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发布时间: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这里是西藏大学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市民隔壁老王先生。作为西藏大学的大四老学长,在这即将高考的关头,俺怎么可以错过这个回答,俺不可以!提问的估计都是准备参加高考或者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吧,提前来视察视察学校,很好,很有前瞻性眼光,现在的预先了解不仅可以激发最后关头咬紧牙关再努力的激情,还能够为之后的志愿填报提供更好的参照。真的很难得啊有同学都已经问到蹭课这个话题上来了,平时大家提及西藏大学,甚至都不咋提起西藏大学,都觉得是宗教圣地,是旅游良处,但是要远赴西藏求学,很多家长都舍不得。但是西藏大学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的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西藏大学的学术氛围还是可以的,有上进心的孩子在这里还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的!西藏大学这么多学科门类中,国家重点扶持的强势学科是医学和农林。这些专业的老师的课你基本随便挑,哪里会有不好的老师,只不过是上课风格的不同。比如医学的崔老师,治学风格严谨,如果有心学此专业,这个老师可以重点关注。而这些强势专业之下,又有着一批好老师,他们很可能就是北大清华等一干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c9的老师有很多,而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师也有很多,当然,如果你有心提升语言,也有一批可爱的外教呀,他们的课堂也正等待着一个好学的你。当然我的回答仅供参考,蹭课讲究还是一个兴趣指引学习,而蹭课兴味的一部分就是去尝试各种老师的课,擦出不同的火花。希望题主可以上到想上的专业,那不用蹭啦,光明正大上自己老师的课去。嘻嘻。

作为一名西藏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老腊肉,我个人觉得我还是很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西藏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211”重点大学,各方面的专家及教授是比较多的。     如你想蹭医学院的课的话,第一位推荐的是崔超英教授,她的课是不容错过的,她不仅在医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在高原医学领域的研究也比较深入,且与德国等国家有较多项目及科研合作。第二位要推荐的人选是边巴教授,她曾留学那威,柳叶刀奖的获得者,在生理学方面的研究比较深入,其也作为研究生导师,在科研方面的求实严谨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她对高原医学方面有着较为浓厚的研究兴趣,在这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惊人的成就。     第三位要推荐的人选是熊海老师,作为华西第四医院老年科的科主任援藏来西藏大学,他不仅是老年疾病方面的专家,对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入透彻,其作为研究生导师在西藏担任较多的科研项目,为人较为亲切。最后一位要推荐的人选是内蒙古医科大学的援藏教师乔婷婷老师,她专攻卫生政策管理,对各种卫生政策的解读较为透析,从本质上抓住问题,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融入到卫生政策管理中,使非专业人士能一听就懂,并能触类旁通。综上,西藏大学优秀专家及教授较多,他们各自研究领域不同,专攻方向也不同,若想了解更多,欢迎来藏大。

(一)著作:专著、编著、主编、参编并出版专著12本: 专著:《物联网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定稿);(300千字) 主编:《电子政府案例》(中组部新时期党员干部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224千字) 编著:《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280千字) 编著:《电子政务——战略、标准、绩效与智能决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461千字) 主编:《现代城市公共管理》,重庆大学出版社,MPA系列丛书,2005年1月; (382千字) 主编:《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287千字) 编著:《电子商务——信息时代的管理与战略》,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419千字) 参编、编委:《电子政务知识读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参编、编委:《中国电子政务》,人民出版社,2004; 参编、编委:《公务员电子政务知识教程》,人民人事出版社,2003年; 参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参编:《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理论与实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二)在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共71篇,其中,核心期刊共42篇,三大检索EI共8篇,三大检索ISTP共7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共11篇,第一作者共40篇,第二作者共25篇(其中第一作者是我的研究生的有18篇),第三作者共1篇: “The limits of planning in China:equalizing basic educ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第二作者,2,(SSCI——A刊);70 “观念与认知的转变在高校基地干部短期培训中的重要性研究——以信息革命为例”,《云南行政学院学报》,第一作者,1,第1期,PP112-116,(中文核心期刊——C刊);“地方政府网站建设困局的制度诱因与理性出路”,《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作者,1,第1期,PP85-89,(中核心期刊——C刊);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与管理研究——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下的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1,第1期,PP145-149,(中文核心期刊——C刊);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环境污染监控新思考”,《管理观察》,第一作者,11,第560期,PP180-182,(CNKI普刊); “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关键因素分析”,第一作者,《旅游纵览》,12,第12期,PP53-54,(CNKI普刊);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的智慧物流模式构建”,《中国市场》,第一作者,2014,12,d第50期,PP79-82,(CNKI普刊); “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四川省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新平台的搭建与研究”,《商》,第一作者,11,第27期,PP72-75,(CNKI普刊); “成都市城市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的困境与对策——基于物联网管理模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11,第6期,PP60-66,(中文核心期刊——C刊); “物联网管理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和途径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12,第4期,PP166-171,(中文核心期刊——C刊); “政府治理中网络众包模式的生成、构建及效用”,《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14,10,第4期,PP61-70,(中文核心期刊——C刊);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Model”,《2014年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LEM2014)》,第一作者,9,PP916-921,(EI检索——C刊);59 “Traff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nagement Modle”,《2014年物流工程与管理国际学术会议(ICLEM2014)》,第一作者,9,PP1162-1168,(EI检索——C刊);“物联网管理模式——基于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革命浪潮的管理思辨”,《四川大学学报》,第一作者,10,第5期,PP119-126,(中文核心期刊——B刊); “Evaluation Model of IT Outsourcing Service of E-government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AHP”,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10(ISSHP/ISTP检索); “政府视觉下的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影响因素分析”,《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2009 6,(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9,The First,10(EI全文检索);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China’s E-government Service Quality”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8,The Second,10(EI全文检索); “国债、国债规模及其管理:研究综述”,《中国行政管理》,第二作者,2008年12期,(CSSCI,中文核心期刊); “Evaluating Index Desig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9VII(ISSHP/ISTP检索); “The Performance Measure of Government Reconciling Leadership Based on DEA Model”, Proceedings of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9VI(ISSHP/ISTP检索); “灰色系统师资预测模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论丛》,第二作者,1992年8月; “电子信息能力与素养对公众电子政务使用行为的影响分析”,《公共管理学报》,第一作者,2008年3期,(CSSCI,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定的22种期刊之一); “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举措”,《科技管理研究》,第二作者,2008年9月(CSSCI,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政务系统外包过程中群体决策的应用研究”,《情报资料工作》,第二作者,2008年5月,(CSSCI,中文核心期刊); “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2006,(04); “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平衡计分卡实施”,《办公自动化》, 第一作者,2005 (11);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第二作者,2008年1月; “乡镇改革诌议”,《美中公共管理》,第二作者,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ing 2007, The Second, 10(EI全文检索); “The Model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uzzy Linguistics”, Proceedings of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10(ISSHP/ISTP检索); “数据采集渠道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煤矿安全》,第一作者,8(中文核心期刊); “强化行政体制创新,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初探”,《电子政务》,第二作者,6; “电子政务知识社群服务品质评估模式建构分析”,《电子政务》,第二作者,4; “关于高校师资职称最优结构的理论探讨”,《系统工程》,第二作者,1,(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师资预测一类纵横统计推进模型”,《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一作者,4;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Government Objective