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多少字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多少字

发布时间: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多少字

张金昌 ,男,汉族,中共党员,河北唐县人,1959年1月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兼职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兼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专业核心期刊《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编委。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1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探矿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探矿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1月分配到勘探所钻机三室从事科研工作。1987年7月任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1987年6月---1991年12月在勘探所从事科研工作,任研究室副主任。1992年1月---1994年8月在勘探所从事科研工作。1992年12月被评聘为高级工程师。1994年9月---1995年9月到美国进修学习。1995年10月---2000年3月在勘探所设备工程室从事科研工作。1996年7月--2000年3 月任研究室主任(正处级),并担任党支部书记。2000年4月至2009年1月,任勘探所副所长(副司局级)、党委委员,分管所科研管理工作。2001年12月被评聘为探矿工程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1年1月---2005年12月任第七届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6年1月起任第八届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2003年7月起任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5月---2006年7月在国家行政学院参加第七期国土资源厅局长培训班。2006年8月起任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及重大项目评审专家。2006年12月被廊坊市委、市政府聘为廊坊市第三届专家咨询服务委员会委员。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任勘探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党委委员。2010年12月至今,任勘探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 研究方向:从事地质岩心钻探、水文水井和工程施工设备设计、工艺研究以及科研管理工作。 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达16项,其中部级课题10项。国家863重点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 负责人地质调查科研计划项目:2000m以内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负责人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 负责人 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了部、院、所及横向市场科研项目16项,其中获部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一等奖一项。参与完成的“水文水井气举钻探新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30个省、市、区,并广泛应用于国外水井钻进工程中,产生经济效益数十亿元,1993年度获得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六);主持完成的“CG1900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器具及施工工艺研究”项目,是原地质矿产部“九五”地勘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已于2001年通过部级鉴定。该项研究成果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大口径全套管冲抓施工设备,成果总体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桩基施工中。2005年“CG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入选国家重点新产品。2006年以来,又研制成功四种型号的旋挖搓管机,并出口俄罗斯、乌克兰等国,2011年又成功进入北美市场。2001年5月,担任编委副主任编辑完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技术译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主要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与开发技术的译文集,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2009年,在青海省木里海拔4200米的高原冻土区成功实施“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1—DK-4科学钻探实验孔”,在130-170米之间发现了3个天然气水合物层。在高原冻土地区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和取样钻探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2007年开始担任863重点项目“2000m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及地质调查计划项目“2000m以内地质钻探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负责人。带领课题组,利用“2000米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与装备”在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区成功实施一倾角80度终孔深度达8米的生产示范孔,标志着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0m深孔全液压动力头地质钻机系统研制成功,其中多项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将大幅度提升我国深部岩心钻探装备设计、制造和配套实力,打破西方少数国家对深部地质岩心钻探装备市场的垄断。这两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国2000m以内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形成了系列化(300米—2000米),解决了长期制约我国地质岩心钻探效率提高的关键工艺技术问题,使我国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和装备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筹划“十二·五”2000—5000m地质岩心钻探技术与装备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负责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课题12000—15000m“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进展顺利。1、兀型钻架(桅杆)静动载及稳定性研究。2、SPC-150型水文水井钻机。3、SHB140/100气举反循环双壁钻具。4、SPJC-300型水文水井钻机。5、水文水井气举钻探新技术研究。6、SJ-1500型水文水井钻机。7、CG1900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及施工艺研究。8、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研究与开发。 1 全液压动力头水井钻机国产化若干问题 臧臣坤; 张金昌; 冯起赠 探矿工程 2009-02-252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8-253 2000m地质岩心钻探成套装备研制工作进展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6-154 CG型全套管搓管成孔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宋志彬; 冯起赠; 和国磊; 王年友;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9-06-155 再接再厉,创新钻掘技术 甘行平; 傅秉锋; 张金昌; 刘三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6-02-256 回顾与展望 甘行平;张金昌; 刘三意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7-09-257 钻探技术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任务 张金昌; 冉恒谦; 刘芳霞 探矿工程 2007-09- 258 CG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及施工工艺 宋志彬; 冯起赠; 王年友; 张金昌 探矿工程 2007-09- 259 国产旋挖钻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周红军; 蒋国盛; 张金昌 探矿工程 2008-08-2610 岩溶地区水文水井钻探新技术 张金昌; 宋志彬; 冯起增 西部探矿工程 2005-12-3011 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5-09-3012 防渗加固高压旋喷注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宋志彬; 张金昌; 冯起增; 杨大根; 孙正基; 王年友 探矿工程(岩土钻 掘工程) 