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一)专著  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刘云《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二)编著   参编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编俞士汶、黄居仁主编《计算语言学前瞻》,商务印书馆,2005年。   参编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编《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商务印书馆,2006年。   参编李宇明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参编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第2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三)论文   李晋霞、刘云,修辞上的点面格,《修辞学习》1998年第4期,P35-36。   刘云,“除了”究竟除不除,《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P41-44。   刘云、李晋霞,“动宾式动词+宾语”的变换形式及宾语的语义类型,《江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P44-48。   刘云,重叠论文索引,《汉语学报》1999年2期。   刘云,定标性状小句,《江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P51-55。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现代汉语合成词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及应用,张普主编《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P273-278。   刘云、李晋霞,“偶尔”与“偶然”,《语文知识》2000年第6期,P30-33。   刘云,汉语构词的计量研究,《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1年第2期,P27-33。   刘云,歧义的潜在性及其自动消解,《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3期,P2-4,1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黄昌宁、张普主编《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P21-26。   刘云,自足的性状小句与成活的性状小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P95-100。   刘云,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报》2001年1期,P88-93。   刘云,反语的生成机制,《高等函授学报》,2001年5期,P29-30,33。   刘云,格式歧义及其消解和分解,张全、萧国政主编《HNC与语言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刘云、李晋霞,“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第2期,P21-27。——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2年第10期全文转载,P75-81。   刘云,中文期刊刊名的构成研究,《汉语学报》2002年第1期,P162-166。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P113-116。   刘云,篇名中的冒号,《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P58-61。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型并列,《汉语学报》2002年第2期,P73-82。   刘云,新词新义集萃,《辞书研究》2001年5期、2002年3、4、5、6期、2003年3、5、6期。   刘云,汉语的七音节篇名,《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第2期,P122-127。   刘云,篇名中的隐含性孤立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P120-123。   刘云,篇名的篇章化,《语言研究》2003年第3期,P29-32。   刘云,语词的篇名标记及其作用,《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2期,P3-10。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现代汉语广义虚词知识库的建设,《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新加坡)2003年第1期,P89-97。选入徐杰、钟奇主编《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第二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90-101。   刘云,一个新的前缀——零,《辞书研究》2003年5期,P136-139。   刘云,篇名的话题性说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年2期,P69-76。   李晋霞、刘云,面向计算机的二重复句层次划分研究,《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P147-153。   李晋霞、刘云,从“如果”与“如果说”的差异看“说”的传信义,《语言科学》2003年3期,P59-70。   刘云,篇名的称名性说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版)2003年3期,P73-76。   刘云,新闻篇名运用引号实现的各种转换,《修辞学习》2003年4期,P46-47,49。   刘云,新闻标题中的人名艺术,《当代传播》2003年4期,P92。   刘云,论篇名语言的标记性,《云梦学刊》2003年4期,P104-107。   李晋霞、刘云,论定中V双+N双词汇化的制约因素,《当代语言学》2003年4期,P289-298。——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1期,P88-95。   李晋霞、刘云,新版《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的贡献,《辞书研究》2004年第3期,P64-70。   刘云,篇名中的省略号,《汉语学习》2004年第3期,P32-36。   李晋霞、刘云,“由于”与“既然”的主观性差异,《中国语文》2004年2期,P123-128。   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P14-17;选入《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P342-350。   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汉语学报》2004年第2期,P56-62。   刘云、俞士汶、朱学锋、段慧明,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建设,《语言文字应用》2005年第1期,P130-136。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措施,载李克武主编《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P203-211。   龙海平、刘云,《世界语法化词典》述评,《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   刘云、李菡,标题中的语词标记面面观,《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1期,P83-87。   刘云,“PK”来了,《语文建设》2006年第1期,P58。   李晋霞、刘云,《现代汉语:历史与社会语言学》述评,《当代语言学》2006年第3期,P265-271。   李晋霞、刘云,从概念域看单音方位词语法化的非匀质性,《语言科学》2006年第4期,P3-13。   