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文苑期刊点评

文苑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文苑期刊点评

《文苑》:主管以及主办单位均为: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属于省级期刊,可以从国家出版署查询鉴定 是评职称么?评职称我这里有一些国家级的期刊,如果需要找我

当80后已老,90后开始崛起时,我开始回首自己的年华,不知道多少年华让我唏嘘而过,不曾记住青春的模样。 ——当代著名作家:海岩唏嘘你我的年华,吹响九零后的集结号角,愿唏嘘与热爱文字的你,一起慢慢蜕变。 ——《青年文摘》副社长:王寒柏能为唏嘘写这个祝福语,首先要感谢小杰,让我能亲眼见证九零后的第一本文学刊物,正如杂志之名——唏嘘,回想起来,谁的年华不唏嘘,唏嘘过后只深下了反思与成长。 —— 书评人,文学经纪,杂志《ZER零》策划人:李伟长很高兴能见证唏嘘的诞生,真心祝愿《唏嘘》能一炮而红。 ——知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有“梦想”,有“信仰”,90后作家新生的“文学”读本——《唏嘘》,噫嘘唏,期待甚哉、祈愿大卖。 ——《文苑》编辑:于陶丽

党史文苑期刊点评

除非你是名人,否则投稿后很难到编辑部。这种党政期刊都是内部约稿加名人专稿,一般没时间关注外来投稿。不过文章确实好,则有可能。

主 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协 办: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出 版:党史文苑杂志社地 址:南昌市豫章路70号(中共江西省委大院)邮 编: 330006刊 号:ISSN1007-6646 CN36-1173/D发 行:江西省报刊发行局订 阅:全国各地邮局(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399信箱)邮发代号: 44—89(纪实)44—47(学术)印 刷: 中共南昌市委机关印刷厂出版时间: 当月10日、20日定 价: 00元

是谁

吴才兴,男,江西临川人,学历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本科期间所学专业为历史学(师范),曾做过班级宣传委员以及院学生会宣传干事;成绩优良,曾获专业滚动奖学金二等奖,被评为“校科研活动先进个人”、“校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团员”;并获得2010年免试攻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资格。研究生期间担任了学院历史学专业团支部组织委员。曾经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中学历史报》《文史精华》《历史学习》《党史纵横》《党史纵览》《党史文汇》《党史文苑》《党史博览》《钟山风雨》《新高考》《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古今谈》《文教资料》《南京师范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也参与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刘军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项目子项目《初高中新课程历史地图册》(新课标版)的编写以及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主编《国共谈判九十年》一书的编写。 主要发表论文有: (1)《皖南事变后的国共对话》,发表于《党史文汇》2011年第1期,《文史精华》2011年第2期; (2)《翁同龢政治改革思想的演变形成》,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4期; (3)《正确区分‘邦联’和‘联邦’》,发表于《中学历史报》2010年第11期; (4)《毛泽东、林彪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文史精华》2010年第10期; (5)《对光荣革命的正确理解》,发表于《历史学习》2010年第9期; (6)《李富春与“八字方针”》,发表于《文史精华》2010年第5期; (7)《重要起步的转变——李富春与八字方针的酝酿形成》,发表于《钟山风雨》2010年第3期,《党史博览》《党史文苑·纪实版》《党史文汇》《党史纵览》《党史纵横》2010年第5期; (8)《历史教材上的“第一”与“最”》,发表于《新高考·政史地》2010年第2期;(9)《三省六部制从何而来?》,发表于《历史学习》2009年第10期; (10)《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学”及其美育功能》,发表于《文教资料》2009年第23期; (11)《1949年春苏联驻华大使馆南下之谜》,发表于《古今谈》2009年第10期,《党史纵览》2009年第9期; (12)《正视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谈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年第4期。 (13)《春日兴怀》,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报》2010第6期;

文苑期刊能评职称吗

《文苑》:主管以及主办单位均为: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属于省级期刊,可以从国家出版署查询鉴定 是评职称么?评职称我这里有一些国家级的期刊,如果需要找我

总的来说,只要是正规期刊,都可以用来评职称的。但是很多学校会有自己的要求规定,对期刊做了分类,一些质量低的就不认可,不能用来评职称了。

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可以评职称。文章是所有文字表达形式的总称,散文、诗歌、日记、论文等都可以成为文章。期刊,也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每期版式基本相同、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期刊是发表学术论文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并非所有期刊都是刊登学术论文的,有些期刊主要发表新闻报道、评论、故事、文艺作品、科普文章等。注意事项: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重点针对时段时长限制、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加大辖区内网络游戏企业的执法检查频次和力度;加强网络巡查,严查擅自上网出版的网络游戏;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游艺娱乐场所等相关文化市场领域执法监管,防止未成年人违规进入营业场所。

