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大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大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

大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1]李景刚 重读巴尔扎克[D]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2]孙波 永不过时的巴尔扎克[D]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3]王木千 爱情敌不过金钱——论巴尔扎克的爱情观[J] 双语学习,2007,(5) [4]蔡海瑶 一曲无尽的挽歌——浅谈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5]张延风 罗丹巴尔扎克塑像评析[J] 法国研究,1991,(2) [6]李可可 巴尔扎克诞辰二百周年纪念会──暨《巴尔扎克全集》中译本(纪念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J] 中国图书评论,1999,(5) [7]李明生 巴尔扎克研究的新硕果——评杨昌龙专著《巴尔扎克创作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8]马国雄 试论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学习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论述[J] 破与立,1979,(1) [9]刘念兹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纪念巴尔扎克逝世一百三十周年[J] 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5) [10]孟宪义 其实只有一个巴尔扎克——论巴尔扎克世界观和创作的一致性[J] 法国研究,1984,(2) [11]于明 巴尔扎克是中小资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兼议巴尔扎克对贵族态度的两面性[J] 山东社会科学,1987,(1) [12]杜海莉 论小说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转变——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13]杜海莉 动态叙事与静态叙事——以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8,(3) [14]徐岱 游戏批评:评巴尔特论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3,(5) [15]杜海莉 叙述时空的变异——从巴尔扎克到福克纳[J] 大理学院学报,2004,(6) [16]滕小松 《巴尔扎克》造型惯性的去除[J] 雕塑,2011,(1) [17]徐晓慧,柳雅 从《贝姨》看巴尔扎克的人性观[J] 世界文学评论,2010,(1) [1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1) [19]蒋芳 杨昌龙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0]曾圆圆,刘邵岚 巴尔扎克与现代主义[J] 怀化学院学报,2009,(4) [21]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的巴尔扎克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2009,(3) [22]程凯华 马克思恩格斯论巴尔扎克[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方志红 “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中西叙事开头、中部、结尾理论比较[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4]蒋芳 穆木天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东北师大学报,2006,(4) [25]蒋芳 高名凯对巴尔扎克的传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26]朱浩然 浅谈巴尔扎克的金钱观[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27]郑克鲁 双峰并峙 继往开来——普鲁斯特与巴尔扎克[J] 外国文学研究,2006,(6) [28]高红梅 客观生活的舞步——从塞万提斯到巴尔扎克的小说本质论[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29]蒋芳 李健吾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30]蒋芳 艾珉对巴尔扎克创作的阐释[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 [31]刘辛民 重读/观《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兼论人地亲和与人文生态批评[J] 外国文学,2008,(5) [32]戴淑平 评巴尔扎克《亚尔培·萨伐龙》的艺术风格[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 [33]阎建国 论缺失性人生体验对巴尔扎克创作的影响[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4]蒋芳 傅雷对巴尔扎克的接受与传播[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5]蒋芳 新中国成立前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论[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5) [36]冯华 巴尔扎克笔下的艺术形象[J] 平原大学学报,2003,(3) [37]柯鹏飞 平庸的题材 深邃的思辩——评析巴尔扎克的《红色旅馆》[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38]蒋芳 建国后30年巴尔扎克传播史述评[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 [39]蒋芳 近二十年来我国巴尔扎克传播综论[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0]蒋芳 人性:巴尔扎克小说的又一主题[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2) [41]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人物塑造[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42]尚显成 巴尔扎克小说中的描绘与叙述[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43]蒋芳 从《钱袋》看巴尔扎克“金钱”主题的另类表达[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 [44]夏静 “这个人是一个世界”——对巴尔扎克的一点再认识[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5]韩颖 从《欧也妮·葛朗台》窥视巴尔扎克细节描写的艺术功能[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1) [46]王艳凤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巴尔扎克研究[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47]张素珍 巴尔扎克式的“社会书记员”——试论沃尔夫1965—1998年间的作品[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4) [48]王立明 从汤显祖到巴尔扎克──论艺术美中的情与理[J] 丹东师专学报,2000,(2) [49]胡书义 高利贷者的不朽典型——评巴尔扎克的《高利贷者》[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5) [50]张毅蓉 “巴尔扎克现象”与《红楼梦》的挽歌情调[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大理学院学报》这两个报刊可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月刊)创刊干1975年,是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教学刊物。《大理学院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大理学院主办。

