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要求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要求

发布时间: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要求

是的,北大核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的,但是要注意是自然科学版ISSN:1001-6600CN:45-1067/N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出版周期:季刊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一定要注意,优助提醒现在综合刊和增刊很多。

是的,据我所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2004,2008版的核心期刊,2012版的核心目录还没有出来,应该可以继续保持核心地位此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版 也是核心

应该是内部刊物,没有刊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要求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是的,据我所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2004,2008版的核心期刊,2012版的核心目录还没有出来,应该可以继续保持核心地位此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哲版版 也是核心

是的,北大核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的,但是要注意是自然科学版ISSN:1001-6600CN:45-1067/N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出版周期:季刊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一定要注意,优助提醒现在综合刊和增刊很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要求多少

广西师范大学主要是一本院校,广西师范学院是二本院校。广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承担高校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大学,坐落在世界著名山水旅游名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市。截至2017年9月,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总面积4100多亩;设有教学学院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二级学科150个、专业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12个,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广西具有博士授予权的6所高校之一,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2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35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与非示范性专业协调发展、教育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广西师范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其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属普通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月1日,原广西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是两所完全不同的高校,位于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1、广西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前身为创办于1932年的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2017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性高校。2、广西师范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4个校区,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扩展资料:1、广西师范大学概况截至2018年3月,广西师范大学校园面积4100多亩;在职教职员工2355人,全日制本科生26831人,硕士生6386人,博士生171人,各类留学生近1600人,成人教育学生16000多人。建制教学学院(部)21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7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广西(高校)重点学科35个,学科专业涵盖了除军事学外的12大门类,文科的学科门类、博士点、硕士点及自治区级文科重点学科均位居广西高校前列。2、广西师范学院概况广西师范学院占地面积53亩,学校图书馆藏书49万册,生均纸质图书37册,另有电子图书67万种,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693人,硕士研究生1362人。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参考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官网-学校简介广西师范学院官网-学校简介

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不是一个学校,一个在桂林一个在南宁,广西师范学院原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后来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则一直是叫这个名字广西师范大学比师院的确要好很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的,但是要注意是自然科学版ISSN:1001-6600CN:45-1067/N出版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出版周期:季刊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一定要注意,优助提醒现在综合刊和增刊很多。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

