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欧洲美术史论文1000字

欧洲美术史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欧洲美术史论文1000字

楼主的问题不够明确啊~~~~附上一篇,希望能帮到你。平凡质朴的崇高之美——米勒与《拾穗者》米勒在43岁时完成的《拾穗者》,这是一幅描写农村夏季收割劳动场面的作品,从题材上看,应该说平凡而简单。但它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画面上,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秋天麦收后的辽阔土地上,有三个农村妇女正在弯腰而细心的捡拾收割后被遗落在田间的麦穗,她们身后的不远处,有堆积如山的麦垛。这一切,都说明三位拾穗的农家妇女是勤劳而朴实的劳动者。从画面上看,尽管她们身体健壮,但始终在重复着机械而单调的动作,目光却全神贯注在地上的麦穗。尤其是她们手中拿着的几根拾起的麦穗,与远处的草垛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她们那憨笨的动作,也流露出一种虔诚和忠诚,画作将农民和土地的这种情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所以,任何人在这幅作品前,都会产生一种对丰收、对生命的庄严景仰,都会产生一种农民对土地那种类似于宗教般虔诚的情怀。当然,也对画面上的平凡而质朴之美产生崇高的敬意。《拾穗者》这幅画刻画了三位贫穷的农家妇女在辽阔的麦田里捡拾麦穗的情景,她们弯腰捡拾的动作展示了一种古典美。重要的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同时,美丽富饶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与勤劳又形成明显反差。法国文艺评论家卡德莱曾这样说道:“米勒的《拾穗者》等作品刻画出他当时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心理和思想,表达了近代思想,这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在这幅作品中,米勒安排的人物动作和形态已经成为后人研究构图的经典,人物朴素动作优美,特别是在她们的背后,那合理而有序的铺陈,使得画面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也弥漫着古老而沉重的诗意,使我们感受到大地之神的魅力和古典的庄严美。据说,米勒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连奶水都吃不饱,家庭生活极其窘迫,所以他对底层的劳动者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和同情,甚至他是在继续接受着并在绘画中融化他的痛苦,在生活的痛苦和创作过程的痛苦中寻找到一种庄严而崇高的宗教式的喜悦。因此,米勒笔下的劳动人民是在生活的痛苦中却饱含着道德,这是一种美,最后成为米勒的一种信仰。《拾穗者》是他思想与技术最完美的结合物,罗曼•罗兰这样赞赏道:“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位女神。”米勒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从1840年到去世的三十多年间只有八十余件油画作品。而且很多都是较小的画幅。据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而成的。除《拾穗者》之外,还有《播种者》、《晚钟》和《牧羊女》等,同样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什么时候,《拾穗者》总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冲击,这一点与画家始终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分不开的。这幅作品在沙龙展出的时候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其中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三个女人丑陋不堪,还有人指责画面的内容揭露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而有意向上层生活挑战的意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有意煽动农民的情绪等等。面对这一切,画家米勒毫不畏惧,他说:“我将坚强的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害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们绝不做把农民模样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的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我们从米勒的这番话语中感受到他那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通过平凡的人物表现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精神。特别是他用真实的笔触和感受描绘着他生活在一个空间中的农民,成为后来法国许多画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因此,米勒成为法国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与库尔贝一样,为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外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是浩瀚的海洋!是由无数条艺术河流汇集起来的。中世纪美术史和历史一样,是在暴力、神权垄断的野蛮时代缓慢发展的,以前的美术史家都没有对这时期持太高的 评价。但是近期中世纪美术得到新的关注,尤其是中世纪以后,西方美术史进入黄金阶段。  1、外国绘画流派:  1 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  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它和过去的艺术最大的区别是艺术语言的改变。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古罗马与古希腊:  (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  不只有神庙和剧院的建筑,还有各种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如桥梁道路,集会场等并在建筑的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使用和美观等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为以后西方的建筑艺术奠定了基础。  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景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4、主要流派: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7世纪的意大利艺术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的,应该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才能看到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又有相互斗争。  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有《大卫》、《创世纪》、《摩西》、《最后的审判》等作品。早期作品《大卫》充满了愤怒和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因如此,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创世纪》仍是通过神话题材表现人的信心和生命力。《摩西》中的人物和大卫一样,也是一个拯救民族、摆脱苦难的英雄人物。在摩西身上,作者表现了人的尊严。《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件作品的成功和伟大之处在于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产生了统一的人的集体形象,而色彩的巧妙的使用又使壁画具有了戏剧性的紧张。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正是在他的作品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基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5、19世纪法国主要艺术流派与思潮 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9世纪的西方美术,尤其是法国的美术,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  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重古代,重理性,道德,格律,宫廷。主要代表画家大卫,他一生积极参与革命,紧跟时代潮流,把自己的绘画艺术同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代表作如他的名作《马拉之死》调子深沉而又悲壮,真实描绘了马拉遇害。作者满怀激情地沤歌了这位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为人民幸福操劳的崇高品质,使这位"人民之友"的英勇形象流芳百世。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艺术重中古,自然,感情,形式,对比。其先驱是席里柯,他的《梅杜萨之筏》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这幅画的构图、光线、色彩、人物的动态与表情等都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的激情,它问世后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具有强大的艺术姑力。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都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称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其艺术重现实科学客观批判。杰出画家代表有库尔贝、米勒、柯罗以及雕塑家罗丹等。库尔贝主张以人间艺术为主体,代表作《画室》,《石工》米勒热爱土地艺术,代表作《晚钟》《拾穗者》,柯罗多画风景画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雕塑家罗丹他的代表作有《加莱义民》、《思想者》等。  4)印象主义:重外光瞬间视觉气氛,印象主义画派提倡户外写生,在色彩上 进行大胆革新与突破,打破了传统的褐色调子统治画坛的局面。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雷诺阿等。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参加了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二位保守记者借用它的标题撰文嘲讽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晚年《睡莲》德加〈苦艾酒〉雷诺阿〈包厢〉〈煎饼磨坊〉  5)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艺术重科学,和谐,理性,使颜色由色板上的混合改位由视觉上的混合。代表画家是修拉,他在作画时用点彩的方法来表现对象,又称作“点彩派”。代表作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6)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最著名的三位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塞尚的代表作《有苹果的静物》体现了他追求物体的结构、体积质感及其相互关系的创作特色。画面显得十分厚重和沉稳,色块鲜艳夺目:给人以特殊的美感。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有影响,凡高的名作《向日葵》无人不晓,在凡高的眼中,向日葵是太阳的化身,象征热情、光明和生命。画家倾注了满腔激情,用旋转扭动的笔触描绘出一支支生气勃勃的向日葵,用丰富的黄色来塑造太阳的象征物,从而使这些静物画达到了传神入化的境界。对表现主义有影响,高更的绘画具有象征性和原始神秘意味。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使用了强烈鲜明的色块与单线平涂的手法,吸收了东方艺术与黑人雕刻等特点,创造了一种具有内在力量的装饰性画风。是抽象性和寓意性成功处理。对象征主义有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人文主义精神为主旨,那绘画、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部外国美术史,同样也是一部建筑史,工艺美术史没有外在历史大师当中,有许多人即使画家有是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如米体朗其罗-贝尼尼等。  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平不详),古希腊古典后期杰出的雕塑家。雅典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主要创作年代为公元前370-公元前330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雕像,大多以大理石为材料。作为古希腊古典后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善于把神话中传说的人物纳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加以描写,风格柔和细腻,充满抒情感,从而确立了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传说他曾与当年雅典最美的少女芙留娜恋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品有《赫耳墨斯和小酒神》、《牧羊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等。

这篇是网上的,你要是用的话,记得把句子改一下哦。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摘要: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通过中西方美术在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西方美术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 差异 绘画 建筑 园林  正文  中西方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我再次选取了三个方面。从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绘画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在  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  绘画方面的其他不同点:  1、材料工具不同  西方古典绘画使用油画颜料,油画笔,以木板油画布为载体  中国传统绘画使用墨,植物色矿物色,毛笔,以宣纸和绢为载体  2、题材重点不同  西方古典绘画最强调的是人,人物画十分兴盛  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天人合一,人物画从唐以后变成配角,山水画十分兴盛。  3、观察方式不同  西方古典绘画从文艺复兴开始,和科学紧密结合,强调透视比例关系,画家的观察方式采用焦点透视。  中国传统绘画采用散点透视,没有西方那种特别完善详细的美术理论著作,只有一些画论流传,如“三远法”“六要”等等  建筑方面的差异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建筑造型方面,  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对比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帕特侬神庙,它的檐部则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西方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有明显的收分和卷杀,希腊古典建筑的柱子还有侧脚和角柱加粗的手法;对比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正统建筑柱子的卷杀与侧脚也极常见,这反映了对审美手法的共同性,只是柱子由于材料的不同而在比例上有所不同。  