大理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不是,一般高校学报而已

上网查查啊

雨 虹红学,已被公认为是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立的当代“显学”,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既然如此,现在还要提出“”这个话题你是不是感到很奇怪?的确,不要说专门的研究者,即使是一个普通的红学爱好者都能告诉你,红学不就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吗?这个回答是不错的。然而,对任何学科的界定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红学自然也不例外。更何况对“”,红学家们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并曾引发了一场关于的争论。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个多余的话题。 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意思是,红学有它自身的独特性,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须红学这门学问了。比如说,某个人物性格如何,作家是如何写这个人的,语言怎样,形象怎样,等等,这都是一般小说研究的范围。这当然也是非常必要的。可是,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红学研究的范围。红学研究应该有它自己的特定的意义。如果我的这种提法并不十分荒唐的话,那么大家所接触到的相当一部分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并不属于红学的范围,而是一般的小说学的范围。 周汝昌先生关于“红学”的这种见解,在许多文章中都表述过。如他在给梁归智《石头记探佚》一书写的序言中就指出:“红学,是什么?它并不是用一般小说学去研究一般小说的一般学问,一点也不是。它是以《红楼梦》这部特殊小说为具体对象而具体分析它的具体情况、解答具体问题的特殊学问。”并认为,研究曹雪芹的身世、研究《石头记》版本、研究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探佚)、研究脂砚斋,“只此四大支,够得上真正的红学。”在《红学辨义》一文中,他又说:“红学的真正‘本体’是什么?是讨寻曹雪芹的这部小说是写的谁家的事,用中国文学上传统的说法讲,就是‘本事’。”“讨寻本事的学问,才是红学的本义,才是红学的‘正宗’。”“至于一般的角度,方式、方法去把《红楼梦》当成与一般小说无所不同(即没有它的独特性)的作品去研究一般的小说技巧、结构、语言……等等,那其实还是一般小说学,而并非红学——或并非真正的红学,正宗红学。”周先生的观点表述的十分清楚,他强调“红学”的独特性,强调研究曹雪芹家世、版本、探佚、脂评是正宗红学,而把对《红楼梦》文本的研究归入一般小说学的范畴,排除在“红学”之外,这显然是过于偏颇了。 对周汝昌先生的观点最早提出批评的是上海红学家应必诚教授,他在1984年第三期《文艺报》上发表了《也谈》一文,指出:“红学有它的特殊性,但是,不能以此来否定对《红楼梦》本身的思想艺术的研究。如果红学的殿堂,只允许‘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进去,那也可以,我们就在红学之外,另立一门学问,叫《红楼梦》小说学亦无不可。但是说《红楼梦》小说学研究只是一般性研究,并用这个名义,把《红楼梦》本身的研究开除出红学,道理上是讲不通的。《红楼梦》本身的研究不仅不应该排除在红学之外,相反,它应该是红学的最主要的内容,而且周先生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研究也不能脱离《红楼梦》本身的研究。” 对应先生的驳难,周先生在1984年第六期《文艺报》上发表了《“红学”与“红楼梦研究”的良好关系》一文,进行了反批评。认为:“所谓‘红学’者,是产生于《红楼梦》本身的特殊情况的一种特殊的‘学’;它的研究对象和目标,是专门来试行解决读《红楼梦》这部与众各别的小说时所遇到的特殊困难的一门特殊学问,并不是与一般小说无所区别、或全然一样的。”又说:“这实质上,是不承认事物具有各自的特殊性,是主张把‘红学’一般化,亦即取消红学——存其名而废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应该把红学拉往一般化。而是应该有‘红学’和‘红楼梦(作品)研究’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分的名称和概念。它们‘二位’应当分工;分工是为了便于协作,殊途而同归(“殊途而同归”下有着重号),合衷以共济(“合衷以共济”下有着重号)。” 在周汝昌先生这篇批评的文章发表之后,《文艺报》1984年第八期又刊出了赵齐平先生《我看红学》一文,对周先生的观点进一步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红学,顾名思义应该是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好比甲骨学是研究殷墟甲骨卜辞的学问,敦煌学是研究敦煌历史文物的学问一样,不会有人提出研究殷墟甲骨卜辞的学问‘不一定’是甲骨学,研究敦煌历史文物的学问‘不一定’是敦煌学,尽管甲骨文、敦煌学要相应地研究与殷墟甲骨卜辞、敦煌历史文物直接或间接有关的若干问题。然而被认定与甲骨学、敦煌学鼎立为‘三大显学’的红学,偏偏存在着‘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又不一定都是红学’的问题,人为地划分了‘红学’与‘《红楼梦》研究’的各自领域。”赵齐平还认为不以研究作品的本身为主,而是“不断由内线作战转到外线作战,或者说不断扩大包围圈”,倒是涉及“红学向何处去”的值得忧虑的问题。 以上就是那场讨论的大致情况。虽说参加讨论的专家学者并不多,但影响颇大。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一场关于的讨论,其实讨论所涉及到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对‘红学’这一概念的解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周汝昌先生在那一段时间之所以一再提出“”这个话题,恐怕是与美籍华人余英时教授两篇很有名的文章,即《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术史的分析》与《<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以及当时对考证派红学的议论有些关系。余英时的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香港《中文大学学报》一九七四年第二期与一九七六年第二期上。余英时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文中,提出了“曹学”的概念,他说: 在最近五十年中,《红楼梦》研究基本上乃是一种史学的研究。而所谓红学家也多数是史学家;或虽非史学家,但所作的仍是史学的工作。史学家的兴趣自然地集中在《红楼梦》的现实世界上。他们根本上不大理会作者“十年辛苦”所建造起来的空中楼阁——《红楼梦》中的理想世界。相反地,他们的主要工作正是要拆除这个空中楼阁,把它还原为现实世界的一砖一石。在“自传说”的支配之下,这种还原的工作更进一步地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转到了作者所生活过的真实世界。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的所谓“红学”其实只是“曹学”,是研究曹雪芹和他的家世的学问。 在《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文中,余英时更是直接了当地指出:“考证的红学发展到今天已显然面临到重大的危机。”并说: 胡适可以说是红学史上一个新的“典范”的建立者。这个新“典范”,简单地说,便是《红楼梦》为曹雪芹的自叙传。而其具体解决难题的途径则是从考证曹雪芹的身世来说明《红楼梦》的主题和情节。胡适的自传说的新“典范”支配了《红楼梦》达半个世纪之久,而且余波至今未息。