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杂志是()

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杂志是()

发布时间:

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杂志是()

你猜一下习惯的教育我的亲,应该知道

进步教育运动是的,这个我是知道的

杜威。进步教育运动亦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 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二者遥相呼应。为美国南北战争后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理论源自欧洲历史上的教育思想,尤以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影响为大,亦深受现代科学,尤其是生物科学和进化论的影响。批判当时美国沿袭的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反对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以及教育与生产严重脱离的倾向。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有:1、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2、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局限,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3、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导致内部的分裂;4、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抨击,很大程度上击中其要害,加速其衰落的进程。

进步教育杂志投稿

推荐PCREN征文网。不过要提高警觉,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和版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文教资料》《考试周刊》《陕西教育》均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全文上中国知网

你好。CSSCI来源期刊(南大核心):高教发展与评估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 教育与职业 中国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省级期刊:新课程研究 教育前沿 科教文汇 教学研究等等。可以来我空间看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是核心的,还是省级的?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下

进步教育杂志官网

《创新教育》经鉴定为非法刊物!查询刊物是否是正规刊物很简单的,在(中国记者网)中输入查询就可以!作为公民,收到这样的以非法刊物起钱财的,请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110即可

简介进步教育运动背景Progressive Educational Movement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其性质与欧洲新教育运动相似。是美国19世纪末为适应工业革命 、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该运动反对当时美国沿袭欧洲形式主义课程、因循守旧的教材教法、繁多的清规戒律以及教育与生产严重脱节的倾向,而代之以全新的课程设计和新颖的教学方法 。昆西教学法进步教育的奠基人 FW 帕克于19 世纪70年代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首先进行了新教学方法的实验 ,创立了昆西教学法 ,其教育改革被认为是美国教育史上的新起点 。尤其是他强调儿童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精神的、道德的活动有赖于儿童的自我活动的思想成为J杜威教育思想的直接源泉之一 。1896年,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办实验学校,他把当时的手工训练、新教学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因素融在一起 ,被认为是对进步教育运动的一大贡献。20世纪初,M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开办了一所与 J-J 卢梭的设想类似的有机教育学校。约翰逊强调不得桎梏儿童的兴趣及能力的发展,取消教师主导、固定课程及考试对学生的束缚。自20世纪20年代始,各种进步学校大量建立。影响进步教育运动不仅影响初、中等教育,而且还影响到高等教育。1919年,美国成立进步教育协会,1920年公布改进初等学校的7 条原则 :自由发展儿童本性;以兴趣作为一切作业活动的原动力;教师是教学中的指导者,而不能包揽一切;科学研究儿童的发展;注重所有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学校与家庭之间应有密切的配合,以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确认进步学校在教育运动中的领导地位。30年代后期,进步教育运动达到鼎盛期,进步教育协会会员多达万余人,影响极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因被认为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而逐渐衰落。1955 年进步教育协会的解体和1957 年《 进步教育》的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进步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对美国当代教育仍具有一定影响。发展历程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美国为适应工业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运动,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个有控制的、合理化的社会改革的过程,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进步教育运动就是这一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它反对当时美国沿袭欧洲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学校教育。美国教育家FW帕克于19世纪70年代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首先进行了新教学方法实验,他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进步主义教育”一词,在当时美国已散见于报章杂志,泛指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师学校和教学方法。如F艾德勒在纽约所进行的手工训练和幼儿园的教育;E亨廷顿在纽约对年龄较大的女孩采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用家庭厨房器具代替幼儿园的“恩物”(见FWA福禄贝尔),并提出一种家事活动课程;以及作为示范中心而出现的霍瑞斯·曼学校等。1896年教育家J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办实验学校。他把当时的手工训练、新教学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因素融在一起,这被认为是对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一个重大贡献。20世纪初,M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开办了一所与J-J卢梭的设想类似的有机教育学校。他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学校里, 应当有台子和椅子, 而不应当有书桌;对于9~10岁以下的儿童不应当教读和写,而应当为儿童的劳动和游戏提供“无限多的题材”;音乐、舞蹈、游戏、手工和讲故事等,应成为早期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学校,许多旧的学校也转向进步主义教育。特别在一些大城市的学校里,更广泛地采用活动课程和设计教学法,以及核心性质的课程(见核心课程)。1919年进步教育协会成立。1930年进步教育运动达到全盛时期,到1938年进步教育协会会员达 10500人。进步教育协会第一任名誉会长是化学家与教育家、哈佛大学的CW埃利奥特,1928年由杜威继任。进步教育协会在成立时宣称,它的目的在于鼓励儿童自由的和自然的发展,以及为了这个目的研究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并以儿童的兴趣作为他们的教育活动的根据。后来许多进步主义教育者对后一个原则作了修改,即教育应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根据。美国的进步教育协会并不是一个牢固的团体,它的成员对于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解并不一致。