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视频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视频

发布时间: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视频

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特点、临床表现有哪些?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顽固的致盲率很高的化脓性角膜炎。近20年来,由于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广泛应用,真菌性角膜溃疡发病率相对增高,已不再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国内资料报告最多的为曲霉菌,其次镰刀菌、念珠菌、酵母菌、头孢霉菌等,患者绝大多数为农民,虽然整年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农业夏收和秋收季节。最常见的角膜损伤是农作物损伤,也有指甲挖伤,亦可见于其他性质的角膜炎继发真菌感染。有人认为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眼药水等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近年来因戴角膜接触镜污染发病者亦越来越多,同时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低下也是发病的因素之一。 临床上不同的致病菌种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但共同症状为起病徐缓,刺激症状轻微,早期溃疡为浅在性,表面为灰白或乳白色“苔垢”状物所覆盖,外观干燥而少光泽,稍隆起,“苔垢”状物易剔去,基质层有菌丝繁殖,浸润较为致密,边界因菌丝伸向四周,形成伪足,在其外围分布有点状混浊,形成所谓卫星病灶。有时浸润边缘因胶原溶解而出现浅沟。在浸润向深部发展时,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明显溃疡。随着真菌毒素侵入前房,引起虹膜炎及前房积脓,晚期积脓质地粘稠,其内常含真菌。溃疡最后可以穿破引起眼内炎。整个病程发展较为缓慢,可长达2~3个月。因真菌菌丝有向深部生长的能力,故易反复发作,有时溃疡初步愈合,但旋又复发。 诊断一般借助真菌的涂片检查或真菌的反复培养加以证实。由于涂片检出率低,培养时间过长,故对农作物外伤后发生的溃疡,尤其起病不那么骤急的病例,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该首先考虑到真菌性溃疡的可能,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真菌性角膜溃疡如何治疗? 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以抗真菌药物为主,常用25%二性霉素B(该药球结膜下注射易致结膜坏死,临床上要特别注意)、金褐霉素眼膏、制霉菌素眼膏及10%大扶康、1%咪康唑、1 % 克霉唑等,每日3~4次点眼,并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无论全身或局部单独使用均属禁忌。由于本病多引起虹膜炎,须经常注意散大瞳孔。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近年比较肯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其适应症主要是药物治疗无效,或角膜溃疡穿孔,发生眼内容物脱出或继发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是为挽救眼球而采取的一种抢救性手术。由于真菌菌丝可垂直生长,加上真菌毒素、蛋白分解酶及可溶真菌的抗原作用,真菌菌丝可向深部生长,甚至侵入眼内,手术难以清除干净眼内的真菌,故术后常出现复发。因此对无手术适应症者,强调先行抗真菌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所致,治疗时要分辨湿热的偏重,选用清热祛湿药,常用的方剂有除湿汤、甘露饮等。此外,还可采用中药熏洗或雾化治疗。 这个对楼主有用吗???你们附近没有比较出名的中医???

百度

多数角膜炎患者都有强度发炎症状,在角膜组织内就有或多或少的刺激原和游动细胞形成浸润,同时角膜组织充满液体,因而患处肿胀而混浊。建议您是需要去医院的眼科进行积极检查,明确诊断后进一步采取相关治疗措施的。然后就是如果是不积极治疗的情况的话,恐怕是会损伤所谓的眼角膜的情况的,建议注意休息,多食果蔬,积极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近视度数会反弹是真的吗?医生告诉你真相

眼科新进展杂志封面在哪下载的视频

可以即时接受,3个月未回复,可以另投。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

《眼科新进展》杂志是新乡医学院主办的眼科学高级学术刊物,创刊于1980年9月。200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进口铜板纸印刷。2000年和2001年先后入选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均为国际公认的六大检索系统之一),2002年入选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医学(眼科学)核心期刊(详见:《医学核心期刊指南》,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评为河南省二十佳期刊。

眼科新进展的办刊思路是:全心全意依靠广大眼科医学工作者,为读者和作者服务。 《眼科新进展》杂志由眼科学教授余戎任名誉主编,杨尊之教授任主编,全国知名眼科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中心

提问的意图何在?

