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从文献到当代艺术pdf

从文献到当代艺术pdf

发布时间:

从文献到当代艺术pdf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感受旅美文化战略学家赵晓明教授学术报告会据华语国际通讯社记者戚音茵2008年5月25日华盛顿报道,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著名文化战略学家赵晓明教授当天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大楼会议中心作了一场题为“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的专题学术报告。来自美国、加拿大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团体、画廊等机构的四十余位专家、教授、画家、音乐家、评论家、批评家、收藏家和访问学者出席了报告会。演讲从大卫克拉克的观点为前提展开,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代美欧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 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但是美欧对中国艺术及东方思想的简单化认识主宰了过去的全部艺术史,美欧艺术界基本缺乏对现存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接触。西方的大师们对于现代艺术历史的叙述是他们觉得从当代中国艺术中无所可学,尽管还会有少数艺术家继续会寻找与前现代东方艺术和思想的交汇处。尽管今天世界已是全球化时代,文化间的旅行和信息高速流通十分便捷,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存在的东西方文化认知上的非对称性今天依然存在,那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了解他们的美欧同行在做什么,而反之则不然。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美国对当代中国艺术的兴趣开始增长,但这种兴趣的动力是源于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是源于策展商人,而不是源于美国艺术家,而且这种动力常常需要从美国商业艺术展卖会上去体验,而非美国艺术家们的创作中心和大学。当然也有少数有影响力的学术性活动及展览已在美国开始。比如“国会山上展艺术”:由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国会图书馆和美国国家民俗中心共同主办的。这些交流活动和展示可以称为是一种进步,原有的东西方的文化力量在这里发生微妙变化,但是赵晓明教授认为这远远不够。他认同当代中国艺术在不远的未来还可以在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视野中放射光芒这种观点。尽管,大卫克拉克的观点仍认定中国当代艺术对西方来讲是一个暂时的新鲜玩意,或是被视为一种欣慰,即这个越来越像西方的东方世界正在学说西方的“艺术”语言。比如王广义的作品,颠覆了文革时代的肖像画法,以调侃共产主义,让步于资本主义的世界观,在某种程度上,这对支持资本主义价值的人而言是易读的。这样的解读使得这些作品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瓦解的意识形态完全一致,这种意识形态曾经指导美国在冷战后时代的外交政策。作品中存在的其它东西仅仅被认为是地域色彩,即使图案中有些清晰的政治痕迹也是安全可控的,对美国价值或者国家体系不构成任何挑战,对西方现状没有影响。这在前苏联解体之前,一些前苏联的前卫艺术家作品在美国备受追捧,这些作品被美欧收藏家视为“在极权高压下,少数人发出的真实声音。” 但当前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真实反映人们生活的写实主义作品在前苏联蔚为大观,这使美欧藏家对社会主义生活形态的臆想破灭,那些曾经天价的画也跌到了地上。而值得注意的是另一位中国当代画家王易罡,其散播艺术自由的东方价值观,在自由美国并非理所当然。过去的三个月里,当美国亚洲文化学院为他举办的美国画展活动期间,美国的公众和美国的美术馆,曾经为了他的艺术自由和政治原因讨论其在美国展览的某些作品,在大学、在美术馆和在媒体上持续发出两组尖锐的对抗的声音,他是反战还是反美?然而正是这种对抗,为王易罡和中国当代艺术赢得了可贵的话语权和显眼的历史痕迹。推动交流对于提高中国艺术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地位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为交流可以凸显产生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中国当代艺术出现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出现在国家民俗中心和史密苏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这类美国文化艺术殿堂时,加快了中国艺术在西方世界声誉的建立,但是今天中国艺术界重度商业化拜金的阴影使得这类学术层面的努力受到威胁。原因之一是,几乎没有中国商业型策展人能全面了解美国,因此鲜有能力去“发现”相对来说不为人知的艺术交流平台。中国艺术往往在跨越国际的展览中是孤立的,西方在理解中国本土所强调的问题时有其自身的固有框架,而中国当代艺术人在这个框架中却并未感到不自在的。这是一个必须迅速改变的现状。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的策展人将中国当代艺术带给了西方观众,但他们给予世界有关中国当代艺术产生背景的形象却是十分散乱的,所以提供这一背景阅读的重任应该是中国艺术史家。然而迄今为止,艺术历史已经证明在展现中国艺术的成就方面艺术史界远非商业策划界拿手,如果中国艺术历史界要充分面对这个时代挑战尚需很多改变,但赵晓明教授随之介绍说他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领域的变化,作为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是这种力量的先行者。除了在中国艺术历史研究的领域之外,在艺术历史与艺术批评之间亦存在一道令人遗憾的鸿沟。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一样在把当代中国艺术介绍给更为广泛的观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他们并未能完整地提供所需的丰富的背景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西方观众通常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中国当代艺术是在历史的真空中发展的。如果要避免以一种浮浅的西方接纳方式来框定当代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学界就必需全面准确地向西方来展示有力量的方法。完全废黜对艺术现代性的唯西方中心的思维与论述。在这个演讲中,赵晓明教授显然不是要简单而广泛涵盖在此前世界艺术历史文献中边缘化了的中国现、当代艺术,而是要在整个艺术史中打开新的视角来消解现存的西方霸权。只有当这些全新多样的视角通过对话的方式出现,而不是事先就赋予这些视角优先权,学术界才可以说艺术历史已经成为全球化的一门学科。