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茶叶通讯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茶叶通讯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茶叶通讯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茶叶杂志社现在很多杂志发表文章都要自己给钱的,不知道你是要投那种给你稿费的杂志呢,还是你在人家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人家钱的那种

茶起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国内跟茶直接相关的期刊有20本左右,以茶叶的种植、文化历史及相关技术为主。本文内容统计了国内茶叶方面的期刊,部分期刊做了资料介绍,其他可查询后了解。  《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出版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杂志以季刊周期发行,报道内容有茶叶的种植、茶叶机械、加工、制茶、经济等,介绍制茶经验,正规出版刊号35-1330/S。  《茶叶科学》是茶叶核心期刊,杂志1964年杭州市创刊,是浙江省茶叶期刊,发行至2000年被纳入到第三版核心期刊目录,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茶叶》杂志是浙江省期刊,1957年杭州市出版,杂志内容报导茶的栽培、育种、植保、加工、茶叶经贸、茶叶历史、文化、饮茶与健康及中外茶讯等。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现在以季刊周期发行。  《中国茶叶》是国家级的茶叶期刊,技术性刊物,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报道茶叶生产、科研、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英国《食品科技文摘》收录该刊。杂志月刊发行,刊号为33-1117/S。期刊发表论文-核心期刊  茶叶领域其他期刊《茶叶通讯》《茶叶科学技术》《茶业通报》《茶桑科技与信息》《茶博览》《福建茶叶》《广东茶业》《中国茶叶加工》等。  以上茶叶期刊内容的介绍,可以当做资料参考。关于茶叶期刊投稿、茶叶论文发表,需要相关人员咨询平台编辑之后,了解可以提供投稿的期刊有哪些,以及是否符合您的发表需求。

