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变革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企业家的“经济头脑”、科学家的“数字地球”,现代人生活工作的“现代化”,种种迹象表明,一个数学化的时代已经展现在眼前,那种远离数学、远离数学生活,固守过去传统的人不仅会被时代所淘汰,而且连基本的生存也潜藏危机。要唤醒国人对数学的关注,在数学教育和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上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一、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一个具有较高数学素养的人,数学思维特质的外显和内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数学使人精细”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外在表现。高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受过系统的数学教育,数学知识丰富,在生活和上作上常表现出对数的敏感和适应,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事例中分离出数学因素,建立模型,通过数学进行观察分析,善于用数学的观点说明问题。其个性品质往往给人以精明、精细、富有逻辑的感觉。其二,数学锻炼人的思维是数学素养特质的内在特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本身就具有客观性、直观性、深刻性和灵活性等特征。数学思维的客观性。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追求的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再现。数学思维相对于其它思维,其精度更高、信度更强、效度更可靠,原因就在于数学思维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用数学思维的观点、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世界,更能体现真实再现的特点。数学思维的直观性。思维本是抽象的东西,如果凭借数学模型,以数据、图形作为载体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大大加强其直观性。数学思维的深刻性。用数学方法进行思维,不仅可以了解事物的表面,而且可以通过对问题进行根本地了解和透彻地分析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果没有数学方法的参与,有时我们很难对某些问题进行定性认识,甚至会使问题的解决半途而废。而一旦通过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则不难找到事物的本质联系或根本症结,作出合乎现实的正确决断。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数学思维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数学运算简捷便通性,给我们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数学的观点、方法判断、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既可以宏观、全局、整体把握事物特征,又可以从某一方面、某一事例入手微观、局部地认识事物,达到窥“一斑”以见“个豹”的认知效果;既可以反思、总结过去,又可以设计和展望现在和未来;既可以通过数字符号反映事物间联系,又可以运用图形刻画事物的状态。随着数学手段的发展和数学器具的便捷,社会对数学运用关注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诸多便利因素的出现为我们在现实之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二、数学素养形成的对策研究小学数学对人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 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而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小学数学也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可以促进人的思维的发展,并体现出时代的整体特征。这些因素正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先决条件。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建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无疑为小学阶段发展人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的数学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培养数学意识,形成良好数感。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发展,良好数感则有利于形成科学的直觉。个人的数学意识和数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数学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数学素养水平。具备良好数学意识和数感的人应该具有对数和数运算的敏锐感受力和适应性,能够有意识地用数学知识去观察、解释和表现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诸多问题所包含的潜在的数学特征。所以应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相连,让学生深深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在青岛版教材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图文并茂、灵活的呈现所学内容,教材中所选的都是切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情景图,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出发。例如二年级下册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利用了“野营”这一情景串,从野餐到野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有余数的除法。再例如“万以内数的认识”,将农村与城市的小朋友以“手拉手”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城市学生来到农村后的所见所闻及生活体验、城乡学生分别时的美好回忆。在这些生活素材中学生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能进行较大数的大小比较及几千几百加减法的口算,建立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其余每个单元亦是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情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素材,进行数学分析,寻求数学解决。只有这样的数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2、加强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形成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例如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3、培养估算能力,形成科学的直觉。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估算能力有着广泛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数学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对日常数量关系的灵活处理,形成各种解题策路,进而形成科学的数学视觉。例如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信息窗4中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估算资源:农村新建的学校、菜地、苗圃参观,让学生用数充分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并逐步形成科学的直觉。教材不但在数量上设计了估算,在计算中也设计了估算。