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怎么选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怎么选

发布时间: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怎么选

试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一、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一)业态层次不齐,差距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着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其市场份额达60%以上。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中心、仓储商场等新型零售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走完了国外零售业150年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历经8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余种业态几乎全部在中国出现,但是各种新型业态同时出现,没有时间阶段性,且部分业态具有明显的不足,与国际上通行的标准业态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二)整体规模偏小,各项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一种外延式扩张,更看重的是网点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综合毛利率,但各类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85%,连锁超市百强的净利润率为22%,而国外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过高的运营成本归因于两个方面,外部是因为我国物流费用偏高,占GDP比重的7%,而发达国家仅为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则缘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偏高,国内这方面的成本平均达30%,而沃尔玛则为16%。商品周转速度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高库存和断货共存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使国内零售企业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直接影响国内零售企业市场地位。(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的差距较大我国商业企业的管理还主要依靠传统管理方式和方法。零售企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而且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在营销方面,主要还是依靠购物折价,礼物赠送等促销方式。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以及企业整体形象等系统的营销战略为主导。缺乏市场细分,在商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和店面布置等方面,采用标准化管理不足。尤其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的支持,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运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国外的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这与传统的零售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我国零售业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很明确。市场定位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且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与空间结构。我国零售业企业由于定位不明确,导致对目标顾客的需求状况难以准确把握,也难以确认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难以占领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难以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一)信息化从我们前面对我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我国零售业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在我们加入WTO后,企业运作趋于国际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步伐,利用互联网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形象、品牌、经营特色,其中的问题主要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把企业内部的信息流整合起来,以内部信息化的基础应对电子商务,还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起连通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对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化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建立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货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能及时整理分析各类信息,并根据准确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超前预测和预警预报,避免经营活动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零售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实现信息化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不仅需要网络技术人才,更需要既懂得电子商务又熟悉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务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备条件之一,然而,我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但却不熟悉网络技术知识。另外,公众的认识不足,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状况以及能为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缺乏了解,这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二)品牌化即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利用自己卓越的品牌资产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商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等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实现高层次化。因此,在外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业的形式下,我国的大型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树立本企业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职工形象,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战略观点:差异化。具有良好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应注重创新,即创建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顾客心目中的服务品牌印象。提升现代零售企业声誉。为顾客开发重要并具有价值的服务。建立情感联系。企业应试图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顾客的核心价值往往是超越常规逻辑的。将服务品牌内部化。在服务品牌创建过程中,员工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搞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部化的关键。(三)集团化由于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增强对规模有着强烈的依赖性。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使得零售商业绩与规模之间呈现“S”型曲线函数关系,表现为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临界点时,其经营业绩可以实现快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过有效验证。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组建的企业联合体。