在国内,核心期刊已经是高水平的期刊了,但真不敢说是最高水平。像二楼一样分类述说更好一些,期刊分很多专业和种类,没个期刊也只能作为这个领域的高水平啊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茶叶通讯投稿经验分享英文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中华茶人联谊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英文全称是:  CHINESE TEAMAN FRIENDSHIP ASSOCIATION  第二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是由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海外华侨中从事茶叶事业及与茶业相关和喜爱茶的人士和团体自愿参加组成的民间团体。具有全国性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三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致力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中华茶人,广泛联谊海内外茶业界和喜爱茶的人士,增进友谊与合作,促进茶叶生产、贸易、消费和茶叶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振兴中华茶叶事业。  第四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接受商务部业务主管;由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受中粮集团委托对中华茶人联谊会负全责;民政部监督管理。  第五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8号(中粮福临门大厦)。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六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业务范围:  (一) 开展有关海内外茶界人士和茶业团体的茶事联谊和接待各国、地区茶业民间团体友好访问活动;  (二) 开展有关茶业方针、政策的论证研讨,接受政府对茶产业政策的调研及相关情况的委托,促进中国茶叶生产和内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三) 协调和增进会员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传递和交流海内外茶叶经济与文化信息,通过展览、展示、专题讲座,以及咨询、培训等服务,弘扬茶文化,促进茶叶事业的繁荣发展;  (四) 宣传饮茶与健康,普及饮茶知识,引导茶叶消费;  (五) 组织编辑出版有关茶文化的书刊、杂志、电子出版物以及开办网站,宣传、普及茶文化。建立会员间的信息沟通平台。  (六) 开展符合本会宗旨相关的其它活动。第三章 会员第七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会员分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一) 个人会员  凡拥护中华茶人联谊会的章程,愿意遵守本会决议,自愿履行会员义务,从事茶叶事业的人士,包括从事茶叶育种栽培、采制审评、检验检测、生产流通、教育科研人员;与茶业相关的人士,包括从事茶具的研制、茶保健事业及茶文化宣传和艺术创作的人士;爱茶人士,包括广大的饮茶人士和关注、热爱茶事业的人士,均可以申请加入本会,成为个人会员。  (二) 团体会员  凡拥护中华茶人联谊会的章程,愿意遵守本会决议,自愿履行会员义务,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科研、文化、教学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关心支持本会工作的相关单位,均可以申请加入本会,成为团体会员。第八条 会员入会的程序是:  (一) 提交入会申请(可直接向中华茶人联谊会提出申请,也可向中华茶人联谊会分支机构提出申请);  (二) 有个人或团体会员介绍;  (三) 经理事会批准;  (四) 由理事会授权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处颁发会员证。第九条 会员享受下列权利:  (一)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 参加中华茶人联谊会的活动权;  (三) 获得中华茶人联谊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 对中华茶人联谊会工作的批评建议权和监督权;  (五) 优先取得中华茶人联谊会资料权;  (六) 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十条 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 执行中华茶人联谊会的决议;  (二) 维护中华茶人联谊会的合法权益;  (三) 完成中华茶人联谊会交办的工作;  (四) 向中华茶人联谊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  (五) 按规定如期交纳会费。  第十一条 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中华茶人联谊会,并交回会员证;会员遗失会员证应有书面申明,并要求补发。  第十二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第十三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 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 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 决定中华茶人联谊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五) 决定终止或其它重大事宜等。  第十四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出席,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代表半数以上表决才能生效。  第十五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届五年。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但延期换届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十六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领导中华茶人联谊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  第十七条 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 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 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 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 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 决定个人或团体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 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等;  (七) 决定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 领导中华茶人联谊会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十) 制订中华茶人联谊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十一) 决定对会员的奖励、表彰;  (十二) 对国家有关茶行业、产业的政策法规、方针政策的制订,代表本会会员提出建议,维护行业利益。  (十三) 决定其它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九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遇有特殊情况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设立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第十八条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项的职权,对理事会负责。  第二十一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常务理事三分之二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二条 常务理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遇有特殊情况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  第二十三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 热心茶叶事业、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  (三) 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七十岁,秘书长应为专职,特殊情况经上级同意可以兼职;  (四) 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 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六)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一届。任期最长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2/3以上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五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况可由副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法定代表人,应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构批准同意)。  第二十六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它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七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 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二) 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决议落实情况;  (三) 代表中华茶人联谊会签署有关重要文件;  (四) 提议其它临时动议。  第二十八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 主持中华茶人联谊会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二) 协调中华茶人联谊会各部门开展工作;  (三) 提名常务副秘书长、副秘书长、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决定;  (四) 决定中华茶人联谊会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聘用;  (五) 委托常务副秘书长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第五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第二十九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经费来源:  (一) 会费;  (二) 捐赠及赞助;  (三) 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服务收入;  (四) 利息;  (五) 其它合法收入。  第三十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  第三十一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三十二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十三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应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三十四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监督。资产来源于国家拨款或社会捐赠,须经过审计机关监督。  第三十五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换届或更改法定代表人之前须接受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财务审计。  第三十六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七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保险、福利等待遇,参照相关政策执行。第六章 章程和修改程序第三十八条 对中华茶人联谊会章程的修改,须经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第三十九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修改的章程,须在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第七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财产处理第四十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议案。  第四十一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终止议案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第四十二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四条 中华茶人联谊会终止后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管理机关监督下,按照国家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团体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八章 附则第四十五条 本章程经2009年10月25日会员代表大会表 决通过。  第四十六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会。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自社团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中华茶人联谊会  2009年10月25日

