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投稿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投稿

发布时间: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投稿

《纪实》半月刊 人文历史 邮发代号2-393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百科探秘 探索发现

为资料性著作,收书近四十种,现掌握资源不过二十余种。已经和即将出版的有:【乙种第一号】《殷虚文字缀合》郭若愚等缀集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5年【乙种第二号】《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赵万里撰 影印暨铅印本 上海 科学出版社 1956年【乙种第三号】《汉石经集存》马衡撰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影印本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四号】《石刻篆文编》商承祚辑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铅印本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五号】《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安徽省博物馆编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6年【乙种第六号】《商周金文录遗》于省吾辑 影印本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七号】《泉州宗教石刻》吴文良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7年【乙种第八号】《居延汉简甲编》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九号】《金文编》容庚编著 影印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十号】《江苏徐州汉画象石》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十一号】《山彪镇与琉璃阁》郭宝钧著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59年【乙种第十二号】《武威汉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4年【乙种第十三号】《浚县辛村》郭宝钧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4年【乙种第十四号】《甲骨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影印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965年【乙种第十五号】《长安张家坡西周铜器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65年【乙种第十六号】《居延汉简甲乙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乙种第十七号】《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年【乙种第十八号】《小屯南地甲骨(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乙种第十八号】《小屯南地甲骨(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北京 中华书局 1983年【乙种第十九号】《善本碑帖录》张彦生著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年【乙种第二十号】《殷墟玉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2年【乙种第二十一号】《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8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3年【乙种第二十二号】《新出金文分域简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影印本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年【乙种第二十三号】《明清北京城图》徐苹芳编著 北京 地图出版社 1986年6月【乙种第二十四号】《殷墟青铜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年【乙种第二十五号】《定陵掇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编辑北京 文物出版社 6【乙种第二十六号】《宁夏灵武窑》马文宽著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编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1988年8月【乙种第二十七号】《北庭高昌回鹘佛寺壁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0年12月【乙种第二十八号】《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2年3月【乙种第二十九号】《考古精华》(中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3年11月【乙种第三十号】《二里头陶器集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乙种第三十一号】《杏园东汉墓壁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沈阳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5年【乙种第三十二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博物馆洛阳分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年9月【乙中第三十三号】《20世纪中国考古大发现》刘庆柱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0年【乙种第三十四号】《考古研究所编辑出版书刊目录索引及概要》考古杂志社编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乙种第三十五号】《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考古杂志社编成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乙种第三十六号】《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册【乙种第三十七号】《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 文物出版社 2003年【乙种第三十八号】《藏王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编著 文物出版社 2005年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国家历史文史精华不建议看杂志,杂志毕竟是一种快餐式的东西,营养不高

《边疆考古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编辑的系列学术丛书。收录考古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中国边疆及毗邻地区的古代人类、古代文化与环境。可供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及高校考古、历史专业学生参考、阅读。虽非中文核心期刊,但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学家通常五十五岁以后,你先熬岁数,还要有名校专业科班出身,类似北大考古系等,要被权威机构录用并名导师传帮带,最好是社科院,导师好比我们敬仰的已故大师夏鼐这种顶尖人物,有了名导师后,要有科研项目,类似二里头这类国家重点,有了项目后,要有重大发现,论点论据充分,学术界有了一席之地,才能够得上专家。加油,离学家不远了。现实很残酷也很真实,或许你有天赋,或许你有长辈亲朋的帮助,或许你有运气,但爱好理想与职业,有着天壤之差。本人不是业内人士,只是推测你成为学家的大致过程和捷径,供参考。

同等学力,它后面会说的。

最重要的就是学历学历学历,重要的事儿说三遍,没有好的考古学训练就不能进入考古研究体系中。其余的,有比较好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逻辑思维能力,然后能吃苦,家里也没什么大的负担,就够了。

考古学(Archaeology)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在中国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国家 多从属于人类学,也有划归艺术史的。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电话