实施零售集团化不仅可以提高资本总量,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经营成本,而且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和协同效应,迅速发挥整体优势。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由传统的单店经营转向连锁经营,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方式、实施低价策略占领我国消费市场,形成绝对成本优势。所以我国的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通过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为与国际性零售企业进行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性,而且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性。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融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大批量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加强与外商“联姻”,培植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入世的有关条款,中国承诺:入世后,将立即允许外商拥有所注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即可拥有50%的股份;中国入世两年后,外国银行亦将被允许同中国企业一起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五年后允许中国私营企业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将给予部分外商分销权等等。凭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无以抗衡,所以,可以采取变通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国知名国际商业集团“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着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以后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力,并充分利用该渠道使我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四)国际化即实现我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经营和合资经营两种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已经开设了1600多家分店。该集团2004年全球销售额就突破了2,852亿美元,沃尔玛至2005年已连续5年排在世界500强的首位。日本在国外的零售企业,已经占到日本在国外开设企业总数的41%左右,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并收效显著。WTO的成立和地区性自由贸易协定的出台使得各国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渐减少,对于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逐步放宽,这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跑马圈地”,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的步伐,以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的同行企业进行集中和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结群而御,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以转守为攻,积极应对。现代传播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流行、传播极快,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等正在逐步趋同,使得人们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销售方式得到满足。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化发展也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状况,国际化经营投资方式一般采取合资经营。即我国的零售企业资本与当地国家企业资本合股,各方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这种方式投入少,风险小,享受优惠多,而且合资经营把外资和内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风险小,可以获得内资的帮助。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业态层次不齐、整体规模偏小、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偏大等诸多问题,今后,要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的综合实力,信息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  [摘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  [关键词]零售企业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  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  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  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  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  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  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  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  首先,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  其次,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  最后,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方向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购使用率仍将继续提升,对原有零售业线下渠道进一步进行了顾客分流。从我国网上零售额的变化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网上零售总额逐年增长,2020年达117601亿元。2021年5月,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2021中国网络零售TOP100榜单》,从发展现状上看,我国网络零售百强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上升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购使用率仍将继续提升,对原有零售业线下渠道进一步进行了顾客分流。2015-2020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持续增长,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2021年5月,德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2021中国网络零售TOP100榜单》,榜单显示,2021年网络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超47万亿元,比2020年总体提升5%。从网络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比上看,2020年,我国网络零售百强企业销售额占我国网上零售额比重达5%,较2019年上升78个百分点。上榜门槛高达2亿元从上榜网络零售百强企业的销售门槛上看,网络销售门槛从2019年的1亿元以上提升至2020年2亿元人民币以上。2020年,网络销售额超过千亿的企业2家,与2019年持平;百亿级企业10家,与去年相比减少2家;十亿级企业35家,与2019年相比减少9家;亿元级企业53家。非电商企业占比达93%2021年上榜企业中,7家是电商企业,非电商企业达到93家,非电商企业数量比去年增长4%。其中,消费品企业达到51家,网络销售占总体上榜企业网络销售比重的1%,非电商零售企业42家,网络销售占比达2%。华东地区入榜企业销售额占比过半从中国网络零售百强企业地区分布上看,华东地区继续领先全国,上榜企业数量达到46家,华北企业12家,华南企业21家,华中企业10家,西部企业6家,东北企业1家以及跨国企业4家。从网络销售额来看,华北企业网络销售额占比最高,达52%;其次为华东地区,企业占比1%,华南地区企业占比4%,跨国企业占比2%,华中、西部、东北地区占比较少,均小于1%。——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推荐你看一个文章“零售业进军B2C电子商务的优势与挑战”(详见:-03-28/shtml)或另外一篇详细介绍目前中国B2C现状的文章“中国B2C电子商务的现在和未来 ”(详见)