刘云,“被”字结构宾语隐现的制约因素,载邢福义主编《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P207-216。   刘云、何婷婷,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网络传播》2006年第7期,P42-43。   刘云,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现象及其作用,《汉语学报》2006年第4期,P75-85。   俞士汶、朱学锋、刘云,面向自然语言理解的汉语虚词研究,载嘎日迪、吾守尔·斯拉木、德熙嘉措主编《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70-279,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何婷婷、刘云,网络语言研究蓄势待发,《长江学术》2007年第1期,P8。   李晋霞、刘云,复句类型的演变,《汉语学习》2007年第2期,P20-26。   刘云,“中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江汉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P93-95。   刘云,新兴的“开X”词语模,《辞书研究》2008年第2期,P152-154。   罗耀华、刘云,揣测类语气副词主观性与主观化,《语言研究》2008年第3期,P44-49。   龙海平、刘云,《变化中的欧洲语言》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4期,P314-316。   刘云,说“X门”,《汉语学报》2008年第4期,P80-86。   刘云,复句关系词语的离析度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6期,P15-21。   刘云,汉英机器翻译中汉语自动分析的难点,《长江学术》2009年第1期,P103-107。   刘云、龙海平,《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简介,《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P86-88。   刘云,汉语词汇统计研究述评,《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P62-69。   刘云,“裸”族新词探微,《辞书研究》2009年第2期,P149-154。   刘云,复句自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P40-44。   刘云、李晋霞,论频率对词感的制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3期,P1-7。   刘云,双音节词重叠类型的功能解释,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110-119。   刘云、杨红,重叠论文索引(增补),载汪国胜、谢晓明主编《汉语重叠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P536-580。   李晋霞、刘云,论推理语境“如果说”中“说”的隐现,《中国语文》2009年第4期,P359-364。   刘云,汉语书面语的语码夹用现象及其语用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P190-19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2期以论点摘要形式转载(P154)。   龙海平、刘云,《语法的起源:一种重构》述评,《当代语言学》2010年第1期。(P75-79)   刘云,“之X”的词汇化及其动因,《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3期。(P64-70)   罗耀华、刘云、樊城呈,《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手册》(2008)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P317-319)   刘云、王耿,现代汉语词汇的嬗变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变迁,《华中学术》2010年第1期。(P313-319)   刘云,“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刍议,《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P81-83)   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P102-106)   2008年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2005-2006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7-2008学年度获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优秀奖二等奖。  2005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方块壮字的编码输入》 (韦名应)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2006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浅析人名中的修辞》 (黄丽丽)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体育新闻标题》(王耿)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8年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奖,指导的学士学位论文《当代新词“X门”探析》(曾李)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一等奖。

1.专著:《现代汉语副词研究》(330千字)学林出版社,2000年6月。2.研究生教材:《现代汉语虚词》(220千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10月。3.专著:《助词与相关格式》(310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4.专著:《现代汉语副词探索》(340千字)学林出版社,2004年12月。专著:《现代汉语副词分析》(300千字)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2月。 其中国家一级刊物《中国语文》4篇1990年—1999年十年的科研成果1副名结构新探,《徐州师院学报》1990年3期;2《语助》释词浅析,《淮北煤师学报》1990年3期;3《现代汉语词典补编》商榷,《徐州师院学报》1991年2期;4“N”+“们”的多角度考察,《现代汉语语法论稿》,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作者);5《马氏文通》与《新著国语文法》句法理论比较,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一作者);6 无动把字句浅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2期(第一作者);7“才”与“纔”《辞书研究》,1992年4期;8“非X不Y”及其相关句式,《徐州师院学报》1992年2期;9“除非”及其句式 ,《汉语研究论集》第一缉,语文出版社1992年;10谈谈前置的“的”和“之”,香港《语文建设通讯》40期,1993年6月;11现代汉语副词“白”“白白”,《淮北煤师学报》1993年1期;12谈谈新词新语的缩简方式,《上海师大学报》增刊 1993年;13近代汉语副词“才”的特殊用法,《徐州师院学报》1993年4期;14“白”类副词的表义特征及其个性特点,《徐州师院学报》1994年3期;15副词与状词的区别,《汉语学习》1995年1期;16“有失”“失之”,《语文学习》1995年5期;17“有失”“失之”及其相关格式,《上海师大学报》增刊 1995年;18汉语吸收外来概念的方法和特点,《洛阳大学学报》1995年3期;19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语言研究》1996年1期;20释数词“兆”,《辞书研究》1996年1期;21副词的连用类别和共现顺序,《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2期;22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汉语学习》1996 