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中国第一个体育杂志

新中国第一个体育杂志

发布时间:

新中国第一个体育杂志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这一题词,是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所作的。当年唯一的体育刊物《新体育》杂志以整页的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这一题词,并突出宣传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这一重要思想。这一题词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

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出现了一个中国人,这就是北洋直系军阀吴佩孚,他也是首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中国第一个新闻杂志栏目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中国和世界上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桥》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后面答案都能在网上找到,好多的。

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39年4月30日纽约世界博览会  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是我国第一个  中央电视台开始向中国输出彩色电视信号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52 年美国开始 NTSC 制彩色电视的实验广播  补充:彩电的发明  1930年至1940年十年间,是电视成型的时代。除了转播工程技术方面有显著改进外,电视已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对电视的研究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几乎中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电视事业才开始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蓬勃兴起。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斯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进入电子扫描时代。战时,美国只有商业电视台六家,民间使用的电视机的总数也不过一万台。战后,美国新设的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至1948年底,电视台增加到41家,电视接收机的产量也达到100万台。到了1964年,美国的彩电更是畅销,当年销售了124万台,几乎是过去十年的总和,使彩电的总数,一下子高达286万台之多。至1966年,全美彩色电视机超过了1000万台,USA的彩电普及运动就此完成。  彩色电视——接收机  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色原理。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戴维•萨尔诺夫的领导下,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彩色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区别在于:亮度+色度、亮度差+色度差  黑白电视:不存在发射和接受系统的制式问题  彩色电视系统:在发明过程中对三基色信号和由其组成的亮度信号的处理方式的差异,而构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彩色电视制式。  1、美国彩色电视制式的确定  “场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CBS  优点:在彩色的传真上比点描法更为逼真;  缺点:在一般的黑白电视上无法显像。  “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RCA-NBC  最大的优点:可以和黑白电视兼容。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二战时期也研制成功彩色电视系统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可兼容的“点描法”为美国彩色制式标准,通称为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  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彩色电视。  1964年,美国彩色电视到才开始畅销,并迅速普及到家庭  2、世界彩色电视制式之争  1958年,法国在美国NTSC的基础上开发出SECAM制(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又称塞康制。  优点:它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  缺点:对黑白电视的兼容性能方面有所下降。  1963年,德国也在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相位逐行交变制)(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1966年, 国际无线电传播咨询委员会奥斯陆会议,法国得票37票,德国16票、美国8票。其后,三方各行其是,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即成事实。  目前, 西欧、北欧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采用PAL制,前苏联、法国、非洲与东欧国家、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采用SECAM制,北美和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及少数亚洲国家采用NTSC制。  开我国“说新闻先河”的是凤凰台主持陈鲁豫  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性节目应该是新闻联播  这些是我从我广播电视概论笔记上找到的,应该能保证一定的正确率:)

中国第一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

中国电视大事记 1958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这条新闻是用16毫米电影反转胶片拍摄的。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中国电视剧以黑白、直播的形式走过了8年初创时期。 6月19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的友谊比赛,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电视转播体育比赛。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相继问世。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进行彩色电视的试播。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养容酒”。它是用16毫米彩色影片摄制的,长度为1分30秒。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庞啸作为中国首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台———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有线电视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1994年10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建成,塔高460米,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3米)和俄罗斯莫斯科奥斯坦丁诺电视塔(3米)。

CCTV1,CCTV13在19点播出,CCTV4在22点30分播出,CCTV1在次日凌晨4点重播。《新闻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晚间新闻节目,节目由郭志坚、康辉、海霞、李梓萌、欧阳夏丹、刚强担任主播。节目以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军事、外交、文化、体育、农业、交通等方面新闻为主。如果这一天的国家新闻很多,很重要,主持人会提醒:“各位观众,今天的《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

