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图片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图片

发布时间: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图片

细分:(一) 经典著作 · 哲学类 社会科学 · 政治法律 军事科学 · 财经管理 历史地理 · 文化教育 小学文教 · 初中文教 高中文教 · 语言文字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音乐 · 美术雕塑 摄影影视 · 舞蹈戏剧 书法篆刻 · 自然科学 数理化学 ·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 工业技术 计算机技术 · 建筑工程 生活休闲 · 少儿读物 大中专教材 · 年画挂历 进口图书 · 进口图书 期刊 · 港版图书 戏曲小品 (二): 青春 校园 | 爱情 | 叛逆 | 悬疑 惊悚 | 网络 | 爆笑 | 魔幻 奇幻 | 大陆原创 | 港台原创 | 韩国原创 | 其他国外原创 小说 作品集 | 世界名著 | 外国小说 | 中国古典小说 | 中国现代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影视同期书 | 历史小说 | 外文原版书 | 都市小说 | 悬疑/推理小说 | 恐怖/惊悚小说 | 武侠小说 | 言情小说 文学 文集 | 纪实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诗词 | 中国现当代诗歌 | 外国诗歌 | 中国古代随笔 | 中国现当代随笔 | 外国随笔 | 戏剧 | 民间文学 艺术 艺术理论 | 人体艺术 | 设计 | 影视艺术 | 建筑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收藏鉴赏 | 民间艺术 | 外文原版书 | 摄影 | 理论/教程 | 技法/器材 | 作品 | 美术 | 理论 | 技法/教程 | 画谱/画册 | 书法/篆刻 | 技法/评述 | 名家作品 | 字帖 | 篆刻 | 音乐 | 乐理/评述 | 教程/考级 | 演奏法/演唱法 | 乐谱/歌谱 动漫/幽默 动漫学堂 | 大师画集 | 名著绘图本 | 幽默与漫画 | 笑话/打油诗 | 连环画 | 相声/小品/曲艺 | 外文原版书 | 动漫书库 | 推理/侦探 | 冒险 | 武侠/动作 | 纯情 | 生活/都市 | 体育 | 搞笑 | 科幻/奇幻/魔幻 娱乐时尚 美容/美体/化妆 | 减肥健身 | 瑜伽 | 服装/饰品 | 丽质女人 | 时尚DIY | 宠物 | 占卜测试 | 明星 | 读图时代 | 外文原版书 | 游戏 | 智力游戏 | 网络游戏 | 棋牌 | 其他 旅游 旅游随笔 | 旅游地图 | 自助游 | 自然/名胜 | 人文之旅 | 民俗/名物/饮食 | 旅游实用外语 | 老外游中国 | 国家/地区概况 | 生存探险 | 外文原版书 | 旅游指南/旅游手册 | 境内 | 境外 | 境内外 | 旅游理论/旅游实务 | 旅游管理 | 旅游经济与旅游市场 | 旅游教育/导游 地图/地理 交通运输地图 | 交通运输地图册/集 | 历史地图 | 历史地图册/集 | 旅游地图 | 旅游地图册/集 | 生活地图 | 生活地图册/集 | 世界行政区划图 | 世界行政区划图册/集 | 中国行政区划图 | 中国行政区划图册/集 | 地图其他 | 地理 | 国家/地区概况

辐射防护有三个原则,指辐射实践的正当性,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和剂量限制,这三项基本原则构成了辐射防护体系。为了达到完全防止确定性效应发生,并将随机性效应限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应当灵活运用这三项原则。实践的正当性是指对任一实践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要大于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辐射防护与安全的最优化是指在进行辐射实践时,考虑了经济和社会的因素之后,应保证将辐射照射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剂量限制是指由所有可被控制的源所引起的个人照射要服从剂量限值,并对潜在照射所致危险要实施某些控制。正当性和最优化原则主要与辐射源有关,其涉及的是对某项辐射源的应用和防护是否适宜。剂量限制涉及的是职业性人员个人和公众个人,所以剂量限制与人有关。而个人剂量限值是不允许接受剂量范围的下限,也不能直接作为辐射防护设计和工作安排的依据。正当化是最优化过程的前提,而个人剂量则是最优化的约束条件,所以,辐射防护三项基本原则是相互关联的。

可以选防辐射类的工作装,有需要可以hi我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图

楼主人家问事情呢。那个北京的你打什么广告呢?知道人家是哪的吗?你就叫人家去北京买衣服?混分来了还是专业做广告啊你?防辐射服饰针对的是经常接触电脑。电器。通讯仪器仪表灯的人员,以及孕妇群体,像你说的分子类的应该是涉及不到的吧?电场和磁场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泄露在空间这是电磁辐射,你刚说的化学制剂辐射??是什么东西?没太明白不过我可以确切的说。如果你女友经常用电脑和设备等是需要配备电磁辐射衣服的,尤其以后你们打算要宝宝了。就更应该提前一年穿上防辐射衣服,我买过一件防辐射衣服,自己很满意,呵呵具体品牌我就不说了。省的别人说我做广告来了。总之我建议你送给她一件防辐射衣服吧,她会很感动,很感动的。我加你好友了,希望我的建议对你有帮助。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辐射防护服是将金属纤维配合织物一起织成布料,做成衣服,金属网可以起到吸收、屏蔽电磁波的作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的原理另外防辐射服饰针对的是经常接触电脑。电器。通讯仪器仪表灯的人员,以及孕妇群体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科技产品、家用电器走入人们的生活,这一切都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不敢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些带电设备人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可是随着城市周围的高压电、发射塔越来越高,家中的电器设备越来越多,人们感到便利的同时,也在受着伤害。目前电磁辐射污染已成为继水、空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如果有一天,您所住的房屋突然被告知处在比较严重的电磁辐射当中,您会怎么样呢?这些众多的家用电器中您能找出辐射量比较高的电器都是哪些吗?什么是电磁辐射?专业的角度来讲,电磁辐射就是能#2建议你去看看 多了解下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图片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主要是对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辐射的屏蔽