这个新红学的传统至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一九五三年)的出版而登峰造极。在《新证》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周汝昌是把历史上的曹家和《红楼梦》小说中的贾家完全地等同起来了。其中《人物考》和《雪芹生卒与红楼年表》两章,尤其具体地说明了新红学的最后归趋。换句话说,考证派红学实质上已蜕变为曹学了。 从以上的两大段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余英时对考证派红学、曹学及红学的历史与现状的评价、批评。这种看法有一定的代表性。据说周先生在1980年美国威斯康辛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曾针对这些论点作了回答,提出了“内学”“外学”以及二者的关系问题。周先生后来在《国际红学会》(载《献芹集》)一文中特别提到这件事,并认为“此事为最有意义。”他认为:“所谓‘内学’‘外学’,是我当场‘创造’的红学新名词(借用佛家用语),因为国外早已发生一种论调,认为红学考证并非真正的红学,而是‘曹学’(后来国内才有了学语者);主张红学必须以‘作品本身’的研究为正途,那才是真正的红学云云。我个人对此另有理解与看法,但为了‘方便’,就把‘作品本身的研究’称之为‘内学’(其实,从红学本义讲,这恰恰不再是红学了,已是一般性的小说研究了,这在世界上多得很,但并不叫什么特殊的‘学’),把对历史背景、作者家世生平、其它有助于理解这部特殊性极强的小说的研究、分析、考证、讲解(但不是一般性的对情节、艺术的论述)等等称之为‘外学’。”由此可见,周汝昌先生提出“”的问题,确实有很强的针对性。当我们了解了周先生关于“红学”的观点形成的过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周汝昌与应必诚、赵齐平等人的辩论正是前一场讨论的继续,当然论争的内容有所不同了,或者说论争的内容更集中、更深入了。 在这里我们不想对余英时的论点作什么评价,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胡适以来,有关曹雪芹家世、版本、脂评的考证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没有这些研究成果,我们今天不可能对曹雪芹和《红楼梦》有这样的深入认识,乃至红学能否成为一门“显学”,能否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都是个问题。因此抹煞考证派红学的历史功绩是不公正的。实事求是地讲,曹雪芹家世、《红楼梦》版本、脂砚斋及其批语等多方面的考证、研究,对红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但这能成为把《红楼梦》文本的研究排除在红学之外的理由吗?红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由许许多多方面的研究组成的,曹雪芹家世研究也好,版本研究也好,探佚也好,它们都是红学的一个个组成部分,这些方面的研究说到底都是为了使人们对《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能有更科学的认识,而不是为了其它。比如说“曹学”,任何鄙视、贬低它的学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都是没有道理的。但如果把“曹学”看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或者说与《红楼梦》作品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门姊妹学科,这同样是不科学的,不仅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也不利红学的建设和发展。红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不应把它限制在一个狭窄的范围之内,我们应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红学的研究对象、范畴和特性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十分赞成由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关于“红学”一词的解释:“红学,是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它包括研究《红楼梦》的思想意义、艺术价值、创作经验、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红楼梦》的版本、探佚、脂评,等等。”应该说这个解释比较准确、全面。当然,有关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涉及的方面很多,凡是与此有关问题的探讨研究都应属于红学范畴。 红学的形成与发展有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样人们对红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早在清代光绪年间“红学”一词在士大夫中还只是一个开玩笑的词语,并不是作为一门学问的称谓,尽管那时红学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了。只有在本世纪初、特别是胡适《红楼梦考证》发表以来,人们对红学的认识才有了质的飞跃,“红学”不再是调侃的用语,而是作为一门严肃的学问堂而皇之地步入学术之林。对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之所以能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原因,一是《红楼梦》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它具有宏大的容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力量,二百多年来它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之百读不厌。一部博大精深的不朽的文学巨著,就是一座人类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艺术宫殿,它的影响和生命力是超越时空的,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会从这样的文学巨著中获取智慧和营养,每一个人都会从阅读和研究中获取新的感受和独特的认识。总之,《红楼梦》经得起人们去阅读,值得人们去探讨、去研究。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赋诗云:“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二是曹雪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家世及其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还有复杂的成书过程和版本情况以及脂批、续书等等特殊的因素,吸引了诸多专家学者去考证、研究,这些不仅增加了人们阅读、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也大大丰富了红学的内容。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大理学院学报》这两个报刊可以。《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月刊)创刊干1975年,是由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云南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杂志社: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教学刊物。《大理学院学报》(月刊)创刊于1980年,由大理学院主办。

