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是国企吗吗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是国企吗吗

发布时间: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是国企吗吗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是国企吗

挺好的

我每期的中国国家地理都看,那个环球人文地理没有怎么看,个人感觉中国国家地理比较好看,可以关注中国国家地理的腾讯或者新浪微博。中国国家地理的价格好像是20元。 《中国国家地理》邮发代号:2-806 环球人文地理邮发代号:78-135 价格16元。环球人文地理主要是比较浅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中国国家地理是主要讲中国的,也很精彩,而且图片拍的很好。当然这个美国国家地理是最好看的。哈哈,我们在大学里面是不用花钱随便看的。

《环球人文地理》由《国家人文地理》于2010年3月期更名而来。《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和21世纪人才报合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以全球为视野、专门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文地理科学的中文期刊。本刊是中国教育部主办,电脑报集团、21世纪人才报社创办的一份16开全铜版纸新锐地理人文杂志(月刊)。是品质时代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地理类风情读本,以格调、原创、独特深入读者记忆。发行网络覆盖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发行量超过34万份,阅读群体超过100万,覆盖人群广及白、金、粉领和中产或中产以上人群。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全国同类媒体中排名第二。

网上查

环球人物杂志社是国企吗

属于:2019年《环球人物》杂志招聘公告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2019年2月22日讯:《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主管、主办,是国内发行量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时政期刊之一。依托人民日报强大采编优势,《环球人物》以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新闻热点和高端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兼具时效性、权威性、可读性。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环球人物》形成了人物报道的多媒体平台。因业务发展需要,现诚聘以下职位:工作地点: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深度报道记者1人工作职责:负责中国报道、国际报道等栏目的采写工作;参与相关领域的重大报道。岗位要求: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热爱党的新闻事业,恪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无不良从业行为记录;有两年以上采编工作经验,发表过深度报道作品者优先;有社会学、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历史学、文学、新闻学等专业背景者优先;重点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优先。文化报道记者1人。

《环球人物》杂志社是2006-03-23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1号楼。《环球人物》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7868788695,企业法人谢湘,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环球人物》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环球人物》期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出版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企业策划;会议及展览服务;利用自有媒介发布广告;企业管理咨询、经济贸易咨询;销售针纺织品、箱包、日用品、家具(不从事实体店铺经营)、文具用品、服装服饰、电子产品、金属制品、工艺品、珠宝首饰、金银制品(不含银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3629882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151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环球人物》杂志社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环球人物》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环球科学杂志社是国企吗吗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杨振宁博士时,和杨振宁谈到如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问题,杨振宁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但囿于时势,一直未果。此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批示负责科技的方毅同志处理。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79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诞生以来,一直步履维艰,至2001年发行量只有4000余份。2001年七八月份,科技部决定将杂志由重庆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并给中信所几个月的准备时间,2002年1月,《科学》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 据《科学》前主编周国臻介绍,在创刊后3年多的时间里,《科学》编辑部举办过一些活动、并在网站和媒体上做了一些推广宣传工作,曾使刊物发行量一路提升,最多的时候达到8万份。这一发行量已与美方协议要求的2004年达到2万份的最低发行量相差不多。但国外很多杂志可以搞很多活动,出书、举办会议等渠道来增加收入,而《科学》却因诸多的限制条件,经营收入只有广告一项,这也与美方要求的营业额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关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本地化方面,美方也有要求,但《科学》杂志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评价说,办好一份科普刊物,一方面杂志要有好的声望,另一方面管理和经营机制也很重要,我国的科普杂志在市场化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善的发行渠道,没有营销运作观念。另外还要解决语言问题,来吸引读者。值得借鉴的是,《科学美国人》的台湾版《科学人》却比较成功,它于2002年在我国台湾创刊,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量已达4万份,是台湾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它甚至让一些有影响力的老牌科普杂志在发行量上受到影响。《科学人》编译委员会成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说,科普刊物不容易经营,中国大陆以幅员、人口的优势,办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大。可是国内科学翻译书或学术翻译书的底子太薄,常常错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科学美国人》终止了与《科学》的版权合作。在2005年10月5日出版的第10期《科学》扉页上,刊登出一则公告:宣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与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出版公司的版权合同已于2005年8月31日到期,美方提出停止合作,2005年第10期为该刊最后一期。 《科学》停刊后,《环球科学》现任社长陈宗周与《科学美国人》建立了联系,并取得了新的中文版版权,于2006年1月正式创办了《环球科学》。陈宗周对科普有很深的情结,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搞科学普及一定要记住“深入不容易,浅出更难”。陈宗周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在中国应办成中国品牌的高品质科普刊物,应强调其普及性和高品质,不应定位于“高端刊物”。对《环球科学》的前景,他充满信心。陈宗周分析,《科学美国人》进入中国之初,中美科学技术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国一份面向大众的科普刊物对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高端刊物;最初接触《科学美国人》的人,很多是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科技精英,他们往往是在美国读大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科普刊物,由于他们后来大都成为著名学者并继续阅读该刊,因而给人错误印象,仿佛这本刊物只能供专家学者阅读,在中国,它人为地被“高端化”了。但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公众科学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科普杂志不应该再被认为是阳春白雪似的高端刊物了。毕竟,高品质的科普刊物和高端科普刊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环球科学》2006年1月创刊后,在经营上确实远胜当年的《科学》,发行量节节攀升,2012年每期的发行量在中国科普杂志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2011年第1期开始,《环球科学》另一个科学期刊巨头《自然》(nature)杂志达成了版权协议,开始翻译出版《自然》杂志中的精彩文章,这是Nature首次与中国内地的期刊进行版权合作。除了《自然》杂志,自然出版集团还拥有《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等一系列子刊,以及80余种对应着某一科技领域的期刊,这些杂志中的任何一本在科学界都是声名显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Nature背后的强大实力,以及这本杂志所代表的丰富科学资源。 据业内人士分析,《环球科学》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读者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关注科学前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二是《环球科学》本身就一直在与《科学美国人》进行版权合作。从2006年1月创刊,在短短4年内,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发行量,《环球科学》都已成长为科学类杂志中的翘楚,这充分说明了环球科学杂志社在运营上的成功以及版权合作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适合高中生看,其他科普杂志有科学世界,奥秘