2003-01-2513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张金昌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4-02-2514 江河堤坝垂直防渗高压喷射灌浆技术 张金昌; 宋志彬; 杨大根; 王年友 探矿工程 2000-09-2515 CG1900型全套管冲抓成孔设备、器具及施工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张金昌; 宋志彬; 王年友; 杨大根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1-11-2516 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 张金昌 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2005-09-0117 2004年亚、非、拉水文水井钻探技术培训情况介绍 张金昌; 冉恒谦; 孟庆鸿; 张林霞 “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 2006-12-0118 钻探技术新进展 张金昌 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10-0119 全液压动力头水井钻机国产化若干问题 臧臣坤 张金昌 《探矿工程》2009年2期 2009-02-0120 地质岩心钻探技术及其在资源勘探中的应用 张金昌 《探矿工程》2009年8期 2009-08-0121 中国地质钻探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张金昌 《矿业装备》2009年10月号 2009-10-0122 2000m地质岩心钻探成套装备研制工作进展 张金昌 《探矿工程》增刊 2009-10-0123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国内外现状 张金昌《地质学报》2010年6期 2010-06-01 1993年度获得原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等奖。2003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2008年、2010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各一项。张金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金昌,甘肃天水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先后出版《财务分析与决策》、《现代企业经营理财》、《企业经济学》(合著)、《21世纪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变革》(合著)、《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打造国际竞争力》、《财务分析学教程》等专著。主持“加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研究”、“21世纪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组织变革展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成因和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100多篇,其中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思考”(香港,《中国评论》杂志,2000年6期)、“中国养老保险部分积累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M USA VOL 53,2000 N4〉、“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高还是低?”(USA-China Economics Review,2, New york,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4期)等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反响。主持开发了《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2001)、《中国建设银行财务顾问专家系统》(2008)、《财务危机预警系统》(2006)、《中国农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系统》(2009)等软件。1986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工程专业,1986-1993年在首都钢铁公司从事企业管理专业工作,期间考入南开大学研究生班并派往法国尼斯大学深造,获得法国DESS-CAAE学位。1993年回国到社科院从事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竞争力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与社会保障问题。2001年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8-2009在美国布鲁克大学以研究教授级访问学者名义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jilingeology主办: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季刊出版地: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多少

交通技术,直接找这些期刊的官网~咨询编辑如何投稿就可以了

1、北方交通 2、北京公路 3、北京汽车 4、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5、长客科技 6、车辆与动力技术 7、车迷 8、车时代 9、车世界 10、车用发动机 11、车与人 12、车主之友 13、城市车辆 14、城市道桥与防洪 15、城市公共交通 16、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7、城市交通 18、船舶 19、船舶标准化 20、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1、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2、船舶工程 23、船舶经济贸易 24、船舶力学 25、船舶设计通讯 26、船舶物资与市场 27、船电技术 28、船海工程 29、船检科技 30、船艇 31、大众汽车(豪华版) 32、当代汽车 33、道路交通管理 34、道路交通与安全 35、地下工程与隧道 36、电动自行车 37、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8、电气化铁道 39、东北公路 40、东风汽车 41、都市快轨交通 42、发动机燃料系统 43、福建交通科技 44、港工技术 45、港工技术与管理 46、港工勘察(内部资料) 47、港口经济 48、港口科技 49、港口装卸 50、公路 51、公路工程 52、公路交通技术 53、公路交通科技 54、公路与汽运 55、广船科技 56、广东公路交通 57、广东造船 58、广铁科技 59、广西交通科技 60、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61、国际船艇 62、国家安全通讯 63、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64、国外舰船工程 65、国外内燃机车 66、国外铁道车辆 67、哈尔滨铁道科技 68、海交史研究 69、海事大观 70、航道科技 71、航海 72、航海技术 73、黑龙江交通科技 74、湖北汽车 75、湖南交通科技 76、华东公路 77、华南航道 78、机车车辆工艺 79、机车车辆通讯 80、机车电传动 81、机电兵船档案 82、机电设备 83、集装箱化 84、驾驶天地 85、驾驶园 86、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87、舰船电子工程 88、舰船科学技术 89、舰船知识 90、江苏船舶 91、江苏交通 92、江苏交通科技 93、江西交通 94、交通标准化 95、交通环保 96、交通节能与环保 97、交通科技 98、交通科技与经济 99、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100、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101、交通与计算机 102、交通与社会 103、交通与运输 10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105、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106、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107、轿车情报 108、京铁科技通讯 109、客车技术 110、客车技术与研究 111、路基工程 112、眉厂科技 113、名车志 114、摩托车 115、摩托车技术 116、摩托车信息 117、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118、内燃机车 119、汽车导购 120、汽车电器 121、汽车工程 122、汽车工业研究 123、汽车工艺与材料 124、汽车技术 125、汽车驾驶员 126、汽车科技 127、汽车情报 128、汽车生活 129、汽车时代 130、汽车实用技术 131、汽车维护与修理 132、汽车维修 133、汽车维修技师 134、汽车维修与保养 135、汽车文摘 136、汽车与安全 137、汽车与驾驶维修 138、汽车与你 139、汽车与配件 140、汽车与社会 141、汽车运输研究 142、汽车运用 143、汽车杂志 144、汽车之友 145、汽车知识 146、汽车族 147、桥梁建设 148、青海交通科技 149、轻型汽车技术 150、山东交通科技 151、山西交通科技 152、商用汽车 15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54、上海公路 155、上海汽车 156、上海铁道科技 157、上海造船 158、时代汽车 159、实用汽车技术 160、世界海运 161、世界汽车 162、世界桥梁 163、世界隧道 164、水道港口 165、水路运输文摘 166、水运工程 167、水运管理 168、水运科学研究 169、四机科技 170、隧道建设 171、隧道译丛 172、天津航海 173、天津汽车 174、铁道标准设计 175、铁道车辆 176、铁道工程学报 177、铁道货运 178、铁道机车车辆 179、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180、铁道技术监督 181、铁道建筑 182、铁道建筑技术 183、铁道勘测与设计 184、铁道勘察 