by Management”,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10(ISSHP/ISTP检索);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d on Combinatorial Evaluating Methods”,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10(ISSHP/ISTP检索); “高校建立电子政务实验室的理性思考”,《实验技术与管理》,第一作者,4,第4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 “构建电子政务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的平衡计分卡”[J]《内江科技》,第二作者,2006(1):25(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信息化条件下政府绩效管理体系的初步探索”[J]《内江科技》,第二作者,2006(2):24(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政府绩效评估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第二作者,2:28~30,(中文核心期刊); “加强定量分析方法教育,提高行政管理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当代教育核心杂志》,第一作者,6第2卷第3期(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对电子政务促进和谐质监构建的思考”,《电子政务》,第二作者,3; “公共部门公众满意度评价的一种实现途径”,《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1 ,(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 “我国营销渠道管理发展与探讨”,《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二作者,1; “浅谈客户关系管理对电子政务建设的启示”,《电子政务》,第二作者,22; “浅论电子政务与和谐政府构建的关系”,《沿海企业与科技》,第二作者,12; “推进政务流程再造,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天府新论》,第二作者,6,(CSSCI); “电子政务、和谐政府与和谐四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第一作者,12(获政府奖); “基于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构建与实施”,《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三作者,5; “农村‘留守子女’的抚育撂荒”,《管理研究》,第二作者,4; “制定与政府战略相适应的电子政务战略途径研究”,《管理研究》,第二作者,4; “电子政务、和谐政府与和谐社会”,《电子政务》,第一作者,14; “电子政务与信息孤岛”,《电子政务》,第二作者,11; “A New Method of Evaluating Government Performance:Rouph Sets”,《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second,10(ISTP全文检索) ;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Public Satisfaction Degree Evaluation in Government Department”,《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first,10(ISTP全文检索); “煮粥原理及其应用”,《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第一作者,10; “构建完善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体系推进和谐成都”,《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论文集》,第一作者,7; “公共管理部门的目标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作者,4,(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标杆管理与数据包络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第一作者,5,(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关于高层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一点浅见”,《中华教育杂志》,(香港),第一作者,7; “关于当前城市低保体制建设中的几点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第一作者,4,(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基于标杆管理的DEA算法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中国管理科学》,第二作者,6,(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便携式条形码识别存储器”,《计算机应用研究》,第二作者;9,(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试论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本质区别与区别本质”,《东华大学学报》,第二作者,1,(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高等数学教学与MATHEMATICA使用”,《工科数学》,第一作者,10,(中文核心期刊); “模糊多目标规划的可能性理论模型及算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第一作者,8,(EI全文检索,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第一作者,4,(CSSCI,中文核心期刊); “煮粥原理及其在政府工作中的应用”,《中国行政管理》,第一作者,2002 6,(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政治学类第一位,管理学类第一位); “政府再造与电子政府的非技术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作者,1,(CSSCI,中文核心期刊)。 主持和主研项目共21项,其中,主持项目18项,主研项目3项: (主持)中组部干部教育局项目:“观念与认知的转变在高校基地干部短期培训中的重要性研究——以信息革命为例”,2014年8-10月,无经费;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物联网与政府管理模式创新”,2013年7月12日-2014年12月31日,经费:18万,项目批准号:13FZZ002; (主持)成都市武侯区残疾人联合会项目:“’智慧残联.