这个整理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我知道,眼科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类的可以找时间整理下。

中医药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术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周达明摘要:黄斑变性是严重视力下降甚至视力丧失的重要致盲眼病。目前,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干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中医和西医对该病的治疗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许多专家在治疗该病时都有颇多的经验和认识,本文就湿性黄斑变性的治疗进行综述。关键词:黄斑变性;湿性;中医;中药窗体顶端Abstract: Macular degenerat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severe vision loss or vision loss caused by At present, the treatment of wet macular degeneration has made some progress, the treatment of dry macular degeneration no obviou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has its own unique advantages, many experts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have a lot of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is article on the treatment of wet macular degeneration were Keywords: macular degeneration; wetn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老年性黄斑变性(sne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或aging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也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 ),是欧美地区老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发生本病的年龄大约在50岁,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临床上分为干性AMD和湿性AMD两种类型。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45-具体发病的原因尚不能确定,可能与年龄、饮食、吸烟、遗传、视网膜慢性光损伤、基础疾病等有关。梁凤鸣等基于肝肾亏虚理论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现状[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142-现代中医研究认为,黄斑归属于脾脏,黑睛归属于肝脏,瞳神归属于肾脏,故湿性AMD与肝脏、脾脏、肾脏的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3邵雁,徐新荣中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进展[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3,(27):91-。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别属于“视瞻有色”、“视瞻昏渺”、“暴盲”等疾病范畴。 4王莉,梁凤鸣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辨证论治探讨[J]新中医,2011,(43):9-发病机制: 对于湿性AMD的发病机制,许多专家争议较多,并未形成统一共识,但多数学者认为湿性AMD与bruch膜增厚、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消耗、视网膜色素上皮沉着有关5姚慧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杂志学,2013,(19):370-。还与氧化应激、炎症免疫,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有重要关系。6杨萱,魏文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4,(6):5- 诊断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眼科学7段俊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M]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78-:一眼视力突发骤降,数年后可能会累及另一眼,黄斑区后极部视网膜会见到玻璃膜疣和新生血管或者神经上皮层的脱离。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出血区遮蔽荧光、荧光区渗漏。 3治疗 1中医治疗: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价格便宜、服用相对安全、取材较为广泛等一系列特点。8周尚昆等明睛颗粒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J]眼科新进展,2014,(34):155-高志强10高志强凉血化瘀法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14,2014,(4):58-对50例湿性AMD患者全部采用化瘀、凉血的方法治疗,药物组成:生地、芍药、丹皮、仙鹤草、大蓟、茜草、小蓟、生蒲黄、炒山栀、枳壳,所用各药量根据患者的症状加减。晚期患者在原来方剂的基础上酌情加半夏、昆布、浙贝母、海藻以软坚散结,加快瘢痕的吸收;伴有出血者可酌加白茅根、大蓟、侧柏叶、小蓟、藕节碳等以止血;伴有渗出者可酌加车前子、泽泻、茯苓以减少渗出。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连续服用3个月。用药1、3个月之后,视力改善例数明显增加。张祝强等人对34例(52眼)湿性AMD患者以健脾明目、燥湿化痰为治疗原则,方剂选用二陈汤,并根据患者症状随证加减,有出血者加大蓟、小蓟、茜草、生蒲黄等;渗出严重者加昆布等,并根据患者眼部症状随证加减。在此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主穴:太阳、承泣、风池、攒竹。配穴:肝俞、球后、肾俞、三阴交。同时以血栓通注射粉针,每次100毫克,加入注射用水3毫升,为患者做直流电治疗,每日一次。20天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最长治疗60天,最短治疗20天。治疗20天后视力提高1-3行及3行以上者共40眼,总有效率为92%。张祝强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湿性黄斑变性34例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13,(27):126- 2西医治疗:湿性AMD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CNV形成中起关键作用,而抗VEGF治疗成为CNV治疗的有效手段。