185、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86、铁道通信信号 187、铁道文摘 188、铁道学报 189、铁道运营技术 190、铁道知识 191、铁路安全 192、铁路采购与物流 193、铁路地质与路基 194、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195、铁路技术创新 196、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197、西部交通科技 198、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199、现代船舶 200、现代交通技术 201、现代隧道技术 202、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3、学术动态 204、移动电源与车辆 205、游艇业 206、云南交通科技 207、云南现代交通 208、运输经理世界 209、造船技术 210、浙江交通科技 211、中船重工 212、中国船检 213、中国道路运输 214、中国港口 215、中国港湾建设 216、中国公路 217、中国公路学报 218、中国海事 219、中国航海 220、中国航务周刊 221、中国机械 222、中国舰船研究 223、中国交通年鉴 224、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25、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26、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27、中国汽车画报 228、中国汽车市场 229、中国水运(理论版) 230、中国水运(上半月) 231、中国水运(下半月) 232、中国水运(学术版) 233、中国索道 234、中国铁道科学 235、中国铁道年鉴 236、中国铁路 237、中国铁路(英文版) 238、中国修船 239、中国造船 240、中国自行车 241、中外船舶科技 242、中外公路 2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船舶工程 244、重型汽车 245、珠江水运 246、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47、专用汽车 248、装备维修技术 249、综合运输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承担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以及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一、单位沿革及职责任务1974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由沈阳军区工程兵第307团、兰州空军工程兵第12团、第二炮兵工程兵114团改编、扩建并抽调各省地质局部分技术骨干组成“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普查部队”,建制为3个支队、12个团,共16700多人。从左至右:总工程师李文鹏、党委书记康战、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侯金武、副院长田廷山、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徐万忠197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基建工程兵成立“基建工程兵水文地质指挥部”(军级编制,院本部的前身),集中指挥水文地质普查部队,直接领导3个支队及所属15个团。业务技术归口于原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主要承担全国高原、森林覆盖区、沙漠腹地和边远地区198万km2的水文地质普查任务。1983年,根据中央军委撤销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的命令,水文地质普查部队被撤销,组建为“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指挥部”,直属于原地质矿产部,下辖3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呼和浩特中心、兰州中心和成都中心)及5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904大队、906大队、908大队、909大队和915大队)。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边远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任务,承担部分跨省区、跨流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及干旱缺水地区的找水打井任务。1988年11月,经原地质矿产部研究决定并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同时加挂“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牌子,直属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原有的3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5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和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工作,承担环境地质研究和技术方法研究任务。199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决定由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机关、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办公室和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合并,组建“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直属于国土资源部。2000年8月,更名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3年3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加挂“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和“中国国际地下水模型中心”两块牌子。2005年1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职责的决定》,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由国土资源部直属的事业单位变成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2007年1月,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三定”方案》,明确了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九个方面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与管理;承担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和综合研究,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全国地下水监测,承担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矿山环境、地热等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数据的接收、汇总、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开展相关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服务和经营工作;受局委托,对省级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承担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二、内设机构及人员情况(一)内设机构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共有内设机构21个,其中综合管理部门6个,技术业务部门12个,其他部门3个。综合管理部门有办公室、财务资产处、地质调查与科技外事处、技术装备处、人事教育处、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技术业务部门有综合研究室、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室、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室、地下水调查监测室、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室、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室、信息网络室、期刊编辑室、科技情报资料室、三峡地质灾害监测室、地质灾害防治室、地质环境咨询评估室;其他部门有离退休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物业管理部、门诊部)、西峰寺培训中心。(二)人员情况截至2008年底,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共有在职职工179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有164人,其中,博士26人,硕士39人,大学本科69人。具有各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有168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0人,高级工程师46人。