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日本文化概论论文

日本文化概论论文

发布时间:

日本文化概论论文

韩立红,1964年生,山东省日照市人。1987年获南开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南开大学生文学硕士学位,1993年专攻日本文化史博士方向,1997年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生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南开大学日本历史研究院兼职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史、中日文化比较研究。学术专著有《石田梅岩与陆象山思想比较研究》,学术论文十余篇。

据调查,日本近年来每年平均发生3 万多起自杀事件,其中许多与经济压力以及加班加点的企业文化有关。而且,据估计,由于加班过度,日本每年至少发生 1 万起令人震惊的“过劳死”死亡事故。何谓“过劳死”?国际上对“过劳死”的普遍定义为:过劳死是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存在精疲力尽的亚健康状态,由于积重难返突然引发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救治不及,继而丧命。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过度加班,劳累而死,在此,笔者想从加班文化的背景以及形成原因来谈一下日本的加班文化。一、日本加班文化的背景加班对于日本人来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首先,看看日本的国情“,从战后的混乱期、复兴期,经过高速经济增长期、两次石油危乱,到泡沫经济的膨胀与破灭,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当中,日本的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的变化也受到经济形式的影响。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 1991~1996 年日本的企业数在战后以来初次减少,在 1996~2001 年继续减少。从业人员数在 1996 年以前一直保持增加,在 1996 年~2001 年初次减少。日本企业数和从业人员数供不应求,虽然 1996 年后从业人员数有减少的趋势,但市场的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另外,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少子化和老龄化现象也造成了职位不足和升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拼命工作,努力加班也就无可厚非了。其次,日本的加班文化也是由其经济状况所决定的。日本处于经济低增长时代,无论怎样工作收入增加都很有限的。最后,日本的加班文化还取决于日本人的劳动意识。“日本人非常勤劳”———这一评价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已得到国际上的公认。有人认为,对于日本人来说,工作最主要的目的不是利益上的丰收,而是从工作中找出自我价值。根据评论家山本七平的说法,“日本人的勤劳,其实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为了成佛而修行,经济利益被赋予了宗教动机,结果成了没有私欲的劳动,通过劳动所得到的利润就可得到大家的认同。在现代的企业活动中,这种勤劳的精神仍然存在,也是对日本人努力工作原因的一种解释。因此,日本人的劳动意识与经济报酬和劳动时间和应成对等价值的欧美劳动意识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据说这种差异一方面创造出基于契约社会的企业经营;另一方面则产生了独特的所谓日本式经营。”当然,日本人的这种劳动意识与中国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意识是有所不同的。二、日本加班文化的形成原因日本加班文化的形成原因,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种因素组成。首先看它的客观原因,笔者觉得客观原因应该分为三点:(1)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这也是比较根本的原因。集团意识可以说是日本人最具特点的国民性。在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内外有别又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在集团内部、对熟人,日本人讲究的是“和”,讲究的是礼仪周全,替他人着想,他们对集团内部的成员表现得谦和、彬彬有礼,但是对于集团外部的人和事,或者在没有熟人的场合,其行为却变得大胆无礼和无所顾忌。因此,日本人讲求的是归属感,他们喜欢归属于某个社会集团,喜欢与这个社会集团的成员在一起。他们总觉得孤军奋战是不会取得多么显著的成绩,用一个比喻来形容的话,日本人就像蜜蜂,就单单一个个体而言或许未必优秀,但是,一旦他们结成一个小群体、小集团后,协调默契的配合却能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力量。这样就不难想象,为何日本人偏好加班了,因为加班既满足了他们的集团欲望也能够给他们的企业带来利益。(2)加班成了一种不自觉的惯性,也就是笔者所说的“加班文化”。有些人加班根本说不出原因,可能仅仅是惯性使然,就好像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已经变成了必修课。许多人在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就被老板训练出加班的习惯,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于到后来不加班就很不习惯。对于这些人,他们习惯于把下班时间延迟一小时甚至更多。(3)社会原因。日本的男人按时下班回家,会被老婆或者街坊邻居看不起的。邻居们会认为这个男人没有本事,老婆则会担心自己的老公在公司不被老板重视,这是整个大社会营造的环境。有的时候即使真的没什么事提前下班了,男人们还是不会回家,而是去街边的酒馆里小酌两杯,晃到个九、十点才回家。日本人经常加班且喜好加班的主观因素(1)本身的性格决定的。日本人谨小慎微,做事认真,同一件事情,中国人做可能是只需要一个小时,但日本人就可能需要一天的时间,至于工作质量,或许会好很多吧。(2)工作效率低。很多人加班是因为工作倦怠导致了工作时间延长,或者是由于对工作的热情度不高,做事拖泥带水,使得工作时间延长。笔者觉得日本的加班族中大部分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才加班的。第一天加班身体倦怠,第二天还没有恢复过来又投入到加班中去,天天如此,工作当然越拖越多,时间当然越拖越长,身体当然越拖越垮,成了一个恶性循环。(3)自我加压。像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大都市,职场竞争就更加激烈,面对竞争,面对机遇,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鹤立鸡群,有出人头地的一天。由于这种自我实现的强烈欲求,相当一部分人群都处于超负荷的状态。(4)赚取加班费或讨好上司。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在一些加班费比较高的企业,这种情况就比较多,有钱赚谁不愿意呢?特别是新进职员,仗着自己年轻力壮,不把加班太当事儿。②这种情况是企业加班的成本很小,不需要做什么实在的内容,只要坐在那里装装样子即可。③上司没走,自己也不敢走,怕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只好陪着。有些日本职员还会故意在上司面前晃来晃去,以便让上司看到自己是在加班的。(5)告密。这一点在一些日剧里也是经常上演的。日本人在表面上好像很和气,对任何人都很友善,其实在私底下很爱搬弄是非。有的日本职员很喜欢向上司打小报告,汇报别人的一些举动,从而抬高自己,但在上班时间,由于同事们都在,不方便这样做,所以只好在下班之后,以加班为借口向上司告密。最近,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之类的企业组织正在呼吁公司制定比较灵活的时间表,以减少加班。他们指出,日本需要结束其加班加点的企业文化,企业高管和政府需要采取更多行动,将日本的工薪族“拖离”办公桌。参考文献:赵丽君日本纵横[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论文发表网, 韩立红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02

