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微生物真菌论文

微生物真菌论文

发布时间:

微生物真菌论文

细菌与真菌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将细菌和真菌简单的分为病原微生物和有益菌,病源微生物是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但也非绝对的,人体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当菌群失调时就会致病,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比如肠道存在的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比如乳酸杆菌等都是人体必须的,真菌就比较好理解,一般致病的如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有益菌如冬虫夏草,酵母菌,灵芝菌等。自然界有益菌远多于病原菌,但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细菌是危害人体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了,但它的危害极大呢,呵呵细菌与真菌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将细菌和真菌简单的分为病原微生物和有益菌,病源微生物是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但也非绝对的,人体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当菌群失调时就会致病,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比如肠道存在的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比如乳酸杆菌等都是人体必须的,真菌就比较好理解,一般致病的如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有益菌如冬虫夏草,酵母菌,灵芝菌等。自然界有益菌远多于病原菌,但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利用电脑先查些资料 然后根据题意展开联想 想象要丰富 才能得高分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微生物真菌论文题目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什么时间要,专科本科。资料有一些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dui

根本就是无解的项目,实验室里搞搞就算了,放在大田里搞,变化因因素太多了,除非农药百分百降解矿化了,这可能吗?否则代谢不完全的中间体是否有志毒还说不定,还要做急性和遗传的毒理试验,总之,不好搞,说能搞,都是怱悠

微生物真菌论文选题

在高中很少,都很基础,只要记住基本的理论基础就很好了。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从生活中找出微生物,并分离出单菌落……