文苑期刊2009

《文苑》:主管以及主办单位均为: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属于省级期刊,可以从国家出版署查询鉴定 是评职称么?评职称我这里有一些国家级的期刊,如果需要找我

是这个吗??  花非花  作为一朵花,它的使命大抵是以其美艳娱人眼目,以其清芬醒人。于是被人欣赏,被人馈赠,赢得赞誉与喜悦。也有命运乖戾的,让人摘下后把玩一下即弃之,或者只是寂寞地开……它们的意义,或在于被摘时摘花人的心情,或在于被馈赠时,赠花人与被赠者的是否投契,或者在它盛开与凋谢时,是在一个什么人的眼里,引起怎样的叹息。  始于花,而终于花,作为花本身来说,这些花的生命是短暂而且纯粹的。  有些花则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命途一波三折,演绎成一种是花又非花的美丽。和那些花在一起,我知道了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棉 花  十月的天空有着透明的蔚蓝,太阳明晃晃的,银针一般射下来,棉花正静静地仰起脸,将那光与热一点点地吸到自己的骨髓里,然后在今后的生涯里一点点地释放出来。  我站在棉花地里,身前身后无边的森林般的棉花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柔软的,洁白的,蓬松的,与我捉迷藏。  我喜欢“棉”这个字,带着草本的芳香与柔软,又是朴素而温婉的。它的后面,是温暖、包容,像母亲的胸怀。  一朵棉花,是一种果,也是一种因。  在它之前,是农人的耕耘、点种、间苗、修枝打叶、施肥、洒药,然后开出黄的白的红的花儿来,结出小小的桃。最后,有一天,当枝叶献出一切营养而变黄变黑时,棉花们吸取了足够的阳光与泥土的滋润,吐出一腔的锦绣来,洁白的,在阳光下有着银子的光泽。  在它之后,是被从坚硬的棉桃中剥出来,晾晒,然后轧成云片般的皮棉,再擀成棉条,在纺车嗡嗡的旋转与纺织女双手的高扬低俯之间,悠出一条细细长长的棉线,长得像无尽的岁月,像母亲的血脉,然后再染上五彩的颜色,然后在倒在不同的纺锭上。(我喜欢这个倒字,它让这些棉线具有了水一样的质地。)最后在梭子的穿插与经纬的交替中,织出不同的花布来,再被做成床单、被面、女儿的嫁妆、一家人的四季衣裳。  在我童年的双眸里,没有比这些更能吸引我的了。我看着姑姑、母亲、奶奶她们的身影在纺车上忙碌,这让我懂得,棉花是与女人们最亲近的一种植物。  只是,在工业化生产巨大的吞吐量面前,这种手工的纺纱织布成了一项正在渐渐失传的技艺,那最后一个纺锤,不知遗落在了陈年老宅的某一个角落时,满是灰尘,终将被不识它的真面目的后人遗弃。  行走在都市五彩缤纷的女人中间,我的目光掠过她们身上那些细致而鲜艳的衣裳,我的心里却在回想,那一段老去的时光里每一朵棉花的形象。  那些生生不息的花朵,仍然寂廖地开在乡间。  黄花菜  以花入食似乎是一件高雅的事,而黄花菜又名金针花,简直就有富贵之誉了。  而它确实是极有营养的,为了保证它的营养,必须是在那些花们含苞待放的时刻摘下,此时,正当正午,八月的阳光似乎是带着重量,压迫着你的每一个毛孔与汗腺,压迫得你只想快快地将手头的事情做完,然后到田间地头的树荫下好好地喘一口气。  并不是每一个采花的人都如陶然公那般有着诗意与浪漫的。  最关键的是,此时,你手下那些待摘的花儿,那些黄金的簪儿一般的花儿正在它们的豆寇年华,来不及盛放便被摘下,让你不由得为它惋惜。  但是,谁让它注定了是一种要被做成菜的花呢?在这之后,迎接它的还有水煮汽蒸,简单粗糙一点的,就用硫磺熏,不过那样做出来的菜虽然色泽很好,但味道不佳,可见凡事都得细致对待。在这酷刑之下,它们便萎缩了,在香消玉陨之后,又被放在烈日下曝晒。几番折腾之下,它们已面目全非,干瘪就如一根稻草或者是一根细细的枯枝,绝对没有人会想到它曾经是一种花,盛开时宛如百合般美艳娇娆。  只是,来不及。  所以,我常常以一种怜惜的心情想:如果我不摘下这些花,让它们在黄昏时分按它们本来的样子怒放,那将是多么美妙的情景。  但这不过是想想而已。我是一个农人,我也有我的本份。我在以我自己的逻辑想:也许就在我摘下它的时候,我正是在成全它的命运。  究竟怎样才是它的命运呢?是作为一朵花尽情地开放,还是作为一盘菜快人口腹,给人营养?  也许,只能这样,让它在不能做花的遗憾里做一道菜吧,那遗憾也是一种调味品。  至于那怒放的花的形象,让我在不做农人做诗人的时候怀想。  菊 花  仅仅喝过一杯菊花茶是不够的,我想知道这杯茶的前世今生。  我有幸参与了这个过程——在家乡的小河过,无边的菊花开得汪洋恣肆,每一根枝条都缀满了密密匝匝的花朵,我坐在它们的中间。  第一步,我要摘下它们,在它开得极美极艳的时候。采花是辛苦的,但经过了记忆的过滤,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全是那些花的美与芬芳。何况有比我们更辛苦的呢。那些小蜜蜂,它们飞来飞去,在花蕊里深深地钻进去,我们看不见呀,一不小心就将它随着花一起捋在了手里。有凶猛的就用它尾上的毒刺蜇我的手,我便去找正在哺乳期的大妈大嫂,她们一边安慰我,一边将自己洁白的乳汁挤出涂在我的伤口上,以它的清凉化解毒刺的瘙痒与疼痛。因为这个记忆,每饮菊花茶,总觉得在它的清香之外还有一丝乳汁的甜润。  我喜欢找那种重瓣的菊花,因为它们稀罕而且美丽,我可以将它扎在辫梢,也可以扎一大束,放在自己家的花瓶里。现在的菊花茶多是这种重瓣菊,不过当年我家乡所种的多是那种单瓣的菊花,据说它是药菊,比重瓣菊更好。  成筐成筐的菊花被这样采摘回来,它们被放在蒸笼里蒸,发出一种扑鼻的香味来,稍带药味,沁人肺腑,让人清醒。  然后这些花像黄花菜那样被晒干、收藏。这就成了菊花茶。  用一注滚烫的开水冲下,那些看似枯涩、扭曲、支离破碎的花们,竟如还魂一般复归它往日的样子,一朵朵那么的饱满,那么鲜润,在微黄而又透明的水中漾着,像记忆在它自己的氛围里——忧伤总是比喜悦更持久而芬芳。  其实,何必忧伤?  作为一朵菊花,有比做一朵茶菊更好的吗?在适当的时候被摘下,历炼之后,被收藏,被珍惜,在适当的时候,为适当的人重新吐露出一次芬芳。  由眼睛到身体到心灵。

