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

中国语言文学系 创建于1926年。至1952年,先后执教于中文系的著名学者有陈寅恪、赵元任、杨树达、闻一多、朱自清、刘文典、俞平伯、浦江清、王瑶、王力、吕叔湘等,倡导和建立了包括戏曲史学、文学人类学、诗史互证之学在内的一系列新的学科方向,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祥地。1952年院系调整,中文系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北京大学等兄弟院校或其他学术单位。1985年中文系复建,重视师资队伍、学科发展和学术建设。有教师24名,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7名,有博士学位者15名,22名教师有国外长期学习、任教或合作研究的经历,是一支高水平、有活力、国际化的师资队伍。2006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下设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汉语言文字学共6个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语言学研究中心”、“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跨语际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法与文化研修中心”、“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部委重要研究项目,出版和发表多种高水平学术著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中文系重视人才培养,秉持“中西融合,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综合创新”的学术范式,本科生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中西融合优势的人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致力于培养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中文系积极开展留学生人才培养,留学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对中国语言文学及中国文化有较系统完整的了解,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的理解、研究中国语言文学及文化的能力。同时,每年接收来自各国多所高校的交换生。中文系重视开展学术交流,每年都有多位教授出国讲学、访学,亦有多位国内知名学者和海外名校教授应邀来系从事各种学术活动。现任系主任刘石教授,副主任张美兰教授、刘颖副教授,党支部书记王中忱教授。 历史学是清华大学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1911年建校初期就开设有中国史、西洋史等课程,1926年正式成立历史系。著名学者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等都先后在历史系执教,并形成了中西交融、古今贯通的学术传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史学人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历史系并入北京大学等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人文学科。1985年,清华大学成立思想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研究;1993年,历史系恢复建制;2001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艺术史学科也成为清华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历史系与思想文化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新的历史系。清华历史学科依托清华大学良好的学术环境,已经形成了以历史系为中心,多学科密切合作,名家汇集,梯队合理,优势集中,特色明显,图书资料积累量大,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的学术格局。历史系下设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思想文化史等教研室,以及礼学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2008年,历史系还与化学系、图书馆等单位合作,成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从事清华简等出土文献的保护整理与研究工作。2011年,以该中心为主建立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系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余人,另有兼职教授多人;专任教授中有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央文史馆馆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历史教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级学会会长、副会长等。历史系可以招收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各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外国留学生,并设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博士后流动站。现任系主任刘北成教授,副主任刘国忠教授、彭刚教授,党支部书记张勇教授。 清华大学外文系 始建于1926年,初名西洋文学系,后改为外国语文学系;在建系早期的名师中,有首任系主任王文显,他早年负笈英伦,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和文学研究,所著英文剧作在国内外上演均获得热烈反响;有开中国比较文学之先河的吴宓,“新批评”理论的大师瑞恰兹等,当时半数教授均为外籍教员。在名师的引领下,清华外文系陆续培养出曹禺、李健吾、张骏祥等戏剧大师,享有“戏剧家的摇篮”之美誉;此外,文化昆仑钱锺书、学界泰斗季羡林,查良铮(穆旦)、杨绛、赵萝蕤、田德望、曹葆华、李赋宁、王佐良、许国璋、英若诚、许渊冲、宗璞、资中筠、胡壮麟等都是清华外文系的骄傲。1952年院系调整,外国语文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为培养外语师资和外事翻译,清华大学曾分别于1965年、1970年和1974年招收英语、日语和德语专业本科生。1983年复建外语系。现设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等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英语、日语和英语双学位三个本科专业。面向全校开设英、日、德、俄、法等语种的公共外语课程。20余年来,外语系在学科发展、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和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对外合作交流、教学辅助基本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和长足进步。在两次(2004年和2008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我系均名列第五,2008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北京市重点学科评审中被评为重点学科,2008年英语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0年清华大学外语系更名为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简称清华大学外文系。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多项,国家精品课两门。在读各类学生804人;其中,国际留学生411人。培养出邓亚萍、李昕晢、焦三牛这样备受瞩目的优秀人才。1983年复系以来,在学校的领导与支持下,外文系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工作,先后引进多名学术带头人。同时,我系又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攻读博士学位。通过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我系的教师队伍结构和水平整体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外文系承担了全校的公共外语教学课程以及部分文化素质选修课程等大量的教学任务,在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外文系现为清华大学38个教学科研实体二级单位之一,下设英语专业本科生教研室、英语专业研究生教研室、日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基础课教研室、大学英语选修课教研室、大学英语研究生教研室、德语教研室、俄语教研室、法语教研室等9个实体教学科研单位以及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欧美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语言与心理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大学外语学习环境研究中心、大学外语测试研究中心、大学英语写作研究中心等9个虚体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方面,外文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系教师主持承担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达4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多项,国家精品课两门。自2001年以来,全系教师每年平均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5部以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以上,覆盖了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翻译研究、文化研究、影视传媒研究等学科领域;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的英文论文中,有50余篇被SSCI和A&HCI收录,在全国同领域中名列前茅;统计数据表明,我系教授在国内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内的影响力连续保持在全国同领域中的前列。