什么时间要,专科本科。资料有一些可以发给你参考下。

微生物真菌论文怎么写

二十一世纪,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上的新问题。分析微生物及其基因是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还是科学发现?探讨其是否具备专利法保护所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发达国家加强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国际惯例,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论文>>巧塔桥助达标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 94 ·液调pH,使之成为5Be’,pH7~8的母液溶液。用IRC一50[NH4 ]型树脂吸附,再用2%氨水溶液洗脱,将洗脱液浓缩至15Be’。将其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并用高纯水洗脱,分段收集各组分。将卡那霉素B稀溶液进行浓缩至24Be’,用乙醇结晶,即得到卡那霉素B成品。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一5Be’、pH7—8的母液溶液一IRC一50[NI-h ]一2%氨水洗脱一浓缩一上D一2018型大孔吸附树脂一卡那霉素B收集液一浓缩一乙醇结晶一卡那霉素B成品。3 小结3.1 新工艺中的D一2018型树脂为弱酸型阳离子大孔吸附树脂,它的再生处理彻底与否决定了对卡那霉素B的分离效果。3.2 浓缩时要求真空度在0.095 Mpa以上,温度在30℃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左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卡那霉素B成品的色泽和纯度。3.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两种工艺条件下生产的卡那霉素B的纯度:新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在90% 以上,达到出口的要求;老工艺生产的卡那霉素B纯度只有70% 左右。3.4 在新工艺中采用乙醇结晶,比老工艺中采用甲醇、丙酮重结晶更经济、更安全,同时更简便。3.5 结晶母液中的杂质对分离柱的分离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用卡那霉素A和卡那霉素B纯品的混合液上柱分离作对比,它的分离效果明显好于结晶母液上柱分离的效果,所以在上柱分离之前应对结晶母液进行除杂质处理。参考文献:[1] 孙淑卿.从卡那霉素结晶母液中分离卡那霉索B[J].抗生素杂志,1985,5(2):26.27.(收稿:2002—08—07)HPLC法测定阿司匹林片的含量王震红。,卞志家(1、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沈阳110004)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4—02阿司匹林片为常用的解热、镇痛药【1】,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原含量测定方法为酸、碱中和滴定法。本文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2】测定其含量,可消除其他含有酸、碱的物质对其测定的干扰,可更有效的控制制剂的质量。方法操作简便,专一性强,结果准确。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一10AD泵,SPD一10A紫外检测器);CLASS— LC10工作站。色谱柱:ODS C18色谱柱(150 mm×4.6mm,填料:Kromasil,粒度:5 m)。1.2 试药 阿司匹林对照品(大连某制药厂),甲醇(色谱纯试剂),冰醋酸、盐酸(分析纯试剂)。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色谱柱:ODS C】8色谱柱(150mm×4.6ram),填料Kro.masil(5 m),流动相:甲醇一水一冰醋酸(40:59: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室温。进样量:20 。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计算不低于6 000,分离度符合要求。2.2 分离度试验(方法的专属性考察)用强光照射,高温,酸、碱水解,进行加速破坏,以研究降解产物对阿司匹林主成分测定的干扰;同时对辅料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解产物及辅料存在的条件下,采用反相HPLC法可准确测定出阿司匹林的含量,方法专属性良好。2.3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1/L盐酸溶液配制成每1 ml中含100,ug阿司匹林的溶液,作为储备液。精密量取储备液1,3,5,7,9 ml,分别置25 ml量瓶中,作者简介:王震红(1976一),女,山东成武人,药剂师。加0.1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进样20 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Y),阿司匹林的绝对进样量( g)为横坐标(x)作图。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在0.083~0.750“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3.90×10 X+4.89×10(r=0.999 9)。2.4 回收率试验准确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8~12 mg.分别按处方量加入辅料,按“2.7”项操作,阿司匹林的平均回收率为99.5% .RSD % : 0.58% 。2.5 准确性试验精密称取同一批号的样品5份,按“2.7”项操作,计算出每份的含量分别为99.6%,99.6% ,99.7%,98.6% ,99.0% ,平均含量为99.3% ,RSD% =0.48% ,结果表明此方法的准确度较好。