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自然资源学论文

自然资源学论文

发布时间:

自然资源学论文

额,还是慢慢收集下材料吧,1000内还是很好写的

大沙鼠在中国的地理分布 动物学报 2000/02 自然地理学的创新视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4 植树造林与21世纪我国盐渍土开发利用的关系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GIS在土壤侵蚀模型中的应用及展望分析 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 2006 湖北氟中毒流行的环境地理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灾害区划的方法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3 地理信息系统在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0/02 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 2006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测绘通报 2000/06 起伏地形下天文辐射分布式估算模型 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数字地球与3维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测绘学报 2000/03 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中巷道模型的研究 测绘学报 2000/04

“资源”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劳力经济是指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力资源的占有来进行,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相对于农业经济时期。自然经济传统经济学往往把农业经济叫做自然经济。从资源学的角度,所谓自然经济就是指工业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尽管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完成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铁矿石和煤、石油等发展机器生产的主要资源很快成为短缺资源,开始制约经济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的占有来进行。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产业为基础产业的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形成知识形态生产力的物化,人类认识资源的能力、开发富有资源替代短缺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三个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天命论、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论等多种认识阶段与相应的处理方式,才进入到协调论的现代,即人、自然和技术这个大系统应该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工业时代,人类对资源采取耗竭式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断使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产生强大震动。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使得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不断出现能源危机,导致人类生活不能稳步提高,时常出现巨幅涨落。进入到现代,人们逐渐悟出,人类只不过是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协调发展,力争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经济的关系。以新的资源观看待资源问题时,人们应当正确处理几个重要的资源矛盾关系:1.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自然资源就其物质性而言是有限的,然而人类认识、利用资源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片面的悲观和盲目乐观都是不正确的。2.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问题分析一国的资源情况既要看到宏观上综合经济潜力巨大的因素,又要清醒的认识到在微观上人均可利用资源限度的现实问题。3.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4.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自然资源论文

浅谈英国自然环境探究委员会(NERC)2007-2012年战略规划解读【字号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年2月25日 打印本页 【论文发表】 英国自然环境探究委员会(NERC)2007-2012年战略规划解读 英文标题: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2007-2012年战略规划解读文章标号:jpil文章级别:硕士论文关键词:——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 战略规划; 研究主题; 组织实施;梗概: 英国自然环境探究委员会(NERC)是英国七大探究委员会之一,主要开展包括海洋、极地、大气、固体地球、陆地和淡水等在内的科学新问题的探究。2007年11月15日,NERC正式发布了《行星地球的下一代科学:NERC 2007-2012年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确立了NERC 2007-2012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未来5年的七大科学探究主题和五大组织实施目标。其新的战略目标是:发表世界领先的环境探究成果——使社会各界迫切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增加的自然压力,有助于英国引导猜测数日到数十年的区域和地方环境变化响应,创建和支持有活力的、综合性的探究团体。七大科学探究主题是:气候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灾难;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地球系统科学;技术。五大组织实施目标是:知识;人才;探究设施和设备;合作;制定战略。英文梗概: 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是英国七大研究委员会之一,主要开展包括海洋、极地、大气、固体地球、陆地和淡水等在内的科学问题的研究。2007年11月15日,NERC正式发布了《行星地球的下一代科学:NERC 2007-2012年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确立了NERC 2007-2012年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未来5年的七大科学研究主题和五大组织实施目标。其新的战略目标是:发表世界领先的环境研究成果——使社会各界迫切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增加的自然压力,有助于英国引导预测数日到数十年的区域和地方环境变化响应,创建和支持有活力的、综合性的研究团体。七大科学研究主题是:气候系统;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地球系统科学;技术。五大组织实施目标是:知识;人才;研究设施与设备;合作;制定战略。好像就这些

挽救人类之家——地球环保感想水不仅是人类宝贵之源,而且是生命之泉。人类的生命不能离开空气,也不能离开水。从太空中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球体。水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所以地球是名副其实的大水球。我们地球是宇宙中最为独特的星球。可是,在对水资源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对水体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使许多可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就连清澈见地的小河与溪流也被我们污染。因为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缺氧,危机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为了预防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每一个生活地球上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了解水污染形势,防止水污染蔓延。作为地球一员的我提3点建议:政府调节水资源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采取综合防止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禁止向湖泊,溪流,小河排放,倾倒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和其他废物。水是一切生命的摇篮;是生命之源,对人类极其重要;是地球万物命脉所在。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与繁殖。即使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让水污染的恶化作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将会造成人类无法弥补的恶果,最终导致人类所在文明化为乌有。面对水污染的环境恶化,我希望人类更能团结一致,更能吃苦耐劳,更能相互帮助,更能激起一古热情。人类们,快醒悟吧!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给予人类所有礼物,都将会使你们受益无穷。

