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山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中山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发布时间:

中山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编辑部现有各类人员19名,其中包括双肩挑教师(主编、副主编),固定编制人员,退休返聘,兼职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直属单位,由学校主管副校长领导。编辑部主任负责部里的行政事务、刊物发行、人财物等管理和办刊的规划发展,兼管期刊中心事务。各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负责刊物发展和办刊业务。各刊物都设置有编辑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对办刊及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学报发展历史 原中山大学学报创办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中国高校创办较早的学报之一。创刊初期为文理合刊,1959年起,分为文、理两个独立刊物。原《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于1980年创刊,原由卫生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主办。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强强联合,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创刊伊始,《中山大学学报》就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函:“你校出版的《中山大学学报》,我们准备从第一期开始,给毛主席订阅两份。” 在学校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山大学学报》各刊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校学报。 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重要的索引期刊。获得过全国“双十佳”和“三十佳”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励、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全国学报第一。 学报自然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6年-2010年成为著名的美国EI索引核心期刊源。曾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4次)、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被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前30名期刊”。 学报医学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7年1月进入美国CA索引核心期刊源,2007年10月进入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自创刊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提名期刊奖。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期刊名称219 卷号2013 出版年份8121–8144 论文起止页码

有啊,就叫《中山大学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发表论文的话一般看期刊类别,按高级等级分为1类,2类到5类。一般发表在3类以上就不错了。像这样的期刊很多,我仅就三类的列出来,当然只是自然科学版的,(社科版的如果需要再说):  ISTP收录、国外刊物,自然科学进展,天津大学学报(原名为: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原名为: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西北工业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交通大学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太原理工大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学报工学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上海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桂林工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学科学版),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高技术通讯,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中国科学基金,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科学学报,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理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用数学和力学,应用概率统计,工程数学学报,运筹学学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应用数学,数学杂志,生物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应用力学学报,实验力学,力学季刊,模糊系统与数学,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系统科学与数学,量子光学学报,高能物理与核物理,强激光与粒子束,物理,工程热物理学报,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电子学报,液晶与显示,波谱学杂志,应用声学,计算物理,原子核物理评论,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红外与毫米波学报,高压物理学报,低温与超导,低温物理学报,声学技术,质谱学报,噪声与振动控制,光子学报,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环境化学,分析试验室,化学通报,色谱,分子催化,功能高分子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催化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电化学,有机化学,分析测试学报,化学试剂,无机化学学报,煤炭转化,化学研究与应用,结构化学,生物多样性,昆虫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动物学研究,遗传,水生生物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兽类学报,人类学学报,植物生理学通讯,实验生物学报,植物学通报,植物研究 ,菌物系统(改名为:菌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微生物学通报,武汉植物学研究,西北植物学报,广西植物,生命的化学,植物分类学报,动物学杂志,云南植物研究,昆虫分类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四川动物,动物分类学报,新型炭材料,复合材料学报,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玻璃钢/复合材料,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材料导报,稀土,材料热处理学报,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稀有金属,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宇航材料工艺,材料保护,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材料,耐火材料,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煤炭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湘潭矿业学院学报,中国钨业 ,煤田地质与勘探,金属矿山,矿山机械,煤炭科学技术,铀矿冶,煤矿自动化,矿业研究与开发,理化检验——化学分册,钢铁,粉末冶金工业,北京科技大学学报,钢铁研究学报,矿冶工程,硬质合金,冶金自动化,冶金能源,铁合金,焊接学报,特种铸造及有色金属,机械科学与技术,铸造,机械设计,金属热处理,机械传动,振动与冲击,无损检测,制造技术与机床,真空,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强度,传感技术学报,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光学技术,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润滑与密封,液压与气动,铸造技术,工具技术,低温工程,继电器,热加工工艺,机床与液压,流体机械,机械设计与制造,锻压技术,模具工业,压力容器,变压器,焊接,起重运输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内燃机学报,电网技术,电池,电力自动化设备,微特电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中国电力,动力工程,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高电压技术,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燃烧科学与技术,微电机,水力发电学报,电气自动化,高压电器,电机与控制学报,车用发电机,中小型电机,热能动力工程,低压电器,电工技术杂志,汽轮机技术,水力发电,大电机技术,机器人,制造业自动化,光电子•激光,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电波科学学报,探测与控制学报,激光杂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信号处理,压电与声光,应用激光,电子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红外技术,光电工程,电子元件与材料,光通信技术,微波学报,弹箭与制导学报,激光技术,现代雷达,红外与激光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动化学报,半导体技术,半导体光电,通信技术,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管理版),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学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工程与设计,计算机工程,微型机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塑料,塑料工业,合成树脂及塑料,塑料,现代化工,膜科学与技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工业,化学工程,天然气化工C化学与化工,硅酸盐通报,无机盐工业,合成橡胶工业,日用化学工业,涂料工业,过程工程学报,林产工业,农药,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橡胶工业,离子交换与吸附,海湖盐与化工,中国陶瓷,棉纺织技术,中国粮油学报,食品科学,印染,制冷学报,中国造纸,中国乳品工业,中国油脂,纺织学报,中国皮革,粮食与饲料工业,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丝绸,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酿酒技术,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城市规划汇刊,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工业建筑,工程勘察,建筑科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建筑机械,施工技术,建筑技术,四川建筑科学研究,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水处理技术,应用生态学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化工环保,环境科学研究,生态学杂志,工业水处理,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资源科学,海洋环境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环境工程,环境与健康杂志,环境污染与防治,中国环境监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西北地震学报,地震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地球科学,地学前缘,地球化学,第四纪研究,地球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古生物学报,中国沙漠,地质科技情报,地质与勘探,现代地质,成都理工学院学报,高校地质学报,地层学杂志,矿物岩石,岩石矿物学杂志,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岩溶,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学与国土研究,山地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干旱区研究,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中国药理学通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沈阳药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华西药学杂志

