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

发布时间: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

《法律社会史的视野》,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5万字社会群体生成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引发生活规则,生活规则升华为法律准则;法律准则规范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结构,调整社会秩序,引导社会心态。法律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心态的关系由此产生。本书系统提出了法律社会史学科的理论体系,从法律社会史的视野,考察了中国历史上法律精英、司法主体、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心态与法律形成和发展的互动关系,揭示了社会变迁过程中,法律的社会功能以及影响法律功能发挥的因素。作者的不少识见,对认识当下中国法律与社会的关系,预测法律演变的走向,富有启迪意义。《礼o法o社会——清代法律转型与社会变迁》(26.1万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2002年第二次印刷。本书获“江苏省第八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为该年度法学著作中唯一一等奖。)附:主要书评或介绍:(1)《一部研究中国法律社会史的新作》,徐永康,《江海学刊》2002年第2期。(2)《一部中国法律社会史力作》,窦永丽,《法学天地》,2001年第10期。(3)《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新思路》,陈煜,《江苏公安转科学报》,2002年第4期。(4)《开阔的视野 丰富的材料——简介〈礼o法o社会〉》,窦永丽,《历史教学》,2001年第12期;《古籍新书目》2001年12月28日。(5)《2001年清史研究综述》,林存阳,《中国史研究动态》,2002年第8期。(6)《南京大学法学院学人新著》,《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秋季号。《当代中国黑帮》(7万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1928—1949》(4万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出版;《1949中国社会》(6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光明日报》2005年12月8日第9版“书评”特别推荐书目。《中国古代民间娱乐》(1万字),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出版。 《历代兵书精言妙语》,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单独撰写4万字。《先秦兵书佚文辑解》,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单独撰写《〈管子〉通解》部分,5万字。 (1)《清末官僚法律心理的演变与传统礼法制度的消亡》,张仁善,《史学集刊》200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法理学o法史学》2001年第4期全文转载。(2)《中国法律社会史的理论视野》,张仁善,《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o法史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腐败的防治机制的功能障碍及负面效应》,张仁善,《江海学刊》200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o法史学》2003年第12期全文转载。(4)《司法行政权的无限扩大与司法权的相对缩小——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行政部》,张仁善,《民国档案》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5)《司法腐败与社会失控——以南京国民政府后期为个案》,张仁善,《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6)《建国前后党和政府妥善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措施及经验启示》,张仁善,《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7)《国民党政府〈出版法〉的滥施及其负面效应》,张仁善,《民国档案》2000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2期“重点论著”摘要。(8)《略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经费的策划管理对司法改革的影响》,张仁善,《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9)《论中国近代司法文化发展的多层面冲突》,张仁善,《法学家》2005年第2期。(10)《尚未破解的“礼法之争”难题》,张仁善,《 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11)《传统中国“法律人”的角色定位及功能分析》,张仁善,《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2)《论传统中国的“性情司法”及其实际效应》,张仁善,《法学家》2008年第6期。(13)《寻求法律与社会的平衡——论民国时期亲属法、继承法对家族制度的变革》,张仁善,《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14)《半个世纪的“立法秀”——近世中国司法主权的收复与法律创制》,《政法论坛》2009年第2期。