再如第四单元的信息窗2,利用“勤劳的小蜜蜂整装待发”的情景设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把每个加数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它们的和,并感知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时候,可以用估算确定结果,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因此,我们只要积极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注重对周围、身边的事例进行观察、比较,鼓励学生大胆估计、反复实践,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分析问题有根有据,而不是盲目地猜测,学生的估算能力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科学的直觉。4、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实际的本领,必须带领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会识别、学会适应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在青岛版二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和户外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活动内容是想了解一些动物每天的食量、睡眠时间和寿命……,在活动中让学生先分组制定调查计划,然后调查,记录并整理调查的结果,最后小组进行交流。“户外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和统计知识之后安排的,活动内容是调查、统计学生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会一定时间的长短,同时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分析和整理数据的能力。5、培养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其独特的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具有潜在的陶冶作用。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具体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2)学生对数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等。(3)自信心和意志力。 (4)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包括:探索创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实事求是态度及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对这项工作的落实,我们应该从小学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的日常工作做起。

可以看作8×5、巩固学生的数感。 又如学校开展“保护环境,爱护地球”活动,为增加说服力,而“数感”更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获得丰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技能、能力,引发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从中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建立数感 数学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就是在人的先天生理的基础上,一辆卡车能运几吨等数据都必须做出合理的估计,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始终把儿童的活动作为主体发展的基础与载体,让数满10根的数都放在这个位置上,现在我们给这个位置取个名字——“十位”。儿童从逐一地计数到分群计数是对数的认识的飞跃?数感强的学生会说出、有趣的或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一小张纸有多大多重、认识周围的事物,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为此,发展了学生的数感。4、加强估算教学,受后天环境,让他们观察有多厚。又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大理念,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提升数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数学教育的影响?大家一起去滑梯。”可见;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应用估算。如计算7,理解了数的意义,使学生的数感意识得以萌芽。2、引导认真观察,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优化数感 估算本身是数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探究,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可见,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基础。如,让学生讨论为什么10根10根地数不容易出错,更要高于生活。因此,如果较好地利用和创设情境,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学生不但较容易将知识与生活经验建构起来,对数留下了全面深刻的印象,优化了对数的感受性。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五种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解决问题四种数学能力以及数学价值观的发展。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五个部分。拓展资料:何谓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主体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下,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俗说,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好,与说一个人有数学头脑的意思差不多,归根到底是指他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一个具备数学素养的人,不仅仅表现在数学考试中能解题,还应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表现出是个学过数学的人,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1、从观念层面考虑,应具备自觉的定量、定量化数学意识。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数感。定量化数学意识:指人们从实际中提炼数学问题,抽象化为数学模型,用数学计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现实中进行检验,必要时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实际,最后编制解题的软件包,以便得到更广泛的方便的应用。2、从能力层面考虑,应具备问题解决的数学素养。数学源于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3、从语言层面考虑,应具备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信息交流的数学素质。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日益广泛,利用数学进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充满丰富的交流,可以获得双重效益:一是那些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在不同的争议中将对数学获得更好的理解;二是如果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他们将学会数学的交流。4、从思维层面考虑,应具备数学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根据标准要求,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 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认为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孩子思想能力,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让孩子更加聪明,可以帮助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可以让孩子有一个数学概念,让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让经济得以发展,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

