职业病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形成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 加强与基层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合作,提高基层人员的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本系统内、省内、国内的合作。抓紧与中山大学合作,开辟研究生培养新渠道;申报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教学医院。进一步加强与扩大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合作平台,提高中美合作、中日合作,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合作水平,建立国外培训人才的长效平台。(五)改革继续医学教育形式。在完成达标率的前提下,将继续医学教育与科技前沿、政策法律、文化思想、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结合起来,进一步发挥周末科技论坛的平台作用,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争鸣与思想交流环境。提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的论文水平和交流效果,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和形式。(六)继续发挥专业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办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我院是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省级单位,继续发挥技术优势,高质量、严要求办好各级培训班。在授课内容要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工作需要,能解决基层单位工作的疑难问题。(七)加大我院重点专科和两个特色专科的建设投入力度,按计划进行评估考核。以专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全面提升我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科技竞争力。(八)完成我院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全省职业卫生业务骨干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学工作。通过进修班的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坚实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专业的理论基础,培养我省各地职业卫生工作的带头人。

我觉得:第一,可能是我国现行的学术领域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往往以论文发表的数量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和评价一位学生和导师,甚至在要求论文数量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时间限制。在这种体制下难免会迫使学生和老师对论文急功近利。可以说当前这种僵硬的学术评价机制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第二,可能是当前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惩罚力度不够严格。尽管各大高校为了防止论文抄袭都制定了看似严格的“查重”、“盲审”标准,但很多论文在“查重”、“盲审”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抄袭,即使发现了也没有给予足够严重的惩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和导师可能会心存侥幸,认为自己随便抄一抄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承担多大的责任;第三,这些论文剽窃、抄袭的学生和导师心中对学术的敬畏心不够、责任心不强,他们的学术道德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沦丧。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涉嫌抄袭的论文中,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本人签字的《原创性声明》。除此之外,导师责任的缺失以及学校的变相“放水”也滋长了论文抄袭的歪风邪气,高校导师对自己学生的论文指而不导的情况屡见不鲜。面对这样的人我们不禁追问,他们真的适合去做学术研究吗?第四,有不少学生通过考研、考博的方式来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每年考研考博大军中真正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只占很小比例。这样一来,攻读硕士学位就不再只是为了走上科研道路,大多数人只是为了混一纸文凭作为日后找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由于完成学位论文是拿到学位的“必修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人总是期待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收益,所以“混学位”的现象屡禁不止,而论文抄袭只是极端的表现方式,更常见的是没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拼凑,产出一篇又一篇学术垃圾。面对高校这种令人担忧的困境,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打击,才能让学术不端现象在我国学术圈大面积减少甚至是消失呢?第一,应该对教育体制、评价机制进行一定的改革,不应该一切指标唯论文数量是。比方说,国外很多知名高校看中的就不是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而是读书期间的综合表现和发表论文的质量。真正有价值的学术上的创新可能不是一年或者三年内能够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沉淀。强行要求学生和导师在一定期限内发表有价值的论文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律;第二,将现有的学术监督机制执行到位,不能让“盲审”和“查重”流于形式,出现交钱就能过的现象。

今天打电话咨询上海纺织科技的版面费,编辑超级凶的,也不肯说,就挂了电话。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

轻纺工业与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印染,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棉纺织技术)

或者把你所知道的杂志名称和投放联系方式给我可以吗 轻纺工业与技术,纺织学报、上海纺织科技、纺织导报、针织工业、以及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纺织学报、上海纺织科技、纺织导报、针织工业、以及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各有纺织服装专业院校学报。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论文

今天打电话咨询上海纺织科技的版面费,编辑超级凶的,也不肯说,就挂了电话。

印染。。。

浙江省或者上海有哪些核心期刊的编辑社? 2全国有哪些关于纺织服装类的核心期刊? 3如果要发表核心期刊的手续是怎么样的? 4有什么核心期刊比较权威? 5我在网络上查询到了《商业时代》《当代经济》在口碑上是比较好的,但是《当代经济》却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记录内,是不是这样他就不是核心期刊了? 6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一般费用是怎么计算的? 7一般发表到出版的周期是多长?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啊

《现代纺织技术》是浙江理工大学主管,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核心期刊,审稿3个月左右,见刊10个月左右

轻纺工业与技术,产业用纺织品,印染,Cotton Textile Technology(棉纺织技术)

三十多年来,《上海纺织科技》一直遵循面向经济发展、加强科技交流、传播新兴技术、促进行业发展的办刊宗旨,及时传播、普及、推广纺织学科的前沿技术,报道业界的最新动态,并针对企业生产、产品开发与管理提供思路、方法和实用技术。重点报道覆盖整个纺织产业链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以及管理、经营新理念。 “导向性、知识性、实用性”是《上海纺织科技》的报道特色,在全国纺织企事业单位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上海纺织科技》现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收录。

  • 索引序列
  •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论文答辩
  •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通过论文答辩
  •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
  •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论文
  • 上海纺织科技期刊审稿多久能通过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