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

发布时间: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

地址:上海延安西路593号2号楼213室邮编:200050<书法>邮箱:

创刊于201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首家高校独立主办的书法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刊载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书法文化研究交流,展示师生优秀书法作品,推动高校书法学科建设,提高书法人才培养水平,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刊类型:双月刊2019年创刊期刊主办:郑州大学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大学书法》编辑部报刊主编:李刚田副主编:李逸峰、黄修珠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暂无国内订阅:暂无邮政代号:暂无国外代号:ISSN 2096-7616国外发行:暂无报刊刊号:CN41-1454/J29报刊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75号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应该属于省级期刊。可在大权威期刊、六亿期刊查询。

85211110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期刊

中国书法杂志有收藏价值吗?这就应该看个人喜好,如果你喜欢你可以个人收藏自己喜欢的东西,你收藏了,但是有价值,如果不喜欢你就收藏了,感觉都占地方。

创刊于201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首家高校独立主办的书法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刊载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书法文化研究交流,展示师生优秀书法作品,推动高校书法学科建设,提高书法人才培养水平,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刊类型:双月刊2019年创刊期刊主办:郑州大学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大学书法》编辑部报刊主编:李刚田副主编:李逸峰、黄修珠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暂无国内订阅:暂无邮政代号:暂无国外代号:ISSN 2096-7616国外发行:暂无报刊刊号:CN41-1454/J29报刊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75号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应该属于省级期刊。可在大权威期刊、六亿期刊查询。

中国十大书法名城临沂市:书圣王羲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徐州市:张伯英,彭城画派人物之一;开封市: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苏州市:明代中叶兴起的吴门书派;安阳市(中华文字发源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绍兴市:书圣王羲之、王献之、贺知章。王冕;杭州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湘潭市:中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齐白石;平顶山市:菅智民;襄阳市: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