如教育家WH基尔帕特里克根据杜威关于经验和思维的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教育家HO拉格提出了“儿童中心学校”;教育家GS康茨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主张学校应担负起社会改造的责任,应敢于建立社会新秩序。人们一般把杜威教育哲学看作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同义词。其实,杜威对这个运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一开始便进行批评。他一直反对“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他主张一切从经验出发,并详细阐明经验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原则。他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带来了课堂生活情况的变化,即对于儿童的需要有了更多的认识,师生间关系变得更亲切和民主化了。但他指出,这主要是气氛上的改变,旧教育最根本的权威主义还以多种形式继续存在着,他着重地指出,进步主义教育的弱点在于知识性的教材的选择和组织问题,等等。由于这个运动事实上是以杜威教育哲学为指导。因此,它的成就和失败也看作是杜威教育哲学本身所带来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由于被认为不能提高知识质量而逐渐衰落。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的解体和两年以后它的刊物《进步教育》的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的一个时代的终结。但由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全国性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于是70年代起一些学校转而移植在英国流行的“开放课堂”(即“开放教育”)。这种教育,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见彩图)。这一教育思潮,被许多人称为“新进步运动”。进步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在当前美国学校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衰落原因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有:1. 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保持同步,未能较好的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2. 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局限,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3. 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以及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矛盾导致内部的分裂;4. 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抨击,很大程度上击中其要害,加速其衰落的进程。参考书目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1981。Lawrence ACremin ,The Trɑnsformation of theSchool ,Alfred AKnopf,New York,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国家兴起的新教育运动,旨在改造传统学校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变化和新的时代要求。始于英国,后来扩展到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欧洲新教育运动的领导人大多是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对学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开办的新学校都是收费昂贵的寄宿学校,设在城市郊区风景优美的乡村里,校舍条件很好,并没有体育馆、图书馆、实验室等。学校重现体育运动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教学注意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进行农艺劳动;注意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采用家庭式的管理;通过自治养成学生组织社会生活的能力。新学校的整个制度注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教育新运动。旨在反对传统学校教育,试图改革整个美国的教育制度。美国进步教育运动始于马萨诸塞州的昆西学校实验,后扩大到其它州,出现了许多进步学校。美国的进步学校大多是公立学校,都强调自由的原则,并把活动看作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班级人数较少教室面积大;谭程按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设置;主张通过经验而学习,注意学生个人才能的发展;学生实行分治管理,教师仅提供帮助和指导等。三、改造主义教育西方一种教育思想流派,以实用主义教育的一个分支而著称,20世纪30年代,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分化出来。1932年,美国进步教育家康茨在进步教育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学校敢于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吗》的演讲,后来他又与拉格等人组成一个称为“拓荒思想家”的团体,并创办《社会拓荒者》杂志,对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理论作了修正。到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布拉梅尔德,他的一些著作奠定了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改造主义教育强调,在“改造的时代”,应对过去的教育理论进行“改造”,以便通过学校教育来“改造社会”。四、要素主义教育西方一种教育思潮流派。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1938年,美国教育家巴格莱等人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成立要素主义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被看作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要素主义教育的早期代表人物巴格莱发表的《一个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对要素主义教育观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1939年,他帮助建立了美国教育促进会,50年代中期后,要素主义教育成为美国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要素主义教育的后期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教育家科南特,美国历史学家贝斯特,美国军界人物里科弗等。五、永恒主义教育西方一种教育思想流派。因宣扬宇宙精神、人性、教育基本原则的永恒性而得名。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美国、是伴随反对进步教育运动而出现的提倡复古教育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赫钦斯和艾德勒、英国的利文斯通以及法国的阿兰等。六、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西方一种教育思想流派。以托马斯、阿奎那的宗教神学理论为思想基础,把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其主要特征是提倡宗教教育。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流行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唯心主义教育是以经院哲学为理论基础,崇奉基督教,认为教育必须是“基督教教育的思想的圆满的教育”。七、存在主义教育西方以存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潮。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哲学家莫里斯等人将存在主义引入教育领域,逐步形成了存主义教育思想流派,60年代广泛流行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等国家。70年代后,逐步走向衰落。存在主义教育直接来源于存在主义哲学,是一种生存教育。主要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布贝尔、美国的尼勒、德国的雅斯贝尔斯等。