而全球化需要洞察到地域意义的本性和排除居高临下大一统的观点。当今在美国大学、文化机构中工作的海外裔成员扮演了重要角色,引起人们注意到少数族裔为美国所做出的文化贡献。同样华裔人数在美国不断激增,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也有了与日俱增的政治上的自我意识,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对此也给予了回应,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大博物馆愿意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办展的原因之一。“现在重要的是向世界彰显中国艺术成长的地域背景,在这一背景意义中,中国当代艺术扮演了一个积极而特定的文化角色。当然不是说艺术只能在其原生地才有意义,也不是指背景是理解作品的唯一方式。强调地域,不是争辩地域背景比其它内容更为真实具体,亦非否定全球化的力量在文化方面的存在。地域概念并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一个残余文化空间。这个概念是视地域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背景,全球化的力量在其中周旋。就这一问题赵晓明教授在演讲中特别列举了二零零七年四月在美国一年一度的庆祝“亚裔月”期间,中国上海音”乐学院艺术歌曲演唱家邱曙苇在华盛顿大受欢迎的独唱音乐会来证明跨文化交流中的地域力量。在谈到美国当代艺术时,赵教授介绍说,美国建国以来的艺术历史一直被认为没有走出欧洲艺术的阴影,而从安迪?沃霍尔这一代起,美国艺术不仅具有自成一体的艺术面貌,也形成了以艺术史批评、艺术馆展示、艺术商业和艺术基金构成的完整的现代艺术体系,从而使二战后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不仅如此,它在六、七十年代创造的波普艺术、概念艺术、大地艺术、极少主义以及Video艺术等,事实上在艺术思潮和美学上反过来影响欧洲艺术。美国艺术创造的奇迹,以及由此建立的世界艺术中心的地位,一方面跟美国在战后确立的帝国综合国力有直接的关系。这表现在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得一大批美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大量收藏仅有十年不到时间的当代艺术品,各种州立和私立的的美术馆、基金会以及画廊大量涌现,这在客观上为美国艺术的崛起提供了经济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在战后超国家的帝国结构、以及发达成熟的商业和都市文化体系的形成使美国人的世界观和自我情感世界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具有的新特质,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新艺术提供了新的情感资源和思想背景。另外,美国在战后建立起来全球传媒体系和大学精英文化研究体系也在客观上为美国艺术的理论总结和全球传播提供了推动力。当然如果仅仅认为美国只是依靠发达的经济实力和帝国的综合优势就能使纽约成为取代巴黎的世界艺术中心,这就太简单化了。事实上,日本在八十年代经济起飞阶段也曾拆巨资大量购买西方艺术品,但并没有成为艺术中心,甚至也未能成为亚洲艺术中心。美国艺术的崛起,本质上无疑是由于涌现了像安迪?沃霍尔、勒维特、史密森、瑙曼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的确改变了或至少怀疑了长期以来有欧洲艺术建构起来的艺术本质,在对艺术概念本身、艺术和商业、艺术和大众文化、艺术和美术馆、艺术和哲学、艺术和电子影像、艺术和抽象视觉等广泛的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突破,而反过来看二战后的欧洲现代艺术,除了像波依斯,的确没有像美国那样取得现代艺术本质方面的前卫性突破。现代艺术起源于巴黎和欧洲等地的现代主义时期,在二战前,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苏俄的构成主义、到巴黎的超现实主义和达达主义,美国基本上只有学习的份。但二战后,轮到欧洲老大哥向美国弟弟学习了。二战后的五十年代,美国的上层阶级像洛克菲勒家族和艺术界人士像批评家格林伯格等开始酝酿推动具有美国艺术风格的当代艺术,由于文化冷战的契机,以纽约现代美术馆为代表的美国右翼资产阶级和中央情报局联手推动以波洛克、德库宁为代表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作为美国战后标榜非意识形态化的纯粹艺术的文化形象,以对抗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艺术。抽象艺术虽然仍然来自欧洲的现代传统,但格林伯格强调了它的自由奔放的现代美国的“牛仔”特色。抽象表现主义实际上是美国艺术具有膨胀的自我意识和主动强调非欧洲化的萌芽时期,但实质上并没有脱离欧洲现代绘画的基本性质。随即赵晓明教授指出,在艺术教科书中,常常是结论性地认为,抽象绘画是西方艺术家的原创;从蒙德里安(1872~1944年,荷兰画家),到康定斯基(1866-1944,俄国画家),再到美国的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的历史,被定格在当代的100多年的时空中。但是,在赵教授的理解中,抽象绘画的内在精神和表现元素,更是根植于中国艺术的传统之中,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晋代绘画,甚至可以回归到中国象形文字的起源和书法艺术的传统之中。赵晓明认为,抽象绘画艺术的源头,在东方而不在西方。东方的绘画艺术,诗歌艺术,以及哲学传统,其中的一个相通之处,就是追求“意境”,强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灵境界。而当代西方艺术家对于抽象艺术的贡献,主要在于把西方绘画艺术中的油画表现方法,特别是对“色彩”和“光感”的应用,融合到“写意”的抽象绘画的表现元素之中,于是自成一格,形成一个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流派。这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后绽放出新的艺术生命的一个绝佳的例子。但是,如果把抽象绘画理解成西方艺术家的原创,则是本末倒置。赵教授还认为,由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现代抽象绘画所表达的,是从物象世界中抽离出一种形式,因此是一种“形式表现主义”,或“形式抽象主义”。这种“形式主义”缺乏生命的力度和深度,缺乏与物象世界的有机结合,最后,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崛起于一时,却难以后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抽象绘画艺术,“从形式到形式”,只走了100多年就成了无源之水了。抽象绘画艺术只有回到东方的审美传统,把生命的情绪体验作为艺术的诉说对象,才能永葆艺术生命之青春,在这一领域,赵晓明教授特别例举了中国当代抽象派画家吴少清。美国艺术真正的非欧洲化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安迪?沃霍尔首先开始了对美国商业文化和流行视觉的自我认同,他的大量言论、艺术作品和生活方式都在强调艺术的商业化、流行酷文化、艺术家的明星化和对物质主义的认同没有什么不对的。这种对商业“我喜欢故我在”的自我方式在同时期的欧洲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但事实上,美国的其它艺术家也没有完全像安迪?