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发布时间: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湖北省人民医院妇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武汉大学医学部妇科研究室妇产科分为妇Ⅰ科及妇Ⅱ科,妇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全科有正式医护人员38人其中妇Ⅰ科现有正高职医生4人副高职1人博士3人硕士2人;妇Ⅱ科有正高职医生2人副高职4人博士5人硕士2人

介入科目前医护人员共30余名,其中医生13名,拥有高级职称者4名,留学归国人员1名,博士3名,硕士8名;护士23名。主要医疗设备:外周及心脏专业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三台,机型分别为:Philips Alluera、LC-Plus 及SIEMENS Artis dTA大型平板DSA,并附有相应的三维工作站。病房包含两个病区,拥有病床52张,下设3个专业组:1、脑血管疾病组:主要开展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和动静脉瘘等出血性疾病的栓塞治疗;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塞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常规治疗项目。患者年龄从2岁到86岁,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2、外周血管疾病组:主要开展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大血管病变的腔内治疗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肺部疾病(动静脉瘘、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咯血、创伤或血管畸形引起的肝、脾、肾等脏器出血及顽固性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治疗全身各部位动静脉血管的狭窄、阻塞等缺血性疾病(如布—加氏综合征、糖尿病足、门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斑块形成等引起的动脉缺血等),其中Budd-Chiari综合征(又称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率先在国内开展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旋切介入治疗术”、“腘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成形术”、“主动脉夹层(DebakeⅢ型)腔内隔绝术”等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3、恶性肿瘤及非血管疾病组:较早在国内开展了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和超选择化疗栓塞,用来治疗肝癌、肾癌、盆腔肿瘤等及其转移瘤等恶性肿瘤,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技术成熟,最近新开展的经皮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对肿瘤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理腔道如胆道、食管、气管、十二指肠、直肠的支架植入手术已作为常规手术开。另外,还常规治疗各种脓肿、囊肿、脾功能亢进及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等。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的医学影像学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科主要由放射科、介入科、超声科三大部分组成。放射科下辖X线、多层螺旋CT、MRI和介入治疗四大部分,为我院重点建设、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现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全省放射诊断医师进修学习基地。现有医护人员56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1人,博士1人,硕士7人。 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2003年至今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是医学遗传学、优生学专业的龙头专科,是河南省优生优育培训基地和卫生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为河南省首批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2002年被批准成为河南省首批具有合法鉴定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成立河南诚信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承担面向社会DNA亲子鉴定、DNA个体识别及河南地区法医物证(DNA鉴定)专业准入前培训及继续在教育培训等。作为我省唯一能全面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于2006年成立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获准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生化免疫及分子遗传全套产前诊断技术,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我省唯一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先天畸形的产前诊断与遗传优生咨询业务的机构。 所属科室 感染科尚佳,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五届肝脏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届感染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全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2000—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发表论文60余篇,综述10余篇,专著5部。 所属科室 感染科简要说明: 男,主任医师。李玉魁,男,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从事内科感染专业,擅长感染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各种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人工肝治疗。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 所属科室 乳腺外科简要说明: 科主任,主任医师,1996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尤伟,主任医师,博士,普外科主任、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河南省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五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从事普外科专业20余年,对乳腺、甲状腺、胃肠、肛门、直肠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有较深入的研究。开展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及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微创手术及一期乳腺整复术;甲状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各种方式的胃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各种方式的直肠癌根治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痔PPH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等;撰写专业论文20余篇、专著3部,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所属科室 中医科简要说明: 杨明,男,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鉴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尤其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撰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项厅以上成果奖。 所属科室 中医科简要说明: 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1975年毕业于全国首届中医研究生班。曾任中医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第一届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第三届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河南省第二届、第三届药评委员; 《中原医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委;全国第三批500名中医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服务热忱,临床善用古方,溶古今于一炉,形成自己独到的用药特点,对中医内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尤其精于内科疑难杂症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治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医学专著8部,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介入科目前医护人员共30余名,其中医生13名,拥有高级职称者4名,留学归国人员1名,博士3名,硕士8名;护士23名。主要医疗设备:外周及心脏专业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三台,机型分别为:Philips Alluera、LC-Plus 及SIEMENS Artis dTA大型平板DSA,并附有相应的三维工作站。