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广西铁道期刊2002年

广西铁道期刊2002年

发布时间:

广西铁道期刊2002年

不是本科院校,广西铁道学院应该是叫西柳州铁路运输学校,该学校是铁道部属、柳州铁路局主管的国家级重点高职大专,建于,位于,1958年~1962年曾举办广西铁道专科学校、柳州铁道学院,1997年与广西电大柳铁分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管理体制,2002年5月,柳州铁路局又对所管辖的专业学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将原柳州铁路司机学校并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代码是1239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职学院、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单位、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为“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学校前身为1956年5月成立的柳州铁路运输学校;2003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系概况学校有7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及1个教育中心,开设高职专业及方向38个,高端应用型本科专业1个。历史沿革柳州铁道学院1955年4月,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筹建。1956年5月4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成立。1958年6月,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改制为广西铁道专科学校。1960年,广西铁道专科学校升格为柳州铁道学院。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62年,由柳州铁道学院改回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69年,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撤销,成立柳州铁路局技术学校,后又改为柳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1974年,柳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撤销,恢复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92年,学校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委托柳州铁路局进行的办学条件合格评估。1993年,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学水平评估。1994年1月,被授予为广西自治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荣誉。1994年9月,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997年5月,广西电大柳州铁路局分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与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管理机制。2000年4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当年招收高中毕业生59名。2002年5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独立举办3+2形式5年制高职生。2002年5月,柳州铁路司机学校并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组建新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10月,学院隶属关系由柳州铁路局移交柳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4月,学院在教育部备案,同年5月19日举行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2007年10月,柳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桂政函[2009]70号);5月19日,举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10月,学校被确立为第二批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及重点培育单位。2010年,学校被正式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2013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2014年6月,自治区教育批准学校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培养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11月13日,与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泰中轨道交通学院”。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员工648人,其中专任教师446人,校外兼职教师125人。教授副教授10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41人,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部级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6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柳州市千万元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重点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汽车运用技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汽车运用技术、铁道通信信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会计电算化。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科研平台学校有广西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科研成就2013-2014年,学校获自治区级以上立项课题56项,主编主审参编出版各类教材、著作23部,在校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全校师生申请发明专利项目和实用新型项目共267项,已获受理发明专利(含获得授权)135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合作交流1、政产学研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南宁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昆明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兰州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南宁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青岛地铁、中国铁通广西分公司、广东怡创通信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累计开设订单班90多个,订单培养的学生8000多人;与南宁铁路局、思科系统(中国)、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广西耐力工贸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试点;与柳州市二职校共建中高职合作办学共同体;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远程教育合作,远程学习中心在册学员3300多人。与南宁铁路局基层站段开展联合办学。2、国际合作2015年9月,学院加入了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在第二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与俄罗斯交通类高校,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共同签署了两校合作办学协议,联合举办“中俄丝路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项目,共同为俄罗斯及中国铁路发展培养人才。与泰国大城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两校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开展合作,并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与泰国班普工业社区教育学院、那空是坦玛叻府技术学院、彭世洛府技术学院、华富里府技术学院、春武里府技术学院、博仁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被泰国博仁大学授予“泰国博仁大学——东盟国际学院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4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超过38万册,电子图书约62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年进新书在23000册以上,年征订中外文印刷型期刊近550多种以上,报纸50多种。数字电子文献资料主要包含:清华大学CNKI电子资源、重庆维普电子图书资源、超星电子图书视频资源、龙源期刊网、艾迪科森电子视频。

