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发布时间: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萍乡学院代码是10895。萍乡学院(Pingxiang University)坐落于江西省萍乡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乡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2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708人,其中本科生9963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57人,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68人。开设12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30个。历史沿革1941年,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创建。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58年,开办师专班。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8月,萍乡简易师范学校与原萍乡师范学校分开办学,更名为萍乡市教师进修学院,并迁到现校址办学。同年11月22日,更名为萍乡教育学院,学校由此将每年的11月22日定为校庆日。1985年,萍乡市职工大学并入,使学校从单一的师范教育向多学科教育发展。1993年4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萍乡教育学院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萍乡市政府决定整合萍乡高、中等教育资源,以萍乡高专为基础,筹建一所本科院校。之后,萍乡师范学校、江西省文艺学校萍乡分校相继并入萍乡高专。2012年8月7日,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的评估同年8月31日,省政府正式将萍乡高专“建院升本”上报到教育部,同年年底,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和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赴萍乡高专考察评估。2013年3月,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萍乡学院。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12月2日,被选为全国高校广播工作联谊会常务理事单位。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办学条件开设专业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29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学为主干,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专科专业39个。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5月,学校开设12个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6个。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4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质量工程截至2017年5月,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在各专业建设中,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优质)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数学教育、营销与策划、语文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商务英语、工程造价、体育教育、语文教育、涉外文秘、营销与策划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商务英语、农村小学教师2+3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级精品(优质)课程: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站设计与制作、教育心理学、微生物学、古代汉语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美概况等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英语教育、材料工程技术学生成绩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书法)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江西省网页设计大赛、江西省大学生文艺演唱大赛、江西省运动会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获得荣誉2013年,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2013年,校团委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校团委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科研机构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文廷式研究所、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10月,学校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570篇,其中SCI论文73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30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馆藏资源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校徽标志以人字叠起的常青树为主题元素,线条舒展奔放,流畅潇洒,富有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学校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学校新时期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以绿色为标准色的图案组合鲜艳醒目,和谐靓丽,大气稳重,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蓬勃发展的朝气。寓意着学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宗旨,为社会发展输出多层次人才的办学理念。呈向上箭头状,四层向上叠加代表学校本科办学层次和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突出学校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精神文化校训厚德至善,励学笃行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 、文廷式研究所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2项。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学校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2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5篇。国家发明专利23项、授权18项。出版专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奖一百多项。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学术期刊 《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萍乡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120页。设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心理学、教育·教学、数学、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网络等栏目。特色栏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栏目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在哪