沃霍尔那样强调与商业一起糜烂和艺术的资本化。七十年代更多的优秀艺术思潮实际上是反商业和反体制的,像大地艺术家史密森在尤它州盐湖上1,500英尺长的的螺旋形岸堤;海因兹在内华达州创作的一个1500英尺长、50英尺深、30英尺宽的巨大裂口,共爆破了24万吨岩石;德?玛丽娅利用自然雷电的在野外树立了几千个金属杆的“闪电场”作品。这些艺术家长期在没有人烟的荒野进行无法收藏的艺术创作,大地艺术也突破了美术馆围墙的艺术概念。勒维特的概念艺术也打破了美国艺术没有哲学思想的偏见,概念艺术几乎达到自欧洲现代艺术以来自我颠覆的一个极致,也奠定了后来风靡世界的观念艺术思潮的思想基础。勒维特本人思想严密,他的认为艺术首先是观念的思想是观念艺术从杜尚以来最严密的理论阐述。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基础在战后虽然如日中天,但实际上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三十年内,进行先锋探索的艺术家都处于经济极端艰难的时期。大部分美国民众、中产阶级和上层阶级实际上并不认同和理解这些后来为美国赢得世界影响和帝国形象的先锋艺术。五十年代的波洛克几乎穷困潦倒;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一开始在六十年代无人问津,十年后才开始大量销售;而像海因兹等人在荒野几乎过着流浪艺术家的生活,却从未放弃对艺术的无限追求。演讲中赵教授说他前不久读到一篇刘骐鸣名为“艺术和金钱:中国当代艺术的锦绣‘钱’程”的文章,文章是这样开场的:“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俯瞰外滩的上海新视角餐厅酒廊的一间贵宾房里,胡椒生牛肉片,煎黑鲈,一道道西式菜点骆绎上桌,席间响起喧闹的劝酒声和清脆的干杯声。坐中的不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或者官宦贵人,而是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等二十多位中国当代很有名气的先锋艺术家,还有他们的宾客。他们在此聚会,当然不只是为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他们从北京等地专程来此,是为了参加方兴未艾的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另一位新秀——曾浩的个人新作展览。来自上海的艺术家周铁海啜了口智利红酒,抿抿嘴说道:“这样的宴会之前就有过的了,但是'最近'特别的多。”这次宴会选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一座建于1916年的历史建筑——外滩3号中。外滩3号的屋檐下,同时容纳了阿玛妮旗舰店和和沪申画廊,似乎也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锦绣‘钱’程”。对这种报道性文章所描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现实骄傲,赵教授却未按惯例就其推崇的艺术家普世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价值观和追求真理的道德力量角度来作任何评论与分析。演讲的最后部分,赵晓明教授介绍了美国对于文化艺术赞助的体系和方法,他说:根据2003年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The National Endowment of the Arts)的预算,美国政府为文化艺术事业提供5亿美元的拨款。国家艺术基金会是美国政府赞助艺术家和学者的最大公共资金来源。据估计,美国公共资金和民间资金每年为文化艺术提供的赞助总额为120亿美元。这两个数字相差悬殊,但这正说明美国采取分散的、基本以自愿为原则的、具有高度活力的机制扶持文化事业。尽管美国的机制与某些国家集中管理的机制不同,但这个机制深深扎根于美国历史,受到美国人民广泛的支持。相对而言,美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实行分权制度的国家。在美国,许多在其他地区由国家提供的服务由各州和各地方或通过支援组织提供。大多数美国人喜欢称国家为联邦(federal),不用中央政府这个名称。联邦政府为维护生气勃勃的文化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美国的个人、公司和其他民间组织则提供大部份资金。这个体制的优越性在于活力充沛:门类繁多和不断变化的文化艺术有数以千计的资金来源为后盾,几乎每一个州都有一些提供赞助的渠道。在欧洲集中赞助文化艺术的模式发源于皇室和贵族扶持文化艺术的传统,后来被现代国家所继承。相形之下,美国历来没有皇室和世袭贵族。美国高举个人自由的旗帜为文化艺术提供赞助,建立了充份依靠民间慈善事业并由政府提供补充赞助和鼓励民间捐款的体制。联邦政府大约为文化艺术提供2%的所需资金,各州和各地方机构提供约8%。但是政府赞助往往可以产生种子(seed)和乘数(multiplier)效应。新建的组织即使只得到较少的联邦赞助,也具有很大的意义。某个艺术家或艺术机构一旦得到联邦政府的认可,往往会在民间赞助方眼中获得一定的地位。据最大的联邦赞助来源国家艺术基金会估计,政府赞助的每一个美元可帮助受益机构吸引7至8美元的民间赞助和收入。既然很多赞助决策不由华盛顿做主,在美国艺术家们就不必那么积极地向政府官员证明自己工作的价值,没有一个政府机构可以对美国的文化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从不利用拥有的资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美国艺术界。与此同时,美国的慈善事业规模庞大,大量各类文化艺术活动都能得到可靠的赞助。美国有1,500个专业剧场、1,200个交响乐团和大约120个歌剧院团。在这样一个幅员横跨美洲大陆的国家,很多人居住在距离大城市文化中心很远的地方,所以分散化的政策有助于文化艺术更贴近人民。美国的联邦政府对文化艺术的最大贡献可以说是慈善捐款的税收减免,大多数美国人可从应缴的收入税中扣除为合格的非营利组织捐款的部份。即使没有这项税收优惠,美国人仍然愿意赞助文化艺术。美国民间慈善捐助的风气远远早于收入税的诞生。但是由于有了税收减免,民间捐助的数额大大超过联邦的直接赞助。据估算,2003年民间资金为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提供的赞助总额为120亿美元,全美人均捐款42美元,其中约一半来自个人捐款,三分之一来自基金会,其余来自公司企业。美国对文化艺术的赞助并不限于捐款。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文化团体更多地依靠门票收入。例如,美国管弦乐团的收入有40%音乐会门票,德国管弦乐乐团从政府直接获得的赞助可能占80%。美国的体制有助于每一个人以个人的娱乐开支为自己喜爱的音乐、戏剧和文学提供赞助。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曾捐赠5亿美元,其中部份款项用于建立了3,000个公共图书馆和一所大学。卡内基曾经说道:“我决定停止聚敛,着手明智分配财产这个更严肃和更艰难的任务。”其他建立基金会的工商巨头有亨利?福特、约翰?洛克菲勒等。今天还有很多人继续为文化艺术提供赞助。如果不了解美国公共部门和民间部门交相辉应的关键作用,就无法对美国文化艺术事业进行完整的考察。世界各国都希望以符合本身特定价值观和历史积淀的方式赞助文化艺术,创造丰富的艺术和文化生活。美国通过一个灵活的机制扶持文化艺术,以公共资金为杠杆,同时鼓励民间捐款,发扬个人的自主性。在一个半小时的精彩演讲尾声时,赵晓明教授用一句“艺术的力量能触动心灵,开阔思想。” 来结束全场演讲。