年3期;23现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的表义特征,《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2期;24汉语语序研究要略,《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3期(合作);25交互类短语与连介兼类词的分化,《中国语文》1996年5期;26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4期;27上海浦东新区普通话使用状况和语言观念的调查,《语言文字应用》1996年4期(合作);28现代汉语语言单位的结构关系和构成方式,《中文自修》1996年10期;29现代汉语复句的误用,《中文自修》1996年11期(合作);30把+N+VV”祈使句的成句因素,《汉语学习》1997年1期;31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换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1期(续);32交互动词的配价研究,《语言研究》1997年1期;33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4期;34“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个性特征,邵敬敏主编《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年;35说“永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2期;36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古汉语研究》1999年1期;37汉语变换理论研究的总结、探索与创获,《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1期;38现代汉语名词的AABB重叠式,《徐州师大学报》1999年1期;39说“难免”——兼论汉语的虚化方式和羡馀否定,《中国语言学报》9期,商务印书馆1999年;40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共时比较,《上海师大学报》1999年2期。41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邢福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面面观》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年。2000年以后1.动词AABB叠结式的内部差异,《语法研究和探索》九,商务印书馆2000年。2.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语言研究》2000年1期。3.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2000年1期。4.程度副词充当补语的多维考察,《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2期。5.评注性副词功能琐议,《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6.试论前置的结构助词“的”和“之”,《汉语学习》2000年5期。7.略论时制助词“来着”,《大理师专学报》2000年4期。8.复句研究综述,《语文论丛(6)》上海教育2000年。9.列举助词“等”、“等等”,《华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3期。10.把+N+VV祈使句的配价分析,《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年。11.N+们的选择限与N们的表达功用,《中国语文》2001年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12.说“的话”,[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1年3期。13.现代汉语时间副词三论,《语言问题再认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4.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1期。15.试说表数助词“把”,《华文教学与研究》2001年2期。16.表数助词“来”和“多”,《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3期。17.现代汉语列举助词探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6期。18.助词“给”及其相关句式,《汉语学报》2001年上卷(2002年7月出版)。19.“V中”的功能特征及中的虚化历程,《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一,商务印书馆2002年。20.“就是”的篇章功能及其语法化历程,《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3期。21.“个”从量词到助词语法化过程分析,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一),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22.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3期。23.近代汉语情态化副词“白”再议,《乐山师院学报》2003年1期。24.“副+是”的历时演化和共时变异,《语言科学》2003年3期。25.范围副词“都”的选择限制,《中国语文》2003年5期。26.当代新词“零X”探微,《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1期。27.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当代语言学》2003年3期。28.从“曾经”的功能扩展看汉语副词的多能性,《汉语学习》2003年5期。29.助词“被”的使用条件和表义功用,《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一)商务印书馆。30.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月。31.近代汉语强调肯定的“白、再、更、通”,《汉语史学报》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人大资料全文复印)。32.试论汉语语素的确定与分类,《语文论丛(8)》,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33.试论“由”字被动句——兼论由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语言科学》2004年3期。34.副词“不”独用的语用功能和篇章功能,《乐山师院学报》2004年第8卷。35.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成因与功用,[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2004年。36.“总(是)”与“老(是)”的语用功能和选择差异,《语言科学》2005年1期。37.副词“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1期。38.现代汉语羡余否定现象探微,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39.述结式把字句的配价研究,《南开语言学刊》第5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40.近代汉语“把个”句研究,《语言研究》2005年3期。41.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探微,《汉语学报》2005年3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42.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性质、成因和功能,《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3.“都”的语法化和主观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44.羡余否定的类别、成因与功用,北京大学《语言学论丛》31辑,商务印书馆2005年。45.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46.