1 陈椽.茶作学讲义.杭州:国立浙江英士大学农学院,1942.2 陈椽.茶树栽培学.上海:新农出版社,1948.3 陈椽.茶叶制造学与制茶管理.上海:新农出版社,1949(第一、二册),1950(第三 册和制茶管理).4 陈椽.茶叶检验学.上海:新农出版社,1951.5 陈椽.安徽茶经.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60(第一版),1984(补充再版).6 陈椽主编.茶叶检验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7 陈椽主编.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1966,2版.8 陈椽.制茶发酵的概念与实质.中国农业科学,1963(10).9 陈椽.评茶始用于何时.茶叶科技(四川),1979(2).10 陈椽.红茶在先青茶在后.茶叶通讯(贵州),1979(2).11 陈椽.制茶变化的实质.茶叶通讯(湖南),1979(2),(3):29—34.12 陈椽.茶叶分类的理论与实践.茶叶通报,1979(1,2合刊),英国东方历史科学图书 馆馆长译为英文.13 陈椽,陈震古.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中国农业科学,1979(1).14陈椽主编.制茶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1988(2版)15 陈椽.制茶萎凋理论与实践.茶业通报,1981(2).16 陈椽.红茶的变色原理.茶叶科技(四川),1982(3).17 陈椽.神农本草研究.茶业通报,1982(6),1983(1).18 陈椽.杨晓华.世界茶叶市场预测——产销两旺.茶业通报,1984(2).19 陈椽.茶业通史.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20 陈椽.制茶技术理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 陈椽主编.中国名茶选集.合肥.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农学院科研处,1985.22 陈椽.日本皋芦种似安溪佛手种.茶业通报,1985(1).23 陈椽.茶业技术史与发展.中国发展,中国农业博物馆开馆纪念特刊,1986.24 陈椽.茶药学.芜湖:展望出版社,1987.25 陈椽.陆羽研究会编,茶经论稿序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26 陈椽,岳鹏翔.制茶机械发展史.茶机设计与研究,1989(2).27 陈椽.茶叶市场迫切需要管理.茶报(上海),1989(4).28 陈椽.十讲茶与中国文化发展.茶业通报,1989(4).29 陈椽主编.茶叶商品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30 陈椽.茶业经营体制要根本改革——组织乡镇联营股份公司.茶业通报,1991(1)  北京农业大学学友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学友通讯,1991(1).31 陈椽.茶叶贸易学.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陈椽教授与王泽农教授分别是茶叶人文派和生化派主要代表,人文派讲究茶叶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而生化派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将茶叶仅仅当作一个植物去研究。事实证明生化派是导致茶叶在社会生活中饮料市场失去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所以现在的安徽农业大学更加重视陈椽教授的一系列理论。

