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大全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大全

编辑单位:《新中医》编辑部 社 长: 主 编:郭桃美 主 任:郭桃美国内刊号:44-1231/R 国际刊号:0256-7415 邮发代号:46-38 定 价:15 电 话:020-36585485、6585489 传 真:020-36590326 EMAIL :, 网 址: 地 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邮政编码:510405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中医论文的格式供大家参考:  (一)标题  论文(设计)标题应简短、明白,把毕业论文的内容、专业特性概括出来标题主标题字数普通不宜超越20个字,能够设副标题主标题用宋体三号字加粗;副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字,均在文本居中位置  (二)摘要及关键词(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论文摘要字数要恰当,中文摘要普通以300字左右为宜,"中文摘要"字样为黑体四号字,居中格式另起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关键词是反映论文(设计)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普通每篇可选3~5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摘要内容和关键词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5倍,但"关键词"三个字  字样要加黑,其后要加冒号,左对齐  另起一页打印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相符,普通以200个英文单词左右为宜空一行后打印英文标题,再空一行居中位置打印四号加黑"ABSTRACT"字样,另起一行小四号打英文摘要运用的英文应该精确、通畅"Key Words"加黑并加冒号,左对齐,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英文全部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三)正文  毕业论文正文中各级标题次第为:一、(一)、1、(1)、①毕业设计可采用下列标题次第:1、1、1、①一级标题即"一"用四号黑体打印,每一局部完毕后另起一页开端下一局部正文内小标题力图简短、明白,题末不用标点符号二级标题(一)用黑体小四号字三级标题1后用点"",宋体小四号字加黑四级标题(1),字体字号同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行距为5倍  文中如有插图和照片,应比例恰当,分明美观;插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一格;图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图题普通居中位于图的下方  文中如有表格,应构造简约,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居中位于表格上方,两者之间空一格表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假如表格援用别处,要注明表格的出处和相关信息  文中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四)注释  毕业论文注释统一采用页下注的方式,在所需援用或注释处用上标①、②、③……表示,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注释也可是解释性语句一切注释采用小五号宋体  (五)参考文献  按正文参考文献呈现的先后次第用阿拉伯数字在方括号中连续编号文献中假如有三位以上作者时,只罗列前三位作者,中间以逗号隔开,其他以"等"字表示在正文后另起一页采用四号黑体打印"参考文献"四字,空一行,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参考文献的内容"参考文献"字样和内容均采取左对齐格式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条,要注重文献的时效性和权威性  (六)页眉  论文的页眉内容为论文标题,宋体小五号字,居中  (七)附录  (必要时可加,不用要时,无需附录)  关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能够编入毕业论文(设计)的附录中依照文中呈现的次第依次列出附录的内容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普通文档格式就可以了现在投稿都是发email了,你不会是还想着去邮局寄信吧?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中华医学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大全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他们有一个投稿入口的,你自己找找看。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模板图片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不同杂志标准不同,要看具体要求了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尺寸

征稿内容:  1、对古今中医文献研究的新思路、新见解,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2、对《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特色理论、治法、治则及方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或临床体会。   3、对传统的脏腑经络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进行深入临床研究的成果。   4、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历届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的临床经验及其学术思想介绍。   5、近现代名中医的医学贡献、生平事迹、趣闻逸事等。   6、未曾发表的名医遗著。稿件格式:   一、来稿文字务求准确、精炼、突出重点,列出2-5个关键词不达意,字数以3000字以内为宜,重要论著字数不限。   二、请用16开方格纸誊写,字迹工整,使用规范简化字,标点清楚,均占一格,外文与符号均要打印,数据、引文须核对无误。请勿投寄油印、复印稿件。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清者,恕不接受。如交电脑文档请用Word格式,勿用文本格式。   三、来稿中计量单位按中华医学会杂志编辑出版部编《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规范,药名以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   四、作者署名按下列格式:单位全称(省/直辖市/自治区,邮编)姓名   例如:河间市人民医院(河北,062450)金栋   五、参考文献必须核对无误,编号按正文出现先后次序连续排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排列于文后。近现代非正式出版物、内部刊物、资料等不作文献引用,可在该页下注明。六、老中医经验类稿件,须说明该老中医的年龄和职称,并附单位证明;简讯、征文、通知类稿件,请作者所在单位审核,附单位介绍信;书讯类稿件,请寄样书1册。   七、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如需退稿者,请附足邮资。切勿一稿两投,投稿后6个月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处理。   八、来稿文责自负,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不愿删改者,请事先声明。 。   九、来稿一经刊出,即致稿酬,并赠当期杂志2册 来稿、汇款请寄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内,《中医文献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00020)。网上投稿请以附件Word文档形式寄送。请勿寄给个人,以免耽误。