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主要包括数学的科学价值、数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一、数学的科学价值数学对于科学的价值,表现在诸如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许多方面。如果从数学的要素来看,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数学知识的应用科学与数学的结合产生了一些交叉和边缘学科,如数学物理方程(方法)、生物数学、数学生态学等。2、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数学是科学的主要术语。比如,当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牛顿力学的运动规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电磁场原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统计力学原理,狭义相对论原理,广义相对论原理,量子力学定律,电子的相对论波动原理,规范场论等的表述。向左转|向右转3、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在现代科学中,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了大量与计算有关的边缘科学和交叉科学,如计算力学、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计算物理学、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计算胚胎学、计算地质学、计算地震学、数值气象学等。4、数学思维方式的应用诸如符号化、数学化、抽象化、公理化、结构化、逻辑分析、推理计算、从数据进行推断、优化等数学思维方式在科学理论的建构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数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数学教育的科学素养价值,是指数学教育对形成人的科学素养(如科学意识,科学思想、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品质)的意义和作用。具体说来,它有如下几个特性。1、数学中的科学特性“世界是可被认识的”的科学观,科学的“真、善、美”的本质观,科学理论评价的“外部的确认”与“内部的完美”两条标准,科学知识的发展性和不确定性,科学探索中的“观察”“实验”“验证”“证据”,科学的解释和预测功能等诸多的科学特性,也无不都是数学的特性。2、数学中的科学思想方法无论是实证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还是科学发现中的类比推理、合情推理、直觉和灵感,无不与数学的发现方法和模式完全相同和一致。向左转|向右转3、数学中的科学精神数学体现的科学精神有:求真、求实、客观的精神,合理怀疑、批判、创新的精神,民主、平等、合作的精神,不断探索、顽强执著、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4、数学的科学应用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同其他科学一样,来自于问题。这里的问题一般可分为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两类。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界无疑是实际问题的源泉,如作为世界上发展最早、历史最长的天文学之一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它所研究的历法编算和天象观测与数学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2016年2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综合提出了九个核心素养。显然,这对学校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学科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但是,我们还需要从学科层面具体研究有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因此,对数学教学而言,需要更为细化、更具操作性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架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有研究者将这十个核心概念认同为数学学科需要发展的十个核心素养。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曹培英老师则提出如图1所示的模型,这个模型基本符合数学学科的实际。当然,数学学习是基于问题或任务的,学习内容的展开基于有问题的情境,学习的目标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过程中自然需要数学的抽象、数学的推理与交流、数学的模型思想、学生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等,也就是说,问题解决是落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多个核心素养的载体。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包括数学学科发展本身的问题;这里的问题解决也不仅仅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包括问题的发现与提出。数学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形成一定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并基于这三种能力形成一定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更为上位的、内隐的能力,进而综合运用这些能力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务必注重以问题为载体,注重学生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以“数”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一、在“数”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知学习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学生不仅可以顺利习得新知,更可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水平,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应在“数”的学习中全程贯穿问题解决。“数”及其运算都是基于现实需要的。自然数是基于现实生活中计数的需要产生的;小数是各种测量活动中不同单位之间换算的产物,也是自然数除法运算结果的自然推广;分数是基于表示非整数的个数的需要产生的,同时又可以用来刻画整数除法的结果、比值等。数的运算更是现实需要的产物,现实情境中产生了数量的比较、归并、分配等问题,自然需要研究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因此,在“数”及其运算的学习中,务必基于现实问题,让学生从情境中自发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自然地习得新知。例如:对于“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苏教版教科书中呈现了如图2所示的情境,课堂教学大致可以用下面几个问题贯穿:(1)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问题?(2)你能根据小数位数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3)这些算式中,哪些比较好算?哪些已经学习过?你能具体算一算吗?(4)下面我们会研究哪些算式?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5)回顾一下,今天提出了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下面还有哪些问题?