刊物是分级别的  1 、中文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年出了 2000 版2004年出了2004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2 、 国家级期刊 省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  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 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  刊”、“核心 期刊 ”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 省级 ” 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 期刊 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  主办的学报(刊)。  3、 核 心 期 刊  简单地说,核心 期刊 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 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  江苏环境科技是省级期刊  期刊评价常用名词解释  为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现将《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CAJCES)中所使 用的期刊评价指标的理论意义和具体算法简要解释如下: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具体算法为: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现举例说明其计算方法(以1996年《Science》为例):  注意: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  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目前国内核心期刊评价主要依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统计,我国核心期刊共1800种。是不是核心期刊可以去要目总览里搜索。它的评价有一套复杂的体系。  在我国对于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当时国外的学术期刊价格大幅上涨,使各地图书馆难以按原来照单全收的方式订购国外科技期刊。如何在有限的费中有选择地购进数量有限的外刊,成了我国外刊采购工作急需解的问题。于是开始了对外文期刊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目地是找出一种规律,以便用最少的钱购进最好、最多的国外学术期刊。此项目的系列评价定量和定性研究课题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进行,此后核心期刊的概念和评价方法就从国外引入了我国,并在90年代后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成果以参考工具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形式出版。按《中图分类法》的类目系列《中文核心期刊要日总览》一书划分为7编74个学科,收录了近1万l千种期刊名称和详细的分类细目。其中,核心期刊占专业期刊的l5%左右。此书一出版,就以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获得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了有很大影响的参考工具书,并在图书情报界、学术界、出版界和科研管理部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我国的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都选择了核心期刊的研究成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作为评定科技成果(论文)的依据,并把核心期刊及其排序作为成果(论文)奖励的依据。据了解,各高校和科研单位不约而同地选择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作为标准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遴选核心期刊的过程中采取了严格全面控制、定量排序和定性结合的评选方法。定量评价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定方法。最初的整个的研究课题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下划分的三个子课题组成,由北京大学负责组成了百多名期刊工作人员和近2000名各学科专家评审,历经多年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2ooo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采取了定量排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采用的是多指标综合评定方法。它们分别由一,七个评定指标: 被索量,即某一期刊发表的文章被题录类、索引类刊物收录的情况。②被摘量,就是某一期刊的文章被文摘刊物摘登、转载的情况。⑧被引量,就是某一期刊发表的文章被“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 它引量,发表的文章被其它作者引用的情况。⑧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通用的测度指标。即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总篇目数之比。 被摘率即在统计期内,某种期刊刊载的某学科(或某专题)文章被摘转总次数与发表文章的总篇数之比。⑦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这七个评价指标组成。。二、三个多指标主要影响因素: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了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在众多能揭示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因素中,选择了那些核心效果明显、统计源收录全而准  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②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检索工具选择要具备学科全面、选刊恰当、编辑规范、数据准确、卷期齐全、用户量大、权威性高、统计方便等条件。③采用多种数学模式进行数据处理(如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主分量分析法等)。三、在划分核心区别,采用了① 累积百分比法②区域法⑧图像法等。纵观核心期期刊的评选入选过程和结果,其研究成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以其具有不容置疑的系统性、科学性、专业,权威当之无愧获得了全社会的一致公认,其而被广泛应用并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等部门评判和衡量科技成果(论文)水平的和进行成果奖励的依据也就不足为怪了。  望采纳!

