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前线杂志总编辑

前线杂志总编辑

发布时间:

前线杂志总编辑

邓拓(男)(1912—1966),原名子健。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侯人,当代作家。1929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光华大学政法系。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从事中共地下活动。1934年插班到河南大学历史系,开始研究中国经济史。1937年出版《中国救荒史》,引起史学界注意。同年被分配到中共晋察冀边区党校任教,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1947年任中共华北局政治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长。1949年后,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长、《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联合会主席、《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等职。1961年在《北京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有感而发,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文革”初期“三家村”受到残酷迫害,邓拓以死抗争。1979年得到平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

用户名: 马南邨 性别: 男 邮箱: 保密 生日: 未知 血型: O型 出生地: 东北 目前居住地: 辽宁 注册时间: 2006-07-07 08:11 最后访问时间: 3天前 个人简介: 助人为快乐之本! 教育程度: 大学  我最喜欢的音乐:崔健 我最喜欢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又名:杀手莱昂) 我最喜欢的运动:篮球 我最欣赏的人:自己有能力的人 我其它的兴趣爱好:文学 , 电影 , 表演 , 篮球裁判 , 等等…… 我最喜欢的品牌:李宁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

前线杂志历任总编编辑

邓拓,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政论、杂文作家。1912年2月12日生于福建闽侯。原名子健,又名云特,笔名有马南村等。1923年进省立福州第一中学读书,1926年因高中调整就读于省立第一师范。1929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社会经济系。  1930年,他加入左翼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并以“晓晶”为笔名在《南华日报》副刊《明日》上发表杂文《紫金山下》。1931年转入上海法政学院经济系学习,担任中共上海法(租界)南(市)区委宣传部和市南工委书记。1932年12月被捕,次年秋出狱,参加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反蒋抗日活动。1933年12月,在上海《新中华》杂志上发表《形式逻辑还是唯物辩证法》的长篇论文,驳斥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1934年秋,转入开封河南大学经济系就读,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起积极参加中国社会史问题大论战,先后在《东方杂志》、《中山文化馆季刊》、《新世纪》、《时代论坛》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历史的文章,从理论上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36年撰写20万字的《中国救荒史》专著。  1937年秋,进入五台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任边区省委机关宣传干事,参加省党委刊物《战线》的编辑工作。1938年4月,任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抗敌报》编辑主任。1940年11月7日,该报改为《晋察冀日报》,改任社长。他带领报社同志辗转迂回在日寇“扫荡”、“清剿”的“夹缝”中,坚持一手拿枪一手握笔、既当战士又是报人的灵活战术,创造了八匹骡子驼着一个报社的“马背办报”奇迹。1942年4月,任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报委员会书记。1943年1月,又兼任《晋察冀日报》总编辑。1944年5月,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毛泽东选集》。1945年8月,随军进入新解放的张家口市,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1946年3月,任综合性《北方文化》半月刊编委。1947年秋任中共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半年后改任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1948年6月,《晋察冀日报》停刊,暂离开新闻岗位。  北平解放后,任中共北平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部长。1949年8月,出任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总编辑。1956年6月主持该报的改版工作。1957年6月改任该报社长。同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58年9月,任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市委理论机关刊物《前线》杂志主编。  1959年2月调离《人民日报》社,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61年3月、9月,开始分别以马南村笔名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以“吴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专栏发表杂文,谈古说今,引人入胜,深受读者喜爱。“文革”开始遭受迫害,1966年5月17日不幸去世。  邓拓一生从事报刊活动近30年,主持党报达20年,撰写过大量社论和文章,是一位博学多才、对党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新闻工作者。主要著作已收入4卷《邓拓文集》。

前线杂志社为市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55人。内设机构7个:办公室、总编室、《前线编辑部》、《季刊编辑部》、信息中心、通联部。社长:陈之昌,总编辑:刘陈德。《前线》为月刊,64页,大16开本,四封彩色胶印。每册定价10元。《前线》杂志,标准刊号ISSN0529—1445(国际标准刊号),CN11—3616/D(国内统一代号)。

前线杂志历任总编辑

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他的杂文成就很高。邓拓(1912年2月26日~1966年5月18日),原名邓子健,邓云特(注:另有一说为邓殷洲)。笔名马南邨(不宜简化为马南村)、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竹屿人,家住道山路第一山房。中国新闻家,政论家。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在河南大学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撰写过大量社论。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写的杂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文化大革命中与吴晗、廖沫沙一起被诬为“三家村”成员,含冤而死。后获平反。

曾任华北大学政治班、国文系助理员。1950~195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任经济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教师、副主任、主任、副教授。1959年后,历任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后任《红旗》杂志经济组组长、经济部主任、副总编辑、代理总编辑。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等。2008年4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二岁。

前线杂志总编辑是谁

《前线》杂志是中共北京市委主管主办的机关理论刊物。创刊于1958年11月,文革初期(1966年4月)被迫停刊(共出154期)。1981年7月经北京市委批准,出版了综合性理论刊物《学习与研究》。1995年7月北京市委决定《学习与研究》恢复《前线》刊名,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阵地》并入《前线》。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福建福州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从小酷爱文学艺术,18岁参加了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并主编理论刊物《前线》。1961年3月,开始以“马南邨(cūn)”为笔名在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开设《燕山夜话》专栏,共发稿153篇,受到读者喜欢。

  • 索引序列
  • 前线杂志总编辑
  • 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 前线杂志历任总编编辑
  • 前线杂志历任总编辑
  • 前线杂志总编辑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