八、分折教育哲学西方一种教育哲学思潮。来源于分析哲学,是分析哲学的原则和方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由于20世纪50——60年代西方教育史上存在多种互相对立的思想流派,使教育理论陷入混乱;又由于教育与哲学的分离,使许多教育家和教师缺乏足够的哲学训练,思想缺乏行动性、革命性,于是分析教育哲学应运而生。九、西方种教育思想流派。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又简称行为主义)发展而来。行为主义心理学流行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20世纪30年代,新行为主义产生,试图对行为主义进行改造。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赫尔、斯金纳和加涅。十、结构主义教育西方一种教育思想流派。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皮亚杰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过程和结构的基础上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发展表现为一种内部结构的变化,每一种认知活动都有一定的认知结构。由于儿童在认知结构上与成人不同,因此,一切教育和教学都应该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成人心智发展的关系,并据此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十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于20世纪80年代风靡于欧美,并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之一,它主要解决了一个在历次教育改革中都受到关注,但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即“人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知识”。在这个意义上,建构主义是一种哲学认识论,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诠释,启迪探索人类学习机制的人们找到了对教育领域进行反思与批判的有力工具,从而获得了对人与知识关系的新的理解。十二、多元智能理论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单一性、高度的遗传性和可测量性,借助纸笔式的心理测验,或者脑电波对大脑活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获知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这种智力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一元化教育”,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学习相同的课程;(2)以测验为本位的学习,用频繁的“正规”测验或考试衡量学生的成绩,一切为考试而教;(3)学校里重视的是语言、数学或逻辑推理等学科;(4)以一门学科成绩的优劣来预测学生未来成功与否。十三、全纳教育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的浪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宣传和直接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并发表了《萨拉曼卡宣言》。这次大会强调了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十四、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理解当今社会文华发展趋向的方式,它在西方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各个领域,包括艺术、文学、数学、哲学、政治理论、科学和神学等,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进步教育杂志电子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美国为适应工业化、都市化和大量移民的需要而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的社会改革运动,它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个有控制的、合理化的社会改革的过程,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进步教育运动就是这一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它反对当时美国沿袭欧洲形式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旧传统学校教育。美国教育家FW帕克于19世纪70年代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首先进行了新教学方法实验,他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进步主义教育”一词,在当时美国已散见于报章杂志,泛指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师学校和教学方法。如F艾德勒在纽约所进行的手工训练和幼儿园的教育;E亨廷顿在纽约对年龄较大的女孩采用幼儿园的教学方法,用家庭厨房器具代替幼儿园的“恩物”(见FWA福禄贝尔),并提出一种家事活动课程;以及作为示范中心而出现的霍瑞斯·曼学校等。1896年教育家J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开办实验学校。他把当时的手工训练、新教学方法以及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等因素融在一起,这被认为是对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一个重大贡献。20世纪初,M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开办了一所与J-J卢梭的设想类似的有机教育学校。他认为在一个理想的学校里, 应当有台子和椅子, 而不应当有书桌;对于9~10岁以下的儿童不应当教读和写,而应当为儿童的劳动和游戏提供“无限多的题材”;音乐、舞蹈、游戏、手工和讲故事等,应成为早期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学校,许多旧的学校也转向进步主义教育。特别在一些大城市的学校里,更广泛地采用活动课程和设计教学法,以及核心性质的课程(见核心课程)。1919年进步教育协会成立。1930年进步教育运动达到全盛时期,到1938年进步教育协会会员达 10500人。进步教育协会第一任名誉会长是化学家与教育家、哈佛大学的CW埃利奥特,1928年由杜威继任。进步教育协会在成立时宣称,它的目的在于鼓励儿童自由的和自然的发展,以及为了这个目的研究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发展,并以儿童的兴趣作为他们的教育活动的根据。后来许多进步主义教育者对后一个原则作了修改,即教育应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根据。美国的进步教育协会并不是一个牢固的团体,它的成员对于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解并不一致。如教育家WH基尔帕特里克根据杜威关于经验和思维的理论,提出了设计教学法;教育家HO拉格提出了“儿童中心学校”;教育家GS康茨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主张学校应担负起社会改造的责任,应敢于建立社会新秩序。人们一般把杜威教育哲学看作是进步主义教育的同义词。其实,杜威对这个运动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一开始便进行批评。他一直反对“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他主张一切从经验出发,并详细阐明经验的“连续性”和“相互作用”原则。他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最显著的成就,在于带来了课堂生活情况的变化,即对于儿童的需要有了更多的认识,师生间关系变得更亲切和民主化了。但他指出,这主要是气氛上的改变,旧教育最根本的权威主义还以多种形式继续存在着,他着重地指出,进步主义教育的弱点在于知识性的教材的选择和组织问题,等等。由于这个运动事实上是以杜威教育哲学为指导。因此,它的成就和失败也看作是杜威教育哲学本身所带来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步教育运动由于被认为不能提高知识质量而逐渐衰落。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的解体和两年以后它的刊物《进步教育》的停刊,标志着美国教育学的一个时代的终结。但由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全国性的课程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于是70年代起一些学校转而移植在英国流行的“开放课堂”(即“开放教育”)。这种教育,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见彩图)。这一教育思潮,被许多人称为“新进步运动”。进步主义教育作为一种思潮,在当前美国学校中,仍具有一定的影响。