广西铁道期刊2002年出版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代码是1239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职学院、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单位、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为“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学校前身为1956年5月成立的柳州铁路运输学校;2003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系概况学校有7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及1个教育中心,开设高职专业及方向38个,高端应用型本科专业1个。历史沿革柳州铁道学院1955年4月,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筹建。1956年5月4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成立。1958年6月,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改制为广西铁道专科学校。1960年,广西铁道专科学校升格为柳州铁道学院。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62年,由柳州铁道学院改回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69年,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撤销,成立柳州铁路局技术学校,后又改为柳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1974年,柳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撤销,恢复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92年,学校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委托柳州铁路局进行的办学条件合格评估。1993年,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学水平评估。1994年1月,被授予为广西自治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荣誉。1994年9月,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997年5月,广西电大柳州铁路局分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与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管理机制。2000年4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当年招收高中毕业生59名。2002年5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独立举办3+2形式5年制高职生。2002年5月,柳州铁路司机学校并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组建新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10月,学院隶属关系由柳州铁路局移交柳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4月,学院在教育部备案,同年5月19日举行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2007年10月,柳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桂政函[2009]70号);5月19日,举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10月,学校被确立为第二批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及重点培育单位。2010年,学校被正式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2013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2014年6月,自治区教育批准学校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培养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11月13日,与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泰中轨道交通学院”。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员工648人,其中专任教师446人,校外兼职教师125人。教授副教授10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41人,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部级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6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柳州市千万元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重点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汽车运用技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汽车运用技术、铁道通信信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会计电算化。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科研平台学校有广西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科研成就2013-2014年,学校获自治区级以上立项课题56项,主编主审参编出版各类教材、著作23部,在校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全校师生申请发明专利项目和实用新型项目共267项,已获受理发明专利(含获得授权)135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合作交流1、政产学研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南宁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昆明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兰州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南宁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青岛地铁、中国铁通广西分公司、广东怡创通信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累计开设订单班90多个,订单培养的学生8000多人;与南宁铁路局、思科系统(中国)、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广西耐力工贸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试点;与柳州市二职校共建中高职合作办学共同体;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远程教育合作,远程学习中心在册学员3300多人。与南宁铁路局基层站段开展联合办学。2、国际合作2015年9月,学院加入了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在第二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与俄罗斯交通类高校,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共同签署了两校合作办学协议,联合举办“中俄丝路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项目,共同为俄罗斯及中国铁路发展培养人才。与泰国大城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两校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开展合作,并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与泰国班普工业社区教育学院、那空是坦玛叻府技术学院、彭世洛府技术学院、华富里府技术学院、春武里府技术学院、博仁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被泰国博仁大学授予“泰国博仁大学——东盟国际学院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4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超过38万册,电子图书约62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年进新书在23000册以上,年征订中外文印刷型期刊近550多种以上,报纸50多种。数字电子文献资料主要包含:清华大学CNKI电子资源、重庆维普电子图书资源、超星电子图书视频资源、龙源期刊网、艾迪科森电子视频。