厦门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1,国内外海洋考古学研究的现状: 海洋考古学(Maritime/ Marine Archaeology)是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科学的海洋考古学产生的很晚,1944年,法国海军水下工作小组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简称SCUBA ),即常规轻潜,为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一切水下科学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196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乔治•巴斯(George Bass )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Cape Gelidonya)海域的古典时代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标志着水下考古技术的诞生。 此后,乔治•巴斯的海洋考古队一直坚持地中海海域青铜时代海洋沉船的水下考古,他于1973年成立了德克萨斯A&M大学航海考古研究所,兼任人类学系海洋考古专业主任,出版了权威的《水下考古》一书。英国成立了“航海考古学会”,也先后调查、发掘、打捞了大西洋海域的一系列古代沉船,该学会编辑出版《国际航海考古与水下探索杂志(前述IJNA)》,成为面向全世界的高水平的航海和水下考古学术交流平台。在亚太海域,英国考古学者吉米•格林(Jeremy Green)在澳洲、泰国、菲律宾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工作最具影响,1973年以来的沉船考古工作已经达到20多处。 我国沉船考古长期未能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海洋考古技术的限制。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同年成立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1989-1990年,在青岛举办第一届海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标志着当代海洋考古方法传入我国。此后,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先后开展了10多处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沉船遗址的水下调查和发掘,海洋考古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中最具活力的一个考古学术领域。 以水下考古技术为特征的海洋考古学已成为当代世界考古学新发展的全新领域,海洋考古的开展为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的学科特色、地位与发展思路: 我校考古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也是目前高校仅有的8个考古专业之一。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面向东南、面向海洋”的办学传统,考古专业长期坚持以“东南考古”和“海洋考古”为重点的办学方向,积累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形成自身的特色、地位。本中心拟在已经形成的学术特色、地位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力争主管部门国家文物局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加强与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的横向合作,发展海洋考古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扩大我校考古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第一,本中心将建设为全国唯一的海洋考古学术研究机构。 我校海洋考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以林惠祥先生为代表的华南土著文化的海洋关系研究、以庄为玑先生为代表的泉州宋元沉船发掘及相关的海交史迹的研究等,奠定了我校海洋考古研究的学术基础。 早在1989年,本中心吴春明教授就参加中澳合作海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成为我国第一批、高校唯一的潜水考古学者。他和他的研究生先后参与了我国沿海一系列水下沉船的调查、发掘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中唯一的海洋考古课题,出版《环中国海沉船》等国内唯一的沉船考古学术专著,吴春明教授还先后应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等,在国内外学术同行中获得了广泛赞誉。 由于我校在海洋考古领域的学术积累,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并期望本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张忠培教授就曾在“高校考古学学科发展专家咨询意见”中,明确提出厦门大学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工作,发展海洋考古、水下考古,以填补我国考古学的空白。最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的领导在有关座谈中再次提出,在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拟做大、做强水下考古事业的形势下,建议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建立相应的学术机构,在海洋考古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主力作用,并明确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予以资助。 因此,建立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将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它的建成将是全国考古研究机构中唯一专长海洋考古的学术单位,是我校考古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也将成为我校历史学、人文科学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第二,本中心将建成我国海洋考古理论与实践间协作的主要平台。 在我国,教育部系统的各大学考古专业与国家文物局系统的地方文博机构之间,在考古学术实践上长期存在明显的差别和相互依存关系,文博系统重视田野考古实践而大学系统强调理论研究。10多年来的海洋考古实践也是如此,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海洋考古实践,我校则在环中国海沉船、海洋交通史、海洋文明史等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优势。本中心的设立,将为上述两类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聘请文博系统的海洋考古专业人员为本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争取文博系统的财力支持,联合申请、开展海洋考古理论课题的研究。 这个平台的设立,将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海洋考古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同时又将增强我校考古专业的办学实力,扩大我校考古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它将成为继“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等之后,我国高校又一重要的、有特色的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机构。 第三,本中心将成为我国高校唯一的海洋考古人才培养基地。 本中心已成为全国高校唯一具备“海洋考古”教学基础与条件的学术机构,并已率先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中设置“海洋考古”方向,本中心人员还应邀成为最近两届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的主讲教师。 本中心的建设,将扩大、巩固作为全国性海洋考古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术地位。在国家拟在“十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水下考古事业的大好形势下,积极回应国家文物局的建议,在国家文物局财政支持下将海洋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委培计划付诸实施,强化我校考古专业的学科特色,也为我国高校考古专业学科建设多元化做出贡献。