大学物理投稿经验总结

总结的写法(一)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XXX2007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XXX开展十七大专题教育总结:《干警齐教育,精神明方向》。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1、情况回顾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2、经验体会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3、今后打算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二、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1、要善于抓重点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或发现的主要问题,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但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造成总结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2、要写得有特色特色,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内容差不多,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缺少实用价值。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提高本单位工作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比较,找了重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3、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同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就不好。4、语言要准确、简明总结的文字要做到判断明确,就必须用词准确,用例确凿,评断不含糊。简明则是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做到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要言不繁,切忌笼统、累赘。

经过一学期大学物理实验学习,我学会了许多以前所不会的东西,也懂得了许多以往所不懂的原理和知识,这是我以后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仅仅是学会了这些物理实验的做法,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面对问题时所应采取的心态和方法。这不仅在学习方面让我受益匪浅更在生活和工作方面让我收获良多。像是在霍尔效应实验以及测水表面张力系数的实验它们的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材料让我明白做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需要明白什么、要得到什么、应该怎样去做。正如做事应知道用什么方法、准备什么、目标是什么、应注意什么一样。正如我们在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而更多是学习方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我想这也正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一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它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年,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其并且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一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他还让我在探索中求得真知。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它并且教会了我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就有数据,有数据就得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经过这一年,我学会了数学方程法、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让我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得心应手。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收获颇丰,同时也让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最后衷心的感谢老师和同学这一学期在课上和课后对我的帮助,特别是老师在这一学期对我的帮助和教导。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会用最大的努力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干这份工作的还要来这里找寻答案合适吗?劝你还是多看几年书和再去好好重新补习算了;真的是悲哀呀!