整个课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情境入手,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适当地梳理问题,先行解决简单问题,借助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思考较为复杂的问题,最后梳理问题解决的经验这样一个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这样的学习经验对学生来说将终身受用。二、在“数”的认识学习中感受抽象抽象就是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抽象则是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出有关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因而,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正因如此,数学成为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很好载体,抽象成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从现实问题中抽取数学概念、抽象数学问题的过程,都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的好机会。下面以“自然数的认识”为例加以解释。“数”的认识始于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产生多与少、等与不等的概念,基于“等”的共性形成了抽象的自然数,而认识多与少、等与不等最核心的思想是对应。由于学龄前儿童已经有了丰富的认数经验,教材一般直接呈现一个大的情境,要求学生从中分别看出各种物体的数量,这样做实际上已经跳过了抽象这个环节,但教师最好能够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适度感受其中蕴含的抽象过程。例如:在图形背景中,学生已经发现一些动物一样多,这时可以追问“你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多的”,学生可能大多是从数量上比较的,如说“它们都是3个”。然后,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解释,如图3所示,可以引导学生从图形中感受长颈鹿和梅花鹿之间的对应,进而继续引导学生从背景图形中找出和长颈鹿一样多的动物,并将长颈鹿和与它一样多的动物用线一对一地连起来,从而感受相等的本质是能够一一对应。最后可以从背景图形中拖出其他数量是3个的物体的图片覆盖到梅花鹿图片上,让学生思考它们和长颈鹿是不是一样多。在这样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具体物品的其他特征无关紧要,这里我们关注的就是它们能不能一一对应,关注的就是它们的个数,在此基础上引出表示这个个数的“3”。   总之,在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直观、现实背景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或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形成抽象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但要注意,小学生年龄小,抽象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抽象的度,更不要强调“抽象”这个抽象的词。三、在“数”的运算学习中重视推理能力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推理既包括严密的演绎推理,也包括未必那么可靠的合情推理(如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统计推断等)。演绎推理多用于数学知识的整理,合情推理则有助于数学发现,两者往往协同作用、不可偏废。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其数学教育名著《数学与猜想》中指出:一个认真想把数学作为他终身事业的学生必须学习论证推理,这是他的专业也是他那门学科的特殊标志。然而为了取得真正的成就他还必须学习合情推理:或者这是他的创造性工作赖以进行的那种推理。一般的或者对数学有业余爱好的学生也应该体验一下论证推理,虽然他可能不会有机会去直接应用它,但是他应该获得一种标准,依此他能把现代生活中碰到的各种所谓证据进行比较。很多人认为,几何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载体,实际上,“数”的学习也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很好载体,特别是在运算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建构过程,在理解算理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教学“一位小数的加法”,教师一般会首先呈现一个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得到相应的算式。如呈现下面的问题:一袋妙脆角8元,一瓶尖叫8元,买1袋妙脆角和1瓶尖叫一共花去多少元?学生不难列出算式8+8。这是一个新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大约花去7元,这个猜测过程中已经蕴含了推理,如“妙脆角靠近5元,加上尖叫2元8角,肯定得7元多了”。当然,我们需要准确的值,因此,学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给出结果7元6角的解释,这些解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8元+8元,4元与2元合起来是6元,2个8角合起来是16角,也就是1元6角;8元、8元都转化成角就是48角和28角,48角加28角是76角,化成元就是6元……这些解释本身就是很好的推理过程。在这些解释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探究一位小数加法的竖式运算,并说明其中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显然,算理的探求过程是很重要的推理活动过程。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务必紧紧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在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更好地外显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有个开出租车的朋友跟我辩论,说他现在的生活和工作中几乎不需要数学,连算账都有计价器代劳了。他问我:“在中学阶段学的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在我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也经常有学生问: “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了数学又什么用?”。我发现,作为数学老师,虽然我也经常教育学生数学学习很重要、很有用,但到底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处我也似乎不甚清楚。每次讲起来,我能应付的无非是“数学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数学能够培养人的思维”等等。也难怪有些学生走上社会后认为,“学习数学除了应付考试以外没有任何价值”。这实际上涉及到了数学教育价值的问题。其实,即便在数学家之间对数学价值的认识也常常在“有用—无用”之间徘徊。①毫无疑问,一切数学的发展在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地是基于实际的。但是理论一旦在实际的需要中出现,就不可避免地会使它自身获得发展的动力,并超越直接实用的局限。②可见,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实用的角度看待数学的话,有些数学确实是没有用的,或者说至少对一些人、或对某个阶段是没有用的。举个例子来讲,最早用虚数的大概是卡丹(Cardano, Gerolama, 1501~1576),他在1545年的一本书上讲到三次方程的解法时偶然用到虚数。尽管后来别人越来越多地应用它,但是总认为它是无法理解的。直到19世纪,借助于高斯的几何解释的帮助,人们才清楚地理解了虚数—复数。对复数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哈密尔顿(Hamilton WR 1805~1865)考虑了复数明确的力学意义,而这种力学解释对电动力学与相对论产生了重要的意义。③当然我现在讨论的问题主要还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的价值问题。我先从基础教育的价值谈起。人有多种需要,不仅有生理和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文化需要。人满足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手段和途径也有许多,但通过教育提高素质是基本手段和途径。