如果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最智慧的日本人也会变成疯狗

武士道精神不是课本教案,不是高等学历,而是每一个日本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从父辈,从祖辈,从出生到死亡时刻,一直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的,是日本历史发展文化的结晶,是日本人的立人之本

日本概论论文

发明与创造概论的论文这方面的文章不太好写,你可以去找客服帮您一下。我知道一家,他们的文章不错,免费指导您写作,也会为您推荐优秀资料加为好友就行:四九三零九二五二四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

论文格式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4、关键词定义: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6、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扩展资料:题名要求1.题名规范: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能概括论文的特定内容,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2.命题方式。3.撰写。英文题名以短语为主要形式,尤以名词短语最常见,即题名基本上由一个或几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和(或)后置定语构成。短语型题名要确定好中心词,再进行前后修饰。各个词的顺序很重要,词序不当,会导致表达不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日本语言学概论论文

去问问你的导师啊!外行人表示爱莫能助!

不知道你写的是怎么了????????????

论语言和交际的关系[摘 要]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通过使用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关键词] 语言 交际当你面对与他人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当你需要拒绝他人无理请求的时候;当你调解纠纷,化干戈为玉帛的时候;当你想要说服别人同意你观点的时候;……有一样东西能为你实现目标,那便是------语言。现实中,语言存在于说话和所说出来的话中,说明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不会说话人就失去了它的本质,与动物无异。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知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语言是人们的一种交际工具。“虽然人类的交际工具不止语言一种,其它如文字、手势、表情等也都能实现交际的任务,也是交际工具,但它们与语言相比重要性就要差多了。根本上说人类各种辅助性交际工具,都是在语言基础上制定的,没有语言基础,这些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总之,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他交际工具,可以说是语言的补充,是用来辅助语言交际的。”那么什么是语言?一、语言的概述“按照常人的理解,语言就是说话。”[1]然而这是一个比较狭隘的定义。语言不是说话,也不是所说的话。说话是运用语言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是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本身不等于语言。“语言是说话和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而说话是运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的行为,说出来的话则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生产出来的‘产品’”。 (一)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二)语言的组成部分:语言是由语音、语法、词汇三部分组成。(三)语言的特性:社会性、全民性、符号性。(四)语言的起源:“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这个解释是惟一正确的解释……”——恩格斯语。(五)语言发展的特点:语言发展是缓慢的、渐变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各个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成分发展中的一致性,语言成分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学者曹志希、何玲梅认为“语言具有无限的表达和理解功能 主要原因之一是 ,与其它文际形式相比 ,它最具有系统化的特征语言学家认为 ,语言之最惊人的特点是它能够帮助编造或理解以前从未有过的句子。” [3]二、语言与交际的关系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这其中奥妙何在?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 利言攸先”之说;政治场上有“领导过问了”,“ 一言定升迁”之说;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之语”,生活中常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交际中,能否成功运用语言的影响力,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 在社会上,人们的能力有高有低,快速了解他们,不妨看看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其主要表现是说话的艺术,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通过成功的口才这一媒介,不熟识的人可以熟识起来,长期形成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集团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交际失败,甚至损害自身的形象。