有4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机构设置三、主要成果和服务30多年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共承担完成了近千项水工环地质工作领域的调查(勘查)监测任务和50多项国家和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其中有20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原地质矿产部和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奖,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七五”至“九五”期间,组织完成了国土近1/3陆地面积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牵头完成了“我国重点地区与重要城市的地下水资源保证程度与环境地质论证”,承担完成了数十个大型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勘查和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选址论证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编制了我国第一代《中国环境地质图系》和“分省地质灾害图集”,承担了“长江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的综合勘查与治理”,开创了我国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的先河。1999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实施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华北地面沉降调查监测与综合研究”、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与预报项目,率先启动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开展了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示范区和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完成了以“1:20万全国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代表的信息化项目,取得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1999年以来取得的成果与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组织完成了全国1:50万以地质灾害为主的环境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基本查清了全国陆域区域地质环境状况,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全国1:50万环境地质调查成果组织开展了全国164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及综合研究,系统总结了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区域分布规律,全面展示了我国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趋势。协助地方政府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负责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技术方法研究,2003年率先启动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并在全国有山区丘陵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地级市和县(区、市)得到推广,提高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2003年4月7日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签署《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协议》中央电视台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四川雅安、云南哀牢山等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在我国南方典型低山丘陵区和陕北黄土地区开展了地质灾害遥感监测示范,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基于北斗通信卫星系统的四川雅安峡口滑坡多参数实时监测哀牢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位移监测地质灾害监测点标示牌在开展三峡库区19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apGIS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空间评价预警模型,构建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每年汛前、汛期和汛后,委托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对全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日常巡查巡测,为政府部门有针对性的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及时采集地质灾害动态数据,定期对地质灾害灾情进行分析总结,撰写季度报告、半年报告、年度报告和重大地质灾害快报,通过网络发布全国地质灾害通报,及时反映地质灾害状况。组织开展了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建立了以地下水动态监测孔、孔隙水压力孔、基岩标、分层标、GPS基准站和GPS观测墩为主体的监测网络,初步实现了对华北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有效监测。年度地质灾害灾情分析图件完成了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等工作,评估油气管线总长度约2万km。开展了重大油气管线工程重点地段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为国家重大油气管线工程防灾减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地下水调查与监测协助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完成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查明了全国地下水资源环境状况,为国家水资源宏观规划、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在中国-荷兰合作项目“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北京平原区、新疆乌鲁木齐河流域、山东济南岩溶泉域三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示范区的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水位和水质监测网优化设计、监测设施保护、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监测信息管理与实时发布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方法,为我国相似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提供了示范,为推进全国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与发布的现代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开展了华北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正在组织开展北方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动态调查评价工作。研究区边界条件概化图华北平原地下水数值模型剖分图(第一层)浅层含水层渗透系数分区图深层含水层释水率分区图常年委托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完成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的长期(常规)监测任务,保持了监测数据的连续性。根据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并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监测资料,每年对全国地下水状况进行分析,按年度逐年编制了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地下水水位、水质的总体变化情况,为国家实施地下水的宏观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地下水监测示范区监测孔保护装置地下水监测示范区自动化监测与传输设备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年度地下水动态分析成果(三)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组织完成了全国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共调查矿山117291个,面积9万hm2,基本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查明了我国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完成了吉林省辽源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启动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评估与监测示范,为逐步实现对矿山地质环境静态管理向动态监控转变奠定了基础。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成果(四)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组织完成了全国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数字化1017个图幅,建成全国性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成是我国水文地质事业和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将在我国国土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了全国地下水监测数据库,开发了完善的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开发布地下水监测信息,基本实现了地下水监测数据资源的社会共享,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建立了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数据库,开发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数据库管理与网络发布系统,初步实现了日常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统计分析与发布。