经过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让我受益菲浅。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即将结束之时,我对在这一年来的学习进行了总结,总结这一年来的收获与不足。取之长、补之短,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受用。  在这一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中,让我受益颇多。一、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一直以来就没能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虽然一直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但经过这一年,让我深深的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只有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才能在课上更好的学习,收获的更多、掌握的更多。二、大学物理实验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就是为了让你动手做,去探索一些你未知的或是你尚不是深刻理解的东西。”现在,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学物理实验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平台。每个实验我都亲自去做,不放弃每次锻炼的机会。经过这一年,让我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大学物理实验让我在探索中求得真知。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利用实验证明了他们的伟大。实验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为了要使你的理论被人接受,你必须用事实(实验)来证明,让那些怀疑的人哑口无言。虽说我们的大学物理实验只是对前人的经典实验的重复,但是对于一个知识尚浅、探索能力还不够的人来说,这些探索也非一件易事。大学物理实验都是一些经典的给人类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便利与财富。对于这些实验,我在探索中学习、在模仿中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大学物理实验让我慢慢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学习就是为了能自我学习,这正是实验课的核心,它让我在探索、自我学习中获得知识。四、大学物理实验教会了我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就有数据,有数据就得处理,这些数据处理的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你的实验成功与否。经过这一年,我学会了数学方程法、图像法等处理数据的方法,让我对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得心应手。  经过这一年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学习,让我收获多多。但在这中间,我也发现了我存在的很多不足。我的动手能力还不够强,当有些实验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时我还不能从容应对;我的探索方式还有待改善,当面对一些复杂的实验时我还不能很快很好的完成;我的数据处理能力还得提高,当眼前摆着一大堆复杂数据时我处理的方式及能力还不足,不能用最佳的处理手段使实验误差减小到最小程度……  总之,大学物理实验课让我收获颇丰,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在实验课上学得的,我将发挥到其它中去,也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在此间发现的不足,我将努力改善,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克服那些不应成为学习、获得知识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地探索中、在无私的学习、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本刊宗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是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该校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开设重要论文专题如:院士论文、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报道、博士后研究成果报道、研究快讯等。为扩大学术交流范围,从2000年起,主要面向校内作者,也收录大连理工大学海内外校友的稿件(要求:博士以上国家级基金产出论文)。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 文稿要求(1) 来稿必须在理论上有创见、在开发应用上有创新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重大参考价值: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技术内容正确,严守国家机密。(2)文字精练,全文不得超过6000字,双面打印,一式两份。(3)全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及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及具教授职称的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职称)、中文摘要、关键词、中 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和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如属基金项目或攻关项目,在首页页脚注出。2 题目和中英文摘要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字,二级和三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1”,“1”,“1”。中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中文摘要在200~300字,中英文必须一一对应。3 量和单位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s)、亩、克分子浓度(M)、当量浓度(N)等。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4 图表文中图、表只附最重要的,图表名均需加注英文。表格请制成三线表,表内无斜线、竖线。插图切务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10 cm,计算机绘图要清晰,线条适中。标目中物理量的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坐标标值线朝里。标值的数字尽量不超过3位数,或小数点以后不多于1个“0”。如用30km代替30000m,用 5μg代替005mg等,并与正文一致。照片要清晰(最好为黑白照片)、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位置。列出的参考文献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按文稿中引用顺序排列,并在文内相应位置用上标标注,示例如下:期刊--著者 题(篇)名[J]刊名(版本) 出版年 卷次(期次) 起止页次[1]张奇涵、张明哲 回心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28(28):175-177图书--著者 书名 版本[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次[2]TTheory of Plate and Shells:2nd ed[M]  New York:McGraw?Hill 17-36会议论文集--著者 题(篇)名[A] 编者 论文集名[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次[3]郭宏生 水平单管在流化床自由空间的传热[A]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学科协调组编[C]工程热物理论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 351-357 6作者在进行一或二校之后,应及时办理交纳版面费。文章一经刊登出版,按本刊规定酌付稿酬并按作者署名各赠送样刊。7 作者切勿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造成的经济损失,必须予以赔偿;作者应保证对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本刊不承担由于作者原因产生的著作权纠分的任何连带责任。情节严重者,本刊有权根据国家著作权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稿件自投交本刊之日起,三个月内予以初步答复;一年内未确定发表与否,作者有权另行处理;不刊登的稿件将妥为退还。

文章录用后,见刊还需要一年多,楼主要慎重。

  • 索引序列
  • 大理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大理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投稿经验总结
  • 大学物理投稿经验总结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