11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指南I临床路径制定委员会中国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治疗路径-中华眼底病杂志2013,29(4):343-。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放射治疗、黄斑部转位手术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手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给湿性AMD带来希望,12Zhang X,Ren B C.Recent Advance of the Study on Treatment fo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Int J Ophthalmol,2007,7(6):l674~13李菲,陈长征玻璃体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后视功能的变化中华眼底病杂志,2011,27(1):97~99。丁晓琚等人为20例患者22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毫升,每月1次,连续治疗3次后根据病情观察决定是否继续注药,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患眼的中心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可见,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可使患眼视力提高,抑制新生血管的渗漏,无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丁晓琚,单舞强,谢桂军等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6,(11):2088-杨默迟等人共收纳湿性AMD患者46例(72眼),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每瓶装2毫升)05毫升,每月1次,连续共注射3次,治疗总时间为3个月,患者治疗后比治疗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逐渐增加,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逐渐减小的趋势。杨默迟等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1215-3中医药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薛娟,路玉英为60例(60眼)湿性AMD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30眼)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规格:40mg:1ml)1ml(含曲安奈德4mg),30例(30眼)为治疗组,在注射曲安奈德的基础上联合唐由之经验方--明睛颗粒,方剂药物的组成:蒲黄15克,黄芪30克,墨旱莲20克,随证加减,阴虚症状伴眼底出血者,加生地黄15克,侧柏叶10克;陈旧性眼底出血,伴见黄斑部水肿、心脏不适、舌暗红、脉弦涩者,加地肤子10克,川芎15克,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温服,每次150毫升。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眼底出血渗出较治疗前面积减少75%及25%-75%以上者为3%,对照组为3%。视力提高2行以上或提高1行或者保持不变者为7%,对照组为60%。14薛娟,路玉英。明睛颗粒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86-吴权龙等人将77例(77眼)湿性AMD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9例,39眼):散血明目片 雷珠单抗注射液;雷珠单抗组(38例,38眼):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治疗组雷珠单抗注射液(2毫升)注射05毫升,散血明目片为院内制剂(3克/片)每次口服10片,每日三次。连续服用3个月。雷珠单抗组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2毫升)05毫升,每个月注射一次,连续注射3个月治疗3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者为9%,雷珠单抗组为50%治疗前后2组中央黄斑视网膜厚度均有明显降低,其中联合治疗组中央黄斑视网膜厚度降低更为明显16吴权龙,彭清华等散血明目片联合雷珠单抗眼内注射液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J]中南药学,2016,(14):329-方一惟等人收治湿性AMD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雷珠单抗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组(55例):雷珠单抗注射液 中药汤剂。对照组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注射05毫升,中西医结合组在雷珠单抗注射液基础上加中药汤剂辅助治疗,中药汤剂处方:石决明20克,太子参20克,茯苓10克,昆布10克,生蒲黄10克,薏苡仁10克,郁金10克,每日1剂,每次150毫升,每天分3次温服,两组各治疗4周,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率82%,中西医结合组为64%,中西医结合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透消失率:对照组60%,中西医结合组55%。中西医结合组脉络膜新生血管渗透消失率显著由于对照组。17方一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17-小结: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AMD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优势,虽然中医治疗仍难以清楚脉络膜新生血管,但在血管新生关键因子的调节方面能够起积极作用,尤其在防止黄斑反复出血和提高视觉质量方面有效。安丽娜,魏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研究进展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6):365-刘红宇。中医药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概况。亚太传统医药,2011,7(2):162-卢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药治疗进展。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4):291-抗新生血管药物出现时间短,存在复着价格昂贵、复发率、反复注射、不良反应等问题。张欣桐,梁凤鸣眼底新生血管中西医治疗进展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279-关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功能恢复问题,西医学的多数观点认为不可逆,但中医药对本病视力的提高确实临床存在。王莉,梁凤鸣等。补肾活血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7-中医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湿性AMD可有效提高最佳矫正视力,降低视网膜厚度,降低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具有有临床意义。