普刊一般都比较好发表

茶叶通讯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永远的银针茶纵观人类社会,没有哪种物质能象茶叶那样风靡全球,成为人类最普遍,最珍爱的饮品,深得人们的喜爱。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古以来就生产许多好茶名茶,并远传世界各地。茶已成为中国人最宠爱,经久不衰的饮品。 自古佳茗出高山。素有茶乡美誉的闽北政和,因出产特质的“银针茶”而闻名遐迩。其外形满披茸毛,芽尖嫩鲜,色白如银,熠熠闪光,芽长寸许,状若银针,故称之“白毫银针”。千百年来,银针茶给人们以不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赋于深邃的文化内涵。家乡银针茶已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更有许多美丽传奇的故事。相传宋徽宗皇帝在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因喝了闽省关隶县进贡的银针茶而龙颜大悦,特赐政和年号为县名,故而“政和”名声大振,经久不衰,可见银针茶之魅力了。是呀!家乡是个美丽而神圣的地方,山川秀美,峰峦叠嶂,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是植物生长的理想之地,生产出许多名茶,有银针茶、功夫茶、乌龙茶、花茶等十种珍品,畅销各地。政和名茶有其独特的传统栽培技术,加工制作工艺,其品质俱佳,韵味无穷、味甘温和、益脾胃、降血压、胆痼醇等功效,是优质的保健饮品,深得人们的喜爱。家乡人种茶已成时尚,村村有茶山,家家皆种茶,全县已发展茶园8万亩,年产茶4000吨,80%远销国内大中城市及东南亚、欧美市场,深受欢迎。茶叶已成为全县经济支柱,多数农民从中获得可观效益。茶叶是家乡人民不可或缺的物种,为家乡人民创造无限的财富,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茶树有灵性,茶叶多可人。每当春夏之时正是采茶繁忙时节,满山遍野的茶园一层层、一叠叠,风景这边独好,采茶姑娘穿梭在碧绿的茶园间,轻巧玉指点缀在茶树尖,自然落在腰间提篮、围兜里,刹是一道风景线。广袤的茶园呈现一派丰收景象,有背篓的、肩挑的、板车拉的摩托车带的,一筐筐,一袋袋茶叶送往各茶厂加工,又一箱箱,一车车外运出售。一业带来百业旺。茶叶发展带动运输、旅店、通讯、娱乐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八方商贾云集,生意红红火火。茶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演绎出多彩的茶文化,家家户户备茶,人人喝茶、谈茶,大街小巷茶生意火红,渐而形成独特的品茶、配茶习俗,茶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我生长在茶区,是从茶园里长大的,踏遍家乡每座茶山,采摘过清明茶、二春茶、三春茶,并参加茶叶制作等工序,渐渐地品出茶的韵味,养成爱喝茶的习惯。长大后到外求学并工作,仍带上几袋好茶喝,也让同窗、同事们分享品茶之乐趣,讲述银针茶栽培历史、生长习性、制作工艺、所含成份、特有功效等,娓娓道出“银针姑娘”的美丽传说来。还掏出一撮银针茶置于杯中,冲上开水,顷刻间,那白绒绒尖毛,束束上升,如针如箭,又徐徐下降,沉入杯底,那情景蔚为奇观,让人浮想联翩。大家品着一杯甘味醇厚的银针茶,甜甜美味滋心田,感到妙趣横生,精神愉悦,都夸我是茶的天使,逗得我心里乐滋滋的。是呀!我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与茶为友,爱茶如痴哪。缺少了茶就缺乏生命之活力,失去了生活之意义。随着岁月流逝,我的品茶水平与日俱增,在家中,在办公室皆泡茶品味,或解渴、或提神、或享受。出差期间,也爱带上一包银针茶,以解思乡之愁。近年来,注意收集各地名茶信息,精心研究茶文化,写出许多茶之论文发表报刊杂志,让更多的人享受茶之韵味。还到过铁观音之乡、龙井茶之乡、碧螺春茶之乡,武夷岩茶之乡,白琳工夫之乡等地考察,了解其发展史,种植、栽培、采青、加工、包装、贮藏、促销等情况,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传授实践。通过考察,得出一结论,大凡茗茶出自高山也。 我爱茶,更爱家乡银针茶,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最好的挚友;它是我精神之寄托,力量之源。银针茶啊!您是大自然对政和的慷慨馈赠;你是家乡的名茶,福建的名茶,中国的名茶。你生长在高山峡谷,滋润阳光雨露,吸吮大地养份,凝结人类聪明才智,与众不同,滋味独特,美妙无穷。你是灵性的植物,甘味醇厚,功效特殊,养神滋脏,魅力无限。你是世界上最最美妙神奇的饮品。愿你永葆品质,福祉人类到永远。 喝茶 梁实秋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经,更不懂什么茶道,从无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但是,数十年来,喝过不少茶,北平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岩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叶梗于满天星随壶净的高末儿,都尝试过。茶是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推茶是尚。叉子,形进于茶,声进于(木贾),来源甚古,流传海外,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又茶。人无贵贱,,谁都有分,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甚至路边埂畔还有人奉茶。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么?”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 孩提时,屋里有一把大茶壶,坐在一个有棉衬垫的藤箱里,相当保温,要喝茶自己斟。我们用的是绿豆碗,这种碗大号的是饭碗,小号的是茶碗,作绿豆色,粗糙耐用,当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朴实敦厚的风貌,现在这种碗早已绝迹,我很怀念。这种碗打破了不值几文钱,脑勺子上也不至于挨巴掌。银托白瓷小盖碗是祖父专用的,我们看着并不羡慕。看那小小的一盏,两口就喝光了,泡两三回就换茶叶,多麻烦。如今盖碗很少见了,除非是到故宫博物院拜会蒋院长,他那大客厅里总是会端出盖碗茶敬客,。再不就是电视剧中也看见有盖碗茶,可是演员一手执盖一手执碗缩着脖子啜茶那狼狈相,令人发噱,因为他们不知道喝盖碗茶应该是怎样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只用玻璃杯、保温杯之类。如今,我们此地见到的是盖碗,多半是近年来本地制造的“万寿无疆”的那种样式,瓷厚了一些;日本制的盖碗,样式微有不同,总觉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陆,顺便谈是我的旧居,带来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只瓷盖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碗沿还有一点磕损,睹此旧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盖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 茶叶品种繁多,各有擅长。有友来自徽州,同学清华,徽州产茶胜地,但是他看见我用一撮茶叶放在壶里沏茶,表示惊讶,因为他只知道茶叶是烘干打包捆载上船沿江运到沪杭求售,剩下来的茶梗才是家人饮用之物。恰如北人所谓的“卖席的睡凉炕”。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龙井,多次到大栅栏东鸿记或西鸿记去买茶叶,在柜台面前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座,看伙计秤茶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媲美。茉莉花窨过的茶叶临卖的时候再抓一把鲜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双窨。于是茶店里经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父执有名玉贵者,旗人,精于饮馔,居恒以一半香片一半龙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浓馥,兼龙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无不称善。茶以人为名,乃迳呼此茶为“玉贵”,私家秘传,外人无有得知。 其实,清茶最为风雅。抗战前造访知堂老人于苦茶庵,主客相对总是有清茶一盅,淡淡的、涩瑟的、绿绿的。我曾屡侍先君游西湖,从不忘记品尝当地的龙井,不需要攀登南高峰风篁岭,近处的平湖秋月就由上好的龙井茶,开水现冲,风味绝佳。茶后进藕粉一碗,四美具矣。正是“穿牖而来,夏日清风冬日日;卷帘相见,前山明月后山山。” 有朋自六安来,贻我瓜片少许,叶大而绿,饮之有荒野的气息扑鼻。其中西瓜茶一种,真有西瓜风味。我曾过洞庭,舟泊岳阳楼下,购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叶均如针状直立飘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来台湾,粗茶淡饭,颇想倾阮囊之所有再饮茶一端偶作豪华之享受。一日过某茶店,索上好龙井,店主将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叶以应,余示不满,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余仍不满,店主勃然色变,厉声曰:“卖东西看货色,不能专以价钱定上下。提高价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爱其戆直。现在此茶店门庭若市,已成为业中之翘楚。此后我饮茶,但论品位,不问价钱。