评价一所学校的好与坏,惟一的方法就是比较了,下面是宜春学院的最新资料,你可以拿它与其他学校进行对比。说实在的,宜春学院在本科院校中的确不怎么样,所以每年报考的人数也不多,也许是它地处赣西的缘故,抑或者是学校本身的原因。 宜春学院是2000年合并组建的一所多科性本科院校,是一所有着长期办学历史,又有着崭新发展历程的省属高等院校,是拥有800多万人口的赣西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大学。 学校所在地——宜春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是国家第一批生态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双拥模范城、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学校的前身是原宜春师专、宜春医专、宜春农专和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宜春师专的前身是宜春大学,1958年6月10日正式成立;宜春医专的前身是南昌专区医学专科学校,1958年9月25日成立;宜春农专的前身是宜春农学院,1959年6月创办;宜春市职工业余大学创办于1979年。以上四所学校,在其悠久的办学历史中,都为国家尤其是地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2000年1月25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上述四所学校合并组建宜春学院(以下简称“合并”)。学校合并之后,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群策群力,励精图治,使学校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稳步提升。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数16000余人,拥有本部校区、北校区、西校区、继续教育校区等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m2(合2040亩),生均15㎡;教学行政用房95㎡,生均05㎡;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43m2,生均13㎡;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3万元,生均49元;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座位数共10675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教室座位数64个;校内外实习基地185个;纸质图书07万册,电子图书2万册,生均131册。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学校目前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一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师资规模逐年扩大,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学校现有在职教工1358人,其中专任教师951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297人,博士、硕士共39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23人。学校先后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元生教授等100多位院士、博导、教授、博士担任兼职、客座、名誉教授。学校现设有17个教学院、6个校级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拥有文、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2007年批准设置的两个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个。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了以文、理、医、农为主干,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办专科(高职)教育;以普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的办学格局。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促进学生在思想道德、科技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学校现建有127个学生社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中获奖300余项。2004年以来,我校参加科技文化活动的学生达4万余人次,其中,共有240人次获国家级奖励,542人次获省级奖励。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奖情况年年有进步。2004年获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2005年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6年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06年7月,我校学生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获特等奖,并获全国5个优秀组织奖中唯一以学校名字命名的优秀组织奖。学校奉行“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办学思路,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2006年10月,首批88名留学生入校就读,结束了宜春没有留学生教育的历史;2006年3月、10 月,国际美容联盟协会主席拼托先生先后两次专程来校视察,签订系列合作协议,并将亚洲美容培训中心设在我校;2006年11月上旬,我校先后承办国际抗衰老中胚层疗法培训班和首次海峡两岸医学美学学术论坛,活跃了学术氛围,扩大了影响。随着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也不断提高。目前,我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区招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日趋合理,生源质量逐步提高。近几年来,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都位居江西省同类地方本科院校前列。 当前,学校正抓住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部崛起”和新一轮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使学校各项建设迈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打造教学性、应用性、区域性、多科性的本科教育,使各项工作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物理学报》:发展与成就《物理学报》是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创刊于1933年,原名“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s”,创刊初期用英、法、德三国文字发表论文。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份物理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53年易为现名的中文期刊。《物理学报》首任主编为我国第一代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与丁燮林,随后担任主编的有吴大猷、王竹溪和黄祖洽,现任主编是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乃彦院士。70余年的变迁,《物理学报》从初创到成长、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现代物理学崛起与发展的梗概和脉络。现在,《物理学报》已成为目前中国历史最悠久、在国内外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物理类学术期刊,赢得了国内外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同和信誉,受到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内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国权威性的物理刊物”,奠定了它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重要地位。由中国科技信息所统计, 2003年《物理学报》被sci-cd,sci-e,ei-p,ca,inspec,jicst,aj和mr等检索系统收录。根据sci数据库统计,2003年《物理学报》的影响因子为130,总被引频次为2410次。特别是该统计显示,在本学科国际同类期刊中,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于中上水平,在68种国际上综合性物理类期刊中,《物理学报》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位居第23和第28。