另:东西方建筑差异新实例分析  1、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古代埃及建筑文化的代表——金字塔与神庙,便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贵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死后永久保存肉体,便可在天国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时均要为自己营建代表永恒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与我国古代王陵绝然不同,它不带有“入土为安”的阴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宫中去创造宛若人世间的富庶华丽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简明有力的几何形式,集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长存的永恒主题。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定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  古埃及的神庙也一样,例如位于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建筑巨大而沉重,威严而神秘,完全显现了一种阳刚的崇高之美。阿蒙神庙最著名的是大殿,又称“多柱厅”,其面积达5000平方米,密密层层排列着十六行,一百三十四根高大粗壮的石柱。它们的底径比柱间净距还要大。这种处理,显然是追求压抑,超感性的艺术效果。马克思在论说西方宗教建筑时曾说过:“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体量,物质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阿蒙神庙建筑所夸张的正是这种纯物质的重压,旨在引起人们惊愕和震撼的观感,在这里,秀丽,含蓄的阴柔之美已完全被排斥了。  2、中国建筑  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  园林方面的差异  综观中国的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两者有很明显的区别。前者强调:自然、野趣;后者强调统一、讲究几何等等,二者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丽融于一体,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这种美表现的直白,很显露。  1、中西方园林差异的历史渊源  要了解中式园林和西式园林,我们首先比较一下东西方城市布局:在欧洲,城市是曲折的,而花园是方正整齐的;在中国,城市是方正整齐的,相反花园是曲折,甚至是曲径通幽的。为什么东西方城市布局和园林正好相反,我们可以追溯到二者城市历史的发展史:  欧洲的几何式花园,形成于封建制的晚期。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和国王一起,正力求摆脱几百年的封建分离和混乱,建立统一的、集中的、秩序严谨的君主专制政体。而欧洲的城市,大多是从中世纪的商业、手工业和水陆交通发展起来的,中世纪城市的曲折,本是封建分裂和混乱的产物。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形成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政的统治之下。为它服务的政治斗争和僵硬的意识形态,压抑一切生机。尚有灵性的社会知识阶层,希望在这个僵化的社会中寻找透气的孔洞,因而他们向往自然和自然中的生活。而这个中国历史的城市发展,在大多数的年代,都是官僚体系的行政中心,城市的方正,都是历史中那些专政政权的产物,这方面在皇帝定都的城市中特征尤为明显。如北京的城市布局:整个城市是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但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中却处处体现小桥流水的自然情趣。从上面比较可以得出:几何式的西式花园和自然式的中国花园,在他们形成的时候,都反映着当时在思想文化上影响最大的人们的愿望:他们要摆脱什么、向往什么。当时的城市,反映着他们要摆脱的,当时的园林,反映着他们要追求的,所以,园林和城市、风格上形成对照。  2、两者的具体区别  在欧洲,建筑统率着园林。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秩序和纪律统帅一切。不但建筑物在布局里占主导地位,而且它迫使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使它“建筑化”。不但花园,甚至连林、木都建筑化了,道路、水池和小建筑物把几何格律带进了园林。在花园里,人们并不欣赏树木花草本身的自然情趣美,他们只不过是有各种颜色和表质的材料,用来铺彻成平面的图案,或者修剪成圆锥形、长方形、球形等等绿色的集合体。花园的美,是这种图案和几何体的建筑美。所以,绣花植坛里用染过色的沙子和石头做底,他们的作用和花草差不多。这种园林,只有借人工的喷泉来给他一股生气、一股活力。  在中国,建筑格律并不统率园林布局,而在园林里,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迫使建筑“园林化”,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敞开。自然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人们欣赏的是树木花草本身的美,不但欣赏它们的形态,还欣赏他们的“生命”和“人格”。岁寒不凋的松柏,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劲节虚心的竹子,刚正坚贞的石头,他们和人们有感情上的联系。甚至象晋简文帝那样“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于是,人就融化在自然之中,率性适情,暂时忘掉尘世的烦恼。  中国的造园艺术因此是抒情的,出世的,人们在自然山水中恬谈隐退,连皇帝都要自比为与世无争的樵夫渔翁。沉思默想,抚琴吟诗,感情磨练得十分敏锐细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露光荧光,茶香药香,都能引起心头的微澜和想象力。一片石、一池水,不但可以幻成江湖丘壑,还代表着一种生活理想,一种文化精义。所以,从园林的定名到题建筑物的联额都成了风雅的事。把文学引进到造园艺术中来,园林的精神容量就扩大了。而这文学,大多是描绘没有人间烟火气的自然风光之美,抒发蔑视名缰利锁、礼法名教的疏狂之情。园林里演出过多少浪漫故事,西厢记里的主人公也要到园林里才发现自己的青春。  西式园林的造园艺术是理性的,入世的,在筑就的平平的台地上推敲着均衡、比例、节奏。他图解君权,而君主在这里仍然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人们在里面交谊、歌舞,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甚至放烟火,热热闹闹。连造园要素也有热闹的:大量喷泉、水风琴等等含有很多机械元素的东西。许许多多的雕刻把古代神话带进了园林,题材不外乎感官的享受。从来没有定园名、题联额这类风雅事情发生。所以西式园林不但在布局上是一览无余的,它的意境也是比较粗浅的,体会不出多少深永的生活滋味。  3、东西方园林的审美差异  两者的审美差异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中国的园林像一杯充满清香的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尝,然后用心去体会的话。那么西方的园林就像一壶浓郁香气的咖啡,给你以直接的享受。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为一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美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崖石坚贞、兰花品高等,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因此,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的丰富的联想,形成中国古典艺术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  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的迹象到处存在,到处都是散布着集合图形,在这里,园林已经不是园林本身的自然美,他是建筑的一部分。  从两者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过欲拘泥小节,张扬且十分大气,但有时他们的园林会给人一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感觉,身处其中有一种矛盾、冲突的体验,能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而我们东方园林,造园处处体现“和谐”,注重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而“个性”二字是很难以展现的,许多大胆的创新都因为会破坏了这份“和谐”而难以实现。因为和谐,东方的园林不免有点小家子气,因为和谐,带给你的宁静而安详的心境,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修心养性的好地方,尤如世外桃源。  就如吃饭,萝卜,青菜都有才好,园林建设不妨中、西的都有,中西合璧也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时候往往又有不同的心境,不同风格的园林恰与之相应。  结束语  由于中国传统美术自成体系和中华民族特定的审美意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美术理论和西方美术理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理论形态上看,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多为感受性和经验性的评议,多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品评,进而涉及作者的个性品格;西方美术理论的理论性较强,多是侧重作品形式的抽象分析和阐释。  ②从哲学基础上看,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崇尚和谐、中正,其范畴多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形与神、情与理、虚与实、刚与柔、正与奇等;西方美术理论,偏重从科学的角度寻究造型艺术形式美的依据,从而,其传统的理论一直以模仿说为主导,并产生了透视学、艺术解剖学、色彩学等学科。西方现代美术理论因强调个性和意志的自由,而有极端化和绝对化的倾向。  ③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中国美术理论注重美术同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注重美术的社会功能;西方美术理论更多地强调对作品形式美的自由观照,强调美术的无利害和非功利性。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从整体上相对而言,随着中西美术交流和文化相互影响的加强,中西美术理论也相互产生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相互吸收和融合现象。然而,与此同时,在理论上所表现的差异增大和多元化倾向也更加明显。  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美术理论自身的觉醒和自身价值的加强美术理论将出现由愈来愈强的独特性、科学性、严整性和丰富性所构成的空前繁荣。  中西方美学比较,不仅要向我们传统美学提问,也要向西方美学提问。不仅研究它们的历史,还要促进解决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在美育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美,是思辨的哲学、最微妙的心理学、最情感的艺术。美是文化精髓的集焦点。  参考文献:  [1] 顾铮 著 《自我的迷宫》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2]贺西林 中国美术史简编 成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昏后的契机——后现代主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美』劳丽•S•亚当斯 著 时易 译 《 艺术鉴赏讲座》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5] 列•斯托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 托马斯•门罗 《走向科学的美学》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  [7] 阎增武 《美学原理导论》 黄河出版社  [8] 张樟。住区过渡空间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2(3):19-

欧洲美术史论文1000

最早的原始艺术 于1万年前左右中断 欧洲南部 人类最早的文明 于2千年前左右中断 西亚·北非 古典主义 古希腊、古罗马 文艺复兴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 现代各流派 这个图表就是外国美术史的一个大的框架,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年代的艺术家及作品都在这个框架相应的位置上。 第一章 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 (一)着重掌握 希腊艺术古典盛期美学特征: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是古典盛期希腊艺术的本质特征。古典时期希腊美术崇尚理想主义与写实作风相结合的艺术原则,这时的建 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经典建筑散发着和谐、明朗、端庄的气息;经典雕塑洋溢着庄重、优美、和谐、生动的气息, 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古代希腊艺术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 ① 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 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 "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 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 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③ 古典时期 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 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 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 古典晚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希腊第三种重要柱式。三位杰出的雕塑家。头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 品。 ④ 希腊化时期 帕加马城:宙斯祭坛; 罗德岛派:拉奥孔群像; 雅典:狄摩西尼; 亚历山大里亚:努比亚少年、拔刺的少年; 希腊本土:米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二)掌握 洞穴艺术的涵义、功能和内在意义。 ①洞穴艺术的涵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艺术。主要指涂绘在岩洞深处石壁上的绘画作品,同时也包括在那里发现的浮雕等作品。西 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地区是洞穴艺术荟萃之地。 ②洞穴艺术的功能和内在意义: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有的认为与原始人类为祈求狩猎成功而进行的 巫术活动有关;还有的强调记事作用。种种解释都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概括全部意义。 ③阿尔塔米拉洞:是西班牙工程师索特乌拉及其女儿于1879 年在西班牙北部山区发现的一座长约300米的大洞, 著名的史前洞窟壁画便绘 于主洞顶部。壁画绘有20余只动物,手法写实,线条简练,形象生动, 其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要数充满着蓬勃生命力的强劲的野牛。阿尔塔 米拉洞穴壁画成为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的绝唱。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美术类别及特点: ① 金字塔: 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马斯塔巴是一种用泥砖构筑的低台建筑;后来被宏伟宏伟壮观的角锥型金字塔代 替。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早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最为有名。其中胡夫金字塔的规模最为宏大,高度近150米。 金字塔结构简单、单纯、稳固。在轮廓的天际下,金字塔巨大的体量与一望无垠的沙漠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人类创造力与自然界的充分交 流,也反映了一种威严、永恒和神秘的时代气气氛。 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被希腊人称为"斯芬克斯",象征着望权神授的观念。 ②雕塑: 法老像一般用质地坚硬的岩石作材料,制作上遵循严格而系统化的工作程序,形成所谓的"正面律",即人物无论站着或坐着,都须正面 对着观者,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海夫拉坐像》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贵族、官吏及劳动者雕塑虽然也采用了严格的程序化制作方法,但相对于法老雕塑要更为生动、自然和贴近现实生活。如《村长像》、《 书记员》。 ③墓室浮雕和壁画: 二者都采用层叠的横向画带形式。画面中人物大小及位置不是根据透视要求处理,而是由社会地位的尊卑来决定;造型上遵循着眼睛、肩 胸正面,脸、腿和手为侧面的惯例。着色的原则为男子一律红褐色,女人为淡黄色。如壁画《梅杜姆的野鹅》细致、逼真得犹如标本,创作者 把写实与图案化的处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既有平面装饰效果,又不乏一定的生动性。 埃及新王国时期美术的新格调: 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美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许多方面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形式规范,而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一种注重表达人 间温暖与平和的、更富于人情味的艺术风格,与受到较为严格形式规范控制的传统美术的生硬、刻板作风有相当大的区别。这时的美术家享有 较多的创作自由,敢于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例如《阿赫纳吞雕像》。 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建筑技术领域的成就: 罗马人在建筑技术领域内所取得的独创性成就为拱券技术和混凝土。 罗马帝国时期在建筑上的辉煌成就: ①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建筑: 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神庙:罗马万神殿; 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民间建筑:"银婚屋"。 ②帝国晚期的罗马建筑: 君士坦丁凯旋门; 戴克里先宫;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宗教在印度美术中的影响: 在南亚次大陆,孤绝的自然疆界、持续的外族入侵和复杂的人种构成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文化。印度就象一个博物馆,汇集了多种信仰、习 俗、宗教,印度美术也成为各种宗教的诠释者和传播者,渗透者错综复杂的意识内容。随着各种宗教的兴衰、更替,印度美术展开了风格演变 的历程。印度美术本质上是宗教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浑然一体。 印度宗教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佛教被尊为国教,从此佛教美术日臻繁盛,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才让位给印度 教美术。 日本绘画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①飞鸟至贞观时代(6-9世纪):绘画代表作是木版漆画《舍生饲虎图》(7世纪); ②滕原时代至室町时代(10-16世纪) 滕原时代的典型风格"定朝式"; 用日本手法描绘日本风光的大和绘; 绘卷物:"女绘"《源氏物语绘卷》、"男绘"信《贵山缘起绘卷》、《伴大纳言绘词》; 肖像画:腾原隆信《源赖朝像》; 著名画僧雪舟《冬景山水图》、《烟雨山水图》。 ③桃山、江户时代(16-19世纪) 狩野派代表人物狩野永德; 汉画派画家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 光悦—宗达—光琳派创造的日本美,光琳的代表作《红白梅花图》、《燕子花图》; 浮世绘:开创者菱川师宣,最有影响的是葛饰北斋,其代表作有《神奈川巨浪》; 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从公元8世纪起,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已逐步形成。外形上是穹顶与几何体的简单组合。伊斯兰建筑成就最高的是清真寺。光塔高耸是清真寺 的标志。基布拉、圣龛、宣讲台、喷泉是清真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建筑本身没有纯粹的定式,装饰的复杂繁丽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装饰。一类是建筑结构本身的装饰,用外露结 构法,让拱券骨架暴露在外,产生一种构成的美,或者变化拱券样式。另一类是墙面装饰,运用多种材料贴面。装饰纹样从几何纹、动植物纹 到文字纹样变化无穷。在平整的表面,通过色彩对比和纹样连续,给人以变换无穷的视觉印象,整座建筑浑然一体。 (三)了解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的时间、旧石器时代美术类别及代表作。 ①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万年至1万多年之间。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外国美术作品大致分为两种 类型:洞穴艺术和小型雕塑。 ②洞穴艺术包括壁画,如拉斯科洞、阿尔塔米拉洞、三兄弟洞等洞穴壁画;浮雕,如法国"持角的维纳斯"等。 ③小型雕塑艺术有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法国《莱斯普克的维纳斯》等。 中石器时代的美术遗迹: 主要遗迹有北欧和西班牙拉文特地区的岩画,代表作分别为《人物、动物、鱼、舟》、《五个弓手》。 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和陶器成就: ①巨石建筑:英国斯通亨治巨石圈; ②陶器:造型优美,纹样众多,抽象化的几何纹样占主导地位。纹饰活泼、富于变化,同时又不失内在的统一性,与淘气形制也配合得十 分默契。 苏美尔美术遗迹: ① 苏美尔塔庙遗址; ② 祭祀者群像; ③ 金牛头竖琴。 阿卡德美术遗迹: ① 阿卡德国王青铜头像; ② 纳拉姆幸王记功碑。 新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美术遗迹: ① 古地亚人的头像; ② 汉穆拉比法典碑。 亚述美术遗迹: ① 萨尔贡二世王宫; ② 萨尔贡二世王宫守护神; ③ 《猎狮图》; ④ 《垂死的母狮子》。 新巴比伦美术遗迹: ① "空中花园"; ② 巴别塔; ③ 伊什塔尔门。 波斯美术遗迹: ① 大流石接见厅; ② 波斯波利斯王宫平台浮雕带。 埃及艺术的著名艺术遗迹: ①早期王朝美术遗迹: 《纳美尔王石板》; ②古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金字塔:马斯塔巴、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吉萨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雕塑:《海夫拉坐像》、《村长像》、《书记员》; 墓室浮雕和壁画:《梅杜姆的野鹅》。 ③中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礼庙; 方尖碑; 谢努塞尔特三世头像。 ④新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哈特谢普苏特葬礼庙; 卡尔纳克神庙; 卢克索尔神庙; 阿赫纳吞雕像; 壁画《两个公主》;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及主要美术遗迹; ①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首次把拱券构造与围柱相结合,使建筑物具备某种纪念碑的气度; ②主要遗迹:陶棺雕像、罗马城的象征青铜雕塑《母狼》、墓室壁画《渔猎》。 古罗马的主要美术遗迹: ①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希腊和埃特鲁里亚风格相结合的神庙:福尔图娜·维律里斯神庙; 肖像雕塑流行:<携两位先人头像的贵族>; 壁画《花园》、《桃子与玻璃缸》、《庞培城壁画》。 ② 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神庙:罗马万神殿; 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民间建筑:"银婚屋"; 雕塑:圆雕奥古斯都像、高发女子、图拉真皇帝、马可·奥里略骑马像等;浮雕通常与凯旋门、记功柱和祭坛结合在一起; 法尤姆版画; 镶嵌画。 ③ 帝国晚期美术遗迹: 卡拉卡拉像; 君士坦丁大帝头像; 君士坦丁凯旋门; 戴克里先宫;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非洲主要美术遗迹: ①撒哈拉岩刻和岩画:圣公绵羊; ②尼日利亚地区的诺克文化; ③西非古伊费王国旧地的青铜像:费伊王后像; ④尼日利亚贝宁古国的雕塑:公主头像、吹角号的人; ⑤土著部落美术:守卫偶像、面具。 美洲美术的基本情况: ①北美印第安美术:巨蛇土丘; ②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美术:金字塔广场、奥克梅克巨石头像; ③中美洲玛雅美术:乌斯马尔修道院、奇琴伊察古城、浮雕、壁画; ④安第斯山区的印加美术:太阳门、马丘比丘城、雕塑。 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 萨那拉特狮子柱头; ② 巴尔胡特佛塔; ③ 桑奇大塔、树神药叉女; ④ 犍陀罗美术:卡特拉坐像; ⑤ 马土腊美术:马土腊立佛像; ⑥ 阿旃陀石窟。 印度古代印度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南式神庙风格:凯拉萨那特神庙、岩壁浮雕恒河降生、青铜雕塑舞王湿婆; ②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德干式神庙风格:凯拉萨神庙; ③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北式神庙风格。 日本建筑、雕刻遗迹: ① 寺庙建筑采用中国样式:法隆寺金堂、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金堂、室生寺五重塔; ② 雕刻:释迦三尊像; 伊斯兰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著名的清真寺:萨迈拉清真寺、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 ②宫殿: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③陵墓:泰姬陵。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艺术 (一)重点掌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①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美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高大、宽敞和明亮,充分体现当时的宗教精神, 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哥特式教 堂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交叉肋拱和尖拱配套构成教堂的骨架,利用扶壁抵挡拱顶的侧推力。彩色玻璃窗代替外墙,教堂因此迷漫着神妙莫测的光 线。哥特式教堂是宗教教义和美学观念紧密结合的典范。比如,巴黎圣母院里面正中的玫瑰窗象征天堂。正立面水平方向分为三曾,暗示三位 一体。 ②哥特式教堂的代表:法国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英国坎特伯雷主教堂;意大利米兰主 教堂。 (二)掌握 巴西利卡教堂的基本特点: 巴西利卡是罗马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作会堂、法庭或市场,平面呈长方形,由中堂和两个侧廊组成。中堂宽敞,侧廊比较低矮狭 窄。中堂支撑着的墙面上饰有镶嵌画,高处有侧窗采光,屋顶采用木架结构。这种建筑形式后来成为基督教堂摹仿的范本。教会对巴西利卡式 加以改造,在中堂的一端增添向外突出的半圆形龛作为后殿,祭坛等设在它的前方。教堂入口的门厅设在相对的一端。中堂列柱产生稳定的节 奏感,伴随着信徒走向圣坛。这样的空间安排显示了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尊严。后来中堂与后殿之间又增加了耳堂,于是就形成了十字形平面( 拉丁十字式)。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①罗马式建筑的代表:法国克吕尼第三教堂、圣塞尔宁教堂;德国施派尔教堂;意大利米兰圣安布洛齐教堂、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 比萨主教堂;英国杜汉姆主教堂; ②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罗马式教堂有明显的拉丁十字平面。恢复了砖石拱券。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墙塔楼。教堂的外墙十分简朴,没有装饰,屋顶上建有一 座或多座塔楼。罗马建筑的建筑师发明了"肋",用肋构成屋顶支架,肋间填以轻巧的石料,减轻了顶部的重量。肋拱、把钟塔组合到教堂建 筑中,这是罗马式教堂的两大贡献。 罗马式雕刻的主要遗迹及艺术特色: ①主要遗迹:奥顿主教堂门楣上的浮雕《最后的审判》、莫萨克圣彼得堡修道院南门中柱《先知像》、费丹扎教堂高浮雕《大卫像》 ②罗马式雕刻的特点:罗马式雕刻各具特色,而总体上具有一种强烈的形式感和表现性。 哥特式雕刻的代表作: 沙特尔教堂西门雕刻、兰斯主教堂雕刻、瑙姆堡教堂雕刻、木雕《哀悼基督》、皮萨诺父子的雕刻。 哥特式绘画的代表作: ①沙特尔、博韦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画; ②乔托的成就及代表作《哀悼基督》; ③杜乔具有舞台空间感的绘画:《基督进入耶路萨冷》; ④具有北方宫廷风格的马尔蒂尼的《圣母领报》。 (三)了解 早期基督教美术的主要内容: ①地下墓窟:壁画善良的牧羊人 ②巴西利卡式教堂(拉丁十字式):罗马的老圣彼得教堂、罗马的圣萨比那教堂、克莱塞的圣阿波利奈教堂; ③穹顶结构的集中式教堂:罗马的圣科斯坦萨教堂; ④镶嵌画:《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鱼的奇迹》; ⑤石棺雕刻:巴苏斯石棺浮雕。 "蛮族"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①萨顿胡钱包盖; ②兽头; ③"爱尔兰—撒克逊"手抄本风格。 拜占庭美术的主要成就: ①建筑:圣索菲亚教堂(综合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两种形制)、圣马可教堂(希腊十字式)。 ②镶嵌画:《查士丁尼与随从》、《西奥多拉与随从》、《基督变容》、《上十字架》; ③圣像画:《符拉基米尔圣母》; ④壁画:《基督在地狱边缘》。 ⑤雕刻:斗形柱头。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美术成就: 两幅圣马太像代表的两种手抄本风格。 奥托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①木雕《杰罗十字架》; ②青铜浮雕《堕落后的亚当与夏娃》。 贝叶挂毯从侧面反映了罗马式绘画的特征。 国际哥特式的代表人物:马尔蒂尼是国际哥特式的初创者。林堡兄弟是其代表人物。 第三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一)重点掌握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各阶段的艺术特色、影响: ①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在15实际前四分之三左右的岁月中,摆脱着中世纪的规范,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活生生的现象和 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 ②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我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 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 ③样式主义美术 拉斐尔去世之后,一批年轻美术家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 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这一美术现 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 ④影响:由意大利确立起来的具有再现性倾向的古典美术的基本原则,一直影响着以后好几个世纪的欧洲美术发展。

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的总称。迄今所知,欧洲最早的美术作品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前段,距今约5~3万年前,即地球处在玉木冰河期。这种旧石器时代的美术,约在公元前1万年随着冰河期的结束而消失。中石器时代美术的类型有所增加,随着各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出现了各自独立发展的美术传统,不同程度地演化为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旧石器时代美术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前,虽然缺乏人类对于形象的模仿表现的证据,但实用的工具制作和改进,已经显示了许多审美因素。如手斧的几何化造型、对称感,刃口的细小修饰以及刻痕,都不无初级的装饰价值,而且制造工具的过程也为创作艺术作品准备了造型的技巧。