中国书法杂志的收藏价值很高。

《书法教育》杂志第八期

这个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来判定,如果自己喜欢书法的话是可以定的

1990年1月3日《青少年书法报>第1版刊出专题介绍。1991年入选全国第一届书坛新人作品展览,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1992年入选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3年入选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入选全国第二届书坛新人作品展览;《青少年书法》杂志第11期刊出专题青年书家于明泉。1994年入选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览;入选全国第一届楹联书法大展;入选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1995年荣获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书法导报》1995年5月10日刊出作品专版及短文《一些话》;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于明泉书法篆刻集》。1996年荣获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大展铜奖;入选全国第一届行草书法大展;入选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展览;《书法导报》1996年第1期刊出专题介绍,附文《独白》;《书法之友》杂志1996年第5期刊出专题于明泉书法集评,著名书法家孙伯翔、张道兴、郭子绪、华人德、丛文俊、吴振立、沃兴华先生分别撰文评议。《书法导报》1996年7月24日刊出论文《对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几点质疑》。1997年荣获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入选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大展;《中国书法》杂志1997年第5期书坛中青年栏刊出专题关于于明泉书法创作的通信;在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被评为精品。1998年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和《中南海珍藏书法集第二卷》(西苑出版杜出版);《星星》诗刊1998年第8期实力方阵栏推出组诗《调侃与静默》(六首,署名于是乎);荣获国家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银奖,山东省文化厅为其记三等功;入选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展览,载入该展作品集,河南美术出版杜出版。1999年作为中国书协七名代表之一,出席中国文联向祖国汇报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创作经验交流会,荣获全国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 2000年荣获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等奖;正式加入沧浪书杜;应邀出席99《中国书法》年展上海巡展创作研讨会,作《书法的传统与传统的书法》发言,文章发表于《书法导报》11月22日第三版;论文《书法教育≠知识传授十技法训练--关于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一点思 考》发表于《书法之友》杂志第11期,并入选大连出版杜出版《书法教育研究文集》;华夏出版社出版《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字帖--于明诠行书诗册》;应邀参加《全国当代著名书法家50人五体书法临摹示范VCD》拍摄,江苏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作品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载入《国际书法大展作品集》;作品应邀参加中国书协全国第二届 著名书法家邀请展,载入该展作品集。2001年《书法导报>2月28日发表专题,陈宇撰文《心灵的咏叹--读《于明诠行书诗诗》;书论随笔集《常有梦斋初集》由燕山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全国专业报刊发表书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作品集》等。出版《是与不是之间——书法传统的文化寻绎与当代述说》、《常有梦斋初集》(书论随笔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中国书法经典名家讲座——墓志十讲》、《历代书艺珍赏·金农》(台湾版)、等论著、作品集多种。于明诠, 本名于明泉, 别署于是乎等。一九六三年生,山东乐陵人。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副研究员,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中国沧浪书社社员。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作品获全国第六、七、八届中青展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二等奖。发表文章多篇,出版有《是与不是之间——书法传统的文化寻绎与当代述说》、《书法篆刻教程》(主编)、《常有梦斋初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于明诠》、《墓志十讲》、《历代书艺珍赏·金农》(台湾)等。创作手记:诗文书画刻印等事体,古称“闲趣”、“雕虫”,江湖上亦称“玩意儿”,今则通称“艺术”。然“艺术”者何?见仁见智不易论说清楚。因其不易,便众说纷纭,便模糊朦胧,便深奥玄秘。其实,“艺术”无非就是艺术家“说话”。说话,寻常普通,何来深奥玄秘?  贡布里希说,生活中本来就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为什么?艺术是艺术家的“说话”,先有艺术家才有艺术家的“说话”。艺术家不“说话”了,就不再是艺术家;艺术家若都不说话了,生活中也就没有了“艺术”这回事;艺术家说别人的话,说假话,说胡话,说不知所云的话,就是伪艺术家。当下,伪艺术家“说话”,也能糊弄群氓兴风作浪,但最终往往不教人待见,艺术的历史尤其不会待见。说话,怀特海称为“表达”,教科书则称为“创作”。说话,可以方言土语,也可以官话洋话;可以口若悬河,也可以沉默是金;可以眼耳鼻舌身意眉飞色舞,也可以终日面壁打坐呆若木鸡。说话,可以“说”给耳朵,也可以“说”给眼睛;可以“说”给别人,也可以“说”给自己,甚至“说”给空旷的宇宙和遥远的未来;也许,只是想说,必须要说,不得不说,说给谁呢,说给虚空。说话,最终是“心”在说,甚至是“不说”在说。有的人也许永远说不好,若有了“话”,则不得不说;有的人也许看起来总能说得好,但没有“话”,说了往往等于没有说。是故,书画家们要紧做的事,就是用那些线条点画说说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心里的“话”,说说自己心里真诚的憋不住了的“话”。如此而已。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作品

