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

发布时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

文科类新概念作文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萌芽杂志社、南开大学一年一次。通常是4-7月开始征稿,到11月左右截稿。经过初赛后,在一月份左右到上海进行复赛! 参赛形式 (来稿请附“报名表”,见《萌芽》杂志,每张报名表只能附一篇作品)除初赛作品要求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参赛者30岁以下之外,不收取报名费,无任何限制。比赛分初赛、复赛。初赛沿用一般文学刊物征文的形式,不命题、不限定题材、体裁,字数5000字以下,不曾在公开刊物发表。初赛优胜者参加复赛;复赛设立考场举行。初赛决出入围奖,入围者来上海参加复赛,由两项分数综合得出最后一二等奖及入围奖名单。创新作文1、竞赛时间: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初赛,每年4月—5月为复赛(分省区复赛和全国网络复赛)。2、竞赛方式:个人参赛,初赛为提交作品,复赛为现场作文。3、竞赛内容:命题作文。4、竞赛特点:赛程较长。语文报杯主办方:由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语文报》编辑部,《语文教学通讯》编辑部联合举办参赛对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港、澳、台地区)所属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学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职业高中学生,中等师范学校学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时间:2016年9月20日起至2017年7月(以当地邮戳为准)时间每年有变动叶圣陶杯承办单位:国家级名刊《中学生》承办“叶圣陶杯”作文赛事组织机构: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巨人教育集团(巨人学校)大赛日程第一批于下半年新学期开学起至当年年底(高、初中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第二批于次年初起至4月20日止(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种集体奖者请在第一、二批寄送);第三批于4月21日起至5月20日止(均以邮戳为准)。参赛对象及组别参赛对象: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大班学生组别设置:中学组 (7-9年级)小学组 (1、2、3、4、5、6年级)幼儿组 幼儿园大班(5-6岁)北大培文杯“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是一项全国性中学生的写作大赛,2014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主办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大培文创意研究院赛程安排1)赛事启动暨作品征集阶段:参赛选手在截止日前提交参赛作品。2)作品初评阶段:赛事按高中组和初中组分别进行。评委会将根据参赛要求对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选,然后组织专家进行初评。3)作品复评阶段:本阶段将进入复赛的优秀作品提交评委会进行复评,评委会将以匿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优秀选手进入决赛。4)决赛暨颁奖阶段:优秀选手将在北京大学参加现场决赛。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高校招生》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名牌高校联合举办大赛于4月启动。复赛于7月-9月举行英语能力竞赛竞赛流程本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分各赛区初赛、决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每年暑假举办全国总决赛。期间,各省选手有机会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中学生英语风采大赛以及全国优秀中学生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主办方本竞赛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英语辅导报社承办。初赛包括笔试和听力。决赛分两种方式,各地可任选一种:第一种是只参加笔试(含听力),第二种是参加笔试(含听力)和口试

应该是有人理的,可能是投稿未采用,所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也没给答复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通知

刊名: 作家 Writer Magazine 主办: 吉林省作家协会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吉林省长春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6-4044 CN 22-1028/I 邮发代号 12-1 曾用刊名:长春 创刊年:1956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本刊下半月专发学术论文,一般用于评职称,请大家注意文章格式,严格按照征稿要求发稿,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定稿后不能调换文章,后果自负。 《作家杂志》是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4044,国内统一刊号:CN22-1028/I,邮发代号:12-81。 一、征稿内容: 《作家》下半月刊,以刊发文艺理论与批评文章为主,注重学术性、探索性、尤其侧重发表当代文学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方面的文章。本刊欢迎下列方面的稿件: 1、现当代文学思潮、流派论 2、现当代文学史论 3、现当代作家作品论 4、文艺学方面的文章 5、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方面的文章 6、古典文学与现代当代文学之间传承关系研究方面的文章 7、文学语言研究方面的文章 8、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方面的艺术研究性文章 二、征稿要求: 1、论点新颖,论证充分,结论可靠,条理分明,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2、您的稿件除正文外还应包含如下内容:邮编;详细地址;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籍贯、职务、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工作单位);投稿日期;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参考文献类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等。如有缺项请补充完整。 3、本刊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请注明,切勿一稿多投,切勿抄袭,来稿一律文责自负。 4、稿件以word文档(电子文档)格式上交。每版2400字符,不包括图、表。优稿优酬。 5、本刊已入中国期刊网,凡在本刊登载的作品,即视为同意上网。 由于回答有字数限制,要查看文章请浏览 页面有一个栏目是《最新文章》,可以查看刊登文章的风格。 祝你成功!