当然是国企,之前的身份是事业单位,全国非党报党刊都要转制为企业,这家杂志社公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中国是没有私营报刊的。

环球科学杂志社是国企吗

当然是国企,之前的身份是事业单位,全国非党报党刊都要转制为企业,这家杂志社公司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中国是没有私营报刊的。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杨振宁博士时,和杨振宁谈到如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问题,杨振宁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但囿于时势,一直未果。此后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批示负责科技的方毅同志处理。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79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诞生以来,一直步履维艰,至2001年发行量只有4000余份。2001年七八月份,科技部决定将杂志由重庆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并给中信所几个月的准备时间,2002年1月,《科学》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 据《科学》前主编周国臻介绍,在创刊后3年多的时间里,《科学》编辑部举办过一些活动、并在网站和媒体上做了一些推广宣传工作,曾使刊物发行量一路提升,最多的时候达到8万份。这一发行量已与美方协议要求的2004年达到2万份的最低发行量相差不多。但国外很多杂志可以搞很多活动,出书、举办会议等渠道来增加收入,而《科学》却因诸多的限制条件,经营收入只有广告一项,这也与美方要求的营业额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关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本地化方面,美方也有要求,但《科学》杂志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评价说,办好一份科普刊物,一方面杂志要有好的声望,另一方面管理和经营机制也很重要,我国的科普杂志在市场化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善的发行渠道,没有营销运作观念。另外还要解决语言问题,来吸引读者。值得借鉴的是,《科学美国人》的台湾版《科学人》却比较成功,它于2002年在我国台湾创刊,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量已达4万份,是台湾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它甚至让一些有影响力的老牌科普杂志在发行量上受到影响。《科学人》编译委员会成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说,科普刊物不容易经营,中国大陆以幅员、人口的优势,办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大。可是国内科学翻译书或学术翻译书的底子太薄,常常错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科学美国人》终止了与《科学》的版权合作。在2005年10月5日出版的第10期《科学》扉页上,刊登出一则公告:宣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与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出版公司的版权合同已于2005年8月31日到期,美方提出停止合作,2005年第10期为该刊最后一期。 《科学》停刊后,《环球科学》现任社长陈宗周与《科学美国人》建立了联系,并取得了新的中文版版权,于2006年1月正式创办了《环球科学》。陈宗周对科普有很深的情结,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搞科学普及一定要记住“深入不容易,浅出更难”。陈宗周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在中国应办成中国品牌的高品质科普刊物,应强调其普及性和高品质,不应定位于“高端刊物”。对《环球科学》的前景,他充满信心。陈宗周分析,《科学美国人》进入中国之初,中美科学技术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国一份面向大众的科普刊物对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高端刊物;最初接触《科学美国人》的人,很多是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科技精英,他们往往是在美国读大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科普刊物,由于他们后来大都成为著名学者并继续阅读该刊,因而给人错误印象,仿佛这本刊物只能供专家学者阅读,在中国,它人为地被“高端化”了。但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公众科学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科普杂志不应该再被认为是阳春白雪似的高端刊物了。毕竟,高品质的科普刊物和高端科普刊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环球科学》2006年1月创刊后,在经营上确实远胜当年的《科学》,发行量节节攀升,2012年每期的发行量在中国科普杂志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2011年第1期开始,《环球科学》另一个科学期刊巨头《自然》(nature)杂志达成了版权协议,开始翻译出版《自然》杂志中的精彩文章,这是Nature首次与中国内地的期刊进行版权合作。除了《自然》杂志,自然出版集团还拥有《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等一系列子刊,以及80余种对应着某一科技领域的期刊,这些杂志中的任何一本在科学界都是声名显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Nature背后的强大实力,以及这本杂志所代表的丰富科学资源。 据业内人士分析,《环球科学》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读者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关注科学前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二是《环球科学》本身就一直在与《科学美国人》进行版权合作。从2006年1月创刊,在短短4年内,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发行量,《环球科学》都已成长为科学类杂志中的翘楚,这充分说明了环球科学杂志社在运营上的成功以及版权合作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韩国

  • 索引序列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是国企吗吗
  • 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社是国企吗
  • 环球人物杂志社是国企吗
  • 环球科学杂志社是国企吗吗
  • 环球科学杂志社是国企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