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沈鹏、 王镛、石开、陈锦城、言恭达、林岫、 张海、张旭光、王冬龄。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艺术简介: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一年后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修中国逻辑史,拜在逻辑学大师金岳霖的门下。1954年,欧阳中石毕业于北京大学,开始在中学从事基层教育工作。他教过中学的各门课程,深得学生敬重。在长期从事中学教学的实践中,他对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思考,运用他敏锐的目光和明辨的思维,以及对中国语言文字特点独到而深刻的理解,提出了一套科学的语文教育改革方案,并在中学试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面对欧阳中石,就仿佛面对一本厚厚的书,让你敬重,让你深思,让你味之不尽。只是目前价位已高,如能遇上每平尺5000元以下的作品是可以投资与收藏的。沈鹏,斋名介居。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等职。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书法擅长行草,并兼及隶、楷多种书体。行草以帖派风格为主,对汉魏碑刻,米芾等宋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论其草书主要得笔于怀素《大草千文》并柔和自家隶书的笔法,形成自己草书特色,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达到相当高度的草书家之一。沈鹏先生在北京按排名除了启功之外,应排名第一。沈鹏先生作品报价:每平尺10000元,2000年以后的作品市场价在6000 元左右,建议藏家如遇每平尺5000元以下作品,可以购买。沈鹏先生书法作品将来不但收藏价值高,而且升值空间还会很大 。王镛,1948年3月出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 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现任中央 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王镛先生是“中国当代书法的开派人物”他和石开、、何应辉、沃兴华等被称作“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和“中国书坛的重量级人物”。 王镛先生的书法取向主要是民间书法,他广泛的吸收了“墓志”、“摩崖”、“简帛”、“瓦当”、“金印”、“砖铭”、“鼎铭”、“秦权”等,要论对民间书法的涉猎之广堪称举世无双。虽然王镛先生是当今书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是他对“当代书法”——“流行书风”的影响是无人齐肩的。王镛先生的地位、学问、影响、印、书、画、堪称佼佼者。王镛先生的书法作品目前每平尺8000元左右,市场价格:早期作品(指90年代)约在4000左右,他是这几年价格增长比较快的书家之一。从收藏角度出发,也是藏家必须收藏的书家之一。石开,1951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可以这样说:石开先生是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其印风影响当代印坛。早在80年代中期,印坛被称做“三足鼎立”即曰:王镛高步京华;韩天衡雄居海上;石开领风骚于闽南。石开先生也是“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之一,在当今书坛石开更是颇具争议的人物。石开先生书法带有孤峭奇逸的强烈个性色彩,有人说石开书法如鬼画符一般,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他的书法个性太强烈,以至与当代任何一位书家都拉开距离。其实解析石开先生书法也是很传统的,特别是早期作品不难看出。他受明清书家影响更大一些,在他书法里随处可见深受黄道周和傅山的影响。石开工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皆达上乘,石开无疑是既能继承传统又最具创造性的一位书家。将来必成大器。 石开是最早作为书家(辞去福建书协副主席职务)成为“北飘”一员的,后来干脆辞去中国书协一切职务,以职业书画篆刻为职业。其作品价格是一步一步地提升的,石开性格如同其书法一样有强烈的个性,所出售作品的价格一视同人,作品从不应酬。有人说:因石开篆刻好,在他各种书体中所以篆书最好。我不这样认为,举例说明:如同一名汽车修理工,汽车修得好,不一定汽车开得就好。我认为石开草书最好,石开本人可能也这样认为,从2006年石开作品报价中也不难看出:篆书与行书每平尺2000元,草书每平尺2500元,小字或小品每平尺3000元。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5000元左右,石开先生作品无论作为投资或收藏都是可以的。 陈锦城, 1958年生。福建福州长乐人。常来往于北京、武汉等地。陈锦城是我国唯一五体均能双手双笔齐下分写异字的书法家。双笔五体书法开拓者、奠基人。中国历史第一人,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法均能同起同落双管齐下,左右开弓双手、双笔分写异字, 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双手、双笔汉字书写推至艺术的高度。刷新书坛纪录,填补历史空白。 陈锦城先生重视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书画印俱精,书法功力扎实,是当代民间书法与实力派书法代表人物。陈锦城八十年代书法作品展出于北京中国美术馆,并开始潜心研究双笔书法。九十年代被媒体誉为“全能双管,五体俱佳”,书画作品开始销往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作品价位逐步提升。 陈锦城先生五体书法均有很高造诣,行草最好,行草书主要得力于孙过庭《书谱》,王羲之《十七帖》,对米芾,徐渭、王铎,黄道周等古代书家作品都有较深的研究,并柔和《石鼓文》《汉魏碑刻》等篆、隶笔法,形成自家风貌。他创作形式多样,单笔有左笔,右笔,还有双笔创作。他的双笔书法既能用于表演,还可用于创作,且实力雄厚——特别是双笔行草书创作更加突出。他通过双笔不同水墨形成的丰富变化与不同的速度变化,使笔法与墨法互补相发,创作了许多精品,这是陈锦城书法对中国书法技法宝库提供的创造性成果。而这一神奇的技巧,成了其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陈锦城先生书法精品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3000元--5000元 。市场价位尚不算高,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投资陈锦城先生的作品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投资和收藏前景看好,收藏意义与价值相当高。 言恭达,1948年生,江苏常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江 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书法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言先生书艺来看,也是了不得。言先生各种书体皆能,以草书和篆书最佳。言先生书法师从沙曼翁先生,得沙翁真传。言先生先生篆书主要从《散氏盘》而出,写出了《散氏盘》的真谛——字体用笔浑朴雄伟,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草书则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强烈的书写个性和淋漓尽致的性情挥洒。观其草书气势磅礴,结体多变,转化跌宕,线条富有立体感,圆润中又不失疾涩,劲健而又不失柔美,富有旋律的美感。 近年来投资和收藏言先生作品的人愈来愈多,特别是06年下半年以来形成高峰。言先生06年作品价位:每平尺3000元 ,目前市场价位:每平尺2500——3000元 。从目前分析,言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大升值空间,具有相当大的收藏投资潜力 。林岫(1945-)女,字苹中、如意,号紫竹居士、颐阳书屋主人。浙江绍兴人。汉族,林岫不仅书法家,而且是诗人。在书协担任主要职务: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教育委员会主任, 北京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在中国女书法家中排名前三位。当前在北京作品价位已高,但与外地价格形成很大差距,每平尺千元以下作品的时常能遇到,存在地域差别。藏家如遇低价位作品亦可收藏。 张海,1941年9月生于河南省偃师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书协改选前,张海先生的价格为:每平尺2000元,改选后为:每平尺4000元。目前已达近万每平尺,一般藏家难以接受。不过市场上能见到低价位作品: 每平尺2000元至5000元 。随着先生的名气越来越大,且作品价位俞来俞高,造假的数量也随之增高,赝品充斥市场,藏家要特别小心!张旭光,是当今书坛比较走红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兼《中国书法学报》执行主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创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通讯报》主编。 2008年 8月调任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任副秘书长,目前市场价位尚不算高:每平尺2000元左右,很有投资潜力 王冬龄,1945年生,江苏省如东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等。1966年与1981年先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之邀赴美国讲授中国书法,为该校及加州大学教授,在哈佛、伯克莱等20多所大学举办讲座与展览。1992年底由国家教委招聘归国,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1996年赴韩国汉城参加“第四届国际茶文化书画艺术展。”1998年2月巨幅草书参加纽约古根海姆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1999年参加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展”,东京“中国二十世纪书法大展”、韩国汉城“现代文字艺术展澳大利亚”“China46”艺术展。2001年3月参加了中国兰亭国际书法节,王冬龄的书法展览与书法艺术专题讲座深受观众欢迎。王冬龄早年师从“当代草圣”林散之,其行草书得林、陆二师真意间又参合了沙翁之磅礴。王先生成名很早,他草书在当代书坛影响很大,特别是他长篇巨作,气势磅礴,震撼心扉。他是一位非常活跃的书家,研究书法艺术如何走向国人和世界,并成功地举办杭州国际草书展;他也是一位非常包容的书家,尽管注重传统、亲和经典,但他也热衷于“现代书法”的探索。王先生作品06年报价:每平尺3000元。市场价:每平尺2000元左右。王先生作品很受藏家的青睐,无论投资与收藏都是很好的选择