建立了全国1:50万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数据库、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库、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1:5万重点城市和经济区水工环地质空间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区域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调查野外数据采集系统、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与处理服务系统、地质灾害远程会商系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其中地下水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成果取得了三项国家专利。1:20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数据库管理与网络发布系统界面野外数据采集设备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实况建立了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地质环境监测预报信息,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日均浏览量超过2000人次。(五)战略规划研究及决策支持与服务近年来,先后承担完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与科学防治对策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西北地下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战略研究”、“中国可续发展水工环地质工作战略研究”、“中国地下水保护战略研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研究”、“水工环地质调查部署战略研究”等战略规划研究课题;积极撰写有关我国地下水环境状况和对策建议的材料,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起草、专题研究和论证材料的编写工作,承担了《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土资源大调查“十一五”规划》等水工环地质领域的专题研究和编写工作,起草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等规划和规程规范;参与了国土资源部组织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组织编制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安全保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指南》、《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成功实例汇编》、《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等;从2001年开始,每年代国土资源部编制中国地质环境公报,并在人民日报和中国地质信息网上发布。上述工作在为国家、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水工环地质调查评价、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宏观决策提供了及时的技术支持。(六)地质环境调查领域拓展在浙江杭嘉湖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示范。开展了全国重点地区地质遗迹区划及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调查。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科教导刊、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都可以的,投稿须知可随时问壹品优刊。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

赵军伟1 张克仁2(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6;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6)摘要 我国蓝晶石族高铝 “三石” 资源丰富,矿种齐全,但是普遍品位较低,必须经过选矿加工处理才能利用。目前它们的开发利用基本满足了国内对高级耐火材料的需求。阐述了我国开发利用“三石”选矿技术研究的进展,认为今后应加强其选矿试验研究,特别是浮选工艺的研究,重视专用选矿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引进,注意选矿加工中的综合利用,以保证“三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8]。关键词 蓝晶石;红柱石;夕线石;资源;选矿。作者简介:赵军伟(1970—),男,河南省巩义市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矿业科技信息及矿物材料、矿物加工利用研究。张克仁(1936—),男,河南开封市人,研究员,国家非金属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主编。长期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验研究,国家矿产资源规划、科研和工程项目设计编制、论证工作。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通称“三石”)属蓝晶石族高铝矿物,它们是有相同化学成分(Al2O3·SiO2)的同质多相变体,也称“夕线石类矿物”。蓝晶石族矿物在高温下分解为莫来石和熔融状游离二氧化硅,所需的转化温度较低,烧成时间短,转化率高;同时产生不同程度的体积膨胀,具有冷却后不收缩的永久膨胀性能,不仅耐火度高,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磨性,对炉渣、天然气、窑炉内的蒸气均具有较强的抗化学侵蚀性和较高的强度。因而,这些矿物可用作冶金、玻璃和陶瓷工业中高级耐火材料的原料、陶瓷类耐火及耐酸制品。一、我国蓝晶石族矿物的资源分布我国的“三石”矿储量丰富。1934年即在吉林珲春地区发现了红柱石矿,1936年至1961年先后对山西的蓝晶石,鸡西、宽甸、莆田夕线石,北京、本溪的红柱石进行了地质调查和矿物工艺试验研究工作,其中北京周口店红柱石、莆田夕线石较早用于耐火材料工业中。1978年上海宝钢开工建设,其高温强化操作冶炼工艺对耐火原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宝钢的需要并优化我国耐火原材料产品的结构,全国开始“三石”找矿和重点矿区的勘探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发现“三石”矿点183个,其中蓝晶石44个,夕线石50个,红柱石89个[1]。中国“三石”主要分布于华北台地,包括秦岭北、华北、东北南部、鲁西、苏北等地。“三石”矿点102个,其中有河南南阳地区的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山东五莲山的红柱石、夕线石,江苏沭阳的蓝晶石。川西地区康定、道浮红柱石片岩等“三石”矿点30处。西北地区“三石”分布很广,1972年在库尔勒发现优质红柱石大型矿床,红柱石晶体较大,阿勒泰地区已发现“三石”矿点11处,蓝晶石、夕线石矿物晶体大、品位高、手选可用,甘肃的红柱石、蓝晶石,陕西的蓝晶石、夕线石、红柱石,青海的红柱石储量丰富。东北地区“三石”资源品种全,地质工作程度较高,辽东半岛至吉林东部是红柱石分布的矿区,矿点多,仅珲春地区就有4个矿点,其他矿区有本溪、凤城、岫岩、二道甸子、九台、黑山等,黑龙江鸡西、林口、双鸭山、内蒙古土贵乌拉及辽宁宽甸是大型夕线石矿区。中南、华东地区主要矿点有安仁、玉林、安庆、于都、泉州的红柱石,宜昌、莆田、郁南、海南的夕线石,凉亭河、霍邱的蓝晶石等[1]。二、蓝晶石族矿的基本特性(一)地质特性我国“三石”潜在的资源极为可观,矿种齐全,一般品位多在8%~25%之间。有些矿床伴生石墨、石榴子石、堇青石等,可以综合回收利用。蓝晶石和夕线石是富含铝质、粘土质岩石经区域变质或动力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红柱石主要是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蓝晶石、夕线石和红柱石矿体均为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矿体经常产于片麻岩、结晶片岩、云母片岩和石英片岩中[1]。蓝晶石族矿常见的伴生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石榴子石、黄玉、刚玉、堇青石、十字石、石墨、金红石、钛铁矿、铁矿物、炭质物等。我国具有工业意义的蓝晶石族矿床类型,主要有区域变质型的石英岩、结晶片岩、片麻岩蓝晶石和夕线石矿床,其次有热液蚀变或接触交代型的矽卡岩或角岩化红柱石矿床。(二)矿石性质“三石”的结构不同,蓝晶石属三斜晶系,夕线石、红柱石属斜方晶系。“三石”的密度分别为:蓝晶石56~68g/cm3、夕线石23~27g/cm3、红柱石10~20g/cm3。蓝晶石的莫氏硬度为5~7,夕线石为7~5,红柱石为7~5。“三石”矿以斑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及柱状变晶结构为主。矿石的类型主要有石英岩、片岩、片麻岩、角岩等。总体来说,我国蓝晶石族矿石有以下性质。1)就当前我国已发现的蓝晶石族矿物矿床而言,虽具有一定储量的规模,但是普遍品位较低,蓝晶石族矿物含量不高,多为10%~25%,必须经过选矿处理。多数矿石的铁、钛有害杂质含量高,且其赋存矿物与蓝晶石族矿物共生密切,嵌布粒度细,在选别过程中为达到脱除Fe2O3、TiO2杂质的目的,易造成蓝晶石族矿物回收率的降低。2)矿石中云母、长石、石榴子石、高岭石等其他含铝硅酸盐矿物普遍较多,需要作为脉石矿物除去,以确保精矿中蓝晶石族矿物的含量,精矿的Al2O3回收率将受到影响。3)矿石大多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且多存在有包裹体,造成单体解离困难;红柱石多半还被炭质物包裹、污染,给分选带来困难。