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吉林农业期刊官网首页

吉林农业期刊官网首页

发布时间:

吉林农业期刊官网首页

我可以帮你,也可以考虑一下 中国农业信息 杂志

农业类的可以发表,农业与技术,江西农业,种子科技,南方农业等。学术期刊都是公开发行的,全国通用的,具体以学术网站为准的如还有不明白,可问偶

期刊介绍本刊是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管,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全国农业类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等全文收录期刊。被中国出刊科学研究所、龙源国际期刊网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评为中国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排行TOP100。它集实用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于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本刊的读者主要为广大农村经济联合体、主要农业科研院所、高校院校、政府、企事业单位。投稿邮箱:

吉林农业科学期刊官网首页

我可以帮你,也可以考虑一下 中国农业信息 杂志

一、《农业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本刊编委会决定,2000年农业工程学报第6期拟将以英文正文和中文摘要形式集中向国内外隆重介绍中国农业工程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研究成果。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双月刊)曾用刊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农业管理科学)1985年创刊,刊发三农研究的最新成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刊发各高校、科研机构的前沿理论成果。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三、《茶业通报》(季刊)创刊于1957年,由安徽省茶业学会主办。交流国内外茶叶科学技术,介绍茶叶商业知识,发表茶树病虫害防治、制茶、茶叶机械、茶叶审评检验、茶叶贸易出口、经营管理、名茶等方面科学研究成果、典型经验及动态。主要栏目:综合、生态、生化、栽培、植保、制茶与检验、经贸。四、《新疆农业大学学报》本刊是新疆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生物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及栽培、植物保护、土壤农化、农业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及基础学科等方面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以及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快报等,涵盖了农林牧各学科。五、《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全国唯一的一种有关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及其它特种油料作物有关品种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土肥植保、综合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测试技术等方面的首创性研究论文、综述专论等。

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棉花种子

期刊介绍本刊是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管,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办的全国农业类优秀期刊。是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国际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等全文收录期刊。被中国出刊科学研究所、龙源国际期刊网全球中文电子期刊协会评为中国期刊网络传播国内阅读排行TOP100。它集实用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于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较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本刊的读者主要为广大农村经济联合体、主要农业科研院所、高校院校、政府、企事业单位。投稿邮箱:

吉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

本刊声明最近发现,有些不法之徒窃取《吉林地质》杂志刊号、封面等杂志信息,以《吉林地质》杂志网站的名义收录论文。为维护我刊的良好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吉林地质》郑重声明如下: 我刊在线投稿网站已经暂时关闭,在新网站投入使用前,现在网络上所有网址均是假冒网站。本刊与其他任何网站无合作关系,请广大作者注意甄别,谨防。我刊保留对涉嫌侵权的单位或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投稿的联系信箱是:; 联系电话:0431-88522864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经协商,《吉林地质》期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同时进入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等知识服务平台。凡本刊发表的论文,将同时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知识服务平台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作者著作权使用报酬(包括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等各种使用方式的报酬)按作者与本刊的约定执行。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吉林地质》编辑部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2厂 定额补助 四川省西昌市长安北路 机械加工、选矿设备的制造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6地质队 定额补助 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大道西段6号 地质矿产、固体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勘探、探矿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质灾害治理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8地质队 定额补助 崇州市金带街199号 为国家建设提供地矿勘查服务