自然资源议论文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遭到破坏,我们别无去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地球是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是世界万物的母亲,只有携手保护和珍惜她所赐予的自然资源,我们才能继续快乐地繁衍下去。   《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正是揭露了人们对大自然肆意破坏的态度: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一颗大树长得正葱郁。树旁站着一个身穿工作服,长着“榆木脑袋”的伐木工人。只见他头戴鸭舌帽,正悠闲地将一根烟叼在嘴里,还高挽起袖子,弓着前腿,后腿弯曲,皮鞋似乎在铮铮发亮。他毫不留情的将一柄银光闪闪的利斧抡起,朝大树砍去。这时,飞来一只啄木鸟,它停在伐木工人的肩上,愤怒地用尖尖的长嘴啄向他的榆木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这幅漫画无疑是在讽刺那些竭泽而渔,胡乱伐木的人。并且还告诫我们不要让无知和贪婪成了脑子里的“蛔虫”。那些无知的人不顾后果地砍伐树木,虽然换来大把大把的金钱揣满了腰包,但是却令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大地原本的翠绿生机却被日益扩大的枯黄取而代之。只着迷于眼前利益,却丝毫不顾及难以预料的后果,终究只会给自己带来灾害。   砍伐树木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如果植被覆盖率低,雨季到来时就会造成水土的大量流失,从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这必将是对地球带来的极大危害。地球上大量的氧气也都是靠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释放出来的,要是地球上的植物全都被砍伐,我们还能再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吗?   人们对自然资源肆无忌惮的破坏和浪费,都造成了不堪设想的后果。地球孕育着世间万物,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她赐予的,我们必须要爱护和珍惜她所赐予的一切资源。虽然自然资源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但它并不是永恒存在的,和我们宝贵的生命一样,它也是有限的。它为人们所提供的好处更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再不顾后果地砍伐树木,继续肆意去破坏和浪费自然资源的话,最后降临到我们身上的只剩灭亡。为了我们能长久地在地球生存,那就共同珍惜资源,为携手保护地球出一份力吧!

天才第一步,确实纸尿裤

挽救人类之家——地球环保感想水不仅是人类宝贵之源,而且是生命之泉。人类的生命不能离开空气,也不能离开水。从太空中看,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球体。水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所以地球是名副其实的大水球。我们地球是宇宙中最为独特的星球。可是,在对水资源需要不断增长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对水体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使许多可用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就连清澈见地的小河与溪流也被我们污染。因为死亡有机质能消耗水中缺氧,危机鱼类的生存,还能导致水中缺氧,致使需要氧气的微生物死亡。而正是这些氧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质,维持着河流小溪的自我净化能力。为了预防和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好水资源,每一个生活地球上的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了解水污染形势,防止水污染蔓延。作为地球一员的我提3点建议:政府调节水资源时,应当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政府应当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进行整顿和技术,采取综合防止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禁止向湖泊,溪流,小河排放,倾倒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和其他废物。水是一切生命的摇篮;是生命之源,对人类极其重要;是地球万物命脉所在。自古以来,人类就是在水的滋养下生存与繁殖。即使社会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让水污染的恶化作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因为将会造成人类无法弥补的恶果,最终导致人类所在文明化为乌有。面对水污染的环境恶化,我希望人类更能团结一致,更能吃苦耐劳,更能相互帮助,更能激起一古热情。人类们,快醒悟吧!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给予人类所有礼物,都将会使你们受益无穷。

自然资源学论文选题

一个悬赏分都没有这么多字谁写?