古今的著名书法家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东汉未,钟繇被举为孝 廉而走上仕途,汉灵帝时任黄门侍郎,三国时,在魏官至太傅,史称钟太傅。他在中国书法 史上的地位很高,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后来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羊 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钟繇善铭石书、章程书和行狎书(即隶书、楷书和行书)。钟繇 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小楷, 被尊为“正书之祖”。 现存传世作品主要是小楷, 代表作有 《贺 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  王羲之(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 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 的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 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 “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 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献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 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 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 雍容。  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代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号永禅师。王羲之七代孙, 山阴会嵇(今浙江绍兴)人。幼承家学,工正、草书,闭门习书三十余年,刻苦不辍。所退 笔头装满五簏,作铭以埋之,号“退笔冢”。智永写《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江南诸寺,为僧 徒习作范本。时书名极高,求字索书者踏破门限,因以铁裹之,人称“铁门限”。智永在中国 书法史上有一定地位, 对唐楷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褚遂良、张旭、怀素,以及后来的宋、元、明书家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欧阳询(557 一 641 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 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 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 《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 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 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 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 雅之致”。  虞世南(558—638年7月11日), 唐代诗人。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  褚遂良( 596--659 年),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 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 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 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 伪的能力。 其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倪宽赞》。  孙过庭 (约在 645 年-703 年) ,唐代大书法家, 杰出的书法理论家,陈留人 (今河南开封), 自署为吴郡人, 又说富阳人。 官历率府录事参军等。 少年开始习练书法, 而且远溯汉魏晋代, 高古旷达,长于正、行、草书,尤以草书擅名。《书谱》草书,历史给予很高评价,笔姿酣 畅,使转纵横,莫不敛入规矩;体态俊逸,潇洒淋漓,无不节拍合度。既然承接汉魏精髓, 非止深入晋王之堂奥,每字独立而气势贯穿,笔迹行间又体现智永的神采。具有典型规矩小 草的书艺特色。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 。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 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 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 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 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其代表作 《古诗四帖》。  颜真卿(709-785 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 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柳公权( 778-865 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 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 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 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 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 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其《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即此中最为著名者 ,《回元观钟楼铭》、《复东林寺碑》、《金刚经》亦为其作。  怀素——以狂继颠,草之冠冕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 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  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2厘米,纵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其传世书迹还有《前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其代表作为《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誊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其著名的书迹还有《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  其代表作为《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7厘米,横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伴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其传世墨迹还有《苕溪诗卷》、《方圆庵记》、《天马赋》等。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翰林学士。  其代表作为《自书诗帖》,作于皇二年(1056年),正是被召自福建重归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的中途。时年40岁,正不惑之年,中年蒙用,迟来还是不掩快意。着笔间,令人直睹心境的轻快。通篇流畅自然,沉稳端丽,婉约淡雅,蕴藉清隽。作起首行中带楷,十分用意,渐次流畅不拘,溢而为行草,最后挥洒为小草,越到后来越潇洒自如,所以后人评为:"此公第一小行书"。 其传世墨迹还有《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 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 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 影响,书法师从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 作品有《千字文》。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 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 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  文征明(1470~1559 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 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 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 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琵琶行》、《西苑诗》、《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何绍基(1799~1873) 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 叟。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 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 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 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 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启功(1912~2005 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 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 元白,也作元伯。