其中,本刊的总被引频次居中国物理类期刊第1位、中国科技期刊第1位,影响因子为中国物理类期刊第2位。这几年来,本刊继续以提高质量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线,在办刊理念、学术品位、编辑质量、出版发行与宣传,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特别是进一步提高期刊学术水准,《物理学报》面向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以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为依托,跟踪热点课题加强组织和征集优秀稿件,进一步提高学术论文的创新性、导向性和权威性。主要刊登由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组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最新科研进展或取得科技成果的优秀论文。其中,在2004年《物理学报》刊登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为5%。这表明《物理学报》吸收前沿科学和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能力在不断增强,提高了期刊自身的整体学术水平。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物理学报》被引相对较多的论文,其学术内容按国际物理学分类来看,主要涉及混沌系统的理论和模型、量子光学、流体力学、量子论、离散系统的经典力学、黑洞、点阵理论和统计学、介观体系和量子干涉、表面电子态、聚合物、薄膜与低维结构、光电效应、固体团簇结构与碳纳米管及纳米结构材料、超导电性、分子运动论、辐射的发射与吸收及散射、自旋电子学、磁熵变材料等研究领域,其中反映了当今物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新的方向。目前,对国内外发行和交换约1700份,光盘发行量约为600多个平台。2003年《物理学报》在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期刊网站中论文下载为3080篇次;在清华同方数据中,本刊2003年web下载58余万篇次,印刷版总被引频次2845次,其web扩散系数为61倍,在物理类期刊中,下载论文篇次居第1位。该统计显示,《物理学报》2003年即年指标2715,web影响因子4813。本刊2003年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并在2001-2003年中,《物理学报》平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物理类期刊第1位。近几年来,《物理学报》先后获得第一、二、三届国家期刊奖,2001、2002、2003年度百种杰出期刊奖,以及中国科学院特别奖、一等奖等多项重要奖项。2003年10月《物理学报》创刊70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题词祝贺:“格物唯实,推理求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题词为:“格物致知、勇创一流”。题词的著名科学家还有彭桓武、黄昆、杨振宁、李政道、冯端、陈佳洱、李荫远、黄祖洽、白春礼、王乃彦、赵忠贤、杨国桢、李方华、梁敬魁等。《物理学报》主管部门与主办单位及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也以各种方式表示祝贺。这些都表明《物理学报》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物理界及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其中除杨振宁教授上述对《物理学报》的评价外,我国著名超导专家赵忠贤院士指出:“《物理学报》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发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刊载的论文大多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审稿制度严格,对论文质量严格把关,编辑出版严谨细致认真”。“《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期刊,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刊物之一,一直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物理学报》创刊71年来为繁荣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院士称:《物理学报》是我国物理学界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著名学术刊物,所登的许多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辑出版质量高,是我国少数几个具有权威性的高层次刊物之一,受到国际物理学界专家的注目和好评。当今,科技期刊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重要标志。可以看到,面对我国入世后激烈的挑战,中国期刊的使命更加艰巨。时代呼唤期刊工作者与科学家、出版社和信息系统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合作,在我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组织的协调下,共同营造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优良环境,为创办国际一流的学术刊物作出积极贡献,让中国科技期刊加快融入国际学术交流。《半导体学报》简介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它报道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科学技术和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内容包括半导体超晶格和微结构物理,半导体材料物理,包括量子点和量子线等材料在内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及性质测试,半导体器件物理,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的cad设计和研制,新工艺,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和光电集成,与半导体器件相关的薄膜生长工艺,性质和应用等等。本刊与物理类期刊和电子类期刊不同,是以半导体和相关材料为中心的,从物理,材料,器件到应用的,从研究到技术开发的,跨越物理和信息两个学科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半导体学报》发表中、英文稿件。《半导体学报》被世界四大检索系统(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收录。 《半导体学报》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每期190页左右,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均有英文目次,每篇中文论文均有英文摘要。《半导体学报》主编为王守武院士。国内定价为35元。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半导体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国内读者可直接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萍乡学院是综合类院校,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数学教育等专业。建校81年。                                    学校简介萍乡学院(Pingxiang University)坐落于江西省萍乡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乡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708人,其中本科生9963人。                                    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5月,学校开设12个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6个。师资力量截至2019年5月,专任教师近6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约占40%、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70%,常年聘请外籍专家5-7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省学科带头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教学名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共50余人。