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不仅有四大发明,万里长城,唐诗宋词等等所代表的辉煌的传统文化,而且在口才与交际艺术上也是世界上高度发达,首屈一指的,历史上,孔子运用口语艺术开展教育;苏秦以雄辩之才挂起六国相印;张仪四处游说建功立业;范睢说秦王;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联吴抗曹,舌战群儒……到了近代和现代,也出了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闻一多等等许多能言善讲的大师巨擘。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确,跟那些有知识且具有口才的人交谈,比喝了壶酒更令人兴奋,比听交响乐更能振奋精神,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欢畅,帮助你增加知识和修养,激发你的创造力,也可以增进人们感情的融洽。 语言的运用能力确实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能的至要途径,确实是我们驾驭生活、改善人生、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通观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如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罗,是一们雄辩家,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美国总统林肯等等,毫不夸张地说,口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是用口语表示思想感情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懂得语言艺术的人,懂得相处之道的人,他不会勉强别人与自己有相同的观点,而巧妙地引导他人到自己的思想上来,那些善于用口语准确、贴切、生动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人、办事往往圆满,反之,不懂得语言艺术的人,最后自己也会陷入困境。 大文豪莎士比亚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4],人才也许不是口才家,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口才是现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辨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一个善于说话的人,首先必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出话来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还必须有严密的思维能力,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说出话来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最后,还必须有流畅的表达能力,间接来说,知识渊博,话才能说的生动通顺,正因为口才具有综合能力的特征。语言是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与交际相互影响,语言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其表现在:第一、交际中用语言打破尴尬美国前总统里根第一次访问加拿大的时候,遭到了反美的人群示威反对,他的演说不得不时时中断,让陪同的加拿大总理觉得很难堪。 可是,面对如此难堪的场面,一向幽默的里根总统却仍是一脸的轻松,他满面笑容的说:“这种事在美国时有发生。我想这些人一定是特意从美国来到贵国的,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第二、交际中用语言捍卫尊严周恩来总理接待记者来访。一美国记者发觉总理拥有一支派克钢笔。便问:“请问总理阁下,连您也拥有一支派克钢笔,是否说明中国人都喜欢我们美国的钢笔呢?” 周恩来一听,顺手拿起派克钢笔,意味深长地笑了一笑:“ 这支钢笔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做纪念的,他说这是抗美战争的战利品。它让我们想起那并肩战斗的年代。这样,我便有了一支贵国的钢笔。” 第三、“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人类的生活、劳动、社会斗争、人际关系协调、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授等等,都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要解体。 第四、“语言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无论什么阶级、阶层、团体,语言同样地为之服务。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会发生变异,出现种种社会方言。 第五、“个体学习和运用语言均受到社会的制约。”其一,人离开社会无法掌握语言;其二,人生长在不同的社会就能掌握不同的语言;其三,个人使用语言必然打上特定社会的烙印。第六、“语言依赖社会而存在。”其一,不同的社会形成不同的语言;其二,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社会如果消亡,语言也随之消亡。[2]我认为,交际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交际。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际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那么如何有效的运用我们的语言来达到良好的交际,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语言与交际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1]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版[3]曹志希 何玲梅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第6 期 总第90 期[4]杨茂平感悟生活:帮你能说会道九州出版社,2008年10月