《西方美术史》有感这本书西方艺术的形式与特征等的发展史,其中心问题是美对于人类生活和人类历史的价值和意义。另外,西方美学与西方的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美学,哲学是关于一切美学问题的最基础的思考,具有元美学的性质。对美学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和丰富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许多美学思想的源泉。说起西方美术,我好像走进到了另一个新天地,与中国美术形式意境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感受。在兴趣盎然中,乔托的觉醒,波提切利的韵昧,达芬奇的智慧,米开朗基罗的激愤,拉斐尔的优雅,乔尔乔内的建树,提香的追求和丁托列托的视角,感受布勒格尔的气质,丢勒的才情,普桑的力度,华托的情调,大卫的理想,安格尔的柔美,德拉克罗瓦的激情和莫奈的光影,深深吸引着我。另外,西方艺术流派及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华丽激情的巴洛克艺术;古典优雅的学院派;充满生活情趣阳光的荷兰小画派;夸张扭曲的折衷主义;真实和谐的写实主义;抽象豪放的野兽派;具有戏谑和象征意义的超现实主义„„书的第一部分讲的是古埃及希腊罗马美学。提起埃及,人们首先想起的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卓越的建筑艺术,它是法老王们的陵墓。对于金子塔的美丽和雄伟我不多说,在课上学到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埃及的雕刻、绘画艺术。从那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埃及人的灿烂文化以及他们对“秩序”的狂热追求,绘画的比例,外形都奇异的保持一致,宏伟的雕像现在虽然有好多残缺,但仍能感受到那埃及的辉煌文明!古希腊的美学思想是在其哲学,艺术,宗教,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超凡入圣的艺术,古希腊与古罗马。罗马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直接根据面具制作肖像雕塑。后来古罗马肖像雕塑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它是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伟大的罗马,璀璨的希腊!充满神话的希腊,雅典卫城,巴特农神庙,这些美丽的地方都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虽然没有在幻灯上看到十几米高的雅典娜塑像,但是可以想象那是怎样的宏伟美丽。充满了神圣,梦幻般的感觉!这些都给我从新认识了希腊的文化,对希腊的建筑也有了一些了解。最后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大天才——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纪录片记录了他们的生平种种,让我们了解了天才成功的不易与艰辛。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时代!他们值得我们现在每一个学生去学习,为之理想而奋斗,因为他们告诉我们,艺术是门伟大的科学!终求一生,值得为之奉献,为之探索!它介绍了几种最早形态的美学思想。塔塔凯维奇认为美学思想最早包含在艺术之中;鲍桑葵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吉尔伯特和库恩认为哲学孕育了美学。综合几位美术家的观点,早期希腊的美学思想是蕴含在宗教,艺术,和哲学当中的。这几种观点的分歧是美学本身是什么,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由此可见,美学不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他们之间还有更复杂的关系。要理解他们的关系,我想必须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欧洲史论文1000字

“铁”和“血”-------------他妈的,西欧人,“盗版”我们中国的“火药”,用“铁”和“血”走出“中世纪”了。==========(这是我的“提纲”)如果对你有帮助,就给分啊。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欧洲自公元500年至公元1500年的一千年间被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为黑暗的时期。由于蛮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罗马帝国的崩溃,几乎造成当时欧洲文化的完全毁灭。西欧的封建制度便是在这一背景下,由日尔曼、罗马和基督教三种因素互相融合,从罗马灭亡后的废墟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骑士制度同样也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是欧洲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确立起来的封建附庸制度。中世纪的欧洲国家是一种松懈的领土集合体。在一个国家里,以皇帝、国王、公爵等为最高领主,其他大贵族则以向其宣誓效忠来换取封地——“采邑”,从而成为最高领主的附庸。这些附庸各自又可以拥有从属于自己的附庸,直到拥有少量土地或无地的骑士们,如此便构成了西欧完整的封建等级体系。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并且把造成这种“黑暗”和“文化倒退”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基督教会事实上,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公元5—11世纪),教会的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西欧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近代欧洲成为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从近代欧洲诞生的近代文明以其巨大的影响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人权、民主、法制、共和、科学等观念,今天已为世人广泛接受;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东西方世界从此愈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欧洲中世纪是一个独特的历史时期,从罗马帝国的废墟中成长起来的日尔曼人诸王国逐渐把日尔曼与罗马因素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包含于西欧封建制度之下的一系列制度。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公元476年最后一位罗马皇帝被日尔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终于在蛮族的入侵下灭亡了,在原西罗马帝国的土地上相继建立起许多日尔曼人国家,西欧的封建制度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发展起来。 法兰克人进入高卢地区后,就没收了罗马皇室和部分奴隶主的土地,用以分给法兰克人的马尔克公社。也有很多被墨洛温王朝的国王和他的亲兵们所占有,他们成为了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随着法兰克人不断征服新的地区,国王们便把新征服的土地及其上的人民赠送给他的部下、主教和修道院长,即所谓的“赠地”。这样无限制赠地的结果便是地方大贵族的实力不断增加,最终大大削弱了王权,使墨洛温王朝的继任国王们逐渐成为一个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共主”。到加洛林家族的查理"马特担任宫相时期,为了法兰克国家的长治久安,也为了巩固他自己的实力,他开始实行采邑制。查理"马特将没收的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采邑的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骑兵役,并向其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有义务保护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伤害。采邑分封,只限终身,不得世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欧封建制度是在这一时期由法兰克人发展起来的,“采邑”制更是起到了根本的决定意义。 “采邑”制到查理曼时期有了很大发展。在这一时期里,除国王旧有的教俗封臣外,过去属于国家官吏的伯爵、马克伯爵和公爵等也都变成国王的封臣,从国王处领受采邑。并且此时的采邑逐渐的变为世袭的了。国王的封臣们也可以吸收自己的封臣,并把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赐给他们,从而又成为他们的封君。9世纪后,“封土”一词逐渐代替“采邑”;以后则全用封土称呼。国王是最高封建领主,其下有公爵、伯爵、主教等大封建主,再下是中小封建主,至此形成西欧完整的封建等级制度。 中世纪的国家是一个松弛的封土集合体,并没有明确的国界概念。“它的财产权和主权到处相互转化”[1] 欧洲的封建制度是一种政治、经济合一的制度。封建领主在其封土内首先明确拥有的是土地的所有权,进而在王权衰落后,又逐步取得了王权在地方的权力并将其转化为同封土一并世袭的私人权力,其中包括行政、司法、税收、铸币等权力。追究欧洲封建制度的产生根源,则包括了三个主要的因素:罗马文明、日尔曼传统以及基督教的影响。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公元500~1500年,就是西欧的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说基本奠定后世的国家形势。这个时期,整个西欧的主要政治制度就是封建制。但是,此封建非彼封建。以我来看,西欧的封建制还是更接近于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这种封建制也是国家元首赏赐土地给他想要封赏的人,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在大宗之下的小宗,可以不听从大宗之上的更大者的号令,简单来说,可以用一句当时的俗语说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就清楚地说明了上下的权力关系。按照我们的看法,这无疑是不利于统治的。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这是不错的。 这个时代,西欧各个国家迅速发展,这是由于两项科技的发明,一项是马轭,它可以使牲口在被牢牢套住之余不至于被压住气管而窒息。另一项则是重犁,它可以迅速的破开土壤,翻开错综复杂的地下根系。这段时间内,欧洲的树林急剧减少就有它们的功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产力逐渐提高,国家开始进入兴盛。国家的强大使得战争频发。公元六世纪开始,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维京人开始入侵欧洲国家。他们有着先进的航海技术,是他们发现了格陵兰,也有传闻说他们在早于哥伦布的几个世纪前就已经先达到了美洲。反正,他们倚仗先进的航海技术,对波罗的海及北海附近的国家进行侵略式的抢掠。当然,这也促成了最能代表西欧当时特色的城堡。当时的城堡,规模甚宏,在强盗入侵时,附近的农民便躲入城堡,寻求保护。领主也因为战略原因乐于对居民提供保护,便形成了西欧的一种独特城市格局:层层的建筑或农田围绕着城堡而建。其实,认为城堡是一种防卫工具的看法是十分片面的,事实上,城堡最初建立的目的是作为士兵及骑士的军事基地,是用来控制附近地区的。在国王权力日渐衰退的中世纪,城堡成为了维护城镇稳定的重要工具。 说到欧洲中世纪的代表,城堡绝对不会比骑士更具特色。骑士的兴起源于法兰克帝国的大军阀铁锤查理。他在与阿拉伯人的都尔一役中大败阿拉伯人,便是得益于他的精锐骑兵部队。随后,骑士风靡全欧洲,各个地区的人们都以成为骑士为荣。因为骑士需要供养马匹,自己配备武器,盔甲,非富贵人家没有资格成为骑士。骑士经常依附于他心仪的领主,领主为其提供土地和农民,骑士在需要时期为领主作战。因为供养骑士的费用远比普通的士兵要高,所以有的领主是比较贫穷的。骑士被视为一种身份,后来逐渐发展成骑士精神。不过在后来,骑士们因为利益的缘故,不再重视这种规则。有一个绝对强力的历史事实印证了这个现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的主力就是各种利欲熏心的骑士,因为幻想掠得无比的财富,组成各种军事团来参与东征。他们参与了除了儿童十字军外的每一次侵略战争。骑士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战争的象征。 欧洲中世纪有一个大民族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日耳曼民族了。但,此日尔曼并非希特勒口中的日耳曼,它是莱茵河以东,维斯瓦河以西,多瑙河以北的一片大地区的民族总称。日耳曼人的杰出代表是法兰克人,当时的法兰克王国可谓是强大至极。后来因为日耳曼民族的分遗产制度而分裂成3部分,分别是法国、意大利、普鲁士(即德国)的前身。日耳曼语系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语言,被匈奴人赶入欧洲的日耳曼人的入侵更直接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可谓是影响力大。 在欧洲的中世纪,有一件事不可不提,就是蒙古人的入侵。当时的蒙古铁骑,甚至达到了多瑙河东岸,让许多欧洲人闻风色变。当时的蒙古人所到之处,攻破城镇大部分遭到屠城厄运,幸亏为阿拉伯人所败,不然怕会有一场大灾难在欧洲发生。 总之,在公元500~1500年的西欧,即中世纪的西欧,战争的阴云总是笼罩在人们头上,可以称之为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南意大利的诺曼征服---------最后的维京征服浪潮  11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由上升而趋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诸多社会矛盾凸现,各种民族或政治力量竞相登台,交互影响。前此曾泛滥于大半个欧洲沿海的维金运动虽呈退潮之势,但这些北欧海盗后裔们移居法国诺曼第后依然热情不减,活力充溢,此刻终于再度冲动,北跨海峡,入主英伦,出演了著名的“诺曼征服”的雄壮活剧。与此同时,又南徙意大利,以军事和外交手段,步步为营,兼并蚕食,展开了另一场旷日持久的征服运动,辗转缔造了一个辉煌强盛的西西里王国。  就时间顺序和内容性质而言,诺曼人在南意的活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11世纪上半叶初涉南意,立稳足跟;二、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吞并南意诸领地,进征西西里,争霸地中海;三、12世纪创建诺曼西西里王国,征服运动达至全盛期。  位于法国西北海岸的诺曼第公国,是10世纪初始建于西欧大陆的第一块稳固的北欧人拓殖地。此后一个多世纪来,诺曼第不仅又陆续吸纳了许多新来的同族移民,而且也在法国当地经济文化氛围的濡染下,迅速迈入封建化历程。  随着相对和平环境下的人口增殖过速,这块偏居一隅的领地显得愈益狭小,不断有人开始向外迁移,以另谋生计。这些流徙于外的人中,不乏破产潦倒者,为了逃避诺曼第公爵的法律约束,也有“被日渐增多的兄弟排挤的无地子弟”。[诺曼第存在诸子均分制的继承传统,受此影响,各子所能分得的土地太少,乃至于一无所有。当时从诺曼第外迁人口的数字,未有准确记载,但估计当不在少数。一般认为,11世纪是西欧从中世纪早期的破坏状态中得到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和人口都有相当的增长。亨利?皮雷纳甚至把高出生率称作“11世纪的特点之一”,“在这个时期,家庭中人丁兴旺的现象似在贵族中和在农民中一样地普遍。年轻的小伙子到处皆是,他们感到自己的乡土上人满为患,渴望到远方去碰碰运气”。显然,这就从本土社会游离出来了一股焦躁不安的力量。  起初,同MSL交战的西班牙,曾吸引过像罗杰?德托埃斯尼这样的诺曼人骑士前往,但结果并不持久。倒是随后兴起的向意大利方向的冒险,给诺曼人带来了成功与希望。这不仅是因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的交通要冲,素来是基督徒去近东朝觐的必经途程之一,而且本身也有不少宗教圣迹,颇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意大利气候温和,物阜民丰,其丰沛的文物财富历来受到形形色色外族的觊觎,并成为列强的逐鹿之所。南部意大利当时政局动荡,诸种势力交错击撞,乱象纷呈。罗马教廷以教皇国版图为依托,四出伸手,干预各地世俗事务。拜占廷帝国自查士丁尼时代以来一直在此占有若干块领地,诸如阿普利亚、卡拉布里亚等,派驻总督、军队监管。先后以北非阿格拉布和法蒂玛王朝为后盾的阿拉伯埃米尔们,则仍盘踞着富庶的西西里岛大部分。此外,野心勃勃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皇帝和伦巴第的大小王公贵宵,也都纷纷插足其中。他们彼此攻伐,战端频起。这种紊乱之局已实际上瓦解了意大利的任何对外防范能力,给外部势力的介人以可趁之机。  诺曼人最初是以朝觐者的身份进人南意的,其巡礼活动包括参拜阿普利亚地区加尔加诺山的大天使圣迈克尔圣迹。据说,1016年,一批40名诺曼人从圣地返回途中,曾帮助击退了一支进攻萨莱诺城的阿拉伯舰队。萨莱诺的伦巴第王公盖伊马尔四世对他们予以挽留,援为己用,并许诺付给薪饷。他还要求派一些诺曼骑士赴其宫廷服役。自此,诺曼人开始同意大利发生了联系。①  另一则报道提到,由首领德朗若率领的一支诺曼人队伍约二百人,在南意加尔加诺山被一位名叫梅莱斯的巴里城市民说动,加人其反抗拜占廷统治的运动。诺曼人于那不勒斯登陆,初战告捷,旋即在坎尼之战(1018年)中为兵力和武器装备均居优势的拜占廷军队所败。1019年,梅莱斯被迫投奔德意志,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求助,不久殁于德皇宫廷。而那些曾跟随梅莱斯的诺曼人,则因未获合法的居留地,不得不流落于南意的山岭溪谷间,或打家劫舍,或替人充当雇佣兵来维持生计。  