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中国语文》2006年2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看起来”与“看上去”,《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3期。48.“太”的语义内涵和语用规约,《中国语言学报》1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49.“以至”与“以致”,《对外汉语研究》2期,商务印书馆2006年。50.“同比”与“环比”——统计术语的个案分析,《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3期。51.元语言理论与汉语副词的元语用法,《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三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52“由”字被动句研究《汉语被动表述问题研究新拓展》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副区兼类词的句法分布及功能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6期(第一作者)。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研究,邵敬敏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三)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稍微”类程度副词的历时来源和发展演化,《忻州师院学报》2007年3期(第一作者)。程度副词对状态形容词的二次记量与主观赋量,[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九期,2007年。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和“间”的形成和发展,《汉语学报》2007年4期。从间接的跨层连用到典型的程度副词,《古汉语研究》2007年4期。试论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与“间”,《语言研究》2007年4期。英语无标记不定式充当宾语补足语浅析,《廖序东先生纪念文集》高教出版社,2007年9月。试论“X然+间”,《汉语学习》2007年6期。当代汉语摹状式“X状”探微,《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1期。从“非常X”的陌生化搭配看汉语修辞学的现代取向,《修辞学习》2008年2期。当代汉语摹状格式探微,《语言科学》2008年2期。对集合量词典型性问题的考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第二作者)。从“A/V了许多”看汉语概量化程度补语的演化动因、格式鉴别及其互补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年8月。从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跨文化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从加强中文学科建设的角度看现代汉语课程的改革,《跨文化交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透顶”与“绝顶”的句法功能和搭配选择,《语文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扩70浅析“X客”词族 —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语言文字应用》2008年4期(第一作者)。71网络新词“败”的形成与发展:汉语同形语素的感染生成及修辞解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72 “一”和“该”在当代新闻语篇中的指称功用与照应方式,《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2期。73介词悬空的方式与后果,动因和作用,《语言科学》2009年3期。(人大全文复印)。74试论连词“及其”的词汇化动因、连接方式及指代歧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四)商务印书馆2009年7月。75“更”字比较句中多项比较的程序与格式《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4期76是“统括全体”还是“限制个体”?——兼论“净”与“尽”的进化后果与趋同倾向,[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十一期,2009年。77“X然”+“间”的两种表达功能,《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78“绝对X”的功能扩展与错位兼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79“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80副词“有望”的功能、特征及发展,《汉语学报》2010年1期。81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中国语文》2010年2期。82现代汉语指称词“本、贵、该”关系试析,《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三),复旦出版社2010年。83“用来”与“拿来”——兼论介词叠加与格式套用于介词悬空的关系,《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五商务印书馆2010年5月。84试论骂詈语的词汇化、标记化与构式化——兼论演化中的骂詈语在当代汉语中的表达功用,《当代修辞学》2010年4期。85语法化现象在不同层面中的句法表现,《语文研究》2010年4期。86略谈汉语语法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现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2期。87表迅捷义的“X速”词族的功能、用法与发展,《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4期。。88从标记词“的”在相关分布中的隐现与位置看汉语前加词的性质,《汉语学习》2011年3期。。89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吴福祥、张谊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五),商务印书馆,2011年,北京。90预设否定副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动因与作用,《语言科学》2011年5期。91谈谈现代汉语语法论文的写作,《阐释的力量》,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8月。92当代流行构式“X也Y”研究,《当代修辞学》2011年6期。93统括副词前光杆名词的指称特征,《语法研究和探索》精选集,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94“极尽”的构式化表达及其双重副词化的功能、演变与分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五,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95评注性副词“所幸”的功能、特征与发展,(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13期,朝日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作者)。96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吴福祥主编《汉语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年11月。97试论叠加、强化的方式、类型与后果,《中国语文》2012年2期(人大资料全文复印)。98试析一价动词和形容词在事件存现句中的构式分布,《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六,商务印书馆2012年9月。99现代汉语副词状语的标记选择,《汉语学报》2012年4期。100介词叠加的方式与类别、作用与后果,《语文研究》2013年1期。101程度副词“到顶”与“极顶”的功能、配合与成因——兼论从述宾短语到程度副词的结构与语义制约 《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1期。