为推进学术研究走向国际前沿,本系不断扩大同国内外大学的联系和学术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并聘请他们担任兼职教授。外文系每年还派遣教师出国进修、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我系还是国内外一些重要学术团体的总部或办公地,如: 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秘书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后现代研究中心,中国修辞学会文体学研究会、北京市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会等。此外,我系有多位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国际学术团体或学术机构担任编委、顾问或学会负责人。本系先后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举办文学批评、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等方面的高层次学术研讨会。前辈大师确立的贯通中西的学术传统,是一条奔流的文脉,将一直在清华外文系流传。现任系主任刘世生教授,副系主任吕中舌教授、何红梅教授、张为民教授。系总支书记张文霞教授。 清华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26年,是中国大学最早建立的哲学系之一。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申府、邓以蛰、贺麟、沈有鼎、林宰平、潘怀素、张岱年、任华、周辅成等先后任教于此,形成富有原创思想风格的“清华学派”。1952 年院校调整以后,清华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和国家科研机构。2000年5月,清华大学哲学系正式复建。哲学系2003年开始招收哲学专业本科生;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哲学等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人员。从复建伊始,经过多年人才引进,哲学系会集了一批哲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国外著名大学的博士归国人员,形成了一支高学术水平、高影响力的科研与教学队伍。任职教师有二十余人,其中教授 16 人(含外藉教授1人,学部委员1人),副教授5人;哲学系还延聘了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兼职教授。他们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文化哲学与文化批评、马克思文献研究、政治哲学等重要专业领域代表着国内领先水平。通过组织实施“ 三一学术工程 ”(“清华哲学研究系列”、“清华哲学教材系列”、“清华哲学翻译系列”、《清华哲学年鉴》),并集中力量在伦理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等方面寻求优先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多个专业领域取得了具有海内外学术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逐渐形成了一个在精、专、深基础上重视会通与原创的学术团队。哲学系今后的建设重点是,在巩固与扩大原有学科专业的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养护原创思想,努力使清华哲学系成为一个酝酿新思想、传播新思想的思想策源地。现任系主任卢风教授,副主任黄裕生教授、刘奋荣教授,系党支部书记邹广文教授。 清华大学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成立于1988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一批前东欧国家外交官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汉语,揭开了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序幕。美丽壮观的清华园不仅是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镇,亦是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源地。配合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作为学校开放式校园和推进国际化的重要窗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心多年来积极致力于国际汉语推广,在稳步扩大教学规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努力进行学术研究、逐渐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展顺利,成就斐然。每年在中心学习的各国语言进修生、普通进修生、交换生等各类学生千余人,开设有初级、中级、高级汉语和中国文化必修课与选修课程,课程体系较为完备,并注意引导留学生将学习汉语和体认中国结合起来,鼓励留学生打下扎实的汉语基础后攻读学位继续深造。中心已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多所大学合作开办短期汉语学位课程并派遣中方教师前往任教。此外,中心还承担了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合作开办商务孔子学院,以及面向港澳地区推广普通话的教学任务。中心还为清华大学外国留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开设了学术级汉语学分必修课。2010年中心与清华大学中文系合作申获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任主任孙明君教授,副主任丁夏教授、董士伟副教授、刘冬副教授。 人文学院培训中心依托学院完善的学科体系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每年面向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国学等研修班。中心的培训宗旨是通过教师系统性地讲解,及时把经济、社会、科技等理论前沿和研究成果介绍给参训学员,把学员们头脑中原本不成体系的知识点串起来,使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做到境界高、眼界宽、理念新,从而不仅在制订政策时能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并且制订出的政策也能够更具科学性、长效性。我们的培训特色是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一方面提升学员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引导广大干部有意识地亲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从而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院通过培训工作这个平台,把我院的学生工作、科研工作与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大庆、通辽、漯河等地方政府成立了“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了学校与地方的合作,更加凸显了大学的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

西周青铜器与铭文,西周史,战国秦汉出土简帛文献。从2009年初开始,先后参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和秦简牍的整理工作。 编著《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以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为基础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论文1.《对王国维“先公先王二考”的回顾和思考》,《中国学术》总第24期,商务印书馆,2007年5月。2.《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收入《宋韵——四川窖藏文物辑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关于绛县倗伯夫妇墓的几个问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会议论文(2006年10月)。4.《周原强家西周铜器群世系问题辨析》,《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3期。5.《眉县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4期。《簋年代及相关问题》,北京大学古代文明中心编:《古代文明》第六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12月。《单逑诸器铭文习语的时代特点和断代意义》,《南开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期。《册命铭文的变化与西周厉、宣铜器分界》,《文物》2009年第1期。《读〈首阳吉金〉琐记六则》,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古代青铜器国际研讨会论文,2009年4月17日-18日。 修订稿收入朱凤瀚主编:《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西周金文中的“异人同名”现象及其对断代研究的影响》,《东南文化》2009年第6期。《北京大学新获西汉竹书概述》,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1期,中华书局2010年4月(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本人为实际执笔者)。《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4期。《探寻西周王朝的衰亡轨迹——〈西周的灭亡〉读后记》,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0年春夏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14.