《辐射防护》创刊于1978年,原名《核防护》,1981年改刊名为《辐射防护》,双月刊。本刊是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主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论文报告,并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  《辐射防护通讯》是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主办的、突出动态性和信息性的综合类技术期刊,是国内最早的辐射防护专业期刊之一。报道国内外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与动态,介绍有关辐射防护的科学知识,交流辐射防护工作经验,传递有关的信息。

战痘+良心品质,彻底白壁无暇 1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

《辐射防护》创刊于1978年,原名《核防护》,1981年改刊名为《辐射防护》,双月刊。本刊是由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主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承办,原子能出版社出版的学术类科技期刊,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辐射防护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论文报告,并交流国内外学术动态。  《辐射防护通讯》是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主办的、突出动态性和信息性的综合类技术期刊,是国内最早的辐射防护专业期刊之一。报道国内外辐射防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与动态,介绍有关辐射防护的科学知识,交流辐射防护工作经验,传递有关的信息。

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是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俗称为辐射防护的三大方法,其原理如下:时间防护 时间防护的原理是:在辐射场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时间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缩短人体受照射的时间)。距离防护 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首先将辐射源是作为点源的情况下,辐射场中某点的照射量、吸收剂量均与该点和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平方反比定律,即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变化(在源辐射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剂量率或照射量与离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增加射线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便可减少剂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说在一定距离以外工作,使人们所受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就能保证人身安全。从而达到防护目的。距离防护的要点是尽量增大人体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 屏蔽防护的原理是:射线包括穿透物质时强度会减弱,一定厚度的屏蔽物质能减弱射线的强度,在辐射源与人体之间设置足够厚的屏蔽物(屏蔽材料),便可降低辐射水平,使人们在工作所受到的剂量降低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达到防护目的。屏蔽防护的要点是在射线源与人体之间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射线的屏蔽材料。 对于X射线常用的屏蔽材料是铅板和混凝土墙,或者是钡水泥(添加有硫酸钡-也称重晶石粉末的水泥)墙。 常见的电磁辐射源 一般来说,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信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以及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是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 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 电磁辐射场区一般分为远区场和近区场。 1近区场及特点 以场源为中心,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E¹377H。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 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2远区场及特点 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一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 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3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 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我们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这时我们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就是对信号的保护。另外,应该有对近区场一个概念,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1米。编辑本段生活中如何防电磁辐射 据有关专家介绍,防电磁辐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险中。 ●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每一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开启后要离开一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生活在现代化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等,有条件的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配戴防辐射眼镜。显示屏产生的辐射可能导致皮肤干燥,加速皮肤老化甚至导致皮癌,因此在使用后应及时洗脸。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把手机那远一点,等手机接通之后再拿近听,或采用防辐射耳机接打手机。 ●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居家防辐射 辐射环境的污染无所不在,对于准妈妈们来说,辐射更是危害母婴健康的一大敌手。市环保局污染管理处一位姓宋的工作人员介绍,隐藏在我们家中的辐射源也是无所不在。 目前居民家装使用的天然装饰石材中,有一部分具有放射性污染,而由工业废渣制成的煤灰砖、矿渣砖GRC等建筑材料,也存在不少放射性超标的现象。因此,新婚夫妇无论是购房或租房,都应先彻头彻尾地做辐射检查,尽量避免生活在不健康的环境中。如已无法改变住所,则应尽量测出辐射最强的是哪里,加以屏蔽或调整家具位置,使家人远离辐射材料,减少受到辐射的时间。 挑选正规厂家的名牌家电产品。一般大品牌的家电辐射都经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的严格检测,可保证安全。 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孕妇要远离微波炉、电脑至少1米以外,电视与人的距离应在4至5米,与灯管距离应在2至3米。不使用的电器,一定要关上电源。带有辐射的部分一般为马达、电线圈、电风扇等部分,这些部分都要与人保持60厘米以上的距离。 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特别是电视机、电脑、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孕妇卧室里;使用吹风机时不要用吹风机紧贴头皮;不要站在空调的风口,在空调打开后,要保持安全距离。 缩短使用电器时间。各种家用电器都应避免长时间操作和同时启用,孕妇接听手机时不要将手机挂在胸前;天冷时尽量不要使用电热毯,准妈妈盖电热毯尤其容易造成畸形儿;灯泡的电磁波比日光灯低,因此可少用日光灯。 有条件的孕妇可在工作时穿防辐射服装,工作完毕,洗澡换衣服;使用电脑、电视防辐射屏等。 微波炉、电磁炉是家庭中电磁辐射集市的电器,因此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冰箱的线圈和马达都是在冰箱的后方,所以开冰箱门拿东西时,不要时间太长,并保持安全距离。 家里一般的电线也存在辐射,现代家庭中一般的固定电线都是走“暗线”,问题还不大,但是如果在床边或最常活动的地方安置十分密集的接线板或插头,就可能会影响健康。因此,不要在床头安装电器或插头为宜。 工作环境防辐射 电脑 电脑屏幕的X光辐射:这种辐射通常只需要一个纤维玻璃就可以阻隔,如果没有纤维玻璃,孕妇就要尽量保持与电脑屏幕的距离超过30厘米。电脑背面的电线圈辐射:这种辐射的危害较大,但一般人不会在电脑后作业。如果有准妈妈是在电脑机房上班的则要注意,尽量避免在电脑后作业。 手机 手机的辐射也是微小的一种,它的效力虽然没有微波炉强,但也可以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准妈妈最好减少使用手机的机会,也尽量避免将手机挂在腰间。目前对于“CDMA手机和GSM手机,哪个辐射大”的问题仍有所争论,因此,无论准妈妈使用哪种手机,都要尽量小心。建议妈妈在使用手机时采用免提,或者佩戴防辐射耳机。 复印机准妈妈在使用复印机时,身体距离机器30厘米为安全距离。目前市面上较新型的复印机把有辐射的部分装在底盘上,这种复印机对身体危害较小。 医疗环境防辐射 X光辐射线对胎儿的影响,较易造成胚胎残废、胎儿畸形、脑部发育不良,以及儿童期的癌症几率增加。不过通常在怀孕初期,暴露于X光之中,比较容易造成重大的伤害,愈接近预产期,影响越小。 据吉林市医院放射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孕妇如果接受了5雷得的X光暴射量,就相当于照20张腹部X光片。医师建议除非紧急状况,否则应选择在月经开始日算起的10天之内照X光,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在受孕以后照X光了。 那么,已经照了X光的孕妇怎么办?据了解,孕妇如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受了X光辐射,应尽量保留拍片记录,这样以便医生协助你判断胎儿的安全性。一般在怀孕期,如果只是照一张腹部X光,大约是只有5雷得的暴射量,对胎儿影响并不足以要求孕妇做人工流产;而只是胸部X光或牙科X光等微量的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就更微不足道了。因此,只要不是对准腹部或其附近部位的高剂量X光辐射,准妈妈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外出可能碰到的辐射 花岗大理石台阶:很多人都会把百货商场门前的大理石台阶当作休息椅,殊不知这花岗大理石是辐射很高的材料。如果密闭的室内使用这样的材料做装潢,则很可能会导致鼻咽癌或肺癌。 变电厂、高压电:无论是选择住处还是选择玩耍的地方,都最好远离变电厂和高压电的附近,核能厂更是不能多靠近。 飞机:空中服务人员由于长时间接触宇宙波,所以怀孕初期的时候最容易流产或对胎儿造成影响。有研究指出,怀孕期间一次长途飞行最好不要超过100个小时,以免影响胎儿的健康。 网友使用“防辐射服”的经验 各种防辐射服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现在已经进入了第四代,像国民普遍使用的号称绿色的小灵通的辐射大约在30-50db之间,手机的辐射则在250db以上。如今第四代的防辐射服也是款式不一,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一层就可以阻断手机信号(如把手机放进防辐射服的口袋里)。而且很多都是在衣服外面做了一层像罩子一样的东西,清洗也方便了很多。至于平时睡觉或者是什么的,那就靠自己做好工作了。比如家里关闭的电器设备尽量把插头拔掉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辐射,据科学研究发现关闭的设备比开着辐射更大。我就住在电信里面,我们这里10000号和前台营业厅的女性们这两年怀孕没有一个不流产的。。。虽然平时劳累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周围大批的电脑辐射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想要小孩最好在准备怀孕的时候就开始防辐射,以免精子、卵子的畸形,那就会白辛苦一场了!草成心理生理上的极大损失。胎儿前3个月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第4周开始发育,第10周为“脑迅速增长期”,这段时间尤其要注意减少辐射,毕竟前3个月胎儿状况都是不稳定的,最容易流产。 