_Pasp?ArticleID=67263

社会民主党执政的丹麦自认为是比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都优越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丹麦是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国家,即社会资本主义国家。目前在共产党、社会党、资本主义政党分别执政的所谓“共产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有人在搞共产主义试验,并且这三类国家将长期和平共处,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争又磨合,共创和谐世界,开辟和谐未来。[关键词] 资本主义 社会资本主义 资本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一、当今丹麦人为何敢于自诩为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青年学者近日同我谈起:1999年他到哥本哈根大学国际学院进修一年期间结识了一些丹麦友人,有一次他造访一位丹麦朋友,亲眼见到在他家中墙上挂了三幅主题鲜明、内容各异的漫画,分左、中、右排列在一起。右边的一幅画面是:上部有一个资本家模样的人物,西装革履,衣冠楚楚,肥头肥脑,大腹便便;中部有一头个大膘肥、乳液丰满的奶牛;下部有几个怒气冲冲、愤懑不平、穿着工作服的工人;画面之下写明“资本主义”字样。左边的一幅画面是:上部空无一人,象征着在公有制之下没有生产资料所有者,无人负责;中部有一头老弱奶牛,看来缺少营养,瘦骨嶙峋;下部有几个没精打采、面黄肌瘦的平民;画面之下写明“共产主义”字样。中间的一幅画面是:上部有一个目光炯炯、神采奕奕的独立生产者与管理者;中部有一头品种优异、健壮肥实、充满活力的奶牛;下部有几个红光满面、体魄健康的市民;画面之下写明“社会主义”字样。哥本哈根人非常重视家室的美观布置。郭沫若1959年5月访问丹麦时留下这样印象深刻的七言律诗:“五月晴光照太清,四郎岛上话牛耕,樱花吐艳梨花素,泉水喷云海水平。海畔人鱼疑入梦,馆中神骏浑如生,北欧风物今观遍,民情最美数丹京。”①丹麦人热情好客,经常请友人在家里聚会,丰盛招待。主人将这样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三幅漫画挂在家里,显然是要对外来客人和家里孩子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对当今世界上三类国家的三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使他们感受到资本主义政党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党执政的“共产主义国家”都不如社会民主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优越,只有社会民主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才能独立自主地生产经营奶牛,并且使牛奶和奶制品充分满足全民和国家出口的需要。丹麦和瑞典、挪威、芬兰等其他北欧国家近似,长期由社会民主党执政。丹麦于公元985年形成统一王国,10—15世纪是横行霸道的“海盗帝国”,1788年废除农奴制,19世纪初开始产业革命,40年代资产阶级取得经济、政治优势。没有爆发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议会于1849年通过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丹麦社会民主党创建于1871年,旨在实现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双重任务,曾经是第一国际的一个支部,后来又是第二国际的成员党。该党认为丹麦阶级对立不尖锐,所以长期推行改良主义路线。1916年通过议会选举入阁,1924年首次单独组阁。后来几次下野又上台。在1953年至1982年的29年中,大部分时间均由社会民主党执政。到1993年,社会民主党新主席波·尼·拉斯姆森又出任政府首相,该党再次重新执政,2001年11月又下台,至今在野。在先后多次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执政期间,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人极力“通过和平改良实现民主社会主义”,逐步发展“福利社会”。本来1913年的党纲还把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党的目标,可是从1924、1929年单独执政后,逐步改变了这个目标,转向争取通过雇员在企业中入股的形式,享有企业所有权,通过集体基金会实现集体所有权和集体盈利。同时通过高收入、高税收实行高福利、高消费政策。全国500多万人“从摇篮到坟墓”,即生、学、病、老、死,其费用全由国家负担,失业有救济金。当今的丹麦不仅从发达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而且已经实现第三次产业革命,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在丹麦社会民主党执政的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2000多美元,比美国、瑞典、芬兰都高,位居世界第四位(在瑞士、挪威、日本之后)。由于有这些成就,所以丹麦人敢于在上述那三幅漫画中对三类国家进行鲜明对比,敢于自诩为优越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二、当今丹麦是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是:类似丹麦这样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而且政绩显著的国家,真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吗?真是比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都优越得多吗?这就要看我们如何理解、界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依我长期研究心得,我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依次递进的三个历史阶段、三种社会形态,可分别用最简明的21个字来概括其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资本家阶级统治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是以社会化劳动为基础、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以愉快劳动为基础、由自由人社区自治的社会形态。