诺曼人雇佣兵队伍,渐成南意一股不可小觑的特殊势力。他们表面上仰人鼻息,受制于人,替雇主效命征战,实际上却颇具回旋余地,拥有相当的自由度。优良的军事素质和昂扬的士气,往往助其克敌制胜。而南意的各种原有势力,从卡普亚、本尼凡托到萨莱诺和那不勒斯的公侯们,出于自身利害计,往往也在其相互争斗中竞相召请和利用诺曼人雇佣兵,以至这块政治祛码价值骤升,愈发显得举足轻重了。诺曼人深谙此中之道,乐得左右逢源,纵横捭阖,钻营周旋于各方之间,竭力抬高其政治要价,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取好处。南意的权力天平也就随之摇摆不定。  1021~1022年,诺曼人一度加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二世远征意大利的队伍,但所获不丰。他们像其祖辈当年在法国一样,很快便不满足于仅以金钱和战利品之得作为服役打仗的报酬,而希冀于获取永久性的居留地,建立一个新诺曼第。不久,那不勒斯公爵塞尔吉乌斯因政争中被逐,得诺曼人相助而复政,遂在1029年回赠一块土地,以表谢忱。诺曼人在此建起阿韦尔萨城。这座小城位于那不勒斯和卡普亚之间,起初仅作防御敌对的卡普亚公爵潘杜尔夫四世的一座堡垒,结果却成为诺曼人在南意土地上设置的第一块稳固的定居地。这块以雷努尔夫伯爵为首脑的领地,在法律上曾被视作康拉德二世的一块封土,与神圣罗马帝国维系着名义上的臣属关系。  此后,阿韦尔萨犹如磁石般吸引了一批批诺曼人,从法国络绎涌来。“贫者为摆脱生活困境的愿望所驱使,富者受到希望的激励……阿韦尔萨不受约束的生活准则给那些地方上的亡命徒,给每一个力图躲避上司不公正或公正惩罚的逃亡者提供庇护和鼓舞。”未几,这些外来移民便迅速地在生活方式乃至文化观念上融人了当地社会。  经营南意的诺曼人中,最负盛名而又最具影响力的当推奥特维尔家族诸兄弟:诺曼第科唐坦骑士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有12个儿子,其中3个儿子即长子威廉和德罗戈、翁弗莱,于1036年率领部众首抵南意②。他们最初效命于萨莱诺公爵瓜伊马罗四世,助其拓疆略地,势力逐渐兴起。  自9世纪下半叶西西里岛被阿拉伯人征服以来,拜占廷帝国就一直期盼有朝一日在该岛匡复失土。1038年,拜占廷驻南意的行省总督(Cata-Pan)马尼埃克斯再度组织对西西里的远征。诺曼人受马尼埃克斯召请,投效于他的靡下,战斗中一再显露其过人的勇气和能征惯战的军事素质。他们的先头部队首先在西西里登陆,一举夺占重镇墨西拿。1040年在锡腊库扎交战中,奥特维尔家族的长兄铁臂威廉将该城埃米尔刺翻于马下。拜占廷依靠诺曼人的援助,连克13城,一度重新控制了西西里大部。旋因分配战利品引起的争执,致使诺曼人愤而离去。  奥特维尔家族兄弟返回意大利大陆后,与阿韦尔萨的诺曼人结成联盟,侵扰各地,以报复拜占廷人的背信弃义行为。1042年坎尼之战,他们大败拜占廷军,瓜分所掠之地,随后推举其首领铁臂威廉为阿普利亚伯爵,仍奉萨莱诺公爵瓜伊马罗四世为宗主,以梅尔菲为统治中心。阿韦尔萨的雷努尔夫则分得西博托和加尔加诺山两地。  早期活跃于南意的诺曼人军队,数量有限。吉本说他们上阵时不超过700骑兵、500步兵,却被人夸大为6万之众。可是,其活动能量却颇惊人。他们从已经控制的阿韦尔萨和梅尔菲两据点频频出击,态意扩张。  奥特维尔家族统治的梅尔菲政权,在组织结构上,差不多像是个“自行组建的贵族共和国”。它的最高统治层系由12名经民众推选的伯爵组成,他们的年龄、出身和功业是人们选择的依据。他们各自有特定的领地,所出贡赋分别拨归其用。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中心还建有城堡,充任其附庸们的领主。12名伯爵在梅尔菲都拥有单独的住房,在那里共同组成二个类似贵族会议性质的军事立法机构(senate),共理国政。这个立法机构的首席贵族、主管长官和将军,就是拥有阿普利亚伯爵头衔的铁臂威廉。  1046年威廉死后,其二弟德罗戈继任阿普利亚伯爵。同阿韦尔萨的同胞们一样,他也接受了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册封,以便给自己披上一件带有保护色的外衣。自此诺曼人在充斥贪婪和阴谋的南意政争里愈陷愈深,“他们既不爱人,也不信任人;既不受人信任,也不被人爱。对王公们的蔑视中搀杂有恐惧情绪,而对本地人的恐惧中又混合着仇视与怨恨。”拜占廷人曾试图说服诺曼人让出在南意的占领地,并以金钱诱使其充当皇室雇佣兵去与波斯作战,但徒劳无功。1051年,亲拜占廷势力刺杀了德罗戈,三弟翁弗莱继立为阿普利亚伯爵。  诺曼人一仍其旧,杀伐掳掠,横行南意各地,他们与日俱增的影响,愈益引起了各方的忧虑和戒备。罗马教皇利奥九世筹划应对之策,欲图联合德皇亨利三世和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协力将诺曼人逐出南意,未果。利奥九世只得单枪匹马自领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去迎敌。  1053年6月18日,教皇兵败奇维塔泰,沦为诺曼人囚虏,不意却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诺曼胜利者忽然全体跪倒在他们的俘虏面前,乞求教皇的赐福,并恭敬地释放了他,还“同意将阿普利亚作为教廷的领地”。随后翁弗莱礼送教皇返罗马。教皇接受诺曼人的和解之举,转而捐弃前嫌,化敌为友,以上帝代理人的名义认可了诺曼人的征服活动及其所获成果。  在双方相互承认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近乎结盟的特殊关系。这显然为利害所系,较之中古初期法兰克王室与教廷的关系,不无异曲同工之妙。诺曼人虽虔信基督教,怀有浓烈的宗教热情,但更深悉,要在诸强林立的意大利立稳脚跟,一展宏图,赢取教会的好感和允准,倚恃教皇在道义上和政治上的支持是极为必要的。而另一方面,教皇也同样看重世俗武力的强大作用,欲借诺曼人的刀剑去剪除宿敌,以遂称霸之愿。  拜占廷从8世纪起一直将南意广大地区置于其东正教牧首的管辖范围之内。天主教罗马教廷为扩张其势力,谋求全基督教世界最高主宰的地位,与拜占廷之间就教区管辖权问题屡生嫌隙。诺曼人介入南意,并对拜占廷辖区大刀阔斧地侵袭蚕食,恰恰扰乱了既定政治秩序,客观上替教皇排挤敌手、夺取南意教区两统治权廓清了道路,这无疑成为加速1054年罗马教皇和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决裂的催化剂。  从当年以朝圣者和雇佣兵身份初涉南意,到11世纪中叶崭露头角,占地称侯,并赢得教皇青睐,不过短短三四十年,诺曼人已然大体奠立了自己在南意的政治根基。  ①另说诺曼人初到南意约始于1015年:参阅赫·赫德·德·普·韦利编:《意大闹简史):。罗念生朱海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上册,第77页。  ②亦说约1035年抵意。参阅《简明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8卷。“翁弗莱条。  二  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初,是诺曼人在整个南意及周邻地区大举扩展的重要时期。其间,诺曼人首领罗伯特?圭斯卡德及其弟罗杰一世起了十分显著的历史作用。  罗伯特?圭斯卡德是奥特维尔的坦克雷德的第六子。他不仅是勇武俊逸的一介骑士,而且是个精于欺诈蒙谋略的政治老手。“圭斯卡德”为其绰号,意即“狡猾者”。  然而,罗伯特。圭斯卡德的早年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1047年左右离开诺曼第到意大利,初时仅随身带有5名骑士、30名步兵。在加入南意权力财富再分配的角逐中,作为后来者,他遭到兄长的妒忌和排斥,一度落魄乡野,居无定所,以窃牛劫夺、敲诈勒索为业:直至1053年他参与指挥打败教皇的奇维塔泰之役,非凡的领导才干方得显露。1057年,兄翁弗莱死,罗伯特逐其二子,被国人选立为阿普利亚伯爵和将军。  1059年,他同教皇尼古拉斯二世在梅尔菲达成政教协议,在向异教徒开战的名义下,提出了远征西西里、使西西里重归基督教势力范围的计划。尼古拉斯二世乃正式授封罗伯特以“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头街,并预先许之以西西里。此举标志着“罗马教廷和诺曼人之间正式同盟关系的缔结,”从此诺曼人在南意的统治正式合法化,同时也意味着教廷对南意最高宗主权的确立。  1060年,诺曼人攻陷勒佐,完成了对位于意大利半岛靴尖部分的全部卡拉布里亚的占领,从而获得进攻西西里的最优越的跳板。翌年,诺曼人渡海攻占墨西拿,拉开了旷日持久的西西里征服战的帷幕。他们首先利用岛上阿拉伯埃米尔们的彼此不和,同巴勒莫埃米尔伊本?阿特-西姆纳结盟,使其中立,为夺获墨西拿这第一个进兵据点赢得了机会。从军事上说,此战是两栖登陆作战的一个范例。诺曼人原本擅于骑马陆战,为在登陆后能迅速发挥其战技所长,他们甚至在横渡海峡时使用了专门载运战马的特殊船只。  诺曼人征服西西里的直接指挥者是罗伯特?圭斯卡德之弟罗杰一世,奥特维尔家族十二兄弟中的最年幼者。他于1057年来意大利,旋即参加了攻取卡拉布里亚的战斗。1064年,诺曼人欲乘巴勒莫埃米尔新丧之机,夺取该城,未果。1068年,罗杰一世击败北非齐里王朝派来增援西西里阿拉伯人的军队,占领该岛北部和东部。1072年攻陷巴勒莫,罗杰一世始称西西里伯爵。此后,他又迭克特拉帕尼(1077年)、陶尔米纳(1079年)、锡腊库扎(1085年)、恩纳(1087年)、布特拉(1088年)、阿格里真托(1089年)等地。1091年,诺曼人攻陷诺托,最终完成了对西西里全岛的征服。  耐人寻味的是,以罗伯特?圭斯卡德和罗杰一世的指挥才能及诺曼军队的战斗精神与军事技能,征服西西里这个不大的岛屿何以竟耗费了30年之久?  首先,诺曼人兵力不足。奥特维尔家族本身并没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可供支配,而主要靠非官方的武装志愿人员,缺乏稳定性。据说,罗杰一世手下服役的骑士不过百名,也有学者认为罗杰的重甲骑兵为几百名,即使加上辅佐人员,亦相当有限。按吉本的说法,罗杰一世初次登上西西里敌岸时仅带了60名士兵。在塞拉米奥平原交战时,他只有136名骑兵。围攻特拉尼城堡时,人稍多,也不过300人。且不论所述有否溢美的成分,但其军队人少,大致是可信的,很多仗往往以寡敌众,以少胜多。所以,在短时期内,尤其在前期力量对比不利时,诺曼人难以组织起持续的大规模攻势,恐怕也是事实。  其次,罗伯特不时受到来自诺曼人内部各种派系的牵制及难题的困扰,包括贵族会议对他权威的挑战,对行动计划的阻挠。翁弗莱之子的复仇密谋,罗伯特的无情镇压和处置,都不免消耗和分散了诺曼人的精力和兵力。  此外,诺曼人还须应付大陆上的其他敌人。与拜占廷、伦巴第人残余势力作战,卷入教皇、德皇间的各种纷争,罗伯特对巴尔干的劳师远征,如此等等。  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原本不足的兵力更显捉襟见肘。所以,对西西里的征服,用伦西曼的话说,也就成了诺曼人的“一项进展缓慢的事业”。尽管如此,它终究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西里长达200年的统治。如果说,当初诺曼人曾在西西里替拜占廷当雇佣兵效过力,为人作嫁衣裳,那末此刻倒实实在在是在给自己打天下了。  与此同时,诺曼人在南意大陆的扩张势头也在逐步推进。1068年占领东海岸的奥特朗托。1071年,进一步拔除了拜占廷帝国在意大利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巴里,将希腊人势力完全排除了出去。1076年末,又赶走伦巴第公爵吉苏尔夫二世,夺占了萨莱诺。嗣后,罗伯特?圭斯卡德终于攫取了由雷努尔夫家族统治的另一块诺曼人领地阿韦尔萨,把整个南部意大利归并于他所代表的奥特维尔家族的旗帜下。  值得一提的是罗伯特与幼弟罗杰一世的关系。其间固然以携手合作时居多,却也基于各自利益划分而时起争端。他们曾因卡拉布里亚的分赃不匀,一度刀兵相向,终以罗伯特被俘、昆仲达成和解而了结。其后,在领地的具体划分上则主要依据“谁征服归谁”的传统原则行事。西西里岛除少数地方外,基本上均为罗杰一世所独占,罗伯特则难以插手,而主要专注于经营大陆事务。奥特维尔家族两个支系日后的势力格局遂由此确立。  罗伯特同南意各种势力的交往,包括与亟须倚重其精神威权的罗马教廷的关系,无不以维护和扩展自身的利益为转移,极具功利性。双方既互为依存,相互利用,又不乏彼此间的冲撞和摩擦,或也关涉到历任教皇的政策、风格乃至个性之别。从总体上说,罗伯特?圭斯卡德时代诺曼人同教廷的关系,堪称是恩怨迭加、悲喜交集。  1073年登位的教皇格雷戈里七世曾力倡教会改革,以扩展教权为己任,以与德皇亨利四世发生激烈的政教之争而闻名于史。初始他也曾不满于诺曼人骚扰南意教会领地的行径数度以开除教籍相惩戒,但后来为集中力量对付德皇亨利四世及其扶立的敌对教皇克莱门三世,乃一反常态,于1080年6月通过《塞普拉诺条约》,同罗伯特?圭斯卡德言和。次年,罗伯特发动对拜占廷的战争,格雷戈里七世则迎合其舆论上的需要,宣布对拜占廷皇帝处以绝罚。罗伯特投桃报李,登船出征巴尔干之际尚不忘安排人员“在必要时协助格雷戈里对付亨利四世”。1084年亨利四世进兵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七世被围困在圣安杰洛城堡。罗伯特应教皇吁请,亲自统兵由巴尔干急返罗马救驾,经激战,赶走德皇军队,救出格雷戈里七世。诺曼人在罗马城内的悠意焚掠也使教皇尽失人心,难以继续留驻。格雷戈里最后只得追随诺曼人南走,客死异地。  罗伯特?圭斯卡德倚恃与教廷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了诺曼人在意大利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因此而更深地陷人同神圣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争霸的泥淖,并伺机从南意向地中海周边各地进行扩张,从而给这一区域的国际关系造成相当的扰动。1085年,罗伯特?圭斯卡德死于再度出征巴尔干的戎马途中。一度协助其执掌军队指挥权的儿子博希蒙德只得到巴里的一个封邑存身,而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的权位却被他的软弱无能的异母弟罗杰?布尔萨所继承。西欧十字军运动初兴,1096年,博希蒙德便怀着去东方夺取更大荣耀、权力和财富的热望,立即振臂响应,踏上了漫漫征途。1099年,他终以赫赫战功在近东攫得一方地盘,做了安条克公国的首脑。  正当博希蒙德忙于向海外用兵之际,其叔罗杰一世却在西西里大胆进击,巩固与扩展着自己的权势。1098年,他被教皇授以教廷使节之衔,遂得以教皇代表的身份号令西西里全部教会。迄1101年死时,罗杰一世在西西里留给后嗣的已是一份颇具规模的政治基业了。  进人12世纪以后,诺曼人在地中海世界的事业,没有在博希蒙德弟、侄掌管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更没有在他直接控制的安条克公国发扬光大,而是在西西里一系,特别在罗杰一世之子罗杰二世统治时期,随着繁荣强大的西西里王国的创建而达到了鼎盛。  1105年,罗杰二世继任西西里伯爵,年仅十岁,母后萨伏纳的阿德莱德摄政。1112年,罗杰二世年届十七,乃亲自问政。同他那些崇尚武功的前辈相比,他似乎更富于耐心,更注重以政治方式达到自己的目标。1127年,罗杰二世趁堂兄、罗伯特?圭斯卡德之孙威廉死后无嗣,顺势合并了意大利半岛南部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并逼迫当时的教皇霍诺留二世对这一既成事实予以首肯,封他为公爵。这样,罗杰二世首次将诺曼人在南意的三块领地西西里、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统一了起来,并在1130年正式创立西西里王国诺曼王朝(1130一1194),奠都巴勒莫。  罗杰二世选择此时称王,一则在于他确已实际掌控了足够数量的领地,羽翼渐丰;二来也恰逢当时罗马教廷有内部纷争可资利用,能减少政治上的阻力。1139年,罗杰二世进兵南意,占领那不勒斯,旋于加卢西奥一举击溃教皇军,迫使被俘的英诺森二世承认他的西西里王位。底定南意,是罗杰二世对教廷的一大胜利。罗杰二世治下的西西里王国,行政管理严密有效,经济文化繁盛昌明,外交富于活力,堪称为当时地中海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1154年罗杰二世辞世之后,他的子孙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相继践柞,两人行事风格迥异,或硬朗,或宽和,但都颇见作为。从创建王国的罗杰二世,到威廉一世、威廉二世祖孙三代的统治,为诺曼人在南意征服、立国后所达到的极盛时期,有“西西里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称。然而高潮后的余波遗绪,却未持续多久。西西里的优越位置和源源不绝的财富,激起列强的贪欲。一场使人眼花缭乱的王室联姻和继承外交,很快使这个诺曼人南意王国易帜变色,改朝换代了。1186年,神圣罗马皇帝红胡子腓特烈成功地使其长子、未来的德皇亨利六世与诺曼西西里王位法定继承人、罗杰二世的遗腹女康斯坦丝公主结为连理。1189年威廉二世一死,亨利六世和康斯坦丝便立即提出西西里王位要求。只因国人厌恶由一位德意志君主来掌权而力加反对,王国权杖才暂时交于威廉一世之侄、莱切伯爵坦克雷德之手。但坦克雷德的统治并不稳固,矛盾重重,1194年碎死后,亨利六世随之挥兵南下,长驱直入,轻而易举地拿下巴勒莫,将西西里王冠戴上了自己的头顶。  名噪一时的西西里诺曼王朝至此终告落幕,王国改弦更张,换上标有德意志霍亨斯陶芬王朝徽记的旗号,西西里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诺曼人从初涉南意时起苦心经营百余年而赢取的这份煌煌基业,不意竟在一场典型的欧洲王室封建联姻的老式政治游戏中倏尔弃失。或出于偶然,却也似乎蕴藉着某种必然性的意味。  诺曼西西里的意义,自然不仅止于是一个王室联姻政治的牺牲品、王朝兴衰长河里泛起的一圈稍纵即逝的泡沫,而在于这个诺曼人国家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促进过当时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书写了地中海史册中不可抹杀的篇章,惟其如此,才显示着她独有的研究价值。