眼科新进展投稿流程视频

纠纷仍未解决。2月16日艾芬再发微博表示,自己重读武汉@爱尔眼科医院 2020年12月31日发的声明时,从中读到了“知法犯法”,上述声明称“我院2020年5月24日术前检查结果也显示其”,对此,艾芬质问@爱尔眼科医院 :“我2020年5月24日压根没有去过贵院,你们怎么会在那一天对我进行检查还有记录?这岂不是对全国人民公开承认你们在伪造病历资料?”而目前,爱尔眼科股价震荡下跌,市值缩水274亿元。

视神经萎缩 【概述】 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 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除上述症状外,眼底检查尚可见视乳头颜色为淡黄或苍白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血管变细等。现代西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特效疗法。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在50年代后期就受到了较大的重视,有针灸治疗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的报告[1]。也有百例大样本的临床观察[2]。在60年代,有的还以经络测定仪测定的数据为依据,选穴配方和运用补泻手法治疗本病[3]。自七十年代后期起,则主要从不同方面寻求提高疗效的途径。如在穴位选择上,除用传统穴位外,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新穴;在手法上,则强调在补法的基础上使感应到达眼区;在穴位刺激方法上,以针刺为主,亦运用头针、穴位注射、电针及耳针等法。针灸治疗本病的效果,由于各地评判标准不一,刺灸方法各异,有所差别,有效率在55~90%之间。 【治疗】 头针 (一)取穴 主穴:视区。 (二)治法 用28号2寸针,快速刺入并推进至所需深度。两侧均刺,然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240次/分,强度以可耐受为度,通电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隔3~4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87例共136只眼,包括原发性、继发性及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显效20只(4%),有效56只(6%),无效62只(0%),总有效率为0%。其中以外伤性视神经萎缩效果最差。多在第一、二疗程见效,于第三、四疗程效果最佳。本法有一定远期疗效[9]。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新明Ⅰ、球后、风池。 配穴:新明Ⅱ、内睛明、瞳子髎、翳明、攒竹、光明、百会、肝俞。 内睛明位置:目内眦之泪阜上。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1穴。可始终用1穴,亦可交替轮用。配穴每次取1~2穴,其中新明Ⅱ,一般与新明Ⅰ相配。 操作方法为:新明Ⅰ进针时,应先将耳垂向前上推拉,针尖向前上方呈45度角,快速刺入,缓慢送针至下颌骨髁突后侧面,深度约1~5寸左右,耐心寻找满意针感。当针感出现后,即应用热补手法,紧插慢提结合捻转,诱导针感至眼区,以眼球出现热胀闪电感者为佳,施手法1~2分钟,出针,不留针。球后穴选30号2~5寸长毫针,速破皮刺入皮下,针尖沿眶下缘略右后上方刺入5~2寸左右,待患者觉眼部有酸胀感或有眼球突出感,不加捻转提插,留针10分钟。风池穴以左手按准穴位,右手将针速刺或捻转进穴,针尖宜朝同侧瞳孔直视方向,进针1~5寸左右,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逐步向眼区或前额放射,然后向下插针1~2分深,拇指向前捻转3~9次,即可产生热感,如无热感向眼区放射,可反复进行3~5遍。留针15分钟。新明Ⅱ针尖向额部垂直刺入深度约5~8分深,当出现酸、麻、沉胀感后,应用快速捻转结合提插手法,先以紧插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运针1分钟,再以均匀提插结合捻转之平补平泻法运针半分钟,最后用紧提慢插结合捻转之泻法运针半分钟,即予出针。内睛明穴用30号毫针沿眶内侧壁直刺,用压针法,轻刺缓压,徐徐进针,至出现针感留针。其余眼区穴,用类似手法。肢体穴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上述穴位,除已标明的,均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5天,再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治愈:视力恢复0以上,或在原视力基础上提高5行以上,或者01以下,提高到2以上,视野扩大25度以上;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或由原视力提高10倍以上,视野扩大15度以上;有效:视力稍有提高,但不及显效;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 以上法治936例,共1 680只眼。其总有效率在0~8%之间[4,5,6,7]。其中698例共1 252只眼按上述标准评定,基本痊愈103只(2%),显效112只(9,0%),有效586只(98%),无效451只(0%),总有效率为0%[4]。发现采用热补手法促进气至病所者,疗效较为满意。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球后、翳明。 配穴:内睛明、瞳子Liao、足光明、三阴交。 (二)治法 每次取1主穴,1~2个配穴。用氦氖激光针灸仪行刺入式照射,将输出功率为2毫瓦的光针和针尖调整至红光集中一点,放入75%酒精内消毒10分钟,再刺入所选穴位,得气后照射1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5例共39只眼,结果:显效11眼,有效19眼,无效9眼,总有效率为9%[1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眶上穴、接力穴、前额中点透印堂。 配穴:太阳、率谷、风池、外关。 眶上穴位置:眶上内1/3和外2/3交点处。 接力穴位置:枕骨粗隆与耳尖联线中点。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症配配穴。眶上穴用2寸针,针弯30度左右沿眶上壁向视神经孔方向刺入5寸或7寸深,不作手法;接力穴以5~3寸毫针向风池方向刺入,进针5寸左右,用捻转法,20分钟后再捻转1次;前额中点透印堂用2寸针,进针5寸左右,手法同接力穴。配穴常规针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110例164只眼,结果,痊愈12只眼,显效71只眼,有效39只眼,无效42只眼,总有效率4%。