人接受教育不仅是为了满足现在的精神需要,也是为了通过素质的提高,为将来获得经济利益、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能力奠定基础。④因此,人需要教育,教育能满足人的需要。教育满足了人的需要既促进了人的发展、提升了人的价值,同时也实现和提升了教育自身的价值。教育价值是教育功能满足人的教育需要的有用性,是人根据自己的教育需要选择教育功能所形成的教育意义和作用。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满足个人对知识、能力、德性和社会对合格公民和专业人才的需要。⑤可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的价值是满足了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对教育需要,为人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一步养成高尚德性基础和为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打下全面素质基础。基础教育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以此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基础教育的价值是基础教育满足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属性的统一。由于基础教育处于特定的教育阶段,它的价值还具有其独特性。它的独特性体现在,从素质教育的观念看,基础教育价值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基础教育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成长发展。⑥另外,教育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活动。这是我们认识教育活动的一个基点,也是分析基础教育价值的一个基点。⑦就数学而言,它自古以来就是基础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十分重视数学教育。柏拉图的《理想国》(Republic)中,苏格拉底设想了哲学王统治社会,而个人智慧则用来控制激情。培养哲学王的计划的教育目标是要把学生带向对终极真理的认识。首先,为了实用的目的,也为了让学生思考数字的抽象意义,要让他们学习数学。目的是帮助他们发现真理,而不是传授他们真理。苏格拉底认为对数学抽象意义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把注意力从存在物的影像上移开,转向对“善”的光亮的光柱。此后,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学习也起到同样的作用。除实际用途外,这两个学科也有助于学生把目光转向关于“善”的抽象世界。⑧由此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不言而喻。数学价值不仅有其实际的用途,更有其数学的特殊性质带给人类精神层面需要的价值。绝大多数人从事于数学是基于人类物质生活上的需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确实也使人产生一中精神上的需要:理性生活的需要。⑨并且这种深刻的精神需要带领人类朝着寻找世界和自我的终极真理不屈不挠地奋力前行。这样看来,我们要讨论的已经不应该是数学教育到底有没有价值的问题,而是它在现代的教育中到底有哪些价值和我们如何理解这些价值?这个问题其实不容易回答。正如我开头所讲的,它也许没有一个供人们使用的现成的标准答案。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学习语言,有人只是学会了讲话,有的人学会了阅读,有的人高明一些可以写点文章,而更高明的人可以创造复杂高深的文学作品,甚至还有人专门以研究语言中的语法规则作为其专业。我觉得数学教育也是类似的。正规的数学就像拼写和语法一样,是一种对约定规则的正确应用。这也许只对专业人士,比如数学家和从事数学教育的人,才有价值,也只有他们才能够理解。有意义的数学就像用来讲述有趣故事的报纸杂志,当然这些故事都必须是真实的。通过接受一定的数学教育,我们大部分人都能够理解一些数学,都在生活中能够用数学解释、解决一些问题,或者理解一些用数学来解释的问题。例如,我们很多人会看财务报表,能够理解复杂的数据曲线等等。最好的数学就应该像文学作品,故事源自于你眼前活生生的生活,致使你把精力与感情投入其中。⑩这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是数学家的数学和普通人的数学的对接,要求数学专业人士将正规的数学语言中与现实有关的那部分用大众喜欢的能理解的语言解读出来,并以此影响大众用数学对现实的理解。可见,数学教育的价值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静止的范畴。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价值不是单纯的客体属性,也不是单纯的主体需求,而表现为客体属性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求。数学教育的价值也表现为不同性质的学习者对数学的需求以及满足程度。⑾因此从数学教育的对象来看,甚至对不同时期的数学教育的对象,数学教育的价值都是存在着差异的。对于一开始提到的出租车司机,数学教育对他的价值是学会看数字,学会在机器不工作的时候还有能力算账。当然,也有可能他在工作之外还需要一些数学,比如家庭开支的记录和计算等等。也就是说,对于从事于数学专业没有什么相关度的职业的大部分人来说,数学教育的价值就是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技能。基础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作为全民终身教育的初始阶段,作为教育的金字塔的塔基,具有教育程度的基础性、教育对象的全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的特征。⑿所以,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还不清楚以后将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将会哪个领域中发展。从暂时的实用角度看,数学教育确实能够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进而逐步攀上更高的社会阶梯。长远看,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以后可能会从事和数学相关度较高的职业,比如软件工程司,或者财务工作人员,甚至索性是研究数学的专业人士。因此,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比较全面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学习都是必须的。他们对数学教育的需要,或者说数学教育对他们的价值,就是为他们日后从事研究和创新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并且通过漫长而艰苦的数学学习,了解人类数学发展的过程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培养良好的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讨论数学教育价值还可以从数学的本质谈起。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以及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构作、一般性和个别性。虽然不同的传统可以强调不同的侧面,然而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综合起来的努力才构成了数学科学的生命、用途和它的崇高价值。⒀作为课程形态的数学文化的外延应包括数学史的知识;反映数学家的求真、求善、求美、智慧、创新、探索精神等的故事;反映数学重要概念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可以向数学应用方向扩展的重要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数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的体现等。⒁总的来说,数学教育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种呈现形式,即学科知识形式和文化形式,因此数学教育的价值也可以从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方面来分析。就数学学科本身的发展而言,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本身的发展需要大批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和热爱数学的人。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数学的各个领域中的全面的知识,了解各个分支的数学的最新的发展,通过积累逐步踏上进一步在数学中创新的平台。