最后,防辐射衣有保护作用,但也不是万能的,自己注意保护自己最重要。编辑本段细说有害孕妇的五大电辐射 生活中有很多电磁辐射的说法,比如:“微波炉不能多用”、“怀孕期间不能用电脑”,如果你是准妈妈,就需要对这个问题更加在意了。仅仅为胎儿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是不够的,还应该远离可能对胎儿造成的种种不良因素,比如:电磁辐射。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程蔚蔚副教授为准妈妈们细说缘由。 一怀孕就停用家电 林林是位忙于事业的职业女性,今年35岁的她刚刚怀上孩子,对于夫妻俩来说,高龄得子更是宠爱有加。才2个多月,她每天穿上防护服,还请了病假休息在家。林林想,怀个孩子不容易,因此,她尽可能做到最周密的自身防护,就连家里的电视、空调、音响和电脑等所有家用电器都停用了。 电磁辐射可能致畸 程主任告诉记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差别很大,通常对妇女和儿童最为敏感。特别是孕妇和胎儿更容易受到影响。电磁辐射对胚胎而言,会阻止其早期细胞分裂,甚至造成细胞死亡,同时还会阻止胎盘的正常发育。 科学表明,结合胎儿的发育过程,妊娠期头3个月的危险比妊娠中、晚期的危险大得多。具体地说,1—3个月为胚胎期,受到强电磁辐射有可能导致流产,也可能造成胎儿肢体缺损或畸形;4—5个月为胎儿成形期,电磁辐射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婴儿智力低下;6—10个月为胎儿成长期,其主要后果则是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质弱,抵抗力差。 准妈妈不必太敏感 不过,专家对于像林林这样的过分恐慌型准妈妈也不完全认同。专家说,由于一般家用电器在屏蔽辐射源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因此,准妈妈不必要像惊弓之鸟般太过敏感,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的保护就可以了。 因此,准妈妈在孕期应该尽可能做到合理地使用电器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减少辐射危害;同时,可以选择电磁辐射防护服。在购买防护服的时候,要看清楚产品说明的防护频率范围,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购买;在饮食方面,注意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细数五大可疑家电 · 电脑 电脑操作时其周围可能存在x射线、紫外线、电磁场等,发射的强度都很微弱,对胚胎、胎儿是安全的。只有在离电脑几厘米的区域内才有微量辐射。因此,准妈妈在操作电脑时不要离得太近、时间也不要太长,应该隔一段时间后略为走动一下。 · 电视机 电视机也有一定的辐射。但只要离屏幕远一点,辐射就会大大减少。建议准妈妈看电视时,要离屏幕至少1米以上。最好是选用液晶或背投式电视机,辐射就比较小。 · 空调 空调本身的辐射基本不会对孕妇产生影响,但由于打开空调后,房间门窗紧闭,因此室内空气质量会降低,孕妇长时间在空调房间停留可能会头痛、头晕、易感冒,因此特别是夏天,准妈妈要慎用空调。 · 手机 当手机处于驳接阶段时,应避免把手机贴近耳朵,这样就可以避免80%—90%的辐射。特别是怀孕初期的准妈妈,更不应将手机挂在胸前。接听手机时最好采用免提方式或者佩戴防辐射耳机。 · 微波炉 质量好的微波炉只有在门缝周围有少量的电磁辐射,30厘米以外就基本上检测不到了。但如果微波炉密封不好,辐射泄露,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编辑本段防辐射最佳植物 仙人掌或仙人球是庭院绿化美化的上好花卉品种,尽管它们满身带刺,但外形却很美观,可用以加工入药和食用,又具有吸收电磁波辐射、减少电脑危害人体健康的“特异功能”。仙人掌类肉质厚,含水分多,易于吸收和化解周围环境的电磁场辐射毒素,减少室内外的污染,有益人体健康。凡有电磁场辐射的电视、电脑和微波炉等放置地方,同时摆上几盆仙人掌为宜。 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对于不喜欢仙人掌的人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的话,可在电脑前摆放芦荟和水果是最好的吸收剂和除味剂,将洋梨、橘子、香瓜、小南瓜等带果植物盆景放在电脑旁,不仅环保,香味也自然至于在办公室里由于有各种气味有毒气体 又没什么阳光 所以我建议只种仙人掌是不够的 混种好 垂叶榕 此类植物表现出许多优良的特性。它可以提高房间的湿度有益于我们的皮肤和呼吸。同时它还可以吸收甲醛、二甲苯及氨气并净化混浊的空气。 此外,垂叶榕的小型叶片使它们成为房间里的漂亮装饰,它经常被室内设计师用来营造欢快的氛围。 光照条件:中性植物,适合种植在半荫处 所需养护:充足的水分,保持盆土湿润 可以去除:甲醛 甲苯 二甲苯 氨气 “垂叶榕是十分有效的空气净化器。” 千年木:它富有魅力的外形,与对办公室昏暗干燥环境的适应能力受到室内设计师的喜爱。只要对它稍加关心,它就能长时间生长,并带来优质的空气。在抑制有害物质方面其他植物很难与千年木相提并论。叶片与根部能吸收二甲苯、甲苯、三氯乙烯、苯和甲醛,并将其分解为无毒物质。 光照条件: 中性植物,适合种植在半荫处 所需养护: 保持盆土湿润,经常施肥 可以去除: 甲苯 二甲苯 苯 三氯乙烯 甲醛 黄金葛:它可以在其他室内植物无法适应的环境里"工作"。通过类似光合作用的过程,它可以把织物、墙面和烟雾中释放的有毒物质分解为植物自有的物质。黄金葛漂亮的心形叶子具有独特的装饰性,尤其当它垂于吊盆外时。 此类植物易于照料,即使在阴暗的环境中也能长得很好,是初种者的最佳选择。 光照条件: 喜阴植物 所需养护: 水分适中,微量肥料 可以去除: 甲醛 苯 一氧化碳 尼古丁

主要是对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中子辐射的屏蔽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者