并发现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11]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承泣、球后。 配穴:风池、大椎、哑门。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100毫克/毫升),乙酰谷酰胺(100毫克/2毫升)。 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1穴。穴位可轮流应用。主穴每穴注入维生素B12 5毫升,配穴注入乙酰谷酰胺1~2毫升。注射方法:均用5号齿科针头承泣或球后穴,应先用左手食指将眼球推向上方固定,然后沿眼眶下缘慢慢刺入7~5寸深,有得气感后,缓缓推入药液。风池穴直刺,略斜向下,深1~5寸;大椎直刺,针尖微斜向上;哑门,患者头部微向前倾,针尖对准下颌骨方向,均徐徐刺入1~5寸,推入药液。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10天。 (三)疗效评价 共治48例,均为5~7岁儿童,结果基本痊愈18例(5%),有效24例(0%),无效6例(5%),总有效率为5%。其中以脑炎后遗本病者疗效较差[8]。 【主要参考文献】 [1]郑毓佳。针灸治愈小儿早期视神经萎缩四例初步经验介绍。山东医刊 1958;(1):29。 [2]哈医大眼科。针灸对各型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黑龙江医刊 1959;(1):11。 [3]袁善堂,等。针治视神经萎缩的疗效及经络测定的初步观察。广东中医 1960;(9):428。 [4]李聘卿。针刺新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698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89;9(2):1。 [5]葛书翰,等。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神经萎缩38例报告。中医杂志 1988;29(5):48。 [6]李志明,等。针刺风池等穴治疗视神经萎缩气至病所的疗效观察。针灸论文摘要选编(中国针灸学会)1987:44,北京。 [7]焦国瑞。针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07。 [8]施炳培。穴位注射治疗视神经萎缩48例。陕西中医 1986;7(4):170。 [9]天津市眼科医院新医疗法组。头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 1977,(9):28。 [10]李桂森,等。刺入式氦氖激光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附25例39眼报告。吉林中医药 1990;(4):15。 [11]王雪峰,等。针刺治疗视神经萎缩11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 1993;13(6):9。 【诊断】 仅根据眼度视盘灰白或苍白是无法确诊的,必须结合视功能检查才能诊断。由于该病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必须尽可能同时作出病因诊断。首先应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性,辅以头颅X线等检查,一般可列入常规,其他头颅CT及MRI等亦选择性应用。 【治疗措施】 病因治疗为首要的,其次可给予中西医综合治疗。一旦视神经萎缩,要使之痊愈几乎不可能,但是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应使患者充满信心及坚持治疗。由于各种药物的应用未能采取严格的双盲试验(有时也不允许),因此很难说明何种药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药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经营养药物如维生素B1、B12、ATP及辅酶A等,血管扩张药及活血化淤药类如菸酸、地巴唑、维生素E、维脑路通、复方丹参等。近年来通过高压氧、体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药补中益气汤类及针刺治疗早已证明有效,可继续应用发掘整理。尚应提及的是,禁止吸烟及饮烈性酒,增强机体体质,做保健操、气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 【病因学】 由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常见有缺血、炎症、压迫、外伤和脱髓鞘疾病等如下: 颅内高压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颅内炎症,多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或视交叉蛛网膜炎 视网膜病变 ⑴血管性,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阻塞,视神经本身的动脉硬化,正常营养血管紊乱、出血(消化道及子宫等) ⑵炎症 ⑶青光眼后 ⑷视网膜色素变性 ⑸Refsum病 ⑹黑蒙性家族性痴呆 视神经炎和视神经病变 ⑴血管性,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⑵脱髓鞘病 ⑶维生素缺乏 ⑷由于铅或其他金属类等中毒 ⑸带状疱疹 ⑹梅毒性 压迫性所致 肿瘤,包括脑膜瘤、颅咽管瘤、垂体腺瘤、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 骨骼疾病,包括Paget病、畸形性骨炎、颅骨狭窄病等 眶部肿瘤 外伤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神经节苷脂病等 遗传性疾病 Leber病,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如Chareot-Marie-Tooth病 营养性视神经萎缩 杂类 在儿童其原因更复杂如下: 染色体异常 猫叫综合征,染色体18长臂部分缺失 脂性疾病 Tay-sachs病,Sandhoffs病,乳糖基酰基(神经)鞘氨醇中毒症,NIEMANN-Pieck病,α-β-脂蛋白血症(Bassen-kornzwig综合征) 粘多糖病 Hurlers粘多糖病,同胱氨酸尿病 矿物代谢缺陷及其代谢 Menkes病、幼年性糖尿病,胰腺囊性纤维变性,全身性神经节甙脂症、Zellwage氏病、Albers-Schönberg病 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Ushers综合征、Kesrns-Sayer综合征、Alstrom综合征 灰质病 Battens病、婴儿神经轴索营养不良症,Hallervorden-Spatz病 小脑性共济失调 Behr视神经萎缩,Marie共济失调,遗传性运动或感觉性多神经病变,Charcot-Marie-Tooth病,橄榄体-桥脑小脑变性 原发性白质病变 异常性脑白质变性,Krabbers病,海绵质白质变性(Canaran),啫苏丹白质变性,Merzbacher-pelizaeus病,Cockayne综合征 脱髓鞘疾病 肾上腺白质变性,多发性硬化 家族性视神经萎缩 Leber病,婴儿型视神经萎缩(隐性、显性) 颅内压增高 假脑瘤,颅内出血,颅骨狭窄症,导水管阻塞脑积水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视力减退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正常视盘色调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视盘颞侧颜色大多数较其鼻侧为淡,而颞侧色淡的程度又与生理杯的大小有关。