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营销学结课论文

营销学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

营销学结课论文

那你多看看(现代市场营销)吧,多看几篇,都是免费下载的,自己写就行了

网络经济的市场营销摘要:网络经济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扬弃,是一种在信息产业进一步分工,传统产业相互融合基础上的直接经济。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市场营销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网络营销管理的新概念。]  一、营销理念的改变  传统市场营销管理理念最核心的原则是用户满意原则,即是为了满足用户当前的需求,这样的营销理念只考虑将当前服务提供给用户,忽略了用户这一营销的战略资源在未来企业增长中的重要性。网络营销管理理念则以用户成功为原则,重视用户的未来需求、增长源和未来成功。所以网络营销管理相对于传统营销管理,派生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顾客的长期价值  网络营销者必须正视消费者的长期价值,这种新观念建立在两个经济学论据基础上。其一:保持一个老顾客的费用远远低于争取一个新顾客的费用。其二:信息服务业是网络经济时代价值增值的核心产业。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越持久,这种关系越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另外由于网络营销是个性化的营销方式,而且往往是点对点销售,这也为企业与顾客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企业了解顾客的长期价值提供了可能。  网络营销是一种“整合营销”  代表传统营销管理的营销策略是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组合,这一组合的经济学基础是厂商理论,即企业利润最大化,实际的决策过程是市场调研——营销战略——营销策略——反向营销控制这样一个单向链,没有把顾客整合到整个营销决策过程中去,其实质是将厂商利润凌驾于满足顾客需求之上。营销学理论的最新发展,是以舒尔兹教授为首的一批营销学者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所谓的4C组合:Customer(顾客的需求与期望),Cost(顾客的费用),Convenience(顾客购买的方便性)和Communication(顾客与企业的沟通)。而菲利浦科特勒认为4P与4C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即 Product-Customer;Price-Cost;Place-Convenience;Promotion-Communication),4P应向顾客提供价值就是相应的4C。我们则认为网络营销的整合模式是通过企业和顾客的不断交互,清楚地了解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后,作出响应的使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4P策略决策。在这一整合营销策略过程中,4C和4P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4C前提下的决策,企业最终的操作还是4P,只是整合营销模式下的4P已经包含了4C的信息。互联网的无居间性使得这种交互成为可能。网络营销是一种“软营销”  网络经济环境下,顾客不再像传统营销方式下被动地接受强势广告的信息,对于那些不遵循“网络礼仪”的不请自到的信息非常反感。与强势营销不同,“软营销”的主动者是顾客,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回归使顾客在心理上要求自己成为主动方,而互联网的互动性、实时性和无居间性又使其实现主动方地位成为可能。顾客会在某种个性化需求的驱动下,自己到网上寻找相关的信息。从这一点出发,企业不能再把顾客看作可替代的商品,而应该和顾客建立起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即所谓的“伙伴营销”方式。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以适应“软营销”方式的要求。  网络营销是一种“直复营销”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产业调整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分化和融合,传统营销方式下的“大营销”不再适应网络营销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顾客为核心,以互联网为手段的“直复营销”。其具体形式包括“直销”、“微营销”、“Email营销”等等。在这种“直复营销”方式下,企业和消费者可以直接交流,不再通过第三方。这使得营销测试变得较为容易,企业可以及时地对营销效果进行评价,及时改进以往的营销策略,以获得更满意的结果。  二、营销活动准则的改变  在传统营销管理活动中,营销人员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营销准则,即突出满足顾客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强势广告宣传、合理的价格定位等等。同样,网络营销也有自己的营销准则,只不过是对传统营销准则的继承与扬弃。  传统营销管理是“给顾客他们想要的东西”。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弄清楚顾客的需求,采取一定的营销组合策略,满足顾客的需要。这种方式的本质是一种发现行为,其基本假设是消费者在购买之前,甚至在产品设计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而,网络营销战略越来越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购买者至少在一开始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而是通过学习知道想要什么,企业在顾客的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的角色。所以营销就要求半学半教,半学是指了解顾客知道些什么和顾客的学习过程如何,这继承了传统营销的准则;半教是指在顾客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网络营销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一种既受市场驱动又“驱动市场”的双向行为。 消费者学习。消费者学习的实质大多是受目标驱动的。所有个人和机构都有各自千方百计想实现的目标,个人的目标也许是“成为百万富翁”;公司的目标也许是 “成为行业之首”。为了实现目标,个人和机构求助于各种品牌。品牌与目标紧密相连的观念对于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一个与传统的观点不同之处在于,新兴的观点认为购买者追求许多目标,在同一类产品中某些品牌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组合而与多个目标相连。 品牌偏好。在每一类商品中,我们关于产品如何满足各种目标的知识是学来的,一开始,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如何评价产品的特性,因而无从评判可供选择的品牌。购买者可能会选用一些品牌,对它们各有好恶。然后消费者通过“学习”和反省,形成自己一套判别某一品牌满足自己目标的潜意识标准。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消费者评价满意度的标准,然后采取一定的品牌战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培养消费者对自己品牌的忠诚度。  购买策略。消费者面对众多品牌最终选择哪一个。一方面是根据他自己对品牌的偏好,另一方面则是消费者本人学习的结果。事实上,消费者的选择方式多种多样,视具体情况和需要而定。一般消费者学会的选择准则取决于品牌的产品战略。如果他面对的所有品牌都是为了实现同一目标,那么消费者可能会对各品牌进行全面比较,直到找到最能满足自己当前和未来目标的品牌。当消费者面对的品牌情况较复杂时,如面对一个充斥许多品牌的市场,每一个品牌各有复杂的目标结构,很难进行比较。尤其在多媒体、集成化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种情况更易出现。这时的消费者会采取一定的策略,如有优惠的品牌、朋友推荐的品牌可能成为他们的购买品牌。  竞争优势。消费者学习对竞争性质和竞争优势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网络营销的理念要求给予顾客长期价值充分重视,信息已成为企业战略资源,要求4P与4C相互关联。这样企业在满足消费者当前需求方面的竞争变的不那么重要了,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网络经济的特点,去引导和影响市场的看法、偏爱和抉择的竞争。在未来的长期竞争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