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分析当今丹麦的社会性质,可以得出既明确又复杂的答案。丹麦的资本主义社会大体上也经历了19世纪大部分年代的自由竞争和20世纪大部分年代的垄断资本统治这样两个阶段。丹麦的垄断资本组织主要有东亚公司、联合航运公司、“梅勒”康采恩和水泥托拉斯等。它们利用股份制、金融关系和私人联盟等控制了国内大、中企业,并且与德、英、美等国垄断资本紧密合作。在农村,富农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实力较强,劳动者的合作农场和个体农场还不够发达,所以丹麦依旧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由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能算是社会主义国家。然而,由于社会民主党多次甚至较长期执政,拥有少量国有、国营经济和一定规模的合作经济,在私人公司尤其是小企业中发展了雇员股份和集体基金,通过国家税收实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使社会福利开支占国家财政支出1 3以上,应该说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逐步积累了社会主义因素。在社会民主党的10多万党员中,工人、职员占绝大多数,独立经营者(中小企业主和手工业者)只约占3%。社会民主党执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劳动人民掌握政权,推行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政策。丹麦的左翼政党,除了在全国居第一大党地位的社会民主党外,还有1919年成立的丹麦共产党、1959年从丹共分离出来的丹麦社会主义人民党和1969年新建的丹共(马列)。这些政党在实力和影响上远比社会民主党小得多,但是在反映劳动人民权益、防止社会民主党向右转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所以应该看到,社会民主党的多次和长期执政,确实已经使丹麦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认为丹麦从上个世纪后期起已进入社会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社会化程度和社会主义因素都在逐步增长。即使是主张资本主义的自由党、保守人民党等上台执政,也不敢轻易锐减一系列全民的福利。所以如果认为丹麦依旧还是处于垄断资本统治的旧阶段,依旧还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今后社会民主党是否能够联合社会主义人民党等通过和平、民主使丹麦真正推进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那还有待未来的实践来验证。三、当今由资本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也属于社会资本主义 当今世界,不仅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国家是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资本主义,而且由资本主义政党轮流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也是属于社会资本主义。美国自1933年民主党领袖罗斯福在空前深重的经济危机中就任总统、上台执政、推行“新政”以来,就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措施,当时曾被美国资产阶级右翼指责为是仿照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的做法。实际上,“罗斯福新政”时期国会通过的“全国就业服务法”(在全国各地各级建立相应机构,帮助失业者找到工作)和“紧急救济法”(由政府财政拨款5亿美元, 分发各地直接救济失业者),总统签署的“社会安全法”(规定以工薪税的90%作为失业保险金,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法”(对65岁以上的穷人实行养老制度,建立抚养残疾儿童、孤儿、弃儿的服务机构,加强公共健康服务,救济盲人和残疾人)等等,固然旨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由于这些法律及措施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奋起斗争、迫使政府向劳动人民让步而不得不采取的,因此,尽管这些措施并非社会主义性质,但是却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罗斯福新政”不仅使深陷危机深渊的资产阶级死里逃生,而且重获新生。二战结束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借鉴“新政”经验,在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态势下,采取更丰富多彩的社会福利措施。可以说,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已经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垄断资本虽然依旧势力强大,但是竞争极大地超越垄断,不断冲破垄断,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发生整体性、结构性、器质性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渐变,其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主义因素逐步在增加。我于1991年第一次到美国探望儿女,小住半年,也在纽约州绮色佳城康乃尔大学所在地登记取得一个“社会保障”的编号,即是说我离休之后如果在美国定居,也可以享有一些美国社会保障法赋予65岁以上老人的优惠待遇。我的一位中学老同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执教退休后,在加拿大侨居10年,夫妇二人去年已经享有加政府发给的每月1500加元的养老金(每月只需付500加元房租和200加元伙食费)。一个从未在加拿大工作过的外国人也能享有这种待遇,难怪我在美国访问时就听好多人说过:加拿大的社会主义因素比美国还多得多。总之,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刮目相看,它并非像上述丹麦人家中那幅漫画所描绘的只有富豪、肥牛的纯粹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加的社会资本主义。