婴儿视盘色常淡,或是检查时压迫眼球引起视盘缺血所致。因此不能仅凭视盘的结构和颜色是否正常诊断视神经萎缩,必须观察视网膜血管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有无改变,特别是视野色觉等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视盘颜色苍白的程度。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病损时可出现裂隙状或楔形缺损,前者变成较黑色,为视网膜色素层暴露;后者呈较红色,为脉络膜暴露。如果损害发生于视盘上下缘区,则更易识别,因该区神经纤维层特别增厚,如果病损远离视盘区,由于这些区域神经纤维导变薄,则不易发现。视盘周围伴有局灶性萎缩常提示神经纤维层有病变,乃神经纤维层在该区变薄所致。虽然常用眼底镜检查即可发现,但用无赤光检眼镜和眼底照像较易检查。视盘小血管通常为9~10根,如果视神经萎缩,这些小血管数目将减少。同时尚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和狭窄、闭塞,但该现象不是所有视神经萎缩皆有,一般球后视神经萎缩无影响,如果视神经萎缩伴有视网膜血管改变,则必须直接影响视网膜血管,才能发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常用的视神经萎缩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前者视盘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筛板可见;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筛板不可见。视野检查应注意适用小的红色视标,可见中心暗点,鼻侧缺损、颞侧岛状视野、向心性视野缩小至管状视野双颞侧偏盲等。色觉障碍多为后天获得性,红绿色障碍多见,色相排列检查法优于一般检查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早期意义不大,晚期可见视盘荧光减弱和后期强荧光。视觉电生理检测包括视网膜电图(ERG)、眼电图(EOG)和视诱发电位(VEP)等对诊断病情及预后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手术治疗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视神经纤维在各种病因影响下发生变性和传导功能障碍而致视力减退或丧失的一种严重眼病。病因十分复杂,治疗十分困难。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为: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力不同程度、不同速度的下降,视野向心性缩小、缺损、偏盲,甚至视神经功能完全丧失。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很多,一般常见的病因有视网膜、脉络膜的变性、炎症及萎缩均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如视网膜色素变性、高度近视等;视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视神经脊髓炎等;炎症:如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缺血性疾病:如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颅内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动脉硬化、高血压、红瘢狼疮、大量出血、低压性青光眼等;长期的视乳头水肿;中毒及营养不良:如铅、砷、苯、甲醇、乙醇、烟草、CO、二氧化硫、奎宁、有机磷、乙胺丁醇等,营养不良如B族维生素缺乏造成的恶性贫血等;压迫:如颅内、眶内肿瘤压迫,先天性颅缝早期闭合,视神经管骨折碎片压迫等;遗传性疾病,最多见为lede氏先天性视神经萎缩;肿瘤:视神经原发性肿瘤及视神经转移瘤;梅毒;外伤、视神经直接的挫伤;各类青光眼。 视神经萎缩病因复杂治疗困难,过去人们应用“针灸”、“中药”、及“高氧压”等办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也不持久。特别是遗传性视神经萎缩,根本治疗方法是基因治疗。近年来遗传病的治疗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进展,但这些研究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仍处在临床观察阶段,没有广泛应用临床。 视神经萎缩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视神经纤维退变、神经胶质增生、视神经内毛细血管闭塞所致。基于此病理特点我院从1995年开始采用国内外领先手术办法,即血管分流术、网膜血管再植术治疗视神经萎缩,可使供应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量增加,改善了视神经及视网膜的缺血状态,丰富了视神经及视网膜的营养,使病人的视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视野的扩大。 上网过久小心视神经萎缩 视力明显减退,看东西不清楚或者视野缩小了,瞳孔散大,怕光,如果有以上症状,要赶快就诊。专家提醒,在青年人群中,因用眼不当发生视神经炎者有增多趋势。这种视神经萎缩症,将导致失明。 据眼科专家介绍,引起视神经萎缩的病因,有先天遗传性视神经病、外伤、炎症(大多眼睛伴有疼痛)、中毒(如乙胺丁醇等药物及烟、酒中毒)、肿瘤(长在头颅或眼眶内)等等,小孩、成人、老人都可能发生。而现在青年中以视神经炎继发为多见,这同长期上网,看电视,用眼不当密切相关。 专家提醒,当发生眼睛剧痛,或伴有头痛、呕吐,病人需赶快就诊。另外也可能没有任何征兆,这就需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有遗传病史的,或近期视力明显减退、视野缩小的。