吉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网站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10个市级监测站(隶属省总站)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2人(高级职称者40人,中级职称者13人,初级职称者29人),其他人员22人(见表)。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78年10月,当时称为吉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1993年更名为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职能是:负责吉林省地下水环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农业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监测;负责吉林省地质灾害监测、评价、预警与防治;负责吉林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水情预报、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统计处理、地质环境公报编制;从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矿泉水资源、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与保护等。为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负责对全省10个地市监测站进行业务指导。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从左至右:党委副书记孟庆军、站长王延亮、副站长姚克强、总工程师赵清华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目前吉林省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地热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吉林省地下水监测覆盖面积78537km2,监测点总数786个,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水监测点构成,共有717个(国家级99个、省级97个、地市级统测点521个);水质监测点101个(国家级);泉水监测点2个(国家级)。地下水部分监测点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锈蚀、淤堵和其他原因而中断监测,其中轻微淤堵74个,严重淤堵8个。地下水位、水温监测区为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测钟、万用表、普通温度计,水位监测频率为每5天1次。泉水流量监测主要采用堰测或流速仪测量每月1次。目前在全省已安装15台自动化水位监测仪。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由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群测群防点210个(滑坡30个,崩塌60个,泥石流110个,其他地质灾害10个),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2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5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套(全站仪);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1套;实验室1个。2008年通过松嫩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项目,于2008年12月下旬安装了15台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并配备了15个监测孔保护装置,用于松嫩平原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工作。2008年为完成好松嫩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项目的高程测量工作,自筹经费购置了华测X90-GNSS高程测量仪。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经调试95%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四、信息化建设情况(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4年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研究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环境信息网等主要预报设施,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地下水水位和水温自动记录仪(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截至目前,吉林地质环境信息网正在筹备之中。(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目前总站已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其中,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2005年5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给全国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下发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同时进行了操作和使用培训,现已形成了1990~2008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2004年7月,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吉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4年以来,通过吉林电视台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40次,四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8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经过30年的积累,基本查清了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动态变化的因素。国家级点监测资料,上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为编制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提供原始资料。吉林省监测分站曾为延吉、吉林、松原、白城、通化、白山等市的地方政府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为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遏制由于地下水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供了有效、可利用及具有连续性的基础资料,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仍有延吉和吉林两分站在为当地建设提供地下水监测服务以及城市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的服务。六、法制建设1999年1月11日,经吉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颁布《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版于2009年3月24日通过并将于2009年6月1日实施。2007年1月1日颁布《吉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条例》。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进展 岩石学报 资源科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经济地理 气象 中国沙漠 古地理学报 地学前缘 高原气象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干旱区研究 水科学进展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测绘学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沉积学报 遥感学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海洋与湖沼 地质科技情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湿地科学 冰川冻土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遥感技术与应用 地球与环境 地质与勘探 测绘科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测绘通报 海洋工程 热带地理 海洋科学 测绘信息与工程 世界地震工程 海洋湖沼通报 地层学杂志 矿物学报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海洋技术 空间科学学报 海洋地质前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天文研究与技术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海洋科学集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地质学报 广东气象 地球物理学报 当代经济管理 大气科学 地球物理学进展 海洋开发与管理 地质通报 地质论评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气象研究与应用 应用气象学报 石油实验地质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第四纪研究 气象学报 湖泊科学 热带气象学报 气象科技 石油物探 海洋学报(中文版) 中国地质 现代地质 大气科学学报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山地学报 地理空间信息 遥感信息 地球化学 海洋通报 矿床地质 水文 地球学报 地质科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灾害学 物探与化探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遥感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气象科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工程地质学报 矿物岩石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气象与环境科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测绘工程 高校地质学报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世界地质 岩石矿物学杂志 陕西气象 地震地质 国土资源情报 气候与环境研究 台湾海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测绘 新疆地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国际地震动态 气象与环境学报 中国农业气象 资源环境与工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国土资源导刊 山东国土资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洋科学进展 中国海洋平台 地理信息世界 地震学报 沙漠与绿洲气象 南方国土资源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中国岩溶 海相油气地质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现代测绘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地质力学学报 海洋预报 地质找矿论丛 干旱气象 浙江国土资源 贵州气象 西北地质 四川地质学报 海洋学研究 暴雨灾害 山东气象 海洋信息 铀矿地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内蒙古气象 地震 北京测绘 地震研究 气象与减灾研究 地质与资源 云南地质 吉林地质 地矿测绘 贵州地质 西北地震学报 黑龙江气象 测绘 地质学刊 世界核地质科学 地质调查与研究 上海国土资源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国土资源信息化 测绘技术装备 浙江气象 资源调查与环境 安徽地质 西部资源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中国地震 吉林气象 化工矿产地质 华南地质与矿产 华南地震 天文学报 甘肃地质 天文学进展 华北地震科学 青海国土经略 Applied Geophysics 福建地质 极地研究 震灾防御技术 陕西地质 防灾减灾学报 山西地震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内陆地震 四川地震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城市地质 高原地震 时间频率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国外测井技术 资源导刊 海洋世界 地图 国土资源通讯 城市与减灾 今日国土 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 青海气象 江西测绘 山西气象 黄金地质 防灾博览 华北国土资源 中国测绘 世界地震译丛 湖南地质 测绘科技情报 岩相古地理 测绘标准化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测绘文摘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nual Report 大地纵横 气象教育与科技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北京地质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 南海地质研究 江西地质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西北地质科学 福建地震 天文爱好者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内蒙古地质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lobal Geology Abstracts of Chinese Geological Literature 江西地质科技 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时间频率公报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人天科学研究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Continental Dynamics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 地震地质译丛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集刊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Journal of Arid Land Geoscience Frontiers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 国外火山地质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你可以到佰腾科研导航站上去找找,可以先在“期刊”分类里搜索一下,如果没有合适的就按照学科分类来查询。希望能帮到你。