教学建设截至2017年5月,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在各专业建设中,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优质)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 ,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学术研究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                                    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10月,学校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570篇,其中SCI论文73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30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学校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籍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                                    合作交流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的宗旨,不断加强与国(境)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已与英国、美国、瑞士、加拿大、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市场营销、学前教育、工程造价3个专业与加拿大荷兰学院合作办学。文化传统标志以人字叠起的常青树为主题元素,线条舒展奔放,流畅潇洒,富有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学校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学校新时期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以绿色为标准色的图案组合鲜艳醒目,和谐靓丽,大气稳重,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蓬勃发展的朝气。寓意着学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宗旨,为社会发展输出多层次人才的办学理念。呈向上箭头状,四层向上叠加代表学校本科办学层次和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突出学校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优势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数学教育、营销与策划、语文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商务英语、工程造价、体育教育、语文教育、涉外文秘、营销与策划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 、文廷式研究所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2项。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学校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2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5篇。国家发明专利23项、授权18项。出版专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奖一百多项。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学术期刊 《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萍乡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120页。设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心理学、教育·教学、数学、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网络等栏目。特色栏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栏目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专著《侦查构造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7万字 《侦查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38万字《刑事诉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3万字编著1、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总5万字《荆楚诉讼论坛》(第一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总7万字2、副主编《诉讼法学》 ,群众出版社2006年11月版,2万字《法理学教程》,群众出版社 2006年11月版 ,3万字《法理学教程》,湖北警官学院(校内用书)2002年版, 5万字《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万字3、参编《刑事诉讼实训指南》,法律出版社2014年7月版,7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00问》,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万字《新编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万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万字《公安行政执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万字《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万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万字合著《检察机关自侦办案模式转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2月版,5万字《婚姻法学释解》,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承当字数25万字《刑事诉讼程序改革之多维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3万字 1、1996年第2期,“试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确立的方式及其内容”,《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哲社版)》(政治类核心刊物),第二作者2、1996年第3期,“试论我国辩护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警学经纬》,第二作者3、1996年第6期,“公安工作与新《刑事诉讼法》”,《警学经纬》,第二作者4、1997年第6期,“对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警学经纬》,独撰5、1997年第4期,“公安行政处罚的缺陷及其调控”,《犯罪对策研究》,第一作者6、1997年第2期,“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如何处理与律师的关系”,《武汉检察》,独撰7、1997年第3期,“轻刑化与中国刑罚改革的思考”,《云南警学》,独撰8、1999年第6期,“试论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原则”,《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9、2000年第1期,“浅析公务悬赏广告”,《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独撰10、2000年第1期,“悬赏通告之法律分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11、2000年第2期,“论物权行为理论的借鉴与吸收”,《河北法学》(法律类核心期刊),独撰12、11/2002,“论网络犯罪的特点与综合调控”,《新世纪公安侦查工作思考》(第三届中西南地区侦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独撰13、2002年第12期,“刑事诉讼法学与刑事侦查学的比较教学研究”,《公安教育》,第一作者14、10/2002,“浅析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