文艺评论期刊点评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双百方针,追踪和研究当前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态势,研究文艺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曾先后被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及北京大学图书馆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文艺理论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文学评论类核心期刊。《文艺评论》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走自己的办刊道路,在创刊之初即引起全国理论界和创作界的很大反响。其时“改革者形象塑造论”专栏所发表的文章,大部分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或摘要转载;“退稿小说选登”专栏,曾被《文学报》刊登文章誉为编辑工作的一个创举;而“北大荒文学风格探”专栏所展开的对于“北大荒文学风格”讨论和争鸣,更是为我省作家艺术家认识黑龙江、反映黑龙江提供了理论上的滋养和参考,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此后我省曾引起全国注目的黑土戏剧、黑土影视等现象的形成和发展。二十年风雨过去,《文艺评论》一直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在此期间,密切结合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客观实际,又陆续推出了“女性文学研究”、“城市文学研究”、“知青文学研究”、“平民文学”、“中国当代乡村小说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专题研究”、“黑龙江青年诗人扫描”、“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反串大戏台”等专栏和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引起创作界和理论界的注意,其中的不少文章被全国各地报刊全文转载或摘发,据不完全的统计,《文艺评论》所刊发的文章,每年被转载的就有20篇以上。这个比例在全国同类刊物中是名列前茅的。在坚持办刊宗旨的前提下,随着文艺形式的不断发展,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各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为文艺理论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了新的可能,这对办文艺理论刊物的人来说,也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在全国各地各级文艺理论期刊同时大量涌现的情况下,关键是如何能站稳自己的脚跟,突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在把握了全国创作界和理论界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果断地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以文学透视文化,以文化反观文学,在所刊发的重要文章中,显示出一种大文化的视角,甚至有的文章粗看起来有一些“文艺之外”的味道,比如“中国当代乡村小说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知识分子与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当代小说中的文化心理现象”、“一个沉湎于思考的艺术家和他的友人的对话”等专栏和系列文章,都具有从中国当代文学来反观中国文化以至反观中国当代社会、又通过中国文化和中国当代社会来反观中国当代文学的意味,通过这种努力和尝试,发掘出文艺作品中的“文化意味”,并以此来透视我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构成了《文艺评论》的一种“深思风格”。《新闻出版报》曾为此刊发了题为《〈文艺评论〉的个性与选择》的文章,对《文艺评论》的办刊特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外数据库收录:医学文摘、应用力学评论、数学评论 由365学术交流网整理提供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余味”元朝诗人萨都剌题画诗的民族特征龚自珍“尊情说”的情感向度与诗学价值古代小说史学视界批评萌生发展与自我终结中国古典小说意境的表现形式《南柯太守传》对《枕中记》叙事艺术的发展晚唐五代愁苦词中的审美距离柳永歌妓词欲望化倾向的人本精神阐释“南宋中兴名将”张俊形象演变简论刘基的隐士身份与入明抉择乱世隐士心——论范凤翼诗歌情感的转变南朝抒情序文析论章学诚的八股文观论莫友芝的记体散文建国后郭茂倩《乐府诗集》研究综述洪兴祖《楚辞补注》对王逸《章句》的批评陈确结社考述从《诗经》中的女性情爱诗看孔子的伦理观中国上古神话“英雄”叙事论略元杂剧中寺庙场景的民俗文化意蕴论元杂剧传播中的异质文化交融