病房包含两个病区,拥有病床52张,下设3个专业组:1、脑血管疾病组:主要开展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脊髓血管畸形和动静脉瘘等出血性疾病的栓塞治疗;脑保护下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脑梗塞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常规治疗项目。患者年龄从2岁到86岁,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2、外周血管疾病组:主要开展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大血管病变的腔内治疗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肺部疾病(动静脉瘘、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咯血、创伤或血管畸形引起的肝、脾、肾等脏器出血及顽固性鼻出血等出血性疾病,治疗全身各部位动静脉血管的狭窄、阻塞等缺血性疾病(如布—加氏综合征、糖尿病足、门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斑块形成等引起的动脉缺血等),其中Budd-Chiari综合征(又称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率先在国内开展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旋切介入治疗术”、“腘下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成形术”、“主动脉夹层(DebakeⅢ型)腔内隔绝术”等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3、恶性肿瘤及非血管疾病组:较早在国内开展了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和超选择化疗栓塞,用来治疗肝癌、肾癌、盆腔肿瘤等及其转移瘤等恶性肿瘤,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技术成熟,最近新开展的经皮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对肿瘤病人进行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理腔道如胆道、食管、气管、十二指肠、直肠的支架植入手术已作为常规手术开。另外,还常规治疗各种脓肿、囊肿、脾功能亢进及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等。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的医学影像学科是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科主要由放射科、介入科、超声科三大部分组成。放射科下辖X线、多层螺旋CT、MRI和介入治疗四大部分,为我院重点建设、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现为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全省放射诊断医师进修学习基地。现有医护人员56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1人,博士1人,硕士7人。 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前身是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2003年至今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南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是医学遗传学、优生学专业的龙头专科,是河南省优生优育培训基地和卫生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作为河南省首批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2002年被批准成为河南省首批具有合法鉴定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成立河南诚信法医临床司法鉴定所,承担面向社会DNA亲子鉴定、DNA个体识别及河南地区法医物证(DNA鉴定)专业准入前培训及继续在教育培训等。作为我省唯一能全面开展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于2006年成立河南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获准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规定的遗传咨询、医学影像、细胞遗传、生化免疫及分子遗传全套产前诊断技术,也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我省唯一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先天畸形的产前诊断与遗传优生咨询业务的机构。 所属科室 感染科尚佳,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五届肝脏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届感染病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专业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全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检查员,《中华传染病杂志》编委。2000—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发表论文60余篇,综述10余篇,专著5部。 所属科室 感染科简要说明: 男,主任医师。李玉魁,男,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从事内科感染专业,擅长感染科常见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各种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诊治、人工肝治疗。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1部。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2项。 所属科室 乳腺外科简要说明: 科主任,主任医师,1996年获同济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尤伟,主任医师,博士,普外科主任、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河南省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预防医学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南五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从事普外科专业20余年,对乳腺、甲状腺、胃肠、肛门、直肠疾病的基础和临床有较深入的研究。开展乳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及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微创手术及一期乳腺整复术;甲状腺癌根治、改良根治术;各种方式的胃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各种方式的直肠癌根治及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痔PPH术;无张力疝修补术等等;撰写专业论文20余篇、专著3部,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所属科室 中医科简要说明: 杨明,男,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鉴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一直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尤其心脑血管疾病及疑难杂症。撰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20余篇,获项厅以上成果奖。 所属科室 中医科简要说明: 主任医师,1964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1975年毕业于全国首届中医研究生班。曾任中医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第三届理事;第一届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第二届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第三届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河南省第二届、第三届药评委员; 《中原医科》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委;全国第三批500名中医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40年,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服务热忱,临床善用古方,溶古今于一炉,形成自己独到的用药特点,对中医内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尤其精于内科疑难杂症和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治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医学专著8部,获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产前抑郁症一般特指发生在女性怀孕期间的抑郁症,基本表现和一般抑郁症本质上没区别,具体如下:1、情绪低落、自卑,思维、思考能力下降等;2、出现身体方面的症状,比如睡眠紊乱、饮食下降、食欲下降等。这时患者会有相对特殊的体现,其会过分担心或害怕未来的坏结果发生,重点围绕怀孕过程中的事情,但是本质上和一般抑郁症是一样;3、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常见的表现除情绪低落、高兴不起来、自我评价降低、做事情没有信心、自卑、容易后悔、自责等以外,还有睡眠紊乱、食欲下降、容易疲乏、做事主动性下降等,均为产前抑郁的常见表现。