日本概况论文题目

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研究――日本进出を踏まえて目  次はじめに第1章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経纬と背景第1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経纬第2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背景第2章 中国企业の海外投资第1节 海外进出戦略と方式第2节 海外进出する中国企业第3章 中国企业の日本进出第1节 中国企业日本进出の概况第2节 中国企业の対日进出のケーススタディー第3节 日本进出の问题点と日中企业连携第4章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课题と展望第1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问题と课题第2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今後の展望おわりに参考文献: 论文要旨:中国企业の「走出去」(海外进出)[1]は近年急速に拡大している。商务部の统计によると、2005年の中国対外投资総额は6亿ドルに达し、前年に比べ123%の増加となった[2]。2006年にもこの倾向は変わらず、海外进出のブームが続いている。このような状况をうけて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が注目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れまで中国への进出は比较的多く研究されてきたが、海外への进出は、殆ど议论されてこなかった。中国企业の海外展开、いわゆる対外直接投资はどのようであっただろうか。中国の対外直接投资の推移、现状、対外投资政策、企业の投资目的、要因はどうなっているか。中国企业は、なぜ海外进出をしょうとし、この进出形态に如何なるモデルがあり、如何なる戦略でこれを行うのか、日本への影响はどうであるか、について検讨し、中国の対外直接投资のおおまかな全体像を提供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る。本论文は主に4章に分けている。第1章には、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経纬を分析しながら、マクロ的に、中国の対外直接投资の推移、现状、対外投资政策などの全体像を把握する。また、近年急増する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背景を探る。第2章は中国企业の具体的な投资事例を分析し、より明确に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目的、要因を検讨し、どのような进出形态をとっているか、如何なる戦略をとっているかを分析する。中国企业の国际経営の特徴はどうなっているかを分析しようとしている。第3章は、中国企业の日本进出を取り上げ、日本进出の実态を述べ、日本进出する中国企业の実例を分析し、対日进出の特徴をつかもうとする。さらに、日本への进出の问题点を探り、日中企业间の连携の重要性をうたえる。第4章は、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に残っている课题を提出することにより、よりよく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実态を把握する。近年、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规模が徐々に拡大している。进出の主要地域は周辺のアジア诸国�9�9地域と资源が豊富な中南米に集中している。进出の分野は、主に通信と情报机器などのIT产业、贩売拡大につながる贸易�9�9卸売�9�9小売などの产业、资源开発の3つの分野に集中し手いる。海外进出の方法については、理论上お金さえあれば、何でも买えるM&Aが、润沢な外货を保有する中国政府が支える中国企业に、魅力的な选択になりつつであり、近年急増している。海外进出する中国企业は、グローバル経営展开にあたって、後発组として、既に存在する先进国の多国籍企业に、不利な立场に立たされる。しかも、技术を海外からの导入に依頼している。そのため、中国企业のグローバル化はユニークな道を歩け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中国企业がいろんな试しをしており、成功すれば途上国企业のグローバル化のモデルになるだろう。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はまださまざまの问题を挂かっている。特に、企业自身の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の强化、経営人材の育成が必要であろう。最近、MADE IN CHINAにめぐって、有毒制品の问题がマスコミに良く取り上げた。そこで、中国企业、特に海外进出する中国企业のコンプライアンス経営が问われる。CSR経営を遵守する企业が海外进出しやすくなるだろう。现时点で、中国企业の対日进出はまだ少ないが、积极的に诱致することによって、今後大きく拡大する潜在力もある。日本経済はようやく长い不况から脱出し、产业再编、不良债権の処理もめどが付いたが、まだ终わっていない。中国企业の投资は、日本の产业再编と不良债権処理を促进する効果がある。中国企业の日本市场への参加は、竞争を促进する効果もあろう[3]。

日本的学习能力和掠夺倾向

要写有关日本的论文我强烈推荐写一篇有关中国人与日人精神或是做事态度或教育思想方面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我相信你会越写越有澎湃的,因为是中日对比关系着自己(国人)的,所以这样的文章必会吸引老师的眼球,甚至是大家的眼球。 我有些网站,里面有很多的讨论或是文章你可以看看(只是看看,可不要全盘抄袭哦!) 中日教育问题的百度吧 讨论 文章 自述 要题目,网站标题就是