1、标题居中2、正文交待一下,你刊物的性质、征稿目的、征稿要求、征稿栏目3、祝愿的话写在正文之后4、落款和平时写通知一样

每一个杂志社都有自己的编辑部。你只要把信或者写好的东西发到他给你的或你所知道的邮件地址就行了。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要求

【发现】很适合你投稿哦!

一、参赛办法及要求: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行以上),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行以上)。不得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自荐或由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2012年以来至少两家国内正式报刊已发表作品复印件若干(国家级至少5篇,或省级以上至少7篇,或地市级以上至少10篇)和新作10篇,正式出版的个人专集可一并呈交。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公示和现场决赛评定。二、评奖办法及奖项:1.初评、复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初评,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推荐二、三等奖及优胜奖稿件,认真填写参赛学校基本信息及初评奖次推荐名单,统一寄送稿件,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将复评结果通知学校。2.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 角逐 “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著名作家组成决赛评委会,召开隆重的颁奖典礼,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未能参加现场决赛者,发放复评获奖证书。3.指导教师奖:根据参赛及获奖学生数量、等级奖项,评出相应等级的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4.组织教师奖:对各校主要组织者,评出优秀(模范、最佳)组织教师奖,颁发证书。5.集体奖:从参赛单位中评选出“新课程写作教学示范校”及“全国中学生示范文学社”奖(同时分别授予校长和首席指导老师个人“模范”荣誉)及团体奖、组织奖若干名,分别颁发特制奖牌和证书。三、寄送稿件及决赛时间:第一批:即日起至2014年12月30日止(高、初中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第二批:2015年1月1日起至2015年4月30日止(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种集体奖者请在第一、二批寄送);第三批:2015年5月1日起至5月30日止;现场决赛:2015年7月下旬(具体日期以邀请函为准)。四、其他注意事项:1.各地团委、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会及少年宫等单位可申请设立赛区组织参赛,聘任主要组织者为大赛组委(颁发聘书),具体事宜欢迎来函来电咨询。2.获奖作品将择优在《中学生》获奖作品专栏发表,编辑出版大赛专刊,并结集出版获奖佳作选图书。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3.组织者可从“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官方网站()、中国教育文学网()和中少在线网站()中学生频道下载参赛表格材料(也可通过电子信箱或电话向组委会咨询索要),并了解历届大赛活动盛况。