《重论西周单氏家族世系——兼谈周代家族制度的一些问题》,收入朱凤瀚主编:《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概说》,《文物》2011年第6期。(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朱凤瀚、陈侃理共同执笔)16.《北大汉简〈老子〉简介》,《文物》2011年第6期。17.《册命体制与世族政治——西周中晚期王朝政治解析》,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1年春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18.《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概述》,《文物》2012年第6期。(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朱凤瀚、陈侃理共同执笔) 19.《北大秦简中的数学文献》,《文物》2012年第6期。 1.参加李零教授主持的张政烺先生《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手稿整理工作,负责《周易·系辞》,成果收入《张政烺论〈易〉丛稿》,中华书局2011年1月。2.参加朱凤瀚教授主持的张政烺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批注》手稿整理工作,负责西周中晚期部分(约3万字),成果收入《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华书局2011年3月。 1.参与筹备2009年11月5日召开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并在会上做关于北大汉简《老子》的报告。2.2010年9月6日,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的“老子:文献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题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的主题报告。3.参与筹备2010年10月24日召开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并在会上做关于秦简牍《算数书》的报告。4.2010年11月5日至7日,赴美国芝加哥参加由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和芝加哥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二十年来新见古代中国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阳斋藏器及其他”,宣读论文:《新出金文与西周诸侯称谓的再认识》。5.2011年7月3日,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出土文献与古代思想记忆的新方位”论坛。6.2011年10月12-13日,在南京参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第三次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7.2012年5月12—13日,应耶鲁大学历史系金安平教授邀请,赴耶鲁大学参加“北大汉简工作坊”,发表报告“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与学术价值”。(与朱凤瀚教授、何晋副教授一起)8.2012年8月13日-15日,参加上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陕西韩城出土芮国文物暨周代封国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横水、大河口西周墓地若干问题的探讨》。9.2012年10月20日,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北京),发表报告:《北京大学藏秦汉简牍整理工作的进展和收获》。10.2012年10月27日-28日,参加由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简牍与早期中国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北京),宣读论文:《西汉竹书〈老子〉简背划痕的初步分析》。11.2012年11月17日-19日,参加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2·秦简牍研究”(武汉),宣读论文:《北大秦简〈算书〉土地面积类算题初识》。12.2012年11月24日-25日,参加“第三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厦门),发表主题报告:《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和学术价值》。 一、主持科研项目:1.2008年8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申报课题:“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见世族的综合研究”。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09YJC770001),2009年11月——2012年12月。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周金文所见世族通考”(11CZS008),2011年7月—2014年12月。二、参加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周重要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07JJD770091),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已结项)。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09JZD770041),2009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汉简《老子》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参加“西汉竹书文字编及数据库”子课题,并担任项目常务秘书。3.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项目“古代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10&ZD090),2010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秦简《算数书》整理与研究”和“秦简《道里书》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参加“秦简牍文字编及数据库”子课题。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高校教材《中华文明史》”(09JZDMG010),2009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撰写先秦历史与物质文明部分,约3万字。 本科生:简帛文献与学术史研究生:商周金文研读,简帛文献研读。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游九功:刑部侍郎,谥庄简。胡大时: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张栻门生中的首领。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王夫之:哲学家、思想家。陶澍: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彭浚:嘉庆十年(1805年)状元,内阁侍读学士、太仆侍少卿。贺长龄: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魏源:近代启蒙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等。曾国藩: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左宗棠:湘军重要首领,领军收复新疆,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军机大臣。胡林翼:湘军重要首领,湖北巡抚,卒后被追授为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刘长佑:湘军重要首领,历任广西巡抚,闽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曾国荃:湘军重要首领,历任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礼部尚书、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刘坤一:湘军重要首领,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刘蓉:湘军重要首领,陕西巡抚。郭嵩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唐才常: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自立军起义领袖。熊希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杨昌济:著名教育家,毛泽东岳父。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程潜: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其中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涵盖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其专门史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如今的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首席顾问专家:魏春雨、柳肃 院长:肖永明党支部书记:肖永明副院长:孙建平 吴仰湘 李清良工会主席:肖永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松长综合办公室主任:孙建平 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设有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岳麓书院参与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1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清良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课题成功中标。截至2014年11月2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经获得6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大唐书院是大唐教育旗下培训学校名称,其中以泼墨古画和诗人画像为内饰装潢,让人进入其中就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诗意盎然。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