独撰15、12/2002,“公安警察院校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及原因剖析”,《公安警察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武汉出版社,独撰16、2003年第4期,“中国区际刑事诉讼法律之比较研究”,《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17、2004年第2期,“公正与效率之间的艰难抉择——论辩诉交易在我国的可行性”,《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18、4/2004,“刑事侦查中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侦查理论与实践》(2004年北京市侦查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独撰——本文获得该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8/2004,“关于公安法学教育定位的若干思考”,《走向现代公安法学教育之路》(中国首届公安法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独撰——本文获得该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04年第4期,“中俄刑事陪审制度的沿革及展望评述”,《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1、10/2004,“前科消灭的证据价值研究”,《法商研究》(2004专号)(法律类核心期刊),独撰22、2004年第4期,“我国侦查构造的改革基础及完善目标”,《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23、8/2004,“侦查程序中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及完善”,《侦查学论从》(第五卷)(第五届中西南地区侦查研讨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湘新出准字(2004)第064号独撰——本文获得该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4、10/2004,“论我国对沉默权应有的正确取舍态度”,《侦查讯问与人权保障研究》(公安大学侦查讯问与人权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独撰25、10/2004,“刑事证据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证据学论坛》(第八卷),中国检察出版社,独撰26、2004年第6期,“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不容置疑”,《比较法研究》(法律类核心期刊),独撰27、2005年第1期,“论程序分流在我国侦查程序中的构建”,《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独撰28、2005年第1期,“清代刑事救济程序研究”,《中外学术导刊》,独撰29、2005年第4期,“刑事免责制度的实践意义及构建模式”,《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独撰30、2005年第2期,“论刑事免责制度在侦查程序中的构建”,《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第一作者31、5/2005,“论侦查程序中的刑事免责制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独撰 32、6/2005,“侦查构造的独立性问题研究”,《江汉论坛》(增刊)(社科类核心期刊),独撰33、8/2005,“新闻自由与侦查不公开的冲突与互动”,《中国诉讼法判解》(第三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独撰34、10/2005,“境外赌博犯罪查处的程序法视角研究”,《诉讼理论与实践》,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独撰35、11/2005,“抓捕怪案中的侦查方法评说”,《侦查论坛》(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独撰36、1/2006,“论我国刑诉法对公约“特工行动”的借鉴与吸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独撰37、2006年第1期,“程序法视角下的境外赌博犯罪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38、2006年第2期,“职务犯罪的预防及惩治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一作者39、2006/02/17,“惩处境外赌博犯罪面临的四个问题”,《检察日报》,2006年2月17日第3版,独撰40、4/2006,“清朝乾隆53年之逮捕证考究”,《警史钩沉》(内刊),独撰41、6/2006,“论死刑复核的权力运作及制度建构——兼评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权的回收”,《首届法律适用国际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作者42、7/2006,“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起源及概念辨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独撰43、7/2006,“侦查公开若干基础理论问题辨析”,《侦查学论丛》(第七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独撰44、2006年第4期,“我国构建预审法官制度的否定性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45、10/2006,“我国《刑事诉讼法》侦查程序再修改研究”,《江汉论坛》(增刊),第三作者46、10/2006,“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侦查程序再修改的具体建议”,《江汉论坛》(增刊),第二作者47、11/2006,“人权保障与警察机关的权力规制”,《公安教育的人文视域》,武汉出版社2006年11月,独撰48、12/2006,“城市自杀秀中的警察角色定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城市纠纷解决机制》(内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18次年会论文汇编(二等奖)],第一作者49、11/2006,“平等抑或平衡:侦查构造中的侦辩关系辨析”,《现代侦查》(第二辑),群众出版社2006年11月,独撰50、2007年第1期,“侦查程序中的非法取证问题评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51、2007年第一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零容忍理论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第一作者52、2007年第2期,“赌博罪与非罪的若干新视点研究”,《政治与法律》(法律类核心期刊),第二作者53、2007年第2期, “创新与发展:江西新余、萍乡警务改革模式之评析“,《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54、2007年第3期,“论诊所法律教育在公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独撰55、2007年第3期,“城市自杀秀中的若干警务认识误区探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独撰56、2007年第4期,“公安院校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难点分析”,《公安教育》,独撰57、2007年第5期,“侦查权权力属性热议之冷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58、2007年第6期,“零容忍执法政策若干理论问题之评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ISSN1671第一作者59、2007年8月上旬刊,“中部崛起理论的程序法制研究”,《商场现代化》(经济类核心期刊),独撰60、2007年第9期,“境外赌博犯罪的经济危害及惩处研究”,《科技信息》,独撰61、2007年11月,“侦查公开与程序参与原则之研究”,载于《公安学论丛》(第三卷),法律出版社,独撰62、2008年1月,“程序法视野下的中部崛起理论研究”,载于《首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独撰63、2008年3月,“从侦查程序的完善看刑事诉权的缺失与构建”,载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撰64、2008年第9期,“刑事被害人诉权行使渠道之现实性分析————以“产婴证奸”现象为切入点“,载于《求索》(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期刊),独撰 