朋友,好久不见,今天是否有空,陪我去喝杯茶,做一会儿闲人,去喝一杯“散文茶”,为我、为你、为健康! 曾几何时,我们变得异常忙碌起来,“忙”字“累”字成了高频词,喝茶于我变成了“奢侈”,变得功利起来,即使去杭州出差,也会忍心与“龙井”擦肩而过,归根结底是因为忙。 因为忙,舍不得“浪费”时间,于是决定把喝茶闲聊、天南地北的时间统统给省了,总以为这样就可以用这段时间来做很多事,可是几个月下来,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烦躁和焦虑,从未有过的郁闷无处排解,做事效率没见提高,可口腔溃疡却接踵而至。还时时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开始怀念那杯久违了的“散文茶”。 不记得哪位茶友说过,喝茶就像文人写文章,也是有体裁之分的。我觉得小说太冗长,我等喝不起;戏曲太吵,不适合在茶室;杂文太杂,有点乱,有时还太激烈;我钟爱散文的飘逸脱俗,抒情文采,她可长可短,有感而发。忙累之余,与一、二知己小聚一处,论茶味、谈世情、聊古今,酣畅淋漓的沟通,就像经历一次心理治疗,让人变得轻松、剔透起来。 浅啜慢饮中,可以探探“茶”字的长寿秘诀。茶字草字头,与“廿”相似,中间的“人”字与“八”相似,下部“木”可分解为“八十”。“廿”加“八”再加“八十”等于一百零八岁。于是自己也仿佛从茶味中咂出健康“茶寿”的韵味来。 “龙井”、“碧螺春”历来都是绿茶中的极品,气质典雅,高贵大方,而又深藏不露。捧一撮投入杯中,开水一冲,雀舌般的芽叶徐徐舒展,茶香四溢,汤色明亮。绿茶的风采与风韵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品一口香茗,于是人也显得宁静祥和、高贵脱俗起来。 春天来了,泡一壶花茶。“茉莉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都很不错。花茶是绿茶和红茶的混合体,平平淡淡,简简单单,却将所有的芬芳无私地沁入你的心脾。细细啜饮,自己也不知不觉中变得平易与亲和起来。 “喝茶之意不在茶”,我钟爱这余味深长的散文茶,是因为她能怡情悦性,消烦去躁,使我身心舒展;她能清心醒脑,其乐融融,使我振奋精神。谁都明白:有了健康,才能赢得将来、拥有明天!别犹豫了,一起去喝杯散文茶吧!