此外,还参与主编(副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综述》,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参与编写张斌先生主编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新编现代汉语》和《新编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与训练》。为《新编现代汉语》主要编写者之一。参与主编(副主编)《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承担2000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面向应用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经费4万元,2003年结项;承担2002年度上海市教委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语法化的诱因、机制和模式》经费2万元;2006年结项;承担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项目《汉语副词的性质、功能与发展》经费5万元,正结项中;承担2006年度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语法化理论与汉语虚词的发展演化》经费4万元,已发表10多篇论文,撰写一部语法化研究的书稿;承担2007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项目《近30年来汉语虚词的演化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经费9万元,目前正在研究、分阶段完成实施过程之中;作为第二申请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于2009年12月获批正式立项。资助经费20万。已经完成初稿。负责的上海市重点学科(三期)汉语言文字学2010年中期评估获得优秀,受到市、校奖励。2012年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代汉语流行构式研究”(2012BYY002),经费5万。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中国主要语言研究刊物基本信息其他信息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其他信息《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现已出版 3期。基本信息《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现已出版 3期。每期30~40万字。主要选载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和某些非会员的语言科学方面的论文。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文字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  《中国语言学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具体编辑工作由执行编委轮流承担。第 1期的执行编委是:朱德熙、周祖谟、王均;第 2期的执行编委是:周祖谟、邢公畹、王均;第 3期的执行编委是:王均、邢公畹、周祖谟。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语言研究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现为双月刊。以刊登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语方言,以及理论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和大学中文系的师生。语言学家罗常培、林汉达、丁声树、吕叔湘曾先后担任过主编,现任主编为侯精一。  《中国语文》于1952年 7月创刊。最初为月刊,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办。当时除刊登有关汉语研究和文字改革的文章外,还有普及语言科学知识、讨论语文教学、评论一般语文问题,研究介绍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等方面的文章。1957年以后,编辑工作由语言研究所承担。1963年改为双月刊,发表的文章以研究性质的居多,内容也较为专门。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仍以研究性的文章为主。其他信息《语文建设》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语文刊物,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双月刊。主要宗旨是:宣传、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语言文字的理论、应用以及中文信息处理问题,讨论并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主要读者对象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一般语文工作者和爱好者。现任主编为王均。  《语文建设》于1986年 2月创刊。它的前身是《文字改革》月刊,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于1956年8月创刊。最初的刊名是《拼音》,1957年8月改名为《文字改革》。随着文字改革形势的发展,《文字改革》一度改为半月刊。1966年被迫停刊,1982年复刊。复刊后的《文字改革》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仍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主要刊登汉语研究、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学以及一般语文问题等方面的文章。《语文建设》及其前身《文字改革》,在普及语文知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进行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指导语文应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办的语言研究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 2月创刊,季刊,主要刊载汉语方言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方言研究者、方言学教学者和方言学爱好者。现任主编为李荣。  《方言》 每期大体有一个中心内容, 如概况描写、语音分析、词汇记录、语法研究、本字考释、方言比较、分区论述等等。1984年以来刊登的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文章和地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民族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语言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2月创刊,1979~1981年为季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者、教育者和工作者。现任主编为傅懋。  《民族语文》的宗旨是宣传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中的理论及实际问题。发表的文章还涉及翻译理论和技巧,双语研究和民族语文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学术论著的介绍、评述等。《民族语文》先后设立了“中国民族文字”、“中国民族语言概况”、“中国民族语言话语材料”、“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讲话”等专栏,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和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等诸语言的比较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此外,比较重要的语言研究刊物还有:《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创刊,不定期,已出版13辑,主要刊登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的语言学论文,内容比较广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学研究刊物。