1951年8月1日“铁道部人民铁道出版社”成立。当月出版第一部图书——《如何改善流动资金的运用》。1952年4月扩充出版机构。设立编辑部、出版部、办公室、会计组。1952年8月签订第一个图书经销合同。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部由新华书店华北总分店总经销。1952年10月签订第一本翻译图书出版合同翻译前苏联出版的《铁路建设的流动资金及降低成本》一书。1952年11月铁道部印票厂划归人民铁道出版社领导。1952年12月《人民铁道》杂志划归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人民铁道》杂志于1949年11月创刊。1953年2月人民铁道出版社由铁道部长直接领导,施行企业化管理。1953年3月将原铁道部印刷厂,与先前领导的铁道部印票厂合并为人民铁道印刷厂。1954年1月批准实行第一个《书稿报酬暂行办法》,实行《劳动保险条例》,实行第一个《职工奖励办法》。1954年4月第一次选送5种图书与东欧各国交换使用。与新华书店总店签订《图书产销合同》。1955年8月第一次向南斯拉夫赠送图书6种。赠送图书:《新建铁路工作报告选集》、《中长铁路经验介绍》、《乘务员保养机车的办法》、《金属材料》、《工程计划管理一长负责制》。1956年1月在济南铁路管理局召开第一次读者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各业务部门对铁路课件数据出版的意见和要求。1956年9月《铁路运输》和《铁路工程》两本期刊计划于次年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1957年1月《铁路运输》杂志创刊。《铁路工程》创刊。1960年2月出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该书13万字,209张照片,彩色印刷。1960年6月制定《提高书籍质量的办法》。1960年12月建立中国铁路出版通讯网。该网络成为人民铁道出版社联系作者、沟通读者的重要渠道。1975年12月第一部《法汉铁路词典》出版。1977年12月第一部《英汉铁路词典》出版。1978年5月开办日语学习班,共有20名职工参加。1979年7月第一部《日汉铁路词典》出版。1980年3月铁道部人民铁道出版社更名为“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年4月与国际书店签订《铁道学报》、《土木工程学报》、《铁道知识》杂志的出口协议书。1980年7月接待日本《铁道杂志》社代表团来访。双方就交换出版资料,合作出版《火车时刻表》、《快车时刻表》、《中国铁道画册》交换意见。1980年8月第一部《中国铁道画册》出版。1981年1月向日本出口《中国铁路旅客车票》5000册。1981年3月《铁路运输工作基础》一书获第一届中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1982年2月《桥》一书获第一届中国优先科技图书奖。1983年5月《会议电话机的维修》一书获“全国优秀通信图书”二等奖。1983年6月《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一书获第二届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84年5月欧洲《铁组通讯》总编辑德列斯列尔和波兰塔姆卡印刷厂经历对该社进行友好访问。1985年1月《旅客之友》双月刊发行。1985年2月成立中国铁道出版社齐齐哈尔音像制品厂。1985年6月向拱北中国图书贸易公司、中国南方图书公司和中国东方图书公司投资110万元。1987年10月与瑞士贝克霍塞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铁路机车》(德文版),向全球发行。1995年12月拨款1710万元购买职工住房。1997年3月在中国5百余家出版社中,被新闻出版署评为良好出版社。1998年4月建立铁路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基金总额900万元。2002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电子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取得电子出版物出版资格。2003年1月《旅伴》杂志创刊号发行。2005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发该社《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2006年2月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协调委员会发出通知,授予该社“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这是该社第一次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殊荣。2006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教高[2006]9号),该社九十余种教材被列为国家级选题。2007年2月被授予“北京市节水型单位”。2007年5月被铁道部授予“全路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转制为企业,拥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300人,出版品种近3400种,出版码洋约7亿元。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

1951年8月1日“铁道部人民铁道出版社”成立。当月出版第一部图书——《如何改善流动资金的运用》。1952年4月扩充出版机构。设立编辑部、出版部、办公室、会计组。1952年8月签订第一个图书经销合同。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全部由新华书店华北总分店总经销。1952年10月签订第一本翻译图书出版合同翻译前苏联出版的《铁路建设的流动资金及降低成本》一书。1952年11月铁道部印票厂划归人民铁道出版社领导。1952年12月《人民铁道》杂志划归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人民铁道》杂志于1949年11月创刊。1953年2月人民铁道出版社由铁道部长直接领导,施行企业化管理。1953年3月将原铁道部印刷厂,与先前领导的铁道部印票厂合并为人民铁道印刷厂。1954年1月批准实行第一个《书稿报酬暂行办法》,实行《劳动保险条例》,实行第一个《职工奖励办法》。1954年4月第一次选送5种图书与东欧各国交换使用。与新华书店总店签订《图书产销合同》。1955年8月第一次向南斯拉夫赠送图书6种。赠送图书:《新建铁路工作报告选集》、《中长铁路经验介绍》、《乘务员保养机车的办法》、《金属材料》、《工程计划管理一长负责制》。1956年1月在济南铁路管理局召开第一次读者座谈会。会议听取了各业务部门对铁路课件数据出版的意见和要求。1956年9月《铁路运输》和《铁路工程》两本期刊计划于次年由人民铁道出版社出版。1957年1月《铁路运输》杂志创刊。《铁路工程》创刊。1960年2月出版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该书13万字,209张照片,彩色印刷。1960年6月制定《提高书籍质量的办法》。1960年12月建立中国铁路出版通讯网。该网络成为人民铁道出版社联系作者、沟通读者的重要渠道。1975年12月第一部《法汉铁路词典》出版。1977年12月第一部《英汉铁路词典》出版。1978年5月开办日语学习班,共有20名职工参加。1979年7月第一部《日汉铁路词典》出版。1980年3月铁道部人民铁道出版社更名为“中国铁道出版社”。1980年4月与国际书店签订《铁道学报》、《土木工程学报》、《铁道知识》杂志的出口协议书。1980年7月接待日本《铁道杂志》社代表团来访。双方就交换出版资料,合作出版《火车时刻表》、《快车时刻表》、《中国铁道画册》交换意见。1980年8月第一部《中国铁道画册》出版。1981年1月向日本出口《中国铁路旅客车票》5000册。1981年3月《铁路运输工作基础》一书获第一届中国优秀科普作品三等奖。1982年2月《桥》一书获第一届中国优先科技图书奖。1983年5月《会议电话机的维修》一书获“全国优秀通信图书”二等奖。1983年6月《遥感原理和工程地质判释》一书获第二届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84年5月欧洲《铁组通讯》总编辑德列斯列尔和波兰塔姆卡印刷厂经历对该社进行友好访问。1985年1月《旅客之友》双月刊发行。1985年2月成立中国铁道出版社齐齐哈尔音像制品厂。1985年6月向拱北中国图书贸易公司、中国南方图书公司和中国东方图书公司投资110万元。1987年10月与瑞士贝克霍塞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铁路机车》(德文版),向全球发行。1995年12月拨款1710万元购买职工住房。1997年3月在中国5百余家出版社中,被新闻出版署评为良好出版社。1998年4月建立铁路科技图书出版基金,基金总额900万元。2002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电子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取得电子出版物出版资格。2003年1月《旅伴》杂志创刊号发行。2005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发该社《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2006年2月中央国家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协调委员会发出通知,授予该社“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这是该社第一次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殊荣。2006年8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由教育部正式公布(教高[2006]9号),该社九十余种教材被列为国家级选题。2007年2月被授予“北京市节水型单位”。2007年5月被铁道部授予“全路信访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转制为企业,拥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近300人,出版品种近3400种,出版码洋约7亿元。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代码是1239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职学院、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单位、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为“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高校学校前身为1956年5月成立的柳州铁路运输学校;2003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系概况学校有7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及1个教育中心,开设高职专业及方向38个,高端应用型本科专业1个。历史沿革柳州铁道学院1955年4月,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筹建。1956年5月4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成立。1958年6月,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改制为广西铁道专科学校。