古今的著名书法家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东汉未,钟繇被举为孝 廉而走上仕途,汉灵帝时任黄门侍郎,三国时,在魏官至太傅,史称钟太傅。他在中国书法 史上的地位很高,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后来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羊 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钟繇善铭石书、章程书和行狎书(即隶书、楷书和行书)。钟繇 在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是小楷, 被尊为“正书之祖”。 现存传世作品主要是小楷, 代表作有 《贺 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等。王羲之(303—361,一作 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 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 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他 的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 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等。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 “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 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 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献之——情驰神纵,超逸优游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 隶各体。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 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令人刮目相看。可惜天妒其才,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王献之的小楷 书以《洛神赋十三行》(右图)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 雍容。智永,生卒年不详,南朝陈、隋代书法家。僧人,名法极,号永禅师。王羲之七代孙, 山阴会嵇(今浙江绍兴)人。幼承家学,工正、草书,闭门习书三十余年,刻苦不辍。所退 笔头装满五簏,作铭以埋之,号“退笔冢”。智永写《千字文》八百本,分送江南诸寺,为僧 徒习作范本。时书名极高,求字索书者踏破门限,因以铁裹之,人称“铁门限”。智永在中国 书法史上有一定地位, 对唐楷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 褚遂良、张旭、怀素,以及后来的宋、元、明书家都临摹过他的作品。欧阳询(557 一 641 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 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 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 《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 八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 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 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 雅之致”。虞世南(558—638年7月11日), 唐代诗人。传世墨迹有碑刻《孔子庙堂碑》、《破邪论》等,旧摹墨迹本《汝南公主墓志铭》等。褚遂良( 596--659 年),杭州钱塘人,字善登,唐初名医,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人称“褚河南”。他的书法, 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 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 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 伪的能力。 其作品有《雁塔圣教序》,《倪宽赞》。孙过庭 (约在 645 年-703 年) ,唐代大书法家, 杰出的书法理论家,陈留人 (今河南开封), 自署为吴郡人, 又说富阳人。 官历率府录事参军等。 少年开始习练书法, 而且远溯汉魏晋代, 高古旷达,长于正、行、草书,尤以草书擅名。《书谱》草书,历史给予很高评价,笔姿酣 畅,使转纵横,莫不敛入规矩;体态俊逸,潇洒淋漓,无不节拍合度。既然承接汉魏精髓, 非止深入晋王之堂奥,每字独立而气势贯穿,笔迹行间又体现智永的神采。具有典型规矩小 草的书艺特色。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 。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 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 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 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 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其代表作 《古诗四帖》。颜真卿(709-785 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 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颜真卿一生书写碑石极多,流传至今的有:《多宝塔碑》,结构端庄整密,秀媚多姿;《东方朔画赞碑》,风格清远雄浑;《谒金天王神祠题记》,端庄遒劲;《臧怀恪碑》,雄伟健劲;《郭家庙碑》雍容朗畅;《麻姑仙坛记》,浑厚庄严,结构精悍,而饶有韵味;《大唐中兴颂》,是摩崖刻石,为颜真卿最大的楷书,书法方正平稳,不露筋骨,《宋暻碑》,又名《宋广平碑》,书法开阔雄浑;《八关斋报德记》,气象森严;《元结碑》,雄健深厚;《干禄字书》,持重舒和;《李玄静碑》,书法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传世墨迹有《争座位贴》《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柳公权( 778-865 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大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 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 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 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 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 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其《大达法师玄秘塔铭》即此中最为著名者 ,《回元观钟楼铭》、《复东林寺碑》、《金刚经》亦为其作。怀素——以狂继颠,草之冠冕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 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他的草书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圣母帖》、《论书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经》、《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笔》等等。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2厘米,纵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其传世书迹还有《前赤壁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黄庭坚(1045年-1105年)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其代表作为《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凤)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任顺天(河北)乡试誊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凤凰。武昌(鄂州)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咸丰九年(1859年)春三月"。其著名的书迹还有《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其代表作为《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墨迹绢本,行书。纵7厘米,横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蜀素"是北宋时四川造的质地精良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宝,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蜀素帖》经宋代湖州三年八月,米芾立林希邀请,伴览太湖近郊的苕溪,林希取出珍藏的蜀素卷,米芾书写,米芾才胆过人,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了自作的八首。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因蜀素粗糙,书时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蜀素帖》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其传世墨迹还有《苕溪诗卷》、《方圆庵记》、《天马赋》等。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翰林学士。其代表作为《自书诗帖》,作于皇二年(1056年),正是被召自福建重归汴京(北宋都城,今河南开封)的中途。时年40岁,正不惑之年,中年蒙用,迟来还是不掩快意。着笔间,令人直睹心境的轻快。通篇流畅自然,沉稳端丽,婉约淡雅,蕴藉清隽。作起首行中带楷,十分用意,渐次流畅不拘,溢而为行草,最后挥洒为小草,越到后来越潇洒自如,所以后人评为:"此公第一小行书"。 其传世墨迹还有《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 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宋徽宗(1082—1135),姓赵,名佶,北宋后第八位皇帝,号宣和主人、教主道君皇帝、 道君太上皇帝,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赵佶擅长花鸟画,受吴元瑜 影响,书法师从黄庭坚,后自创一种瘦劲锋利,如“屈铁断金”的“瘦金体”。 作品有《千字文》。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 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 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文征明(1470~1559 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 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 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 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琵琶行》、《西苑诗》、《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何绍基(1799~1873) 清代诗人、学者、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 叟。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 险峻茂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何 绍基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 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意 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启功(1912~2005 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 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 元白,也作元伯。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联系电话