零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2020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亿。随着手机支付和购物用户数量以及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断加强,未来我国智慧零售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6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5%。零售业快速增长,移动端用户数量不断提升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检验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2015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9亿元,到2020年约为2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82%。其中网上零售额占比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的9%。根据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1亿,占手机网民的2%;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3亿,占手机网民的5%,表明移动端购物与数字化消费方式已占据主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高,投入意愿强智慧零售是基于数字化发展的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创新升级。数字化是指在数字化和制造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并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支撑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需求,迅速收集资源信息,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以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根据网易智企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百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报告》,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8%是天生数字化企业,61%的企业已经在尝试数字化转型。从零售行业来看,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47%的商户每年对智慧零售的投入预算为10万元以下,有35%以上的商户每年愿意在智慧零售方面投入超过20万元以上的预算。可见大部分的商户是愿意在智慧零售的建设投入一定程度的支出的。零售行业数字化升级将不断加快,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当前数字化升级已经在零售行业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会加速我国智慧零售行业的发展。2017年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我国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约12%,前瞻根据对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历史增速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1%,这一比例在2026年则将达到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理由

酝酿已久的中国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于10月30日正式挂牌交易,中国创业板的出现无疑是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一大进展,它将有效连接起主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同时也将成为国内投资者的一个新的选择。中国创业板发展需要过程,但前景广阔。 中国的创业板具有“后发优势” 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主要吸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等领域的企业和其他领域成长性特别突出的企业,以及在技术、业务模式上创新性较强、行业排名靠前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企业上市。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由起飞到成熟的关键时期,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些都对创新型的新经济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是创业板市场能够成功的基础原因。中国创业板在借鉴了海外创业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另外,中国创业板的优势还包括行业机构的多元化、发行标准较海外创业板市场更为严格、市盈率相对主板溢价比较合理等。 中国创业板的推出为资本市场产业链的完善迈出了非常积极和重要的一步,对整个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资本市场的融合,以及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创业板面临的风险 由于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规模较小,一般都是正在成长中的企业,因此在关注创业板成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创业板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股票大幅波动风险,股票估值风险,市场短期炒作风险等。  创业板是一个新的投资市场,创业板公司市值规模小,推出初期易受投资者追捧而出现较高的溢价。在证监会明文确认允许基金投资创业板的情况下,各基金公司已经纷纷发出公告称旗下基金拟投资创业板。  但为严密控制创业板上市爆炒行为,深交所9月下旬发布了《关于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首日交易监控和风险控制的通知》。同时,深交所对创业板股票上市首日防爆炒制定了一些特殊安排,并专门设置了针对创业板的监察部,负责跟踪整体交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纠正,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稽查和处罚等。 其他防范风险的手段还包括加强对风险的披露和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要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以及对定价的充分研讨等。 相信经历短期振荡之后,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估值泡沫也会随之缩小。 中国创业板的机遇和未来 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融资打开了方便之门。由于中国经济长期较快的发展,中国的创业板应该是极富前景的。中国有大量有活力的中小企业需要融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约1000万家中小企业,即使其中只有1%的优质企业想上市,也有10万家之多。这就是中国创业板最大的资源,也是中国创业板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创业板的推出,解决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将使那些运作良好、成长性强的新兴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得到加速发展的机遇。同时也是目前保增长后调结构的相关产业政策的具体化。  中国创业板的开启为投资者打开了一个充满诱人投资机会的渠道。通常,处于早期增长的公司比成熟的蓝筹股同业公司可提供更高的投资回报。而且,创业板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所处的新兴行业,是主板和中小板较少看到的,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创业板的推出也为风险投资提供了机遇。创业板推出前,由于主板市场门槛高,风险投资公司所投资项目无法公开上市,产权转换难以进行,风险投资缺乏重要的退出渠道,不少机构只能选择持有,不利于资本流动。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风险投资企业抛弃以往单纯借壳上市的推出方式,有利于提高风险资本的使用效率。 此外,创业板的推出将为券商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其提供又一重要收入来源。 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前景广阔。未来中国的民间资本和民间企业也会自然地成长起来,也许就会诞生一些像美国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大型国际性公司,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 ★ 此观点给你参考!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产复工有序推进,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网络零售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01万亿元,同比增长7%。高速增长网络零售市场成为内需推手随着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复产复工有序推进,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网络零售市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达01万亿元,同比增长7%。