吉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网址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10个市级监测站(隶属省总站)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0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2人(高级职称者40人,中级职称者13人,初级职称者29人),其他人员22人(见表)。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78年10月,当时称为吉林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1993年更名为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职能是:负责吉林省地下水环境、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农业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监测;负责吉林省地质灾害监测、评价、预警与防治;负责吉林省地下水环境质量及水情预报、地质环境监测信息统计处理、地质环境公报编制;从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矿泉水资源、地热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与保护等。为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负责对全省10个地市监测站进行业务指导。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从左至右:党委副书记孟庆军、站长王延亮、副站长姚克强、总工程师赵清华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目前吉林省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地热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吉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吉林省地下水监测覆盖面积78537km2,监测点总数786个,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水监测点构成,共有717个(国家级99个、省级97个、地市级统测点521个);水质监测点101个(国家级);泉水监测点2个(国家级)。地下水部分监测点由于年久失修,自然锈蚀、淤堵和其他原因而中断监测,其中轻微淤堵74个,严重淤堵8个。地下水位、水温监测区为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测钟、万用表、普通温度计,水位监测频率为每5天1次。泉水流量监测主要采用堰测或流速仪测量每月1次。目前在全省已安装15台自动化水位监测仪。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为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由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群测群防点210个(滑坡30个,崩塌60个,泥石流110个,其他地质灾害10个),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2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5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套(全站仪);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1套;实验室1个。2008年通过松嫩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项目,于2008年12月下旬安装了15台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并配备了15个监测孔保护装置,用于松嫩平原地下水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工作。2008年为完成好松嫩平原地下水动态调查项目的高程测量工作,自筹经费购置了华测X90-GNSS高程测量仪。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经调试95%处于稳定运行状态。四、信息化建设情况(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4年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门成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研究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地质环境信息网等主要预报设施,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地下水水位和水温自动记录仪(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截至目前,吉林地质环境信息网正在筹备之中。(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目前总站已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其中,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大部分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2005年5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给全国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下发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同时进行了操作和使用培训,现已形成了1990~2008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2004年7月,吉林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吉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4年以来,通过吉林电视台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40次,四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8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经过30年的积累,基本查清了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动态变化的因素。国家级点监测资料,上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为编制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提供原始资料。吉林省监测分站曾为延吉、吉林、松原、白城、通化、白山等市的地方政府开展了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为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遏制由于地下水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供了有效、可利用及具有连续性的基础资料,为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仍有延吉和吉林两分站在为当地建设提供地下水监测服务以及城市水文地质勘察等方面的服务。六、法制建设1999年1月11日,经吉林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颁布《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修订版于2009年3月24日通过并将于2009年6月1日实施。2007年1月1日颁布《吉林省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保护条例》。

不错

同问

  • 索引序列
  • 吉林农业期刊官网首页
  • 吉林农业科学期刊官网首页
  • 吉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
  • 吉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网站
  • 吉林地质期刊官网首页网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