某些矿石蓝晶石族矿物表面的次生变化或被高岭土、云母等所交代,导致磨矿和选别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次生矿泥,降低了分选的选择性。三、蓝晶石族矿的选矿加工利用研究与实践由于具有特殊的膨胀性能,蓝晶石族矿被主要用作高级耐火材料的原料。蓝晶石比另两种矿物膨胀性显著,因而常用于冶金高炉中作不定型的耐火材料,以抵消粘土矿物在高温下的体积收缩,使整个材料的体积稳定,从而延长冶金炉的使用寿命。夕线石具有能承受温度剧变的特征,被广泛用于各种温度剧变的部位,如炉门、出铁口、输送槽等处。红柱石则可直接用于制造红柱石耐火砖,具有在高温下不变形的特点。蓝晶石族矿还可用于生产硅铝合金、金属纤维及玻璃、陶瓷等行业。我国蓝晶石族矿的规模开发利用是在上海宝钢引进项目工程建设之后才开始受到重视的,对蓝晶石族矿的选矿方法和新发现矿床(点)的矿石加工利用研究也陆续开展起来。(一)蓝晶石族矿的选矿研究现状根据蓝晶石族矿的矿石性质及其主要用作耐火材料原料的要求,选矿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精矿中蓝晶石族矿物的含量(主要以Al2O3计),降低Fe2O3、TiO2及K2O、Na2O、CaO、MgO等杂质的含量,因为K2O、Na2O在高温下能分解莫来石生成富玻璃相,Fe2O3、TiO2超过一定量会造成耐火度下降并影响抗腐蚀性,CaO、MgO超标也会引起莫来石的分解,从而影响制品的高温性能。由于耐火材料骨料对蓝晶石族矿产品的粒度要求较粗,而有些应用领域则要求粒度超细,所以,在选矿加工中应尽量保护矿物的粗粒,同时要尽可能地回收细粒。蓝晶石族矿物属难选的硅酸盐矿物。矿石的性质不同,采用的选矿方法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粗粒矿物采用手选、重选、磁选,其中重选以跳汰、重介质和摇床为主;细粒则主要采用浮选的选矿方法。重选主要利用蓝晶石族矿物与石英、长石、云母等的密度差,磁选主要利用其与黑云母、铁铝榴石、电气石、十字石等的磁性差异,从而将它们分离。目前,鉴于我国已发现的蓝晶石族矿产资源有用矿物细粒嵌布的资源特征,多采用以浮选为主的联合选矿工艺,重选、磁选常用来进行预富集,以便为浮选提供较高品位的给矿,也可用于对浮选精矿除铁降钛。夕线石、红柱石、蓝晶石是Si/O比相同的多晶型铝硅酸盐矿物,它们的晶体结构中既有石英特有的硅氧四面体,又有刚玉特有的铝氧八面体。研究和实践表明,蓝晶石族矿的浮选可在酸性、碱性乃至中性条件下进行,最佳浮选pH值与捕收剂的种类和用量有关,且以酸性介质浮选的分选效率和选择性最佳。一般说来,在碱性介质(pH 5~5)中使用脂肪酸捕收剂;酸性介质(pH 3~4)中使用磺酸盐捕收剂;中性介质(pH 5~5)中使用混合捕收剂为宜[2]。为分散矿浆和抑制铁矿物,多加入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抑制云母多采用柠檬酸,抑制长石、石英等硅质矿物多采用水玻璃[3]。浮选前适量脱泥对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提高是有益的;也可在浮选前采用反浮选脱除云母、叶蜡石、磷铝钙石、白云石、含铁矿物等,反浮选捕收剂常采用氧化石蜡皂和羟肟酸等。有些精矿中的极少量含铁矿物和云母、石英等杂质难以用物理分选方法脱除,为获得高纯精矿,有时需进行化学选矿,可加入氢氟酸和盐酸混合液并通蒸气加热,浸取一段时间后洗涤脱酸[3]。(二)蓝晶石族矿的选矿实践国家非金属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及其前身原地矿部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对蓝晶石族矿的加工利用研究,先后对江苏沭阳蓝晶石矿、河北魏鲁蓝晶石矿、河南隐山蓝晶石矿、山西繁峙蓝晶石矿,黑龙江鸡西夕线石矿、河北平山夕线石矿、河南内乡夕线石矿、河南镇平夕线石矿、内蒙古土贵乌拉夕线石矿、福建莆田夕线石矿,河南西峡红柱石矿、吉林珲春红柱石矿、新疆库尔勒红柱石矿、新疆巴州霍拉沟红柱石矿等“三石”矿的开发利用进行过试验研究。某中低品位蓝晶石矿为蓝晶石英型矿,岳铁兵等[4]经研究改进了原全浮选工艺流程,采用如图1所示的重浮联合工艺流程。矿石不需全部磨矿,提高了原矿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蓝晶石过磨,在尽可能粗的条件下回收蓝晶石,因此保证了蓝晶石的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同时重选抛除一部分尾矿,减少了入浮选的矿量,且重选可得部分金红石精矿,达到综合回收有用矿物的目的,降低了蓝晶石精矿中铁含量,提高了蓝晶石精矿的质量。最终蓝晶石精矿Al2O3品位为19%,Al2O3总回收率达到55%,还可在浮选作业中进一步回收云母。图1 某中低品位蓝晶石矿选矿原则工艺流程中国规模最大的红柱石矿床——新疆巴音郭楞红柱石矿床,远景资源量达13×108t。经研究,充分利用该矿石红柱石的原生粒度粗,明显大于石英、云母等脉石矿物的原生粒度,且红柱石与脉石矿物的嵌布紧密程度远不如脉石之间紧密的特点,提出了在较粗粒度下采用“集合体”抛尾和原矿直接破碎分级入选的新技术。试验确定了(-5+5)mm级别采用重选—干式磁选工艺流程,-5mm级别采用重选抛尾—湿式磁选—重选—干式强磁选工艺流程,中矿采用破碎—分级—干式磁选工艺流程。选矿扩大试验取得了红柱石精矿产率61%、Al2O03%、红柱石矿物量69%、回收率73%的优异工艺指标,工艺简单可靠。该工艺很好地解决了粗粒红柱石矿选矿提纯技术难题,属创新工艺。5~5mm粗粒红柱石产品填补了国内无粗粒红柱石骨料的空白。目前已建成年产5×104t红柱石精矿(1600 t/d原矿)的选矿厂。对于属于石榴黑云夕线片岩的河南内乡夕线石矿,研究确定生产流程为破碎—磨矿—弱磁选—强磁选—脱泥质物浮选—夕线石浮选。原则工艺流程见图2。该工艺早已投入建厂生产[4]。图2 河南内乡某夕线石矿选矿工艺流程四、蓝晶石族矿的选矿发展前景长期开发使资源趋于贫化,以及应用部门对精矿质量要求趋于高纯、低含杂化,推动着蓝晶石族矿产选矿加工工艺不断向前发展,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其选矿试验研究。1)加强浮选工艺的研究。我国韩山蓝晶石矿最早采用酸性介质浮选—磁选—重选方法取得成功后,考虑到设备腐蚀、环保等因素,又研究制定了单一碱性介质浮选工艺,并以此为依据建设了我国第一座蓝晶石选矿厂[5]。但酸性介质浮选生产费用较低且精矿质量较高,国外多采用酸性浮选。随着我国防腐技术的不断成熟,酸性介质浮选的推广应用将更具优势。另外,应进一步加强高效浮选药剂的研究。如烷基硫酸盐具有洗涤作用,能清洗被污染的矿物表面,同时具有起泡性能和弱捕收性能,可明显提高夕线石精矿的质量[3]。2)重视专用选矿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引进。对内蒙古土贵乌拉和福建莆田夕线石矿的研究[6]表明,夕线石浮选需要均匀、弥散、稳定的泡沫,国内金属矿常用的浮选机搅拌过强、充气量大,对粒度细、气泡附着不够牢固的夕线石矿物浮选不利。多年非金属矿加工利用研究[7]也显示,非金属矿行业一直沿用金属矿破碎、磨矿、重选、浮选、磁选、电选等装备,忽视了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分选过程、特点和要求的不一致性,造成非金属矿分选效率下降、产品质量档次难以提高的现象,必须研发专用的非金属矿选矿和加工装备,以提高非金属矿资源的利用效率[7]。粗粒精矿能很好地保留蓝晶石矿物的高温膨胀性,特别是作耐火材料骨料需要大颗粒的红柱石。3)注意选矿加工中的综合利用。蓝晶石族矿常见的伴生矿物石英、云母、长石、石榴子石、金红石、石墨等应用广泛,在蓝晶石族矿选矿中已得到解离,并在中矿或尾矿中相对富集,它们的综合回收和利用,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价值、减轻尾矿造成的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如美国佐治亚蓝晶石矿床属于贫矿床,蓝晶石含量只有8%左右,该矿除回收了蓝晶石外,还综合回收了商业云母、石墨和其他畅销产品[8]。五、结语我国高铝“三石”资源丰富,矿种齐全,但是普遍品位较低,必须经过选矿加工处理才能利用。目前它们的开发利用基本满足了国内对高级耐火材料的需求。由于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前些年蓝晶石族矿生产企业大批倒闭,近几年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及玻璃、陶瓷、冶金、耐火材料等工业领域对高铝“三石”的需求强劲,加之近年来出口量逐年增长,高铝“三石”开发有所回升。随着资源长期开发趋于贫化和应用部门对精矿质量要求的提高,今后我国应加强浮选工艺的研究,重视专用选矿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引进,注意选矿加工中的综合利用,以保证高铝“三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刘鸿权中国蓝晶石类矿物发展及市场机遇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2,(6):8-10[2]夏绍柱,等红柱石、夕线石、蓝晶石矿物资源及其选矿金属矿山,1994,(3):36-41,29[3]李九鸣,等夕线石族矿物选矿及应用研究现状矿产保护与利用,1991,(4):42-47[4]岳铁兵,等蓝晶石英型矿石选矿提纯工艺探索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2003,(4):61-62[5]宋丹波蓝晶石族矿物的选矿四川建材学院学报,1991,6(4):31-39[6]宋丹波内蒙古土贵乌拉与福建莆田的夕线石矿石浮选研究矿产综合利用,1983,(2):32-35,26[7]冯安生,等我国非金属矿业形势及加工技术进展(二) 矿产保护与利用,2006,(1):48-54[8]常大仁蓝晶石类矿物可选性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矿产综合利用,1984,(2):60-63Kyanite Group Minerals Resources in China and Their ProcessingZhao Junwei1,2,Zhang Keren1,2(Zhengzhou Mineral Resources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Institute,CAGS;China National Engineering Center for the Multipurpose Utilization of Nonmetallic Mineral Resources,Zhengzhou 450006,Henan,China)Abstract:China is rich in kyanite group minerals resources including kyanite,andalusite and Because of their low grade,they can be utilized after being In China,domestic production of these three minerals can meet the need of quality refractor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eral processing for these And the article also gives some advices for these minerals industr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further studying their processing especially flotation technology,studying or introducing into appropriativ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and making the full use of these resources in the mineral Key words:kyanite,andalusite,sillimanite,resources,mineral