和谐武侯’武侯区残疾人民生服务系统顶层设计”,2013年4月-2013年6月,经费:3万; (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度政务调研项目:“物联网管理模式下四川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模式和途径研究”,2013年7月23日-2013年12月31日,川办函【2013】55号,无经费; (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公共管理信息化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基于物联网的西部基础教育资源均衡模式构建研究——以全域成都为例”,2013年8月6号-2015年8月6号,经费:5万,项目批准号:QGXH13-01; (主持)2011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政府管理遭遇物联网时代——现代信息革命与管理创新”,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项目经费:3万,项目批准号:skcb201104; (主持)获国家应用专利:《便携式条形码识别存储器》,1997年,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分类号:G06K9/18; (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商务经济效率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2002年~2003年; (主研)四川省教委项目:《西部地区高校工科数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与实践》,2002年~2005年(完成); (主持)铁道部运输局项目:《铁路货运事故处理质量考核标准研究》,2003年~2004年(完成);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基于电子政务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绩效考评方法与实证研究》,2004年~2005年(03ZR025-070)(完成);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和实施标准研究》,2004年~2005年(03ZR025-071)(完成); (主持)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西部电子政府的构建及其博弈分析与实施》,2002年~2005年(2002A05);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岗位绩效评估体系研究》,2006年~2007年。(06ZR0185); (主持)四川省科委软课题项目:《加强农业标准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2006年~2007年(06ZR0180); (主持)四川省法改委项目:通江县、宜宾县、乐至县《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2006年4月-2006年6月(完成); (主持)成都市龙泉驿区科委项目:《关于完善龙泉驿区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定位和招商引资业务流程的立项报告》,2007年9月-2008年2月; (主研)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2007年-2010年(06ZJB0014); (主研)铁道部软课题项目:《人才预测系统》,1991年~1992年,获得铁道部科技优秀设计方案奖。(铁道部人字[1992]164号文件); (主持)西南交通大学校基金项目:《电子政务绩效考评测试》,2003年~2005年(2003A06); (主持)西南交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2009年09月-2011年09月(项目编号2009YZ12,经费4万,西交校研【2009】7号)。

西藏民族大学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级别

西藏大学在西藏自治区内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和内地一样,好的工作存在竞争,没有背景《这个你懂得》还是无法称心如意。拿藏大的文凭在内地找工作,效果不是很好。如果你的藏文以后学得很好,且直接想在西藏从政,这个选择就不错。或者专攻教育,地质,水利,考古等专业,在西藏也会找到遂心的工作。总之,人生需要规划和经营,才能过的好,你说呢?祝学业有成,梦想成真,西藏欢迎你!---------菩提下的牛顿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建国以来,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治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6年。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单位:西藏大学

西藏大学是西藏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已形成涵盖经济、法学、理工、医学等10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体系,办学规模达到8000人。西藏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标志着西藏高等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老学姐,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西藏大学还是有很多知名的教授的,并且这其中有很多教授的课都是值得去蹭蹭的。首先说一说,西藏大学有15个学院,其中作为医学院学姐的我,首当其冲推荐的是我们院的德吉教授,她是负责教我们营养学的一位博士,并且是德国留学回来的。最重要的是,她在营养方面很有造诣,在我们学校也是带了多个研究生和博士生出来。多次被我国的营养学会邀请去讲座与交流,并且成为西藏的首个营养师(即证书编号为001),哈哈哈,她讲课也是超级有趣的,有机会去听听吧。接下来就是我们的普布次仁老师。普布次仁是西藏大学特聘教授、博土研究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四川大学客座教授、西藏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西藏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西藏佛学院客座教授、西藏藏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西藏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重点项目“边疆治理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研究”。