欧洲美术史论文三千字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_And_History_Paper/Historical_Paper/2006-12/17/html _sf/J509/好有给你个提纲: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 第二章 古代埃及工艺美术 第三章 古代两河流域工艺美术 第四章 古代波斯工艺美术 第五章 古代印度工艺美术 第六章 古代地中海区域工艺美术 第七章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 第八章 埃特鲁里亚与古代罗马工艺美术 第九章 伊斯兰工艺美术 第十章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 第十一章 古代非洲工艺美术 第十二章 古代美洲工艺美术 第十三章 古代大洋洲工艺美术 第十四章 欧洲中世纪工艺美术 第十五章 文艺复兴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六章 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七章 罗可可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八章 新古典主义时期工艺美术 第十九章 近代工艺美术 第二十章 现代工艺美术 自第三至第六王朝,奴隶制生产关系进一步在埃及确立, 史学界将这一阶段划分为“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前 2181年)。此时的埃及已成为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亦有了繁荣发展的局面。手工业进一步从 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冶炼、制陶、采石、木作、皮革、编织 和造船等多种手工行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著名的金字塔就 建造于这一时期,它显示了此时埃及国力的强盛,亦反映了当 时埃及人巨大的创造力。第六王朝末期,由于奴隶主的残酷压 迫与剥削,引起了奴隶和贫民的反抗与起义,造成了内战与分 裂的衰败局面,古王国亦随之消亡。 第七至第十王朝,埃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统一王国 瓦解。史学界称这一时期为“第一中间期”(约公元前2181— 前2005年)。 公元前21世纪晚期,底比斯(Thebes)的一个统治者门图 荷太普一世(MentuhotepI)建立了第十一王朝,恢复了埃及 的统一,开始了“中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 包括第十一、十二王朝统治在内)的历史。这一时期“法老” (pharaoh,即国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同地方贵族展开了长期 斗争,并进一步把王权加以神化。从十二王朝开始,加紧了对 外的侵略和扩张,使奴隶制经济得到了发展。此时埃及已广泛 使用铜器,并已出现青铜器。同时,发明了烧制玻璃的技术, 以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类作出了贡献。至第十二王朝的后 期,由于统治者的腐朽,法老的权势削弱了。这时,来自西亚 的希克索斯人(Hykso)乘虚入侵了埃及。此后的第十三王朝至 十七王朝,埃及一直陷于混乱与被异族侵占的局面,史称“第 二中间期”(约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公元前16世纪初,阿赫摩斯一世(约公元前1570—前1546 年)领导埃及人击退希克索斯人之后,建立了第十八王朝(约 公元前1567—前1320年)。自此至第二十王朝的这一阶段被称 为“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这是古代埃 及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最强盛的一个时期, 因而历史上也称“帝国时期”。 新王国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这时,埃及已普遍使用 青铜器,生产技术亦出现了不少革新。在手工业上,用脚踏风 箱代替过去的吹管冶炼,提高了熔炉的温度;在纺织业方面, 发明了一种悬式纺锭和立式的织布机,促进了麻纺工业的发 展。另外,还出现了彩色玻璃、彩纹陶等新的工艺美术制品。 古埃及的“后期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085一前525年) 包括第二十一王朝至二十六王朝的统治。期间前五个王朝是由 僧倡贵族利比亚人(Libyans)和努比亚人建立的,始终未能统 一。其中,亚述人(Assyrians)曾入侵统治埃及达20年之久。后 来,三角洲塞伊斯城的统治者领导埃及驱逐了亚述人,建立了 第二十六王朝,重新统一了埃及。此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在继 续发展,其文化亦保持着自己民族过去的成就,他们已掌握了 冶铁技术,铁器被广泛使用。在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约公 元前610—前595年)统治时期,埃及人挖通了尼罗河与红海之 间的运河,促进了农业与商业的大力发展。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国征服,沦为波斯的一个行 省,丧失了独立,古代埃及的历史便以此为标志宣告结束。“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美术史话 _And_History_Paper/Historical_Paper/2006-12/17/html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刺激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蒙克:《圣母》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波伊斯:《向兔子解释图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派),是集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成的流派,也是重视个性、重视风格的现代派绘画顶峰。抽象表现主义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的位置,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动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杜尚:《干燥的便盆》继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的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和发展,也说明艺术从强调主观感情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这种转变在与抽象表现主义完全相悖的波普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波普艺术的兴起,说明西方的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当然,对于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西方美术史论家们的论说很不一致。首先在建筑中使用的后现代主义,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模糊的、充满着争论的概念。严格地说,后现代主义是不能与现代主义截然分开的。后现代主义加以弘扬的许多方法与原则,在现代主义的美术中已经尝试过、试验过,只是在后工业社会里把个别的方法和原则加以极端的发展和夸张。后现代主义在某些方面也确实是现代主义的反拨。然而,现代主义的审美原则仍然强烈地影响着当代西方的美术家们。新表现主义、新超现实主义、新抽象等流派在80年代的兴起,多少说明了这个问题。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美术思潮的变化中,似乎可以看到,艺术中的主观与客观、理性与感性、人性与共性、风格特征的加强与消失、人性与机械性、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艺术的审美与反审美,永远是使艺术家困惑并驱使他们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此长彼消或彼长此消的状况,尤其在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这种状况更是常见。观念艺术及其他后现代派思潮之所以那末惊世骇俗,就是因为它们不仅和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而且在向现代主义挑战。但是,历史本身似乎在昭示着这样一个事实,艺术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艺术的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本身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它要在上述列举的种种两极之间寻求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艺术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曲折,整个趋势则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艺术应该被认为是对现实主义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现代主义是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它有别于现实主义,更与现代工业社会的时代节奏相吻合。至少它已经获得了与现实主义共存的力量。雷斯:《法国式的场景》特征 既然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这样,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似乎是超脱社会、超脱自然的人,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少数艺术家例外),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这些艺术家表现了现代人们(包括艺术家们自己)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正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这些特征,使它们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的和审美的价值。因为它们正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现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 对现代主义美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的美术家们对待现代科学和机械文明的心理和态度是复杂的。在有些艺术家的实践(如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中,试图反映社会的这一深刻变革,而在大多数美术家的作品中,对工业文明采取回避和超然的态度。他们对工业社会人性的贬值、机械的升值表示不满。但这丝毫并不意味着现代主义美术的主流与工业社会的进程相反。事实上,工业、科技文明剧烈地改变着现代社会的面貌,从精神上有力地推动了现代艺术的迅速变化。现代主义艺术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尼采的学说,不仅对德国的表现主义运动起过推动作用,也对整个现代主义的文艺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尤其是他否定权威,主张发挥以人的意志、本能为基础的创造力,蔑视中产阶级的文明和虚伪道德,对无意识和本能的推崇,对世界前途的悲观主义,在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反映。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他的“无意识才是精神的真正实际”,是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理论支柱,正是在弗洛伊德理论的引导下,超现实主义以及其他流派的美术家们用多种手法挖掘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层,其后果是一方面开拓新的艺术表现领域,另一方面使艺术语言趋向荒诞和怪异。自然不少作品创造了荒诞、怪异的新境界。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对于现代主义美术不加分析地一味赞扬是不可取的,而视现代主义为洪水猛兽、拒之于门外,不让人们接触和了解更是愚蠢和可悲的。中国80年代以来艺术创造和理论的繁荣、活跃,除了社会、经济的推动这些主要因素之外,与包括西方现代主义在内的外国文艺提供的可用来参考、借鉴的丰富资料不无关系。

第四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一)考核知识点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法国文艺复兴美术  (二)考核要点  1、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绘画之父乔托的绘画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三位杰出代表  佛罗伦萨画派代表波提切利  2、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文艺复兴“三杰”主要作品及风格  乔尔乔纳的绘画  提香的绘画  样式主义  3、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  细密画与宗教画  凡·艾克兄弟的绘画  勃鲁盖尔的绘画  4、德国文艺复兴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美术主要代表人物及风格特征  丢勒、荷尔拜因、格吕内瓦尔德、克拉纳赫的绘画  5、法国文艺复兴美术  法国枫丹白露画派  法国文艺复兴美术的主要代表  第五章 17世纪欧洲美术  (一)考核知识点  17世纪意大利美术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17世纪荷兰美术  17世纪西班牙美术  17世纪法国美术  (二)考核要点  1、17世纪意大利美术:卡拉奇的学院主义美术、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美术、巴洛克美术、贝里尼的雕塑  2、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鲁本斯的绘画、凡·代克的绘画  3、17世纪荷兰美术:哈尔斯的绘画、伦勃朗的绘画、维米尔的绘画、荷兰小画派  4、17世纪西班牙美术:委拉斯贵支的绘画、苏巴朗的绘画  5、17世纪法国美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普桑的绘画、拉图尔的绘画  第六章 18世纪欧洲美术  (一)考核知识点  18世纪法国美术  18世纪英国美术  18世纪西班牙美术  18世纪俄罗斯美术  (二)考核要点  1、18世纪法国美术:罗可可风格、华托与布歇的绘画、夏尔丹的绘画、乌东的雕塑  2、18世纪英国美术:荷加斯的绘画、雷诺兹的绘画、庚斯博罗的绘画  3、18世纪西班牙美术:戈雅的绘画、西班牙现实主义风格  4、18世纪俄罗斯美术:俄罗斯肖像画  第七章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一)考核知识点  1、新古典主义美术  2、浪漫主义美术  3、现实主义美术  4、印象主义美术  5、后印象主义美术  6、19世纪英国美术  7、19世纪俄罗斯美术  8、19世纪美国美术  (二)考核要点  1、新古典主义美术: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大卫与热拉尔的绘画、安格尔与普吕东的绘画  2、浪漫主义美术:法国浪漫主义风格、席里柯的绘画、德拉克洛瓦的绘画  3、现实主义美术:法国现实主义风格 巴比松画派 库尔贝、柯罗、米勒、杜米埃的绘画 罗丹、布尔德尔、马约尔的雕塑  4、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风格、马奈与莫奈的绘画、德加与雷诺阿的绘画、西斯莱与毕沙罗的绘画、新印象主义风格  5、后印象主义美术:后印象主义与印象主义区别、塞尚的绘画、高更的绘画、凡·高的绘画  6、19世纪英国美术:英国风景画、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的绘画、拉斐尔前派  7、19世纪俄罗斯美术:艺术世界派、巡回画派、列宾与苏里柯夫的绘画、列维坦与谢洛夫的绘画  8、19世纪美国美术:美国风景画派的风格、惠斯勒的绘画、霍麦的绘画  第八章 20世纪美术  (一)考核知识点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美术  20世纪下半叶西方现代美术  前苏联美术  (二)考核要点  1、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美术:现代主义风格 野兽主义(马蒂斯) 立体主义(毕加索) 表现主义(蒙克) 抽象主义(康定斯基) 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 未来主义(波丘尼) 风格派(蒙德里安) 超现实主义(达利) 达达主义(杜尚) 巴黎画派(莫迪里阿尼)  2、20世纪下半叶西方现代美术:抽象表现主义 波普艺术 观念艺术 大地艺术 超写实主义 新表现主义  3、前苏联美术:俄罗斯左翼艺术家联盟、前苏联美术代表画家及风格特点

欧洲美术史论文范文