65、2008年第5期,“警察临战若干基础性问题的法学诠释”,载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P51-P55,ISSN1673-2931,CN42-1743/D,独撰66、2008年第4期,Jurisprudence Views on Producing Infant to Prove Rape,Journal of Politics and Law(季刊),P73-P76,独撰67、2008年11月,“证据视野下的“产婴证奸”现象考量”,载于《证据学论坛》(第14卷),P146-P153,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99-0,独撰68、2008年11月,“对检察官客观性观点的几点质疑”,载于《检察论丛》(第13卷),P251-P261,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91-4,独撰69、2008年12月,“刑事诉讼法修订中的专家意见比较与评析——以公安机关侦查执法活动为视角”,载于《现代侦查(第三卷)》,群众出版社ISBN9-787-5014-4137-2,P1-P10,独撰70、2009年第1期,“侦辩交易的提出及若干形态分析”,载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P27-P30,ISSN1008-4886,CN51-1533/G4,独撰71、2009年第1期,“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的慎用警力原则研究”,载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P10-P14,ISSN1673-2931,CN42-1743/D,第一作者72、2009年第2期,“医患矛盾之激化与警察介入纠纷之利弊考量”,载于《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ISSN1671-685X,CN14-1287/D,独撰73、2009年第3期,“刑事诉权视野下的侦辩交易研究”,载于《法治研究》,ISSN1674-1455,CN33-1343/D,独撰——本文被《首届中国警学论坛文集》(罗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ISBN978-7-81139-337-8/D290,P610-617)全文转载。74、2009年9月,“重点学科建设基础性理论之研究”,载于《荆楚诉讼论坛》(第一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ISBN978-7-81139-660-7,P9-17,独撰75、2009年12月,“公安招录改革背景下的侦查学教学内容研究”,载于《侦查学论丛(第10卷)》(中西南地区公安政法院校侦查学术研讨会2009年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39-833-5,P478-484,独撰76、2009年第6期,“公诉权的客观性与追诉性之评述”,载于《北方法学》,ISSN 1673-8330,CN23-1546/D,P100-105,独撰77、2010年第1期,“公诉权基本属性特征之定位”,载于《云梦学刊》,ISSN1006-6365,CN43-1240/C,P76-80,独撰78、2010年第2期,“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的慎用强制措施原则研究”,载于《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ISSN1008-8121,CN36-1213/D,P91-95,独撰79、2010年第3期,“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的慎用武器警械原则研究”,载于《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ISSN1671-0541,CN22-1307/D,P18-22,独撰80、2010年3月,“我国公安教育发展回顾与改革前景探析”,载于《公安学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ISBN 9-787-5118-0544-7,P96-110,独撰81、2010年第5期,“网络民意在交通肇事案件处理中的价值评析”,载于《交通企业管理》,ISSN1006-8864,CN42-1302/F,P71-72,独撰82、2010年第10期,“纺织类高校法学专业发展定位及其展望研究”,载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ISSN1672-6847,CN35-1268/C,P57-58,独撰83、2010年第30期,“当代湖北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诉权解读”,载于《学理论》,ISSN1002-2589,CN23-1106/D,P65-66,独撰84、2010年12月,Learning and absorbing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in Police College ,载于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EEET2010),EI、ISTP收录85、2010年12月,“情报收集工作中若干新科技侦查手段研究”,载于《侦查学论丛》(第1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39-8?-?86、2011年第2期,Principle of Three Cautions in police response to Mass incidents,载于Asian Social Science,ISSN 1911-2017,独撰87、2011年第2期,“两型社会与武汉ETC收费系统之正义解读”,载于《中外企业家》,P80-83,ISSN1000-8772,CN23-1025/F,独撰88、2011年3月,“Means of stealing secrets and anti-stealing by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 Secret War”,载于《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Neural Computing(FSNC2011)》,IEEE Catalog Number: CFP 1114M-PRT, ISBN 978-1-4244-9216-9,P354-357,独撰89、2011年3月,“Escaping the Siege: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out Law Disciplines in WTU”,载于《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1)》(ISTP收录),IERI,USA出版,ISBN 978-0-9831693-8-3,P422-426,独撰90、2012年第1期,“刑事附带民事诉权之滥用及其规制”,载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9-3699,CN42-1596/C,P67-70,独撰91、2012年第1期,“刑事诉讼中举报权之滥用及其规制”,载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ISSN1009-5160、CN42-1818/Z,P16-19,第一作者92、2012年第1期,“达马斯卡权力模式下欠薪入罪现象分析——以《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为切入点”,载于《长江论坛》,ISSN1005-3980,CN42-1344/D,P55-59,独撰93、2012年第1期(下),“纺织类高校诊所法律教育的应用现状调研报告”,载于《群文天地》,ISSN1009-6302,CN63-1027/G2,P282-283,独撰94、2012年2月,“诊所法律教育方法在我国发展现状之评析”,载于《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2)》(CPCI收录),IERI,USA出版,ISBN 978-1-61275-006-4,P239-244,独撰95、2012年第2期,“纺织类高校专业存在及发展的评价标准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法学专业为例”,载于《纺织教育》,ISSN1000-615X,CN31-1013/G4,P118-121,独撰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 、文廷式研究所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2项。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学校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2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5篇。国家发明专利23项、授权18项。出版专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奖一百多项。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学术期刊 《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萍乡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120页。