市场营销论文怎么写?市场营销论文还是要查一些个资料和数据,要把市场的情况和营销的规模都要写清楚,这样的话才有说服力

金融营销结课论文

那我建议你自己写吧,能找到的就是这个,本人非营销方面达人,爱莫能助参考,可以将文中的中小企业换成所需的具体企业再加以修改摘 要:分析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从加大品类管理、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坚持营销投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出口创汇占3%,缴纳税金占全国的2%,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技术创新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源泉所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中小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并收益减少、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导致出口增长放慢、转型需求增大而转型能力不足是困惑广大中小企业主要四大因素。 1.1 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一是资金成本提高。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去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47%,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企业用工成本全面上升,三是原材料成本提高。由于大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总成本增加6%~10%,大大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企业为了维系住老客户,已经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2 外贸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来说,经济减速不仅降低我国的出口增速,而且使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而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经济下滑,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在总体上需求的下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会有所下滑,企业出口的增速下降,还将面临更多的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1.3 融资困难加剧 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压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程度差,本来融资就很难,在经济增速放慢、多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银行放款行为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融资环境逐渐恶化。 2 金融危机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消费者和企业都共同处在外部宏观环境下,所以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企业,消费者需求产生全面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则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和实施营销行为最直接的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改变。因此,企业应该了解金融危机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或威胁。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损伤,消费者对未来越发不确定,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消费者多年来卯吃寅粮型西方超前消费观念将回归到节约型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日趋谨慎。 其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引发需求下降,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也会更加关注。 金融危机还将会影响受众心理。任何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都是消费者,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减弱,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 (1)品牌的虚拟感觉的消费依赖在下降,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成本付出后所获得的核心产品,花高价去追求名牌的感性消费行为受到制约,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2)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明显,商品的选购、比较时间有所延长。越发节约,享受型、奢侈性消费品的消费在缩减,购买决策受广告的影响程度减小。 3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大品类管理,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强,缺乏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目标市场中的重点市场和关键销售渠道,整理并筛选出主要贡献产品,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借助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积极拓展内销市场,集中资源提升企业现有的核心产品销量,放缓不断推出新产品策略的施行。 (2)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 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要么产品性能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性能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这样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 (3)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渠道成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强化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联购分销营销模式,施行扁平化渠道的营销战略,采用垂直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利润分流,此外,为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进一步扩大采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 (4)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 营销的效果将在长期内得以体现,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这是营销的长效定律。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打破这一定律的束缚,进行大规模的特价促销和降价处理。用特价优惠和降价等措施打破一贯的营销主旨,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抗衡,克服困难艰难前行,挤占现有市场,给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的机会,一旦危机阴霾散去,终将成就行业的领先者。 金融危机时,更应不断强化客户服务至上的意识,有研究表明企业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而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是保持一个满足的老顾客成本的5倍,一个企业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则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强化培训一线市场及终端卖场核心服务人员,不断提升目标消费群对品牌的满意度。 (5)坚持营销投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收缩产品线和生产线以减少开支,但切不可削减营销预算,相反还应适当加大营销资金投入比例,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在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时候,本企业对社会的营销相对成本往往达到最低,因为此时的传播噪音和类似信息的干扰最小。此时的营销投入不一定马上变成销量,但却是建立企业形象和增强产品信赖度的最好时机,危机过去后市场必将给与企业更多的利润。 总之,营销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认知、产品及定价、渠道管理、销售促进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其市场营销更为复杂,主动地适应环境巨变,积极面对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突围和重生。适者生存!当金融危机袭来,企业切不可盲目“减肥”、被动应对,洞悉危机下的市场机会,趁机发展方为企业的营销上策。 销售收入下降、费用压缩、裁员、缩小企业业务板块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与金融危机挂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成为企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企业完全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看做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只不过这种环境变化突然和剧烈。实际上,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化,而且受全球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同样需要提升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每年都做战略规划的企业会对环境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这需要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深刻理解环境背后的机会和威胁。所以,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是环境分析的最重要目的。企业运行的环境如下(见图1):本文发表于中科软件园|4oa|由图1可以看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都在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下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产生全面影响: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生动态反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企业进行战略或营销行为的最直接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进行变化,所以,企业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的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外部环境分析系统是企业的感应器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建立在消费者和环境的周密分析之上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反应系统。