楼主的问题不够明确啊~~~~附上一篇,希望能帮到你。平凡质朴的崇高之美——米勒与《拾穗者》米勒在43岁时完成的《拾穗者》,这是一幅描写农村夏季收割劳动场面的作品,从题材上看,应该说平凡而简单。但它在当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画面上,金黄色的田野一望无际,秋天麦收后的辽阔土地上,有三个农村妇女正在弯腰而细心的捡拾收割后被遗落在田间的麦穗,她们身后的不远处,有堆积如山的麦垛。这一切,都说明三位拾穗的农家妇女是勤劳而朴实的劳动者。从画面上看,尽管她们身体健壮,但始终在重复着机械而单调的动作,目光却全神贯注在地上的麦穗。尤其是她们手中拿着的几根拾起的麦穗,与远处的草垛形成极其鲜明的对比。她们那憨笨的动作,也流露出一种虔诚和忠诚,画作将农民和土地的这种情意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所以,任何人在这幅作品前,都会产生一种对丰收、对生命的庄严景仰,都会产生一种农民对土地那种类似于宗教般虔诚的情怀。当然,也对画面上的平凡而质朴之美产生崇高的敬意。《拾穗者》这幅画刻画了三位贫穷的农家妇女在辽阔的麦田里捡拾麦穗的情景,她们弯腰捡拾的动作展示了一种古典美。重要的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赞美。同时,美丽富饶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与勤劳又形成明显反差。法国文艺评论家卡德莱曾这样说道:“米勒的《拾穗者》等作品刻画出他当时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心理和思想,表达了近代思想,这是一位高贵而不朽的人性画家。”在这幅作品中,米勒安排的人物动作和形态已经成为后人研究构图的经典,人物朴素动作优美,特别是在她们的背后,那合理而有序的铺陈,使得画面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也弥漫着古老而沉重的诗意,使我们感受到大地之神的魅力和古典的庄严美。据说,米勒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自己的孩子连奶水都吃不饱,家庭生活极其窘迫,所以他对底层的劳动者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和同情,甚至他是在继续接受着并在绘画中融化他的痛苦,在生活的痛苦和创作过程的痛苦中寻找到一种庄严而崇高的宗教式的喜悦。因此,米勒笔下的劳动人民是在生活的痛苦中却饱含着道德,这是一种美,最后成为米勒的一种信仰。《拾穗者》是他思想与技术最完美的结合物,罗曼•罗兰这样赞赏道:“米勒画中的三位农妇是法国的三位女神。”米勒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从1840年到去世的三十多年间只有八十余件油画作品。而且很多都是较小的画幅。据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而成的。除《拾穗者》之外,还有《播种者》、《晚钟》和《牧羊女》等,同样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什么时候,《拾穗者》总会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与冲击,这一点与画家始终关注现实、反映现实是分不开的。这幅作品在沙龙展出的时候引起了极大地反响,其中褒贬不一,甚至还有人认为画面上的三个女人丑陋不堪,还有人指责画面的内容揭露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而有意向上层生活挑战的意味,还有人认为这是在有意煽动农民的情绪等等。面对这一切,画家米勒毫不畏惧,他说:“我将坚强的站着,即使他们称我是表现丑的画家,是妨害我们民族进步的东西,但我们绝不做把农民模样加以美化的蠢事。如果只能无力的表现我自己,我宁愿不表现。”我们从米勒的这番话语中感受到他那坚定的现实主义立场,通过平凡的人物表现崇高的理想和内在的精神。特别是他用真实的笔触和感受描绘着他生活在一个空间中的农民,成为后来法国许多画家共同的创作主题。因此,米勒成为法国美术史上伟大的画家,与库尔贝一样,为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外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是浩瀚的海洋!是由无数条艺术河流汇集起来的。中世纪美术史和历史一样,是在暴力、神权垄断的野蛮时代缓慢发展的,以前的美术史家都没有对这时期持太高的 评价。但是近期中世纪美术得到新的关注,尤其是中世纪以后,西方美术史进入黄金阶段。  1、外国绘画流派:  1 威尼斯画派:产生于十五至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威尼斯。威尼斯画派的艺术家们对色彩特别敏感,追求色彩的热烈明朗与辉煌灿烂。他们的题材从宗教转向世俗,多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作品带有一种享乐主义的情调。从绘画的体裁上看,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不适合壁画的创作,他们发展了油画的创作。其主要画家有乔万尼•贝利尼、提香等。  2、印象主义:  于19世纪60~70年代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反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它和过去的艺术最大的区别是艺术语言的改变。印象主义吸收了柯罗、巴比松画派等的艺术营养,在十九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启发下,注重在绘画中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事物,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其代表画家有:莫奈、雷诺阿等。  3、古罗马与古希腊:  (1)与希腊艺术相比,古罗马艺术没有希腊艺术那样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幻想成分,而具有写实和叙事性的特征。  (2)罗马艺术不像希腊艺术那样单纯,它的渊源复杂,既受了希腊艺术的影响,也吸收了西亚等地区艺术的影响。  (3)希腊艺术主要用于敬神,围绕神庙和祭祀、纪念活动进行创作,带有理想化的色彩。罗马人的艺术则大多是以给帝王歌功颂德、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的生活需要为目的的。  (4)希腊人创造了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希腊雕塑强调的是共性和民族精神,而罗马人要求的是个性特征鲜明的肖像。罗马艺术家不仅追求外形的逼真,而且注重人物个性的刻画。  (5)在建筑方面,罗马人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他们在技术和结构上都比希腊的建筑艺术有所进步,在建筑类型上也比希腊更丰富。  不只有神庙和剧院的建筑,还有各种实用性和纪念性建筑如桥梁道路,集会场等并在建筑的空间处理,节约材料耐久使用和美观等方面作了有价值的探索为以后西方的建筑艺术奠定了基础。  总之,希腊艺术是理想主义的,简朴的强调共性的,典雅景致的,罗马艺术是实用主义的,享乐的,强调个性的宏伟壮丽的。  4、主要流派:  17、18世纪的意大利美术共有三个主要流派:意大利学院派艺术、巴洛克艺术、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美术在于历史转折期,对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艺术都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承前是指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某些传统,如学院派主张绘画的标准是米开朗基罗的人体、拉斐尔的素描、格累乔的典雅与风韵等;启后是指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的多姿多彩,对后来的欧洲美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学院派艺术影响了古典主义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影响了罗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而卡拉瓦乔的艺术,不仅在当时影响了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艺术,还对18世纪的市民艺术、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7世纪的意大利艺术不是巴洛克艺术一统天下的,应该是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了解。。才能看到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个流派之间既有相互影响又有相互斗争。  米开朗基罗的主要作品有《大卫》、《创世纪》、《摩西》、《最后的审判》等作品。早期作品《大卫》充满了愤怒和力量,这种力量也是人文主义者向往的自由的人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正因如此,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创世纪》仍是通过神话题材表现人的信心和生命力。《摩西》中的人物和大卫一样,也是一个拯救民族、摆脱苦难的英雄人物。在摩西身上,作者表现了人的尊严。《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件作品的成功和伟大之处在于从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产生了统一的人的集体形象,而色彩的巧妙的使用又使壁画具有了戏剧性的紧张。  米开朗基罗艺术中的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出现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映。正是在他的作品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得到了全面而鲜明的表达,因为米开朗基罗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即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人建功立业的能力,所以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几乎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5、19世纪法国主要艺术流派与思潮 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9世纪的西方美术,尤其是法国的美术,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先后产生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等。  1)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的艺术重古代,重理性,道德,格律,宫廷。主要代表画家大卫,他一生积极参与革命,紧跟时代潮流,把自己的绘画艺术同革命紧密结合起来。代表作如他的名作《马拉之死》调子深沉而又悲壮,真实描绘了马拉遇害。作者满怀激情地沤歌了这位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斗争意志和为人民幸福操劳的崇高品质,使这位"人民之友"的英勇形象流芳百世。  2)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艺术重中古,自然,感情,形式,对比。其先驱是席里柯,他的《梅杜萨之筏》被看作是浪漫主义的伟大宣言。这幅画的构图、光线、色彩、人物的动态与表情等都表现出画家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的激情,它问世后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具有强大的艺术姑力。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以及雕塑家吕德的《马赛曲》都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3)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称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对立。其艺术重现实科学客观批判。杰出画家代表有库尔贝、米勒、柯罗以及雕塑家罗丹等。库尔贝主张以人间艺术为主体,代表作《画室》,《石工》米勒热爱土地艺术,代表作《晚钟》《拾穗者》,柯罗多画风景画代表作《孟特芳丹的回忆》,雕塑家罗丹他的代表作有《加莱义民》、《思想者》等。  4)印象主义:重外光瞬间视觉气氛,印象主义画派提倡户外写生,在色彩上 进行大胆革新与突破,打破了传统的褐色调子统治画坛的局面。代表画家有莫奈、德加、雷诺阿等。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参加了1874年首届印象派画展,二位保守记者借用它的标题撰文嘲讽展览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晚年《睡莲》德加〈苦艾酒〉雷诺阿〈包厢〉〈煎饼磨坊〉  5)新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的艺术重科学,和谐,理性,使颜色由色板上的混合改位由视觉上的混合。代表画家是修拉,他在作画时用点彩的方法来表现对象,又称作“点彩派”。代表作有《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  6)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最著名的三位画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塞尚的代表作《有苹果的静物》体现了他追求物体的结构、体积质感及其相互关系的创作特色。画面显得十分厚重和沉稳,色块鲜艳夺目:给人以特殊的美感。对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有影响,凡高的名作《向日葵》无人不晓,在凡高的眼中,向日葵是太阳的化身,象征热情、光明和生命。画家倾注了满腔激情,用旋转扭动的笔触描绘出一支支生气勃勃的向日葵,用丰富的黄色来塑造太阳的象征物,从而使这些静物画达到了传神入化的境界。对表现主义有影响,高更的绘画具有象征性和原始神秘意味。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使用了强烈鲜明的色块与单线平涂的手法,吸收了东方艺术与黑人雕刻等特点,创造了一种具有内在力量的装饰性画风。是抽象性和寓意性成功处理。对象征主义有影响。  意大利文艺复兴一人文主义精神为主旨,那绘画、雕塑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部外国美术史,同样也是一部建筑史,工艺美术史没有外在历史大师当中,有许多人即使画家有是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如米体朗其罗-贝尼尼等。  普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平不详),古希腊古典后期杰出的雕塑家。雅典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主要创作年代为公元前370-公元前330年。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雕像,大多以大理石为材料。作为古希腊古典后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善于把神话中传说的人物纳入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加以描写,风格柔和细腻,充满抒情感,从而确立了公元前四世纪希腊雕塑的艺术特征。传说他曾与当年雅典最美的少女芙留娜恋爱。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品有《赫耳墨斯和小酒神》、《牧羊神》、《尼多斯的阿芙洛蒂忒》等。