在省部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他的课也很值得去蹭蹭的。还有我们理学院的熊坤新老师,读书期间熊坤新老师就撰写了《天葬起源初探》发表于《西藏研究》的英文版,老师始终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宗旨做学问,研究范围涉及民族伦理学、民族问题理论,民族政策、藏学、印度民族文化等。经多年潜心钻研,成为我国民族伦理学学科开创人,中国著名民族理论与民族问题专家、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350余篇;学术专著30余部,累计达300多万字,其中多篇论著获国家级、省部级奖。也是比较牛的一位老师了。额,差不多每个学院都有比较牛的老师,他们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以及渊博的知识总是感染着我们,所有如果你来了西藏大学,有时间都去蹭蹭吧,这些牛人老师还经常开设选修课,也是很不错的了。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四川三台人。1960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历任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西藏文联研究人员,中共西藏*****宣传部文艺处画处长、处长,西藏自治区文联期刊部主任,《西藏文学》杂志主编,西藏日报社副总编辑。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西藏民族学院客座教授。曾获西藏首届珠穆朗玛文艺金奖。著有散文集《在雪原上》,大型话剧剧本《冈底斯英雄》,中篇小说《娅冬姆》等。

李俊佳 在【爱。回家】127集《舍不得》, 音乐指导和音乐创作家" 李俊佳 " 为这集 "唱" 一首 自作歌, “请你不要哭” (作曲, 填词, 主唱 :李俊佳) 请留下您们宝贵的 意见 请继续 多多指教 !!!! In Episode 127's (TVB)"Come Home Love爱。回家", C Kenneth Lee will sing a song , "Please Don't Cry" which he composed/wrote for this episode (8pm TVB Jade Channel)

学校性质: 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大学  学校网址:  主管部门: 西藏自治区教育委员会  在校学生: 普通本专科生 1305人 成人本专科生 72人 外国留学生 22人  师资情况: 专任教师数: 323人 其中: 教授 3人 副教授 32人  院系设置: 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艺术,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电子与信息,预防医学  专业设置: 11, 思想政治教育, 汉语言文学,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音乐学, 美术学, 历史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联系电话: 6323200  邮政编码: 850000  学校地址: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金珠东路5号  学校简介:  1985年7月20日,西藏大学诞生在"日光城"拉萨市, 她是西藏自治区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办的"西藏军区干部学校";随着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先后易名为"西藏地方干部学校"、"西藏行政干部学校"、"西藏自治区师范学校"、"西藏师范学院"等。西藏大学肩负着发展西藏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任,故现阶段以培养师资为主,同时为继承发扬西藏优秀文化艺术和发展西藏经济培养专业人才。  西藏大学设有7个系16个专业和藏语文授课师资培训部。 根据西藏的建设需要,近年来还试办有成人大专藏汉翻译和藏文新闻2个专业。全校目前共设有28 个教研室和《格萨尔王传》研究室,既以具有西藏特色的学科为重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的水平。注重双语人才的培养,形成了藏学、文科、理科、艺术、管理等相结合的多学科专业的自治区综合性大学,实现了本科生、大专生、干部专科生、大专专业班等的多层次办学和包括师资培训,代培、进修、自费生、自学考试等多种形式办学。  截止1991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593人,其中男392人,女201人;藏族382人,其他少数民族10人;少数民族教职工占全校教职工的1%。其中:教师293人(藏族176人、其他少数民族2人,共占75%),教学辅助人员52人(藏族42人占7%)。  党政干部123人(藏族77人,其他少数民族7人,共占29%)。工勤人员107人(藏族59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占07%)。  附设机构人员18人(藏族15人,占33%)。  293名教师中:教授3人(藏族2人,占66%), 副教授11人,讲师97人(藏族59人,其他少数民族1人,占86%),助教99人(藏族61人,占62%)。教员70人(藏族46人,占71%)。  另有其它系列的中职20人(藏族14人,其他少数民族1 人,占75%)。初职45人(藏族3 7人,占2%),此外, 每年还有近10名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的援藏教师和两名美国英语学会的外籍专家到我校任教讲学。  西藏大学目前在校生达1077人(包括20 名自费生), 男生633人,女生444人,藏族966人,其他少数民族5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在校生的2%。其中本科生734人,占15 %;专科生250人,占21%;培训学员93人,占64%。由藏、汉、回、纳西等4个民族和夏尔巴人组成的1077 名在校生分布在17个专业共30个教学班学习,全校学生党员45人,占6%;共青团员952人,占7%,全校每年近20%的学生分别获得"三好生","奖学金","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等荣誉和表彰。  学校图书馆面积达4754平方米,馆内藏书近14万册,加上各系和部门的9个资料室,全校藏书近20万册,订有杂志1006 种,报纸148种、外文期刊34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83种, 设期刊、报纸、藏文、教师、学生等5个阅览室。自然科学有19 个实验室及电视教学室、语言实验室。  