播出的时间是每晚的19:00-19:30分播出的历史是如下:你问的是哪一年吧资料如下:学界有这样一种看法:从1958年我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到现在的40余年中,中国的电视新闻改革经历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新闻联播》,各个地方台相继响应,由此掀起了“时政新闻”群或“国家新闻”群。第二次浪潮是从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开始,以1994年4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焦点访谈》和1999年5月17日开播的《新闻调查》为代表的“深度新闻”群和“调查新闻”群。中国电视新闻的前两次改革浪潮都是由中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发起和推波助澜的,电视新闻改革的第三次浪潮始作俑者是地方电视台。2002年,江苏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后,收视率一路狂飙,位居南京地区所有电视节目AC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之首,在南京地区的影响力可与CCTV《新闻联播》收视率相媲美,得到的美誉也是“盆满钵满”。2003年11月《南京零距离》拍下了0088亿的天价,其推动改革浪潮的威力可见一斑。《南京零距离》随即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民生新闻”热,各大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

第一次电视实况转播:1939年4月30日纽约世界博览会  中国"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创办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是我国第一个  中央电视台开始向中国输出彩色电视信号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52 年美国开始 NTSC 制彩色电视的实验广播  补充:彩电的发明  1930年至1940年十年间,是电视成型的时代。除了转播工程技术方面有显著改进外,电视已开始逐渐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对电视的研究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几乎中断。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电视事业才开始在美国及其他国家蓬勃兴起。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1949年12月17日,开通使用第一条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斯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进入电子扫描时代。战时,美国只有商业电视台六家,民间使用的电视机的总数也不过一万台。战后,美国新设的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至1948年底,电视台增加到41家,电视接收机的产量也达到100万台。到了1964年,美国的彩电更是畅销,当年销售了124万台,几乎是过去十年的总和,使彩电的总数,一下子高达286万台之多。至1966年,全美彩色电视机超过了1000万台,USA的彩电普及运动就此完成。  彩色电视——接收机  1902年,澳大利亚物理学家芬•伯兰克提出了彩色图像传送的原理——三基色原理。  1940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戴维•萨尔诺夫的领导下,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  彩色电视信号与黑白电视信号的区别在于:亮度+色度、亮度差+色度差  黑白电视:不存在发射和接受系统的制式问题  彩色电视系统:在发明过程中对三基色信号和由其组成的亮度信号的处理方式的差异,而构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彩色电视制式。  1、美国彩色电视制式的确定  “场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CBS  优点:在彩色的传真上比点描法更为逼真;  缺点:在一般的黑白电视上无法显像。  “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RCA-NBC  最大的优点:可以和黑白电视兼容。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二战时期也研制成功彩色电视系统  1953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可兼容的“点描法”为美国彩色制式标准,通称为NTSC制(正交平衡调幅制)(又称恩制),  1954年,美国正式开播彩色电视。  1964年,美国彩色电视到才开始畅销,并迅速普及到家庭  2、世界彩色电视制式之争  1958年,法国在美国NTSC的基础上开发出SECAM制(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又称塞康制。  优点:它在防止高山和建筑物对图像色彩的影响方面有所改进,  缺点:对黑白电视的兼容性能方面有所下降。  1963年,德国也在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成PAL制(相位逐行交变制)(又称帕尔制)。  优点:传送范围广;传真度高。  1966年, 国际无线电传播咨询委员会奥斯陆会议,法国得票37票,德国16票、美国8票。其后,三方各行其是,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即成事实。  目前, 西欧、北欧和亚洲的大部分国家采用PAL制,前苏联、法国、非洲与东欧国家、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采用SECAM制,北美和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及少数亚洲国家采用NTSC制。  开我国“说新闻先河”的是凤凰台主持陈鲁豫  我国第一个电视新闻性节目应该是新闻联播  这些是我从我广播电视概论笔记上找到的,应该能保证一定的正确率:)