方法提要由于核探测技术和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台仪器、一个试样可同时测量也可以单独测量α、β放射性,节省了人力物力,给工作带来方便。经验证明把试样制成05~18mg/mm2(一般取1mg/mm2)试样,既可以满足对α测量的厚层(大于有效厚度即饱和层),又可以满足对β测量的薄层(小于最大取样量)的各自制样要求。测定的物质不同,1mg/mm2的要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对比较纯净的饮用水,要想制取大量固体残渣不易做到(虽然有的在水样处理时可以多加一点硫酸,沉淀时可以多加点氯化钡,多取水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放宽到05mg/mm2。对于来源丰富的试样可以加大取样量,取15~18mg/mm2,甚至达到3mg/mm2。饮用水样在pH4条件下,利用硫酸钡和活性炭将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沉淀和吸附下来,把沉淀灼烧,制成05mg/mm2的试样源;生物样把灼烧好的试样灰制成05mg/mm2试样源;土壤样把处理好的土壤取1mg/mm2制成试样源,放在低本底α、β测量仪上测量α、β放射性。要特别注意,校准(标定)仪器(测标准源效率)时,标准源质量必须与其一致,不然增加了测定的不确定度。仪器低本底α、β测量仪。试剂硫酸。盐酸。氯化钡溶液(100g/L)。EDTA溶液(10g/L)。α源天然铀粉末标准源(比活度10Bq/g)或241Am粉末标准源(比活度2Bq/g)及天然铀(或239Pu)检查面源。β源氯化钾粉末标准源(比活度4Bq/g)及90Sr-90Y检查面源。活性炭将20g活性炭浸泡于200mLEDTA溶液中或200mL(1+99)HCl中,搅拌后放置过夜。倾去上层清液,然后过滤,用水冲洗活性炭呈中性,放入干燥箱中,在105℃下烘干。试样采集和预处理(1)水样试样采集:1)采集河水、地面水(第一居民取水点)、总排入口水样时,应于水面以下一定深度采集;如水较深时,应同时采集不同深度的试样;当水面较宽时,还应取河流断面口左、中、右若干个试样。2)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业用水、自来水、上游水作为对照点与试样同时采集。3)污染水要保证所采集的试样有代表性,采集方法根据废水排放情况、废水性质、分析要求和监测目的分三种:瞬时采法、平均采法、单独采法。4)采样工具可用普通清洁并没有放射性污染的玻璃瓶(盛水样的容器最好用塑料桶),并于采集地点用水将样瓶(桶)内洗涤多次后,再进行采集。5)浅水区采集时,注意不要搅动水底的淤泥。6)采样瓶(桶)必须编号固定专用,防止交叉污染。7)采样量(体积)视分析项目而定,一般2~10L,同时应保证容器中留有1/10的空隙;任何情况下,容器都不能注满水样。试样预处理:采样时应填写采样记录和试样标签,采好的水样应立即添加保护剂,用硝酸或盐酸进行酸化(酸化pH≤2);静置24h后,取上层清液分析(测氡时例外)。如水样浑浊,应过滤后再进行酸化。(2)土壤样试样采集:土壤采样地点宜选择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根据需要适当布点。采样时宜选用对角线采样法和梅花形采样法,根据不同监测目的,采样深度5cm为宜。取样时先用小刀划出10cm×10cm方块,取出垂直深度5cm的土壤试样;深层土取20cm以下的土壤。采集污染土壤试样,首先对被调查区域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环境、土壤性质和污染历史状况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设置采样点,以代表某一面积污染情况,并选择未受污染的一定面积作对照。采集河底泥试样,应与采集水样时在同一个地点,以便对照。试样预处理:将现场采好的土壤(河底泥)试样,用清洁纸(塑料袋)包好或装在其他清洁的容器内,标明采样时间、地点、采样面积、深度以及采样点周围情况。将土壤试样放在实验室内自然晾干,或在110℃下烘干后,除去石块、草等杂质,称量。干燥后的土壤试样,放在清洁的平板上压研,铺成1~2cm厚的方块,沿方块对角线划一交叉线,使试样分成四份,以交叉线相交点为中心,画一正方形,正方形以外的土壤全部去掉。如此反复淘汰,直至剩余土样达到300g左右时为止。将此土壤样放入高温炉内于500℃灼烧1~2h,冷却后用研钵研碎,过40~100目筛,混匀,装瓶待测。(3)生物样蔬菜:将采得的蔬菜试样除去根部洗净,待表面水分晾干或擦干后称鲜样质量。将鲜样切碎,在空气中风干或放入鼓风干燥箱内烘干,将干样放入瓷蒸发皿中,置于电炉上炭化,炭化时防止试样起火使部分试样的灰粒被热气带走造成损失。然后转入高温炉,温度从低逐步升高,最后保持400~450℃之间,经常观察,防止烧结,灰化完全的灰粉应为灰白色并呈疏松状。若灰粉仍为黑色,则应将其取出放冷后,用6mol/LHNO3或6mol/LNaNO2溶液将灰粉润湿蒸干后重新灰化。将灰化完全的试样放至室温,称灰质量,保存备用。稻谷:于早晚两造收获季节,选择必须监测的稻田,在不同部位采集约500g混合样,并了解稻田的灌溉施肥(尤其是钾肥)等情况。将采集的稻谷试样,去除杂质称鲜样质量,用30g/LNaAc溶液将试样润湿,放入瓷蒸发皿中在电炉上炭化,然后转入高温炉中于450℃温度灰化。灰化完全的灰粉应为灰白色,如灰化不完全,可按蔬菜试样处理方法用6mol/LNaNO2溶液处理,重新灰化,保存备用。鱼样:将污染河段(或对照点)捕获的鱼样解剖,去掉鱼鳞和内脏,洗净,晾干或擦干后,分别从各鱼体上取一定量的鱼肉和鱼骨称鲜样质量(若只有小鱼,不必将鱼肉、鱼骨分别分析)。将晾干的鱼样分别切碎,放入已称量的瓷蒸发皿内,在电炉上炭化,待无烟后,转入高温炉中。逐渐升高温度,最后保持在450℃左右灰化成疏松的灰白色的灰为止,冷至室温后,称灰质量,保存备用。肉类样:去骨去内脏器官后,按鱼样制样法制样备用。试样制备、测量与结果计算水样:将制备好的固体残渣粉末称取05mg/mm2。土壤样:将处理好的粉末称取1mg/mm2。生物样:将制备好的灰分称取05mg/mm2。将以上称量试样分别均匀铺在试样盘内,以面标准源检查仪器正常后,即可进行正式测量。测量α、β计数率,并测本底,求出各自的净计数率。按不同的质量要求,找出相应质量的标准源效率,计算α、β放射性。结果计算水、土壤、生物中总α总β放射性分别用式[(60)、(63)]、式[(61)、(65)]、式[(62)、(66)]计算。矿泉水中的总β放射性大于0Bq/L时、食品(生物)中,应减去40K的β放射性,计算方法见式(64)。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陈英强,张庆文,林朝,等通过227Th测定地质试样中的231Pa[J]铀矿地质,3(5):314-318陈志恒气球法测定氡(钍)浓度的一般公式[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1(3):284-292储著银,郭春华地球科学中热电离质谱法的进展[J]现代仪器,(1):7-11崔九思室内环境检测仪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戴鸿贵CaSO4:TmTeflon高灵敏热释光片的研制及其性能[J]核农学通报,13(增刊):241-244地质试样中234U/238U,230Th232Th放射性比值的测定方法(GB/T1307—9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方方,贾文懿α杯法测氡原理及应用[J]物探与化探,22(4):218-222放射性矿产分析测试实验室质量保证规范(EJ/T751—1993)[S]199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付锦,韩耀照,张彪活性炭吸附法测量铀尾矿氡析出率[J]辐射防护通讯,23(2):32-35龚岳存,刘宗元被动式热释光氡累积探测器的应用[J]辐射防护,12(1):75-78韩军,傅中华,毛欣根,等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对环境试样中钚的定量分析[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6(1):61-64侯雪莉,戴军,陈宝维TLD的测量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5(6):772-777胡逢全,徐明达,李德平测量陆地γ辐射剂