学校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以教学推动科研,教学科研相长,重视学科专业建设,重视基础研究,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注重西藏研究,1985年以来,先后编写出版了《藏文公共教材》一、二册,《藏文写作》、《英藏汉对照辞典》、《代数思考题》、《音乐藏文识谱》等教材和工具书,该校《格萨尔》研究室收录整理了大量口头说唱《格萨尔王传》的系统资料,录音154盘,整理出版了3部书。该校承担或协作国家及全区科研项目6项, 在区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学校每年组织学术报告会, 并试办《西藏大学学报》(藏汉两种版本)。  西藏大学占地面积约23公顷,现已基本形成教学楼、艺术楼、实验楼、电化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学生宿舍楼、职工宿舍楼、食堂、礼堂、医院、托儿所、印刷厂以及标准田径场、太阳能游泳池等结构合理的建筑群体;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  学校自1952年至1984年先后为西藏自治区培养输送了藏、汉、回、门巴、珞巴、纳西等族和夏尔巴人、登巴人等各类人才8000余人,1985年至1991年又为全区输送了171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851人,获文学、理学、法学学士学位560人,大专生588 人,培训各类学员278人,各时期的毕业校友为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为西藏革命和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师范生已经并正在成为西藏教育战线上的一支生力军,遍布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为发展西藏民族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西藏大学建校以来,结合西藏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努力适应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专业基础教学;注重藏族文化艺术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其他学科领域内的西藏研究;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双语和三语(藏、汉、英)专门人才的培养,努力探索符合办学规律,又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办学路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西藏民族高等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改革开放政策为西藏大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协作开辟了途径,建校以来,该校接待国外友好人士,参观访问者达1千余人,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25人次。

这里是西藏大学的不愿透露姓名的热心市民隔壁老王先生。作为西藏大学的大四老学长,在这即将高考的关头,俺怎么可以错过这个回答,俺不可以!提问的估计都是准备参加高考或者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吧,提前来视察视察学校,很好,很有前瞻性眼光,现在的预先了解不仅可以激发最后关头咬紧牙关再努力的激情,还能够为之后的志愿填报提供更好的参照。真的很难得啊有同学都已经问到蹭课这个话题上来了,平时大家提及西藏大学,甚至都不咋提起西藏大学,都觉得是宗教圣地,是旅游良处,但是要远赴西藏求学,很多家长都舍不得。但是西藏大学是列入教育部直属高校序列的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合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西藏大学的学术氛围还是可以的,有上进心的孩子在这里还是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的!西藏大学这么多学科门类中,国家重点扶持的强势学科是医学和农林。这些专业的老师的课你基本随便挑,哪里会有不好的老师,只不过是上课风格的不同。比如医学的崔老师,治学风格严谨,如果有心学此专业,这个老师可以重点关注。而这些强势专业之下,又有着一批好老师,他们很可能就是北大清华等一干顶尖名校的硕士博士,c9的老师有很多,而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师也有很多,当然,如果你有心提升语言,也有一批可爱的外教呀,他们的课堂也正等待着一个好学的你。当然我的回答仅供参考,蹭课讲究还是一个兴趣指引学习,而蹭课兴味的一部分就是去尝试各种老师的课,擦出不同的火花。希望题主可以上到想上的专业,那不用蹭啦,光明正大上自己老师的课去。嘻嘻。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什么级别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建国以来,西藏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自治区唯一的CSSCI来源期刊,创刊于1986年。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单位:西藏大学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每四年修订一次,目前是2008-2009年版。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五、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但各单位对中文核心认定办法不一样,应以自己单位的规定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学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准来确定核心期刊。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网上有另外的说明“新闻出版总署”网上的说明如下:答:凡获得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出版物。新闻出版总署从未就学术水平的高低为这些期刊划分过级别,仅从出版管理的角度,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将期刊分成中央期刊和地方期刊,这样划分是为了按照期刊主管单位的不同对期刊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有的期刊在封面上刊载“国家一级期刊”等字样,不是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评选出来的,并非政府行为。********************************************************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什么官都不是,政府机关才有官