我的两个星期后还没结果,正要去查询的时候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电话说因为HCG数值问题未能测出需要重新抽血检测。到底什么意思啊?已经再次去抽了血,心里忐忑不安很是紧张哪。上天一定要保佑宝宝没事啊!

越发的后悔在华大做了,如果让我重抽血做,我也不做了,换另一家,钱不给退就当捐款做慈善了,真心跟他们耗不起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

学校名称:广东医科大学  院校代码:10571  所在省份:广东省  所在城市:湛江市  院校属性:办学层次:本科 办学性质:公办 学校代码(含前5位省份代码):4144010571

10571“广东医科大学学校代码是10571,考研报考时必须要了解的,广东医科大学的院校代号即院校代码为10571。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望采纳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电话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去不孕不育专业专科医院检查,引起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要尽早去医院确诊然后对症治疗。

近年来主持作出领先技术有:(1)12出生我国首例自然周期试管婴儿(2)3出生我省首例第二代试管婴儿(3)3出生我省首例冷冻胚胎复苏试管婴儿开展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作出的成绩有:(1)对复发性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国家指定的国内唯一鉴定机构――湖南湘雅国家遗传学重点实验室鉴定,夏家辉院士签字,在世界首次报告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并载入中国和世界人类染色体库。论著已在《中华遗传学杂志》05年第5期发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和健康报均予以报道。(2)设计并主持的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的遗传学诊断和常规试管婴儿助孕技术;论著已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05年第11期和《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年第3期发表。(3)开展的人-兔异种核移植的研究为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论著发表于中科院主办,由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收录的国家动物学研究核心期刊《动物学研究杂志》05年第4期。2002年以来主持研究省科技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课题5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2004-2005年11月发表的论文1、染色体异常核型六例。 中华遗传学杂志,2005,22(5),593-594。2、严重生精功能障碍患者助孕前遗传学检查的意义。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3),29-31。(核心期刊)3、毛细管电泳用于Y染色体微缺失的研究。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5,28(3),119-121。(核心期刊)4、复发性流产夫妇细胞遗传学分析(附6例世界首报异常核型)。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7)(核心期刊)5、人—兔异种核移植构建重构胚的实验研究。 动物学研究,2005,26(4),1-6(核心期刊)6、非涂渍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诊断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1),1181-1184(获05年中华全国检验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7、冷冻平皿并添加血清替代物改善小鼠囊胚的玻璃化冷冻效果。生殖与避孕杂志,2005,25(6),241-243。(中国妇产科类、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8、口服妈富隆并延长克罗米芬服药时间治疗耐克罗米芬的无排卵。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5),31-34。(中文妇产科、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9、血清PRL及CA125测定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早期诊断价值。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1)13-15。10、晚期妊娠低温低位小水囊联合缩宫素引产术临床应用价值。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5,40(5),483-485(核心期刊)11、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患者单精子卵浆内注射治疗结果分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3),220-222。(核心期刊)12、三种不同原因不孕患者黄体血肿发生情况的比较。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36-237。(中文妇产科、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13、酶检测法在线粒体功能及混杂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临床输血与检验, 2004,6(3),167。14、冷冻胚胎复苏后移植成功足月分娩1例。安徽医学,2004;25(5),373。第二作者15、多胎妊娠早期经阴道B超引导下选择性减胎术的临床应用。安徽医学,2005,26(2),110-111。第二作者16、经皮附睾、睾丸穿刺取精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治疗阻塞性无精症。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1),40-42。第二作者。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网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上海市产前诊断中心主任世界围产学会理事中华围产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妇产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产前诊断杂志主编Prenatal Diagnosis杂志编委Journal of Maternal-Fetal and Neonatal Medicine杂志编委Chinses Medical Journal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现代妇产科杂志常务编委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

10571是广东医科大学院校的代码,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各省教育考试院为高校编排代码有4位(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所以高校代码也有变化。学校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学校于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原名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更名为广州市医科学校。1973年6月,恢复广州医学院名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省级试点学院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2602人,在校留学生285人;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4个省(部)级重点专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创建。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1958年6月,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1970年12月,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同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12年,经教育部和卫生部批准,入选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广州医科大学2013年4月,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同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对接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的高等院校进行的专项检查与评估。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院系设置根据2021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2022年2月,学校新增基础医学专业。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杰青1名,教育部国家级人才2名,海外高端人才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19名,广东省教学名师4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4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4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质量工程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儿科学、公共事业管理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学科目录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重点学科内科学(呼吸系病)、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重症医学、妇产科学、内科学(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临床检验诊断学、外科学、卫生毒理与流行病学、肿瘤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急诊医学科、临床医学(呼吸病学)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蛋白质修饰与降解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呼吸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产科重大疾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分子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蛋白质修饰与降解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卫生厅医学重点实验室:环境致癌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研究实验室、产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医学伦理学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神经科学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医科大学儿科血液病研究实验室、广州市生殖与遗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物毒素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心血管重疾病重点实验室、广州医学化学致癌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泌尿外科重点实验室、广州市过敏反应与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骨科矫形技术及植入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2022年,广州医科大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临床诊治及机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学术期刊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为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万方数据库等多家国内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医科大学承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标准出版物号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份专注于关节外科学高级学术研究的医学专科期刊。合作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没有关系的要不去医院看看吧!

  • 索引序列
  •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
  •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官网下载
  •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
  •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电话
  •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下载官网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