量率中扣除宇宙射线响应的方法误差估计[J]辐射防护,1(6):444环境监测用γ放射性空气吸收剂量率仪(JJG521—88)[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贾文懿,许必文,苗放,等便携式常压空气脉冲电离室辐射仪的研制[J]地球物理学报,33(3):356-36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金众范,高东初,刘友富,等FD-105K测氡仪的技术改造及其标定器的研制[J]东北地震研究,20(2):23-28金众范,殷为民,牛峰,等FD-105K测氡仪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办法[J]东北地震研究,16(2):22-25李德平,潘自强辐射防护手册(第二分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李献华不平衡铀系定年的新技术突破———高精度、高灵敏度238U-234U-230Th同位素质谱测定和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9(3):79-85李星洪辐射防护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76林莲卿,任天山,李桂芸被动式活性炭室内累积探测器的研究[J]辐射防护,6(1):1刘国藩,宋金链,王燮华,等静电收集-固体径迹蚀刻法测量空气中氡浓度[J]辐射防护,14(3):234-237刘建芬土壤试样总β测量的探测效率校正因子检验[J]同位素,13(2):92-96刘书田,夏益华环境污染监测实用手册[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52龙开明,汤磊,贾宝亭,等亚皮克量级钚的质谱分析技术见: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北京:原子能出版社彭子成第四纪年龄测定的新技术———热电离质谱铀系法的发展近况[J]第四纪研究,(3):258-264生物试样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16145—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水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GB/T1640—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田志恒,左富琪,肖德涛驻极体测氡法及其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7(1):57-61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γ能谱分析方法[S](GB11743—89)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王斌Rn检测标准装置研制[D]四川:成都理工大学王强高纯锗γ能谱仪在铀矿地质试样分析中的应用见: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技术与质量管理研讨会论文集(2006)[C]北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王向东,程真文饮用水总α、总β放射性测定探讨[J]净水技术,24(3):71-76韦刚健,李献华,李惠民,等热电离质谱(TIMS)U-Th年龄测定及其应用研究初探[J]地球化学,26(2):68-74魏素遐两种改进型氡采样器性能试验[R]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年报,9吴慧山,林玉飞,白云生,等氡测量方法与应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武朝晖,郭冬发,林朝,等地浸砂岩型铀矿分析测试技术应用研究[R]北京: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191-213夏毓亮铅同位素方法寻找铀矿[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杨爱兰食品中β含量的监控方法[J]辐射防护通讯,15(3):43-46杨亚新,吴雅梅,彭聂,等一种测量环境氡析出率的方法[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24(1):37-40饮用天然矿泉水检测方法(GB/T8538—19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张国华,方方,耿波KZ-D02F型电离室α测氡仪的研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5(6):704-708张怀钦,苏静玲,姚琬元,等累积法测量空气中氡和氡子体的可携式监测器[J]辐射防护,9(6):438-442张文涛,金杰坤,龚新宇,等建筑材料表面析出氡的监测方法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9(4):206-211张兆峰,彭子成,贺建峰,等热电离质谱铀系定年测定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J]质谱学报,22(3):1-7赵墨田,王军,卢百铿,等同位素稀释质谱在化学计量学中的应用[J]质谱学报,19(2):16-21赵墨田,王军用绝对质谱法测定锑原子量[J]计量学报,17(2):81-84赵云龙,顾鼎祥,李荣辉,等活度比稀释法测定铀矿石中的230Th比活度[J]科学通报,(14):103-105周青芝,赵桂芝,肖德涛空气中222Rn、220Rn子体水平的α能谱数据重建测量法[J]核技术,32 ( 6) : 110 - 111周涛,赵墨田,王军,等 同位素质谱和无机质谱在化学计量中的应用进展 见: 2006 年世界华人质谱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质谱学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C]Alter H W Passive interaction radon moniter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J] Health Phys,40: 693ASTM C1380 - 9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content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by isotope di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J] Annual Book of ASTM S 12 ( 1) : 815 - 817Edwards R L,Chen J H,Wasserburg G J 1996 /238U -234U -230Th -232Th systematics and precise measurement of