目前企业对环境的分析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环境的分析只停留在脑海里,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看似想清楚了,实则一头雾水,结果只能模糊决策;二是没有将对环境分析与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与竞争对手的影响密切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参照动态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发现市场机会,形成企业的营销策略(见表1)。在以上分析工具中,对变化趋势预测和竞争对手反应预测,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和威胁“互藏”的思想,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机会方面,通过分析找到企业的营销机会,形成营销策略,这是分析的目的所在。企业通过这样的分析,会对“未来看不明”的前景看得更清晰。环境分析需要企业将三个层面上的变化尽可能地全部描述出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完整、更清晰的把握。三个层面的环境虽然范围不同,但其结果有一致性。在金融危机下,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胀、紧缩、信贷和税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主要是指对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上游供应商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而下游企业的变化会引起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消费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所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环境,更需要密切关注客户或消费者的外部环境。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金融危机对中高档商品的影响比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于弹性小所受影响非常有限。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会使消费者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将受到明显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会更加关注。由于行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加上救市政策的出台,所以,金融危机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的影响仍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所受影响程度如何,企业都要密切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案例:阿里巴巴最近宣布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海外推广计划。阿里巴巴为何一反常态在美欧等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 显然,阿里巴巴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趋势,但是阿里巴巴却可以通过此举让中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更多的贸易机会。原因很简单:无论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不会减少,减少得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费;同时,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居民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进行贸易,将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满足在经济危机时期居民对于物廉价美的产品的消费需求。很显然,阿里巴巴从美欧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喜欢折扣商店,喜欢更廉价的商品”这一消费行为变化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如此操作,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在美欧经济不景气的危机下获得良好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将此举作为进入美欧市场的切入点。 加大品类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很多消费品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不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和产品缺乏独特的价值,很难进行“高价定位”直接相关。所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还要从为目标消费者创新更好的产品入手。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的重点市场和渠道,主要贡献产品或条码等。这时候,营销需要的不仅是精细化的策略和管理,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遍地撒网。根据分析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产品销量,然后借品类管理的机会,调整产品结构,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要么产品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加大产品规格或更实用的包装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企业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不宜过多关注赠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如目前的汽车行业需求不足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很明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引发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经济型、低油耗、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新宠。关注和控制渠道风险渠道风险是企业当前应该注意控制的。金融危机会对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往往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机会),企业渠道成员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不注重风险控制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企业在销售政策的设计上,需要特别关注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现金为王”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关注渠道成本,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他们会寻找一些成本更低、更适合自己的渠道,这时候企业如果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会在渠道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这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机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危机时的新创意或许会成为危机后的一种商业模式。抓住机会趁虚而入企业在制定策略时,除了密切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还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很多市场机会都与竞争对手的反应相关联。竞争对手选择退的时候,也是企业考虑是否趁机进入的时候。相反,对于一些鸡肋市场,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可以选择放弃,守好重点市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于因意外事件导致竞争对手出局留下市场空隙的情况,企业都要迅速作出反应,抢占空白市场。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迅速反应,抢占市场空隙,就连豆奶粉都想分一杯羹。当年“康泰克事件”之后,为抢占市场空隙,“白加黑”迅速反应,加大广告投入,配以系列终端推广,最终成就感冒药市场前三的霸业。案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电影工业受到严重损害,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营电影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他们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留下的市场空白给了美国影片极好的乘虚而入的机会,也给了好莱坞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数据资料显示,1945年-1949年,意大利累计进口美片2000多部。同样,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电影事业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好莱坞电影也是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挺进中国,给中国市场输送了大量影片。好莱坞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得益于此。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营销团队的打造是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可能,企业最好不要裁员,因为企业一有困难就裁员,将会让留下来的员工失去安全感。他们会认为,企业在下一次遭遇困难时将抛弃他们,带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很难做到“战时”的“精忠报企”。企业领导人需要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企业在考虑如何渡过眼前危机之时,也要积极思考当危机过后经济复苏时,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帮助企业抓住未来的市场机会。优秀团队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业现今更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团队技能,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经济危机犹如海上“飓风”,很多企业不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没能躲过“大风大浪”的冲击。真正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那些能在飓风下“顺势”而为,乘风而进的人。