1、北方交通 2、北京公路 3、北京汽车 4、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5、长客科技 6、车辆与动力技术 7、车迷 8、车时代 9、车世界 10、车用发动机 11、车与人 12、车主之友 13、城市车辆 14、城市道桥与防洪 15、城市公共交通 16、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7、城市交通 18、船舶 19、船舶标准化 20、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1、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2、船舶工程 23、船舶经济贸易 24、船舶力学 25、船舶设计通讯 26、船舶物资与市场 27、船电技术 28、船海工程 29、船检科技 30、船艇 31、大众汽车(豪华版) 32、当代汽车 33、道路交通管理 34、道路交通与安全 35、地下工程与隧道 36、电动自行车 37、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8、电气化铁道 39、东北公路 40、东风汽车 41、都市快轨交通 42、发动机燃料系统 43、福建交通科技 44、港工技术 45、港工技术与管理 46、港工勘察(内部资料) 47、港口经济 48、港口科技 49、港口装卸 50、公路 51、公路工程 52、公路交通技术 53、公路交通科技 54、公路与汽运 55、广船科技 56、广东公路交通 57、广东造船 58、广铁科技 59、广西交通科技 60、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61、国际船艇 62、国家安全通讯 63、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64、国外舰船工程 65、国外内燃机车 66、国外铁道车辆 67、哈尔滨铁道科技 68、海交史研究 69、海事大观 70、航道科技 71、航海 72、航海技术 73、黑龙江交通科技 74、湖北汽车 75、湖南交通科技 76、华东公路 77、华南航道 78、机车车辆工艺 79、机车车辆通讯 80、机车电传动 81、机电兵船档案 82、机电设备 83、集装箱化 84、驾驶天地 85、驾驶园 86、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87、舰船电子工程 88、舰船科学技术 89、舰船知识 90、江苏船舶 91、江苏交通 92、江苏交通科技 93、江西交通 94、交通标准化 95、交通环保 96、交通节能与环保 97、交通科技 98、交通科技与经济 99、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100、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101、交通与计算机 102、交通与社会 103、交通与运输 10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105、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106、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107、轿车情报 108、京铁科技通讯 109、客车技术 110、客车技术与研究 111、路基工程 112、眉厂科技 113、名车志 114、摩托车 115、摩托车技术 116、摩托车信息 117、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118、内燃机车 119、汽车导购 120、汽车电器 121、汽车工程 122、汽车工业研究 123、汽车工艺与材料 124、汽车技术 125、汽车驾驶员 126、汽车科技 127、汽车情报 128、汽车生活 129、汽车时代 130、汽车实用技术 131、汽车维护与修理 132、汽车维修 133、汽车维修技师 134、汽车维修与保养 135、汽车文摘 136、汽车与安全 137、汽车与驾驶维修 138、汽车与你 139、汽车与配件 140、汽车与社会 141、汽车运输研究 142、汽车运用 143、汽车杂志 144、汽车之友 145、汽车知识 146、汽车族 147、桥梁建设 148、青海交通科技 149、轻型汽车技术 150、山东交通科技 151、山西交通科技 152、商用汽车 15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54、上海公路 155、上海汽车 156、上海铁道科技 157、上海造船 158、时代汽车 159、实用汽车技术 160、世界海运 161、世界汽车 162、世界桥梁 163、世界隧道 164、水道港口 165、水路运输文摘 166、水运工程 167、水运管理 168、水运科学研究 169、四机科技 170、隧道建设 171、隧道译丛 172、天津航海 173、天津汽车 174、铁道标准设计 175、铁道车辆 176、铁道工程学报 177、铁道货运 178、铁道机车车辆 179、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180、铁道技术监督 181、铁道建筑 182、铁道建筑技术 183、铁道勘测与设计 184、铁道勘察 185、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86、铁道通信信号 187、铁道文摘 188、铁道学报 189、铁道运营技术 190、铁道知识 191、铁路安全 192、铁路采购与物流 193、铁路地质与路基 194、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195、铁路技术创新 196、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197、西部交通科技 198、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199、现代船舶 200、现代交通技术 201、现代隧道技术 202、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3、学术动态 204、移动电源与车辆 205、游艇业 206、云南交通科技 207、云南现代交通 208、运输经理世界 209、造船技术 210、浙江交通科技 211、中船重工 212、中国船检 213、中国道路运输 214、中国港口 215、中国港湾建设 216、中国公路 217、中国公路学报 218、中国海事 219、中国航海 220、中国航务周刊 221、中国机械 222、中国舰船研究 223、中国交通年鉴 224、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25、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26、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27、中国汽车画报 228、中国汽车市场 229、中国水运(理论版) 230、中国水运(上半月) 231、中国水运(下半月) 232、中国水运(学术版) 233、中国索道 234、中国铁道科学 235、中国铁道年鉴 236、中国铁路 237、中国铁路(英文版) 238、中国修船 239、中国造船 240、中国自行车 241、中外船舶科技 242、中外公路 2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船舶工程 244、重型汽车 245、珠江水运 246、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47、专用汽车 248、装备维修技术 249、综合运输

交通技术,直接找这些期刊的官网~咨询编辑如何投稿就可以了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高吗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jilingeology主办: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季刊出版地:

围绕地球科学的发展,结合我国地球科学研究、资源环境调查、评价的需要,开展分析测试技术的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标准化工作,推动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分析技术的优势,促进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开展环境地球化学、能源地球化学及其它交叉学科的研究。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中心集科学研究与对外测试服务于一体,其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我国地球科学研究和地质矿产资源评价的需要,开展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研究制备各种类型地质实验测试标准物质、制(修)定地质实验测试标准分析方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开展地质实验测试仪器及相关装置的自主研发与改造、升级技术研究;作为地矿部门权威的分析测试基地,承担部门、行业的疑难样品测试和仲裁分析任务,并面向社会提供分析测试服务;作为地矿部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和分析测试技术人员的培训基地,为部门和行业的基层实验室培训大量的分析测试骨干。中心以分析测试技术研究的优势为基础,将研究领域拓展至环境地球化学、能源地球化学及其它交叉学科的研究。近年来,中心主持、承担了大量的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重要科研项目。通过自主研究和技术合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科研成果,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8项,其中,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2项。出版专著、译著26部,近5年来在国内外科技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岩矿测试》一直是国家科技核心期刊。