设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心理学、教育·教学、数学、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网络等栏目。特色栏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栏目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萍乡学院代码是10895。萍乡学院(Pingxiang University)坐落于江西省萍乡市,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萍乡市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2万册,电子图书150余万册;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1708人,其中本科生9963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57人,正高职称59人,副高职称168人。开设12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30个。历史沿革1941年,省立萍乡简易师范学校创建。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58年,开办师专班。1978年,开办大专班。1982年8月,萍乡简易师范学校与原萍乡师范学校分开办学,更名为萍乡市教师进修学院,并迁到现校址办学。同年11月22日,更名为萍乡教育学院,学校由此将每年的11月22日定为校庆日。1985年,萍乡市职工大学并入,使学校从单一的师范教育向多学科教育发展。1993年4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萍乡教育学院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萍乡市政府决定整合萍乡高、中等教育资源,以萍乡高专为基础,筹建一所本科院校。之后,萍乡师范学校、江西省文艺学校萍乡分校相继并入萍乡高专。2012年8月7日,学校顺利地通过了省高校设置评委会专家的评估同年8月31日,省政府正式将萍乡高专“建院升本”上报到教育部,同年年底,江西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和国家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赴萍乡高专考察评估。2013年3月,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萍乡学院。2015年,被列为江西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2015年12月2日,被选为全国高校广播工作联谊会常务理事单位。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办学条件开设专业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涉及工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历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的29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以文理学科为基础,工学为主干,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专科专业39个。院系专业截至2019年5月,学校开设12个二级学院,学校现有本科专业29个、专科专业6个。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2月,学校有教职员工852人,其中博士60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48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校教学名师、“西部之光”学者、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等人才工程人选30余人。质量工程截至2017年5月,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在各专业建设中,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精品(优质)课程1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数学教育、营销与策划、语文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商务英语、工程造价、体育教育、语文教育、涉外文秘、营销与策划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商务英语、农村小学教师2+3定向招生定向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省级精品(优质)课程: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站设计与制作、教育心理学、微生物学、古代汉语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英美概况等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英语教育、材料工程技术学生成绩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文艺(书法)展演、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江西省网页设计大赛、江西省大学生文艺演唱大赛、江西省运动会等比赛中多次获得佳绩。获得荣誉2013年,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2013年,校团委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4年,校团委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工作促进奖。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科研机构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文廷式研究所、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科研成果截至2019年10月,学校举办了第三届“汉冶萍”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海峡两岸傩文化学术研讨会等20余次大型学术研讨会。升本以来,立项省级以上课题35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全国教育规划课题1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课题5项;编制行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570篇,其中SCI论文73篇,EI期刊论文21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30部;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馆藏资源据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校徽标志以人字叠起的常青树为主题元素,线条舒展奔放,流畅潇洒,富有前进的动力和气势,象征学校飞速的发展步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彰显学校新时期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以绿色为标准色的图案组合鲜艳醒目,和谐靓丽,大气稳重,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和蓬勃发展的朝气。寓意着学校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为宗旨,为社会发展输出多层次人才的办学理念。呈向上箭头状,四层向上叠加代表学校本科办学层次和彰显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突出学校立德树人、追求卓越、务实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精神文化校训厚德至善,励学笃行学校办学始于1941年创办的省立萍乡师范学校,1949年更名为萍乡师范学校,1982年成立萍乡教育学院,1993年更名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为萍乡学院。2016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 、文廷式研究所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2项。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学校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2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5篇。国家发明专利23项、授权18项。出版专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奖一百多项。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学术期刊 《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萍乡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120页。设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心理学、教育·教学、数学、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网络等栏目。特色栏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栏目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