一、科研成果目录(一)著作1、《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结构史论》(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57万字。2、《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研究》(独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25万字。3、《长沙的近代化启动》(独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0万字。4、《企业先驱——范旭东传》(独著),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1998年版。5、《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1905~1949)》(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22万字。6、《中国审计史》第二卷(合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7、《中国近代不同类型城市综合研究》(合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8、《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合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二)主要论文1、《惯性与变迁:北洋政府时期的公司股息制度》,《安徽史学》2009年第1期2、《从“深闭固拒”到“依法力争”———晚清山东矿权交涉的两个片段》,《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3、《北洋时期公司制度建设的外在制约因素》,《民国档案》2008年第3期。4、《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监察人制度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注册制度研究》,载张忠民等主编《近代中国社会环境与企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3月版。6、《中国国民党早期财政状况管窥:以孙中山为中心的考察》,载台北国父纪念馆编《中山思想、多元文化与公民社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国父纪念馆2008年12月版。7、《1912—1913年轮船招商局改组风潮的结构分析》,载虞和平等主编《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8、《北洋时期募股旧事》,《国企》2007年第11期。9、《晚清公司制度建设检讨》,《国企》2007年第9期。10、《昭信股票:一次失败的公债发行》,《国企》2007年第8期。11、《民初国民党上层拉人入党现象考论》,《安徽史学》2007年第5期。12、《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13、《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度研究》,《江海学刊》2007年第2期。14、《孙中山创建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探析》,载江苏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孙中山生平与思想研究》,河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甲午战争前官方对待民办实业态度的再认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等编《晚清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16、《中国国民党早期的政治输入与政治理念表达(上)》,《民国研究》第12辑,2007年12月出版。17、《北洋政府时期股份公司的股票制度综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18、《北洋政府时期官商合办公司制度探析》,《民国研究》2006年第9辑。19、《晚清昭信股票发行过程论略》,《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20、《北洋政府时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制度述论》,《民国档案》2006年第3期。21、《中国近代合伙股份产权变更方式管窥》,载刘兰兮主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企业发展》,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22、《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组织发展》,《民国研究》第8辑,2005年8月版。23、《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总论》,《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24、《范旭东与“永久黄”集团的企业文化》,《盐文化论丛》2005年第1辑。25、《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概述》,《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26、《同盟会内部的政治与权势争夺》,《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4期。27、《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心路历程考析》,《民国档案》2004年第3期。28、《从同盟会到中国国民党改组的政治学检讨》,《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29、《民国初年国民党的基层组织管窥》,《中州学刊》2004年第1期。30、《中国近代股票的债券性——再论“官利”制度》,《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31、《晚清中外合办矿务的“四川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32、《论晚清矿章关于办矿洋商的规定及其效果》,《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4 期。33、《中国同盟会研究综述》,《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34、《袁世凯与晚清直隶矿权交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35、《洋务民用企业“仿西国公司之例”缘起简论》,《安徽史学》2001年第1期。36、《〈中外旧约章汇编〉求疵一则》,《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37、《开埠与长沙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城市史研究》第19~20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版。38、《洋务民用企业的公司性刍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11期全文转载。39、《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上海股市风潮对洋务民用企业的影响》,《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40、《1882年的上海股票市场》,《历史档案》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1、《湖南时务学堂学生人数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2期。42、《湖南变法维新思潮新论》,《船山学刊》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43、《“尽一分努力,保一分利权”——河南官员与晚清福公司办矿交涉》,《中州学刊》2000年第1期。44、《从巴县档案看传统合伙制的特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45、《晚清官方对洋股的认识与利用》,《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46、《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发展经济热潮的几个特征》,《城市史研究》第17~18辑,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1月版。47、《民国初年公司法规对公司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48、《湖南矿务总公司与晚清中外交涉》,《求索》1999年第5期。49、《甲午战争前长沙绅民心态特征研究》(第二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年第3 期。50、《近代之前长沙与湘潭的商务差距及其形成原因》,《天府新论》1998年第4期。51、《晚清印花税创办源流考》,《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52、《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史:史学领域的一块处女地》,《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1期论点摘要。53、《论晚清的中外合资公司》,《天府新论》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4期全文转载。54、《论甲午战后国人公司意识的觉醒》,《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55、《近代中国的两合公司与股份两合公司》,《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56、《论中国近代的官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3期。57、《胡适并非“文学革命”的首倡者》,《安徽史学》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58、《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公司机制》,《长白论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5期全文转载。59、《晚清国人公司意识的演进》,《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60、《制约清末公司制度的非经济因素》,《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1995年第6期全文转载。61、《张謇与中国近代公司制度》(第二作者),《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3期。62、《论清末的公司法》,《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论点摘要。63、《曾国藩与中国近代科技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64、《试析民族资本家人才思想的共性》,《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1994年第7期全文转载。