现在这些刊物也没有说什么权威不权威的,学术类大都差不多的,经营管理者也可以发

一、编辑部职能、概况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现负责《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三种全国核心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另有学校的期刊中心挂靠在我部,协助学校负责校内23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的行政业务指导工作。 编辑部现有各类人员19名,其中包括双肩挑教师(主编、副主编),固定编制人员,退休返聘,兼职人员。 在管理体制上,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直属单位,由学校主管副校长领导。编辑部主任负责部里的行政事务、刊物发行、人财物等管理和办刊的规划发展,兼管期刊中心事务。各期刊实行主编负责制,负责刊物发展和办刊业务。各刊物都设置有编辑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组成,对办刊及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二、学报发展历史 原中山大学学报创办于1955年,是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新中国高校创办较早的学报之一。创刊初期为文理合刊,1959年起,分为文、理两个独立刊物。原《中山医科大学学报》于1980年创刊,原由卫生部主管,中山医科大学主办。 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两校强强联合,组成了新的中山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更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创刊伊始,《中山大学学报》就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关怀。195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来函:“你校出版的《中山大学学报》,我们准备从第一期开始,给毛主席订阅两份。” 在学校历届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山大学学报》各刊已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中国高校学报。 学报社会科学版目前已成为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重要的索引期刊。获得过全国“双十佳”和“三十佳”社科期刊、广东省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励、第四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2010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排名全国学报第一。 学报自然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6年-2010年成为著名的美国EI索引核心期刊源。曾获得教育部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国家百种重点期刊奖(4次)、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5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优秀期刊奖,被评为“学术影响范围最广的前30名期刊”。 学报医学科学版除了进入国内所有的重要索引之外,2007年1月进入美国CA索引核心期刊源,2007年10月进入中华首席医学网收录。自创刊以来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和第一、二届、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第四届广东省提名期刊奖。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山东省内,护理学专业,没有比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更专业、实力更雄厚、口碑更好的了,毕竟它是专门的中医药专业类的学校---个人认为哈。现在虽然护士很多,但是作为高护嘛,还是有前景的。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护理学专业本科是5年制,3年半在校学习,1年半学校联系实习,实习一般会先安排在省内,表现好的也会根据你个人意见转去广东的合作医院实习。另外在大一会有一个外语考试,成绩优秀者转到护理外向班。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氛围很浓,学风严谨,教师也很负责,考试也很严,学校很厌恶考试作弊。对于医学护理学等专业那都是学真本事的,所以学生们在学习上都会下功夫很多。以前每年山东中医药的护理专业招生,文科生高考成绩必须在省重点线以上,就是一本,二本没有招生计划,理科一本二本都能报,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有改变。文科生的话,你更要努力哦,护理学可是要学理科的生物化学、药理化学、之类,其他比如护理学基础、护理心理学、医学基础、医学英语、人体解剖学等等等等。要不要选择报考,要根据你自己的兴趣,最好跟家里商量一下。祝你金榜提名~