你好。CSSCI来源期刊(南大核心):高教发展与评估北大核心:教学与管理 教育与职业 中国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省级期刊:新课程研究 教育前沿 科教文汇 教学研究等等。可以来我空间看看,里面有详细的介绍。

二十世纪初,我国现代教育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时有《教育世界》、《直隶教育官报》等杂志译介海外教育理论,国内办新学的风气也一时大盛。在这个时候,创办一份体现国人思想的教育杂志乃是迫切需求。于是,《教育杂志》便在1909年2月15日在上海应运而生了。《教育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是因为《楚报》而遁来沪上避风头的陆费逵。陆费先生是一个热心于学制改革的主编;于是在他任上,除去将这份杂志的办刊方针就固定在“研究教育,改良学务”之外,他还赤膊上阵撰写一批文章以壮声势,如《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创刊号)、《缩短在学年限》(同前)。与商务馆同时期的杂志结构类似,《教育杂志》设有言论、实验、图画、学术、教授管理、教授资料、史传、教育人物、教育法令、章程、文牍、文艺、谈话、杂纂、质疑问答、介绍批评、名家著述、调查等栏目,初期以西方教育思想与各国教育制度为杂志部分主干内容,其教育理论除译介日本教育学心理学等成果外亦就国内教育问题予以分析。《教育杂志》按年分卷,每卷12期,发行共达40年,至1948年12月停刊。除介绍教育内容外,本杂志也刊登文学作品,包天笑所译《馨儿就学记》(从日译《爱的教育》改写)为其中极著名者,此文曾有节选内容入选商务馆小学语文课本。1912年,陆费先生离开商务馆另立门户,《教育杂志》交与朱元善主持;与前任主编有所不同,朱先生为一名老派出版家,在杂志形制上与陆费先生主编时基本相近。不同之处仅在于后者善于从别国杂志中吸取精要。于是朱元善执掌《教育杂志》后,杂志上乃多辟“天民”一笔名,这是杂志社内共用的一个公共笔名。这些具名为“天民”的稿件多数是由朱元善选编并交樊炳清等编译所同人编译。对于这个时期的《教育杂志》,曾在商务馆任职的茅盾如是说;“……它及时介绍欧美新的教育学说,教育改革情况。”由此,其读者“中学或师范学校的老师为多”。1918年9月后,商务印书馆遭《新青年》批评;其中罗家伦的《今日中国之杂志界》为《教育杂志》加上“市侩式”杂志的标签。商务亦自觉此为变革契机,于是1922年时主编改为李石岑。李石岑在管理《教育杂志》时,提倡学术独立,并利用自己的学术优势,将柏格森、尼采哲学引了进来。但他手头除去《教育杂志》外,还有《民铎》和《学灯》,于是半年之后,主编便换成了协助他编辑杂志的周予同。1923年初商务馆为扩大知名度,拟让编译所哲学教育部主任,著名心理学家唐钺担任主编,但唐钺先生在编译所内事务繁忙,结末是勉强编完一期杂志后,1923年15卷第1期《教育杂志》上就刊出一则启事:“……因唐擘黄先生事务繁忙,本刊主编仍为李石岑先生……” 从此开始直至1932年,教育杂志的主编依旧是李、周二人。在他们主编期间,商务馆的几大杂志基本上都被五四后的进步学人所掌握了。叶圣陶的《倪焕之》等一批进步文学作品也发表在了这上面。1929年,地质学家赵亚曾在云南遇难后,《教育杂志》也率先发起了追悼。一·二八事变彻底改变了商务馆和《教育杂志》的命运。这份杂志直到1934年才恢复发行。复刊后《教育杂志》的第一任主编由何炳松先生担任。何先生是1923年进入商务馆的,他1927年仅编译所后负责过一段《教育杂志》的相关事宜,深感编辑工作对做治学影响颇大。因此一二八后他便举家遁走,专心治学。这次复出,乃是商务馆高层三顾茅庐的结果。何炳松先生担任主编后,即提出要达到四 个目标:打倒文盲(即消除文盲)、建设农村、提倡生产教育、提高文化程度。在他担任主编期间,杂志得到最大限度恢复。他深感自己基本达成任务,便辞职去暨南大学。主编交给与黄觉民。黄觉民先生担任本刊主编一年之后抗战爆发,随之而来的是商务馆等一批文化单位在1937年夏季就开始一路向南转移,最后安顿在香港。香港陷落后,《东方杂志》社长兼总编郑允恭叛国投敌,充当伪亚洲文协主席。郑唆使日人诱逼黄觉民出任伪东亚文协教育处处长。黄觉民自然拒绝接受,于是化装成商人,连夜逃往澳门,而后辗转到重庆,继任《教育杂志》主编。两年后,因经费拮据,《教育杂志》编辑部被裁撤,他改任成都商务印书馆经理兼编审员。抗战胜利后,《教育杂志》于1947年复刊,复刊后主编为赵廷为与李季开。该刊于1949年休刊。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跑步