《电影艺术 : 形式与风格(插图修订第8版)》([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kjk51jh8TX2Y5bg 提取码: r3js书名:电影艺术 : 形式与风格(插图修订第8版)作者:[美]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译者:曾伟祯豆瓣评分:1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5-7页数:632内容简介:三十年来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电影教程全新修订版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亲自推荐上千张原始底片的放大照片几十部电影的全景式分析百来位重要影人的经验箴言海量文献及深入研究建议【内容简介】《电影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电影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形式”与“风格”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做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作者简介: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 1947 ~ )和夫人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 1950 ~ ),当代美国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传播艺术系荣誉教授,国际电影学界最多产、最伟大的教科书编撰者之一。波德维尔是“认知电影理论”的创始人,并以其对小津安二郎、爱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以及对电影叙事学、香港电影和电影风格史的研究而广受尊敬,目前他受聘担任法国电影资料馆(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顾问一职;汤普森则是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认的新形式主义经典著作。

当代艺术文献

2006年作品《箐华瑞佳人系列》北京798艺术区前方画廊双人展2007年作品《箐华瑞佳人系列》画展北京大路美术馆2007年作品《箐华瑞佳人系列》北京798艺术区具象画廊个人画展2008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中国宋庄美术馆2008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画展韩国首尔2008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画展美国华盛顿2008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韩国釜山艺博会2009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美国亚洲资源画廊2009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亚洲艺术博览会2010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798喜神画廊联展2010年作品《中国喜庆瑞景系列》上海普罗旺斯画廊个展2010年作品《中国喜庆瑞景系列》上海艺术博览会2011年作品《瑞丽佳人系列》上海艺洋透视个展2011年作品《瑞丽佳人系列》台北新艺术博览会2011年作品《瑞丽佳人系列》第十四届北京艺术博览会2008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发表2008年作品《大国瑞景系列》《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发表2007年9月15日作品《箐华瑞佳人》北京保利国际拍卖秋季拍卖会2008年6月9日作品《大国瑞景系列》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秋季拍卖会。