我国第一个新闻杂志栏目

焦点访谈

中国电视大事记 1958年 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播电视节目。 6月1日,首次播放记者拍摄的新闻影片———“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创刊”,这条新闻是用16毫米电影反转胶片拍摄的。 6月15日,播出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标志着中国电视剧的发端。自此,中国电视剧以黑白、直播的形式走过了8年初创时期。 6月19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成功地现场直播了八一男女篮球队和北京男女篮球队的友谊比赛,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电视转播体育比赛。 10月1日、12月20日,上海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相继问世。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电视台。 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面向首都观众进行彩色电视的试播。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大陆第一条商业广告———“参桂养容酒”。它是用16毫米彩色影片摄制的,长度为1分30秒。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栏节目《观察与思考》,庞啸作为中国首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它是《焦点访谈》的先驱。 198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自此,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新的民俗。 1990年4月18日,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台———湖南有线广播电视台开始试播。有线电视台的成立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 1994年10月1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建成,塔高460米,仅次于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3米)和俄罗斯莫斯科奥斯坦丁诺电视塔(3米)。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中国和世界上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桥》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歌舞节目,并首次开办每天2小时的电视广播。后面答案都能在网上找到,好多的。

中国第一个戏剧杂志

中国文史之最  我国最早的小说出现于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我国小说集是魏晋人所作的志怪小说集《列异传》。  我国最早的小说总集是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3)年间的《太平广记》。共有500卷,分92大类,保存了大量的古小说资料。  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作的《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作的《三国演义》。  我国最长的历史小说是蔡东藩在1916—1926年间编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共1040回,600万字。  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有日记》。  我国第一部小说史是鲁迅写的《中国小说史略》。  我国新文学中最早的一篇著名历史小说是郁达夫于1922年写作与发表的《采石矶》。  我国最早的诗歌是上古时代的《弹歌》。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春秋时的《诗经》。  我国最早的长抒情诗是战国时屈原的《离骚》。  我国最早的叙事诗是东汉时的《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部以作家个人选编成书的诗集是西汉刘向辑的《》楚辞,收有屈原、宋玉等人的辞赋16篇。  我国文学史上诗作留存最多的大诗人是南宋的陆游,他的《剑南诗稿》存诗9300余首。  我国最大的诗歌集是清康熙时纂的《全唐诗》,共900卷,收唐、五代诗48900余首,作者达2200余人。  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诗文总集是南朝萧统(昭明太子)编选的《文选》,分为38类,共60卷,700余篇(首)。  我国最是的诗歌评论是南朝梁钟嵘撰的《诗品》。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是北宋欧阳修撰的《六一诗话》。  我国的第一部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  我国的第一篇文艺批评文章是汉魏时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的第一部文艺批评著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最早的刊有文艺内容的铅印杂志是1843年在上海出版的月刊《六合丛谈》。  我国最早最完备的韵书是宋朝陈彭年等编写的《广韵》,收字26194个,注文191,692字,分206部。  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是三国魏时邯郸淳撰的《笑林》,原书已失,现存20多则。  我国的类书之冠是宋太宗时的《太平御览》,共1千卷,分55门。  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公无934—938年间后蜀的国君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我国最早的词典是成书于西汉时的《尔雅》,全书十三卷。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共收单字9353年,异体字1163个。  