新体育、足球世界。

1.崔建国,樊平等,“马来松香胶粘剂的制备”,广西化工,1991,第2期,472.Cui Jianguo, Yu Lingchong,“Research on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Part I: Addition of Menthone Imines of Glycinates to Alkyl Acrylates under the Solid Base Conditions”, S C, 1990, 20(18), 2887-2893 (SCI收录) Cui Jianguo, Yu Lingchong, “ Research on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Part II: Addition of the Menthone Imine of Ethyl Glycinate to Ethyl Acrylate under PTC Condition ”, S C, 1990, 20(18), 2895-2900 (SCI收录)4.崔建国,“一种甘氨酸乙酯亚胺合成新方法”,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第1期,5.崔建国,“8-氯-P-1-孟稀的合成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第2期,186.崔建国,卢军,黄初升,“含硫香料—硫代芳樟醇及其衍生物合成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1),107.卢军,崔建国,樊平,“新型香料—一些单萜硫醇的合成与应用”,广西化工,1996,25(2),128.陈希慧,刘红星,崔建国,卢军,“固体催化剂催化合成假紫罗兰酮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1(2),1289.崔建国,新井则义,“CAN作用下脂肪族含氮化合物的游离基反应研究”,有机化学,1996,16(6), 崔建国,黄燕敏,雷平,“潜手性酮类的不对称L-L相转移催化还原反应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4(1),6411.崔建国,卢军,樊平等,“桂叶油水解制备天然苯甲醛的研究”,广西化工,1997,26(3),112.崔建国,曾陇梅,“一种奎宁季氨盐的简易合成法”,化学试剂,1998,20(3),18713.童叶翔,崔建国,曾陇梅等,“(3S,4S)-1-苄基-3,4-二羟基吡咯的合成表征和电化学行为”, 中山大学学报, 1998, 37(2), 4514.崔建国,朱汝葵,万锋锋等,“一种蘑菇香气香料-1-辛烯-3-醇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5(1),8015.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崔建国,“一种制备正三十二烷的新方法”,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5), 崔建国,晏日安,曾陇梅等,“ 2-(2-异丙基-1,3-二口恶戊烷-2-基)乙基三苯基碘化膦的合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37 (6),109- Cui Jianguo, Zeng Longmei, Su Jingyu, “ The Ozonization of Stigmast-4,22-dien-3,6-dione ”,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1998, (4 ),423 (SCI 收录) 崔建国,晏日安,曾陇梅等,“苯乙酮在静态磁场促进下的相转移催化不对称还原” ,化学研究与应用,1998, 10(6), 63919.晏日安,苏镜娱,崔建国,“(s)-(+)-γ-苄氧基甲基-γ-丁内酯的合成研究” ,精细化工,1998,15(6),52- 晏日安,崔建国,苏镜娱,“光学活性α,β-不饱和-γ-内酯的合成” ,合成化学,1999, 7(1),2421.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崔建国,“(±)-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合成研究”,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 30(8), 338-34022.晏日安,苏镜娱,曾陇梅,崔建国,“(±)-二氢猕猴桃内酯的合成研究(Ⅱ)”,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4),126- 崔建国,何小玉,林翠梧,“固—液相转移条件下潜手性酮的不对称还原”,广西科学,2000,7(1),3824.崔建国,曾陇梅,苏镜娱,“多羟基甾醇的合成及抗肿瘤细胞活性构效关系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21(9),1399-1404 (SCI 收录) Zeng Longmei, Cui Jianguo, Su Jingyu, “Synthesis of Hydroxylated Sterols(II): Synthesis of 24-methylenecholest-4-en-3β,6α-diol”,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2000, 16(3 ),271-272 (SCI 收录)26.崔建国,曾陇梅,陆伟刚等,“固-液相转移Wittig反应在甾醇支链合成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9 (2),46-5027. Zeng Longmei, Cui Jianguo, Su Jingyu, “Synthesis of 2 Cytotoxic Sterols from Soft Corals”,ABSTRACTS OF PAPERS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99, Vol 218, Iss AUG, Part 2, pp 160-ORGN(SCI 收录)28.“吡虫啉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杀虫效能”,精细化工,2000,17(8),44729.崔建国,黄燕敏,曾陇梅“Novel Oxidation of Homoallylic sterols with Pyridinium Dichromate ”, 广西科学,2001,8(4),28130.陈芬,林翠梧,崔建国,“沐浴海绵 Spongia zimocca aubspecles irregularia(Lendenfeld) 化学成分的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6(1),5231.Cui Jianguo, Zeng Longmei, Su Jingyu, “Synthesis of Polyhydroxysterols (Ⅰ) : Synthesis of 24-methylenecholest-4-en-3β,6β-diol, a cytotoxic natural hydroxylated sterol ”,Steroids, 2001,66(1),33-38 ( SCI 收录 )32.崔建国、王春水、廖小华、马建强、黄燕敏,“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从桂叶油制备天然苯甲醛的研究”,化学世界,2002,43(6),31533.崔建国、曾陇梅、苏镜娱、何小玉,“24-亚甲基胆甾-4-烯-3β,6α-二醇的结构表征”,有机化学,2002,22(7),515 ( SCI 收录 ) 崔建国、林翠悟、曾陇梅、苏镜娱,“Synthesis of polyhydroxysterols (III):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24-methylenecholest-4-en-3β,6α-diol ”,Steroids, 2002,67(13-14),1015-1019 (SCI 收录) Cui Jianguo, Zeng Longmei, Su Jingyu, Lin Cuiwu, “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Reductions of Steroidal 4-en-3,6-dione ”, C R Chinese U, 2002, 18(4), 400 ( SCI收录 )36.于法锋,黄初升,崔建国,“KF-Al2O3试剂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新应用”,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4),37.韩莉妲、崔建国、黄初升,“海洋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羟基甾醇及甾体皂甙”,有机化学,2003,23(3),305-31138.崔建国、何小玉、黄燕敏、曾陇梅,“3-乙酰氧基胆甾-5-烯-19-羟基-24-酮的制备与表征”,广西科学,2003,10(1),36-3839.崔建国,曾陇梅,苏镜娱,“多羰基甾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4),63940.何小玉,崔建国,黄初升,钟振国,“蒲葵根中脂肪油的GC-MS联用分析”,化工技术与开发,2003,32(2),31-3241.于法锋,刘红星,黄初升,崔建国,“三种异戊烯氧基苯丙素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有机化学(增刊),2003,42.钟益宁,覃红云,崔建国,黄初升,“左旋多巴息夫碱的合成研究”,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2),843.崔建国,黄燕敏,何小玉,曾陇梅,“多羟基甾醇的合成(Ⅳ):20-亚甲基-4-孕烯-3β,6β-二醇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广西科学,2004,11(1), 刘红星,崔建国,黄初升,海洋生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羟基甾醇及甾体皂苷,有机化学23(3),305-311,2003。 何小玉,崔建国,蒲葵根中脂肪油的GC-MS联用分析,化工技术与开发,32(2),2003。 黄初升,崔建国,三种异戊烯氧基苯丙素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有机化学 (增刊)8,2003。 崔建国(2),黄初升,左旋多巴息夫碱的合成研究,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03。 崔建国,何小玉,黄燕敏,3-乙炔氧基胆甾-5-烯-19-羟基-24-酮的制备与表征,广西科学, 10(1)36,2003。 崔建国(2),陈文纳,手性相转移催化不对称烃基化反应,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03。 崔建国等,多羰基甾酮的选择性还原反应研究,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4(4)639,2003。 韩莉妲,崔建国,有机铝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化工技术与开发,32(4),2003。 黄燕敏,崔建国,钛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化工技术与开发,32(5),2003。 黄燕敏,崔建国,苯甲酰丙酮的选择性还原研究,全国第二届现代有机合成研讨会论文集,10。 崔建国(1),多羟基甾醇的合成(Ⅳ):20-亚甲基-4-孕烯-3β,6β-二醇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广西科学,2004,11(1), 崔建国(1),左旋多巴Schiff碱的合成及其不对称相转移催化烷基化”,有机化学,2004,24(增刊),78,核心期刊。 崔建国(2),醛的不对称加成进展,化工技术与开发,2005,34(3):22。 崔建国(2),海洋多羟基甾醇硫酸酯钠盐及其生理活性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4(18):681-685。 崔建国(2)海洋生物中的不同结构多羟基甾醇,《化学通报》2005,68(8),W088。

广西师范大学,部标代码为10602,英文名称为“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注册地址为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王城1号,学校有王城、育才、雁山3个校区。

  • 索引序列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要求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论文要求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要求多少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