如果单纯从师资力量,历史相对更好。我就是考古的。导师介绍可以到安大历史系网站看,已经很全面了。但是历史的就业和考研成功率不如考古。不知道你是准备高考还是研考。高考的话明年明年会招一届考古专业的,正好能赶上,一般只要你想深造,社科院北大南大不难,历史就相对少一些难一些。考研的话尽量往985去,能不来安大就别来,历史就业率奇底无比,还基本都是跟历史没关系的,考古高一些,但是大多是进博物馆,考虑一下吧。有问题再追问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查询

115523655+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59555985595985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1954 年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办学体系的高水平学院。目前学院各类研究生近900 人,本科生近1000 人,本科成人教育近800 人。文学院现有教师96 人, 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8 人, 95 人拥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31 人,硕士生导师81 人,特聘教授5 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2017 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 类学科(A-),2018 年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该学科2003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涵盖所属全部8 个二级学科,并自主增设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研究三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增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三个交叉博士点学科。2000 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 年古代文学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 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此外,文学院还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秘书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 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语文教育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教研室以及大学语文教育中心。设有用于教学研究的汉语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心、语言习得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影视实验室、秘书学实验室、文化产业实验室(含首师创意网)和汉语国际教育微格实验室。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单位甲骨文研究中心的主体力量来自文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也设在文学院。文学院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分层培养的模式,对于全体一年级本科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因材施教。2018 年起在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专业实行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和培养,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修习通识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完成专业分流,按照一定比例,采取学生意愿与相关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专业,自大学二年级起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2345364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招聘

“美焕文心”艺术季 文学院唳天剧社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前身-- 中文专业,是首都师范大学1954 年建校时期最早开办的专业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办学体系的高水平学院。目前学院各类研究生近900 人,本科生近1000 人,本科成人教育近800 人。文学院现有教师96 人, 其中教授36人,副教授38 人, 95 人拥有博士学位。现有博士生导师31 人,硕士生导师81 人,特聘教授5 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2017 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 类学科(A-),2018 年被列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该学科2003 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涵盖所属全部8 个二级学科,并自主增设文化产业、戏剧影视文学、文化研究三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增设中国文化经典教育、语文教育、文化产业与媒介素养教育三个交叉博士点学科。2000 年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07 年古代文学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2 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成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此外,文学院还拥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并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非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秘书学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6 个本科专业。设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影视文学、语文教育学、秘书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等教研室以及大学语文教育中心。设有用于教学研究的汉语语言文学实验教学中心、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心、语言习得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影视实验室、秘书学实验室、文化产业实验室(含首师创意网)和汉语国际教育微格实验室。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首都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核心协同单位甲骨文研究中心的主体力量来自文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也设在文学院。文学院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分层培养的模式,对于全体一年级本科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因材施教。2018 年起在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三个专业实行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和培养,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修习通识课程及中国语言文学类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在学院统筹安排下完成专业分流,按照一定比例,采取学生意愿与相关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专业,自大学二年级起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游九功:刑部侍郎,谥庄简。胡大时: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张栻门生中的首领。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王夫之:哲学家、思想家。陶澍: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彭浚:嘉庆十年(1805年)状元,内阁侍读学士、太仆侍少卿。贺长龄: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魏源:近代启蒙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等。