中心装备优良,技术力量雄厚,拥有7000m2实验测试大楼,其有机、无机实验室装备有先进的实验测试仪器设备,单价10万元以上的分析仪器设备50余台(套),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并建有专门用于同位素分析和痕量超 痕量分析的超净实验室。中心面向地矿行业和社会提供地质、冶金、有色、环保、建材、农业、石油、生物医学等领域的72类天然物料中700多个无机、有机项目的常量、微量、痕量和超痕量分析测试,同位素分析,同时还承担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中的元素形态分析,选择性提取分析及复杂疑难样品的分析测试。中心应用新技术研究成果,并集50多年面向客户承担分析测试工作的经验和不懈的努力,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是国家地质矿产实验测试技术的研究基地,是岩石矿物分析专业综合性检测的权威机构,是地质分析工作者的培训中心,在行业中享有盛誉。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地质矿产实验测试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等组织的主任委员单位,其秘书处都设立于我中心。同时还是国家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实验科技情报网网长单位、国际地质分析家协会(IAG)会员单位,以及中国化学会、中国质谱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会员单位。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注重开展国际合作,先后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理事会、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等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院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联系,以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的目标是,将中心建成一个资源共享、设备共享、信息共享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开放型实验室。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1、北方交通 2、北京公路 3、北京汽车 4、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 5、长客科技 6、车辆与动力技术 7、车迷 8、车时代 9、车世界 10、车用发动机 11、车与人 12、车主之友 13、城市车辆 14、城市道桥与防洪 15、城市公共交通 16、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17、城市交通 18、船舶 19、船舶标准化 20、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1、船舶标准化与质量 22、船舶工程 23、船舶经济贸易 24、船舶力学 25、船舶设计通讯 26、船舶物资与市场 27、船电技术 28、船海工程 29、船检科技 30、船艇 31、大众汽车(豪华版) 32、当代汽车 33、道路交通管理 34、道路交通与安全 35、地下工程与隧道 36、电动自行车 37、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38、电气化铁道 39、东北公路 40、东风汽车 41、都市快轨交通 42、发动机燃料系统 43、福建交通科技 44、港工技术 45、港工技术与管理 46、港工勘察(内部资料) 47、港口经济 48、港口科技 49、港口装卸 50、公路 51、公路工程 52、公路交通技术 53、公路交通科技 54、公路与汽运 55、广船科技 56、广东公路交通 57、广东造船 58、广铁科技 59、广西交通科技 60、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61、国际船艇 62、国家安全通讯 63、国外机车车辆工艺 64、国外舰船工程 65、国外内燃机车 66、国外铁道车辆 67、哈尔滨铁道科技 68、海交史研究 69、海事大观 70、航道科技 71、航海 72、航海技术 73、黑龙江交通科技 74、湖北汽车 75、湖南交通科技 76、华东公路 77、华南航道 78、机车车辆工艺 79、机车车辆通讯 80、机车电传动 81、机电兵船档案 82、机电设备 83、集装箱化 84、驾驶天地 85、驾驶园 86、减速顶与调速技术 87、舰船电子工程 88、舰船科学技术 89、舰船知识 90、江苏船舶 91、江苏交通 92、江苏交通科技 93、江西交通 94、交通标准化 95、交通环保 96、交通节能与环保 97、交通科技 98、交通科技与经济 99、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100、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101、交通与计算机 102、交通与社会 103、交通与运输 104、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105、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106、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107、轿车情报 108、京铁科技通讯 109、客车技术 110、客车技术与研究 111、路基工程 112、眉厂科技 113、名车志 114、摩托车 115、摩托车技术 116、摩托车信息 117、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118、内燃机车 119、汽车导购 120、汽车电器 121、汽车工程 122、汽车工业研究 123、汽车工艺与材料 124、汽车技术 125、汽车驾驶员 126、汽车科技 127、汽车情报 128、汽车生活 129、汽车时代 130、汽车实用技术 131、汽车维护与修理 132、汽车维修 133、汽车维修技师 134、汽车维修与保养 135、汽车文摘 136、汽车与安全 137、汽车与驾驶维修 138、汽车与你 139、汽车与配件 140、汽车与社会 141、汽车运输研究 142、汽车运用 143、汽车杂志 144、汽车之友 145、汽车知识 146、汽车族 147、桥梁建设 148、青海交通科技 149、轻型汽车技术 150、山东交通科技 151、山西交通科技 152、商用汽车 153、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54、上海公路 155、上海汽车 156、上海铁道科技 157、上海造船 158、时代汽车 159、实用汽车技术 160、世界海运 161、世界汽车 162、世界桥梁 163、世界隧道 164、水道港口 165、水路运输文摘 166、水运工程 167、水运管理 168、水运科学研究 169、四机科技 170、隧道建设 171、隧道译丛 172、天津航海 173、天津汽车 174、铁道标准设计 175、铁道车辆 176、铁道工程学报 177、铁道货运 178、铁道机车车辆 179、铁道机车车辆工人 180、铁道技术监督 181、铁道建筑 182、铁道建筑技术 183、铁道勘测与设计 184、铁道勘察 185、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186、铁道通信信号 187、铁道文摘 188、铁道学报 189、铁道运营技术 190、铁道知识 191、铁路安全 192、铁路采购与物流 193、铁路地质与路基 194、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195、铁路技术创新 196、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197、西部交通科技 198、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199、现代船舶 200、现代交通技术 201、现代隧道技术 202、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3、学术动态 204、移动电源与车辆 205、游艇业 206、云南交通科技 207、云南现代交通 208、运输经理世界 209、造船技术 210、浙江交通科技 211、中船重工 212、中国船检 213、中国道路运输 214、中国港口 215、中国港湾建设 216、中国公路 217、中国公路学报 218、中国海事 219、中国航海 220、中国航务周刊 221、中国机械 222、中国舰船研究 223、中国交通年鉴 224、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25、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26、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27、中国汽车画报 228、中国汽车市场 229、中国水运(理论版) 230、中国水运(上半月) 231、中国水运(下半月) 232、中国水运(学术版) 233、中国索道 234、中国铁道科学 235、中国铁道年鉴 236、中国铁路 237、中国铁路(英文版) 238、中国修船 239、中国造船 240、中国自行车 241、中外船舶科技 242、中外公路 2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船舶工程 244、重型汽车 245、珠江水运 246、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247、专用汽车 248、装备维修技术 249、综合运输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要求多少字

具体要看投稿期刊的要求。每个期刊对于来稿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字数、学术性等等。通常来说综述的字数会多一些,试验性的文章字数不需要太多。如果是简报的字数更是少一些。

没毛病。这一类的就有这个期刊。

这个不好说的,总体而言是2000-4000字符的期刊比较多。具体得看您的发表方向,然后找到合适的期刊,再根据具体每本期刊不同的要求来进行写作。只有确定了期刊,才能确定字符。如果您对确定期刊有疑问,可以找我的,我这边比较能确定的。

每种期刊的要求不一样,一般都要3000以上

  • 索引序列
  •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多少字
  •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多少
  •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
  • 地质装备期刊投稿要求高吗
  • 地震地质期刊投稿要求多少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