西北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3月,成立了以张凤翙为会长的西北大学创设会,并推原陕西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为校长,积极筹建西北大学。西北大学礼堂草坪西北大学最初定名为“关中大学”,1912年10月改今名。其前身为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关中大学堂,以及陕西法政学堂、陕西农业学堂、陕西实业学堂、三秦公学等校。其中关中大学堂(1905年改为陕西高等西北大学)位于咸阳、长安两县考院旧址(今西安市东厅门),是为今天西北大学的历史源头;陕西法政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成立,位于今西安市老关庙什字万寿宫),是由陕西巡抚西北大学历史沿革图(1902——2002)曹鸿勋在原课吏馆的基础上,根据北洋法政学堂成规创办的,为民国前培养官吏及法、商人才的专门西北大学,它以后直接成为西北大学早期校舍所在地及专业设置和师资构成的根基;而农业学堂的校址则成为今天西北大西北大学舍的永久基础。这一时期的西北大学设有大学部、大学预科及文科、法律科、商科、边务科、农科等专门部,于1912年春开学。到1913年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484人(不含从法政学堂转来的甲班毕业生、蚕桑科简易班学生和附中学生)。在1912至1915年间,还向日本送出两批留学生。教师组成除有数名前清举人外,多系留日归国学生。西北大学还设有出版部,创办了学术刊物——《学丛》。[2] 正当西北大学初具规模、诸事渐入正轨之时,陕西政局急剧变化。1914年6月,袁世凯以扬威将军衔将张凤翙调入北京,遣其亲信陆建章率兵入陕,夺取了陕西都督兼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张凤翙的职位。当年冬,陆建章派兵将西北大西北大学长钱鸿钧逮捕入狱,派关中道尹宋焕彩接任校长。西北大学随之日渐衰落,到1915年春季开学时,仅有学生百余人,于开学不久即被陆建章宣布撤销,改为公立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今西安市第二十中西北大学址)。之所以改为以法政为主的西北大学,其关键是法政为西北大学的学科主干,实际上是保留了西北大学的根基和血脉。而其校政主持者,亦为与西北大学密切相关者。[2] 1915—1923年从1915年到1923年底,其四任校长中:第一任校长周镛(石生)为原陕西高等学堂监督;第三任校长郗朝俊为原西北大学创设会委员、农科学长,原高等学堂留日法学学士,1946年8月起复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主国立西北大学讲宪法;第四任校长蔡江澄(屏藩)于1923年长校不久,即被任命为国立西北大学重建筹备主任、交际主任兼法科专门部(后改法学系)主任、教授评议会成员等。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不仅保留了西北大学的学科主脉,而且也保留了其优良的革命传统。1923年,陕西省省长、军阀刘镇华顺应时势,重建西北大学。傅铜、李仪祉相继任校长。在西安讲学的康有为为西北大学书写了校牌。校址选在1912年创建时的原址——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今西安市二十中学),又将市内东大街省教育厅(原陕西日报社旧址)增为预科新校舍。1923年,在曹锟贿选总统的前夕,西北大学经北洋军政府正式批准立案。之后,又将陕西法政专门西北大学、陕西水利工程专门西北大学、渭北水利局附设之水利道路工程专门西北大学及甲种商业西北大学等并入。[2] 1924—1936年1924年3月正式开学。全校设四院: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社会科学院(史学系、哲学系 长安校区风光(21张)、教育学系、法学系);自然科学院(数理化学系、生物学系);应用科学院(农学系、林学系、工学系)。以后,按师资、生源情况又设法科专门部、工科专门部、国学专修科和蒙藏文专修科。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建国后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五四时期以著名长篇抒情诗《婉容词》而蜚声诗坛的吴芳吉、著名文学家胡小石等均被聘为教授,到校执教。最为轰动的是1924年暑假,邀请鲁迅等名流前来西北大学讲学。应邀前来的还有爱因斯坦的中国学生、北京大学前理学院院长夏元王栗,北平师范大学教授王桐龄、林砺儒,南开大学教授蒋廷黻、陈定漠,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刘文海等。这无疑为闭塞的西北,投下一束文化之光。1927年1月,国民联军解围入城后,以总司令部名义命令:“以该校(西北大学)所有一切校产经费改办中山学院”。这次收束西北大学和改办中山学院的筹备委员会由王凤仪、李寿亭、赵葆华、刘含初和李子洲5人组成。其中王凤仪为西安被围期间李仪祉离陕后西北大学的代理校长(1925年冬~1927年1月18日)。中山学院筹建时对西北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去留容纳、高年级学生的函送府考录用或插班,以及旧欠西北大学教职员工工资和外债等均做了妥善处理,方于1927年3月10日正式成立,表明了新的延续性。不少学生继续在该校学习,也有不少进步教师继续留任。由于中山学院系国民联军司令部与共产党合办,故当时在西安中山军事西北大学任教的邓小平等人也常到中山学院兼课。[2] 1937—1948年1937年,中华民族面临新的危机,芦沟桥事变爆发,大片土地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平津地区的一些著名高校遭到空前的浩劫,遂有在长沙和西安设立西南和西北两个临时大学之举。1937年9月10日,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为基干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教育部长王世杰任主席,聘任李书华(未到任)、徐诵明、李蒸、李书田、童冠贤、陈剑、周伯敏、臧启芳、辛树帜为筹备委员。随后,又指定北平大西北大学长徐诵明、北平师范大西北大学长李蒸、北洋工学院院长李书田和教育部特派员陈剑四人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商决校务。西北大学下设文理、法商、教育、工、农、医6大学院,24个系。临大一开始就遇到极大困难,经多方努力,全校才在西安市城隍庙后街4号、小南门外抗战内迁来的东北大学(今西北大西北大学址)和北大街通济坊三地栖身。经过2个多月的筹备,于1937年11月1日正式开学,是为西北大学重建之始。据1938年2月10日统计,在校学生人数总计为1472人。黎锦熙、曹靖华、许寿裳、赵进义、傅种孙、张贻惠、张贻侗、刘拓、岳吉力恒、金树章、黄国璋、黄觉非、章友江、沈志远、季陶达、寸树声、马师儒、袁敦礼、董守义、虞宏正、李仪祉、张伯声、潘承孝、萧连波、李仙舟、吴祥凤等著名教授被聘到校任教。[2] 公诚勤朴1937年底,日寇逼近潼关,飞机亦频频轰炸西安。教育部遂令西安临大迁往陕南。1938年3月16日正式迁离西安。师生们步行250多公里,过渭河,越秦岭,渡柴关,历时半个多月,到达汉中。全校被分别安置在3县6个地方,校本部设在城固县城。