2020年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较今年上半年提升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较上年同期提高8个百分点,有力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在第三季度实现由负转正。B2C模式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前三季度B2C和C2C交易额分别占网络零售额的9%和1%;B2C交易额增长 7%,保持规模和增速优势。主要品类交易额均实现正增长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的网络零售商品类别中,主要以服装鞋帽为主,占比为4%;其次是日用品的1%和家电和音像器材的7%。主要品类交易额均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7%、3%和 8%。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主要品类同比增速已实现正增长。其中,中西药品、烟酒和饮料增速排名前三,增速分别为3%、1%和1%。此外,建筑及装潢建材、家具等品类在第三季度加速回暖,增速较今年上半年分别提升了8和7个百分点。地区结构稳定 东部和东北地区增速最快2020年前三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网络零售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38%、47%、69%和46%。从地区增速来看,2020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交易额累计同比增长9%,东北地区累计同比增加9%。企业店铺占比有所提升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商务大数据重点监测的网络零售平台上店铺数量为3万家 ,同比增长5%。其中,实物商品店铺数3万家,占比2%,企业店铺数量达1263万家,占比9% 。跨境电商主要在日美韩商务大数据对重点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台监测显示,前三季度跨境网络零售进口额同比增长超过17%。从产地国和地区看,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进口额排名前三,占比分别为3%、1%和9%。农村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前三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8%,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1%。其中,农村实物网络零售额达1万亿元,同比增长1%。从品类看,服装鞋帽针织纺品、日用品和家具交易额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2%、8%和9%;中西药品、烟酒、粮油食品增长较快,同比增速均超过0%。——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零售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与投资机会深度研究报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649亿元,比2018年名义增长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分零售业态来看,2019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2018年分别增长5%、4%、2%和5%,百货店在几个主要业态中,增长率最低。企业经营规模小幅增长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对103家百货经营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样本企业销售总额为765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超市业态增长率为0%,百货业态增长率为0%,购物中心增长率为8%,奥特莱斯增长率为8%,电器专业店增长率为-5%,网络零售增长率为7%。调查样本企业门店总数7740家,同比增长3%;总营业面积6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其中自有面积45%;正式员工数46万人,同比减小1%。103家样本企业中,有百货业态企业100家,零售额3588亿元,较2018年小幅增长0%,其中51%的企业正增长,49%的企业负增长。同店对比,2019年同店平均增长率为3%,2018年为0%,其中,52%的企业同店对比显示正增长。经营成本上涨问题有所缓解2019年样本企业三项费用总额比2018年下降9%,企业三项费用率平均为1%,比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2019年企业普遍都在控制费用,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有所缓解,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的控制上。2019年样本企业正式员工人数平均下降了8%,正式员工总数下降8%,员工薪酬总额也下降了6%。百货业态正式员工数下降7%,平均下降幅度为7%。企业加速拓展线上业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是百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103家样本企业中0%的企业开设了公众号商城,0%的企业开设了小程序商城,0%拥有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当前百货零售企业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接地气,迎合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各渠道的融合,实现相互引流和交叉销售。——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零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2020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亿。随着手机支付和购物用户数量以及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断加强,未来我国智慧零售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6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5%。零售业快速增长,移动端用户数量不断提升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检验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2015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9亿元,到2020年约为2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82%。其中网上零售额占比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的9%。根据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1亿,占手机网民的2%;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3亿,占手机网民的5%,表明移动端购物与数字化消费方式已占据主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高,投入意愿强智慧零售是基于数字化发展的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创新升级。数字化是指在数字化和制造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并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支撑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需求,迅速收集资源信息,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以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根据网易智企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百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报告》,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8%是天生数字化企业,61%的企业已经在尝试数字化转型。从零售行业来看,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47%的商户每年对智慧零售的投入预算为10万元以下,有35%以上的商户每年愿意在智慧零售方面投入超过20万元以上的预算。可见大部分的商户是愿意在智慧零售的建设投入一定程度的支出的。零售行业数字化升级将不断加快,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当前数字化升级已经在零售行业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会加速我国智慧零售行业的发展。2017年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我国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约12%,前瞻根据对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历史增速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1%,这一比例在2026年则将达到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目录怎么写