因为社会环境太大,投资者的目光有限营销可以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一)本文题目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及其风险防范   (二)本文的目的、意义金融期货是在七十年代世界金融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世界金融市场日益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应运而生。金融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它吸引了大量参与者,有利于打破区域界限,形成大市场。其次,金融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稳定器,从微观来看,期货交易的发展有利于稳定企业生产经营;从宏观来看,金融期货市场的走势正确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地改进政府的宏观调节能力。  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中的交易行为包括投机和套期图利两大类,投机是在期货市场上纯粹以牟取利润为目的而买卖标准化期货合约的行为。套利是期货市场参与者利用不同月份、不同市场、不同商品之间的差价,同时买入和卖出两张不同类的期货合约以从中获取风险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是期货市场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承担价格风险,提高市场流动性,保持价格体系稳定。期货市场中,投机的功能是发现价格。而套利的功能就是发现市场的相对价格。在投机资(中国报告网)金的作用下,市场价格关系常常以不公平的状态出现。套利的功能就是促使价格关系走向合理,从而使相应的商品或市场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的配置。  投资者在投机和套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于是研究金融期货的风险活动也从此开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生产力落后,期货交易仅限于商品领域,对风险控制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决策行为大多依赖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第二阶段:现代期货市场建立,期货交易所完成了市场运行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交易主体运用市场回避风险和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技巧有了长足的进步。  第三阶段:期货市场迅速发展,金融期货诞生。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人们在运用期货进行避险的同时又被面临的各种风险损失困扰。市场到底存在哪些风险,如何确定风险大小,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在金融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涌现。原有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呈现日趋复杂的景象,品种繁多的衍生产品使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所有市场参与者处于风险之中  而金融期货作为衍生产品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员,更应该在风险日益加剧的时候防范投机套利交易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在我国即将推出金融期货产品的时候,这种投机套利的操作风险研究和防范尤其显得重要。本文研究不同种类的投机套利的操作过程和原理,从而预测所面临的风险,然后采取防范措施以免损失。  (三)本文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有关我国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及其风险防范的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我国金融期货的市场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  (2)金融期货的投机以及套利的种类和方式  (3)我国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市场基础(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我国金融期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集中讨论了金融期货的价格功能和金融体制改革,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钱小安的论著:1997年版的《金融期货的理论与实践》和王健的论著:1996年版的《现代世界期货市场》。他们主要讨论了金融工具的价格变化较大,这种价格风险已经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了转移价格风险的需要;金融体制的改革有利于金融现货的价格发现,规范的金融期货市场的运行可形成指导性的金融资产价格。  在金融期货投机以及套利的种类和方式方面,主要介绍投机操作和三种套利方式和投资者注意事项,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很多,其中我阅读的文章有郑大伟、于乃书、张屹山1998年发表的《期货交易中的投机套利模型》和施兵超的1997年版《金融期货与期权》。他们主要分析空头和多头投机以及跨期、跨市和跨品套利。  在我国金融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市场基础方面,焦点是研究风险管理在期货市场上的规范作用和投机套利者和保值者风险的比较和特征。其中主要有杨玉川的2002年版《现代期货期权创新与风险管理》和姬广坡的2000年版《期货市场风险控制论》,他们主要讨论风险管理是期货市场充分发挥功能的前提和基础,是减缓或消除期货市场对经济社会生活不良冲击的需要以及投机风险要大于保值风险。  国外的金融期货市场已经比较成熟,但在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上与国内相比有较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量化研究方兴未艾,主要有Stephen A"Ross的套利定价理论在内的定价模型,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预期收益最(中国报告网)大”和“不确定性最小”。  泛应用,组合理论和定价公式地位的确立就证明数量工具已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量化研究有助于搞好风险管理,设计资产组合,选择交易时机,评估市场特性。而其中关于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有萨弥尔森的1981年版《经济学》,其中关于投机与风险理论,他分为两块论述:一是运用理想来研究商品期货市场的套利与投机行为的期货市场风险理论;二是运用数学公式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商品期货交易有效市场理论。 除此,关于期货市场风险研究的还有早期的均衡价格理论,代表作是马歇尔的1965年版《经济学原理》,他引入供给和需求的概念,揭示供给和需求的关系,间接暗示了大量期货市场的风险问题。其余的有根据价格变动因素研判的基本因素理论,把握投资原则和策略的投资时机理论和心理分析理论。  目前在国内有关股指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及其风险防范讨论的文献过少,主要集中在金融期货市场的总体风险管理、投机套利的操作以及套期保值方面的风险,而且对于股指期货交易的研究较多。所以本文期望在研究投机套利的原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研究其风险和防范策略,并且搜集一些国际上比较创新的投机套利风险防范措施。  (四)本文的目标  通过对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概念、特征、操作和风险防范的现实意义的阐述,我们要达到以下目的:   了解金融期货投机套利,分析其国内外发展;   通过实例分析,熟悉了解投机套利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根据投机套利的原理说明可能面临的风险种类;   根据风险的种类制定风险防范的方案;   初步形成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及其风险防范的基本理论;   促进风险防范和规避体制的形成;  (五)本文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的题目是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及其风险防范,则其中涉及了三个大的概念,要从这些基本概念入手来研究问题。首先什么是金融期货投机套利,什么样风险,怎样防范。所以拟从三个方面探讨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及其风险防范。  第一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了解金融期货投机套利,并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  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概念   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特征   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操作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由于金融期货投机套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风险,其中套利分三种情况讨论:   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共同风险,并通过部分实例分析阐述其存在的风险   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不同风险,并通过部分实例分析阐述其存在的风险  第三部分根据金融期货的投机套利的风险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防范策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共同风险防范   金融期货投机的风险防范   金融期货套利的风险防范  最后便对本文的研究做个总结和展望。  (六)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是金融期货市场的投机套利和风险防范问题,涉及到金融期货市场的宏观布局和投机套利的微观运行,还涉及到防范措施等问题。在研究中本文集中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研究,通过对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理论分析了解投机套利的技术性操作和市场运作方式;  比较研究,通过对投机和套利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比较投机和套利的共同风险和不同风险;  实例分析研究,通过具体的投机套利操作实例说明运作过程,并运用实例论证风险的可能性;  科学管理研究,通过对风险的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  (七)本文的研究步骤   通过图书馆和网络翻阅文献资料,集中数据和有关论文   选定一篇相关英文论文,进行英文翻译工作,完成外文翻译   根据所集中文献,完成文献综述   形成论文的构思,制定开题报告   按照开题报告研究论文的可行性   继续收集数据和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从而达到课题的研究目的  (八)本文的研究结果  通过课题的研究,一是旨在了解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技术性分析的认识;二是为金融期货投机套利的风险防范提供参考;三是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提高本人的专业知识水平。