由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承办的“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叶圣陶杯”大赛于2003年开始举办,已成功举办十二届,现在正在举办第十三届。大赛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形式和严谨公正的评选原则,通过学校初赛、现场决赛的多个环节,经过初评、复评、终评的多层选拔,大大增强了比赛结果的可信度,使之成为有关部门评价学生与教师的有效依据。“叶圣陶杯”大赛把叶圣陶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崭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理念,体现了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独特风格。“叶圣陶杯”大赛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全国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 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每篇字数:初中600至1000字(诗歌每首20~40行),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经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至少两家国内正式报刊已发表作品复印件(国家级至少5篇,或省级以上至少7篇,或地市级以上至少10篇)和新作10篇,如正式出版了个人专集一并呈交。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公示和现场决赛评定。 初赛、初评: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评出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入围作品若干名,将结果按要求报大赛组委会。同时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项集体奖励。 复评:由组委会复评组评审后发给相应等级证书。决赛、终评:组织复评获奖学生进行现场决赛, 角逐“全国十佳小作家”、特等奖、一等奖,由资深编辑、特高级教师、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定各项奖次,分别颁发奖杯、奖品及决赛获奖证书。 “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学生服务,提高语文素养见实效。大赛在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竞赛作文之间打开了互相连接的通道。大赛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大赛鼓励学生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日常生活等作为写作的资源,有力地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提高了写作水平及高考中考语文成绩。在高考、中考状元或语文单科状元中,不乏“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者。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等途径进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中,不少是在“叶圣陶杯”大赛中取得佳绩者。如山东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考生韩雨(第八届“叶杯” 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同时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五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最终被清华大学录取。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韩佳运,2012年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就曾获“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二等奖。浙江省白象中学2012届毕业生倪协克(第九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通过上海戏剧学院自主招生校考,成为2012年“上戏”影视文学专业新生。四川宜宾一中 2011届考生魏廷屹(第八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获得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后被中山大学录取。湖北松滋四中2007届学生许甜甜(第四届“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得主),被重庆大学录取。苏州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已将“叶圣陶杯”大赛获奖作为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录取文学写作类特长认定,明确写入招生简章。参加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不少学生经过大赛历练成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教师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出成果。大赛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助手和朋友。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参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更多的教学成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机会参加全国性的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展示教学科研成果,加快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为学校服务,提高办学水平上台阶。大赛紧密结合学校写作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许多学校把大赛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连年组织学生参加,使写作教学现状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改进,形成融写作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思想道德教育于一体的良好教育方式,并且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少学校因此而进入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的行列。“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培养文学新人搭建交流与成功的平台。大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校园文学新人。“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活动是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从这里走出了90位“小作家”,其中有十余位先后加入省级作协或全国作协。他们中有张牧笛(第三届,天津作协、中国作协)、刘殷实(第四届,陕西戏剧家协会)、严诗喆 (第四届,广东作协)、胡海升 (第五届,山西作协)、马小翔 (第六届,辽宁作协)、魏廷屹(第八届,四川作协)、张佳羽(第九届,甘肃作协)、万亿(第十届,四川作协)、麦麦提敏·阿卜力孜 (第十届,新疆作协)等。其他获奖选手中也涌现出不少文学新秀。“叶圣陶杯”大赛努力为推进课程改革开辟实践与研究的园地。大赛既是中学新课改的实践园地,也是中学新课改的科研园地。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作为大赛主办单位,增加了大赛的学术含量,为促进新课改形势下的校园文学活动和写作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批于下半年新学期开学起至当年年底(高、初中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第二批于次年初起至4月20日止(申报“全国十佳小作家”及各种集体奖者请在第一、二批寄送);第三批于4月21日起至5月20日止(均以邮戳为准)。 1.各地团委、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学会及少年宫等单位可申请设立赛区组织参赛,聘任主要组织者为大赛组委(颁发聘书),具体事宜欢迎来函来电咨询。2.获奖作品将择优在《中学生》获奖作品专栏发表,编辑出版大赛专刊,并结集出版获奖佳作选图书。所有参赛作品一经获奖即视为作者同意大赛组委会有编辑发表、出版发行等专有使用著作权。3.组织者可在“叶圣陶杯”大赛官网和中少在线网站中学生频道下载参赛表格材料,并了解历届大赛活动盛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价格

自己去看回答者:猪头爱鱼丸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6-8 15:33

each other through their favorite a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价格表