回答 1、电子验光 眼镜店会用电子验光机对眼睛进行初步的验光,通过给出的初步验光结论,开始验光。 2、验光镜架 通过验光机的验光结果,对验光镜架进行基础的镜片配置,让戴上镜架。 3、读视力表 带上佩戴的验光镜架,通过调整镜片的度数,来读取视力表上面的方向,判断视力得到合适的读书。 4、配镜 一般配镜实力达到0就可以,会让佩戴者戴一会,适应一下度数,没问题的话,会按照度数进行配置眼镜。 提问 1000度她先让我带700说是熟悉一下 因为我没有带过 回答 高度近视由于远近瞳距差异造成的棱镜效应很大,导致融像负担大。建议您试戴正常度数的近用瞳距试试。眼镜店里可以试戴的 不过你也可以试看看700眼睛会不会累 提问 我就怕加重近视 回答 但是我的建议,一千多度近视,不建议换700度镜片,看近舒服了,但是视物模糊,还会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建议可以用渐进多焦点镜片缓解视近疲劳问题。看近疲劳,可能是集合不足导致的,建议您去眼科医院或者视光中心做一个详细的视功能检查。 提问 好的 更多13条 

您好,配戴眼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散瞳。15岁以下的儿童到医院配镜需要散瞳验光。  2、验光给孩子配戴眼镜,验光要采用客观的验光方法,由医生通过“检影”得到客观、准确的屈光度数。  3、插片试镜的医生,应依据验光的结果给孩子插片,观察视力矫正情况,结合孩子的主观感觉,初步确定最适宜的镜片度数。  4、复验时,医生根据初次验光的结果,结合儿童的年龄、屈光性质、眼位情况以及孩子的主观感觉等因素综合分析,最后确定镜片度数。  5、测量瞳距复验之后,还应测量瞳距。  6、眼镜处方开具眼镜处方是配镜的依据,是医生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得出的结果。  7、配镜市场上有许多的眼镜店面,如果不到正规的医院去配眼镜,就有可能得不到质量上的保证,那么前面的步骤也前功尽弃,所以家长务必慎重选择。在选择眼镜架时,不能光考虑价格和美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眼镜架的大小、材料是否适合孩子。

  • 索引序列
  •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视频
  • 眼科新进展杂志封面在哪下载的视频
  •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
  • 眼科新进展杂志官网下载中心
  • 眼科新进展投稿流程视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