金融营销学课程总结论文

学习金融营销最大的挑战是实践、经验。  营销是以营销活动刺激市场获得效益的活动,所以,所有的营销手段都是服务于最终营销效果的。所以营销效果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途径。也就是实践学习到的营销理论和工具。  基本的瓶颈:  营销理论工具的掌握程度。  营销过程中的瓶颈:  1、营销工具的选择  2、营销过程中对市场预判能力,包括潜在消费者分析能力,市场前景预判能力,应对竞争对手策略能力等。  3、营销方案文案能力  4、媒体能力  5、营销活动的执行能力。  总起来说,营销是一些列流程性质的活动,实践和经验是其学习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多研究案例有助于学习。

因为社会环境太大,投资者的目光有限营销可以最大化利用现有资源

金融服务营销结课论文

那我建议你自己写吧,能找到的就是这个,本人非营销方面达人,爱莫能助参考,可以将文中的中小企业换成所需的具体企业再加以修改摘 要:分析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从加大品类管理、提升产品性价比、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坚持营销投入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市场营销策略。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出口创汇占3%,缴纳税金占全国的2%,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技术创新占全国的75%,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活力和源泉所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我国中小企业不可能独善其身,也无法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国内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并收益减少、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导致出口增长放慢、转型需求增大而转型能力不足是困惑广大中小企业主要四大因素。 1.1 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一是资金成本提高。在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去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47%,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以后,企业用工成本全面上升,三是原材料成本提高。由于大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使得企业总成本增加6%~10%,大大缩小了企业利润空间。不少企业为了维系住老客户,已经处于亏损经营状态。 1.2 外贸出口受阻 金融危机使欧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大幅放缓,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会大幅度萎缩,这对于对外贸依存度很高的我国来说,经济减速不仅降低我国的出口增速,而且使贸易顺差增幅放缓甚至负增长,而全球市场发展速度的放缓,经济下滑,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在总体上需求的下降,未来市场的增长潜力将会有所下滑,企业出口的增速下降,还将面临更多的国际贸易保护壁垒。 1.3 融资困难加剧 作为企业融资的集中阵营——银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呈现银根紧缩的状态,银行不仅提高了融资标准和成本,而且融资额度也随之压缩。中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程度差,本来融资就很难,在经济增速放慢、多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银行放款行为更加谨慎,中小企业融资面临更大困难,许多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融资环境逐渐恶化。 2 金融危机下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消费者和企业都共同处在外部宏观环境下,所以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行业、企业,消费者需求产生全面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则是企业进行营销战略和实施营销行为最直接的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随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及时改变。因此,企业应该了解金融危机下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或威胁。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损伤,消费者对未来越发不确定,消费者观望情绪较浓,消费者多年来卯吃寅粮型西方超前消费观念将回归到节约型传统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日趋谨慎。 其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原材料成本上升,物价也随之上升,收入降低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大大地下降了,引发需求下降,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也会更加关注。 金融危机还将会影响受众心理。任何企业最终的利润来源都是消费者,金融危机下,消费者会考虑缩减一些消费开支,并控制消费欲望。因此,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信息敏感度和关注度会减弱,从而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导致了企业生产力的下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表现为: (1)品牌的虚拟感觉的消费依赖在下降,消费者更多关注的是成本付出后所获得的核心产品,花高价去追求名牌的感性消费行为受到制约,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2)消费者的持币待购行为明显,商品的选购、比较时间有所延长。越发节约,享受型、奢侈性消费品的消费在缩减,购买决策受广告的影响程度减小。 3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大品类管理,以内需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很多中小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强,缺乏独特的价值,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目标市场中的重点市场和关键销售渠道,整理并筛选出主要贡献产品,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借助我国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积极拓展内销市场,集中资源提升企业现有的核心产品销量,放缓不断推出新产品策略的施行。 (2)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 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要么产品性能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性能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吸引。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这样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 (3)增强渠道风险控制意识。