2.6 精密度试验取“准确性试验”中的样品溶液1份,按“2.7”项操作.连续进样5次,测得平均峰面积为13540 C,RSD% =0.34% ,结果表明阿司匹林的精密度较好。2.7 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1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适量。超声使阿司匹林溶解,放冷至室温.加0.1 mo1/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0.1 mol/L盐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适量。加0.1 mol/L盐酸溶液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 ml中约含阿司匹林20 g的溶液,取20 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测定3批样品,结果分别为99.9%.维普资讯 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年第6卷第2期98。096,99.3% o3 讨论3.1 阿司匹林在水中易水解,所以选用0.1 mol/L盐酸溶液为溶液,防止其水解成游离水杨酸。3.2 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阿司匹林栓含量测定t31的检测波长为280 nm,所以将检测波长定为280 nm。3.3 制剂的含量限度较宽,因而对于制剂的含量测定方· 95 ·法,应以专一性为主,可更好的确定制剂的成分,以便更好控制样品的质量。采用HPLC法符合这一要求,为制剂含量测定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1]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27—328.[2] 孙毓庆.现代色谱法及其在医药中的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6—152。180—188.[3] 中国药典[s].二部.2000.330—331.(收稿:2003—01—08)薄层扫描法测定牛黄醒脑丸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杜 震 ,刘 阳 ,李 虹(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辽宁沈阳110001;2.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 110023)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858(2003)02—0095—01牛黄醒脑丸主要具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止痛之功效,由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朱砂等十二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连为君药。黄连中含有盐酸小檗碱。为了有效地控制药品质量,我们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牛黄醒脑丸中的黄连进行含量测定。1 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CS一930薄层扫描仪.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盐酸小檗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经薄层扫描测定,纯度为98.6% 。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 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04mg的溶液。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取约1.2 g,精密称定,置10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一甲醇(1:100)25ml,称定重量,6o℃ 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超声处理3O分钟室温放置过夜,再称定重量,用盐酸一甲醇(1:lOO)~b足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2.3 色谱条件及扫描条件吸附剂:硅胶G。展开剂:苯一醋酸乙酯一异丙醇一甲醇一水(6:3:1.5:1.5:o.3),另槽加入等体积的浓氨试液,预平衡15分钟。荧光直线扫描汞灯为光源,激发波长 =366 rimo狭缝2 m1n×7mmo2.4 线性关系考察精密吸取浓度为0.042 6 mg/ml的盐酸小檗碱溶液1,2,3,4,5 ,分别点于同一板,盐酸小檗碱点样量在0.042 6- 0.213 0,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579.531+524 71.497 6 C,r=0.998 5。直线不通过原点。采用外标两点法计算。2.5 稳定性试验取供试品溶液依法展开,每隔1小时扫描测定1次,结果表明,斑点在5小时内稳定。RSD% =0.675% 。2.6 精密度试验a.同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同一硅胶G薄层作者简介:杜震(1974一).男,辽宁锦州人,药剂师。板上点样5次,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30%。b.异板精密度: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5块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依法点样、展开、显色、测定。结果RSD%= 1.59% 。2.7 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号样品5份,按上述方法测定含量结果为6.467,6.376,6.355,6.466。6.