日本礼仪文化

日本概况论文选题

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研究――日本进出を踏まえて目  次はじめに第1章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経纬と背景第1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経纬第2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背景第2章 中国企业の海外投资第1节 海外进出戦略と方式第2节 海外进出する中国企业第3章 中国企业の日本进出第1节 中国企业日本进出の概况第2节 中国企业の対日进出のケーススタディー第3节 日本进出の问题点と日中企业连携第4章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课题と展望第1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问题と课题第2节 中国企业海外进出の今後の展望おわりに参考文献: 论文要旨:中国企业の「走出去」(海外进出)[1]は近年急速に拡大している。商务部の统计によると、2005年の中国対外投资総额は6亿ドルに达し、前年に比べ123%の増加となった[2]。2006年にもこの倾向は変わらず、海外进出のブームが続いている。このような状况をうけて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が注目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これまで中国への进出は比较的多く研究されてきたが、海外への进出は、殆ど议论されてこなかった。中国企业の海外展开、いわゆる対外直接投资はどのようであっただろうか。中国の対外直接投资の推移、现状、対外投资政策、企业の投资目的、要因はどうなっているか。中国企业は、なぜ海外进出をしょうとし、この进出形态に如何なるモデルがあり、如何なる戦略でこれを行うのか、日本への影响はどうであるか、について検讨し、中国の対外直接投资のおおまかな全体像を提供することを目的としている。本论文は主に4章に分けている。第1章には、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経纬を分析しながら、マクロ的に、中国の対外直接投资の推移、现状、対外投资政策などの全体像を把握する。また、近年急増する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背景を探る。第2章は中国企业の具体的な投资事例を分析し、より明确に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目的、要因を検讨し、どのような进出形态をとっているか、如何なる戦略をとっているかを分析する。中国企业の国际経営の特徴はどうなっているかを分析しようとしている。第3章は、中国企业の日本进出を取り上げ、日本进出の実态を述べ、日本进出する中国企业の実例を分析し、対日进出の特徴をつかもうとする。さらに、日本への进出の问题点を探り、日中企业间の连携の重要性をうたえる。第4章は、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に残っている课题を提出することにより、よりよく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実态を把握する。近年、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の规模が徐々に拡大している。进出の主要地域は周辺のアジア诸国�9�9地域と资源が豊富な中南米に集中している。进出の分野は、主に通信と情报机器などのIT产业、贩売拡大につながる贸易�9�9卸売�9�9小売などの产业、资源开発の3つの分野に集中し手いる。海外进出の方法については、理论上お金さえあれば、何でも买えるM&Aが、润沢な外货を保有する中国政府が支える中国企业に、魅力的な选択になりつつであり、近年急増している。海外进出する中国企业は、グローバル経営展开にあたって、後発组として、既に存在する先进国の多国籍企业に、不利な立场に立たされる。しかも、技术を海外からの导入に依頼している。そのため、中国企业のグローバル化はユニークな道を歩けなければならない。中国企业がいろんな试しをしており、成功すれば途上国企业のグローバル化のモデルになるだろう。中国企业の海外进出はまださまざまの问题を挂かっている。特に、企业自身のコーポレートガバナンスの强化、経営人材の育成が必要であろう。最近、MADE IN CHINAにめぐって、有毒制品の问题がマスコミに良く取り上げた。そこで、中国企业、特に海外进出する中国企业のコンプライアンス経営が问われる。CSR経営を遵守する企业が海外进出しやすくなるだろう。现时点で、中国企业の対日进出はまだ少ないが、积极的に诱致することによって、今後大きく拡大する潜在力もある。日本経済はようやく长い不况から脱出し、产业再编、不良债権の処理もめどが付いたが、まだ终わっていない。中国企业の投资は、日本の产业再编と不良债権処理を促进する効果がある。中国企业の日本市场への参加は、竞争を促进する効果もあろう[3]。

依赖——日本人的心理结构

我写的是一个挺偏的题目:日本物哀文化与日本惯用语之间的联系

  • 索引序列
  • 日本文化概论论文
  • 日本概论论文
  • 日本语言学概论论文
  • 日本概况论文题目
  • 日本概况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