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很大的影响,企业渠道成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强化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积极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联购分销营销模式,施行扁平化渠道的营销战略,采用垂直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利润分流,此外,为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进一步扩大采用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 (4)重视短期促销行为,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 营销的效果将在长期内得以体现,并不能在短期内看到,这是营销的长效定律。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打破这一定律的束缚,进行大规模的特价促销和降价处理。用特价优惠和降价等措施打破一贯的营销主旨,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抗衡,克服困难艰难前行,挤占现有市场,给企业自身的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的机会,一旦危机阴霾散去,终将成就行业的领先者。 金融危机时,更应不断强化客户服务至上的意识,有研究表明企业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而吸引一个新顾客的成本则是保持一个满足的老顾客成本的5倍,一个企业如果将其顾客流失率降低5%,则其利润就能增加25%~85%。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健全客户全程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强化培训一线市场及终端卖场核心服务人员,不断提升目标消费群对品牌的满意度。 (5)坚持营销投入。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收缩产品线和生产线以减少开支,但切不可削减营销预算,相反还应适当加大营销资金投入比例,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在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时候,本企业对社会的营销相对成本往往达到最低,因为此时的传播噪音和类似信息的干扰最小。此时的营销投入不一定马上变成销量,但却是建立企业形象和增强产品信赖度的最好时机,危机过去后市场必将给与企业更多的利润。 总之,营销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环境分析、市场认知、产品及定价、渠道管理、销售促进等各方面的工作。而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小企业,其市场营销更为复杂,主动地适应环境巨变,积极面对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突围和重生。适者生存!当金融危机袭来,企业切不可盲目“减肥”、被动应对,洞悉危机下的市场机会,趁机发展方为企业的营销上策。 销售收入下降、费用压缩、裁员、缩小企业业务板块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与金融危机挂钩,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所带来的各种变化成为企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企业完全可以将这次金融危机看做是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只不过这种环境变化突然和剧烈。实际上,企业的外部环境一直都在变化,而且受全球化、网络和信息技术提升等因素的影响,环境变化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企业同样需要提升适应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和威胁每年都做战略规划的企业会对环境的变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因为这需要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深刻理解环境背后的机会和威胁。所以,如何通过对环境的分析发现企业的机会和威胁是环境分析的最重要目的。企业运行的环境如下(见图1):本文发表于中科软件园|4oa|由图1可以看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企业都在外部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影响下运行的。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对行业、消费者和竞争对手产生全面影响:竞争对手和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生动态反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是企业进行战略或营销行为的最直接原因。企业的营销策略需要围绕着消费者需求进行变化,所以,企业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的就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就是潜在的市场机会。外部环境分析系统是企业的感应器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是建立在消费者和环境的周密分析之上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反应系统。目前企业对环境的分析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环境的分析只停留在脑海里,没有形成书面文字,看似想清楚了,实则一头雾水,结果只能模糊决策;二是没有将对环境分析与制定企业的营销策略与竞争对手的影响密切结合起来。企业可以参照动态外部环境分析工具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以发现市场机会,形成企业的营销策略(见表1)。在以上分析工具中,对变化趋势预测和竞争对手反应预测,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思想;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分析从正反两面进行,体现的是一种机会和威胁“互藏”的思想,企业要更多地关注机会方面,通过分析找到企业的营销机会,形成营销策略,这是分析的目的所在。企业通过这样的分析,会对“未来看不明”的前景看得更清晰。环境分析需要企业将三个层面上的变化尽可能地全部描述出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对环境的变化有更完整、更清晰的把握。三个层面的环境虽然范围不同,但其结果有一致性。在金融危机下,宏观环境的分析主要是经济环境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胀、紧缩、信贷和税率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环境主要是指对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分析。上游供应商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资源和原材料的供应,而下游企业的变化会引起企业营销模式的改变。消费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最直接,企业需要特别关注。所以,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的环境,更需要密切关注客户或消费者的外部环境。 消费者行为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金融危机对中高档商品的影响比较大,而生活必需品由于弹性小所受影响非常有限。不过,金融危机的影响会使消费者收入降低,需求下降,特别是中产阶级的消费将受到明显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加理性,更加注重产品性价比,对促销信息会更加关注。由于行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加上救市政策的出台,所以,金融危机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的影响仍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不管所受影响程度如何,企业都要密切关注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这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案例:阿里巴巴最近宣布了一项3000万美元的海外推广计划。阿里巴巴为何一反常态在美欧等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市场推广? 