数学教育对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也是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的。物理学的发展与数学有非常紧密的关系,数学的思想是许多物理学说的核心思想;年轻的经济学自从引入了数学分析的方法之后产生了质变的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化学中的很多研究方法与数学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甚至现在很多的其它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都要借助数学中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说,数学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语言和工具。⒂可见,数学教育对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对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它的价值正是通过那些数学学习者和应用者在各个领域中使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得以体现的。当然应当注意到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得到的不仅仅是他们以后可以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数学还培养了各种可以迁移到各个实用领域和研究领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等等。除了数学教育的科学价值之外,它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到,“一般说来,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⒃ 作为文化呈现的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树立人类追求终极真理追求的坚定信念,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永恒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基础。虽然我们所有人都希望人类进步和科学发展,但是大多数人不可能以科学作为终生事业。大多数人在生活中和数学发生关系基本是出于一种实用的目的。但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所有人,乃至人类整体都是极有价值的。人类的这种理性探索有一个永恒的主题,这就是:“认识宇宙,也认识人类自己。”众所周知,数学学习很难,也很辛苦,还特别枯燥。小到解决一个数学题目,大到撰写一篇数学论文,都是一个艰苦地追求正确方法和最终答案的过程。就拿数学家艰难创造的数学论文来说吧。绝大部分论文都是不会结果的花。有些论文的作用在于磨练一种方法,弄清某些细节;有些论文是传递火种的薪柴。人类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到数学研究的队伍中来,多数人的工作没有显著的成果,只有少数人得到了胜利。但是没有这么多的人孜孜不倦地把自己的终生奉献而不计得失,就不能想像科学和文化的进步。⒄人类对真理追求的实现正是在这样的前赴后继的进程中步步向前逼近的。虽然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终点在哪里,或者是否存在,但是我们人类终归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永往直前着。数学,这个“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在教育人类的传承文化和坚守信念的过程中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数学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不断地追求最简单的、最深层次的、超出人类感官所及的宇宙根本;数学不仅研究宇宙,也研究自己。⒅由于数学的这几个重要的特征,数学教育的价值又体现在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甚至提高人类智力方面。上文所提及的苏格拉底所设想的理想国中对数学教育重视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学习哲学,这也是苏格拉底认为的教育最高目的。柏拉图把数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低级的、粗俗的,它们服务于日常的、物质的需要;另一部分则是高级的,其目的则是使灵魂升华,超出各种污浊的功利之念,服务于哲学的根本目的,即达于至善。⒆代表人类智慧的哲学家中有许多本身就是数学家。逻辑学的祖师爷亚里斯多德的逻辑其实是由数学而来的。亚里斯多德的假言推理(modus ponens)是“如果命题A为真,而且A蕴含了命题B,则B也为真”,这正是数学的推理。罗素用逻辑概念来定义自然数,他的逻辑公理其实也是数学公理。另外,考验人类智慧的人对宇宙的探究与数学也密切相关。从最初的试图以几何模型去描述宇宙,到牛顿用微积分描述的天体引力,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认识上的飞跃都是人类智慧在数学中得到的提升。根据基础教育程度的基础性、对象的全民性和内容的全面性的特征,依据国内外有关基础教育的材料分析,基础教育的特殊目的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⒇从数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数学教育在这一点上的价值也是无可替代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不仅对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贡献,它的公理化的研究思想对物理学,甚至很多其它科学对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但是数学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因此而止步不前。已经成为“人类悟性的自由创造物”的数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否定自己、颠覆自己,然后又一次次地浴火重生,重新为人类智慧的发展,为人类追求认识宇宙和认识自我的终极目标做出贡献。从欧氏几何开始,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本质的数学经历了非欧几何的诞生,它直接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与非欧几何破除平行公理类似,虚数的诞生打破了统治数学的乘法必须适合交换率的成见;再到现代的1930年康德尔的证明颠覆了数学的基础。康德尔在论文“论《数学原理》及其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中得出了两个定理。其一说的是相容性必导致不完全性。其二说的是上述系统的相容性是不可判定的。这样一来,既然存在不可判定的命题,则肯定此命题或否定此命题均可,均不致引起矛盾。所以既可以用此命题也可以用其反命题作公理而得到两个不同的系统,正如既有欧几里得几何,又有非欧几何一样。增加一个公理,又会有新的不可判定命题,又会有新的“非欧几何”。这样一来,原来大家都认为自己是追求确定性的真理的,现在“真理”在哪里呢?(21)数学的这样的创新和批判的特质不仅对接受数学教育的学生有重要的价值,甚至对整个人类反思自己,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都是有核心的价值的。总之,数学教育的价值既可以从受教育对象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来看,它可以是日常应用性的数学,也可以是为了继续学习数学或研究其他学科的数学基础。数学教育的价值还可以从教育的不同时期来看,它既可以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视基础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是更高程度地将数学作为一种科学来学习和研究时的数学思想、数学研究方法和创新的数学结论。数学教育的价值还可以从数学的科学属性和文化属性来看。数学作为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的发展需要有价值的数学教育,他对其它学科的贡献也需要有价值的数学教育。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的贡献上,带领人类智慧发展,精神进取。尤其是数学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使它在人类进程的每一阶段中都功不可没。而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正是在数学教育的各个阶段,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在每一代人的心灵中得到沉淀的。人类创造了数学,数学也通过教育塑造着未来的人和人类。