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是《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  我国最早把殷墟甲骨文搜集拓印编辑成书的是《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书名为《铁云藏龟》,1903年出版。  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是春秋时楚国人优孟。  我国最早的戏剧、杂技、舞蹈出现于西汉的“百戏”中。  我国古代最早的剧场是东汉时期建在洛阳城西的“平乐观”,仅供宫廷使用。  我国民间最早的剧场是宋代出现的“勾栏”,最大的可容观众数千人。  我国最早的戏曲剧目是汉代的《东海黄公》。  我国第一出带有批判现实主义内容的剧目是南北朝时的《踏摇娘》,表现封建夫权压迫下妇女的痛苦生活。  我国现存最古的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全面的戏曲理论著作是清朝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  我国第一部戏曲史是清末民国初王国维所著的《宋元戏曲考》。  我国最大的流行最广的戏曲种是京剧。  我国第一部被介绍到欧洲的中国戏剧是《赵氏孤儿》。  我国最早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是包天笑在1911年译的《威尼斯商人》,当时译名《女律师》,发表在当年上海城东女学社编辑的《女学生》年刊上。  我国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最多的是朱生豪,他用十年时间(1935—1944),译了31种。  我国最早的戏剧杂志是辛亥革命前夕,“上海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出版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我国最早的电影是1905年北京丰泰照想馆摄制的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三本。  我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是严珊珊,在1913年华美影片公司出的《庄子试妻》中饰使女。  我国第一个电影女导演是谢采真,在1925年南星影片公司导演卢祖同编的《孤雏怨声》。  我国第一个电影女编剧是濮舜卿,1926年编故事片《爱神的玩偶》,由长城画片公司出品。  新中国最早的国产故事片是《桥》,由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于1950年拍摄。  中国最早的绘画是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彩陶盆上的陶器画。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帛画是1949年在我国长沙东南郊陈家大队楚墓中出土的“人物夔凤帛画”。  我国现存最早的壁画是河南洛阳卜秋墓壁画,创作于公元前86—前49年(西汉昭、宣帝时)。  我国最早的连环图画是魏朝的“魏武定九十大选像记”,上面刻着十二幅释迦牟尼的故事。  我国最早的山水卷轴画是隋朝(六世纪前后)展子虔画的《游春图》。  我国最早的一幅反映各族人民要求统一团结愿望的画卷是初唐画家阎立本(公元七世纪)画的《步辇图》,描绘了贞观15年(641年)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来迎文成公主入藏时情景。  我国最早的版画是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雕刻的《金刚经》扉页上的一幅木刻版画《说法图》。  我国最早的一本画史是唐代张彦远于847年写的《历代名画记》共十卷。  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风俗画是宋朝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画卷长525厘米,其中有人物550余人,牲畜50多头,船只20多艘,还有房舍、店铺等。  最早传入我国的一幅油画是在明末清初一位意大利的传教士利马窦带来的,画中画的是圣母怀抱圣子。  我国第一个赴西方学习美术的人是广东画家李铁夫,他生于1869年,1887年十八岁时赴英国阿灵顿美术学院,卒于1952年。  我国最早的美术专门学校是著名画家刘海粟于1912年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  我国最早的画报是1874年创刊于福州的《小孩月报》。  我国最早的现代美术展览会是1919年在苏州旧皇宫内举办的“苏城赛画会”。  我国最早的色粉画是画家颜文梁于1919年在苏州画的《画室》。  我国现代第一个进行木刻创作的是画家胡一川,时间在1929年前后。  我国最早的漫画杂志是1931年由画家时浅予、张光宇等人编的《上海漫画》。  我国最大的石窟是建于二世纪(北魏)的大同云岗石窟,有大窟21个小窟几十个,连绵一公里以上,雕有大小石佛十万个以上。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书法真迹是公元三世纪后期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学报社负责出版学术期刊《戏剧》。《戏剧》原名《戏剧学习》,创刊于1956年,1978年复刊,1981年开始海内外公开发行,1986年改名为《戏剧》。现为CSSCI扩展来源期刊。《戏剧》是我国仅有的两家戏剧类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之一,被国家学术机构确定为“戏剧艺术核心期刊”,并被收录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半个多世纪以来,《戏剧》已发展成为中国戏剧界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之一,并作为中国戏剧专业期刊在海外学术界影响力日渐扩大。《戏剧》刊发的稿件覆盖外国戏剧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戏曲研究和影视艺术研究,并推介有代表性的国外新剧本。《戏剧》旨在促进中国戏剧的专业教学、科研和实践,强调联系活生生的社会戏剧活动的实际,重视戏剧理论的研究,鼓励学术争鸣,并为专业戏剧工作者提供业务学习的信息和资料。《戏剧》强调稿件的学术质量,努力提倡宽阔的学术视野、交叉学科研究和学术创新。

  • 索引序列
  • 新中国第一个体育杂志
  • 中国第一个新闻杂志栏目
  • 中国第一个电视新闻杂志栏目
  • 我国第一个新闻杂志栏目
  • 中国第一个戏剧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