《语言研究》,由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1981年7月创刊,半年刊,主要发表语言理论、汉语史、文字学、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论文,尤其重视语言学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是一种大型的语言学研究刊物。《语文研究》,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室主办,语文出版社出版,1980年 6月创刊,季刊,主要刊载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语文教学、文字及文字改革等文章, 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研究刊物。《国外语言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国外语言学研究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 2月创刊,先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季刊,主要刊载介绍、翻译、研究、评论国外语言学重要论著的文章。《中国语文天地》,由《中国语文》杂志社主办,语文出版社出版,1986年 2月创刊,双月刊,主要发表一般语文问题研究、语文应用、语文教学、语文评论、语文书刊评介等文章。《外语教学与研究》,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研究所主办,1957年创刊,季刊,主要交流外语教学信息、评介国外语言学理论、推荐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成果。《语言教学与研究》,由北京语言学院主办,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1977年 2月创刊,先是不定期,后为季刊,主要刊登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研究、 汉语和外语对比、汉语词汇统计、汉语句型分类、词义辨析、虚词铨释等文章,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较大影响。《语文导报》,由杭州大学中文系主办,《语文导报》杂志社出版,原名《语文战线》,1985年 1月改为现名,月刊,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学。语言学部分,主要刊登介绍、评论语言学研究新观点、新成果、新学科的文章,综述语言学各学科的研究情况和学术讨论情况。此外,还有延边大学中文系主办的《汉语学习》(双月刊),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主办的《语文现代化》 (不定期,已出8辑),中国写作学会主办的《写作》(月刊)等。  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刊物,主要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学习》(1977年10月创刊,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 7月创刊,月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学》(1980年 5月创刊,原为双月刊,1985年改为月刊)等。免责声明头条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头条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头条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意见反馈©2020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选的

中国主要语言研究刊物基本信息其他信息目录1摘要2基本信息3其他信息《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现已出版 3期。基本信息《中国语言学报》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的大型语言研究刊物,1982年创刊,不定期,1~2年出版 1期,现已出版 3期。每期30~40万字。主要选载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和某些非会员的语言科学方面的论文。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现代汉语、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文字学、实验语音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方面。  《中国语言学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具体编辑工作由执行编委轮流承担。第 1期的执行编委是:朱德熙、周祖谟、王均;第 2期的执行编委是:周祖谟、邢公畹、王均;第 3期的执行编委是:王均、邢公畹、周祖谟。  《中国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语言研究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现为双月刊。以刊登现代汉语 、近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汉语方言,以及理论语言学、实验语音学、数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方面的论文为主。主要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和大学中文系的师生。语言学家罗常培、林汉达、丁声树、吕叔湘曾先后担任过主编,现任主编为侯精一。  《中国语文》于1952年 7月创刊。最初为月刊,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办。当时除刊登有关汉语研究和文字改革的文章外,还有普及语言科学知识、讨论语文教学、评论一般语文问题,研究介绍国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其他国家的语言学等方面的文章。1957年以后,编辑工作由语言研究所承担。1963年改为双月刊,发表的文章以研究性质的居多,内容也较为专门。1966年被迫停刊。1978年复刊,仍以研究性的文章为主。其他信息《语文建设》 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语文刊物,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双月刊。主要宗旨是:宣传、贯彻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语言文字的理论、应用以及中文信息处理问题,讨论并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主要读者对象为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专业的师生、语言文字研究工作者、一般语文工作者和爱好者。现任主编为王均。  《语文建设》于1986年 2月创刊。它的前身是《文字改革》月刊,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于1956年8月创刊。最初的刊名是《拼音》,1957年8月改名为《文字改革》。随着文字改革形势的发展,《文字改革》一度改为半月刊。1966年被迫停刊,1982年复刊。复刊后的《文字改革》为双月刊,1983年改为月刊,仍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办,主要刊登汉语研究、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语言学知识、语文教学以及一般语文问题等方面的文章。