1960年,广西铁道专科学校升格为柳州铁道学院。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62年,由柳州铁道学院改回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69年,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撤销,成立柳州铁路局技术学校,后又改为柳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1974年,柳州铁路中等专业学校撤销,恢复柳州铁路运输学校。1992年,学校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委托柳州铁路局进行的办学条件合格评估。1993年,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办学水平评估。1994年1月,被授予为广西自治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荣誉。1994年9月,被授予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学校。1997年5月,广西电大柳州铁路局分校、柳州铁路局教师进修学校与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合并,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管理机制。2000年4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当年招收高中毕业生59名。2002年5月,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学校独立举办3+2形式5年制高职生。2002年5月,柳州铁路司机学校并入柳州铁路运输学校,组建新柳州铁路运输学校。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柳州铁路运输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10月,学院隶属关系由柳州铁路局移交柳州市人民政府。2005年4月,学院在教育部备案,同年5月19日举行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2007年10月,柳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并入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3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柳州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更名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桂政函[2009]70号);5月19日,举行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揭牌仪式。10月,学校被确立为第二批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及重点培育单位。2010年,学校被正式确认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2013年6月,学校被确定为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2014年6月,自治区教育批准学校与广西民族大学联合培养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首批广西高端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改革试点的5所高职院校之一。2017年11月13日,与泰国东北皇家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泰中轨道交通学院”。师资队伍学校有教职员工648人,其中专任教师446人,校外兼职教师125人。教授副教授104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41人,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部级优秀教师8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6人,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个。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1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7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柳州市千万元设备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1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重点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汽车运用技术。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汽车运用技术、铁道通信信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质专业:会计电算化。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科研平台学校有广西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所等校级科研机构。科研成就2013-2014年,学校获自治区级以上立项课题56项,主编主审参编出版各类教材、著作23部,在校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全校师生申请发明专利项目和实用新型项目共267项,已获受理发明专利(含获得授权)135项、实用新型专利52项。合作交流1、政产学研截至2015年12月,学校与南宁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昆明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兰州铁路局、青藏铁路公司、广西沿海铁路公司、南宁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青岛地铁、中国铁通广西分公司、广东怡创通信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累计开设订单班90多个,订单培养的学生8000多人;与南宁铁路局、思科系统(中国)、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柳州分公司、广西耐力工贸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与广西民族大学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试点;与柳州市二职校共建中高职合作办学共同体;与奥鹏远程教育中心、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开展远程教育合作,远程学习中心在册学员3300多人。与南宁铁路局基层站段开展联合办学。2、国际合作2015年9月,学院加入了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在第二届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与俄罗斯交通类高校,围绕轨道交通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共同签署了两校合作办学协议,联合举办“中俄丝路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交通大学合作开展了铁道通信信号、铁道工程2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项目,共同为俄罗斯及中国铁路发展培养人才。与泰国大城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两校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相关专业开展合作,并互派留学生和教师进修。与泰国班普工业社区教育学院、那空是坦玛叻府技术学院、彭世洛府技术学院、华富里府技术学院、春武里府技术学院、博仁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被泰国博仁大学授予“泰国博仁大学——东盟国际学院留学生人才培养基地”。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4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超过38万册,电子图书约62万册,纸质中外文期刊3000多种,全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年进新书在23000册以上,年征订中外文印刷型期刊近550多种以上,报纸50多种。数字电子文献资料主要包含:清华大学CNKI电子资源、重庆维普电子图书资源、超星电子图书视频资源、龙源期刊网、艾迪科森电子视频。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出版