国画的简介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编辑本段]国画的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一途。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还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表现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蹈纹彩陶盆 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札、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集中表现了贵族生活的仪礼活动。另一类是描绘水陆攻战的图象,以山彪镇出上的《水陆攻战纹鉴》为代表。其他百花潭铜壶,故宫《宴乐铜壶》都有表现战争景象的图画。这些画幅中,有水陆交战、坚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节。还有描绘水战、陆战的阵势中,表现了冲锋击杀攻坚的细节。士兵有的执剑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编辑本段]国画的发展 国画发展的基本历史进程 侯子墓帛画(西汉)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喦、陆俨少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陈师曾、金城、陈半丁、王雪涛、李苦禅、蒋兆和、李可染等;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何香凝、赵少昂、关山月、黄君璧等人。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更迭,上述地区的画家亦有流动,如抗日战争时许多画家来到西南地区,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20世纪中国画的创新与继承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高举起了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大旗。在美术领域,主张革新的美术家们纷纷响应新文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变革传统中国画来创造新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美术。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部分美术家积极引进西方美术的写生,写实方法,在世纪初形成了学习西方绘画,兴办美术学校的热潮。“写实改造中国画”,主要针对明清时期文人墨画模拟古人笔法,缺少新的创造而进行变革。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风格画家与古代画家作品的比较中,可以部分了解这种变革的特点。 【起因】 封建社会后期,旧文人画家沉浸于对古人笔墨意趣的模仿,日益脱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因袭守旧的局面限制了画家对时代生活和个人感情的表现。与徐悲鸿同为20世纪新美术变革开拓者的林风眠,从突破传统笔墨程式的角度,大力提倡到自然中写生,主张减弱“写”的用笔方法,突出“画”的自由表达特性,力图在中西绘画之间学一种新的创作道路。被推为“中西融合”的代表人物。 【改革】 20世纪力求变革的中国美术家,更加关注对描绘对形象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刻画,更加突出对自然景物表现的个人感受。这些创新探索,与当时中国新文学创作所提倡的“白话文”,“自由体诗”一样破旧立新,开辟了与五四新文化精神相呼应的中国新美术变革的道路。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新时代】 具有千年传统的中国画,经过20世纪的变革历程。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编辑本段]国画的分类 【国画分类概况】 古代国画分科之说法 画分十门 中国画名词。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人物、屋宇、山水、鞍马、鬼神、花鸟等。北宋《宣和画谱》分十门,即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菜门等。南宋邓椿《画继》分八类(门),即仙佛鬼神、人物传写、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兽虫鱼、屋木舟车、蔬果药草、小景杂画等。参见“十三科”。 十三科 中国画术语。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立画家十三科,山水打头,界画打底。”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是:“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当代国画分类之说法 当代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按其题材和表现对象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按表现方法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按表现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代表种类】 人物画 (1)人物画的历史进程: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我国的人物画,历史悠久。据记载,商、周时期,已经有壁画。东晋时的顾恺之专尚画人物画,在我国绘画是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唐代闫立本也擅长人物画。还有吴道子、韩斡等等。都为人物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唐以后画人物画的画家就更多了,历代都有。 徐悲鸿的《泰戈尔像》中国的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2)人物画的画法和表现方法: 要画好人物画,除了继承传统外,还必须了解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体、比例、解剖结构,以及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方能准确的塑造和表现人物的形和神。 画人物有几种表现方法,各有所长,如:白描法,勾填法,泼墨法,勾染法。 山水画 (1)山水画的历史进程: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俗称风景画、风光画或彩墨画),是专门的艺术学科,历史悠久。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自唐代以来,每一时期,都有著名画家,专尚从事山水画的创作。尽管他们的身世、素养、学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够用过笔墨、色彩、技巧,灵活经营,认真描绘,是自然风光之美,欣然跃于纸上,其买相同,雄伟壮观,气韵清逸。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2)山水画的组成: 山水画的组成包括:山、水、石、树、房、屋、楼台、舟车、桥梁、风、雨、阴、晴,雪、日、云、雾及春、夏、秋、冬气候特征等。 (3)山水画主要代表: ◆ 青绿山水 山水画的一种。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 浅绛山水 蔡彦才浅绛山水画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亦称“吴装”山水。 ◆ 金碧山水 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凡用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金碧山水”,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但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中另持一说:“盖金碧者:石青石绿也,即青绿山水之谓也。后人不察,加以泥金谓之金笔山水,夫以金碧之名而易以金笔之名可笑也!” 水墨画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以张铨、江宏伟、贾广键、赵蓓欣、喻慧等为代表的现代中青年画家为现代院体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文人画 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北宋苏轼提出“士夫画”,明代董其昌称道“文人之画”,以唐代王维为其创始者,并目为南宗之祖(参见“南北宗”)。但旧时也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曾说:“自古善画者,莫非衣冠贵胄,逸士高人,非闾阎之所能为也。”此说影响甚久。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姚茫父的《中国文人画之研究·序》曾有很高的品评:“唐王右丞(维)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漫画 水墨漫画,即构思上具有漫画的特点,题材广泛,或讽刺或赞美,但表现手法上运用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兼具其雅致。较之一般的漫画,水墨漫画更具有观赏价值。它的出现 扩展了漫画的表现、观赏领域与品种。中国的水墨漫画也涌现了很多优秀作者,如丰子恺、华君武、黄永玉、韩羽、方成、王成喜、毕克官、徐鹏飞、蒋文兵、何韦、常铁钧、徐进、白善诚、等人,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 花鸟画 (1)花鸟画的历史进程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花鸟作为中国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直是以图案纹饰的方式出现在陶器、铜器之上。那时候的花草、禽鸟和一些动物具有神秘的意义,有着复杂的社会意蕴。人们图绘它并不是在艺术范围内的表现,而是通过它们传达社会的信仰和君主的意志,艺术的形式只是服从于内容的需要。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史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现在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 墨僧写意花鸟画 这一时期的花鸟画较多的是画一些禽鸟和动物,因为它们往往和神话有一定的联系,有的甚至是神话中的主角。如为王母捣药的玉兔,太阳中的金乌,月宫中的蟾蜍,以及代表四个方位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属于花鸟范畴的鞍马在这一时期已经有了较高的艺术成就,现在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以及传为戴嵩的《半牛图》等,都表明了这一题材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水准。 而记载中曹霸、陈闳的鞍马,冯绍正的画鹰,薛稷的画鹤,韦偃的画龙,边鸾、滕昌佑、刁光胤的花鸟,孙位的画松竹,不仅表现了强大的阵容,而且各自都有杰作。如薛稷画鹤,杜甫有诗赞曰:“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 (2)花鸟画的画法 花鸟画的画法大致可分为二类:工笔花鸟;写意花鸟。昆虫亦有工、写之分。表现的方法有:白描(又称双勾)、勾勒、勾填、没骨、泼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样,有悠久的历史。花鸟画的学习步骤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表现的主题有:竹、兰、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鸟有:鸡、鹅、鸭、仙鹤、杜鹃、翠鸟、喜鹊、鹰;昆虫有:鹦鹉、蝴蝶、丰、蜻蜓、蝉,杂虫有:蝈蝈、蟋蟀、蚂蚁、蜗牛、蜘蛛等。 新文人画 新文人画,即“中国新文人画”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1996年北京画家边平山经常同福州画家王和平、河北画家北鱼在边平山先生的“平山书屋”聚晤聊天,由于在艺术见解和追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故萌发了发起中国画联展的想法。后又与南京画家王孟奇、方骏等商定,由天津画家霍春阳在天津美院展览馆操办此次展览,这样,便是“新文人画”的开端。 后来全国各地的画家如:朱新建、刘二刚、王镛、徐乐乐、朱道平、陈平、田黎明、江宏伟等响应并加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新文人画”同“’85新潮”、“星星画展”等成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艺术史的辉煌一页。[编辑本段]国画的特点 造型特征和表现方法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你的邮箱补充下,我发到你的邮箱