论文目录不用手写,论文写成之后,按照相应的格式排版,直接生成就行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  [摘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  [关键词]零售企业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  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  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  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  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  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  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  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  首先,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  其次,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  最后,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大赛官网

零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2020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亿。随着手机支付和购物用户数量以及使用率的不断提高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意愿不断加强,未来我国智慧零售行业有望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6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5%。零售业快速增长,移动端用户数量不断提升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是一国最重要的行业之一。智慧零售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感知消费习惯,预测消费趋势,引导生产制造,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检验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社会与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2015年我国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9亿元,到2020年约为2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82%。其中网上零售额占比从2015年的8%上升到2020年的9%。根据CNNIC第4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81亿,占手机网民的2%;手机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53亿,占手机网民的5%,表明移动端购物与数字化消费方式已占据主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高,投入意愿强智慧零售是基于数字化发展的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创新升级。数字化是指在数字化和制造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并在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多种支撑技术的支持下,根据用户需求,迅速收集资源信息,对产品信息、工艺信息和资源信息进行分析、规划和重组,以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的仿真以及原型制造,进而快速生产出达到用户要求性能的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根据网易智企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路—百家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分析报告》,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8%是天生数字化企业,61%的企业已经在尝试数字化转型。从零售行业来看,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47%的商户每年对智慧零售的投入预算为10万元以下,有35%以上的商户每年愿意在智慧零售方面投入超过20万元以上的预算。可见大部分的商户是愿意在智慧零售的建设投入一定程度的支出的。零售行业数字化升级将不断加快,行业规模快速增长当前数字化升级已经在零售行业进入规模化应用的阶段,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将会加速我国智慧零售行业的发展。2017年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我国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约12%,前瞻根据对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分析以及历史增速预测,预计2020年我国数字化零售市场规模占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将达到1%,这一比例在2026年则将达到5%。——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  [摘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经营的商品类型选择相应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对功能性商品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对创新性商品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以实现供应链与商品类型的战略匹配。  [关键词]零售企业 效率型供应链 反应型供应链  作为一种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的顾客所组成的供应链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的众多零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运作层面上,没有将其看成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通过对供应链管理进行战略性思考,结合商品类型来构建供应链以获取战略匹配,才能使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施产生质的飞跃。  一、效率型供应链和反应型供应链  供应链主要有两类功能: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供应链的物流功能是指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加工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将它们从供应链的一个节点运送到另一个节点;供应链的商流功能是指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确保以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地点和时间来满足顾客的需求。物流功能和商流功能都需要一定成本,两者构成供应链的总成本,其中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费用,商流成本则包括供过于求时的商品降价损失、供不应求时的缺货损失,以及由此而丧失的潜在顾客收入。一般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在物流和商流这两个功能间的权衡,即反应能力与效率、成本水平之间进行权衡。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供应链趋向于尽量缩短响应时间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在这种基于时间的竞争中,要求供应链运作模式与市场需求同步,不仅响应速度要快,而且要反应得柔性灵巧。供应链反应能力可用供应链完成以下任务的能力来度量:即是否能对需求的大幅度变动作出反应;是否能满足客户较短供货期的要求;是否能向客户提供较多品种的产品;是否能提供创新的产品;是否能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服务。供应链拥有的上述能力越多,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越强。然而反应能力的提高也必须付出成本增加的代价。  效率型供应链是以实现供应链的物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在制品和成品,并最终送至消费者手中。效率型供应链面对的市场需求、产品特性和相关技术具有相对稳定性,因而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可以关注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运输、库存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成本。