time over the past 500000 years [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81: 175 - 192Gu Z Y,Lal D,Liu T S Weathering histories of Chinese loess deposits based on uranium and thorium series nuclides and cosmogenic Be [J] Geochem Acta,61: 5221 - 5231Harbottle G,Evans C V Gamma-ray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radionuclide in environmental and soil science [J] Radioactivity and Radiochemistry,8 ( 1) : 38 - 46IAEA Safeguards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M] Vienna: IAEALucas H F The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J],28: 680Michikuni S Iner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nstruments that measure radon concentration in In:Radon and it decay products Properties and health effects [M] Edited by Philip K Hope,160 -171Piesch E Radiological health and safety in milling of nuclear materials [M] Vienna: IAEA,848Shimo M A Flow-type ionization chamber for measuring radon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ic air,in atmospheric radon families and environmental radioactivity [M] Okada: Atominc Energy Society of Japan Tokyo,37 - 42Spity H B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radon-222 concentration in residential structures in grand junction [M] Coleradon,USA EC HA SL - 287Stephen F W Analyt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in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aterials[J] Reviews in Mineralogy,38: 627 -634Thonas J W A study of the two-filter method for radon [J] Health,11: 113本章编写人: 郭冬发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 。李亚平、倪传珍、李佳升、邓秀文、颜世栋 ( 广东省矿产应用研究所) 。

苏旭,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毒理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获放射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①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②辐射防护与核事故医学应急技术研究。③放射卫生防护政策与标准研究。近年来,承担了15项国家和部委级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1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6部。先后指导和培养了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20余名。1996年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被国家人事部、科技部、教育部等7部委遴选为国家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被卫生部授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9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授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2009年被亚洲辐射研究协会授予 “辐射研究贡献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辐射研究协会中国委员会主席;亚洲辐射研究协会副主席;世界医生反核战争联盟国际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副总编;《中国辐射卫生》杂志副总编;《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副总编;《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副主编等职务。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苏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志林 党委书记副所长王志林,1953年8月出生,汉族,籍贯北京。1978年10月毕业于武汉海军工程学院电源站技师专业,大专学历。1972年至1983年在国防科委新疆21基地服役,任排长、副连长、连长、技师。1984年-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科员、行政科副科长、总务处副处长、基建办副主任、主管技师。1993年任行政处处长;1996年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副所长(副局级)。2002年至今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年10月20日任党委书记。现主持党委、纪委工作。分管行政、后勤、保卫、工会工作。历任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岳保荣 副所长岳保荣,1953年出生,汉族,籍贯山西,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原南京药学院)。