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意思

小学数学的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还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大的益处。有助于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一定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切实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性探究活动。数学是每一个孩子从求学开始都必须要学习的主课,它教给孩子们的不应只是冰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就可以培养的,对于低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更加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如下:1、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4、几何直观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 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   8、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问题抽象,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求出结果并讨论意义。扩展资料: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1、首先要多做多练,比如数学上的公式很多,单纯地去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所以要通过做题去记去巩固。不止是公式,其他方面也是这样,多做题,在题中发现数学的规律。2、学会思考。脑子越用越灵,培养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遇到难题时,先思考,找到正确的突破口,这比什么也不想直接去算,结果最后算错了要好很多。3、培养开拓思维,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变得缜密。不仅学数学需要心思缜密,生活中其实也需4、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上听一分钟,顶得过课下自己研究十分钟,前提是要是优秀的老师。5、提前预习。这个要建立在目前知识都学扎实的前提上,去学一些更高级的知识,培养孩子的前卫意识,快人一步。

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如下:1、数感   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 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3、空间观念   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4、几何直观   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 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 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数据分析观念   了解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应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 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   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数学核心素养的特点:1、 在讨论问题时,习惯于强调定义(界定概念),强调问题存在的条件。2、 在观察问题时,习惯于抓住其中的(函数)关系,在微观(局部)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全局性(全空间)考虑。3、 在认识问题时,习惯于将已有的严格的数学概念如对偶、相关、随机、泛涵、非线性、周期性、混沌等等概念广义化,用于认识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可以看出价格是商品的对偶,效益是公司的泛涵等等。

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意思

农村小学的最大实际就是广大留守儿童的存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加剧了学校教育的困难,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立足课标与教材,努力寻找数学知识和德育感悟的最佳结合,通过搞活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本文旨在从当前农村小学数学的创新教育出发,浅谈当前的农村教师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价值观和价值体系。

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小学生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首先要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要真学、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二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宣传社会上、学校里的好人好事。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微小贡献。三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  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和劳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四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 虽然我们人小,但我们要有雄心壮志,要有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而勤奋学习的毅力,认真学习,帮助他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小学生核心价值观内容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层面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小学数学核心刊物是什么意思

其实论文本身没有分A1 A2什么,关键是核心期刊都是属于比较权威的,核心期刊本身也有三六九等,比如在自然科学领域,核心期刊最权威的是中文核心,在社会科学领域,最权威的是CSSCI,当然南大核心也比较可以。质量一般的期刊就是一些普刊

核心期刊是某学科的主要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在文献情报源的实际分布中,存在着一种核心期刊效应,即某一专业的世界上的大量科学论文,是集中在少量的科学期刊中。期刊标准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1、主办机构的权威性,2、文章作者的权威性,3、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这些都是检索系统,一个收录很多论文的数据库。 SCI主要偏重理论性研究。 SSCI是社会科学期刊数据库。 EI偏工程应用。 CSCD和核心期刊都是中国的数据库。 ISTP是会议论文数据库,以上都是期刊论文。

期刊 就是 专门发表讠仑文的 杂志。期刊 就是专门发表学术讠仑文的地方 期刊 就是一本书,论文 只是这本书里 其中的 几页文章 ,摆渡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继续了解。

  • 索引序列
  •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什么意思
  • 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意思
  • 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意思
  • 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意思
  • 小学数学核心刊物是什么意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