浅谈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摘要: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关键字:微生物、人类,祸、福在说明微生物与人类之前,我们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微生物。不了解何为微生物又从何谈微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呢?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并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我们生活中的世界,其实是到处布满微生物的世界,从远古时期起人类就和微生物在地球上共处,人类在适应了微生物的同时,又不断遭遇微生物所引起的各种疫病,因此人类与微生物之间就了战争。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研究培养葡萄球菌时,偶然发现了青霉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抗菌素类药物的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又出现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头孢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一时间,人们就觉得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已经领先了,因为如结核菌、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梅毒、淋病和其他细菌性传染病慢慢被征服了。但是,正是由于这些抗菌素类药物有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人们大多数认为,不管患了什么病,总是认为多吃点抗菌素药物好,这就导致了以下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抗菌素的作用只是抑制或削弱病原菌的活动,人最终还得靠机体本身来彻底战胜病原菌。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还会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变异品种,从而使抗菌素失去它特有的效用。细菌的确很聪明的,一个细菌可在24小时内留下约l60多万个后代,然后成群地更有效地带着抗药性来危害人类。因此,人类和细菌这场无宵烟的战争又开始了,一场领先者不断变化的比赛就这样持续下去。正因为细菌有这种抗药性,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各种策略。例如,使抗药性的细菌产生带有影响其生存能力的基因,使它更难忍受温度和酸度,使有抗药性的细菌在与同类细菌的竞争中,总处于劣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抗药性细菌的蔓延。即使这样,与微生物的斗争中,人类并不能说完全领先,因为到目前为止,有些疾病依然严重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还有一些一度被控制的传染病又开始死灰复燃。为了防除这些疾病,全世界虽然已经花费了成千上万的美圆,但这些疾病的罪魁祸首却仍然没有被征服,甚至艾滋病还在每年呈指数增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鼠疫,艾滋病(AIDS),癌症,肺结核、虐疾、霍乱“卷土重来”,埃博拉病毒,疯牛病,还有近一段时间又出现了引起人们恐慌的新疾病SARS,禽流感等都是由一些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那鼠疫来说吧,1347年的一场由鼠疫杆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在此后的80年间,这种疾病一再肆虐,实际上消灭了大约75%的欧洲人口,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场灾难甚至改变了欧洲文化。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多次流行鼠疫,死亡率极高。而且还证实,这些病毒还在变异,这就更加增加了对这些疾病研究的困难。而这些疾病的出现,又是跟人们的行为有关,由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环境进行破坏,造成生态的不平衡,生态环境越来越严重,造成病毒能够接触到人们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且加快了它们变异的能力。这些无不是人类自身所种的恶果。但这些祸只是由一极少部分的微生物所致,只有这一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但并不是说一切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有危害的,如果是这样,人类或许早就灭亡了,因为上面已经讲了,人类是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那现在就谈谈微生物对人类有好处的一面。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细菌数亿/g土壤,土壤中的细菌总重量估计为:10034×1012吨;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时时刻刻与微生物“共舞”是祸?是福?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微生物在许多重要产品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有了它们才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因为这样,现在有不少的国家正投资把优先发展微生物经济作为发展生物产业的“火车头”,这可是内有乾坤的。发展微生物经济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应用广,可以把其他生物产业带动起来,催生大批高新产业,形成巨大的技术经济优势,占领世界生物领域的制高点。具体地用微生物经济带动生物产业,也需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集中力量攻破难关,并与国内外大市场密切结合,利用强大的需求拉动产业的兴起和扩张,使得自主创新与加快转化形成互动机制。1、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微生物技术,尽快形成单独产业,如抗生素、各种人畜疫苗、生物药品、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应当大力扶持,以优化质量为主线,提高核心竞争力,迅速占领市场、引导市场。2、组织技术集成,使用微生物技术成为重要环节,同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趋势结合起来。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微生物技术。如果在循环经济中的微生物技术有重大突破,那就会带出一批新型绿色产业。较低层次的有把作物秸秆制成沼气、残渣再制成肥料;污物、污水处理中制取再生用水和其他有用物质,更能保护环境。其高端层次,则可获得新的资源和产品,进一步开拓防治微生物污染的领域。3、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微生物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技术,取得技术突破,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国外对某些关键性产业的垄断。特别是同中医中药结合,对预防医治人类的疑难病症如癌症、艾滋病、恶性传染病有所突破,就会形成产业。生物能源也应当作为一个重点,集中力量加以攻关。4、在支持性软硬环境方面,应考虑多培养一些应用微生物技术人才,充实微生物研究机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国家、社会和企业给予的投入,鼓励发展应用微生物的研发企业。微生物对人类的好处,除了制造食物和生产有用的物质外,环境中的微生物,其实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中极重要的一环。若不是微生物所扮演的分解者,忠心地把死亡的生物体不断分解成活生物体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地球上的生物很快就会面临食物短缺而停止繁衍。此外,人类所制造的垃圾和各类毒性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如果不是靠著微生物的分解,对人类的危害将不只是现今的千百倍而已。人类既然生活在微生物的世界里,那么一些和我们紧密生活在一起的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和产生人体所需的物质,如维生素等。更重要的是,当有致病性微生物入侵的时候,人体往往还得靠这些共生菌一起将它们驱逐出去。只是当人体的免疫力因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因素而变差时,有些共生菌就会立刻翻脸,露出狰狞的面目,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的组织和器官,造成致命的感染。因此,保持身体健康有一部分也意味着维持人体和共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而达到一种互利的关系。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类的好处,不要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那么,人类就能够在这微生物的世界里更好地生存下去