四、当今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演变为社会资本主义或资本社会主义 再看共产党执政的“共产主义国家”,上述那幅漫画所着笔的无主瘦牛和成堆瘦人的形象,应该说也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共产党执政后,历史上长期犯过“左”的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和路线的错误,曾经出现过牛瘦人瘦、甚至牛死人亡的灾难,然而大部分都已先后拨乱反正、亡羊补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巨变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即由原来苏联模式的国家垄断极权社会主义演变为社会资本主义或资本社会主义。前苏联东欧发生剧变,主要并非因为经济太落后,而是由于政治、文化缺少社会主义民主和自由,封建专制主义遗毒太深厚,还由于执政的共产党长期推行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线,推广单一苏联模式,死抱住计划经济不放,否定市场经济,从而经济缺少活力,经济增长慢,广大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更快提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够和平演变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依靠西方带头掀起的以电子信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的成果作为物质技术基础,进而以商品市场经济、多党民主政治和多元自由文化为三大武器发动和平攻势,终于把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一党专政和专制文化打败了。前苏联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本来应该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可实际上实行的却是不科学的专制极权的社会主义,又长期不能自我革新,所以最终被党内外广大群众抛弃了。然而这些国家还有一批党内外群众依然信奉、向往社会主义,所以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大部分都改变、改名为社会党(社会党原意为社会主义党,译为中文时省略去“主义”二字,犹如共产党意即共产主义党),或者在共产党之外另成立社会党(如俄国,除以久加诺夫为首的俄共外还有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俄罗斯统一社会民主党)。他们认为:既然共产党不能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只好顺应世界潮流转而奉行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原苏联和东欧8国,除民主德国合并到联邦德国之外,发生剧变后,分立为28个国家,加上亚洲的蒙古,都放弃了原来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逐步走上私有化的资本主义道路。这些国家的社会党或社会民主党以及近似社会党的政党,近十多年来曾经几度通过竞选上台执政,它们在私有化进程中都尽力保留原有的某些社会主义成果。即便是右翼政党执政,或者由原来的共产党人、后来的无党籍人士如俄罗斯的叶利钦、普京,白俄罗斯的卢卡申科等人当选为总统,也都未能随便取消原有的各种社会福利措施。据此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国家转轨到资本主义制度后,都不是倒退到19世纪的自由资本主义或20世纪的垄断资本主义,而是仍然带有不少社会主义因素的社会资本主义。还有个别国家的共产党通过多党平等竞争再度上台执政,如摩尔多瓦共产党于2001年2月25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在101个议席中获得71个席位,党中央主席弗·沃罗宁当选总统。近几年来该党竭力采取更多有利于劳动人民的措施,如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满足群众医疗需求,保证儿童义务教育等。这更是体现出社会资本主义的特性。没有发生剧变、依然坚持社会主义的共产党执政的五个国家也都发生了不少甚至很大的变化。我国自1978年底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摆脱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影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还要发展包括私营和个体经济的非公有经济,还要引进外国资本。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党自1986年确定革新开放以来,也认识到由于经济落后, 越、老都是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要发展国营经济、合作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古巴和朝鲜近些年来也开始改革开放,重视调动个人积极性以搞活经济、开放旅游市场、建立特区等。值得注意的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如果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不加强政治体制改革,那么党政官员的腐败就无法根治,最终也可能步前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后尘。唯物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世界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我们只能认识和加以利用而不能违背,对此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关键在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这样才能全面建设成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五、当今三类国家都有人在搞共产主义试验在当今世界,尽管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实现是遥远的大事,然而在共产党、社会党和资本主义政党分别执政的三类国家中,都还有一部分人在搞共产主义试验。