反应型供应链则以实现供应链的商流功能为主要目标,即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类供应链所提供的产品,其市场需求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或者产品本身技术发展很快,或者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很强。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保持较高的市场应变能力,实现柔性生产,从而减少产品过时和失效的风险。供应链战略便是在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和效率水平之间的平衡,零售企业一旦确定供应链战略之后,强调反应能力的供应链必须将其所有的职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其反应能力,而强调效率水平的供应链,则必须让所有的职能战略都用来为提高效率做贡献。  二、零售企业商品类型与供应链战略的匹配  零售企业的商品类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特性划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性商品。功能性商品是指那些用以满足基本需求、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且边际收益较低的商品,例如超市销售的各种日用百货、冷冻冷藏食品、常温加工食品等。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并可准确预测,从而使供求可以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这使市场调节变得容易,其商流成本可以忽略不计,零售企业可以集中几乎全部精力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加速库存周转,及时补充存货,采取高效率低成本的采购,对供应商的选择侧重成本和质量,根据市场预测保证均衡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库存最小化和效率最大化。显然,功能性商品要求效率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效率型供应链。  创新性商品是指在设计或者服务等方面创新的商品,这些商品能够带来较高利润,但是由于其生命周期短暂和商品的多样化,需求却很难准确预测,并且大量仿制品的出现会削弱创新商品的竞争优势,企业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更加新颖的创新,从而使需求更加具有不可预见性。创新性商品具有的高度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了供求不平衡的风险,因此其主要成本是商流成本而非物流成本,需要零售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灵活地响应顾客需求。显然,创新性商品要求灵敏反应的过程,经营此类商品的零售企业应当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如果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是功能性商品却采用反应型供应链,或者经营的是创新性商品却采用效率型供应链时,其供应链战略就发生了根本性的错误,这时就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  三、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实施  首先,识别零售企业的商品需求特性。我们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周期、需求可预测性、商品多样性以及市场导入期与服务的标准等方面来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一般来说,功能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长(两年以上),创新性商品的生命周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品种较少,创新性商品的品种较多;功能性商品的需求预测偏差较小,创新性商品的预测偏差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平均存货率较大;功能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长,创新性商品的市场导入期较短;功能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低,创新性商品的利润贡献率较高。利用这些判别标准可以有效地识别商品的需求特性。  其次,实施零售商品类别管理。零售商品类别管理是指零售商以某一商品类别作为战略经营单位进行管理,集中精力传递和实现消费者的价值,以取得更好的经营绩效。具体来说,零售企业对经营的所有商品按类别进行分类,确定和衡量每一类别商品的功能、收益性、成长性等指标,并将商品类型区分为功能性商品和创新型商品。在此基础上,结合考虑各类商品的库存水平和货架展示等因素,制定商品品种计划,对整个商品类别进行管理,提高顾客的服务水平,实现整个商品类别的整体收益最大化。  最后,按照商品类型分别采用相应的供应链战略。对于功能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物流成本,采用效率型供应链,实施有效客户反应(ECR)系统。从提高商品供应的效率入手,与上游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相互协调的供应模式,零售商总部利用POS系统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以及对销售量的预测,利用电脑辅助订货系统向供应商订货,由供应商或区域配送中心向各零售商店提供即时补货,拉动制造商进行产品生产,形成销售和配送的同步运转,共享物流设施和仓库资源,降低配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流通环节可能产生的各种浪费。对于创新型商品应当侧重于降低商流成本,采用反应型供应链,实施快速反应(QR)系统。从提高顾客响应的速度出发,与供应链各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合作机制,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缩短商品的设计和生产周期,实施JIT生产方式,进行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和高频度小批量配送,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迅速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1649亿元,比2018年名义增长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分零售业态来看,2019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比2018年分别增长5%、4%、2%和5%,百货店在几个主要业态中,增长率最低。企业经营规模小幅增长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对103家百货经营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样本企业销售总额为765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超市业态增长率为0%,百货业态增长率为0%,购物中心增长率为8%,奥特莱斯增长率为8%,电器专业店增长率为-5%,网络零售增长率为7%。调查样本企业门店总数7740家,同比增长3%;总营业面积63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其中自有面积45%;正式员工数46万人,同比减小1%。103家样本企业中,有百货业态企业100家,零售额3588亿元,较2018年小幅增长0%,其中51%的企业正增长,49%的企业负增长。同店对比,2019年同店平均增长率为3%,2018年为0%,其中,52%的企业同店对比显示正增长。经营成本上涨问题有所缓解2019年样本企业三项费用总额比2018年下降9%,企业三项费用率平均为1%,比2018年下降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2019年企业普遍都在控制费用,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有所缓解,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的控制上。2019年样本企业正式员工人数平均下降了8%,正式员工总数下降8%,员工薪酬总额也下降了6%。百货业态正式员工数下降7%,平均下降幅度为7%。企业加速拓展线上业务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是百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根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103家样本企业中0%的企业开设了公众号商城,0%的企业开设了小程序商城,0%拥有自建网络销售平台。当前百货零售企业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接地气,迎合消费者新的消费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各渠道的融合,实现相互引流和交叉销售。——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索引序列
  •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怎么选
  •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方向
  •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选题理由
  •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目录怎么写
  • 中国零售行业现状分析论文大赛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