曾国藩: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左宗棠:湘军重要首领,领军收复新疆,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军机大臣。胡林翼:湘军重要首领,湖北巡抚,卒后被追授为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刘长佑:湘军重要首领,历任广西巡抚,闽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曾国荃:湘军重要首领,历任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礼部尚书、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刘坤一:湘军重要首领,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刘蓉:湘军重要首领,陕西巡抚。郭嵩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唐才常: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自立军起义领袖。熊希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杨昌济:著名教育家,毛泽东岳父。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程潜: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其中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涵盖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其专门史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如今的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首席顾问专家:魏春雨、柳肃 院长:肖永明党支部书记:肖永明副院长:孙建平 吴仰湘 李清良工会主席:肖永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松长综合办公室主任:孙建平 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设有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岳麓书院参与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1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清良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课题成功中标。截至2014年11月2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经获得6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大唐书院是大唐教育旗下培训学校名称,其中以泼墨古画和诗人画像为内饰装潢,让人进入其中就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诗意盎然。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下载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彭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提取码:uuc1    书名: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作者:彭林豆瓣评分:8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4-1页数:298内容简介:《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内容简介: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人生画卷,无不表现了对社会国家的情情,对宇宙世界的期待。千古风流人物的搏斗,相互辉映、激荡交融,造成了光华灿烂的中国,博大久远的中华民族传统,这套文库力求以历史的高度,把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放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背景中审视,向您展示五千年文化的各个方面。作者简介:彭林,1949年生于江苏无锡,历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等;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中国礼学在古代朝鲜的播迁》、《礼乐人生》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在清华大学主讲的“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均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清华大学首届“十佳教师”称号等。

彭龟年:太学博士、吏部侍郎,卒后谥忠肃,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游九功:刑部侍郎,谥庄简。胡大时: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宏的儿子,张栻门生中的首领。吴猎:敷文阁直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王夫之:哲学家、思想家。陶澍: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彭浚:嘉庆十年(1805年)状元,内阁侍读学士、太仆侍少卿。贺长龄:贵州巡抚、云贵总督。魏源:近代启蒙思想家,著有《海国图志》等。曾国藩: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左宗棠:湘军重要首领,领军收复新疆,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军机大臣。胡林翼:湘军重要首领,湖北巡抚,卒后被追授为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刘长佑:湘军重要首领,历任广西巡抚,闽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曾国荃:湘军重要首领,历任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礼部尚书、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刘坤一:湘军重要首领,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刘蓉:湘军重要首领,陕西巡抚。郭嵩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唐才常: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自立军起义领袖。熊希龄: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杨昌济:著名教育家,毛泽东岳父。范源濂: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程潜:湖南省主席、湖南省省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仍然在进行高等教育。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研究特色和研究成就突出的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9人。书院现有历史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硕士授予专业9个,其中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拥有历史学一级学科(涵盖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中国书院博物馆。其专门史为湖南省重点学科。2009年开始,岳麓书院面向全国招收历史学本科生,使书院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如今的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首席顾问专家:魏春雨、柳肃 院长:肖永明党支部书记:肖永明副院长:孙建平 吴仰湘 李清良工会主席:肖永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松长综合办公室主任:孙建平 岳麓书院宋明理学、中国书院史、湖湘文化史、中国礼制史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并致力于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基地、中国书院研究基地、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岳麓书院是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设有中国软实力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岳麓书院参与的“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11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立项名单,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李清良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理论化与现代化研究”课题成功中标。截至2014年11月2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已经获得6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大唐书院是大唐教育旗下培训学校名称,其中以泼墨古画和诗人画像为内饰装潢,让人进入其中就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诗意盎然。坐落于湖南省长沙市。

  • 索引序列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查询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招聘
  •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官网下载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