创刊于2019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全国首家高校独立主办的书法专业学术期刊。办刊宗旨为刊载书法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书法文化研究交流,展示师生优秀书法作品,推动高校书法学科建设,提高书法人才培养水平,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期刊类型:双月刊2019年创刊期刊主办:郑州大学编辑出版:郑州大学《大学书法》编辑部报刊主编:李刚田副主编:李逸峰、黄修珠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国内发行:暂无国内订阅:暂无邮政代号:暂无国外代号:ISSN 2096-7616国外发行:暂无报刊刊号:CN41-1454/J29报刊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北路75号郑州大学书法学院应该属于省级期刊。可在大权威期刊、六亿期刊查询。

中国书法杂志社 《中国书法》杂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中国书法杂志社编辑出版。 顾问:谢冰岩 启功,主编:周志高 编辑部主任:朱培尔 编辑:李义兴 吕书庆 郑培亮 刊物为月刊 刊物联订代号为4286 邮发代号:2-879 全年订价:00 CN 号:11-1136/J ISSN 号:1003-1782 社址:北京农展馆南里十号中国文联大楼15层 邮政编码:100026 主编室:(010)65389776 编辑部:(010)65389311 (010)65389676 办公室:(010)65389775(传真)

  • 索引序列
  •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
  •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期刊
  • 《书法教育》杂志第八期
  •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作品
  • 书法教育杂志官网第八期联系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