《文学评论》是文艺学类综合期刊,学术等级最高,权威荟萃;问题是这样的刊物往往因为辐射面广和学术巨头间的利益平衡而几乎不可能在一个具体方向和具体专题上提供充分的研究资源。所以,专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不能冲着刊物的名头来。《文艺研究》就更加泛化,甚至不止文学,还包括其它艺术门类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则局限于现代中国文学,与当代无关;并且向论文的史料价值倾斜,略感沉闷。推荐以《当代文坛》、《当代作家评论》、《诗探索》和《小说评论》为主要参照,深入中国现当代文学。本人是高校教师,且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从业者,不打诳语。

文艺评论以评论的对象分,可分为文学评论、美术评论、音乐评论、舞蹈评论、影剧评论等几大类。在大类之下还可以分若干小类。如文学评论可分为小说评论、诗歌评论、散文评论、剧本评论等。以评论的内容分,可分为:对文艺理论的研究,对文艺现象的探讨,对作家艺术家或作品的评论,对文艺批品的反批评。 文艺评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书简、札记、随笔、偶记、读后感、序、跋、短论等。它的基本形式是论文。 最常见的文艺评论形式: 1 、文艺随笔、杂谈、漫谈(漫笔) 这种文章构思精巧、行文自由、语言生动活泼。它通常避免从正面系统地论述问题,往往通过联想、类比、例证、推理等,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道理说得令人信服、发人深省。它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短小精悍、无不涉笔成趣,娱人耳目,使读者扩大知识面,增长学问。 2 、文艺短论 这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比较单一、集中,专门一轮有关文艺问题的小文章。这类断论要求切入视角要新,有独到之处,对所谈问题有自己的深切感受,将深刻的认识与丰富的思想内容“浓缩”为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3 、书信 这是就文艺作品的某些方面的问题进行答疑辩论,或者就作家、艺术家在某一时期创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研究,或作出批评的书信体文章。这种为探讨或批评而写的书信,是以同志式的平等对话、磋商的方式进行的,不仅文章的内容厚实,而且态度亲切感人。 4 、序言 这是一种对一本书,或一个集子所作的比较全面的评价文章。它不仅评价文艺作品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有时常常涉及对作者“全人”的评介。5 、读后感、札记 这是一种心得体会式的读书笔记,常用于品评文艺作品。

  • 索引序列
  • 文苑期刊点评
  • 党史文苑期刊点评
  • 文苑期刊能评职称吗
  • 文苑期刊2009
  • 文艺评论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