《语文建设》及其前身《文字改革》,在普及语文知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进行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指导语文应用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方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办的语言研究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 2月创刊,季刊,主要刊载汉语方言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方言研究者、方言学教学者和方言学爱好者。现任主编为李荣。  《方言》 每期大体有一个中心内容, 如概况描写、语音分析、词汇记录、语法研究、本字考释、方言比较、分区论述等等。1984年以来刊登的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的文章和地图,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民族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主办的语言研究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79年2月创刊,1979~1981年为季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者、教育者和工作者。现任主编为傅懋。  《民族语文》的宗旨是宣传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文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中的理论及实际问题。发表的文章还涉及翻译理论和技巧,双语研究和民族语文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以及国内外有关学术论著的介绍、评述等。《民族语文》先后设立了“中国民族文字”、“中国民族语言概况”、“中国民族语言话语材料”、“民族语言调查研究讲话”等专栏,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调查研究和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等诸语言的比较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此外,比较重要的语言研究刊物还有:《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创刊,不定期,已出版13辑,主要刊登北京大学中文系师生的语言学论文,内容比较广泛,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学研究刊物。《语言研究》,由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1981年7月创刊,半年刊,主要发表语言理论、汉语史、文字学、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论文,尤其重视语言学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是一种大型的语言学研究刊物。《语文研究》,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室主办,语文出版社出版,1980年 6月创刊,季刊,主要刊载语言学理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方言、语文教学、文字及文字改革等文章, 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研究刊物。《国外语言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国外语言学研究室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年 2月创刊,先为双月刊,1981年改为季刊,主要刊载介绍、翻译、研究、评论国外语言学重要论著的文章。《中国语文天地》,由《中国语文》杂志社主办,语文出版社出版,1986年 2月创刊,双月刊,主要发表一般语文问题研究、语文应用、语文教学、语文评论、语文书刊评介等文章。《外语教学与研究》,由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研究所主办,1957年创刊,季刊,主要交流外语教学信息、评介国外语言学理论、推荐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成果。《语言教学与研究》,由北京语言学院主办,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1977年 2月创刊,先是不定期,后为季刊,主要刊登语言教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研究、 汉语和外语对比、汉语词汇统计、汉语句型分类、词义辨析、虚词铨释等文章,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较大影响。《语文导报》,由杭州大学中文系主办,《语文导报》杂志社出版,原名《语文战线》,1985年 1月改为现名,月刊,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学。语言学部分,主要刊登介绍、评论语言学研究新观点、新成果、新学科的文章,综述语言学各学科的研究情况和学术讨论情况。此外,还有延边大学中文系主办的《汉语学习》(双月刊),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主办的《语文现代化》 (不定期,已出8辑),中国写作学会主办的《写作》(月刊)等。  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刊物,主要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学习》(1977年10月创刊,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 7月创刊,月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主办的《小学语文教学》(1980年 5月创刊,原为双月刊,1985年改为月刊)等。免责声明头条百科的词条系由网友创建、编辑和维护,如您发现头条百科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前往词条编辑页共同参与该词条内容的编辑和修正;如您发现词条内容涉嫌侵权,请通过 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头条百科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意见反馈©2020

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主编是谁啊

ISSN: 0257-9448  CN: 11-1472/H  邮发代号: 2-458 语言教学与研究是cssci核心来源期刊 对文章质量要求很高 我们有这方面的合作 可以给你指导推荐发表 希望能帮到你

国际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杂志 (英国Equinox出版) 顾问; 国际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杂志 (英国Equinox出版) 顾问; 《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报)编委; 《当代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编委; 《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编委; 《外语研究》(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编委; 《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编委; 《中国外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委; 《中国英语教学》(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刊)编委;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 顾问; 《英语研究》(四川外语学院)顾问;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顾问; 《外语论坛》(江西师范大学)编委; 《当代语言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编; 《外教社翻译研究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主任委员; “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编委; “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副总主编; “高等院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委。