微生物菌落论文

dui

SBR工艺中硝化作用细菌的氨氮耐受性实验研究  摘要:针对SBR脱氮工艺中起硝化作用的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对氨氮的不同耐受浓度,在实验室中利用微生物培养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找出了这两种菌对氨氮的最适宜以及最高耐受浓度,为脱氮微生物的驯化培养以及以脱氮为目的SBR工艺的运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生物脱氮 亚硝化菌 硝化菌 氨氮耐受性  The Experiment Research of Endurance of Nitrifying Organisms to Ammonia Nitrogen Pan  Abstract:The endurance concentration of nitrifying organisms in SBR to ammonia nitrogen is different so experiment were done to find out the optimum and maximal endurance concentration of nitrosomonas and nitrobacteria to ammonia The result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the removal of ammonia nitrogen in SBR   Keywords: Unconventional pathways of nitrogen removal, nitrification , denitrification intermediate  氨氮在水体中浓度过高会使水体具有高耗氧性以及富营养化。目前,生物脱氮工艺中经常会涉及到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比如说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可以达到几万个mg/L甚至更高,在生物处理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其他的预处理,比如说物理化学处理、浓度稀释等[1]。如果能通过预处理使得进入生化反应器的氨氮浓度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一方面能避免因负荷过高使脱氮微生物失去活性和死亡,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另外,近年来出现了废水生物脱氮的新机理,比如说短程硝化反硝化,就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的阶段,再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这个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NH4+NO2-N2,相比NH4+ NO2-NO2- NO2-N2需氧量减少25%,碳源减少40%,并有反应速率高,产生污泥量少等优点[2] [3],控制氨氮浓度在一定的水平,可以实现优化亚硝化菌,淘汰硝化菌的目的。  1.生物脱氮的原理  废水的生物脱氮由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程实现,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的硝化反应是由两组自养型好氧微生物通过两个过程完成的。第一步是先由亚硝酸菌将氨氮(NH4+-N)转化为亚硝基氮(NO2--N);第二步再由硝化菌将亚硝基氮转化为硝基氮(NO3--N),这两个反应可以由以下两个反应式表示:  NH4+ + 5O2 NO2-+ 2H+ + H20 (1)  NO2- + 5O2 NO3- (2)  反硝化是由异养型微生物,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将NO2-–N和NO3-–N还原为N2,反硝化的生化过程可以由以下两个反应式表示:  NO2-+3H+5 N2 + H20 + OH- (3)  NO3-+5H+ 5 N2 + 2H20 + OH- (4)   实验过程及结果  1 SBR脱氮微生物的培养及脱氮效果  实验室中SBR反应器是一个有效容积为4L的有机玻璃柱,每个周期5小时,实验工序为:进水→厌氧搅拌3hr→曝气8hr →厌氧搅拌5hr→沉淀1hr→排水,每个周期排水2L进水2L,曝气阶段溶解氧控制在5~0mg/L。采用试验进水CODcr为720mg/L, NH4+-N为110mg/L。经过3个月的驯化,脱氮效果达到稳定的水平,总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CODcr去除率达到95%以上,实验期间污泥浓度MLSS=3368mg/L。  2 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NH4+–N耐受性实验  于250 mL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 mL(亚)硝化富集培养基,再取5滴活性污泥样液接种到富集培养基中,在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NH4Cl溶液0mL、1mL 、2mL、 3mL、4mL、5mL、6mL、7mL ,于28゜C气浴恒温振荡器中振荡培养7天,观察各瓶(亚)硝化细菌的生长情况。每隔一天在白瓷板上按1:1的比例加入格里斯试剂的Ⅰ液和Ⅱ液,然后用无菌滴管分别取一滴富集培养液的培养物于白瓷板上,可观察到有些溶液的颜色逐渐变化。并且取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其吸光度。  颜色变化主要是由于培养时间不同,对NH4+-N耐受性不同,(亚)硝化细菌消耗的营养物量不同,产生的NO2-的量不同,与格里斯试剂反应,所得溶液颜色深浅不同,因此可采取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亚硝化细菌的生长情况,以衡量其对NH4+-N的耐受性能力。  3亚硝化细菌的氨氮耐受性试验  按2所述的方法振荡培养7天,每隔一天观察。加入0mL、1mL 、2mL、 3mL、4mL、5mL、6 mL NH4Cl溶液的培养液颜色逐渐由浅粉色变到深红色;但加入NH4Cl溶液为7mL的,颜色并没有渐增,一直都是浅粉色。  以蒸馏水为参比,取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其500nm处的吸光度:用干净的移液管吸取不同浓度的2mL培养液分别于洁净试管中,再在每根试管中分别滴加一滴格里斯试剂Ⅰ液和一滴Ⅱ液,然后用移液管吸取1 mL 的Ⅰ液和1mL的Ⅱ液,果然试管中的培养液中加入0mL、1mL 、2mL、 3mL、4mL、5mL、6 mL NH4Cl溶液的颜色是深红色,而加入7mLNH4Cl溶液的培养液是浅红色。在500nm处测其吸光度,发现所有的培养液的吸光度都是无穷大,于是又分别从格样液中吸出1 mL的样液于另一干净试管中,再吸取4mL的蒸馏水于此试管中,即将样液稀释5倍。