新中医》杂志投稿须知 题目应简练、明确,并能反映论文的主题,题名所涉及的医学术语请用规范名,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避免使用非常用的缩写词,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题名一般不超过20字。副标题一般不提倡使用,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用于同一研究课题的系列论文中。作者的署名只限于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的研究的工作者,并参加拟定文稿、能对内容完全负责和解释者。人名次序应按贡献大小排列。若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加注阿拉伯数字予以区分,如:“刘青松1,王一力2”。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对其他有贡献的人员,可在文未致谢中注明。稿件投出后要变更或增删作者,应由全部署名作者所在的单位分别出具证明确认,否则本刊不予受理。作者单位应置于作者署名之下,包括单位全称、城市名、邮政编码,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东广州510405”。若署名的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根据作者姓名上加注的数字分别一一列出。摘要一般以100~300字为宜,以第三人称书写。应明确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试验的方法、研究成果和终结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其重点是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能写入公式和图表。关键词应能确切反映研究的对象,一般为3~8个,使用主题词时,主题词应从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汉语主题词表》中查出。中图分类号采用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标注。文献标识码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填写。文章编号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书写,由本编辑部给出。收稿日期以本部收到来稿日期为准,由本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应注明基金的名称、编号,并请附寄基金立项复印件,以作统计资料用。第一作者简介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引言应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宜与摘要雷同,也不要作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正文是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书写时应特别注意层次标题、插图、表格、量、单位、数字和外文字符的正确使用。(1)正文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2)表格与插图表格应结构简洁,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应用电脑绘制或用碳素墨水绘制在绘图纸上。插图必须线条均匀、清晰、主线和辅线粗细比例约为2∶1。图中文字、数字、各种符号必须与正文一致。图勿过大或过小,每图不超过10cm×10cm。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如为照片时,应层次清晰、反差合适、剪裁恰当。(3)量和单位书写时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的使用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部门于1986年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4)医学名词术语中医名词术语以《中医名词术语选释》及《中医大词典》为准。中西药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词典》、《常用中药处方用名规范表》(中国中医药学会编辑学会审定试行)为准。临床上常用的英文缩写名词在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加中文注明。(5)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黑体等。生物学中的属(含属)以下的拉丁文字名下应用铅笔加上底线。数学式、化学式等带有上、下角字符时,每一字符的大小写和所处位置应非常明了。讨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地指出论文的主要结果、论点和总体概括。也可以在结论和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和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注意不同文章载体的录入格式:[1]万锦中国大学学学报论文文摘(1993-1999)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系地址在稿件首页或未页的脚注注明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的单位、邮政编码、地址、电话、E-mail等著作权保护与技术保密本刊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等法规。投稿前第一作者应在所在单位加盖公章,以免侵权和泄密。本刊谢绝不合要求的来稿。另外,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来稿时声明。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拟录用的稿件进行文字修改、删减、退改等加工处理,不同意本刊修删者亦请事先声明。反对一稿多投投稿者请自留底稿,投稿后3个月内未接到本刊录用通知者可来电来函向我刊查询。来稿一经发表,按篇、按质量酌付稿酬,并赠送样刊。在致作者的稿费中包括各类文摘、数据库、光盘版应付作者的作品使用费。

  • 索引序列
  •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大全
  •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
  • 中华医学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大全
  •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模板图片
  • 新中医杂志投稿格式图片尺寸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