1 历史档案 季刊 核心刊 1001-7755 11-1265/G2 2 上海档案 双月刊 核心刊 3 上海档案工作 双月刊 核心刊 1006-804X 31-1703/G2 4 档案与建设 月刊 核心刊 1003-7098 32-1085/G2 5 档案工作 月刊 核心刊 0494-626X 11-1222/G2 6 中国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7-5054 11-3357/G2 7 山西档案 双月刊 核心刊 1005-9652 14-1162/G2 8 北京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2-1051 11-2783/G2 9 浙江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6-4176 33-1055/G2 10 四川档案 双月刊 核心刊 1001-5264 51-1072/G2 11 档案管理 双月刊 核心刊 1005-9458 41-1216/G2 12 民国档案 季刊 核心刊 1000-4491 32-1012/G2 13 档案时空 月刊 核心刊 1672-3627 43-1415/G2 14 湖南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8-6544 43-1033/G2 15 档案与历史 双月刊 16 航空档案 月刊 1673-3029 11-1782/G2 17 新上海档案 月刊 18 档案与社会 双月刊 19 机械电子档案 双月刊 61-1189/G2 20 机电兵船档案 双月刊 1007-1970 11-3930/T 21 档案与史学 双月刊 1005-7501 31-1670/K 22 档案春秋 月刊 1005-7501 31-1942/K 23 档案史料与研究 季刊 24 陕西档案 双月刊 1003-7268 61-1004/G2 25 安徽档案 双月刊 26 贵州档案 双月刊 52-1031/G2 27 现代声像档案 双月刊 28 城建档案研究 季刊 29 工程建设与档案 季刊 1671-4857 34-1234/N 30 北京档案史料 季刊 31 重庆档案 双月刊 32 湖北档案 月刊 1003-8167 42-1079/G2 33 城建档案 月刊 11-3484/TU 34 南京档案 双月刊 35 广东档案 双月刊 36 云南档案 双月刊 1007-9343 53-1105/G2 37 山东档案 双月刊 37-1048/G2 38 档案天地 双月刊 1006-2459 13-1184/G2 39 天津档案 双月刊 40 冶金档案 季刊 41 广西档案 季刊 42 电力档案 季刊 43 海南档案 季刊 44 西安档案 双月刊 45 福建档案 双月刊 46 科技档案 季刊 其中如(1006-2459)的是 ISSN号而如(13-1184/G2) 的是CN 号

本人推荐你看些视频隆重推荐---- 大国崛起 世界遗产在中国 复兴之路《中国记忆》 | 纪录片《中华文明》 | 纪录片《中国史话》这样的记录片你容易看懂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物

革命英雄数不胜数,最著名的有六位大将不得不说。张自忠,李宗仁,杜垏明,孙立人,薛岳,卫立煌。毛主席说,他们代表着中国军队的军魂!

太多了,几大军阀都是嘛,例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作霖,阎锡山,冯玉祥

当之无愧的民国第一杀手 斧头帮的帮主 是民族英雄 也可以说是抗日英雄

为父报仇的女刺客施剑翘。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物评选

1 历史档案 季刊 核心刊 1001-7755 11-1265/G2 2 上海档案 双月刊 核心刊 3 上海档案工作 双月刊 核心刊 1006-804X 31-1703/G2 4 档案与建设 月刊 核心刊 1003-7098 32-1085/G2 5 档案工作 月刊 核心刊 0494-626X 11-1222/G2 6 中国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7-5054 11-3357/G2 7 山西档案 双月刊 核心刊 1005-9652 14-1162/G2 8 北京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2-1051 11-2783/G2 9 浙江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6-4176 33-1055/G2 10 四川档案 双月刊 核心刊 1001-5264 51-1072/G2 11 档案管理 双月刊 核心刊 1005-9458 41-1216/G2 12 民国档案 季刊 核心刊 1000-4491 32-1012/G2 13 档案时空 月刊 核心刊 1672-3627 43-1415/G2 14 湖南档案 月刊 核心刊 1008-6544 43-1033/G2 15 档案与历史 双月刊 16 航空档案 月刊 1673-3029 11-1782/G2 17 新上海档案 月刊 18 档案与社会 双月刊 19 机械电子档案 双月刊 61-1189/G2 20 机电兵船档案 双月刊 1007-1970 11-3930/T 21 档案与史学 双月刊 1005-7501 31-1670/K 22 档案春秋 月刊 1005-7501 31-1942/K 23 档案史料与研究 季刊 24 陕西档案 双月刊 1003-7268 61-1004/G2 25 安徽档案 双月刊 26 贵州档案 双月刊 52-1031/G2 27 现代声像档案 双月刊 28 城建档案研究 季刊 29 工程建设与档案 季刊 1671-4857 34-1234/N 30 北京档案史料 季刊 31 重庆档案 双月刊 32 湖北档案 月刊 1003-8167 42-1079/G2 33 城建档案 月刊 11-3484/TU 34 南京档案 双月刊 35 广东档案 双月刊 36 云南档案 双月刊 1007-9343 53-1105/G2 37 山东档案 双月刊 37-1048/G2 38 档案天地 双月刊 1006-2459 13-1184/G2 39 天津档案 双月刊 40 冶金档案 季刊 41 广西档案 季刊 42 电力档案 季刊 43 海南档案 季刊 44 西安档案 双月刊 45 福建档案 双月刊 46 科技档案 季刊 其中如(1006-2459)的是 ISSN号而如(13-1184/G2) 的是CN 号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1 档案学通讯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 档案学研究 北京 中国档案学会 3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4 浙江档案 杭州 浙江省档案局等 5 档案与建设 南京 江苏省档案局等 6 兰台世界 沈阳 辽宁档案局等 7 山西档案 太原 山西省档案局等 8 北京档案 北京 北京市档案局等 9 档案管理 郑州 河南省档案局等 10 档案 兰州 甘肃省档案局等 11 上海档案 上海 上海市档案局 12 湖南档案 长沙 湖南省档案局等 13 四川档案 成都 四川省档案局等