显然,阿里巴巴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发达国家外需下降的趋势,但是阿里巴巴却可以通过此举让中国中小企业在危机中找到更多的贸易机会。原因很简单:无论发达国家经济如何衰退,居民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不会减少,减少得更多的是奢侈品的消费;同时,对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居民将更加倾向于寻求物廉价美的产品,“中国制造”无疑在这方面拥有优势;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途径进行贸易,将大大降低进出口双方的交易成本,以满足在经济危机时期居民对于物廉价美的产品的消费需求。很显然,阿里巴巴从美欧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更“喜欢折扣商店,喜欢更廉价的商品”这一消费行为变化中找到了巨大的商机。如此操作,阿里巴巴不仅可以在美欧经济不景气的危机下获得良好的收益,而且,还可以将此举作为进入美欧市场的切入点。 加大品类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很多消费品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本来就不高,受金融危机影响,销量下滑,费用比大幅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本身的替代性不强。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这和产品缺乏独特的价值,很难进行“高价定位”直接相关。所以,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还要从为目标消费者创新更好的产品入手。这就需要企业加大对现有产品的品类管理,利用“二八原理”,认真分析企业的重点市场和渠道,主要贡献产品或条码等。这时候,营销需要的不仅是精细化的策略和管理,更需要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不能遍地撒网。根据分析淘汰对企业贡献不大的产品,集中资源提升核心产品销量,然后借品类管理的机会,调整产品结构,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更为理性。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产品定价时,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性价比。要么产品不变,价格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要么价格不变,但在产品上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如加大产品规格或更实用的包装等。总之,围绕如何提升产品性价比做足文章,既可以促进销量,又可以提升目标顾客忠诚度。企业需要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创造,而不宜过多关注赠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焦点将聚焦在产品本身,所以,充分提升产品性价比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最直接方法。即使需要进行促销,在赠品的选择上一定要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可以选择生活必需品或者必需品的替代品作为赠品,这样就可以减少消费者的其他购买开支,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在和消费者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增加理性的诉求,突出产品功能、性能及耐用性等核心内容。如目前的汽车行业需求不足及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很明显,进一步分析会发现,其实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将引发产品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换代,经济型、低油耗、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市场新宠。关注和控制渠道风险渠道风险是企业当前应该注意控制的。金融危机会对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这往往是行业重新洗牌的重要机会),企业渠道成员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不注重风险控制的企业,将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企业应重点关注渠道成员变化带来的风险,在制定策略时应该先稳定再发展。企业在销售政策的设计上,需要特别关注销售货款的风险控制,“现金为王”在这个时候表现得特别突出。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盟,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关注渠道成本,为消费者创新渠道价值。金融危机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发生改变,他们会寻找一些成本更低、更适合自己的渠道,这时候企业如果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变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性和经济性等需求,会在渠道上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同时,这往往是催生新的渠道模式的机会,如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危机时的新创意或许会成为危机后的一种商业模式。抓住机会趁虚而入企业在制定策略时,除了密切关注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还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很多市场机会都与竞争对手的反应相关联。竞争对手选择退的时候,也是企业考虑是否趁机进入的时候。相反,对于一些鸡肋市场,如果竞争过于激烈,可以选择放弃,守好重点市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对于因意外事件导致竞争对手出局留下市场空隙的情况,企业都要迅速作出反应,抢占空白市场。三鹿奶粉事件后,进口奶粉迅速反应,抢占市场空隙,就连豆奶粉都想分一杯羹。当年“康泰克事件”之后,为抢占市场空隙,“白加黑”迅速反应,加大广告投入,配以系列终端推广,最终成就感冒药市场前三的霸业。案例: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欧洲电影工业受到严重损害,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国营电影企业纷纷倒闭破产,他们在经济窘困面前的退缩留下的市场空白给了美国影片极好的乘虚而入的机会,也给了好莱坞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数据资料显示,1945年-1949年,意大利累计进口美片2000多部。同样,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电影事业暂时还没有发展起来,好莱坞电影也是第一时间抓住机遇挺进中国,给中国市场输送了大量影片。好莱坞如今在中国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得益于此。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营销团队的打造是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可能,企业最好不要裁员,因为企业一有困难就裁员,将会让留下来的员工失去安全感。他们会认为,企业在下一次遭遇困难时将抛弃他们,带有这种心理的员工很难做到“战时”的“精忠报企”。企业领导人需要具有更长远的眼光。企业在考虑如何渡过眼前危机之时,也要积极思考当危机过后经济复苏时,是否有足够的人才去帮助企业抓住未来的市场机会。优秀团队的打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企业现今更应该加强团队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团队技能,为下一次的机会做好充足的准备。经济危机犹如海上“飓风”,很多企业不能成为“百年老店”,是因为没能躲过“大风大浪”的冲击。真正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是那些能在飓风下“顺势”而为,乘风而进的人。