1、史际春、冯辉:《论错法如何纠正》,《新视野》201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1期论点摘编。2、史际春、冯辉:《“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位》,《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3、冯辉:《“经济安全问题”的语境论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4、冯辉:《政府强制拆迁应遵循公权与私权的对立统一》,《北京房地产》2009年第2期。5、史际春、冯辉:《改革开放30年:应运而生的中国经济法》,《朝阳法律评论》第一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版。6、冯辉:《制度、制度竞争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纪念中国经济法三十年》,《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7、冯辉:《中国经济行政法的语境透视与变异解读》,《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8、史际春、肖竹、冯辉:《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9、冯辉:《论经济法在恢复和振兴灾区经济中的功能》,《理论界》2008年第11期。10、冯辉:《论企业的公平借贷权》,《月旦财经法杂志》2008年第13期。11、冯辉:《“后税费时代”农村公共物品难题的法经济学与法社会学分析》,《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2期。12、冯辉:《论民族性格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理论与模型》,《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13、史际春、冯辉:《论物权关系的法律调整——以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功能协调为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9期。14、史际春、冯辉:《经济法与经济法治》,《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15、史际春、张扬、冯辉:《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地方经济法治》,《法学家》2007年第5期。16、周万春、冯辉:《论信贷公平的实现障碍及其法律对策》,《云梦学刊》2007年第5期。17、刘士平、冯辉:《试论当前行政法制度的变迁——从两起个案谈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18、刘定华、冯辉:《论信贷公平》,高晋康、谈李荣主编:《开放条件下的中国金融法制建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19、冯辉、赵迅:《试论当前国内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策略?缺陷、成因与弥补》,《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第12期。20、骆悟捷、冯辉:《论烟草专卖行业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21、蒋悟真、冯辉:《经济法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框架论略》,《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22、刘士平、冯辉:《农业产业化中的纠纷及其法律对策》,《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23、冯辉:《论国际法的理念》,《比较法在中国》,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24、刘士平、冯辉:《关于“教委指定行为”的法律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兴2个、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校级研究机构5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业陶瓷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研究基地:江西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 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平面设计与动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材料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校级研究机构:安源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矿山机械装备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安源工人运动研究所 、文廷式研究所 、心理技术应用研究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02项。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学校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2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65篇。国家发明专利23项、授权18项。出版专著、教材150部,科研成果奖一百多项。 馆藏资源 据2016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5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年度报刊1477种,古藉线装156种,接受“中美友谊之桥”赠西文书5833册,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换学报206种。图书馆有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杨岐禅宗文化信息资源库、文廷式特色专题文献数据库、萍乡傩文化数字资源库、萍乡学院人文库全文光盘数据库)。外购数据库8个(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视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世界美术数据库、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 学术期刊 《萍乡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萍乡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大16开,120页。设有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心理学、教育·教学、数学、建筑·工程、机械·电子、生物、化学·化工·材料、计算机·网络等栏目。特色栏目是安源研究、文廷式研究、傩文化研究,其中“安源研究”栏目被评为江西省高校学报优秀栏目。

  • 索引序列
  •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
  •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入口在哪
  •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入口
  •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入口网址
  • 萍乡学院学报官网订阅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