品牌诊断:制冷品牌营销过程中的难题、困惑,由专家现场解答。信息点评:对最新企业动态、区域市场信息、行业政策法规、重要产品信息等热辣火评。品牌报告:《中国制冷品牌竞争力分析报告》(筹划中)是系列大型权威产业分析报告,是国内外制冷从业者了解和把握中国制冷产业发展“业态”,进行市场拓展、企业经营决策、投融资合作、产业调查研究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本刊特稿:深刻分析当前制冷界的特点、最新的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商界人文:着力体现杂志的媒体文化,走近各制冷成功人士,探究他们的经营之道、心路历程。含商界名家、人物访谈、商界言论等栏目。制冷商情:企业最新动态,着力体现杂志的实用性、资料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刊。主管单位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现代文学馆,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编辑部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丛刊》创刊于1979年11月,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代表着本学科领域的最新与最高研究水平。大量新的专业人才都是通过《丛刊》首次或屡次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丛刊》为培养这一学科的新生力量做出了贡献。注重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当代性,鼓励独创性见解,热情扶持新生力量是《丛刊》的一贯指导方针。《丛刊》创刊之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北京出版社合编,北京出版社出版。1985年,改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合编,作家出版社出版。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王瑶先生担任《丛刊》首任主编,第二任是樊骏先生,第三任由吴福辉、钱理群共同担任,第四任由吴福辉、温儒敏共同担任。现任主编为吴义勤、温儒敏。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丛刊》已经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已经成为专业性的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全国核心期刊,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选用为来源期刊,成为值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大学中文系师生长久保存的参考书,并在国际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望。《丛刊》从2005年改为双月刊,2011年起改为月刊。 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主办: 中国现代文学馆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32开ISSN: 1003-0263CN: 11-2589/I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来稿请直接寄至编辑部,勿寄个人,以免延误。二、来稿须未曾在其他刊物发表,并符合本刊稿例格式。非经同意,电子邮件、软盘、传真件等不能作为正式投稿方式。三、寄交打印稿需用A4纸单面打印;寄交手写稿,需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一字(含标点符号)一格。欢迎附电子文本。请在文末标明来稿字数。四、来稿需有200字以下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务请用另页附上:作者姓名、任职机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或传真、电子信箱。五、引文及注释:A.作者应对照原著认真核对引文,请勿直接从网上下载引文。B.注释采用尾注。必须准确标明1.作者/编者/译者;2.书名/文章题目;3.出版社;4.卷期/出版年月;5.页码等资料用阿拉伯数字统一编码。C.引文注释范例:1.①严家炎:《复调小说:鲁迅的突出贡献》,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第3期。2.②王瑶著:《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开明书店,1951年1月,第20页。六、书评稿需寄一本样书。七、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书。稿酬从2008年起上调为60元/千字。 为适应学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从2011年第一期开始,由原来的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月一期,全年12期,容量大大扩展了。还有一个变动,就是打通“现代”与“当代”的界限,既发表现代文学也发表当代文学的研究成果。过去《丛刊》也发表过少量“当代”的文章,时限主要是“文革”之前的,更明确把“当代”的研究也纳入刊发的范围,但要求是偏重文学史的研究性论文,不发表一般的评论。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学科,没有必要再细分,“打通”才有利于视野展开,有利于研究深入。至于定位在发表研究性学术论文,是为了区别于其他评论性刊物,两者的功能及读者需求上都是有差异的。 为加强当代部分的编辑工作,《丛刊》编委会增聘了一些偏重当代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编辑部将得到充实,审稿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创刊,至今32年了。三十多年来,本刊始终致力于引领现代文学研究方向,呈现这个领域最优秀的成果,扶植现代文学新进的学者,支撑本学科的建设。本刊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一心靠学术品格与刊物质量,靠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跻身全国人文社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刊物行列,也是海外中国学研究最常用的刊物之一,在学界享有较高的地位。《丛刊》的风格是“持重”,这可以说是本刊的学术个性,也是办刊的传统。王瑶先生那一代奠定的刊物方向,三十多年来我们是一直坚守的,走过来真不容易。 改版后的《丛刊》还是以学术为本,要保持她“持重”的风格。在当今比较浮躁的风气中,这“持重”的刊物个性尤显可贵,要坚持的确很难,但我们会努力。同时,也会注意不断把握学界的脉动,办得更加活跃,更加大气,也更能适应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的需求。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现代文学研究会的会刊,同时又是在中国作协领导下、由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期刊,是文学馆的一个窗口。现代文学研究会实质性地参与了刊物的工作,与文学馆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改版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完善编辑管理制度,和读者作者密切联系,扩大与争取更多更好的稿源,使刊物的学术质量与编辑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我们恳切期望学界朋友和广大读者一如既往支持《丛刊》,因为《丛刊》过去是、今后仍然是我们大家切磋学问的平台,是交流成果、增进情感的美好园地。 吴义勤 温儒敏 2010年11月27日

  • 索引序列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通知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要求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价格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征稿价格表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