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论文撤稿事件

论文撤稿事件

发布时间:

论文撤稿事件

不会研究结果显示,论文被撤对于论文作者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在论文被撤后的五年内,79名负有主要责任的作者中有45位没能再次发表论文。而对于被撤论文中负次要责任的作者,论文被撤稿对他们的影响也极大。结果也显示,有6%和3%的非主要责任作者在论文被撤后的五年内也没能再次发表论文。尽管没有发现撤稿对于作者合作情况的影响,作者还是找到了撤稿对于作者负面影响的直接证据。论文撤稿后,没有负主要责任的作者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而对其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7月27日,受到社会关注的《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的相关事实核查工作已完成,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调查处理结果。调查显示,被撤稿的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对各责任人将视情节作出相应处理。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科技部已暂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待责任确定后,对无过错作者的项目将恢复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会对将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采取了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下一步,联合工作组将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严格按照程序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将处理决定在本单位网站公布,确保调查处理落实到位。希望能够早日处理存在过错的人员。

国际期刊撤稿事件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

ma of more days and months and years t

重论文 不重实际成果的悲哀

据报道,日前,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发布声明,撤销《肿瘤生物学》所刊登的107篇中国论文,因这些作者编造了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中国科协声明表示,虽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可知,这107篇被退回的中国医学论文,涉嫌的造假手段相当恶劣。他们利用杂志评审制度的漏洞,向《肿瘤生物学》的编辑推荐了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为自己论文的审核人,即同行评审;然后伪造了这些评审的邮件地址,最后假冒专家表扬并通过了自己的论文。据了解,《肿瘤生物学》杂志为英文期刊,因此论文作者的姓名也只以拼音的形式呈现。经过查找,我们仍然无法确定部分人的中文姓名,所以只得采用论文中出现的姓名拼音。

论文撤稿邮件

可以撤。联系编辑部申请撤稿

邮件没有用,如果想撤,两个办法,一,打杂志社电话,要求撤稿。2,直接改投它刊,这里一般是不会出问题,但是有的杂志会查有无一稿多投现象。即使有也没关系,最坏就是退稿,不录用。

国际期刊撤稿事件查询

韩春雨,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理学博士,现任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春雨事件指的是韩春雨撤稿事件。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即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时兴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2016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发表声明称,“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作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之一,作者须将材料、数据、代码和相关的实验流程及时向读者提供,不可加以不当限制”。2017年1月9日,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沈啸为发明人的专利—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因申请人未在规定期限内答复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该专利的申请被视为撤回,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该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通知书”。2018年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学公布韩春雨团队撤稿论文的调查处理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表的基础,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已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并收回了科研经费,收回了韩春雨团队所获校科研绩效奖励。扩展资料  韩春雨研发出基因编辑新技术NgAgo-gDNA的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生物技术》上,向此前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发起了挑战,该成果打破了国际基因编辑技术的垄断,实现了中国高端生物技术原创零的突破,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剪刀”。《自然》杂志执行主编尼克坎贝尔评论说:“虽然这项新技术还处于初期,但有一些理由让我们相信它与现在普遍使用的CRISPR-Cas9技术相比有多种优势,特别是在更精准的基因编辑方面。”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而CRISPR/Cas9技术自问世以来,就有着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技术不断改进后,更被认为能够在活细胞中最有效、最便捷地“编辑”任何基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春雨

据报道,日前,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发布声明,撤销《肿瘤生物学》所刊登的107篇中国论文,因这些作者编造了审稿人和同行评审意见。中国科协声明表示,虽然作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也理应对此承担责任。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可知,这107篇被退回的中国医学论文,涉嫌的造假手段相当恶劣。他们利用杂志评审制度的漏洞,向《肿瘤生物学》的编辑推荐了肿瘤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为自己论文的审核人,即同行评审;然后伪造了这些评审的邮件地址,最后假冒专家表扬并通过了自己的论文。据了解,《肿瘤生物学》杂志为英文期刊,因此论文作者的姓名也只以拼音的形式呈现。经过查找,我们仍然无法确定部分人的中文姓名,所以只得采用论文中出现的姓名拼音。

是的。最常出现的情况是期刊编辑收到研究论文有错误的信息,然后展开调查,如果调查发现是不端行为,便会发出撤稿通知。根据COPE,撤稿内容需说明论文被撤销的原此次撤稿涉及的单位较广,包括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首都推荐通过后,作者就可以通过这些假的评议专家身份,为也不是傻子,扎堆造假,这是生怕出版商。