单从营销理论上来说是没有区别的。传统营销理论包括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 分销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这是对于任何产品来说都适用的理论。后来很多学者又根据时代的进步将这个理论进一步发展,成为不同的学说,但理论基础都是一样的。从实践上来讲,不同的产品营销方式要根据产品的性能、所处的地域文化等各种因素来制定,即使是同一种产品的营销方式也有不同。 选择第2个观点,强烈反对持有第1个观点的。市场营销的理论是建立在所有的商业模式上的,无论是实体类产品还是虚拟类产品、服务类产品。关键在于不能混淆了营销的基础理论和营销的实践理论。任何市场营销理论都明确,在实践中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来制定营销策略,世界上没有一种营销理论或方法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适用的,一定要根据情况来确定。也就是说,理论只是基础,理论可以使得你在制定市场战略时把握方向,但如何达到目的不是理论能明确告诉你的。再次重申,如果这个世界上有适合于不同产品的不同营销理论,那绝对不是基础营销理论,是实践理论。这点学过市场营销的人都应该明白。

机电产品营销结课论文

要不你去参考下(电气工程),或者(仪器与设备)这样类似的期刊吧~多看看多学习学习别人是怎么写的~~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绪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一、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1智能化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2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3网络化20世纪 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4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5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6系统化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 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五、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二)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六、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七、结语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 索引序列
  • 营销学结课论文
  • 金融营销结课论文
  • 金融营销学课程总结论文
  • 金融服务营销结课论文
  • 机电产品营销结课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