介意这个

当代艺术文献展

2003年 中国--比利时“话仙”当代艺术展(厦门)2007年 “抽离中心的一代”70后当代艺术展 (北京)2007年 “ 符号”当代艺术展(北京)2007年 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2007年 上海五角场800号开幕展(上海)2007年 “临界质量”当代艺术展(北京)2008年 2007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2008年 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2008年 德国科隆艺术博览会(德国)2008年 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北京)2008年 “白色诱惑”当代艺术展(北京)2008年 “爱拼才会赢”当代艺术展(北京)2008年 “浮现”新锐艺术家邀请展(北京)2008年 “奢侈品” 顶级私人物品展(北京)2009年 艺术北京(北京)2009年 五四国际青年艺术节(北京)2009年 “对话-融合”捷豹汽车与当代艺术(北京)2009年 北京当代艺术馆“实验”当代艺术邀请展(北京)2009年 法国图尔中国当代艺术展“60 – 70 – 80” (法国)2009年 宋庄艺术节“群落!群落”当代艺术展(北京)2009年 “30度”当代艺术联展(北京)2009年 “安慰剂“当代艺术联展(上海)2009年 “你觉得有意思吗”任宏伟雕塑作品展(北京)2010年 “超现实波普” 雕塑展(天津)2011年 “自选动作”当代艺术展(北京)2012年 意大利—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意大利)

1994个人书法展(广东省汕头市画院)1997个人书法展(广东省湛江市工人文化宫)1998双人画展(上海私画廊)1999国际当代绘画展(德国慕尼黑)2003全国美展广东展(广州广东美术馆)三人画展(广州广东省画院)2004个人画展(广东湛江市博物馆)双人画展(河南郑州市博物馆)2006易水古砚画廊双人展(北京)北京东区艺术中心第一回油画展(北京)北京宋庄第二届艺术节作品展(北京)2007选择与包容——前哨艺术家新作展(前哨画廊)拍卖作品展(上海东廊画廊)邀请展(重庆501艺术基地)生活在宋庄(宋庄美术馆)路在路上——前哨艺术家作品展(前哨画廊)精采中国(97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展)中国·圆明园艺术村时期·前卫·现当代油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家作品大型联展(北京)《前哨艺术》发布会暨艺术家作品展(前哨画廊)两岸当代油画展(台北郑甘美艺术空间)东岸码头首届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展(北京一号地)宋庄制造2(上上美术馆)宋庄艺术家秋季联展(宋庄艺会馆)“宋庄·原创”当代艺术展(北京原创艺术博览中心)当代艺术文献展(北京当代艺术文献馆)中外艺术家在前哨(前哨画廊)太平洋秋拍预展(北京)2008对话宋庄(台湾新竹)力·型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桥艺术中心)名家邀请展(德国)宋庄制造3:与传统打一照面(上上美术馆)上上国际艺术年展(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机语契会——当代国画名家十人展”(北京缘品画廊)2009迎春国画邀请展(荣宝斋画院)恍惚绘画六人展(北京同里香艺术空间)“手感”——纸上小品邀请展(山东济南左右美术馆)“接近”——恍惚绘画五人展(798Noa画廊)天工开悟——(北京当代艺术馆)“和”十人邀请展(一号地)沉静的绝少数——恍惚绘画暨名家邀请展(北京当代艺术馆)在山之水3(北京同里香艺术空间)情色制造情色—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山东油画艺术馆)“余像”绘画邀请展(北京左右艺术区美术馆)水墨社会——当代水墨邀请展(上上国际美术馆)宽度——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馆)新春雅集——名家邀请展(上上美术馆)2010文脉·状态——梅墨生、吴震寰、贾新光绘画学术展(山东省美术馆)意·外——吴震寰、贾新光油画联展(山东左右艺术馆)异象景观——新加坡六人展潜规则·手笔(798实誉空间)宋庄国画院成立暨名家邀请展(宋庄国画院)宽度2——当代艺术展(北京当代艺术馆)“手感”——吴震寰、非马、韩涛三人联展(北京同里香艺术空间)“清风雅逸”——名家扇面展(宋庄国画院)中国表现——中国表现绘画邀请展(北京当代艺术馆)中国表现——中国表现绘画邀请展(798布鲁姆画廊)新浪潮——中国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美国加州大学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期刊--《中国油画》、《典藏-今艺术》、《中国艺术》、《美术向导》、《Art 概》、《澳大利亚艺术新闻》、《MIAMI ART GUIDE美国》、《WYNWOOD THE ART MAGAZINE美国》 》、《Art Monthly Magazine Australia - Art Notes》、《ARTES AND LETRAS》、《Beijing Today Magazin》、《Urbane Magazine》、《Reframed Magazine》、《City WeekEnd Magazine》、《Time Out Magazine》、《Beijing This Month》 等。作品集--《中国当代艺术》、《画家村》、《中国当代艺术文献》、《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家工作室》、《国际艺术营》报纸--《文艺报》、《ARTES AND LETRAS美国》