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信息”下的“联系方式”一栏有。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外国文学系(外文系) 101 李玲燕 851955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外国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文学系(文学系) 102 张 媛 851954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少数民族文学系(少文系) 103 莎日娜 8519563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少数民族文学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学系(语言系) 104 白长茂 85195385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语言所科研处 100732语言文字应用系(语用系) 105 刘子琦 65592968 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南小街51号语言文字应用系 100010历史系(历史系) 201 凌文超 8519580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历史所科研处 100732近代史系(近代史系) 202 杨婉蓉 6525052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近代史所科研处 100006世界历史系(世界史系) 203 刘 巍 65275905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东厂胡同1号 世界历史所科研处 100006考古系(考古系) 204 雷 然 85116476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7号考古所科研处 1007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系(国史系) 205 狄 飞 66572303 北京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科研处 100009中国边疆历史系(边史系) 206 刘 洋 65598065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1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100005马克思主义研究系(马研系) 301 杨 静刘晓欣 8519631185195690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研系)1347室 100732哲学系(哲学系) 302 许国荣 65138373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哲学所科研处 100732世界宗教研究系(宗教系) 303 白文飞 85195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宗教所科研处 100732经济系(经济系) 401 陆 桦 68034303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工业经济系(工经系) 402 谷玉珍 68033728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工业经济所科研处 100836农村发展系(农发系) 403 张 斌 851964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农村发展所 100732财政与贸易经济系(财贸系) 404 孙 亮 68027440 北京市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财贸所科研处 100836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数技经系) 405 沈 嘉 65137561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数技经所科研处 100732投资经济系(投资系) 406 程 翼 63908826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座806 投资系 100037城乡建设经济系(城乡系) 407 刘美芝 58934029 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城乡建设系 100835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政策系) 408 刘克龙 8136022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行政楼225室 102488金融系(金融系) 409 徐义国 85195336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1号楼 金融研究所211室(金融系) 100732系 别 代码 联系老师 电 话 通讯地址 邮 编法学系(法学系) 501 崔燕云 64054224 北京市沙滩北街15号法学所科研处研处 100720政治学系(政治学系) 502 张 宁 85196398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政治学所科研处 100732社会学系(社会学系) 503 殷 维 8519555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社会学系 100732民族学系(民族系) 504 孙 懿 68938538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楼 民族所科研处 100081人口与劳动经济系(人口系) 505 张彦海 8519541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科研处 100007新闻学与传播学系(新闻系) 506 王 颖 65980298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泰达时代中心10层1013室 100026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环系) 507 何 丽 65252160 北京市东城区先晓胡同10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100005社会发展系(社发系) 508 张晨曲 65124692 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7号博源宾馆604室 100006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系(俄欧亚系) 601 张林山 64039106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科研处 100007日本研究系(日本系) 602 林 肖 64039045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日本所科研处 100007拉丁美洲研究系(拉美系) 603 刘亚楠 6403901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拉丁美洲所科研处 100007西亚非洲研究系(西亚非系) 604 丁 燚 64039168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西亚非洲所科研处 100007美国研究系(美国系) 605 许安结 85083507 北京市东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美国研究所309室 100720欧洲研究系(欧洲系) 606 蔡雅洁 85195736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欧洲所科研处 100732亚洲太平洋研究系(亚太系) 607 朴光姬 64063922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亚太所科研处 100007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世经政系) 608 李春姬 85195777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科研处 100732法律硕士 801 郝倩倩 6400551081360816 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100720102488工商管理硕士 802 孙晓晖 6473123764747082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甲1号214室 招生就业部 100102社会工作硕士 803 林莉云 81360065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5室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公共管理硕士 804 白玲玲 64720837 北京市望京中环南路1号 100102金融硕士 805 张菀洺孙 晓 81360067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B107室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 102488税务硕士 806 赵 娜 81360069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税务硕士教育中心(图书馆B109室) 102488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807 刘 强 81360060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物与博物馆硕士教育中心 102488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官网

适合女生的还是博物馆学要好一点考古专业的女生找工作受歧视,单位都首选男生。干考古非常辛苦,总在野外,女生不适合。女生的话在博物馆工作或者从事室内研究比较合适。推荐北大、吉大

《文史天地》很不错的。还有《历史文鉴》也行。

4月13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正式揭晓,下面就随我一起看看除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之外,还有哪些被入选了吧。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该遗址的重大发现包括:来自旧石器时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两座距今1万多年前的墓葬,以及伴生的人类头骨化石,水、陆生动物遗骸和植物遗存等,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兴龙介绍,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果洞遗址文化堆积连续完整,这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是极为少见的。招果洞遗址揭露出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全新世的50多个火塘和人类活动面,填补了以往工作的空白,为研究西南地区早期人类居住活动,进一步复原史前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招果洞遗址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磨制石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通体磨光石器之一;该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用火遗存最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该遗址发现的一万多年前的墓葬和随葬品,也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墓葬遗存和随葬行为之一;该遗址也是中国目前出土磨制骨角器最多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云贵高原乃至全国,都极为少见。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被专家学者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河洛古国”。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该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该遗址是我国目前代最早的粮仓城,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可能存在的贡赋制度和国家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价值。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陆浑戎迁伊川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原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重要资料。 西藏扎达桑达隆果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其墓葬是目前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了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少陵原十六国三座墓葬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于研究探索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分布、形制、结构有重要意义。而这三座墓葬从形制、随葬器物、壁画内容、土雕建筑等方面看,均反映了五胡内迁、民族大融合时期,不同族群学习、认同、融入华夏文化的总趋势,展示出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墓园、排水设施及墓祠等建筑基址,是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墓道中发现殉马坑,为研究古代青藏高原丧葬制度和宗教观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磨盘村山城发现的大型官仓遗址,是中国东部边疆发掘保存状况完整、建筑结构明晰、同一地点出土粮食数量较大、种属较多的一处重要遗存,可以充分说明东夏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已相当成熟,同时也证明遗址周边的布尔哈通河谷、海兰江畔早已成为农耕之所,出土的多个粮食属种对了解当地居民的膳食结构、农业发展、经济形态的变化,深入研究金代东北图们江流域的气候状况、生态环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提供了难得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对研究东夏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考古学野外作业太频繁女生体质较弱就是导师不想要的原因,我四川大学的,前几届师姐不是走了博物馆学方向就是民族学方向

  • 索引序列
  •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投稿
  •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
  •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投稿要求
  •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电话
  • 边疆考古研究杂志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