很容易肚子疼的,跑步前最好不要进食

我非常喜欢,而且我也经常会进行长跑,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而且对自己身体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生命在于运动。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简直把体育运动看成了一种对延长预计寿命的投资。但是,柏林科学中心社会研究所的国民经济学家格特·瓦格纳博士对此提出挑战,他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人的预计寿命是不能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计划延长的。  瓦格纳指出,尽管许多项研究都表明,体育活动对某些可测量的健康状况指标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许多情况表明,坚持体育活动可使人避免某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使身体有舒适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意识,本身是有价值的。但是,“我们还不能根据经验说明被当作手段的体育运动对改善健康状况是否真正有效,原因之一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往的调查工作只着眼于某些成功的而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失败的运动员。”他同时指出,目前对体育与健康之间关系的许多研究是纯粹的概况研究,这里包含着通常无法检查的假设,例如“那种认为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一切可变项目都相同的假设,一般是不正确的。”  他根据在美国、英国、法国和荷兰所作的调查,说明不熟练工人和学徒同高级公务员之间的预计寿命的差别大约为8年。并就此指出:“这说明,良好的教育和稳定的收入很可能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预计寿命的最有效手段。”这种因教育程度和工作条件而产生的预计寿命的差别,很可能大于因搞不搞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差别。  因此,他认为必须创造卫生事业以外的条件,例如缩短工作时间并实行弹性工时制,充分增加实际收入,从而使人们有可能腾出足够的业余时间从事包括体育锻炼在内的自己喜爱的各种活动。他说:“通过技术进步提高预计寿命的战略可能比改变行为的战略更有意义。”

寿命的影响因素有比较多,一般规范且规律的运动可以保持一个好的身体健康状态,这个是会有一定的帮助

  • 索引序列
  • 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杂志是()
  • 进步教育杂志投稿
  • 进步教育杂志官网
  • 进步教育杂志电子版
  • 英国运动医学杂志跑步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