茶叶通讯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茶起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国内跟茶直接相关的期刊有20本左右,以茶叶的种植、文化历史及相关技术为主。本文内容统计了国内茶叶方面的期刊,部分期刊做了资料介绍,其他可查询后了解。  《茶叶学报》是福建省出版的茶叶科技综合性期刊,杂志以季刊周期发行,报道内容有茶叶的种植、茶叶机械、加工、制茶、经济等,介绍制茶经验,正规出版刊号35-1330/S。  《茶叶科学》是茶叶核心期刊,杂志1964年杭州市创刊,是浙江省茶叶期刊,发行至2000年被纳入到第三版核心期刊目录,对茶叶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茶叶》杂志是浙江省期刊,1957年杭州市出版,杂志内容报导茶的栽培、育种、植保、加工、茶叶经贸、茶叶历史、文化、饮茶与健康及中外茶讯等。多次荣获优秀期刊奖,现在以季刊周期发行。  《中国茶叶》是国家级的茶叶期刊,技术性刊物,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报道茶叶生产、科研、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英国《食品科技文摘》收录该刊。杂志月刊发行,刊号为33-1117/S。期刊发表论文-核心期刊  茶叶领域其他期刊《茶叶通讯》《茶叶科学技术》《茶业通报》《茶桑科技与信息》《茶博览》《福建茶叶》《广东茶业》《中国茶叶加工》等。  以上茶叶期刊内容的介绍,可以当做资料参考。关于茶叶期刊投稿、茶叶论文发表,需要相关人员咨询平台编辑之后,了解可以提供投稿的期刊有哪些,以及是否符合您的发表需求。

多,茶叶的起源,发现,种植,种类,制作技术,工艺,…

这方面的期刊比较多。1,《茶叶》由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博物馆主办。普通期刊。2,《中国茶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主要报道茶叶生产、科研、流通、经贸、教育等领域的实用技术、先进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和 新方法,以及茶文化、茶与健康、茶叶基础理论、学术动态等。3,《茶叶科学》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茶叶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4,《茶叶通讯》由湖南省茶叶学会主办。5,《福建茶叶》由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 6,《蚕桑茶叶通讯》由江西省唯一的蚕桑茶叶科技期刊。7,《中国茶叶加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全国茶叶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 《茶叶通讯》等杂志可以的。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茶叶通讯期刊投稿经验

普刊一般都比较好发表

《中国茶叶》杂志社征稿简则一、稿件范围《中国茶叶》杂志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的茶叶技术刊物,其宗旨是宣传、推广、普及茶叶科学技术,弘扬茶文化,传播茶叶信息。设本刊特稿、政策法规、专题综述、试验研究、经济管理、技术指南、产业论坛、历史文化等栏目,刊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涉茶论文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简报综述、学术论文、实用技术、先进经验等)及茶文化研究方面的稿件。三、稿件项目及其顺序论文一般应包括中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基金项目信息、引言、正文及参考文献。文稿正文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简练。四、字体及版面以word 版本投稿,中文字体用“宋体”、西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页面大小A4,正文5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五、各项目基本要求 标题: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题名应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作者:论文署名应限于参加本文工作并能对论文内容负责者。多作者时,中文作者名间用逗号隔开。 工作单位:作者的工作单位用全称,地址包括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 小标题:各级小标题采用法律条文式,一般最多列出3级小标题;各级小标题均另起一行。 基金项目:获得基金资助产生的文章以“基金项目”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注明其编号,放在首页下方。多项基金项目时依次罗列,以“、”隔开。 摘要:摘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方法和结果的准确概括的简短陈述。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不出现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也不宜引用文中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关键词:系反映文章的主题内容的词汇和术语,一般每篇3~6个。 引言:扼要地概述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最后引出研究的目的及试验设计等。“引言”两字可省略。 语言表达:文字表达准确,语句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使用规范的文字和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图和表:图表应具自明性,图中各部件应组合在一起;文中附表随正文排,附表应使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线,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一致。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文献在正文中应有出处,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各条文献按其在论文中的文献序号顺序排列,编排项目与格式如下所示(以期刊参考文献为例):[序号]作者(多作者标出前3位作者,后加“等”或“et al”)引文题目[J] 期刊名, 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茶叶杂志社现在很多杂志发表文章都要自己给钱的,不知道你是要投那种给你稿费的杂志呢,还是你在人家杂志上发表文章给人家钱的那种

深入浅出

  • 索引序列
  • 茶叶通讯期刊投稿经验分享
  • 茶叶通讯投稿经验分享英文
  • 茶叶通讯投稿经验分享模板
  • 茶叶通讯投稿经验分享怎么写
  • 茶叶通讯期刊投稿经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