1984年至1985年在苏州医学院进修放射卫生专业;1996年至1997年在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做访问学者;2003年1月至5月在英国圣乔治医院辐射防护中心做访问学者。1977年至2002年历任原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研究室副主任、科技处处长,2002年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副所长、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副主任。主管科研、外事、教育培训。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防护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医疗照射防护与质量保证研究工作,重点为放射诊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研究,完成多项部级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并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组织制、修订“乳腺X射线摄影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五项国家标准。“九五”期间全国医疗照射水平调查研究,于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目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合作课题;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放射诊疗中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与风险评价研究等课题。现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项目中国协调员。主要学术组织兼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第三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放射医学与防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辐射装备与检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编委;《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编委。孙全富 副所长孙全富,1964年出生,河北故城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放射医学专业,获放射医学学士学位。1989-1990年在日本广岛放射线影响研究所流行病学部进修;1996-2002 年在日本鹿儿岛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教研室工作学习,并获得医学论文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副所长。主管计量认证、实验室安全、防护安全、技术服务工作。分管质量管理办公室、科技成果推广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长期从事放射流行病学研究与辐射致健康效应危险估计,研究工作包括天然高本底辐射与居民健康放射流行病学研究、高氡钍射气地区肺癌危险估计、特殊实践人员辐射危险评价、非铀矿山矿工放射性职业危害调查与控制研究、核设施周围人群健康调查、公众核与辐射危险认知调查等。负责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工作和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登记报告系统。作为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07年“居住环境监测与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为第六届卫生部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专业委员会、国家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WHO Internal Radon Project项目组成员等。丁库克 副所长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北京矿冶研究总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从事行政管理与科研工作。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研合作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等资助,发表SCI文章7篇,拥有3项软件著作权,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项。2010年被聘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现协助所长分管该所后勤与保卫工作。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全院占地面积3顷,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各种仪器设备5000余台件,从事与核工业辐射防护有关的辐射测量、辐射剂量学、核电子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放射生物学、放射医学、环境保护、放射性三废治理、安全分析与辐射防护措施、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先后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世界卫生组织(WHO)以及美国、日本、法国等4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地区)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或科技联系。

  • 索引序列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图片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图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图片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
  • 辐射防护通讯杂志封面设计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