傅文俊个人作品展文集与画册:《一切历史都是走过场》、《走过场》、《无生无死的呓语》、《太阳当空的部落》、《退场》、日本东京都美术馆第35届海外艺术家邀请展AJAC。09 《中国改革报》,傅文俊新作亮相上海艺术影像展07 《中国航空旅游》第7期 ,14-152014 《艺术印象》第5期,封面人物,14-29,作为观念摄影的观念,再读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2014 《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第4期,119-128,封三,名家赏析:献身艺术终不悔,立志铸就中国魂——记我国著名摄影艺术家傅文俊09 美国《侨报》B4版,中国艺术家出席纽约慈善展,傅文俊非洲摄影作品受欢迎08 《中国日报》CHINA DAILY USA第3版,Chinese artist are part of NY philanthropists' 06美国《侨报》C4版文化拾贝整版报道:傅文俊观念摄影《图腾||》系列作品荣获第36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杰出艺术成就奖01 《投资与理财》总第265期,83-87,傅文俊:以摄影打通艺术的关脉,对话傅文俊-绘画与摄影不必决裂01 《中国商人·艺术投资》,100-108,镜头下的凝视-傅文俊艺术创作赏析2014年1月号 《艺术市场》,99-101,中国知名艺术家傅文俊、郭有河作品惊艳卢浮宫2014 《艺术虫》双月刊 总N15期,54-61,傅文俊的“造像”与“穿越”18《香港文汇报》A44版,文汇副刊—第16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举办傅文俊呈现 后现代摄影作品18 《重庆日报》 12版文体版 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游戏》获金奖13《香港大公报》A22版,文化刊—华人艺术大会作品展举行,傅文俊获金奖15《美国伊利华报》头版头条和12版,东方艺术大师傅文俊走进迈阿密12 美国艺术商业新闻(Art Business News)扉页及P60[5]12拉丁美洲的艺术世界(Arte Mundo Latino)12迈阿密艺术新闻(Arte Noticias Miami)11《重庆日报》文体版,荣昌夏布‘载’大足石刻闪耀卢浮宫,我市观念摄影艺术家傅文俊作品参加世界非遗展引关注29 《中国改革报》 中国观念摄影打开国际视野11 《画廊》总第180期,P80—P89, 智者的“游戏”——傅文俊新作析解20 《艺术周刊》 重庆艺术家参加纽约艺博会《艺术市场》扉页《艺术市场》傅文俊观念摄影作品赏析《世纪风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P58—P《世纪风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整本)《微艺术》N4P08—P27、封面2013 《中国艺术经典·收藏》第1期,向死而生——傅文俊的艺术世界,傅文俊创作随笔散记 《库艺术》31刊P115—P125,图腾系列作品访谈录2012《中国当代艺术》一部有思想的文化历史,P294—P《西南航空》P104—P108,镜头下的魔幻图景,品傅文俊《图腾》系列作品 N05 《艺术锋尚》1-2P46—P51,傅文俊:重要的是批判性思考《艺术在线》春季特刊P22—P25,傅文俊:圆明园遗迹与历史感03.《名媛》P118—P119,建立适合重庆的艺术品商业 N02《微艺术》P10—P21,在艺术中修行,便在艺术中前行,评文傅文俊近作《图腾》《中国产业》P96—P97,第十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作品展“国际金奖”揭晓《中国艺术》一期 P12—P21,新的世界开始了《中国艺术家》P12—P19,折射—傅文俊观念摄影浅见《艺术锋尚》P12—P21,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撒了,傅文俊《回响》系列欣赏07-《新视觉》P44—P53,尘封的记忆《艺术视觉》P41—P49,哥德巴赫猜想操纵了谁《凤凰生活》创作随笔散记《艺术虫》P78—P89,傅文俊:将观念摄影进行到底《中国当代艺术》P290—P《中国当代艺术文献》P112—P散光国际当代摄影邀请展P48—P《新视觉》P88—P91,心与心《艺术视野》P16—P21,图腾下的文化意义《艺术时代》P134—P136,记忆与失忆的博弈《库艺术》P24—P33,走过场Ⅱ《重庆与世界》P72—P81,傅文俊历史观念摄影《今日重庆》P102—P109、封底,傅文俊历史观念摄影《新视觉》封底《涂鸦街》P90—P93,傅文俊无限接近于造物的造影《新视觉》P34—P43,先锋、飞墨、传统、留白《画廊》P108—P《中国当代艺术文献》P117—P“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展”《今夕何夕》P27—P《当代艺术家工作室》P74—P《穿越》---第六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 重庆群落展11.《西南航空》P106—P108,退场与在场11.《今日重庆》P80—P85,傅文俊摄影浅析9. 《城市档案摄影作品展》09.《库艺术》P18—P25,评傅文俊新作《街坊邻居—人文生态的文献》08.《涂鸦街》P56—P65、封面,傅文俊 穿越当下的过去时 N7—8 《艺术当代》P56—P59,历史的意味—傅文俊摄影作品的意义《画廊》P28—P29 傅文俊作品《画廊》P66—P69,城市风景与历史挽歌《中国摄影》P104—107,记忆 现场 十二生肖2009 《艺术界》双月刊P34—P43,评傅文俊摄影作品《涂鸦街》P60—P63,大印图片影像空间造势黄桷坪《中国当代艺术》P562—P《中国当代艺术文献》P96—P中国艺术家参加巴黎大皇宫艺术博览会作品选2008《中国当代艺术》P534—P535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18