在我们中国,就有河南省新颖县南街村从1986年起一直在试验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1995年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在郑州市召开年会时,作为学会副会长之一,我建议会后与会者到近处的南小街访问考察。所见之处决非牛瘦人瘦的悲凉场景,真正是宽裕幸福的小天堂。全村742户、3119口人,家家户户都住在高楼大厦的单元房中,室内全配备有彩色电视机和各种新式家具,免费统一供应各种生活必需品,实行等级工资制。这种试验20年来吸引了众多中外记者作过报道。他们还正在努力把共产主义的新苗移植到附近村庄。共产主义决非虚无缥缈的乌托邦,而是劳动人民和先进人士的美好理想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归宿。只有在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极大提高之时才能广泛实现。然而当今即便在社会民主党执政和资本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也还有在进行共产主义试验的实体。例如,以色列人从1909年起就开始在约旦河谷南端建立集体所有、集体劳动、集体生活、集体自卫的“基布兹”(在希伯莱语中意为公社)。1930年以色列工党创立、1948年执政后更是大力发展“基布兹”,以之作为立国、建国的基础。“基布兹”从60年代起由发展现代化农业进而兴建现代化工业。迄今全国约有300个“基布兹”,人口超过13万,约占全国农业人口的一半和总人口的3%,而其农产品却约占全国的60%。在已达到的现代化水平上,家家户户过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富足美满生活。即便以色列工党下台了,新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也难以动摇“基布兹”的根基。②2004年,基布兹企业股票开始在首都特拉维夫的股票交易所上市,2005年北部“沙弥尔”基布兹企业的股票在纽约华尔街上市,一举获得500万美元收入。③当今基布兹也在与时俱进,实行改革开放。在日本,现代空想共产主义者山岸已代藏(1901—1961)从1953年起就建立“山岸会”,1959年推行山岸会运动,从事山岸主义实显地的试验,在三重县阿山郡伊贺町建立集体农场,实行集体公有、集体劳动、集体管理、集体生活,在当今条件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④至今这种实显地在日本国内已发展到47个县,在国外也有7个,分布在德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巴西、韩国、泰国。在日本国内的实显地中还有来自德国、瑞士、韩国、巴西的外籍村民。上述这三类国家中的共产主义试验,犹如汪洋大海中的孤岛绿洲。然而正如汉朝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义·情性》中所说:“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而知著也。”即是说,有远见卓识的人看到新生事物的一点苗头,不会无动于衷,困惑不解,而能从小识大,洞察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向和归宿。世界大同和大同世界是人类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只要有一部分先知先觉者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试验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见微知著到见贤思齐,逐步扩大其影响。人类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越提高,社会制度文明自然也会越提高。总之,当今的世界是多样化、多元化、多极化异彩纷呈的世界。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今世界现实相联系,应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三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从总体和主体上看是有原则区别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容并包,浑然一体,互相交错,彼此渗透,难以截然分开,无法断然割裂。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代,资本主义政党、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分别执政的这三类国家,看来将会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长期和平共处,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争又磨合,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互让共荣,协作共创和谐世界,开辟和谐未来,共同为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而努力。让实践来最终回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命运吧!我们深信,资本主义经过社会资本主义、资本社会主义,必然会逐步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注 释:①郭沫若:《在丹麦首都为使馆题字补壁》,《郭沫若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页。见中国驻丹麦大使馆的该诗原件。②详见高放:《以色列“基布兹”的社会主义奇迹》,收入高放文集之二《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增订本),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301页。③驻耶路撒冷记者高路:《走访以色列,竖琴基布兹》,见《参考消息》2006年3月9日第13版。④详见高放:《山岸已代藏》、《山岸主义》、《山岸主义实显地》,收入高放文集之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0—231、222—224页。⑤李彦春:《当代日本的一个共产主义村》,见《北京青年报》1998年11月6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责任编辑:张文镝)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 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自然资源学论文方向