《铁道标准设计》杂志创办于1957年,是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主管、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专业设计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连续3次12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  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  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第二编 经 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社会科学战线 学术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天津社会科学 学术研究 江海学刊 江汉论坛 江苏社会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史哲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浙江学刊 浙江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研究 求是学刊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社会科学辑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州学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人文杂志 求索 思想战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国外社会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鲁学刊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学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西社会科学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学刊 学术界 东岳论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东南学术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京社会科学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学术论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广东社会科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东社会科学 探索 学术交流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方论丛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宁夏社会科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长白学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淮论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会科学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甘肃社会科学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晋阳学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社会科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B(除B9) 哲学 哲学研究 心理科学 心理学报 哲学动态 自然辨证法研究 孔子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中国哲学史 道德与文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现代哲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探新 周易研究  B9 宗教 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中国宗教 佛教文化 中国穆斯林 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中国统计 统计研究 统计与决策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社会 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人口研究 中国人口科学 人口与经济 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中国行政管理 管理世界 领导科学 中外管理 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民族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回族研究 世界民族 中国民族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社会科学 青海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 满族研究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蒙古社会科学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1,3,5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与政治 现代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国际问题研究 当代亚太 国外理论动态 美国研究 当代世界 西亚非洲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国际展望 国际论坛 国际观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和平与发展 拉丁美洲研究 日本学刊 东南亚研究 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政治学研究 求是 中国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了望 社会主义研究 教学与研究(北京) 毛泽东思想研究 党的文献 马克思主义研究 青年研究 中国青年研究 探索 党建研究(北京) 中共党史研究 学习与探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社会科学研究 理论前沿 理论探讨 新视野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求是 理论与改革 科学社会主义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工会理论与实践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理论学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妇女研究论丛 党政论坛 理论导刊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理论探索 半月谈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中国青年 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E 军事 中国军事科学 军事经济研究 国防大学学报 政工导刊 军事史林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军事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 经济学动态 改革 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 财贸经济 财经研究 经济科学 宏观经济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当代经济科学 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南开经济研究 经济问题 经济问题探索 现代财经 上海经济研究 财经科学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经济纵横 中国经济问题 经济与管理研究 中国经济史研究 经济经纬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 世界经济研究 国际经济评论 外国经济与管理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当代亚太 亚太经济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现代国际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世界经济文汇  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改革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峰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管理 特区经济 开放导报 南方经济 宏观经济调控 中国改革 中国劳动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问题 国际经济合作 改革与战略 中国流通经济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会计研究 审计研究 财会月刊 财务与会计 财会通讯 审计与经济研究 中国审计 中国农业会计 广西会计 中国会计电算化 财会研究(兰州) 事业财会 财经理论与实践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 林业经济 中国土地科学 林业经济问题 生态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乡镇企业研究 中国农垦经济 农村经济 乡镇经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世界农业 农村经济导刊  F4/6工业经济  (含F27) 中国工业经济 管理世界 经济管理 经济研究 改革 外国经济与管理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企业管理 企业经济(南昌) 汽车与配件 中国建材 煤炭经济研究 中国电业 建筑经济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企业活力 上海企业 集团经济研究 管理现代化 经营与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工业技术经济 电力需求侧管理 铁道经济研究 交通企业管理 旅游学刊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  F7 贸易经济 国际贸易问题 商业研究 国际贸易 商业经济与管理 财贸经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消费经济 国际经贸探索 商业时代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商务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中国商贸 