个展(部分) 2008 曾浩个展,玛蕊乐画廊,米兰,意大利2006 环顾-曾浩个展,外滩三号沪申画廊,上海某日、某点、某分—曾浩作品展,季丰轩画廊,香港曾浩和他的新画,Fredericks&Freiser画廊,纽约,美国2005 2005年11月19日下午5点01分—曾浩作品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关系—曾浩个展,第雅画廊,台南,台湾2004 曾浩作品展,Meymac艺术中心,法国2003 曾浩作品展,loft画廊,巴黎1997 曾浩个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中国北京群展 (部分)2009中国,当代复兴,皇宫,米兰,意大利制造世界—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 “见微知著”,威尼斯,意大利艺术长沙2009,湖南省博物馆,长沙,中国回溯与探索—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收藏展,湖北省艺术馆,武汉,中国“走过”当代艺术家联展,圣之空间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08艺术史中的艺术家,圣之空间,北京我们在哪儿?,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北京都市镜像—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美术馆,深圳2007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东方歌华艺术馆,墙美术馆,北京面对现实—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雅典—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希腊TECHNOPOLIS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第7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展,新加坡美术馆,新加坡2007 从西南出发—西南当代艺术展”(1985-2007),广东美术馆,广州2007年度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 上海/广东美术馆,广州从新具像到新绘画,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2007年首届今日文献展—能量:精神 · 身体 · 物质,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现 在·上海,北京现 在画廊(上海站),上海意料之外的独到视野,连卡佛,北京十年一觉— 1997-2007,和静园艺术馆,北京中国—面对现实,当代美术馆,奥地利超越图像—迈阿密中国当代艺术展,迈阿密,美国中国视像,Arndt&Partner画廊,苏黎世,瑞士2006 绝对图象—中国当代艺术展,阿拉里奥天安,韩国柏拉图和他的七种精灵,何香凝美术馆,深圳江湖,Tilton 画廊, 美国纽约当代艺术七人展,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2005 第三届世界陶瓷双年展,仁川, 韩国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开渡美术馆,台北第二届布拉格双年展—第二视角,国家美术馆,布拉格 ,捷克美丽的讽喻—阿拉里奥北京开幕展,阿拉里奥,北京缘分的天空—2005中国当代架上艺术(油画)邀请展,深圳美术馆,深圳2004 超越界限,沪申画廊,上海身体中国,马赛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花家地,季节画廊,北京有氧群—中国当代艺术,唐人画廊,曼谷,泰国板起面孔—中国现 在艺术版 画联展,现 在画廊,北京无错误过程,唐昕策划,北京顶层空间世界三:王广义,曾浩,张晓刚联展,沪申画廊,上海2003 新绘画,艺博画廊,上海再造798,生态时空,798时代空间,北京来自中国的艺术,印尼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尼新生代后革命,炎黄艺术馆,北京2002-2003 ChinArt--中国当代艺术巡展,Museum Küppersmühle Sammlung Grothe博物馆,杜依斯堡,德国/ 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罗马,意大利/ 路得维希博物馆,布达佩斯,匈牙利2002中国制造,巴黎Enrico Navarra 画廊第25届圣保罗双年展,巴西圣保罗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院二零零二当代油画邀请展<观念的图像>,深圳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巴西 圣保罗MAB美术馆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重新解读,广东美术馆,广州2001 尘世与天堂之间,PMMK,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火锅,Inghild Karlsen Per Gunnar Tverbakk策划,奥斯陆现代艺术中心,挪威新形象—中国当代美术20年,中国美术馆,北京/上海美术馆,上海 / 四川省美术展览馆,成都 /广东省美术馆,广州男孩女孩,蔡斯民,叶永青策划上河车间,昆明下一代—亚洲当代艺术,德雷斯美术馆,帕萨热,法国五位前卫艺术家,ARTSIDE画廊,汉城,韩国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成都2000 社会—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上河美术馆,成都皮肤与空间,当代艺术中心,米兰,意大利中国当代绘画展,帕多瓦,意大利1999 瞬间—二十世纪末中国实验艺术展,The David and Alfred Smart 美术馆,芝加哥大学/ 俄勒冈大学艺术博物馆,美国中国1999,Lmin 画廊,旧金山,美国现代中国艺术基金会展,比利时打开四面八方,昆明上河会馆1998 迷惑—当代中国绘国和摄影,Canvas World Art & Gallerie Serieuze,阿姆斯特丹三张年轻的脸,汉雅轩,香港-台北上河美术馆首届收藏展,上河美术馆,成都两性平台,泰达当代艺术博物馆,天津1996-1997 来自15个中国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汉斯策划,巴塞尔,东京,慕尼黑1996中国现 在!,巴塞尔,东京,慕尼黑1994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双年展,广州美术学院,广州1992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广州90年代中国艺术油画双年展,中央大酒店展览中心,广州

1984年,中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1986 年,湖北部落,部落第一回展。1989 年,19891油画展,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1991 年,北京西三环现代艺术研究(资料)文献展,北京国际艺苑,中国北京。1992 年,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获铜奖,中国广州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中国广州。1995年,中国第三届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1996 年,96/97中国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北京-香港。1997 年,第十二届亚洲国际艺术展,澳门综艺馆,中国澳门。1998 年,第十三届亚洲国际艺术展,马来西亚国立美术馆,马来西亚,吉隆坡。1999年,第十四届亚洲国际艺术展;日本福冈美术馆中国46’艺术学术邀请展,中国上海。2000年,社会-上河美术馆第二届学术邀请展,上河美术馆,中国成都。2001年,城市俚语-珠江三角洲的当代艺术,何香凝美术馆;中国深圳变化的幻象-亚洲艺术2000,英国,布莱顿大学美术馆;重新洗牌,深圳雕塑院,中国深圳;中国神话-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上海易典画廓第一届成都双年展,成都现代艺术馆;中国成都第16届亚洲国际艺术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2002年, 城市生态——广东当代艺术展,什切青文化艺术中心,波兰什切青;第17届亚洲国际艺术展,大田美术馆,韩国;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艺术博物馆,中国广州 。2003 年,无常——如何阐释“水墨”这个名词,香港艺术公社,香港艺术发展局。2004 年,即插即用---接口中的展览,中国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中国武汉 。2005 年,‘85致敬2005—1985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第二届广州三年展—3号线绘画展,广州信义会馆;城市的皮肤—当代都市影像的可能性研究,澳门塔石艺文馆/深圳美术馆 。2006年,视觉隧道—亚洲交通国际当代艺术展,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画幅决定态度---- 摄影作品展,山西平遥;创造历史,中国20世纪80年代现代艺术纪念展,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都市状态 — 中国当代艺术展,爱沙尼亚,塔林美术馆 。2007 年,共振 ---- 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深圳美术馆 /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第二届美术文献展 ---- 观念的形态,湖北省艺术馆。

  • 索引序列
  • 从文献到当代艺术pdf
  • 当代艺术文献
  • 当代艺术文献展
  •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
  •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1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