再装样液于比色皿中,测其吸光度数据见表1,根据表1中数据作图1和图2。  表1 不同的NH4Cl加入量下不同培养时间亚硝化菌样品的吸光度  培养时间加入NH4Cl的浓度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Omg/L 563 708 856 437  2mg/L 575 736 872 469  4g mg/L 586 743 902 492  6 mg/L 607 751 934 546  8 mg/L 648 774 179 500  0 mg/L 631 763 974 323  2 mg/L 482 517 718 976  4 mg/L 457 459 462 465  由图1可知,在加入0mL、1mL 、2mL、 3mL、4mL、5mL、6 mL下亚硝化菌均可生长,当加入4mL2mg/L的NH4Cl溶液时,此时培养液NH4+-N浓度是2×4/1000=8mg/L,样品的吸光值达到最大,说明亚硝化细菌生长数量最多,相比较而言该浓度是亚硝化菌的最适宜耐受浓度。由图2可以看出,当加入NH4Cl溶液为7mL时,培养7天,吸光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细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在NH4+-N浓度为4 mg/L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几乎被抑制了。由于培养液NH4+-N浓度间隔较大,以致曲线上的点连续性并不理想,不能完全以8mg/L和2mg/L作为亚硝化菌对NH4+-N的最适宜和最大耐受浓度。但可以从曲线上估计出亚硝化菌对NH4+-N的最适宜耐受浓度为100mg/L~150mg/L;最高耐受浓度为180mg/L左右。  4 硝化细菌的氨氮耐受性试验  方法基本与亚硝化菌的实验方法相同,只是显色剂是二苯胺-硫酸试剂,观察到的变化是加入NH4Cl溶液0mL、1mL 、2mL、 3mL、4mL、5mL、6mL的培养液,颜色由浅蓝色变到深蓝色;加入7mLNH4Cl溶液,颜色基本一直是浅蓝色。测其吸光度数据见表2,根据表2中数据作图3和图4。  表2 不同的NH4Cl加入量下不同培养时间硝化菌样品的吸光度  培养时间加入 NH4Cl的量 第1天 第3天 第5天 第7天  Omg/L 473 545 617 724  2mg/L 575 626 742 781  4g mg/L 586 743 792 848  6 mg/L 607 751 934 973  8 mg/L 589 716 825 816  0 mg/L 569 631 661 737  2 mg/L 462 499 531 552  4 mg/L 400 404 402 397  由图3可知,在加入0mL、1mL 、2mL、 3mL、4mL、5mL、6 mL下硝化菌均可生长,当加入3mL2mg/L的NH4Cl溶液时,此时培养液NH4+-N的浓度是2×3/1000=6mg/L,样品的吸光值达到最大,说明亚硝化细菌生长数量最多,相比较而言该浓度是硝化菌的最适宜耐受浓度。由图4可以看出,当加入NH4Cl溶液为7mL时,培养7天,吸光度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细菌的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在NH4+-N浓度为4 mg/L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几乎被抑制了。同样的道理,可以从曲线上上估计亚硝化菌对NH4+-N的最适宜耐受浓度为75mg/L~100mg/L;最高耐受浓度为180mg/L左右。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专项培养,找出亚硝化菌对NH4+-N的最适宜耐受浓度为100mg/L~150mg/L;最高耐受浓度为180mg/L左右;硝化菌对NH4+-N的最适宜耐受浓度为75mg/L~100mg/L;最高耐受浓度为180mg/L左右。  参考文献  高延耀,夏四清,周增炎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评述环境科学1999,20(1):110~112  陈际达,曲中堂,邓钥,刘峥,汪俊亚硝酸盐反硝化脱氮重庆大学学报2002,25(3):81~83  任勇祥,彭党聪,王志盈,袁林江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34(256~259)

题目: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microorganism简称microbe) 看这个链接里的吧:

细菌与真菌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将细菌和真菌简单的分为病原微生物和有益菌,病源微生物是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但也非绝对的,人体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当菌群失调时就会致病,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比如肠道存在的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比如乳酸杆菌等都是人体必须的,真菌就比较好理解,一般致病的如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有益菌如冬虫夏草,酵母菌,灵芝菌等。自然界有益菌远多于病原菌,但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细菌是危害人体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了,但它的危害极大呢,呵呵细菌与真菌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一切生物是相互依存的,从人类健康的角度看,可以将细菌和真菌简单的分为病原微生物和有益菌,病源微生物是可以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但也非绝对的,人体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当菌群失调时就会致病,有益菌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比如肠道存在的细菌,可以产生维生素K,比如乳酸杆菌等都是人体必须的,真菌就比较好理解,一般致病的如黄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有益菌如冬虫夏草,酵母菌,灵芝菌等。自然界有益菌远多于病原菌,但它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微生物真菌论文
  • 微生物真菌论文题目
  • 微生物真菌论文选题
  • 微生物真菌论文怎么写
  • 微生物菌落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