语言教育期刊主编是谁

过万重山漫想刘 征我在小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人今人描述三峡的文字,对三峡的景物一向是神往的。可是,直到今年——五十多岁了,才有机会第一次穿过三峡。船出了夔门,忽然落进另一个天地。空间变得狭小了,江流变得狂暴了。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面对这奇景,语言中的一切华丽词藻都黯然失色,积存在我记忆里的那些古人今人的文字,竟如同临阵脱逃的怯弱者,都躲藏起来,无影无踪了。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笔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第一个,是的,总有第一个吧。没有第一个,就不会有后来的无数个,包括我在内。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既然有第一个,那么,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三峡是大禹开凿的,那是古代神话,不是事实。考诸文献,《禹贡》里已有四川某些山川的记载,这篇最早的地理志,多数学者认为成于战国时期。巴郡和蜀郡也是战国时的秦开始设置的。似乎可以说,打开四川和内地的通路(包括北边翻越秦岭的蜀道和东边的三峡),大约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人穿过三峡自然还要早一些。那个时候,穿过三峡使用什么交通工具呢?记得我年轻的时候,见过南宋北派山水画家夏圭画的一个手卷《巴船下峡图》,画的虽是木船,却大得很,船舱是两层楼,篙工舵师有十几个。那长篙短稿拄在礁石上,巨浪狂扑,船舷攲侧,生死在毫发间的情景,至今想来还感到惊心动魄。夏圭画的是宋朝的船,由南宋上溯两千年左右的周秦时代,那时的船自然要简陋得多,也许只有原始的独木船了。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再想下去。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只是或者半路折回,或者中途遇险,没有走完三峡的全程而已。折回的和遇险的都为探明三峡的航道尽了力,但也给后来者增加了精神负担。折回的要说:“我试过了,是通不过的。”遇险的自己不会说,别人却要说:“还想冒险,不要命了吗?”也还会有一些旁观的、嘲笑的、反对的,嘁嘁嚓嚓地发议论,甚至上前拉一把。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那时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是极有限的。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人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也没有想。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自己会不会中途遇险?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我凭舷眺望,望着茫茫的江水。据科学家说,在洪荒时代,四种盆地本来是个内陆海。海水东注,撞击、啃噬着东边的大山,年深日久,终于“凿开”一条通道,就是“三峡”。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能使用工具的人类的出现,据说距今已有两三百万年。不要小看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他们越过了人类儿童时代一座又一座真正的“三峡”——不,他们的步履更为艰难,他们的业绩更为伟大。人类在漫漫的行程中,每一分钟都在向着难以数计的未知的领域进军,都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开拓道路。于是,历史昂然向前。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酣睡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千百年后,假如三峡无恙,也还会有人从此穿过。从千百年后看今天,也如同今天看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一样。在那时的人看来,完成我们今天从事的业绩,会跟玩积木一样轻而易举了。但是,他们不会嘲笑我们,他们会崇敬我们的精神。至于我这篇平凡的文字,那时是早已泯灭的了。然而,如果他们从考古的废墟上发现了它,我敢断定,他们会说:“这个人,没有说谎。”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天渐渐开阔,地渐渐平旷,忽然飘来几只沙鸥,雪片一样白,闪电一样快,在船头画了个圈儿,不见了。船已经穿过三峡,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楼下说的不全面。我再补充一下没什么可说的普通的大专,就业形势一般,是季刊。

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是刘征。  原名刘国正,1926年生于北京。著名的语言教育家、作家。现任《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1926年生,原名刘国正,北京人,汉族,中共党员。语言教育家、作家。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历任北京第八中学语文教师,北京教师进修学院讲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华诗词》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年6月生,北京市人。他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时,先是学习美术和古典诗歌,后来学习写新诗。1946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参加北大的“新诗社”,在壁报和进步刊物《诗号角》上发表过一些诗。1949年初,刘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因病退役。建国后几十年,他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和编辑工作,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长期以来,刘征主要从事寓言诗和讽刺诗的写作,诗人杨金亭说:“打开三千年中国古典诗歌史,60年新诗史,以寓言诗名家,以寓言诗名世的,刘征是第一位诗人,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60年代,刘征的代表作有寓言诗《三戒》(《海燕戒》《天鸡戒》《山泉戒》)和《老虎贴告示》。粉碎“四人帮”后,他又创作了大量的寓言诗和讽刺诗,其中《春风燕语》获1986年全国优秀诗集奖。他的其他寓言讽刺诗集还有《海燕戒》《花神和女神》《鸮鸣集》《刘征寓言诗》等。  著有寓言诗及讽刺诗集《海燕戒》、《花神和雨神》、《最后的香肠》、《枭鸣集》、《刘征寓言诗》、《刺和花》,诗词集《流外楼诗词》、《画虎居诗词》、《霁月集》、《逍遥游》、《古韵新声》,寓言诗《老虎贴告示》,杂文集《刘征杂文选粹》、《美先生和刺先生》、《从画虎居笑谈》、《人向何处去》、《清水白石集》,论文集《语文教学谈》、《剪侧文谈》、《实和活》,《刘征诗书画集》、《刘征文集》(5卷)等。已出版三十种著作。  《春风燕语》获全国1978年-1980年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1986年全国优秀诗集奖,《刘征寓言诗》获1994年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

都在怀疑问这个问题的人,是不是还在读幼儿园呢?

  • 索引序列
  •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啊
  •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
  • 语言科学期刊主编是谁选的
  • 语言教学与研究期刊主编是谁啊
  • 语言教育期刊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