1938年4月3日,教育部根据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之《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西北大学整理方案》,令西安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全校设有文理学院、法商学院、教育学院、农学院、工学院、医学院6个学院,23个系。1938年7月,奉教育部令,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和东北大学工学院(今天的东北大学)、焦作工学院(今天的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合并,独立为国立西北工学院(7-12)(又名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农学院与西北农林专科西北大学合组为国立西北农学院,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2] 1939年8月8日,教育部又令改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为国立西北大学,并指定西安为永久校址。同时,原师范学院和医学院亦独立设置,分别改为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西北大学将原文理学院分为文、理两院,连同法商学院共3院。下设有中国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地理学等12个系。1939年9月,国立西北大学正式开学。行政体制改西北联大的校务委员制为校长负责制。在城固时期先后由胡庶华、陈石珍、赖琏、杨宙康、刘季洪出任校长。这一时期新聘任的著名教授有赵学海、刘鸿渐、姜琦、杜光埙、高文源、卢峻、于赓虞、曹国卿、杜元载、萧一山、汪奠基、罗章龙、黄文弼、周传儒等。1945年9月,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中英科学合作馆馆长李约瑟第一次访问西北大学,作了题为《科学与民主主义》的学术报告,并向图书馆赠送了数百册英文书刊。1941年底,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到校作了有关书法的学术演讲。1944年10月,岳吉力恒教授在校主持了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西北分会的学术讨论会。西北大学还相继创办了《国立西北大西北大学刊》、《西大学报》、《西北学术》等10余种学术期刊,反映了这一时期西北大学学术的繁荣景象。[2] 194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西北大学随即于1945年8月开始筹备迁回西安。9月20日,教育部明令,将东北大学西安校址(早期西北大学农科原址),准拨西北大学使用。1946年夏,西北大学全部迁回西安。1946年5月,教育部令将原国立西北医学院汉中部分,自1946年度起并入西北大学,改称西北大学医学院。此时全校共有4院15个系。理学院之地质地理系,于1947年初经教育部批准,分为地质、地理两系。迁回西安后,先后由刘季洪、马师儒、杨钟健、岳吉力恒等出任校长或代校长。这一时期,新聘教授、副教授71人,其中有张西堂、傅庚生、王子云、侯宗濂等教授来校执教。西北大学的学术活动尤为活跃,仅1947至1948年,正式安排的大型学术演讲就有30余次。裴文中、屈武、郑伯奇、吴雨僧、陈梦家等著名人士先后到校进行学术交流。[2]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西北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949年7月,陕西师范专科西北大学、陕西商业专科西北大学、陕西省立医学专科西北大学并入西北大学;1950年3月,南郑师专分校并入西北大学;1950年4月原并入西北大学的医学院独立为西北医学院(即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1952至1953年,全国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时,将英语系二、三年级并入北京大学,一年级与俄语组教师并入西北俄文专科西北大学(后发展为今 太白校区风光(15张)西安外国语大学),原兰州大学经济、银行会计系并入西北大学,连同原西北大学财经学院调整为经济、企业管理、会计、统计4系;1952年11月,少数民族系迁往兰州,并入西北民族学院。1953年师范学院独立为西安师范学院(后发展为今陕西师范大学);1954年成立法律系,1958年法律系分立,与西北政法干校合并,成为西北政法学院;1960年经济系与他校合组为西北财经学院(今陕西财经学院);1972年陕西工业大学撤销,该校化工系并入西北大学。[2] 1959年以前,西北大学为高教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1959年,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将西北大学改归省属。1949至1997年间,先后由岳劼恒(代)、侯外庐、刘端棻、苏贯之、郭琦、巩重起、张岂之、郝克刚、陈宗兴、王忠民执掌校政。1992年12月,陕西省政府决定“将西北大学作为重点建设院校,积极争取第一批进入国家‘211工程’”。1993年6月,陕西省政府决定投资3亿元,重点建设西北大学,并批准了《西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规划》,同时决定将西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列入陕西省中长期发展规划。1996年10月4日至6日,顺利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6月4日,又顺利通过了“211工程”立项专家论证。[2]

郭红波导师还是不错的2018年1月毕业于西北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西北大学软件工程流动站师资博士后,入选2018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西安市影像组学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等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IEEE Trans,OSA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或会议上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光学分子断层成像、姿态识别、医学图像处理与可视化等方法研究。招生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学位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

  • 索引序列
  •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级别
  •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是谁
  • 西藏大学期刊中心主任什么级别
  • 西北大学期刊中心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