山东中医药大学地处山东济南,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山东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成为山东省重点高校,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学校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入扁鹊故里--长清。截至2018年6月,总占地2000余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万册、电子图书4万册、古籍善本3万册,为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设置17个教学机构,4个科研机构,4个教辅机构,拥有3所直属附属医院、1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5所教学医院、97处实践教学基地、10家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8家中医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基本信息中文名山东中医药大学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外文名称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主要院系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等简称山东中医大国家重点学科3 个校训厚德怀仁,博学笃行硕士点44 个创办时间1958年博士点15 个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医药主管部门山东省教育厅学校属性山东特色名校工程现任校长武继彪博士后流动站3个院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4655号学校代码10441招生电话0531-82613577电子邮箱男女比例87录取分数招生计划毕业生去向学校录取分数生源地:安徽学科分类:理科年份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录取人数录取批次2017    -    -    486    8    本科第二批    2016    -    -    521    7    本科第二批    2015    554    547    545    8    本科第二批    2014    491    472    466    8    本科第二批    2013    486    472    453    15    本科第二批    各专业录取分数生源地:安徽学科分类:理科年份:2016专业名称学科分类二级分类最高分平均分平均分线差录取批次制药工程    工学    化工与制药类    -    521    48    本科第二批    针灸推拿学    医学    中医学类    -    530    57    本科第二批    中医学    医学    中医学类    -    549    76    本科第二批    中药学    医学    中药学类    -    549    76    本科第二批    康复治疗学    医学    医学技术类    -    530    57    本科第二批    护理学    医学    护理学类    -    536    63    本科第二批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    中西医结合类    -    522    49    本科第二批    更多目录1历史沿革2学术科研   3办学规模4文化传统   5学校领导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1958年,山东中医学院创建。校门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1981年,学校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属重点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批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学校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山东中医药大学。1998年,学校设立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临床专业硕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0年,学校被批准为临床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07年,学校由济南市历下区主体迁至长清大学科技园,是山东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医药科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2012年,学校成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5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1]2016年,山东中医药大学设立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下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生院和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17年05月22日,山东中医药大学2017年本科招生计划公布,今年学校计划招生4550人,其中本科4250人,专升本300人。自今年起,学校取消专科招生计划。折叠编辑本段学术科研折叠科研平台截至2018年6月,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医药经典理论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试验室(6个)中药质量分析实验室。微循环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视觉分析实验室。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药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中药药效物质发现与纯化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中西医结合眼病防治技术(强化建设)、中药资源学(强化建设)、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中医心血管病、天然药物、中药制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一批8个)国医大师张灿玾传承工作室、张珍玉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张鸣鹤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尚德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郑惠芳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焦中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丁书文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王国才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第二批6个)程益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姜兆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林慧娟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周翠英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尹常健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单秋华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东省工程技术中心(3个)山东省中医经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药炮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药材良种选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强化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    展开折叠科研成果截至2018年6月,共承担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95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03项,连续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建校以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一等奖奖励的科研成果共计25项,拥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山东)中药单元平台。[1]折叠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图书馆、电子图书47万册。馆藏的中医药文献中,线装古籍9万册,包括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影印本等,其中,乾隆以前出版的珍、善本图书172种,共1700余册,收藏最早的是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的《铜人针灸经》一书,收藏最为完整的是《金匮伤寒》。图书馆馆藏孤本书有十多种,包括明代天启六年李盛春汇集的《医学研悦》(共十册一函)、清代康熙年间的《按摩经》(手抄本)以及光绪二十二年叶天士的《秘本种子金丹》(石印本)等。[2]学术期刊《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是Caj-cd规范获奖期刊,被国内多家数据库长期收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录(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维普资讯等),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评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3]折叠学术交流2011年,学校召开了山东省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2013年,学校召开了第三届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学术研讨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4]折叠编辑本段办学规模折叠院系专业截至2018年6月,拥有28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等学科门类。学院专业基础医学院   中医学(七)中医学(七)(传统型中医)中医学(七)(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七)(针灸推拿)中医学(七)(医药结合)中医学(七)(中医学)中医学(五)中医学(五)(中医学)中医学(五)(全科医学)中医学(五)(骨伤科学)中医学(五)(中医药文献信息工程)中医学(五)(医药法学)中医学(五)(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学分互认)中医学(专升本)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康复治疗学本科中医康复保健    药学院   中药学本科中药学本科(药学)中药学(学分互认)中药学(专升本)药学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制药工程本科(生物制药)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学分互认)市场营销(专升本)市场营销(运动员)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本科中药学专科中药学互认后专科中药资源与开发市场营销专科市场营销互认后专科市场营销专科中药经营与管理   针灸推拿学院   针灸推拿本科针灸推拿本科(英语)针灸推拿本科(运动医学)针灸推拿(专升本)针灸推拿(学分互认)营养学(本科)针灸推拿(专科)针灸推拿互认后(专科)   护理学院   护理学本科护理学本科(英语)护理学(学分互认)护理学(专升本)护理学(专科)护理学互认后(专科)护理学(专科)   人文社科学院   应用心理学(本科)法学(本科)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外国语学院    英语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理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眼视光学(本科)    体育艺术学院    运动人体科学(本科)    国际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5]    展开折叠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6月,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点,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6个硕士点,学位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拥有中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中医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国家重点学科(2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中医内科学。省级重点学科(14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生药学、眼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全科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9个)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文献学、中药药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医心病学、中医脑病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全科医学、针灸学等。[1]    折叠师资力量截至2018年6月,学校坚持师德为先、教学为要,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9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7人,硕士生导师589人。荣获国家“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者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山东省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1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96人。有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6个,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1个,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荣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2项。

可以呀,只要好久克中

这个就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的投稿邮箱,直接把稿子发到这个邮箱就可以了哦!希望对你有帮助啊!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是由山西大同大学主办的双月报刊,主要栏目有哲学、政治学、法学等。

生态两个字好季节,礼物也好理解,但是生态礼就不太好理解,不知道是不是生态礼物的意思。

没多少人看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索引序列
  • 中山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中山大学学报投稿邮箱地址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官网投稿邮箱地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