最早的原始艺术 于1万年前左右中断 欧洲南部 人类最早的文明 于2千年前左右中断 西亚·北非 古典主义 古希腊、古罗马 文艺复兴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 现代各流派 这个图表就是外国美术史的一个大的框架,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年代的艺术家及作品都在这个框架相应的位置上。 第一章 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 (一)着重掌握 希腊艺术古典盛期美学特征: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是古典盛期希腊艺术的本质特征。古典时期希腊美术崇尚理想主义与写实作风相结合的艺术原则,这时的建 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经典建筑散发着和谐、明朗、端庄的气息;经典雕塑洋溢着庄重、优美、和谐、生动的气息, 带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 古代希腊艺术的分期及各期的代表性艺术作品: ① 几何纹样化时期:底庇隆陶瓶。 ② 古风时期:瓶画\建筑\雕刻 "库罗斯"和"科丽"雕像、"古风式微笑"; 黑绘风格和红绘风格的陶瓶艺术; 希腊神庙的典型样式——"围柱式"神庙以及两种基本柱式。 ③ 古典时期 古典初期:德尔菲的驭者、掷铁饼者、持矛者; 古典盛期:此期的建筑和雕塑最为完美地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理想。雅典卫城的建筑和雕塑最有代表性。雅典卫城由帕特侬神庙、厄瑞克 忒翁神庙、山门、胜利女神庙组成; 古典晚期: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和古希腊第三种重要柱式。三位杰出的雕塑家。头像、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刮汉污垢的运动员等雕塑作 品。 ④ 希腊化时期 帕加马城:宙斯祭坛; 罗德岛派:拉奥孔群像; 雅典:狄摩西尼; 亚历山大里亚:努比亚少年、拔刺的少年; 希腊本土:米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二)掌握 洞穴艺术的涵义、功能和内在意义。 ①洞穴艺术的涵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艺术。主要指涂绘在岩洞深处石壁上的绘画作品,同时也包括在那里发现的浮雕等作品。西 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地区是洞穴艺术荟萃之地。 ②洞穴艺术的功能和内在意义:学术界历来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是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有的认为与原始人类为祈求狩猎成功而进行的 巫术活动有关;还有的强调记事作用。种种解释都有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但其中任何一种都不足以概括全部意义。 ③阿尔塔米拉洞:是西班牙工程师索特乌拉及其女儿于1879 年在西班牙北部山区发现的一座长约300米的大洞, 著名的史前洞窟壁画便绘 于主洞顶部。壁画绘有20余只动物,手法写实,线条简练,形象生动, 其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要数充满着蓬勃生命力的强劲的野牛。阿尔塔 米拉洞穴壁画成为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美术的绝唱。 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美术类别及特点: ① 金字塔: 作为法老陵墓的金字塔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马斯塔巴是一种用泥砖构筑的低台建筑;后来被宏伟宏伟壮观的角锥型金字塔代 替。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是古埃及历史上最早的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最为有名。其中胡夫金字塔的规模最为宏大,高度近150米。 金字塔结构简单、单纯、稳固。在轮廓的天际下,金字塔巨大的体量与一望无垠的沙漠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人类创造力与自然界的充分交 流,也反映了一种威严、永恒和神秘的时代气气氛。 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被希腊人称为"斯芬克斯",象征着望权神授的观念。 ②雕塑: 法老像一般用质地坚硬的岩石作材料,制作上遵循严格而系统化的工作程序,形成所谓的"正面律",即人物无论站着或坐着,都须正面 对着观者,头部和躯体保持笔直状态。《海夫拉坐像》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贵族、官吏及劳动者雕塑虽然也采用了严格的程序化制作方法,但相对于法老雕塑要更为生动、自然和贴近现实生活。如《村长像》、《 书记员》。 ③墓室浮雕和壁画: 二者都采用层叠的横向画带形式。画面中人物大小及位置不是根据透视要求处理,而是由社会地位的尊卑来决定;造型上遵循着眼睛、肩 胸正面,脸、腿和手为侧面的惯例。着色的原则为男子一律红褐色,女人为淡黄色。如壁画《梅杜姆的野鹅》细致、逼真得犹如标本,创作者 把写实与图案化的处理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画面既有平面装饰效果,又不乏一定的生动性。 埃及新王国时期美术的新格调: 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美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许多方面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形式规范,而显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一种注重表达人 间温暖与平和的、更富于人情味的艺术风格,与受到较为严格形式规范控制的传统美术的生硬、刻板作风有相当大的区别。这时的美术家享有 较多的创作自由,敢于如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例如《阿赫纳吞雕像》。 罗马共和国时期在建筑技术领域的成就: 罗马人在建筑技术领域内所取得的独创性成就为拱券技术和混凝土。 罗马帝国时期在建筑上的辉煌成就: ①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建筑: 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神庙:罗马万神殿; 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民间建筑:"银婚屋"。 ②帝国晚期的罗马建筑: 君士坦丁凯旋门; 戴克里先宫;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宗教在印度美术中的影响: 在南亚次大陆,孤绝的自然疆界、持续的外族入侵和复杂的人种构成形成了独特的印度文化。印度就象一个博物馆,汇集了多种信仰、习 俗、宗教,印度美术也成为各种宗教的诠释者和传播者,渗透者错综复杂的意识内容。随着各种宗教的兴衰、更替,印度美术展开了风格演变 的历程。印度美术本质上是宗教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浑然一体。 印度宗教主要是佛教和印度教。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佛教被尊为国教,从此佛教美术日臻繁盛,一直持续到公元7世纪才让位给印度 教美术。 日本绘画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①飞鸟至贞观时代(6-9世纪):绘画代表作是木版漆画《舍生饲虎图》(7世纪); ②滕原时代至室町时代(10-16世纪) 滕原时代的典型风格"定朝式"; 用日本手法描绘日本风光的大和绘; 绘卷物:"女绘"《源氏物语绘卷》、"男绘"信《贵山缘起绘卷》、《伴大纳言绘词》; 肖像画:腾原隆信《源赖朝像》; 著名画僧雪舟《冬景山水图》、《烟雨山水图》。 ③桃山、江户时代(16-19世纪) 狩野派代表人物狩野永德; 汉画派画家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 光悦—宗达—光琳派创造的日本美,光琳的代表作《红白梅花图》、《燕子花图》; 浮世绘:开创者菱川师宣,最有影响的是葛饰北斋,其代表作有《神奈川巨浪》; 伊斯兰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 从公元8世纪起,典型的伊斯兰建筑已逐步形成。外形上是穹顶与几何体的简单组合。伊斯兰建筑成就最高的是清真寺。光塔高耸是清真寺 的标志。基布拉、圣龛、宣讲台、喷泉是清真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建筑本身没有纯粹的定式,装饰的复杂繁丽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的装饰。一类是建筑结构本身的装饰,用外露结 构法,让拱券骨架暴露在外,产生一种构成的美,或者变化拱券样式。另一类是墙面装饰,运用多种材料贴面。装饰纹样从几何纹、动植物纹 到文字纹样变化无穷。在平整的表面,通过色彩对比和纹样连续,给人以变换无穷的视觉印象,整座建筑浑然一体。 (三)了解 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的时间、旧石器时代美术类别及代表作。 ①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万年至1万多年之间。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外国美术作品大致分为两种 类型:洞穴艺术和小型雕塑。 ②洞穴艺术包括壁画,如拉斯科洞、阿尔塔米拉洞、三兄弟洞等洞穴壁画;浮雕,如法国"持角的维纳斯"等。 ③小型雕塑艺术有奥地利《维林多夫的维纳斯》、法国《莱斯普克的维纳斯》等。 中石器时代的美术遗迹: 主要遗迹有北欧和西班牙拉文特地区的岩画,代表作分别为《人物、动物、鱼、舟》、《五个弓手》。 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和陶器成就: ①巨石建筑:英国斯通亨治巨石圈; ②陶器:造型优美,纹样众多,抽象化的几何纹样占主导地位。纹饰活泼、富于变化,同时又不失内在的统一性,与淘气形制也配合得十 分默契。 苏美尔美术遗迹: ① 苏美尔塔庙遗址; ② 祭祀者群像; ③ 金牛头竖琴。 阿卡德美术遗迹: ① 阿卡德国王青铜头像; ② 纳拉姆幸王记功碑。 新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王国的美术遗迹: ① 古地亚人的头像; ② 汉穆拉比法典碑。 亚述美术遗迹: ① 萨尔贡二世王宫; ② 萨尔贡二世王宫守护神; ③ 《猎狮图》; ④ 《垂死的母狮子》。 新巴比伦美术遗迹: ① "空中花园"; ② 巴别塔; ③ 伊什塔尔门。 波斯美术遗迹: ① 大流石接见厅; ② 波斯波利斯王宫平台浮雕带。 埃及艺术的著名艺术遗迹: ①早期王朝美术遗迹: 《纳美尔王石板》; ②古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金字塔:马斯塔巴、乔赛尔王梯形金字塔、吉萨大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雕塑:《海夫拉坐像》、《村长像》、《书记员》; 墓室浮雕和壁画:《梅杜姆的野鹅》。 ③中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孟特荷太普三世陵墓礼庙; 方尖碑; 谢努塞尔特三世头像。 ④新王国时期美术遗迹: 哈特谢普苏特葬礼庙; 卡尔纳克神庙; 卢克索尔神庙; 阿赫纳吞雕像; 壁画《两个公主》; 拉美西斯二世坐像。 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及主要美术遗迹; ①埃特鲁里亚美术在建筑方面的贡献:首次把拱券构造与围柱相结合,使建筑物具备某种纪念碑的气度; ②主要遗迹:陶棺雕像、罗马城的象征青铜雕塑《母狼》、墓室壁画《渔猎》。 古罗马的主要美术遗迹: ① 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希腊和埃特鲁里亚风格相结合的神庙:福尔图娜·维律里斯神庙; 肖像雕塑流行:<携两位先人头像的贵族>; 壁画《花园》、《桃子与玻璃缸》、《庞培城壁画》。 ② 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美术遗迹: 公共建筑:高架输水渠、科洛西姆斗兽场; 神庙:罗马万神殿; 纪念性建筑: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 民间建筑:"银婚屋"; 雕塑:圆雕奥古斯都像、高发女子、图拉真皇帝、马可·奥里略骑马像等;浮雕通常与凯旋门、记功柱和祭坛结合在一起; 法尤姆版画; 镶嵌画。 ③ 帝国晚期美术遗迹: 卡拉卡拉像; 君士坦丁大帝头像; 君士坦丁凯旋门; 戴克里先宫;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非洲主要美术遗迹: ①撒哈拉岩刻和岩画:圣公绵羊; ②尼日利亚地区的诺克文化; ③西非古伊费王国旧地的青铜像:费伊王后像; ④尼日利亚贝宁古国的雕塑:公主头像、吹角号的人; ⑤土著部落美术:守卫偶像、面具。 美洲美术的基本情况: ①北美印第安美术:巨蛇土丘; ②墨西哥的阿兹特克美术:金字塔广场、奥克梅克巨石头像; ③中美洲玛雅美术:乌斯马尔修道院、奇琴伊察古城、浮雕、壁画; ④安第斯山区的印加美术:太阳门、马丘比丘城、雕塑。 印度古代佛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 萨那拉特狮子柱头; ② 巴尔胡特佛塔; ③ 桑奇大塔、树神药叉女; ④ 犍陀罗美术:卡特拉坐像; ⑤ 马土腊美术:马土腊立佛像; ⑥ 阿旃陀石窟。 印度古代印度教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南式神庙风格:凯拉萨那特神庙、岩壁浮雕恒河降生、青铜雕塑舞王湿婆; ②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德干式神庙风格:凯拉萨神庙; ③ 包含建筑雕刻在内的北式神庙风格。 日本建筑、雕刻遗迹: ① 寺庙建筑采用中国样式:法隆寺金堂、药师寺东塔、唐招提寺金堂、室生寺五重塔; ② 雕刻:释迦三尊像; 伊斯兰艺术的主要遗迹: ①著名的清真寺:萨迈拉清真寺、西班牙科尔多瓦清真寺; ②宫殿: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③陵墓:泰姬陵。 第二章 中世纪欧洲艺术 (一)重点掌握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 ①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哥特式美术的最高成就是建筑。高大、宽敞和明亮,充分体现当时的宗教精神, 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哥特式教 堂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交叉肋拱和尖拱配套构成教堂的骨架,利用扶壁抵挡拱顶的侧推力。彩色玻璃窗代替外墙,教堂因此迷漫着神妙莫测的光 线。哥特式教堂是宗教教义和美学观念紧密结合的典范。比如,巴黎圣母院里面正中的玫瑰窗象征天堂。正立面水平方向分为三曾,暗示三位 一体。 ②哥特式教堂的代表:法国圣德尼教堂、巴黎圣母院、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德国科隆主教堂;英国坎特伯雷主教堂;意大利米兰主 教堂。 (二)掌握 巴西利卡教堂的基本特点: 巴西利卡是罗马公共建筑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作会堂、法庭或市场,平面呈长方形,由中堂和两个侧廊组成。中堂宽敞,侧廊比较低矮狭 窄。中堂支撑着的墙面上饰有镶嵌画,高处有侧窗采光,屋顶采用木架结构。这种建筑形式后来成为基督教堂摹仿的范本。教会对巴西利卡式 加以改造,在中堂的一端增添向外突出的半圆形龛作为后殿,祭坛等设在它的前方。教堂入口的门厅设在相对的一端。中堂列柱产生稳定的节 奏感,伴随着信徒走向圣坛。这样的空间安排显示了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尊严。后来中堂与后殿之间又增加了耳堂,于是就形成了十字形平面( 拉丁十字式)。 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①罗马式建筑的代表:法国克吕尼第三教堂、圣塞尔宁教堂;德国施派尔教堂;意大利米兰圣安布洛齐教堂、佛罗伦萨圣米尼亚托教堂、 比萨主教堂;英国杜汉姆主教堂; ②罗马式建筑的特点: 罗马式教堂有明显的拉丁十字平面。恢复了砖石拱券。外形上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墙塔楼。教堂的外墙十分简朴,没有装饰,屋顶上建有一 座或多座塔楼。罗马建筑的建筑师发明了"肋",用肋构成屋顶支架,肋间填以轻巧的石料,减轻了顶部的重量。肋拱、把钟塔组合到教堂建 筑中,这是罗马式教堂的两大贡献。 罗马式雕刻的主要遗迹及艺术特色: ①主要遗迹:奥顿主教堂门楣上的浮雕《最后的审判》、莫萨克圣彼得堡修道院南门中柱《先知像》、费丹扎教堂高浮雕《大卫像》 ②罗马式雕刻的特点:罗马式雕刻各具特色,而总体上具有一种强烈的形式感和表现性。 哥特式雕刻的代表作: 沙特尔教堂西门雕刻、兰斯主教堂雕刻、瑙姆堡教堂雕刻、木雕《哀悼基督》、皮萨诺父子的雕刻。 哥特式绘画的代表作: ①沙特尔、博韦主教堂的彩色玻璃画; ②乔托的成就及代表作《哀悼基督》; ③杜乔具有舞台空间感的绘画:《基督进入耶路萨冷》; ④具有北方宫廷风格的马尔蒂尼的《圣母领报》。 (三)了解 早期基督教美术的主要内容: ①地下墓窟:壁画善良的牧羊人 ②巴西利卡式教堂(拉丁十字式):罗马的老圣彼得教堂、罗马的圣萨比那教堂、克莱塞的圣阿波利奈教堂; ③穹顶结构的集中式教堂:罗马的圣科斯坦萨教堂; ④镶嵌画:《善良的牧羊人》、《面包和鱼的奇迹》; ⑤石棺雕刻:巴苏斯石棺浮雕。 "蛮族"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①萨顿胡钱包盖; ②兽头; ③"爱尔兰—撒克逊"手抄本风格。 拜占庭美术的主要成就: ①建筑:圣索菲亚教堂(综合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两种形制)、圣马可教堂(希腊十字式)。 ②镶嵌画:《查士丁尼与随从》、《西奥多拉与随从》、《基督变容》、《上十字架》; ③圣像画:《符拉基米尔圣母》; ④壁画:《基督在地狱边缘》。 ⑤雕刻:斗形柱头。 加洛林文艺复兴的美术成就: 两幅圣马太像代表的两种手抄本风格。 奥托美术的代表性作品: ①木雕《杰罗十字架》; ②青铜浮雕《堕落后的亚当与夏娃》。 贝叶挂毯从侧面反映了罗马式绘画的特征。 国际哥特式的代表人物:马尔蒂尼是国际哥特式的初创者。林堡兄弟是其代表人物。 第三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一)重点掌握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分期、各阶段的艺术特色、影响: ①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 在15实际前四分之三左右的岁月中,摆脱着中世纪的规范,借助理性和科学的知识,力图在美术创作上开拓出新局面,使活生生的现象和 场景反映在美术作品中,让它成为一种再现性的美术。 ②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我代表的一批美术家,进一步完善了15世纪意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品中获 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和谐,从而为再现性的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样式,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 ③样式主义美术 拉斐尔去世之后,一批年轻美术家的创作背离了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理想和原则,抛掉了它那种自然、和谐、单纯的艺术风貌。他们追求 一种视觉效果独特的、形式感很强的风格。出自他们手中的作品,往往带有刻意雕琢、冷漠疏远的味道,颇具主观与幻想的色彩。这一美术现 象,流行于盛期文艺复兴之后,巴洛克时代之前,史家称之为样式主义美术。 ④影响:由意大利确立起来的具有再现性倾向的古典美术的基本原则,一直影响着以后好几个世纪的欧洲美术发展。

  • 索引序列
  • 欧洲美术史论文1000字
  • 欧洲美术史论文1000
  • 欧洲史论文1000字
  • 欧洲美术史论文三千字
  • 欧洲美术史论文范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