《中华民国史套装36册》百度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链接:-ufbqhyC7sjL-u_SHBc7Vw?pwd=xus1 提取码:xus1简介:《中华民国史》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兴亡的历史长卷。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民国档案、有关地方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全国政协和各地政协有关历史资料,以及国内收藏的大量民国书籍报刊,还广泛参考了台湾地区和国外出版的相关资料、著作、文章,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还原民国历史的本来面目。该部分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约700万字。每卷后附本卷人名索引、征引文献。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是谁

可以的,有记录就可以看到。

(一)A类刊物(中文权威核心期刊)1、《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的矛盾心态》,《近代史研究》1990-3;2、《试论岭南大学经费筹措及影响因素》,《高等教育研究》2004-6, 第一作者;3、《“知识经济”与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1998-3,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7全文转载;4、《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高等教育研究》2002-3,第一作者;5、《试论新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兴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11,第一作者;6、《文化自觉理念下港澳台侨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09-2,第一作者;7、《设立“横琴高教特区”的若干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9-9,第一作者。(二)、B类刊物(中文统计源期刊CSSCI)1、《清代闭关政策论争》,《新华文摘》2003-4;2、《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的拓荒之作》,《开放时代》1991-6;3、《何炳松“拆墙主义”的教育理论述评》,《教育评论》1991-4;4、《新版〈辞海〉的两处错漏》,《中国图书评论》1992-2;5、《“以他的史著而存在” 》,《广东社会科学》1993-4;6、《新版<辞海>错漏举要》,《暨南学报》1994-2 ;7、《端方与暨南学堂》,《暨南学报》1995-2 ;8、《国际大都市与广州高等教育》,《开放时代》1995-5 ;9、《试论暨南大学在民国高教史上之地位》,《暨南学报》1996-2 ;10、《在综合大学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之我见》,《高等理科教育》1997-4 ;11、《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法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8-10,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9-1全文转载,时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所长、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教授在《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刊《近代史研究》2001-1)对该论文予以肯定;12、《何炳松与南洋问题研究》,《东南亚研究》1998-3 ;13、《利用历史知识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8-2 ;14、《何炳松的华侨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教育评论》1999-1 ;15、《浅谈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16、《试论端方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8-1 ;17、《试论上一个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高等理科教育》1999-3 ;18、《开眼看世界与郭嵩焘的教育思想》,《暨南学报》1999-2 ;19、《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爱国主义意识》,《江西社会科学》1999-7 ;20、《何炳松与<暨南学报>的创办》,《暨南学报》2001-1 ;21、《郑振铎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暨南学报》2001-5 ;22、《试论西方高等教育明清时期在中国的传播》,《江苏高教》2004-4 ;23、《“史学沙龙”与研究生教学方式的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3 ;24、《试论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暨南学报》2000-3 ;25、《清代闭关政策研究述评》,《清史研究》2002-4 ;26、《开眼看世界与晚清驻外公使之派遣》,《光明日报》《史学周刊》25 ;27、《嘉道年间英华书院创校南洋研究》,《东南亚研究》2003-5,第一作者;28、《陈序经与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2004-2 ;29、《读<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9 ;30、《龙思泰与早期澳门研究》,《东南亚研究》2000-2 ;31、《19世纪粤港澳教育的演变与交流》,《暨南学报》2002-6 ;32、《马礼逊学校考实》,《澳门研究》(16),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 ;33、《晚清澳门教会教育研究》,《澳门研究》(17),澳门基金会2003年版;34、《清嘉道年间新教教育研究》,《澳门研究》(21),澳门基金会2004年4月版 ;35、《陈子褒与清末民初澳门教育》,《澳门研究》(22),澳门基金会2004年6月版,第一作者 ;36、《试论明清基督教教育与粤港澳社会》,澳门《文化杂志》2004年夏卷 ;37、《明清之际天主教教育创校澳门研究》,《澳门研究》(23),澳门基金会2004年8月版 ;38、《清代中国传教士培训基地:澳门圣若瑟修院》,澳门《文化杂志》2005年春卷 ,2009年获第二届澳门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39、《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澳门研究》(26),澳门基金会2005年2月版 ;40、《基督教教会教育在中西演变述略》,《澳门研究》(27),澳门基金会2005年4月版,第一作者 ;41、《教会教育家那夏理与真光书院》,《暨南学报》2006-3,第一作者 ;42、《略论“忠信笃敬”的暨南校训精神》,《东南亚研究》2005-6 ;43、《明清基督教教会教育研究范式辨析》,《澳门研究》(33),澳门基金会2006年4月版 ;44、《防范宗教渗透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6-5 ;45、《试论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东南联合大学大的筹建》,《民国档案》2006-3;46、《试论陶铸与暨南大学的重建》,《东南亚研究》2006-5;47、《穗港澳大学生国家民族观念比较研究》,《澳门研究》(37),澳门基金会2006年12月版,第一作者;48、《冒籍视野下的“国际高考移民”现象研究》,《澳门研究》(40),澳门基金会2007年6月版,第一作者;49、《试论清季江南储材学堂》,《教育评论》2008-1,第一作者;50、《探寻谭其骧先生早年的学术足迹》,《东南亚研究》2008-3,第一作者;51、《追寻曹聚仁先生早年的活动足迹》,《东南亚研究》2009-5,第一作者;52、《试论民族主义与“非基督教运动” 》,《澳门研究》(53),澳门基金会2009年8月版,第一作者;53、《教会大学学生民族意识的觉醒:以五四运动中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运动为个案的考察》,《民国档案》2009-3,第一作者;54、《晚清驻外使馆的设立》,《江西社会科学》1992-3,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全文转载;55、《“五四”运动中上海圣约翰大学学生的爱国运动》,《澳门研究》(50),澳门基金会2009年2月版,第一作者。(三)、其他论文在《中国社科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港澳研究》、《贵州文史丛刊》、《中西文化研究》、《汉学研究》、《广东史志》、《湛江师院学报》、《广东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特区与港澳经济》、《经济前沿》、《宗教比较与对话》、《中西文化研究》、《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丛刊》、《思想教育研究》、《温州大学学报》、《中国研究生》、《博览群书》、《神州学人》、《历史大观园》、《暨南教育》、《暨南高教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其他论文50余篇。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   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南京大屠杀惨绝千古人寰!

可以,要找当地政府才行,不过很麻烦,也不清楚政府把档案撤销没有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

楼上不是有咩,你自己挑选就好了。

1 档案学通讯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 2 档案学研究 北京 中国档案学会 3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4 浙江档案 杭州 浙江省档案局等 5 档案与建设 南京 江苏省档案局等 6 兰台世界 沈阳 辽宁档案局等 7 山西档案 太原 山西省档案局等 8 北京档案 北京 北京市档案局等 9 档案管理 郑州 河南省档案局等 10 档案 兰州 甘肃省档案局等 11 上海档案 上海 上海市档案局 12 湖南档案 长沙 湖南省档案局等 13 四川档案 成都 四川省档案局等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我推荐两本还不错的《看历史》《国家人文历史》,不过还是得看你喜欢不?

  • 索引序列
  •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
  •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物
  •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物评选
  •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人是谁
  • 民国档案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