商场现代化 江苏商论 销售与市场 商业经济文荟 中国物价 中国市场 财贸研究 价格月刊  F81 财政国家财政 税务研究 财政研究 税务与经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财贸经济 中国财政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财经问题研究 涉外税务 财经论丛 财经研究 中国税务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江西财税与会计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 证券市场导报 投资研究 金融论坛 保险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 上海金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金融与经济 浙江金融 武汉金融 中国金融 西南金融 南方金融 现代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 国际金融 银行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现代传播 当代传播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国际新闻界 新闻记者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新闻与传播研究 中国记者 新闻战线 新闻与写作 新闻界 新闻爱好者 新闻大学 新闻知识 新闻实践  G22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编辑学报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出版 编辑之友 出版发行研究 编辑学刊 出版广角 读书 中国图书评论 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情报工作 大学图书馆学报 情报学报 图书馆杂志 情报科学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 情报杂志 图书馆论坛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情报资料工作 情报理论与实践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情报知识 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档案学通讯 中国档案 档案学研究 档案与建设 浙江档案 档案管理 兰台世界 山西档案 档案 北京档案 上海档案 四川档案 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  G3 科学,科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研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科技论坛 中国软科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科学管理研究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学新闻 科技管理研究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比较教育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教育评论 中国教育学刊 外国教育研究 人民教育 教学与管理 教育探索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 江西教育科研 辽宁教育研究 教育导刊 上海教育科研 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教育研究与实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管理 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学科教育 外国中小学教育 历史教学 上海教育 中小学教师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教学研究 思想政治课教学 天津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中小学外语教学 数学通报 中学物理高中版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 江苏高教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高校理论战线 高教探索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 教育与职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电化教育研究 成人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父母必读 继续教育  G8 体育 体育科学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学刊 中国体育科技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文化导刊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语文 语言教学与研究 民族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汉语学习 语言研究 中国翻译 世界汉语教学 古汉语研究 方言 当代语言学 语文研究 语文建设 修辞学习 语言与翻译 上海科技翻译 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界 现代外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学刊 外语教学 外语研究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中国俄语教学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科学通报 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自然科学进展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高技术通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应用科学学报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桂林工学院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系统工程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自然辩证法研究 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 自然科学史研究 自然杂志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中国科学基金 中国科技史料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中华医学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复旦学报医学版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广东医学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江苏医药 新医学 天津医药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陕西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京医学 医学与哲学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发行

《控制与传动》杂志应该是一九八四年开始正式发行的,是属于专业类期刊杂志。  《控制与传动》杂志所包含的内容有行业动态、企业推介、专题报道、产品及技术应用、企业展示、企业活动、市场研究分析、展会信息。  服务领域:机床、机械传动、橡塑机械、纺织机械、新能源、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电梯及控制系统、起重、船舶、包装、印刷、电力电子及有源电力电子、工控软件与工业通讯。

《中国铁路》杂志是由铁道部科技司主管,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综合科技类月刊,每期80页,彩色印刷,国内外公开发行。自1962年创刊以来,始终紧跟中国铁路前进步伐。《中国铁路》是全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2002年被选入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2003、2005年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中国铁路》坚持权威性、政策性、学术性和新闻性报道内容的融合■ 权威性报道 反映铁道部、铁路局以及相关部委的高端信息和方向性、指导性的思想和内容■ 政策性报道 发布行业政策和法规,解读重要政策和法规,传播政策信息■ 学术性报道 立足铁路各专业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导向性观点,以及创新性、适用性关键技术■ 新闻性报道 报道铁路行业的国内外大事新事、重大活动和重要成果 铁道部、铁路局、各站段决策层领导、管理人员,各研究院、研究所、高等院校领导、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和在校学生,各大公司、厂商决策层领导、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关心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的国外驻华机构、跨国公司、办事处决策层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 索引序列
  • 广西铁道期刊2002年
  • 广西铁道期刊2002年出版
  •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
  •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出版
  • 广西铁道期刊2004年发行
  • 返回顶部