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多吗

杂志社要求提供原始数据是有可能会撤稿的。撤回稿件都是发生在编辑要求投稿作者提供原始资料后,比如更详细的临床数据、实验数据或者未经剪裁的Western Blot原始图等,或者要求补充实验。论文发表后被撤稿的事件越来越多被媒体报道,尤其是国际著名出版商接连发生大规模撤稿事件,更加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撤稿属于期刊正常纠错机制的一种。对作者来讲,如果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中存在错误或失误。撤稿的原因介绍:撤稿需要及时公开说明并修正,这也是诚实守信、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的体现,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怀疑、纠错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得以发展的;对期刊来讲,则需要及时去修正文献,保证文献的正确性。因此正确客观看待撤稿问题非常重要。撤稿无论对于作者还是期刊来讲,都是不希望发生的事情,会对作者、读者和期刊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是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撤稿,作者可能还会面临来自所在科研机构和资金支持等部门的调查和惩罚,都应尽可能避免。

当地时间4月20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一次性撤回107篇来自中国的医学论文,发表时间为2012年至2016年。撤稿原因是论文作者通过“第三方”中介投稿,伪造虚假同行评审。换而言之,论文作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因虚假同行评议而大规模撤稿,暴露的是从作者投稿动机、第三方作弊机构、期刊审稿机制整个论文发表链条的问题。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存在,同行评议机制的漏洞“在中国,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注:一些提供论文代投服务的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巴特勒(Peter Butler)参加了此次的调查,他对澎湃新闻()表示,同行评审及投稿过程中的造假问题是全球性的,并非任何国家所特有。除了第三方中介,期刊是不是应该承担部分失职责任也成为热议。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官方网站透露,在4月18日,中国科协就撤稿事件会见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说:“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2015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注:在2015年、2016年,《肿瘤生物学》因虚假同行评议,进行过两次批量撤稿。)这涉及到此次撤稿的共同原因是论文伪造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是决定一篇投稿论文能不能在期刊发表的重要机制。一般而言,论文作者向期刊投稿后,期刊编辑会邀请具有专业知识、和作者没有利益相关的学者,评议论文的价值和质量。期刊主编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决定是不是接收论文。同时,和很多期刊的做法一样,《肿瘤生物学》此前规定,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合适专家。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专家进行评审,但这本基于科研诚信的制度同时意味着有空可钻。造假者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如果期刊选择他们作为审稿人,会得到一份第三方中介机构发来的热情洋溢的正面评议回执,从而“助推”论文发表。在和中国科协的会谈中,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表示:“在撤稿事件中,出版集团确实存在期刊编辑对评审专家信息、评审专家评审意见审核不严格等问题,正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内控机制,出版集团已经解除与涉事期刊的合作。”为何医生群体成为这批撤稿论文的主体据澎湃新闻()统计,被撤稿的107篇论文作者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研究机构。其中,相比高校研究人员,此次被撤稿的论文作者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学附属医院成重灾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在列。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来自各大医院的第一作者所属科室时,泌尿外科和普外科的比重最多,分别占比13%、12%,其次是神经外科,占比7%。统计来自各大医院的第一作者所属科室时,泌尿外科和普外科的比重最多。来源: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医生群体的身影出现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和目前国内的医生评价体系有所关联。医生晋升、评职称需要论文,有的医院还会对论文发表在哪一类期刊有硬性要求,比如需要是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之一)收录的文章。比如,据《知识分子》披露,在国内某三甲医院的“卫生技术医师系列评聘标准”文件中,要满足“正高标准”的第一条要求便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本专业研究性论著,SCI单篇影响因子大于等于0,或影响因子大于等于0的2篇以上,或影响因子大于等于0的4篇以上。这意味着医生若想晋升,在问诊之余还需撰写医学论文,根据医院评价体系来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此次宣布撤稿的《肿瘤生物学》期刊是国际肿瘤及生物标记物学会(ISOBM)的官方期刊,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926。它虽然是肿瘤学领域偏低级别的期刊,但仍属于被SCI收录的一类。

  • 索引序列
  • 论文撤稿事件
  • 国际期刊撤稿事件
  • 论文撤稿邮件
  • 国际期刊撤稿事件查询
  • 国际期刊撤稿事件多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