生物学野外实习 -------------------------------------------------------------------------------- Field Practice in Biology【课程编号】1412001【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学分数】3学分【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时数】28天【编写日期】2009年9月一、教学目标生物学野外实习为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课程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在为学生奠定和巩固生命科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态度与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二、实习基地说明山地实习基地为小龙门国家森林公园(115º026’E, 39º057’N),隶属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主峰东灵山海拔2303米,为北京市境内最高峰。区域内山势雄伟,土壤类型多样,森林覆盖率达91%。本基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植物1115种(属),其中藻类植物30属,大型真菌115种(或属),地衣9属,苔藓33属,蕨类36种,裸子植物15种,被子植物877种。动物区系属于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迄今土壤动物已发现有5门16纲356种,超过我国暖温带土壤动物种类的60%以上;昆虫1000多种,两栖类和爬行类3目6科11种;兽类5目11科27种;鸟类有11目36科117种,包括15种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鸟类。 海滨实习基地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该基地能够为实习活动提供必须的食宿、交通、用水、教室、实习物品存放等后勤保障,我们在烟台地区的野外实习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烟台地区有岩岸、沙岸、泥沙岸等地形海滨潮间带环境,是海滨生物实习的良好场所。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实习一、山地动物野外实习集中实习主要内容:1.基础知识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前,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介绍当地环境、工作方法、常见野生动物类群、仪器设备使用等,为学生开展活动打下基础。2.各类群动物的野外识别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中各动物的主要类群的观察识别与某些类群的室内鉴定,真正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对已有的专业知识进行完善与补充。3.野外常用仪器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测量、观察和采集工具,如GPS、无线电追踪仪、温度自动记录仪、望远镜、数码录音机、红外相机、网具和铗具等。4.昆虫和啮齿类动物标本的处理和制作5.小专题活动:进行有关动物学方面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利用实习地点的自然环境、野生动物资源等有利条件,选择题目,查阅文献,进行研究,撰写小论文,组织论文报告会。教学要求:了解动物的组成和分布特点;理解野外动物分布的空间格局;掌握不同类群动物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有关动物学方面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其它教学环节:专家讲座、观看有关动物行为的录像实习二、海滨生物野外实习集中实习主要内容: 1.基础知识部分:教师讲授潮汐的原理、不同环境(岩岸、沙岸)中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及植物采集方法、分组讲解采集到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及有关标本的制作方法、海滨动物的研究方法、数理统计和生态学在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中的应用。2.实践部分:1)岩(沙)岸海滨无脊椎动物和大型藻类的识别、行为观察及标本采集。2)不同类型海滨无脊椎动物的培养和标本的制作。3)开展小专题。包括:小专题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处理,按科学论文格式撰写小论文(一般采取《动物学报》格式),组织论文答辩等。)3.参观崆峒岛扇贝养殖场、烟台市工艺品和海产品市场。教学要求:了解潮汐等海洋基本知识;理解海滨无脊椎动物以及植物类群和分布特点;掌握各类海滨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小专题其它教学环节:专家讲座、参观等实习三、植物学及生态学野外实习集中实习主要内容:区分植物界的各大类群;常见种子植物的识别以及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鉴别;植物标本采集、整理压制与制作的基本方法;植物生态调查的基本方法以及植被生态学研究中的数据处理;植物传粉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了解植物学及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的类群特点及生态分布规律;掌握植物学及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常见植物种类的识别与鉴定。重点、难点:小专题其它教学环节:专题讲座、参观和观看录像等四、教材与学习资源《北京鸟类志》蔡其侃著,北京,北京出版社。《北京兽类志》陈卫等编著,北京,北京出版社。《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指导》盛和林、王岐山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马敬能等编著。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孢子植物实验及实习》(修订版),周云龙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种子植物实验及实习》(修订版),尹祖棠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北京植物检索表》(修订版),贺士元等,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北京植物志》(上、下册,修订版),贺士元等,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烟台海滨无脊椎动物实习手册》姜在阶、刘凌云编著。1986年。野外实习网:五、先修课要求及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先修课要求:普通动物学、植物生物学、基础生态学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利用实习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全过程训练和培养。实习开始阶段通过讲座、讨论、野外识别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动物学野外基础知识,熟悉工作环境。随后,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经与教师讨论后,对方案进行修改,并在教师指导下将所设计的方案付诸实施,最后按科学论文的格式撰写出报告,最后在报告会上介绍自己的工作,与其他师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国土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的含领土、领海、领空、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在内的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它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狭义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国土资源具有整体性、区域性、有限性和变动性等特点。  以国家行政来讲,即国土与资源,通俗讲即土地与矿产。  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组成的物质实体。  其特性为:①数量上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有些资源属于可持续不断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辐射能、风、水力、潮汐能及地热等;有些属于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如几乎全部矿物资源;有些资源现有数量虽有限,但可在短期内繁殖、再生和发展,称可更新资源,如动植物、地下水、劳动力等;②分布上的不平衡性。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资源的地理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明显的地域差异;③开发利用上的可变性。有些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其开发利用程度差异较大。中国国土资源绝对数量大,种类齐全,其中有不少在世界上居优势地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广义角度看,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领土主权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称。对自然资源有多种定义,一般可以这样理解,即认为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应该认识到,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自然资源的理解范围会不断扩大,过去被认为不能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也会变为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各种固定资产,如:工业资源、农业资源、建筑资源等;社会资源主要指人力资源以及为人力资源服务的教育、文化、科技等基础设施。   狭义的国土资源是一个主权国家管辖范围内的全部疆域的总称,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国土资源是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场所和生产基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认为国土资源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理地域内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水、气候、生物和矿产资源。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国土资源有一定的空间地域的限定,也就是主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即为狭义的国土资源。

满意回答基本完整,只做补充回答。专业限选课还有普通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如果是GIS方向还有程序设计。师范方向有心理学。英语与政治公共课是必修课程。每个学校应该都有论文写作的课程。

  • 索引序列
  • 自然资源学论文
  • 自然资源论文
  • 自然资源议论文
  • 自然资源学论文选题
  • 自然资源学论文方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